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晚上,又在看央视8套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3》,我对这个剧特别偏爱,前两部已经重复看了多次。
《神探狄仁杰3》,延续了前两部的风格,包括两个故事,《凉州案—黑衣社》已经播完,而《魅影漕渠——邗沟案》正在播出……此剧展示唐武周时期的风云变幻,紧扣社会热点,涉及地震、沙尘暴、盐荒等灾害性民生事件,描写了正义之士与死亡、灾难和人性之恶的对决。
我看到,狄仁杰率领着他的助手们,怀着对老百姓的关切,对邪恶势力的痛恨,投入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使老百姓扬眉吐气……我喜欢敬佩狄仁杰,除了他是“神探”外,还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他的“临危受命”剧中片头曲唱道:“每次听到你,总是大风起;每次见到你,又是惊雷起……”是的,狄仁杰的出现,总是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情势十分危急时,由皇帝武则天任命他为某地区的“黜置使”,他匆匆赶往该地区办案的。
刚刚从大漠回来,还来不及歇息,又赴江南走马上任。
他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形势严峻到哪里去,从来没有半点怨言,总是不辞辛苦,踏踏实实地办案,认认真真地工作。
其二,他对民生的极度关注 无论走到哪里,对老百姓的生活,对老百姓的苦难,他都极为关切 ,走访百姓,向百姓了解情况;对于受困的百姓给予帮助,哪怕是路上遇到有难的百姓,他都会毫不犹豫,立即救援。
就是他在休养期间,看到不平事, 也会不由自主地去关心,去调查,去向上反映…… 在刚刚结束凉州案后,他奉命回神都复命,在街上遇到上访告状的江南的百姓,他亲切接待,给流落街头的百姓安排饭食,安排旅馆,并详细询问情况,并将百姓的状子呈给皇帝,及时反映江南食盐调度中的种种怪现象,反映百姓的灾难与无奈 ,使得皇帝能够得知下情,尽快派人解决这些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勤于农桑。
……他身为宰辅,位不可谓不高,但他对待百姓和蔼可亲,似亲人般地问寒问暖。
他的威严,他的厉害,只表现在审讯和惩治贪官污吏和恶人时,他嫉恶如仇,坚决地惩治这些败类,为百姓伸张正义。
他可谓爱憎分明啊!
其三,他缜密的思路,细致的观察,深入的调查研究,一丝不苟地分析案情,从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找到突破口,才破了一个又一个难破的案子,解决了许多难题。
其四,他和助手们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亲密的朋友,他和李元芳更是亲如父子;他尊重助手,关心助手,在助手判断有误时他亲切开导,娓娓地讲明应当怎样做。
他们是一个有力的团队,互相协作,同心同德,才使得工作顺利。
是的,《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不一定完全是历史上的狄仁杰,很多故事都是编的;这个剧是严肃的,不能说是戏说,应当说是传说吧。
但是,通过电视剧中的狄仁杰,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人民公仆的高尚品德。
我想,如果我们今天的干部都是“狄仁杰”,何其好也!
贪官们、恶人们就会被及时惩治;不管出现什么天灾人祸,都会及时地“化险为夷”;百姓们就会衷心地拥护当权者,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繁荣……
在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期待第三部的上映。
没想到真的令人如此失望,屏弃了宫廷政治阴谋,引入了所谓更贴近民生的剧情,再也不能吸引我。
那些雷同的招数,让狄仁杰、李元芳都如此的呆滞。
一眼就能看到底的剧情。
只能让人感叹,电视剧要迎合“和谐”“民生”,做到这个份上,也就是自取灭亡之道了。
没有吕中作武则天的配合,真的没看头。
2021-4-1 神探狄仁杰3 小米盒子古堡内王蔷参汤下毒 薇儿提醒众人 王锴爵爷 红蝙蝠 黑暗之山 薇儿和小桃服毒而死客人是客栈老板杀的 为了私盐何五奇与裁缝老婆有染 县令文清与何五奇老婆有染何五奇用卑鄙手段娶了阎氏 用慢性毒药害死老丈人 接管了盐号 文清错杀丫鬟和情夫 铁手团控制了刺史等官员 李元芳掉入运河被小清救起 小清姐姐冒充小清假死说是狄仁杰干的 水生要杀狄仁杰下不去手 小清为水生挡刀而死 水生带小清跳河后清醒过来
