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而言,我不知道该如何给一个合适的分数。
从《人间失格》入手,太宰治的死,总让人怜惜他的才华。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加对于太宰有一种怜悯的不堪,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似乎是他可以做到,但是他停滞了。
关于他与他的女人,还有他对于死的迷恋。
不知道是因为脆弱而显得美,还是因为美而显得脆弱。
纵使如此不堪,作为津岛修治的他,依旧拥有着美知子的爱以及山崎富荣的欲。
爱者生,欲者死,田部阿滋弥与小山初代似成镜像之物,在作为太宰治的镜子两端构成了死与生的意象。
而太田静子,借由太宰治的死,获得了她所希望的艺术层面的认可。
片中大量的紫阳花意象,似乎暗含着太宰治看似放浪的一生,却拥有着别样纯洁的忠贞。
而我更偏向于片中三岛由纪夫的怒斥,对于太宰治渴求他人认同之下,所展现病态之美的否定。
读完太田治子的《向着光明》,我很难想象借由他人的日记来进行文学创作的行为,我觉得至少那些提供日记并且深爱他的女子至少应该拥有姓名。
他确实是有才气且懦弱的人,我心疼那些因为深爱他而满足他任性人生的女子,也为说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寺内寿太郎感到惋惜。
在《人间失格》与《小丑之花》的对比中,《人间失格》所呈现“梦游者的路途,酒鬼的哀泣,女人的牺牲,孩童的无知。
我们糜烂地生活,像蛆虫般思考,又如贤者甘忍着不公。
”与“其实关于死亡,很多时候都会存在脑海里。
毕竟生必然走向死,如何死亡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颇具仪式感的事情,并且尽量与他人无关。
无论如何去选择,真正的悲哀,不是哭泣与白发,而是默默地微笑,这就是悲喜之间混乱的界限。
”之间,也混杂着太宰治的分裂。
正因为太宰治作为分裂的主体,他将追寻“伟大的作品”“女人的崇拜”“死亡的美丽”作为幻象,去掩盖现实的苦厄与不满。
在此基础上,作为日本旧时的女性,很容易堕入迷梦之中,自以为其成为所谓“爱”的唯一。
如此看来,真正幸福的,是那些与太宰治一起赴死且已经死去的女人们,至少死在她们所认为的拥有之中;可悲的是保有记忆生存下去的女人们。
该是与太宰治告别的时候了,即便每个世代我们都能看见他的作品。
在奋发中生活,在战前死去。
我厌倦战争,但我逃避的方法是死亡 卷川实花的指导在服化道上面已经稳了,可感觉小粟旬大概率在里面会被沦为背景版,因为我看了海报,心中隐隐约约有一个冲动,他一定会被三个女人夺去所有的光辉,毕竟三个女人一台戏。
更何况太宰治写的时候,明显是把三者当做了思想冲突,弱化了自身的存在
我感觉《人间失格》的那个女人是他的精分(划掉),一般人会认为那是写他的妻子啊,或者是仰慕他的人……但我认为不是,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性转,因为他生活在日本的“民国时期”他绝对不可能就是记录周围的人他更像套着这个女人的壳子说我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如福楼拜所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他的作品里无外乎两种女性第一种是贤妇,另一种是烈女最后是两者的结合体
+1-1=0可以游走在山村田野与名利场之中,村妇与贵妇的奇妙融合,我想这可能跟日本在从古代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有关当时的日本接受到西洋贵族的影响,东洋传统美人的形象也开始从大和抚子走向了贵妇人(民国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感觉是不是能让你感觉到相似呢?
)里面的妻子也很有讲究她是宫泽理惠,日本与荷兰混血儿
我想卷穿石花应该就是看中了她身上这种欧式和日式气质交相辉映
如果她年轻一点的话,她应该也可以胜任这个角色
叛逆的大和美少女最终变成了东洋妈妈桑,这是日本最后的选择。
你不觉得这很像日本那种樱粟花盛开的气质吗?
