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于青春片有执念的人。
大概是因为自己虽暗淡无光但却拥有着无数希冀的高中生涯,所以对于电影里的青春总有着无限的想象,试图在青春片中圆一个过去的梦。
整个故事里最喜欢的就是张文生和珊妮的故事,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我既是文生,又是珊妮。
拥有着文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又有着珊妮的特立独行。
看着文生,好像看到了高中时偷偷摸摸写小说的自己。
而珊妮,又像高中时自己的与众不同,对爱情永远的执着疯狂。
故事的感动点在于真实还原了高考的那个夏天,在故事里,我看到了高考结束的班会,高考结束前的疯癫,还有为人师,对于学生的感情。
一切的青春回忆以高考为切入点,在观影的过程里喷薄欲出。
故事的最后,文生回到了紫荆教书,一如自己的最后也选择了涿中,用自己的余生来换取中学时代的执念。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执念所付出一生。
文生之于紫荆,我之于涿中。
回到故事的起点,试图写完结局,但发现怎么也写不下去。
不可置否,这部剧里有很多烂俗而跳脱的剧情,就像是抖音里的段子,让人一笑了之。
譬如纵火,航班失踪,从天而降的刀,还有结局很尬的rap,无一不能看出导演试图迎合观众们的喜好的初衷,但最终还是以尴尬收场。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青春片,三星只给文生和珊妮开始的美好。
这样的剧,打发时间看一遍已足矣。
青春嘛,就是为执念而存在的。
《顾长卫与我的三分钟》电影不等于单纯的娱乐 电影有关人的经验智慧地写出来的观众提问的时候 我对顾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您是我教科书里出现的人物 一年级视听语言的课堂上老师把《孔雀》放了一遍又一遍 带我们拉片您是引起我电影兴趣的人 我在这里给您鞠躬 感谢《孔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立春》每一部都里程碑 都是史诗 顾:谢谢 谢谢同学 但你要说但是吗?
我:是的 我真的很不想说但是 可我真的还是要说 不论是个人表达的原因还是兴致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影片 去年十月我去冯导《芳华》首映礼 我谢谢他没忘记初心还在做经典不窠臼的电影(说到这里我在哽咽…)但真的2012年微爱渐入佳境以来 到这一部 我是真的不知道 为什么要拍这种片子 我怀念《孔雀》 我真的很崇拜您 我也真的希望您能快点回来 为我们带来一点好作品如果 我说如果您是为了赚钱 我没事的 其实您拍什么样的片子都好 曾经的伟岸已经足够让您成为我心中的北极星 但我真的希望……顾:同学 我理解你 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我拍那些电影拍了很多年 当我看到我十六七岁的孩子 我就很想拍一个年轻人 现代年轻人靠近他们生活的片子 很多人问我要不要转身 我一直也在思索 我非常理解你的问题主持人:那好 顾导感谢这位观众 那么我们的提问环节就此结束(可能因为我的问题太针对 主持人想打断我)顾:不,我还想多听听观众的声音 我们可以再听几个问题吗接下来的时间 顾导用眼神跟我交流了很多次 剩下几个观众盛誉和赞许堆砌在这个百平米的影厅之中 我觉得有些荒唐结束的时候领导教授和顾导合照 我也走到第一排 顾老师示意我让我上前拿着花和他合照 他对我说 谢谢你同学 我向他恭敬低头 表示感谢 当然还有那份仰慕 从平面到立体的会见是不可预测的感动我看得出他是无奈的 也许这部作品真的是为了“赚钱” 因势利导和制片人的严格要求 但这些丝毫不会影响顾长卫在我心中的新鲜感他还是他 还是那个拿着摄影机在《霸王别姬》里记录段小娥程蝶衣的大师
顾长卫见到顾长卫是在他位于五环外的工作室内,这里原本是一座废弃的厂房,经过加工修整,成为了僻静的艺术园区。
工作室的装潢也颇具艺术感,墙壁上的许多画作都出自顾长卫之手。
顶楼还有一处小小的水池,在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我们的采访就在这水池旁,伴随着潺潺的水声进行。
顾长卫衣着朴素,像一位慈祥的邻家大叔,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
正准备开机时,顾长卫突然站了起来,神情严肃了很多,他打量着两边的灯光,再走到摄像机后面仔细看看,缓缓地说:“我觉得用自然光效果会更好一些吧?