作为狄迷,以下打分纯粹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第一部武朝迷案我给9.2分(估计更多狄迷会把系列里第二部给五星9分以上)纯推理,离奇诡异,逻辑周密,上品。
第二部,我打8.8分,第一部分延续和推进,这一部应该是众多狄迷公认的顶峰,我也喜欢这个版本的姜昕言如燕,透明机灵和灵气。
不过觉得剧情应该强化和细化推理剧情,弱化感情线,就更显高级感,比如谍战剧黎明之前。
第三部,明显走下坡路,国产剧的共同诟病,剧情不够感情来凑。
剧情无新意突破,重启卧底反转,老狄故事汇老套路,我打7.8分(其中有0.8分为个人狄迷情结感情分)。
说起第四部有两个版本,一个老钱原班人马神断狄仁杰我打7.2分(制片人张文玲已退出)给元芳安排几处艳遇,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光环不管你女一女二女N通通爱元芳也就忍了,既然给狄公安排感情戏,虽然感情是人之常情,但应该顺其自然,应该安排的巧妙自然高级一些,不应该强行拉郎配,乱点鸳鸯谱。
第四部是张文玲和钱导子健分开后的孤立的一部,个人觉得这是张文玲作为投资方也是前三部制片人的形势误判,可能觉得只要有神探狄仁杰这块金子招牌,狄迷们就会认,而忽略了整体制作,应该粗粮细做,既然大换血,应该用心些新剧情新演员,给人一耳目一新的清新感。
而选择继续卖情怀,强行收关,我给三星6.5分吧,其实我觉得如果不叫这个名字不卖情怀,单独起个名字,用心设计剧情的话,我可以打7分,尽管里面的秦般若于曼丽等年轻演员演技不如钱导子健派那一波多国家一级演员的黄金配角强,演技相对众多年轻演员,还算可以呢。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是由钱雁秋、张文玲执导,梁冠华、张子健、吕中、董璇、关悦、赵志刚、钱雁秋、曲栅栅、苑冉、须乾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推理剧。
该剧讲述了唐朝武周时期大臣狄仁杰屡破奇案的故事,由《黑衣社》和《漕渠魅影》两个部分组成。
黑衣社凉州案(第1-18集)武周年间,正值盛世,然边事频仍,连年征战,守边将士军心不宁。
军中缺饷,无力维持。
此时的狄仁杰,正带领着李元芳和四大军头蜿蜒在去往凉州的山道中。
狄公自连破崇州、蛇灵、江州等一系列大案后,几经恳请,终于得武皇允准回老家并州休养。
他想于回家的路上,绕道去看望凉州刺史曾泰并向他辞别。
想到老朋友,想到诗酒相会笑谈功过,想到回乡远离纷争的朝事,想到专心务农垂钓汾水,狄公倒是颇感欣慰。
但李元芳耿直地向他指出,他没有这等享清福的命。
凉州刺史曾泰是狄公的门生,他接到了朝廷急报,说是西北马上要发生大地震,曾泰立即组织防灾抗震事宜,及时疏散了城中的百姓。
但当地震来临之时,仍然是房倒屋塌,损失惨重。
想到大漠之中押运饷银的三千铁甲军,曾泰忧心如焚。
万一他们出了事,那可是要塌天的。
他立即派人前去接应。
但当派出的援军找到这支队伍时,军中所有的人都中了邪,围做几圈不停地欢歌狂舞,片刻便力竭吐血而死。
而他们押运的五百万两饷银也不翼而飞。
这惊天的变故令曾泰瞠目结舌战栗不已。
案情发生,曾泰采取紧急措施,一方面封锁州境,一方面驰报朝廷听候处置。
狄公及时赶到了,他批评曾泰对黑衣社的漠然不知,并立即对案情作了准确的推断。
一场惊险绝伦的侦查与反侦查,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斗,一场破获“地狱行动”的精彩战斗打响,并层层翻滚推向高潮。
最终,真正的黑衣天王现身了,她得意地告诉狄公所谓“地狱行动”的全部设想。
这听起来真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也颇有些大难临头的味道。
然而,狄公却自信地笑了,他娓娓地讲起了故事。
狄公从黑衣社的起源开讲,一直讲到她们此行的全部细节和态势,分析得丝丝入扣毫厘不爽。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这是凉州卫铁骑进城擒杀逆党的声音。
逆党们惊呆了。
接着,狄公开始讲述他层层分析破解这一切的神奇经历,讲到了双方力量的部署和战役胜败的变化,可谓有声有色,动魄惊心。
这时张环、李朗率队将院子团团围定,黑衣逆党们束手成擒。
狄公答应了她们最后的请求——黑衣天王自裁了。
大案结陈,凉州城终于恢复了它往日的繁华。
曾泰和李元芳二人问狄公翠红院的事,狄公一语惊人,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黑衣社先祖的情感隐秘,那是一段饶有意味的故事。