毒花妖冶
同样面对西洋入侵时当时的人们暴戾又软弱,红与黑的感觉
在上一篇内容中对《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的人物与剧情,进行了介绍,所以今天我们会换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
蜷川实花不论是在拍摄照片,还是在拍摄电影,都非常擅长运用“花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情境与场景的变幻,用各种明暗色彩来展示。
曼珠沙华(彼岸花)花语:悲伤回忆
春天来了,死里逃生的太宰治带着孩子们出去踏青,本是看起来非常温馨的画面,却出现了大片的彼岸花。
众所周知彼岸花所蕴含的意义“无尽的爱情,死亡的预兆,地狱的召唤”,这三句话就像咒语一样刻在了太宰治的身上,也预示了接下来他不幸的命运走向。
梅花花语:坚强、美丽、不畏严寒
第一次太田静子出门的时候,家门口的梅花还是一片枯萎,但也不难看到花中的一丝生机。
遭遇过各种悲欢离合,亲情背叛,太田静子的内心已经接近枯竭,她需要给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所以干枯的静子需要前往东京,追寻属于她的爱情。
而当太宰治应约来到静子在伊豆的家里时,万物复苏,所有的梅花全部盛开。
静子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出口,不畏世俗的目光,有了她向往的爱情,也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
对静子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即使只是回味过去的美好,都能让她一直快乐。
所以门口的梅花树林就像静子的心,再也不曾枯萎过。
粉色绣球花花语:喜庆,多在重大节日中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体现出欢快的气氛蓝色绣球花花语:背叛,富有情感色彩的蓝色绣球花,多代表忧伤和冷酷,指感情中出现了问题,某一方因见异思迁而伤害另一方
当太宰治的责任编辑佐仓润一出现在酒馆,等着太宰治出现的时候,佐仓的身边出现了红色和蓝色的绣球花。
红色绣球花暗示佐仓将在这里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而蓝色的绣球花则代表太宰治的背叛,太宰治即将在此刻背叛静子,去寻找新的爱人。
所以当静子现身的时候,太宰治的背后又单独出现了蓝色绣球花,面对怀孕的静子,太宰治各种假装看不到,他明白静子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也不愿意再付出更多感情。
随后蓝色绣球花也一直出现,当太宰治拦下富荣,美其名曰要谈一场赌上性命的恋爱,其实不过是为了帮助自己逃避上一段恋情。
而当太宰治河富荣殉情现场,再次出现了妖异的蓝色绣球花。
这一刻,太宰治退缩了,他并不是因为爱富荣才选择跟她走,太宰治再次背叛了富荣。
当太宰治的死讯传来,所有在他家门口等候的记者背后,也全都是蓝色绣球花,这群记者都想要将这样“劲爆”的绯闻,传达给太宰治的正妻美知子。
白色紫藤花语:为情而生,为爱而亡,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富荣在藤蔓里找到了太宰治,此时此刻的富荣以为遇见了理想中的爱情,却不知道太宰治只是想躲避他应负的责任,盲目的信从,奠定了富荣的悲剧爱情。
茶梅花语:理想的爱
富荣的个人海报,以及回到自己的居所,看到的全都是茶梅。
她知道自己触犯了禁忌,房屋内出现裂开的十字架,却按耐不住。
对于富荣来说,这就是她想要的,即使她不明白这是什么。
白色茶花花语:你怎能轻视我的爱情
离死亡越近,太宰治生命中的色彩就越少,接近尾声他一个人走在无人的街上,背景是纷纷飘落的雪花,看不见太宰治的脸,只能感觉他越发接近天的黑色,成了幕布中的剪影。
走在半路上吐血的时候,太宰治看到漫天飘起了白色的花。
