最后的独舞,是对道貌岸然的勇敢反抗,是自由。
格鲁吉亚民族舞,追求的是强劲有力的男子气概。
电影中多次强调的传统气概,早已变质成为一种消极的虚伪。
看看教练的所作所为,他本应改是一个舞蹈本身坚定的传承者,却因为对Merab父母的不满,抱持着偏见肆意的羞辱一个热爱舞蹈的努力的人,不提供客观公平的训练机会,这完全不是一个真正热爱格鲁吉亚民族舞的传承者该有的行为。
Irakli面对真实自我的不勇敢,并不是渣。
他的生活也在一片混沌当中,从他告诉Merab到婚礼表演能获得不错的薪水,到祖传的舞衣坏了不修,跳舞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同爱情一样,都排在生存之后。
他有反叛的一面,比如带耳环、打断老师训话等等,但那反叛更像是一种在可控范围内的消极对抗。
所以,早在那晚之前,他就注定了不是追求结果的人,爱情、舞蹈、欲望都将排在现实之后。
再看看同样入围面试的其他几个,他们除了打嘴炮和羞辱别人之外,故事里给的线索不多。
所以可以预见,最后进入国家舞团的传承者,大概率会是什么样子的人。
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那些真正热爱舞蹈的人们,曾经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过的Merab的家人们,最终都对自己曾经的热爱,执着追求的舞蹈成绩都闭口不谈,因为这个舞蹈体系被一群像教练和入围者这类的人掌握着话语权,可能就像整个国家一样吧。
Merab一定会坚定地继续跳下去,因为他是柔软却坚定的真爷们儿。
他会在脚受伤之后回家继续练习;会在跟心爱的人失联时站在路边向陌生人借钱只为了给电话充值;会因为思念伤心痛哭,却能在对方表明立场后当机立断的退还耳钉(他说“留着也没用”),他对自己热爱的一切都有一种奋不顾身的坚定和潇洒,很爷们儿。
好爱这个scene,众目睽睽下调情谈恋爱剧情故事蛮老套的,但拍得很自然真诚、一点也不俗、不drama也不cheesy。
题材很讨巧(褒义),保守国家格鲁吉亚里的传统舞者Merab一直苦于自己跳的舞不被老师认可,被其诟病为一点也不“阳刚”、为格鲁吉亚传统文化的侮辱时,与新来的“阳刚”舞者Irakli互相吸引。
整部片子是温馨挂的,即使set在了这么homophobic的环境里,导演依然善良地讲述了一个结局光明的故事: supportive family, supportive friend, bright future。
在我看来电影是one of its kind:演员选的是毫无演绎经历的舞者,每段舞蹈都是卡司真刀真枪自己跳的。
他们从小积累的经验、磨练出的身段、技巧乃至舞蹈感染力都是演员无法模仿和企及的。
也只有这么专业的舞者能用舞蹈传递真挚的情绪、感情变化、和挣扎;得益于选角,导演得以用大段舞蹈段落来衔接、过渡、讲述好这个故事。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段落是,Merab从开始带着火药味、不服气地和Irakl“阳刚”斗舞(滑稽得可爱我笑出了声),到后面Merab回归自我、性张力十足、半裸着起舞调情挑逗Irakli。
Merab那种纯真而放浪的气质真得可遇不可求:趁Irakli不在时偷闻Irakli脱下的T恤; Merab多次把项链上的十字架挂坠含进嘴里(像是在confess,我知道这违背了主但I still fall for you,要知道他信的是非常严格的东正教);大半夜在花园里狂盯Irakli抽烟、抢他烟吸; etc。
您是什么调情天才,我愿称之为homo版《有点心机又如何》。
真得很喜欢这种直球且忠于自己欲望、会主动摸/骑上去的主角。
生命苦短、及时行乐。
一直上目线盯盯,你真得很会结尾是真正的点睛之笔:Merab穿着Irakli的宽大、不合身的舞服,跳着在他人眼里离经叛道、“阴柔而不阳刚”的格鲁吉亚舞,并在考官愤而离席后坚持跳完,倔强地冲老师行了一个女性专用屈膝礼,脱下舞服离开舞室。
大门重重合上,遮挡住了Merab纤细精瘦的背影,Title亮起: “And then we danced”,是在宣告 Merab最终坚定了自我。