”他分享了自己对于眼前布景中构图和打光的想法,我们按照他的思路调整了一下,镜头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摄像大哥兴奋地说:“今天是听国内最顶尖的摄影师上了一课”,刚才还一丝不苟“自带大师范儿”的顾长卫,瞬间回归了平和的神态,挥手说道:“我这是习惯,看到镜头就总想看看,谢谢你们接纳我的意见。
”就是这样波澜不惊的顾长卫,却在他61岁这一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推出一部完全讲述年轻人青春生活的电影——《遇见你真好》。
电影设置在“高四复读”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剧本由三段爱情故事构成,彼此互相嵌套,风格轻松幽默,但整体观感与前几年盛行的青春爱情片并无二致,更令人难以相信这会是拍出《孔雀》、《立春》等文艺佳作的顾长卫的作品。
顾长卫拍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倒很简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自己的儿子交流。
今年16岁的儿子已经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出于对他的欣赏,顾长卫下定决心要拍一部电影好好和他说说真心话,《遇见你真好》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这一次顾长卫大胆地启用了蓝盈莹、白客等年轻演员,当然也少不了妻子蒋雯丽的加盟助阵。
谈到蒋雯丽对影片在制作和表演上的帮助,顾长卫有些羞涩地回应:真是给她添麻烦了。
近年来顾长卫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紧跟时代潮流的《微爱》却遭遇了口碑危机,关于创作态度,顾长卫表示自己是O型血,血型决定了自己在创作上不会刻意地去追求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每一部拍出来的电影都是当下自己最真实的表达。
而对于艺术,他还是一直保持着一颗开放和学习的心,接下来甚至还会接触超级网剧这样新兴的模式。
可能谁也猜不到这个“老男孩”未来在艺术上还会做出哪些惊人之举吧。
顾长卫为演员讲戏以下为专访实录谈新片:对儿子的欣赏成为创作的最大动力凤凰网娱乐:为什么想拍《遇见你真好》这样一个故事?
顾长卫:还是有感而发吧,因为我本人是一个比较有好奇心的人,很愿意接收各种信息,平时也还挺愿意学习的。
再加上这几年来,看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儿子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一米八三,比我高不少,很多地方跟我还挺像的。
我经常挺痴迷地看着他,一是欣赏,二是他身上很多地方有我的影子,让我想起自己成长的那些时光、岁月、遇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开始有爱慕的女孩,作为一个父亲,怎么去面对?
我一直在找机会和他说这件事,希望给他一些人生经历的指点,但不知道怎么开口。
后来就想,刚好我能表达在这些电影作品当中,正好当时《遇见你真好》这个项目剧本成熟的比较快。
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机会,可以跟年轻的观众,可以和青春期的小孩,来共同见证这个故事。
电影里面其实有两种角度,一种是回望的角度,一种是正在经历的青春阶段,所以我特别有冲动把这个电影拍出来。
凤凰网娱乐:为什么把故事设置在复读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呢?
顾长卫:对于青春成长这段时期来说,中学毕业和进了大学,其实是一个槛,是一个分水岭。
通常高中毕业原则上就满18岁了,你就要真的进入社会,跟全年龄段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这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群体。
特别对这个电影来说,它又是苹果接近熟了,或者苹果真的要熟了这样一个时期。
如果你在青涩的时候是一个单纯的小环境,那现在复读这段,它更典型,一头承载了学校时期青春的过程,一头又面对跨出了这只脚,但是还没落地,就是这样一个时间段。
复读会比学校有更严格、更系统的管理,但相对也会有一些自由度,既带着中学的东西,又带着大学的,包括社会的东西都会在里面,我觉得会更丰富一些吧。
蒋雯丽在片中扮丑谈演员:蒋雯丽忙前忙后给她添麻烦了凤凰网娱乐:这部戏里面您用了许多新人演员,比如蓝盈莹,她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还没有上《演员的诞生》。
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想要用这样的青年演员?