他想要的爱得不到回应,一边是疯狂,一边是落寞,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一心求死,所以也希望自己死前能够得到救赎。
蔷薇花语:炙热的爱
太宰治的妻子离开家去探望亲戚,回家后却看到富荣留下的蔷薇。
这是美知子不在的时候,太宰治找富荣来料理家里的一切,让富荣以为自己已经翻身,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出租屋里苟且的女人,而是一个几乎拥有“正室”地位,离正妻一步之隔的女子。
紫鸢花花语:高贵典雅
读完太宰治的遗书,又听到了他的死讯后,美知子家的鸢尾花都开了,雨过天晴,那个坚强的美知子又回来了。
对于美知子来说,这就是又心痛又理想的结局,她所期盼的太宰治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她所奉献的一切都收到了回报。
看到太宰治的遗书,美知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太宰治“爱”的表现,她会更加坚强且坚定的活下去,带着爱以及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崇高敬意。
她不是《维庸之妻》中的妻子,她是主导《维庸之妻》的妻子。
其实没太看懂。。
可能欣赏不来这种极致空虚带来的极致摆烂。
不过不这样,他似乎也难以耗尽心力、放弃现实自我写下《人间失格》。
心中虽然还有感受人间真情和美的能力,但已经没有任何力量使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终究支撑不了自己。
女性人物令人眼前一亮。
太田静子是强大且忠于自己的。
恋爱和革命也许是很多在那里高歌着“男人全心投入,把命也奉上”的男人们所不懂的。
他们不敢真正爱人,也不敢真的去革命。
只有“刺激”才能让他们苟延残喘地继续活着。
静子的表态让我看到“恋爱脑”的强大。
爱自己后的“恋爱脑”就算让人觉得“堕落”又如何?
颠倒的世界,安心做个“坏女人”吧。
也很高兴最后看到美知子的成全与放下,她终于开始新生活啦!
衣服晾起来~
喜欢浓重风格跟有点b级片的可以看看。
(比如我。
)有意思的是整个片子充满了一种舞台剧式的风格,从setting到表演风格到色彩各种都是。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识地在把从父亲幸雄那里受到的舞台剧熏陶发挥出来。
有点意思,适配度甚至挺高的。
另外这剧如果是要正儿八经文学式研究太宰,肯定会讨厌。
这是个挺个人风格女性离经叛道式的对这份素材的解读。
(哦,说的就是“素材”这个词。
太宰的人生故事明显在这里就是素材。
如果真的是严肃聊他本身,遗作的剖析应该大书其书。
)好玩的是差不多正中间位置借用坂口评《斜阳》道出的那句话应该是核心。
但电影本身也如那后半句话一样,还是功力不到位的。
不过anyways,都偏轨风格了管它正道做甚。
我很喜欢的是这片子会让人想起欲望都市中聊到的某段talk。
什么时候women can fuck like a man。
什么时候can talk sex like a man。
或者不要like a man, regardless of anyone’s opinion。
顺道想起实花她父亲曾给她留过的寄语。
确实成为了那样潇洒的女人呢。
这对父女真是有趣。
对了,最后补充一句。
小栗旬到目前为止的最佳演出。
记不清自己是何时下载了这部电影,清理网盘的时候发现,花了2个小时看完,压抑,天才与众不同下的壮烈,都让人喘不过气来。
估计是《人间失格》、太宰治这些标签太让文青驻足,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屡屡让自己有读书的冲动。
电影讲了太宰治人生最后几年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修治吸引妻子美知子关注的“有虫子”的梗,让观众感受到他在内心深处的依赖。
妻子担心孩子看到父亲吐血的场面,背身面对太宰治,彻底激发起他创作《人间失格》的勇气。
静子对于太宰治,就是创作来源,更多的是为了文学。