Nothing can stop me. I will keep on dancing.😭
《然后我们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 格鲁吉亚出的电影,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像是七八十代的柏林,百废待兴,文化艺术多产。
而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另一个格鲁吉亚,舞团教练专横严苛,退役后的舞者在街边做小生意,从奶奶就开始跳舞的舞蹈世家挤在拥挤的房子里,白天舞蹈训练,晚上去餐馆打工赚取全家生活费。
在格鲁吉亚,同性恋受到歧视甚至不允许,玛丽和朋友们休息时分闲聊同性恋的曲折故事和悲惨结局,而身边的梅拉布正在一点点靠近这样的故事,电影最后给了一个温柔的答案,哥哥大卫反转守护和接受,然后离开格鲁吉亚。
男主角梅拉布多个角度忍不住想起甜茶,项链梗,就连暧昧的方式也是熟悉的味道,肢体接触,试探,远离,然后觉醒。
同样是心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像白月光,格鲁吉亚更加贴近生活,除了爱情的起伏,还要面临舞者的选拔竞争,工作,家庭,问题更多,到最后也更令人感动,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尽在不言中,话语和生活,爱和勇气,最后都融进了那只倔强的舞蹈里。
这支最后的舞蹈是电影最终高潮,也是升华指向。
梅拉布脚伤,失去恋人,失业,哥哥奉子成婚,梅拉布拐着脚去参加这场期待已久的选拔面试,穿上舞服,卖力起舞,脚伤流血了,摔跤了,然后继续起舞,面试官气走了,也继续跳,打鼓的乐手们不由自主地帮助打节拍,一起完成这支最后舞蹈,玛丽在楼上鼓掌流泪,舞蹈教练看呆了,无声地点了点头。
梅拉布出生在舞蹈世家,从小和玛丽搭档在国家舞团搭档跳舞,哥哥也跳舞却玩世不恭。
梅拉布身体瘦弱,格鲁吉亚传统舞蹈需要更多力量,加上舞蹈教练对梅拉布家人的偏见,梅拉布在舞蹈团里并不顺利。
忽然从巴统来的伊拉克利引起了梅拉布的注意和嫉妒,他跳舞优秀,更有力量,也获得了舞蹈教练的采用。
梅拉布不服,早起练舞,遇到了同样来练舞的伊拉克利,两人逐渐靠近。
电影开始,梅拉布练完舞蹈,去餐馆打工和借钱,然后去地下的小商铺买菜,黄色灯光,西红柿黄瓜还有各色蔬菜静静地摆在那里,梅拉布挑选蔬菜,连同从餐馆打包的饺子一起带回家中,妈妈和奶奶在家里,旁边的邻居每天路过都会抱怨几句,局促忙碌的生活又一天结束了。
妈妈焦虑工作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围在小桌子旁边吃晚饭,享受可口的面包和蔬菜,安稳的睡一觉迎接第二天。
共同入选舞团试镜之后,梅拉布和伊拉克利高兴的跳了一晚上的舞,梅拉布拒绝了女友玛丽的邀请,跟着伊拉克利回了家,一起吃早饭,参观伊拉克利的房间,试穿他的舞蹈服,回到家之后夸奖奶奶是最美丽的奶奶,旁边坐着的狗都变可爱了。
梅拉布期待和伊拉克利一起练舞,帮伊拉克利叠衣服,悄悄收藏了伊拉克利的戒指。
一起前往玛丽家狂欢聚会。
一堆年轻人,不再考虑舞团也不再考虑工作,大家一起喝酒随着音乐纵情起舞,太阳慢慢下山,漏出了温柔暧昧的颜色,此刻的格鲁吉亚是它美丽的模样。
玛丽是电影里最让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从小和梅拉布搭档跳舞,被默认是一对,关心梅拉布,和梅拉布一起去看望父亲。
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和欲望,渐渐察觉梅拉布是同性恋之后暗自神伤,关键时刻站出来劝架,担心梅拉布因为同性恋而遭受不好的结局,因为身边充满这样的流言和禁忌。
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她伤心,但是依然支持梅拉布。
还有她的英国香烟,因为家庭富裕,家里人买了英国香烟,玛丽总是带给大家一起分享,要来一只英国香烟吗?