顾长卫:我觉得选演员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能让我们的剧本文本,还有筹备当中涉及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最鲜活的载体。
第一,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最像的人物,第二,有人会在这方面像,有人会在那方面更像,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搭配,特别是剧中比较有关联的这些人物之间,会产生一种效应,不同的演员,在形象的特征、内心的特征、性格的特征等等,还是会有很多差异的。
谁最有可能让这个人物更有意思?
这是我需要考虑的。
我觉得好在我还是有这个基础,不一定要找一个全明星的阵容才可以拍电影,而且这几年成绩不错的电影,往往不一定是依靠全明星阵容的,常常是那些确实有内容的,能跟观众共情的,鲜活、生动、有特点的电影,才能彰显出电影的本质。
另外我自己过去做导演拍的那些电影里面,《微爱》可能是全明星的阵容,其它的几部基本上全是新人,但每一个都有出色的表现,后来也都各自在江湖上风声水起。
凤凰网娱乐:我们的男女主演,蓝盈莹和白客,他们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到了您?
顾长卫:和蓝盈莹是一个挺有趣的遇见,我们先是见了饰演阿虎的曹骏,赶巧他们俩是男女朋友。
那天他们来工作室见面,蓝盈莹要坐飞机去外地,见完我们就去机场,拿东西的时候蓝盈莹就进来了一趟。
然后我们就发现,蓝盈莹她非常有个性,特别活跃,和电影里人物的那个性格很相近。
那天不仅很明确地看上了曹骏,同时也发现蓝盈莹真的好像珊妮这个人物。
我们聊天的时候,她还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杯子舞,她跟曹骏俩人不仅能够一起弹唱吉他尤克里里,杯子舞还玩的特别溜,连唱带表演。
现在电影里那个杯子舞其实也是源自于蓝盈莹的表演。
我觉得这种相遇很有趣,不仅是她的个性,同时也非常有灵性。
虽然当时没有明确向他们表示,但其实我心里面想差不多就是她了!
实际上我们也没看错。
发现白客是因为他的网剧《万万没想到》,还有一些其他电影。
虽然演的不是主角,而且和印象中的演学生类型也不太一样。
但是见到他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他其实也很像文生。
他有他安静的一面,另一面也有点迟钝,在他不是那么激烈的表达当中,传达出属于他的幽默和敏锐。
所以我们挑来挑去,觉得他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人,也被我们选上了。
凤凰网娱乐:蒋雯丽老师作为制片人,为电影提供了哪些帮助?
顾长卫:她一直都很关心这个项目,有机会就帮我们看剧本,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起出主意。
再加上她也出演了宿管王姨这个角色,在片场和我们一起来策划,商量和确定一些方案等等,我觉得还是有点给她添麻烦了。
凤凰网娱乐:这次她演的角色和《立春》中的一样,也叫王彩玲,这是您做的一种自我致敬?