偏执的山崎富荣,感觉最开始她就是太宰治为了逃离静子而拉来的挡箭牌。
最喜欢的场景有太宰治吐血众人冷漠无情,远远躲避的反差;风车变成大片红的压抑;妻子与孩子一起涂满了蓝色颜料,弄脏了屋子所传达出情绪的震撼。
《人间失格》是部很“放”的电影,像我崇尚“闷”的影迷都有种不适应这种日本电影的体验。
喜欢就要到家门口等你,讨厌就要在众人面前抨击你的小说和人格。
宣扬自己无罪,不光要孩子,还要在小说封面也署上自己的名字。
快要40岁的男人,被情妇,债务,写作灵感逼的日日哭。
这部电影里发生的事,普通人一件都不会敢去做。
但是蜷川实花用真实露骨的镜头,把大文豪的人生挣扎真的拍出来的。
太宰治一生都活在罪恶里,讨厌社会的虚伪和假面,所以电影里,他真的对家庭没有责任,对情人没有爱意,对同时代作家没有尊重,对伦理道德没有敬畏。
我觉得这是对大文豪本人的很大的尊敬。
就是这样一个懦弱,多情,有些虚伪的“渣男”,却唯独对写小说这件事重视的了不得。
他最后通红着两眼,文不加点地在那间七零八落的房间写就《人间失格》的时候,我突然特别感动。
我们现在轻松阅读的作品,可能是作者呕心沥血,凝结一生思想完成的,可能忍受了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依然要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警醒世人,或者是为妻儿挣一点生活费。
这个在我看来是对职业精神的敬畏。
可能我们平时吃的用的东西,也凝结着发明制作者的无数心力,只是对他们的感激不如对卧病在床依然坚持的作家或科学家明显。
但是推己及人,如果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克服一切内外障碍,取得一些成绩,也是对感喟一生尽是些罪恶的自己的一点慰藉。
其实这部电影可以引起的讨论非常多,最直接的比如“大文豪可以因为要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而背叛家庭,以致最后和粉丝一起自杀吗”。
这个问题如果你能给出肯定答案,那再往前推一些“已婚作家拥有发乎情止乎礼的露水情缘并且因此写出了优秀作品,这合乎道德吗”,或者再往后推一些,“文艺工作者可以为了找寻灵感嗑药吗”。
我希望是这些问题都不要有唯一的答案,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出发身体力行给出回答,才发生无数动人故事,人性才妍媸毕露令人深思。
如果社会事事都要有主流,人从一出生就行规道矩,行事做人无可指摘,那些人多半不是平庸就是无趣。
当然我不是呼吁社会追捧恶魔。
凯文史派西,波兰斯基必须下地狱,多少对全人类的文化价值也不能洗刷对某个人的犯下的罪恶。
只是说在身处尊重自然人一切选择,和对方选择不合乎主流价值取向的两难境地时,以及文化工作者吃到那只让你又爱又怕的螃蟹,被世人横加指责也逼着你站队的时候,你可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偶尔为臭名昭著的人背一次书,想想太宰治曾经写下过的,“人活着,就是为恋爱和革命而生的。
”太宰治一生,家庭背景,阶级观念,接连不断的病痛,时代动荡,都造成了他敏感糟糕的性格,经常挂在嘴边的“死”啊“死”的,也预示了最后的悲剧结尾。
好在他遇到了很多不错的人,妻子儿女,忠实粉丝,甚至文坛对头,都变成了他传奇的一部分。
真是罪孽深重又孤独灿烂的一生啊。
最后吹爆我最喜欢的日本女导演蜷川实花,每一个布景和打光都是精灵。
本影评只根据电影剧情分析,本人对太宰治真切的人物背景并不了解,只是观影后的一些杂念罢了,说到底也只是写给以后的自己看的东西。
"作为色情片又不够色,满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视听语言技巧,剧情和导演一如既往的作品一般毫无头绪"看完影片激动的想来记录心情的我,看到这些影评的竟毫不震惊。
几年前的电影在刚上映时就只知道评价平平,在今天冲着泽尻的一些片段我终于打开了这部影片,lsp之魂失望了,却发现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怎么会低评呢?