为什么英国香烟味道比格鲁吉亚的香烟好?
大家就在这样的闲聊之中愉快地享受烟草。
最后玛丽告诉梅拉布,英国香烟早就抽完了,她把格鲁吉亚香烟装进了英国香烟盒子里,那有用吗?
梅拉布问。
就像安慰剂一样,可以达到安慰效果就行。
哥哥大卫在最后突如其来的温柔让人有点惊喜,也非常感动。
一直扮演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夜不归宿,练舞不守时,餐馆打工大打出手。
在听别人说弟弟梅拉布是同性恋的时候打了一架,因为要守护弟弟。
我以后就是一个喝多了的格鲁吉亚胖子,给岳父打工,我不在乎,你一直比我强,你要离开格鲁吉亚,继续你的美好未来。
梅拉布失恋回到家中把墙上的所有海报都撕了,一眼望去就看到了《千与千寻》的海报,梅拉布手停了下来,唯独留下了《千与千寻》。
一切都结束了,工作,爱情,受伤的脚,千与千寻这个小女孩,和无脸怪一起坐电车,独自前行,寻找解救白龙的方法,吃完饭团大哭一场之后,继续工作和寻找。
梅拉布躺在床上哭泣,第二天走向了面试房间,然后就跳起了舞,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Wechat ID: Lamotta_yajie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41.html过程是曲折的——仅仅是关于观影:资源是网上搜寻的,从点击开始,起先是流畅的,但是这个过程只持续了一般,画面便处在缓冲之中,那连贯的镜头停滞在那里,那说了一半的话还在嘴里,于是更换资源,不想结果还是一样;A4纸背面写着电影笔记,也是到了一半的时候,笔却写不出来,黑色墨水留下的是不完整的笔记,反复涂写才有了点滴……在线观影的停滞感,随电影进展记下笔记的破碎感,以及一部演绎压抑下的同性电影,似乎在感官意义上,曲折之中是满满的不安,似乎一个强烈的愿望:电影能不能快点结束?
这一种强烈的渴望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够精彩,也不是对于LGBT群体的天然排斥,一种客观所在,限制了对于电影的整体把握,而回到电影本身呢?
当梅拉布最后跳完了试镜的舞蹈,带着受伤的脚,脱下那件红色的长衫,最后开门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期盼着最后的结束?
那扇门开启,他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着坐在那里的老师阿利科和决定最后人选的评委,似乎已经义无反顾,舞蹈结束,衣服脱下,大门关上,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列万·阿金的镜头也在匆匆中关闭——就像片名所示: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就是最后的终结。
如此,最后的舞蹈便是告别的仪式,试镜的结果如何,能不能成为唯一入选的人选,其实不重要了,跳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果,而梅拉布完成这个仪式,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走向新的开始,和不在场的伊拉克里一样,他也许会彻底离开这里,和结婚的哥哥大卫一样,他也许会不再做一个舞者。
大卫的那场婚礼,似乎是一切走向终结的标志:失踪几天的伊拉克里终于出现了,曾经不停发信息渴望再次见到伊拉克里的梅拉布躺在床上,当看见伊拉克里走了进来,他靠着他,似乎找到了偎依的感觉,在昏暗的灯光下,这是隐匿的情感,,梅拉布希望重新唤回两个人之间的感觉,但这只不是一场梦,醒来,床上只有自己,旁边也再无他人;而在婚礼上,他真实地见到了伊拉克里,他把自己找到的耳钉还给了伊拉克里,当他伸出手想要摸住伊拉克里的手时,伊拉克里却避开了,“别人会看见的。
”伊拉克里并不只是害怕别人的议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想要结束这段感情:他说自己要回巴统,父亲去世了,那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而母亲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们订婚了。
梅拉布说了一句“祝贺你”,伊拉克里便从他身边离开了。
爱人选择了离开,爱人有了妻子,对于梅拉布来说,一切就是走向结束的开始,他听到外面响起的节拍声,一个人走了出去,穿过热闹的人群,穿过翩翩起舞的新娘,从楼梯上一直走到外面的庭院,站立着,一起跳舞的玛丽走上来,和他拥抱,像是在安慰他,回到家的梅拉布将自己房间所有关于跳舞的海报都拿掉了,一面墙,是空白,是虚无,就像他和伊拉克里的感情。
大卫的婚礼,似乎也向梅拉布展示着所谓结婚的所有可能,因为索普怀孕了,因为未婚先孕,所以为了保住女方的名声,大卫一家必须在两天内把婚礼办了,大卫躺在梅拉布的身边,脸上是被人打过的伤痕,“卢卡说你是同性恋,我必须捍卫你的权利。
”哥哥这样对他说,然后看着梅拉布,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被白揍了一顿?