顾长卫:我觉得还是基于对王彩玲这个人物的欣赏。
你看我这个样子就是一个普通人,王彩玲对那个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样子,但是她的内心,她的艺术感却让那个城市,有了一道春天的绿,一种鲜花盛开时候的彩色,一种对平庸现实的反叛,也是对明天的一种希望,我觉得那个人物还是有很多有魅力的地方。
我希望在生活中永远能遇见这样的人,就像艺术存在的价值,有很多人她来到这个世界就肩负着使命,来展现出平庸当中很不平庸的方面,这是王彩玲这个人物最大的意义,也是我愿意再次用这个名字的原因。
顾长卫客串谈艺术:O型血决定了我的创作态度凤凰网娱乐:近年来,您在创作上有着很大的转变,包括上一部的《微爱》也是很接地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顾长卫:每一个做创作的人,其实都保持着警觉,保持着一个开放和学习的心态,还保持着一种极强的好奇心,去感受和经历着生活,也去发现和开发那些有趣的故事。
在不同的阶段,会遇见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项目,我觉得在很多的遇见当中,最终能把它拍成电影的,还是千挑万选的。
所以我如果选择拍的,就一定是当下我最想表达的,所以我没有刻意去做什么改变,完全是看哪个故事能否真的触动我。
凤凰网娱乐:很多文艺片导演现在都开始转型去做商业片,您如何去权衡作品当中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顾长卫:其实我自己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是一个O型血的人,是一个特别容易相处的人,我从来没想过我是不是应该拍一个特别阳春白雪,或者很下里巴人的作品,这些不是我考虑的问题。
对我来说,每一部作品其实都要怀着最真诚的态度,怀着最好奇的心态去走进这个故事,然后把它放到生活当中,去找寻每一个属于这个故事独特的风格,然后和观众分享。
当然,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观众群,或者有些观众群是重叠的。
但对我来说,忠于自己真实的表达,就是最重要的。
凤凰网娱乐:您之前说特别喜欢看一些黑马类型的电影,近期有没有哪位很关注的黑马导演,或者是黑马影片?
顾长卫:我觉得黑马影片通常的特征就是它最接地气,它最能跟观众共情、互动。
它貌似平常,但总会带给观众惊喜。
我说不清具体有哪一位黑马,但我总是怀着期待,我希望未来会遇到黑马,会让整个电影市场更繁荣,电影的创作更丰富。
我也希望《遇见你真好》可以与观众产生互动与共情。
凤凰网娱乐:在艺术方面,您前几年办了一个个人艺术展,这两年在艺术方面还有什么新的拓展吗?
顾长卫:我在去北京电影学院读书之前一直画画,从初中就开始画画,本来应该是去类似于美术学院读书的,但是后来偶然的机缘遇见了电影学院招生,后来就去了电影学院了。
两者之间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区别,电影艺术和美术艺术,我觉得现在越来越融合,所谓艺术,电影、电视、网络平台的那些影视作品,最终都会融合在一起,有我都挺有兴趣,也挺有好奇心的,未来都会尝试。
凤凰网娱乐: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
顾长卫:有好几个项目都在筹备,会先拍一个超级网剧,去拍一个很热血、很独特感人的故事。
采写/二十二岛主阅读原文:http://ient.ifeng.com/43038376/news.shtml?ch=wt_ent
轻轻松松的看完,心情也是轻松的。
随机点开的一部电影,有搞笑,有温情。
第一个故事里的人,在天台上对视,相互流泪的场景,让人泪目。
第二个故事里,为女生丢门的用心;第三个故事,男演员表演很真实,女演员真的很美很美。
每个人或者每个故事都是轻松的,每个故事并不是紧密的联系,但故事是串联的。
电影是整体的,轻松的。
喜欢。
文/梦里诗书 三段复读学校里关乎青春群像的聚合,顾长卫凭此在《遇见你真好》中对青春的一展,却完全没有能捕捉到哪怕一丝属于青春的实态,电影里所谓的青春不过是导演编剧对复读学生贫瘠的臆想,胡编乱造的剧情拼凑,令人所感受到的只有如坐针毡的尴尬。
在青春片大同小异的今下,《遇见你真好》其实本有着一个非常新颖的聚焦,那就是复读学校里的复读生,面对高考的失利,他们选择了再一次的冲刺,压力,迷茫和拼搏都是电影本可大有作为去着墨青春的素材,而电影如何能用喜剧化的手法来呈现这些,本是我所尤为期望看到的,但电影和所有人开了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玩笑,其将复读学校变成了一个宛若乌托邦般的存在,在这里没有烦恼压力,没有迷茫困惑,有的只是矫揉造作的搞笑。
正是在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校里,电影用三段情爱所构建的剧情,自然如同空中楼阁般令人感受不到一星半点的真实,当现实与电影中所描绘的青春完全脱轨,电影的剧情其实已然毫无意义。
《遇见你真好》所能做的也只是用学生元素的符号堆砌,讲着一个泛善可陈的青春爱情,而这个模板则也就只能是一个可以被放之于任何的青春电影中,同复读学校与复读生没有任何关联可言的烂俗故事。
自然如今的青春电影早已避堕胎绝症这种套路唯恐不及,生怕沾染上了“狗血”二字,但没有这些元素的《遇见你真好》,就真的好起来了吗?