满怀疑问的来了之后,果然,原来都没看懂啊这群人。
或许我也没看懂,但我找到了,最能把这部片升华的最佳角度,也是我愉悦观影结束的角度。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两个方面,三个女子和太宰治四个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太宰治本身人物性格的矛盾。
先说小栗旬演绎的太宰治,我可太爱这个男人了,对艺术的投入与追求,对他人索求的不善拒绝,为什么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我在一开始的影片中,也是看不惯这个风流成性,不把家庭责任放在眼中的渣男,尤其是那些句"卡哇伊呐","太恶心了"、"不过是渣男的自我安慰罢了"那么想着,继续看着。
但和人间失格中的叶藏一样,不善拒绝,看到与自己气味相投的女子不顾一切的任情感肆虐大脑,抨击"所谓的家庭利己主义"的他,最崇尚的,只有艺术,而艺术,是不能有理性的,他是天生的艺术家,缺乏社会道德约束的他有时表现的像个孩子,却也是"有血有泪的人",他正是因为对周围可爱的女孩子有着太多怜惜,最后不才和富荣走的嘛。
而且绝不是妄想,这也是蜷川为什么要写出最后太宰劝富荣我们一起活下去哄着她会陪着她的一幕,最后无可奈何的笑着应和着然后答应殉情。
他明白女人爱着他,富荣向他索求的是什么,所以走向了死亡。
全片都在不断丰富着这个因为对女人说不出不的博爱男作家,他的三个"爱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了她们想要的,真真是打了家人最重的传统价值观一击,这是太宰为人不耻的原因,也是这不片子不被人理解从而不被人欣赏的原因,但正因为她表达出来了,蜷川,表达出了太宰,所以她应该是理解的吧,自己投注精力的影片没有受到好评。
至于三个女人,我本想自豪地说,我在看到信之前就知道妻子美知子是他的最爱时,想到,可能一切导演早就在片中这样告诉我了吧。
美知子对太宰的包容,无论是明知故意而为的夜晚非要她醒来为他打虫子,还是最后让他堕落一切去完成自己的大梦时,都能看出他最爱的一定是她的妻子,那种想欺负自己喜欢人的孩子心理,那种在唾沫声中挣扎的最不顾一切的理解与支持。
太宰最接近常人爱情概念的爱,毫无疑问是属于美知子的。
而美知子,她想要的,与他在一起最终想要的,就是她心目中文字闪闪发光的人最终实现自己的大梦,写出杰作,典型的付出型爱情。
甚至最后,用蓝颜料涂抹,也意味着她明白了太宰选择了彻底堕落,意味着他不会再回来了,痛苦流泪索性也堕落(我相信她是那么想过的),但为了孩子,她有坚守的东西,让太宰雪天流落街头。
太田静子(泽尻演的那个,应该是叫这个吧,日本人名看完电影根本记不住啊),她那像是小女生的爱一样,围着男人团团转,实际上最爱的是自己这一个性,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娇嫩可爱,有自己思想,存在本身即使艺术,名为少女的艺术。
富荣(同样也不确定名字对不对,但三个都说了俩了总知道是谁了吧),她的爱其实很矛盾,她自己也很纠结,她对于静子的感情也很奇妙,她对太宰动心是在他说人出生就是为了恋爱和革命(大致这样),可是当她知道这句话并不是太宰想出来的时候,还是选择继续扎在自己臆想的爱河中不断挣扎,从她与静子的第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疑惑,和不顾一切的沉沦。
这种爱也非常典型,骗自己骗的彻头彻尾,很容易就神经兮兮,因为很多拥有的都是幻想出来的,所以患得患失,说着不切实际的"在另一个世界的夫妇",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这些典型 典型 典型的爱,可真是比太多爱情片强调爱情容易失去的永恒主题要有趣的多。
果然不该对蜷川的电影抱太大的期望的,除了精美的画面几乎没有可以称赞的地方。
小栗旬应该是冲着拿奖去的,可惜选错导演了。
记得刚标记这部电影的时候评分是6.2,那时候dvd版还没有出,看完之后一看评分下降到6.1了。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直观感受是:太宰治是什么绝世大渣男?