”梅拉布说:“也许吧。
”大卫终于在这个大喜的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慨:“以后我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的胖子,为岳父打工。
”之后他深情地对梅拉布说:“离开格鲁吉亚吧,否则在这里你没有未来。
”大卫选择了结婚,大卫为捍卫弟弟的权利和别人大家,但是最后却是哀叹着让他彻底离开,而玛丽呢,这个梅拉布从10岁开始就一起跳舞的舞伴,或许也喜欢梅拉布,但是当她知道梅拉布爱着伊拉克里,她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就像经常喝的“奶昔”一样,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的符号,但是她还是在最后拥抱了失去了伊拉克里的梅拉布,然后也说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地方。
”她手里的那包“伦敦香烟”其实也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壳子,里面装的、自己抽的还是格鲁吉亚香烟,“像是安慰剂。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也没有了秘密,没有了自欺欺人的感情,甚至,没有了舞蹈。
伊拉克里因为母亲而选择结婚,大卫因为索普的名声被迫结婚,玛丽揭露了“伦敦香烟”和奶昔自欺欺人的一面,他们都走向了一种终结,而这种终结似乎都是舞者的一种放弃:伊拉克里是舞者,甚至是国家歌舞团唯一男号最有力的竞争者;大卫曾经是舞者,但是因为吸毒贩毒而被阿利科赶出了舞蹈团;玛丽也是舞者,但是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的愤怒中,她也许也会选择离开,而剩下的梅拉布呢?
他以最后一次舞蹈告别了这一切,不是试镜,不是完美,不是理想,只是为了舞蹈本身,为了那一种凝结着爱与自由的生活:他在起舞,带着受伤的脚,带着痛苦的心情,跳起,落下,甚至步子变形,而当这一曲终结,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双脚划圈起身,足尖撑起身体,小腿肌肉绷紧,仿佛世界不再有老师,不再有旁人,只在一种舞蹈的世界里展示自己。
“然后我们跳了舞”,不是梅拉布一个人的“我”,而是“我们”:他穿着的是那件红色的长衫,这是伊拉克里曾经给他的一件衣服,是他想在婚礼时穿的,而当他穿在梅拉布身上的时候,仿佛伊拉克里没有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当梅拉布最后起身跳舞,一方面是展示了男性的力量,就像阿利科所说:“不是所有人都诗歌跳舞,格鲁吉亚舞蹈需要的是男子气概,不需要柔弱。
”但是在男性阳刚之外,梅拉布的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当一曲舞蹈混杂了阳刚和柔美,似乎也有着玛丽的影子,而自己在成为舞者中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也变成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当梅拉布一个在舞蹈,其实伊拉克里也在舞蹈,玛丽也在舞蹈,所有将要离开的人都在这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世界所诠释的一切都是为了告别,告别这个再也受不了的地方,告别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告别这个被迫结婚的世界,然后门被打开,出去,在不回头的故事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仪式,是最后的完美,是最后的爆发,而在这个关于爱的寻找和失去过程中,一切都是隐秘的,一切都是压抑的。
舞蹈团,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从10岁开始和玛丽搭档,每天在这里训练,似乎就是为了有一天站在最高的舞台。
所谓理想,其实是遮蔽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父亲作为一个舞者会毅然离开?