显然并没有,电影诚然没有了这些老套烂俗的剧设,却并没有去想着如何去细腻的描绘情感来为电影留存住些许颜面,而只是异想天开用一些清奇的脑洞来标新立异,实则不过是与同类的烂俗青春如出一辙罢了,在毫无真实奠基之下的种种段子拼凑,最终彻底令电影与真实的青春绝缘。
并不夸张的说《遇见你真好》是迄今为止顾长卫导演作品中最为糜烂的一部, 没有真实,没有共鸣,甚至于电影所展现的青春都似是而非,如此电影只是在虚无的青春里,遇见了导演的迷茫。
当你遇见爱情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就像万有引力,苹果总归会落地,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而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并不重要。
在生命的旅程里,遇见你真好。
5月19日凌晨2点半我承认我看完后哭了。
可能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许多人都是过客,只是那青春记忆里的一段小插曲,但是,遇见你,不后悔,即使结局可能会像电影里那样 张文生回过头是才发现原来和珊妮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但是当一切都准备回归自己心中向往的时候,上天却并不让其太顺利。
也许张文生会很后悔吧,后悔没看到小说里夹的那张写着“大笨蛋”的字条,后悔没有早早说出自己的心意,但是这就是命中注定,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却可以缅怀。
我们都曾那么倔强,喜欢一个人,偏要说讨厌你,明明想合好,却又不敢去找对方。
世界真的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
世界这么大,好像一转身就会错过谁。
你知道穿山甲为什么一直打洞吗?
珊妮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一直在寻找穿山已。
命中注定的爱人。。。
好像离我很遥远,但可能就是我不经意间遇到的那个人吧。
遇见你 无边的空寂原来是别离 ,如果那年放下自己,相爱又相惜 ,青春逼人身不由己忍住痛不发一语 ,冬天雪七月雨 ,泪中有笑容在青春的旅程里,遇见你
说到底,人多多少少还是怀旧的,而且这种情绪,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愈发强烈。
因此,“怀旧”无论如何都是有市场的。
最近的古天乐李若彤微博上po出的合影,综艺节目里叶童赵雅芝白蛇传剧情重现,时隔28年的《灌篮高手》再次归来,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点赞转发,大家的情怀就这样沸腾了。
你看,这就是怀旧的力量。
至于人为什么怀旧,有句话说得挺好,那些回去的时光,多半都是用来念想的。
想念过去,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过去,而每个人的过去里,都有青春。
如果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青春,那么这一千种青春中,总少不了一种元素,那就是校园。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总少不了一间校园。
《遇见你真好》也是如此,但又有点特别,它的故事,的确发生校园里,但这个校园很另类,是一间复读学校。
坦白说这个设定挺加分的,相比较于大多数人而言,复读生应该算是一个小众人群,而现在能有一部电影去描述复读生们的生活,聚焦他们的人生,我认为还是挺难得的。
但看完之后,我?????
影片一共有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结。
第一个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冤家路窄,一起在集会上抗议、一起扫厕所、一起在天台吹风,折腾着折腾着,就相互看对眼了。
第二个故事的男主角默默地爱着女主角,充当着“贴吧管理员”的神圣使命,替女主删除厕所门板上的一切负面留言,最后还为了女主挺身而出,因为自卑而离开。
第三个故事,男主阴差阳错救了企图自杀的女主,又因为误会而弄得不欢而散。
没有撕逼也不堕胎,似乎青春片的第一雷区没踩是不是。
的确没踩,但它创造了一个新雷区——它不讲学习。
你可能要问了,谁说青春片里一定要讲学习啊,老子读书的时候就不读书。
就是啊,谁还没个不正经念书的青春啊。
可问题是,这tm可是高复啊同学们,不好好学习你来高复干啥来呀,嫌命长还是嫌高三生活没过够啊,哪里不好造作,非得跑高复学校来?