太宰感情渣,《斜阳》用了太田静子的日记,倒是表现很多,但除了直观的人渣感受之外,这部片子理应包含的其它的更多的内容,却鲜少表现。
太田静子。
我不是很了解历史状况,按照电影里的说明,太田静子是一个没落贵族,却不愿嫁给富豪,自甘堕落,献身恋爱,要做太宰的情人。
但片中她在伊豆的家富丽堂皇,以及生活滋润的样子,完全不像是一个窘迫到需要太宰一万日元生活费的样子。
她和太宰恋爱那段是我忍不住截图最多的片段,镜头很美,但不符合片中交代的人物背景。
山崎富荣。
太宰最后的女人,由二阶堂富美扮演。
她的部分感觉表现还不错,一个有工作的“新时代女性”,但思想仍是陈旧迂腐,遇到了太宰就狠抓不放,没他活不下去。
但她最终既没有得到爱和名分,也没有得到作品和名利。
有一点没看明白的地方是,她刚出场时与太宰亲吻,回到家中后对着一张遗像哭泣并念道“对不起”。
这里的遗像是她的亡夫?
但她在片中的表现一直给我一种“不受欢迎大龄母胎solo”的感受,因为没尝过恋爱的果实所以才紧咬太宰不放。
片里二阶堂甚至接受了裸戏,感受到她也是豁出去了,可惜这部电影还是没激起什么水花。
津岛美知子。
太宰很少回家,一直和情人在一起,她一个人要抚养三个孩子,甚至和孩子一起目睹了太宰的出轨现场。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丧偶式育儿”、“不离留着过年吗”。
但最后看到太宰的遗书“我爱过你,胜过爱任何人”,就好像一切都释然了,面对媒体的诸多疑问,她像个没事人一样晒起了衣服。
可能是我不懂爱吧。
不过这个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时代不同。
太宰,一个不断尝试自杀的男人。
从电影里我只读到,他不断自杀是为了能写出“杰作”,只有堕落和破坏才能创造“杰作”。
不知道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太宰是抱着什么想法自杀的,如果真如电影里所说,我不知道除了哗众取宠之外还有什么意义,未免把太宰的文学表现得肤浅了。
电影中在太宰和太田静子在一起时有描述过,太田静子想要一个孩子,太宰就答应了。
编辑质问他怎么搞大人家肚子时,太宰回答是女方提出的要求。
这里疑似是一个体现太宰不会拒绝女人要求的伏笔。
最后太宰和山崎富荣殉情之前反悔,想要活下去。
虽然山崎确实逼得太过了,但太宰如果真是因为无法抗拒女人的要求而答应和她一起去死并且真的去死了,那我“...”。
这部电影分了四天才看完,真的看不太下去,重笔墨花在描述太宰如何渣上,其它应该表现的太宰的思想,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堕落风气都没有很好表现到。
没给1星纯属因为小栗旬的脸。
最后祝小栗旬早日拿奖。
蜷川实花近水楼台先得月,用的基本都是她爸爸的得力老搭档!
小栗旬虽然看着油但是演技靠谱!
确实跟太宰治不像,但是他把太宰治的精神状态和气质抓得很到位!
是一个辜负妻子、情人的浪子,面对妻子又像一个小孩子,疾病来袭的时候也有他的无助!
三位女性也是各有千秋!
表现妻子时,主要用了蓝色系,自持理性;富家女用的是粉红色系,甜腻,自恋;小情人则用的是绿色棕色系,疯狂、堕落。
宫泽理惠演小栗旬的妻子,太贤妻良母+家里顶梁柱了,你无法相信有这样一位妻子在家中,为什么为了所谓灵感要去睡别的女人?
就这么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吗?
所以你特别能理解她在太宰治故意吵醒她时,第二次选择了不搭理,真的心碎了、心死了!