和母亲离婚之后,梅拉布曾经和玛丽一起去找过他,父亲很坚决地反对梅拉布跳舞,他说的一句话似乎是带着某种攻击:“只有狗适合跳舞。
”但更多的是某种不适应的愤怒;为什么那个叫扎扎的舞者会被关进修道院?
在训练时大家一直在讨论他,据说是因为是个同性恋,所以被认为是变态,送进了修道院,毋宁说是“关押”,但最后他还是逃离了,加入马戏团对他来说并非是得到了认可,而是另一种逃避的开始;为什么梅拉布回家,一家人总是感慨“我们这是什么生活?
”为什么他们议论的是那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
又为什么当梅拉布和伊拉克里庆贺一起得到了试镜机会,他们在狂欢之后会从美国人的公墓里穿过?
实际上一切都暗含了某种时代背景,也为他们压抑的生活提供了注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什么?
建立了怎样的规范秩序?
似乎一切都藏在这隐约的关键词里,而当舞蹈老师对着他们大喊“格鲁吉亚舞蹈不需要表达完美”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活下的变异美学观,传统似乎被改造了,而改造又充满了自上而下的暴力式的压抑,所以同性恋的扎扎会被当成异数关进修道院,所以父亲说“狗才适合跳舞”,所以大卫会为了女孩的名声结婚,所以玛丽会用“伦敦香烟”的外壳包装低劣的格鲁吉亚香烟。
而梅拉布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在这样的压抑世界里酝酿,也终于只是在黑暗的夜里,在无人的房间,在早晨的训练房里,传递着隐秘的爱,这一种隐秘,或者是他们最大的勇气来挑战秩序,挑战权威,挑战现实。
起初伊拉克里出现的时候,他甚至在梅拉布眼里是一个不友善的“闯入者”,和玛丽搭档多年,梅拉布似乎是不二人选,但是阿利科不满意梅拉布,“你应该像钉子一样。
”言下之意是他缺乏男性气概,缺乏阳刚气质,此时门开了,伊拉克里进来了,然后开始取代了他的位置跳舞,那时的梅拉布眼中有一丝的嫉妒。
但是这种嫉妒背后却也是一种弥补,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因为大卫而在一起,那次梅拉布偷偷拿起伊拉克里的衣衫,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在只有一个人的房间里,梅拉布用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点。
而在玛丽的聚会上,梅拉布一个人抽着烟离开了房间,却在黑暗中看见了也在外面的伊拉克里,似乎没有什么言语,他坐在伊拉克里身边,然后靠近,在一番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打斗之后,他们像情侣一样靠着,吻着,躺着;之后他们又找到机会,光着身体,在跳舞结束之后又依偎在一起……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像情侣一样相互依偎,世界似乎正打开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是隐秘的,更是脆弱的,甚至没有得不到成型,伊拉克里离开了他而“失踪”了,梅拉布不停发他短信问他在哪里,一种思念开始弥漫,而这思念的背后是可能到来的背叛或者离开。
对于梅拉布来说,他对于这一份情感是强烈的,甚至开始显露出来,当玛丽发现了他对于伊拉克里全身心的思念,便拒绝了“奶昔”,“你自己吃吧。
”最后愤而离开,梅拉布说了一句:“谢谢你帮我。