黑社会一样的老大,拉帮结派围追堵截女生
半夜逛酒吧,拿酒瓶子砸人,翻墙回宿舍
在一个比高三压力更大环境,在一年的封闭学习生活中,穷途末路般地倾尽所有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为自己的梦想窒息,这叫高复。
而在这部电影,三个故事,没有学习,甚至连多一点点镜头去展现高复生活的重压感都没有。
有的只是没完没了的情情爱爱,还有欢快洒脱的年轻人的生活。
抱歉,这不是高复。
甚至于,别说高复,连高中生活都拍得不伦不类。
除了学校的场景,除了符号化的教导主任和宿管阿姨,除了被称为学生的主人公,把这些零星的镜头剔除,这哪门子还有高中生活的样子呢?
看着一票像是复读了十年,充满社会气的演员,演绎着所谓的高中生活,这样的青春实在是让人无所适从。
(求求以后拍青春片的人,能不能找些面相年轻点的演员呀……)影片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幽默和新潮。
譬如青龙被抓的那一幕,顾长卫客串一下倒也有趣,无间道的梗一出现,瞬间就乐趣全无了。
至于新潮,顾长卫是真的挺热衷于年轻人那一套的,《微爱之渐入佳境》里讲的是网恋,这部戏呢在片尾玩起了弹幕,然后莫名其妙安插了一段杯子舞,我……顾导,你真的懂年轻人吗?
或许顾导所理解的青春,真的出了一些偏差了吧。
包括之前的很多国产青春片也是,盲目堆砌学生时代的元素,以此达到引发共鸣圈一波票房就溜。
可是真的不只是单靠教学楼、食堂、宿舍、老师这些元素就是青春了,也不是大喊几句口号高呼一句“这他妈才是青春,青春万岁”就是青春了。
所以我们怀念青春到底怀念的是什么,在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实我们在怀念那个时代的自己,无知无畏无法无天的自己。
为什么《那些年》会受到那么多人追捧,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柯景腾身上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
《猜火车》里甚至没有什么校园的元素,依旧经久不衰,被奉为经典,因为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有过同样的迷茫。
反观这部电影,如我上面所说的,除了爱情只有爱情。
我承认许多人的青春里必不可少有爱情的元素,但不是只有爱情才叫青春。
爱情只是青春里的调剂,人生才是真正的主题。
《遇见你真好》,可真的是不好……公众号:我是尾号2473
昨天东航5735坠机,想起这部电影,以及电影中永远不会再见的马航班机。
==========================================================这部电影需要慢慢看才能懂。
第一遍看这个故事,情节有点非主流,有点小镇青年黑色幽默。
白客很有书卷气,格子衬衫一穿就能演码农工程师的那种,嘴唇上隐隐的胡渣,憨憨的样子,像极了中学时候被女生欺负或暗恋的男同学。
操场上大声朗读的黄色小jj的童话,让人笑出眼泪。
相遇,再见,这个故事美好而悲伤。
白客需要一个能懂他的导演,挖掘他身上的多样性。
他剃了寸头也是可以演左耳的张漾,能让人心疼的自带破碎感的渣男。
幸好有顾导,白客在29岁也有了一部自己的青春片。
顾导是偏爱白客的,应该是在白客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了吧。
眉眼还真有点像。
=============================遇见你真好,造型很像印象中的高中同学,也很喜欢。
我以前一直都觉得白客看的很眼熟,长得似曾相识,看了遇见,才想起来他这个造型简直和记忆中高中暗恋的男生一模一样。
都有酒窝+眼镜。
感谢顾长卫,能够帮白客留下这样一个很有少年感的人物形象,就像是王诚的少年版。
真希望江照张文生打开门后,温暖的灯光倾泻而出,看到了遇见陈珊妮,那架飞机最终还是到达了。
--当他们烟花绽放的时候,觉得只是一个美好的背景。
突然镜头就转到了游船码头。