漕渠魅影扬州案(第19-48集)雷鸣电闪,大雨如注。
大运河长江通往淮水的邗沟水面波涛汹涌,白浪浊天。
狂风暴雨之中,江淮盐铁转运使的运盐官船在邗沟覆没。
一年之内,这已是第十五次了,数百运卒丧生,数百万石食盐没于水中。
而朝廷派去查察此事的官员均是无功而返,更有甚者,出漕调查的水部郎中李翰竟然在任上自缢身死。
由于盐运受阻,扬州西北各地都已经发生了盐荒。
武则天急召狄仁杰进宫,任他为江南道黜置大使,兼江淮都转运使,察查邗沟覆船大案。
狄公带领李元芳、曾泰赶赴扬州。
经过艰苦卓绝的调查和推断,案情终于真相大白。
所谓的邗沟覆船案,乃是铁手团纠集官府及绿林各道联手策划的巨大阴谋。
首先铁手团派出杀手虎云,在邗沟将运盐船队凿翻,并将船上之人全部拖入水中溺死;而后出动水鬼将沉入水中的官盐盗捞起存。
紧接着派出大趸船将盐转运出境,而漕运使杨九成,则是为私盐转运提供一切便利,开据官凭路引,逃避巡河官的检查。
之后,扬州刺史崔亮、长史吴文登便利用职权威逼利诱淮北各地方官吏,遏止官盐入淮,人为地造成淮北盐荒。
这样他们便独霸淮北盐市,明目张胆地将邗沟落水的官盐以高价发售到盐荒各县,以牟取暴利。
狄公乘胜组织举行卧虎庄会战。
他微服前去卧虎庄与曾泰的大军会合,不料却被铁手团得到了消息,在洪泽客栈将狄公围住。
扬州刺史崔亮、长史吴文登和漕运使杨九成也公开露了相。
狄公认为来的不只是他们三个,果然,铁手团宗主大步走进门来,冷冷地望着狄公。
最后的战斗动魄惊心,武功盖世的宗主被李元芳和云姑联手杀死,隐藏最深的林阳也落入法网。
捷报传到洛阳,武则天读罢奏折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下站群臣道:邗沟覆船已发两年有余,各部遣吏皆不能破,独狄怀英精缜谋查、俯仰事非,旬月便告功成,真是神乎其能!
狄怀英折中所奏,一概照准,毋须复议。
原来凶手是隐藏在他们中间的,大家都没想到。
邗沟通航,淮北终于可以吃到朝廷的平价官盐了。
狄公望着宽阔的河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黑衣天王死前说:是非功过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评说。
从这里说起吧,突然get一些逻辑不太通的点——为什么黑衣社如此残暴对待平民,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黑衣社都这样了,还有那么多平民真的信奉且觉得能去黑暗之山很光荣?
因为不描绘成这样不行。
善恶争议大了故事就不好拍了。
我们把这部分“残暴”适度缩小,然后从王铣角度再看这个故事,就会是这样的——西洋流氓军队来犯,她带领本地居民抵抗,大胜且俘虏很多洋人,越来越多居民加入,王铣在当地声望很高。
隋中央顾不上边关,当地居人又拥戴王铣,她自己也觉得成为独立王国很好,于是顺理成章成为甘凉王,甘凉地区成为独立国家。
甚至还是多民族国家。
中原大地改朝换代,新中央权力唐太宗想“收回”周边小藩国,要求甘凉回到大唐治下。
在甘凉看来,这是周边强国对自己的征伐殖民灭国之战,于是他们发动平民一起反抗(唐当局的口径是:逼迫平民去城楼上抵抗),死伤惨重。
此时有高级混血将领不知是出于觉得战争残忍没有意义继续抵抗,或者出于私利——也可能二者都有——试图逼宫投降,王铣坚持不放弃抵抗,并斥之为卖国贼。
该将便率部下弑君然后投降大唐。
嗯也就是带路党。
从此甘凉国被灭,该将领也获得封赏为归顺伯。
——甘凉王视角看,也就是卖国汉奸在灭国后,还受封个大汉奸,可笑至极。
而原甘凉势力也并未完全土崩瓦解,民间也多有支持。
虽表面上在大唐统一治下,实际上仍是高度自治,依然按原来那套生活,只不过换成了宗教外皮。
黑衣社实为原合法政府。
因此一直寻求复国,脱离大唐,重新独立。
而大汉奸一直知道也惧怕原甘凉当局对自己的报复,自然也致力于将他们彻底清剿。
当中央念及边疆管理,默许其一定程度的自治。
这让归义伯一派一直很恐惧,因此想方设法将他们推成恐怖分子,好让中央决心铲除。
前文说了,我认为黑衣社对平民的“肆意虐杀”逻辑难以自洽,有故意夸大之嫌。
实际情况更可能是,“税”收着,也管理着保护着这些村落。
并且在民间一直威望很高。
而最后的地狱行动,其本质上是开战。
毒杀全城和士兵听起来恶毒,看起来是恐怖主义。
但如果想成两国边境战争,甘凉视角看,这叫做全歼敌方主力、拿下主要城池,造成了一定的平民伤害。
民族解放阻止军力薄弱无法正面与现代化大军抗衡,只能出此下策,还好百余年来,始终有很多人民不放弃。
也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这故事放在2023年,熟悉吗?