”而眼中是得到爱的满足;当伊拉克里消失,梅拉布处在孤独之中,他独自坐着车,独自游荡在街上,但是当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在朝着他笑,他似乎心有灵犀地回应着,而两个人似乎也成为了朋友——他或者把这一种隐秘的爱投射到别人身上,微笑是唯一的语言,也是得到慰藉的证明,但是那个男孩不是伊拉克里,梅拉布在失望中,只有依靠舞蹈才能找到那种感觉,他不停地跳,全不在乎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遵守不能喝水的禁忌,甚至在阿利科说“停下”之后,他还是不停地跳,似乎是他要对所谓的规则提出挑战,但是扭伤的脚无疑证明,一切的挑战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还有心灵的痛苦,伊拉克里终究在幻觉之后变成了真切的存在,自由追求完美的舞者终于要最后告别舞台,那一种爱也在无奈和规则之下走向了终结,但是完美之舞蹈,追求爱的勇气,都不是如“伦敦香烟”那样的安慰剂,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表达,阳刚和柔美,身体和灵魂,他和他,成为一体,成为“我们”,于是“然后我们跳了舞”,不管受伤的脚,不管传统的枷锁,不管消失的人——也不管曲折的过程如何在电影内外成为一种呼应,只要我们跳了舞,最后关上门,一切结束,世界只在身后。
当gay甜饼下载的,结果发现并不是爱情片,而是一个年轻人与社会的抗争。
硬盘里躺了好久,最后点开看是因为看到导演列万阿金是剧版《夜访吸血鬼》的导演,结果发现最出彩的是主演列文,他把主角梅李布的娇俏、坚定、纯真、快乐、期待、创伤、痛苦、决绝都表达得丰富真实又可爱,让整部片子的美好落到了实处,把一部虽然流畅清新,却稍显套路的片子变得光彩照人。
结尾那段舞蹈真是惊艳,回想起开头团长说的“格鲁吉亚舞蹈男性必须阳刚勇猛,女性要如处女一般纯洁”,而男主角一个人就推翻了这两句话,还呈现得那么美好。
本片19年上映,拍摄和上映时都引发风波,演职人员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
今年9月,格鲁吉亚格正式宣布禁止LGBT宣传、同性婚姻和变性手术。
但我在期待列文的下一步片子。
PS:这是很久以来在屏幕上看到最多的吸烟场景了,格鲁吉亚人这么爱抽烟吗。
Merab,一个二十左右的格鲁吉亚青年,照他说,祖上是舞蹈世家,刚走路就开始跳舞,姐姐一事无成,哥哥每天逍遥到太阳升起才回来。
Merab的生活日复一日,直到Irakli的出现,从好奇,到敌意,再到情愫萌生,也就短短的几天,Merab的青梅竹马Mary曾说让他去公园干点“事儿”,这本应该是欲望肆意的青年们向往的事,但Merab却丝毫不想,他说的是希望他的第一次美好一点。
有点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总是和Merab一样,幻想着那些,却又害怕那些,就像一层膜,希望捅破它的时候里面是甜的,是愿意用余生慢慢回想的,可大部分人的都是事与愿违。
而去Mary家的那几天彻底改变了Merab,随着Irakli的挑逗,两人相互吸引,Merab身体的某处被唤醒了,就像《丹麦女孩》里小雀斑穿上女装的那个瞬间,Merab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对女生没有欲望。。
可Irakli却没有像他想的那样,他消失了。。
说实话这里的有些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
然后就是老套路,被发现,被排挤,出口伤了关心自己的Mary,脚还伤了。
最后的一曲舞略显冗长,也没有太表现出情绪的高潮与跌宕。
熟悉的鼓点起,脚踮起,旋转,跳跃,跌倒流血也无所谓,他说跳的是什么鬼。
我说:嘿,我跳的是格鲁吉亚挽歌,我也叫它,青春之殇。
格鲁吉亚舞要求大开大合,力量健美兼备,小哥原本的舞蹈很美,有力量有柔韧,动作干净利落,然而在那个社会这样的人是有罪的,小哥在绝望中封神一跳,只有这样清澈眼神的男孩能跳出那样的舞,一开始他按照传统跳着乔治亚舞,然而他放弃了,最后他跳出了自己的舞,拉满了嘲讽,因为不够爷们的舞者是不合格的,原本的首席就是因为不够“爷们”被淘汰掉,所以老师愤然立场了,最后的结尾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已经不重要了。