一直觉得蓝盈盈长得苦相,但是资源很好,最近突然发现原来她很像没有苹果肌的马伊利。
周楚楚长得像孙俪和梅亭结合体。
直到跳楼那段,突然明白了电影的结构。
三个青春的故事,阿虎家的游船会是电影的中心,而不是复读补习学校。
张文胜和陈珊妮看到的烟花,这是起因;是好友陈奇因文生失恋带着烟花被“坏学生”青龙燃放,这是经过;烟花引发火灾,烧死了周小弥的男友,她想殉情,电话里偶遇了谢伦,这是结果。
游船会串联起了三个故事,三个关于相遇与再见的故事。
--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再见就是永远不看不见了。
笑着笑着就哭了。
最后,致哀5735,还有南太平洋的370。
说实话,这是我进入影院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没有之一。
在经过一番《小时代》、《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左耳》、《栀子花开》的轮番轰炸之后,国内的观众已对青春片有了抗拒心理,即使是有吴亦凡这种当红炸子鸡主演,《花火》顶级IP加持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票房还是没有预想的那么理想。
与低票房相匹的是豆瓣的低分,可以看出观众已经彻底对国产青春片失去信心了。
我以为,中国的青春片这下子应该是痛定思痛,不会轻易投拍了,冲着顾长卫导演的名气去的,可是《遇见你真好》又刷新了我的三观,同时也刷新了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在豆瓣分数的最低记录。
这部影片讲了发生在一所复读中学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冤家路窄,一起在集会上抗议、一起扫厕所、一起在天台吹风,折腾着折腾着,就相互看对眼了。
第二个故事的男主角默默地爱着女主角,充当着“贴吧管理员”的神圣使命,替女主删除厕所门板上的一切负面留言,最后还为了女主挺身而出,因为自卑而离开。
第三个故事,男主阴差阳错救了企图自杀的女主,又因为误会而弄得不欢而散。
这三个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问题出在哪呢。
能让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如此低分,毫无疑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剧本。
作为一部青春片,它居然不真实。
不是说青春不能有爱情,而是青春不能只有爱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所复读学校,这种设定很新颖。
高四生这一小众的群体肯定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与心态。
但即使是懵懂的爱情也是那种夹缝的爱恋,学习也肯定在生活里有所出现,而这部影片电影编剧居然连一两个空镜头描写他们学习的状态都没有。
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角用三个爱情故事凑成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就像用三个微电影拼起来,中间强用某个情节连接转换,在故事很尬的情况下,这种手法显得更加无厘头了,事实上这种转换得手法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在《他没有那么喜欢你》。
这三个故事的其中一个如果好好写,故事写得细腻真实一些,人物层次更丰富一些,肯定不会现在这样子。
在观影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还是我还没没进入到人物的世界,就已经转到下个故事了,故事的弧光太差了。
当然,一部有8个编剧的电影能好看吗?
他的人物会细腻吗?
会有统一的故事吗?