元芳:大人,我的如燕去哪了?
狄胖:元芳,我想,这里面的事情不简单啊!
看来这里的水很深呀!
曾泰:恩师真是神人也。
元芳:大人,别墨迹了,帮帮我找老婆啊。
狄胖:导演,我的话只问一次,如果你有半句谎言,立刻拖出去斩首。
快说,如燕去哪了?
是不是被你潜规则了?
导演:大人,我是冤枉的,这是编剧的事,跟小的无关啊。
狄胖:编剧?
嗯,元芳,看来有好几股势力介入本案啊。
曾泰:恩师真是神人也。
狄胖:其实我早就想到了,那么,导演让我们来看一看你的真实面目吧真的是你!!
我早就想到了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
曾泰:恩师真是神人也。
元芳:我已经很生气了;曾泰,你能换一句台词么吗?
“如果我没有来,那就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随时准备赴死,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手段!
”从无头将军案被吓得手足无措的芳乖,到独自坐在鬼船上静候自己死期的孤胆英雄。
以前总觉得元芳时时挂在嘴边的死字是对自己的超凡自信,是对敌方的极度蔑视,但在邗沟案里,才实实在在感受到那种时时如临深渊的危险其实一直都在他的身边如影随形。
“就算没有元芳,大人也一定能在混沌中发现光亮。
”他早就这么说过,但这一回终于应验了。
那种虽身不在一处,但却心有灵犀的如师如父的深厚感情一直在剧中铺陈。
从预感到元芳会出事,到元芳大战铁手团那夜狄公的噩梦,再到得知元芳死讯后,狄公冥冥中感知到元芳依然活着的一丝毫无缘由的希冀。
“醒来后我只记得漫天的火光,还有一位胖胖的老人家慈祥的脸。
”他不记得自己是谁,却没能忘记你。
当狄公终于见到失忆的水生时,那种强忍激动不至于让自己失态的克制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这一次,不信鬼神的狄仁杰第一次真诚地叩拜上苍:“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哪!
”可见要匡扶正义,要秉持公道,即便手握将相之权,却依然举步维艰,危机重重。
官匪勾结,一手遮天,私欲膨胀的狂徒视律法为儿戏,视民命如草芥。
以前看神狄单纯看历史看剧情,现在再来看,都觉得有那么些紧跟时事的节奏,古今均是一般,人性恒久不变。
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险与意外,狄公的镇静沉着永远是众人最可靠的依赖。
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
失去元芳的狄公并没有放慢查案的脚步,反而有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百折不回的坚韧。
只有勘破此案,将那些贪官恶贼绳之以法才足以告慰元芳的英灵。
而强打起精神的狄公,那种隐忍处不免黯然神伤的孤独与落寞却让人心酸落泪。
元芳的武功永远不败,狄公的精神永远不倒。
是共同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这对将相父子把彼此的命运生死紧紧相系在一起。
滴血雄鹰案,元芳慌神胆怯时,是狄公替他拔剑。
崇州案,元芳深陷险境时,是狄公帮他解围。
蛇灵案,元芳被对手要挟时,是狄公射出扭转全局的关键一箭。
作为严师,作为慈父,他总是清醒沉着,洞悉一切。
他总是比他人多一些周全,高一重境界。
他永远胸怀宽广又仁爱温暖。
仿佛一棵参天古树,值得依傍,值得托付。
胖胖不哭,你的好二儿并没有死,他只是打补丁待机,需要重启。
我总是怀念胖胖的笑,无论得意的笑,狡黠的笑,慈爱的笑,豁达的笑,春风十里不如你。
一个喜欢转着圈圈说话的狄阁老,晕,更晕的是,嫌疑犯也喜欢跟着一块儿转圈圈无敌的李元芳,失忆之后怎么那么个傻样子表在回忆了明明一半的级数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偏偏喜欢无尽的回忆老狄太有耐心了恩师,恩师,恩师
按照我的分类标准,这又是一个薯片电视剧。
怀英永远正确,他的口头禅是:我终于明白,其实他的意思是:我早就知道。
另一个口头禅是:我早就怀疑……李元芳未尝败绩,再厉害的对手在他面前也是小儿科。
也不知道是对手实在太弱还是他太强,总之打架的时候你不用为他担心。
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实在是一部意淫的电视剧。
你永远不用为好人担心,没有狄怀英破不了的案子,没有李元芳打不赢的架。
鉴定完毕!