那男性气质是什么,这样好的舞者难道就被男性气质所裹挟,像喳喳一样,只能走向毁灭?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视听。
婚礼那段的长镜头使用十分出彩,镜头跟着主人公在冷暖相间的屋子里苦寻那份忐忑又令人迷醉的爱情,男主听到情人要订婚的消息后,独自在昏暗的房间里流泪,房外热闹幸福的欢舞曲更加反衬了男主的悲伤,之后男主逃离了那个不属于他的幸福婚房,镜头从跳舞人群转向屋外,男主在阴影中扑向朋友的拥抱,此时画面又将这一幕框在屋檐的窗户里,更让我体会到他的无助。
有点像《Call me by your name》 ,但不同于夏日终曲,这更像是一场秋日私语。
整部电影有许多场景都没有一句台词,尤其是两人在从林中的那一段,枯黄的落叶,昏黄灯光,真的就宛如一场秋日私语。
小心翼翼的靠近和触碰眼神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没有一句台词,却又感觉诉说了千言万语。
影片中的场景真的美爆了,秋日的落叶纷纷,少年细腻的情感,前半段宛如一场美好的梦。
影片前半段协调轻松欢快,后半段略显沉重。
周围的生活压得Merab喘不过气,没有任何人懂他,心爱的人也在远方,Merab只有靠自己渡过难关。
孤独又缺少安全感,唯一可以依赖的舞蹈,也因为脚的扭伤而不能再继续。
在扭伤之后,Merab又一次的站起来,想要再次舞蹈,却又一次次的跌落,真的把我看得泪眼朦胧。
两人在婚礼上又见面的那一刻相视对望,听着司仪的话语,好像整个世界都不接受他们的恋情,Merab在笑却笑的那么苦涩。
Irakli提出分手,因为他已经和一个女孩订婚,这里真的很像《Call me by your name》,但就在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夏日终曲式的结尾时,影片却告诉了我另一种方式,自己来拯救自己,自己来治愈自己的伤痛
最后一段Merab跳舞时真的很感动,他摔下去那一刻又重新站起来完成了独属于他的舞蹈,创造了独属于他的舞步,独属于他的格鲁吉亚舞,我真的感动到爆。
谁说格鲁吉亚一定是男子的强劲有力也可以是柔和与美丽。
尽管世人不认同自己的舞步,Merab也坚强的展示自己的舞步,舞出自己的心灵
我真的觉得比起《Call me by your name》,我觉得这一部《然后我们跳了舞》更加的感动我,也更加的触动我的心灵,这部影片更接近代的生活,你更有烟火气息,美得不像话的同时,又不乏真实与动人。
( Ps男主有几个角度,尤其是侧脸,还有笑起来的时候很像甜茶)
去年代表瑞典参加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竞选是《然后我们跳了舞》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感到迷惑不解,因为这影片从题材到演员都是来自格鲁吉亚这个中亚国家,跟瑞典毫不沾边。
当我得知导演列万·阿金(Levan Akin)的背景后才恍然大悟。
这位年轻导演出生于瑞典,而其祖籍是在格鲁吉亚,推测他是格鲁吉亚人在瑞典的第二代移民。
这种拥有跨文化与族裔背景的导演往往掌握到两种不同文化的精髓,从而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例如《边境》《阴影之下》《给我自由》等等都是近年来少见的佳作。
除了导演身份外,列万·阿金本身也是一位年轻的舞者,他表示在档案资料片里看到格鲁吉亚的同志游行被当地恐同分子袭击,之后亲身前往格鲁吉亚与当地LGBT组织了解情况,由此获得灵感而拍摄出这部作品。
明显地,他想透过这部舞蹈题材的影片来追溯自身的根源历史,与此同时反映并控诉当下格鲁吉亚对待LGBT群体的歧视和排斥现象。
正如影片的情节所暗示,同性恋在格鲁吉亚被视为禁忌,影片中提到被抓到的同性恋者会被送去医院纠正治疗。
而在其传统民族的舞蹈里更是不允许同性恋的存在,男舞者的动作必须具有阳刚气质才能被选中成为领舞者。
导演安排了好几场男主角的舞蹈展示,有力刻画出他内心纠结的过程,舞姿与动作也在强烈暗示出他对自身性向及意识的觉醒。
在影片高潮最后一场舞蹈里,他大胆打破传统刻板的男性化舞姿,独创一套阴柔美的动作,将年轻人勇敢与传统决裂的决心,以及反抗压迫的无惧姿态展露人前,实在为影片加分不少。