泽尻英龙华的富家女,甜腻、目的性很强,既怀了太宰治的孩子,又在太宰治去世后炒热度出书,真真的名利双收。
而小情人就比较天真、执迷不悟、不顾一切,妄图取代妻子和富家女,结果一场空,最后选择与太宰治一同离开人世。
画面真是绝了,色彩饱满,比如表现妻子时,主要用了蓝色系,自持理性;富家女用的是粉红色系,甜腻,自恋;小情人则用的是绿色棕色系,疯狂、堕落。
画面考究,无数名场面,富家女总是粉色系花团锦簇背景下拍母女照,节庆日的烟花,小女友强上太宰治这个是搞笑又心酸苍天饶过谁!
最打动我的是太宰治幻想自己仰面倒在雪地上,白花从天而降将他覆盖,真是太美了!
最惊艳的大概是太宰治写人间失格,房内摆设渐渐离他而去,仿佛进入无我境界一般!
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是红色的水流暗示人没了,这个首尾呼应了!
最后面对无良记者的拍摄,妻子开始晾衣服,人群才散开,天晴了,两重含义吧!
拉踩一下,这部人物传记戏剧冲突故事性很强,比上田义彦那部处女作强不少!
9.20在东京六本木看的原版,因为想感受当地电影院,全程听不懂。就只看画面,很美,但是也很抢戏。最喜欢的是母亲和两个孩子玩墨水的场景。国内有上映再看看😅
濡れ場が多いが、ちょっとぬるいのが残念。三人の女、三つの生き方、いずれもカッコ良かった。彼女たちと比べると太宰が「恥の多い生涯」と言うのがわかるわ…
一直喜欢不起来小栗旬,嗯,塌了
整个观影过程如坐针毡,空洞无聊,看了几次时间,心说怎么还不死
从来对蜷川实花不抱希望,要不是看建国我何苦呢
意外地整场为小栗旬舔屏 携一株梅花走上伊豆的小山坡与静子四目相对然后不经意一笑的镜头 让人头皮发麻倒吸一口凉气 天赐小栗旬这碗饭 他没有被自己的颜值绊住(三岛由纪夫让人瞬间出戏 导演是有多颜控 所有人物都长得美了就失真了
小姐姐 要谈恋爱吗 送命的那种 应该找一个赢弱的人来演 小栗旬太健硕了 (没人觉得二阶堂富美和宫崎葵五官神似吗
情绪和气质都颇为诡异的电影,时而像艺术电影版精致时而八点档老娘舅奇情展示哭哭啼啼。归根结底剧本不行人物都没写好。最好的还是宫泽理惠。
没有蜷川的前两部好
看蜷川的电影,需要期待什么剧情?这一切都是他的自我完成之路,需要女人奉献,不论是自我,日记,才华,理解,还是身体,要像母亲,保姆,情人,知己,崇拜者,奉献者,现实生活里遇到这种人,赶快跑啊。
从发布阵容到看完电影,我还是有点点失望的,也搞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也懒得想了。小栗旬算是稍微扳回一城吧,颓废敏感软弱感都有了,总的来说就是有内味儿了😂
相当难看 看不下去那种
全程想翻白眼的电影,和同事一起去看的,再次证明了我和日本人三观的不合…不是很懂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好羡慕的,这不就是我抽烟喝酒乱搞不伦但是我是好少年嘛…这么作,主人公自己都知道恥多い,看客们一个个心驰神往的样子真的很醉。片子拍的非常蜷川实花,艺术感还是很到位的,女主们演技也在线,但是小栗旬太让人出戏…反正非常呵呵的电影…
卷川老西 亮剑出击 脚踢渣男 拳打文坛
剧本烂的令人发指,小栗旬演的也是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
恋与爱的区别,痛苦又愉悦。「无尽地对抗古老的道德,如太阳一般活下去。」即使最终如斜阳。
男女之间互惠互利
求求别瞎拍了…这版看的我对太宰治过敏了…生理不适。
有两处场面不错,今天也是讨厌太宰治的一天🙂
把自己撕碎再写出杰作的想法实在太可怕。原来看书时并没有那么丧得彻底的感觉,但是这次有了。除了画面很具个人风格外,个人还蛮喜欢这个解读方式的(除了最后那个睁眼)二阶堂富美真的很适合演这个角色。小栗旬是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