见面不如闻名
凡是关系良好者,新出场之人物,结局必是反贼,已成刻板化,定型了。再者所谓情感戏份可真够撒狗血的,不堪入目,本剧钱导演无能为力在此。仁杰三部曲,化作休止符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奈何人类贪欲无穷,是非不断,终会反目成仇,悲剧重演,回眸者叹息。
反正最后你迪哥老赢就对了
增补
内奸内奸内奸!3部狄仁杰全是内奸,能不能有点新意,而且每次到最后内奸都是智商下线
最喜欢的国产悬疑推理剧
一连3部套路怎么也都摸到了,那就是除了常规班底只要近了大人身的那就全是坏人卧底,哈哈哈。本子太厉害了,这么多细小的事情,千头万绪,最后全部打通,汇成一股核心,不得不说一句牛逼
略显疲态,案子本身虽然没得说,也太能扯了。我算看出来了,李元芳走的是王道漫画男主的路子,曾泰顶级捧哏,善于排除错误答案,唐代伏地魔(“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零分
抛开主角bug推理bug不谈,最不满意的有两点。1.如燕这个角色蒸发了,就好像完全没存在过一样,又给元芳配了个姑娘谈恋爱。气死了!2.大概是在蛇灵案里尝到了甜头,编剧是每逢一个大案都要扯到一个秘密社团,还都完全站在邪恶的一方。真想摇醒他,秘密社团不是这样啊!
第三部一般般
其实到第三部的时候,梁冠华版的胖狄大人和张子健的元芳已经成了著名IP,啰嗦、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回溯案情和那句“元芳,你怎么看?”是其标志,而看《神探狄仁杰》是一种习惯。
回顾我看过的国产连续剧。这个我真的没看完。迎合当年所谓民生的狗屁制作。
胖胖阁老陪我度过长夜
《黑衣社》异国女团,《漕渠魅影》贪官私盐。第二个故事又臭又长,还旁支两个案中案,元芳失忆后个人魅力骤减,双胞胎狗血情是最大败笔。与前两部相比,充斥着闪回混时间,最简单的推理都要解释一大堆,曾泰的捧哏愈发熟练。鲁吉英有点萌~
还是喜欢第二个案件,但是有点拖沓,不过依旧好看。
元芳大战铁手团那段真的看哭了!元芳下手从来没那么凶残过,但他看那么多无辜百姓死于非命时,是真的怒了。狄仁杰和元芳重遇那段也真的好感人啊。
虽然脸整得象包黑子,拖沓,老是走来走去,不停闪回,拖拖拉拉的弄了48集,念太多错别字,可是还是爱看。毕竟剧荒嘛。毕竟难得有一个好看一点的国产剧嘛。毕竟梁冠华演得不错嘛,胖乎乎的一点也不讨厌。天天晚上和老妈在看。哦还有,演员是上一部里的已经死翘翘的。
30集写了一个案子,还不是特别复杂的答案,是怎么想到拍这么久的。竟然用上了双胞胎、失忆、假死等等这种俗套梗。好在狄胖胖演技还是很绝,氛围烘托的也足够好,还是蛮有意思的。就是悬念度越来越低了。【17】
大漠劫案、发疯怪病、黑衣城堡;翻船奇案、郎中缢死、元芳失忆、双面县令……好案,好案啊,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