整部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编排的思路很清晰,一面是主人公的同性恋意识觉醒之路,另一面是充满象征隐喻意味的舞蹈选拔赛。
感情线的写法比较常规,甚至某些情节与前些年大热之作Call me by your name有雷同之处,男主角遭遇同性恋人背叛的原因也不外乎是社会压力所致。
而中间有一段讲述男主角意外碰上变性人的情节又太过刻意。
叙事和控诉主题太过常规化,除了格鲁吉亚的传统民族舞蹈之外,没太多新鲜感而言。
感觉这部影片有点走错了,应该去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竞逐泰迪熊奖,会更容易受到青睐,而在戛纳“导演双周”这种喜剧和惊悚类型片满天飞的单元里不太吃香。
喜欢玛丽亚最后的和解和哥哥最后的话。同性之爱像个引子,牵出了格鲁吉亚的历史与破败的现在。年轻人,未来在哪里哟。妈的。
他好美
兩次樹林野戰,A Cappella長鏡頭真美。情緒細膩自然,格魯吉亞語對白語感獨特,吵起架來語調竟有幾分泡菜味。第比利斯Clubbing之城,倪兵老師此言果然不虛。
任何将男性同性情结与民族国家认同相联系的电影,往往会暴露出其恐同的本质。就像本片中,象征男性和民族国家认同的舞蹈,在经历自我毁灭后,转而表现为对他人的认同。只有在最终,这一身体行为重新被用来完成对自我认同的构建,才能被视为酷儿的表现。
前半段对男主家庭的展示、几乎全部的婚礼场景、与哥哥在床上的对话几段,蛮动人的,反而是对性取向的探索没什么出彩的,整体有些拖沓,可惜了
骚气十足开启新的一年
今天是糟透的一天
对手戏写得好 层次感一下就出来了 人物互动特别可信(尤其相比于后一部何塞...) 除了片尾的独舞外 前面训练场的舞蹈戏份感觉还是有待提升哇 情绪更多是通过领队的黑脸呈现的 肢体表现力还是有欠缺
剧作以外皆好 with 平
报看,鸡零狗碎的,主题就是通过男主的舞蹈表达对迂腐陈窠的传统文化的讥讽!离异的爸妈,潦倒的家庭,酗酒的妈,卖菜的爸,操持家务的外婆,哥又是不务正业的软饭男,亦敌亦友关系微妙暧昧的队友,没开始就结束的逾矩之恋,扭伤的脚踝,失败的国家舞团入选考核(最后跳出了一种独美感,管你喜不喜欢,我得劲儿就行,哈哈哈哈哈哈)格鲁吉亚是真的穷!!!!!
格鲁吉亚舞蹈需要阳刚和力量,这个切入点挺赞的。
gay除了身份认同还有没有别的事儿做
男主角的哥哥超好看!
全部交给舞蹈吧,用舞蹈哭和笑,爱与死。
同性恋?
情感含蓄而隐晦,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算不上多出色,但通过舞蹈和眼神传达的感情、宣泄的情绪依旧是真诚而动人的
#SGIFF2019#故事上虽然没能免了俗套,仍然是同志找到真我、寻求社会认同的那一套,但是导演太会拍了,用格鲁吉亚传统舞蹈这个载体,拍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男一男二活生生格鲁吉亚版的甜茶和查理·考克斯,男一在乡下小屋和结尾舞蹈室的两段舞蹈堪称年度最美电影片段了。
格鲁吉亚最好的同志电影,舞影随行+爆裂鼓手+女孩。传统民族舞要求阳刚,男主偏偏反其道而行。他的温柔脆弱、天真率性让人看完就会爱上。电影不仅是关于性取向,也是在用舞蹈挑战世俗男权,虽然主题偏沉重,但画面明亮得像打翻调色盘。PS一定要表白男主,满满的少年气啊,居然从没演过戏…
今年的《女孩》,运镜优美流畅,故事老套却真诚,表演更是自然动人。两个小哥哥都温柔可爱极了,笑起来格鲁吉亚举国的阳刚之气都要融化,男主角更是宝,是今年的Elio,一颦一笑都是戏,还是个素人。但万万没想到全片最大泪点居然是他哥😅
最后那段舞Merab豁出去了,亦刚亦柔的身段和舞姿展现了不向现实低头的勇气和傲骨……令人刮目相看。话说Mary还真是最懂Merab的人,当大家还在兴高采烈的庆贺婚礼时,唯有她看见他脸上流露出的失落与难过,那个拥抱真是来得太合时了。这电影男女主角均演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