而人物的设计,也有很多不足。
活泼开朗的陈珊妮,敏感文艺的张文生,率真冲动的阿虎等等,编剧为了让人物的性格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来,台词和行为过于夸张,产生出一种硬坳的感觉。
像珊妮说“你打飞机吧”青龙炸阿虎的家,阿虎与青龙的群架,阿虎与电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导演想在故事里加一些喜剧元素,可是全程真的无法捕捉到那个笑点,只能令人尴尬。
青春是张扬的,敏感的,迷茫的,自卑的混合物,它是透过光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颜色。
如果刻意往某个方向凑的话,那么电影就如那只硬刷出斑纹的斑马一样虚假了。
于2018
该片讲述了在高四这个特殊背景下的数段青春爱情故事。
电影聚焦于复读时光,当学生们再次面对高考压力时,却依旧无法抑制这青春集中营里的躁动。
影片围绕着几个性格迥异的女生展开,组成了一个美好又耐人寻味的青春故事。
去看之前其实带着一些期待,因为看简介感觉这部片子和之前通俗的青春片不大一样。
可是看完难免还是有些失望,四个看似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故事组成一段别样青春,这种情节给我蛮有趣的感觉,但是很遗憾,电影很平淡,虽然没有之前青春片那些通俗的套路,可也没有带给我任何特别的感受,没有感动,没有欢笑,甚至没有什么共鸣,很平静的从头看到尾。
总得来说,很一般的一部片子吧。
真的很期待能拍出一部让人惊喜的青春片。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无数人怀念的青春,当我们青春已逝时,回首再看,都是回忆与感动。——蓝色港湾首映见面会 2018.3.26
七八个编剧都写不出一个人看的故事,这群导演个个不是在怀春就是发春→_→口怕
不好看,看不下去
不至于太差,第一个故事比较好,蓝盈盈确实有精灵感。结尾的mv+弹幕简直是一言难尽,不如不要。。。
有青春无爱情,剪辑很有问题,分段毫无意义。
当娱乐片不是挺好的么
有点失望,老套的煽情观众一脸懵逼好吧,什么青春万岁只有青春不在得人才会喊出吧,三分是给故事二个故事三的那个水中幻想和斑马斑马的,故事衔接上挺有趣,略微有点魔幻?
年度十烂备选。
…评分也太低了明明很好。那一代人的记忆里。
10/100 这么多毫无眼缘的男演员,配上艺术品位为零的装化和发型,再加上故事编的脱离实际还狗血(百分之九十九的情节不会出现在复读生的世界里),还自以为机智用多线叙事当遮羞布,整个电影就是一场文艺灾难。感觉顾长卫对电影有极大的恶意。
我觉得还可以啊,现在人一看到青春片就清一色差评???
谁没有青春过呢?遇见你,真好。
一般吧,剧情有点乱
谁的青春不遗憾,谁的青春不想重来一次
白客少年感很强,bgm好评!
顾长卫作品变成这样,就像看到金城武秃头了一样让我难过。《微爱》里的魔幻风已经那么尴尬,这次还是尴尬。已经不想吐槽编剧,我只怀念李樯,李樯和顾长卫,真的谁离开谁都不行。只有他们,才能写出那种对生活和艺术有极大渴望,却在冷漠的环境中绝望的人。不忍心差评,给蒋雯丽老师和“彩玲”加一星
顾长卫可以说是继《微爱》后,再下一城做出了更加难堪的“土味”爱情喜剧。蓝盈莹&白客那一段还可以看,可以写成一整个故事,而去掉后面两个哗众取宠的分段。结尾的嘻哈伤害程度堪比《你XX》,但最神奇的是竟然有“顾长卫电影宇宙”,范明饰演的主任管蒋雯丽饰演的王姨叫“彩玲”哈哈哈。
是个有奇思的青春片。顾长卫这个岁数再回来拍国产青春,听听就让人有好奇心,而整个风格的奇思妙想,放在美国校园有古灵精怪之风,放在中国校园就有点四不像。三个故事里张海宇表现最棒,斑马斑马是唯一点睛的插曲。片尾听完了王源的因为遇见你,人家才是十七岁真正的青春啊。
应该是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摆脱了固有的情节束缚,叙事线索和三个故事错落有致,节奏感很强,活力十足,唯有欠缺的是最后的rup,也许导演想提现更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个人不太喜欢。尤其是表扬电影的几段配乐很不错,不抢戏,恰到好处,青春的故事说不完,有你的影子已欣然。
我还挺不喜欢卡了太多头部特写的摄影的,毕竟这几个演员还挺没有魅力的,反而一次又一次的给整颗头的特写。这个电影一切的作为都是在自我欺骗,从剧本就能看出不好,却坚挺到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