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电视,国外有这么一个广告牌,以大人的身高角度看只是一个小男孩的头像,但是用小孩子的身高角度看,里面的小男孩满脸伤痕,旁边写了求助电话和报警电话。
家庭暴力和虐待孩子是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啊!
不知道为什么裴斗娜演女同性恋觉得好适合。
两个人之间莫名的情愫看得我发毛。
看到快一半的时候我怀疑怕奶奶是道熙杀的。
然后看到她说她很会模仿之后更加怀疑了。
韩国女明星长的都差不多漂亮可以理解,但身材都又瘦又高又前凸后翘就有点厉害了。。
当然想全度妍裴斗娜这样的实力派都是胸很小的。
这种变态的依赖性啊,太恐怖了。
在拘留所里李所长和非法劳工的对望真是神来之笔。
金赛纶演技真心不错,还记得大叔那时候,阿jio西,你真的讨厌我吗?
小警员真的挺帅挺可爱。
不管道熙是不是小怪物,留着身边还是更安全。
李所长问道熙要不要跟我一起走那个镜头特效太美了。
不看各种安利的我,直到开学初才看豆瓣电影首页补完道熙,后知后觉发现原来熟肉早在戛纳就被人惦记着了。
重看了人人版,遗漏错误的翻译都被修补,顺畅许多,干爹大叔也不全然是负面形象。
所长最后在小院的问话把一切都道明,海边的相拥是道熙被救赎之路的开始。
在孤立无援中熬过日升日落,能遇上一个知晓你最最狼狈乖僻黑暗情状却仍愿意包容接纳你的人,复何求。
小孩不会把爱区分那么清晰,真心对我好保护我,我亦全心全意付出。
再说小怪物就是慢慢长大等着主人来驯养的。
剧本情节并不复杂,表达方式多了克制却也并无特别纠结之处。
所以扣字扣句扣分镜着来作评析没多大必要,就不叨叨了。
从同性题材去解读这部影片是很自然的,也算是刚好在爆/眼球点上,看b站刷一片的几个桥段就了然。
好奇拍摄初衷,去搜了影片相关信息,因为被block谷哥而受益的度娘没能提供什么可读料,于是尝试换doheeya Cannes a girl at mydoor Bae doona,只得到几篇英文影评或少量照片(一定是我没有掌握特殊的搜索技巧的缘故_(:qゝ∠)_)。
英文的影片介绍都没有特别提到所长的取向设定,wiki上只用了scandal,而Cannes官网更是用了misconduct。
或许是因为受社会压力所迫避开/淡化,或许是不希望把重点拉偏,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导演只想讲个故事,用道熙和英南的设定更突出种种冲突。
果然在Cannes一种关注单元的访谈得到证实。
被问到电影灵感的来源,导演回答的故事让我汗极。
A long time ago I heard a story about a cat which was loved by its owner. But when a new cat appeared, the owner’s affection moved to the new one. The poor cat wanted to get its owner’s love back. On one morning, as the cat owner tried to go to work, she screamed with shock at finding a dead rat in her shoe. The owner suspected her old cat. With anger, she beat up the cat, thinking the cat had behaved badly on purpose. The next morning, as she tried to wear the shoe, she was astonished again. This time, there was a rat with its skin peeled off in her shoe.简单来讲就是导演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失宠的喵为了重新博得主人的喜爱,贡上老鼠放在主人鞋里(这点养喵的人都懂)。
主人被吓了后削了喵一顿,第二天喵贡上了被剥皮的老鼠在主人鞋里。
她说doheeya由此而来,讲的是关于两个与他人沟通不畅的人的故事。
而两个角色极端境况的设定也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之难,以及维持这种联系之难。
所以取向什么并不是导演特意选取,而是想表现因沟通不畅的孤立放在特定情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单关注取向会有些过度解读,虽然道熙的一些镜头表现确实有些暧昧不明,但总体来看只是两个孤独者的相互依靠,道熙更浓烈些,而所长更淡些。
毕竟,所长的设定是没有多余心力顾及他人的人,有些懦弱,受了伤就逃避。
我甚至猜想,可能导演对女同群体的了解并不多,不过是比大众多些关怀、包容和尊重。
仔细留意,直接谈及取向问题的角色基本都没有表现出歧视(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比如片中级别最高的长官、她的前辈、所里的同事,审讯小哥后来的道歉也显示了态度上的转变,仅有充当背景的路人因着窥探和不解形成了那道看不见却隔绝所长于外的压力。
影片头尾呼应,同样是雨幕中的行车,只是方向和心情都截然不同。
来时日出雨止,偌大的车厢空荡荡(起初我还奇怪为什么没家当还要开这么部大车);去时夕阳已沉,家当满载,小怪物也安稳进入梦乡。
有人说是雨过天晴,如果这是个哄人的故事,当然脑补‘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就可以微笑入眠了。
可现实中,先撇开两人的关系能否平稳,所长首先就仍需要面对自己的老问题,孩子干爸出狱后会有怎样的行动更是难以预料,发配到新的地方是否又会有冲突,并非道熙监护人的所长怎样保护并伴她成长的问题也无法忽略。
和上ED,全片更像是深沉沉一觉中湿嗒嗒的梦,微微光亮,辨不清前方是否是出口。
这是导演首次执导长片,入围戛纳少不了李沧东加持的缘故。
导演此前曾凭借短片《影响下的男人》在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选材奖的殊荣,之后还拍摄了《11》、《风总是吹向有希望的地方》两部短片电影。
可惜目前没看到哪有源。
关于下一部作品,她提到一个受弗洛伊德作品启发,酝酿已久的故事。
Since I’ve just finished the post-production of “A Girl at My Door”, I don’t have any specific plans about my next project. However, I have a story which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for quite a long time. It is a story about a girl who gets insulted by her lover. This girl is older than ‘Dohee’. She will be a grown-up the year after, she is more like a woman than a girl. With her broken heart, she has to make a decision. For now, I can only tell you that the story was inspired by a piece of writing by Freud.主角是一个被lover侮辱的女孩,怀着伤心绝望面临抉择。
年龄设定比道熙大点,17岁,正好是处于女孩和女人之间的阶段。
简单的几句话,能透露出一点点信息。
依旧是不幸的、还未长成大人的女孩,或许又是孤立无援的,不然不会被insulted到心碎。
她必须要做出的抉择一定与摆脱困境有关,同归于尽或是斩断,还应该会牵扯上局外人(按宋导演&编剧的掌控力1、2个核心局外人差不多了)。
结果女主利用局外人或为局外人着想把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以上脑洞。
这个insulted不知有否到虐待的程度,可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泡菜重口,必须要悲惨境况的主人公才会有好故事好戏剧冲突吗。
不过剧本这事,没到杀青时,再变得怎样面目全非都是常态。
估摸怎么地还要再等上个2年多,那时赛纶刚好又到了适合的年纪呢(口胡!
再接这种角色就要被定型了(;-_-)ノ 已经有老外的影评在说:Kim Sae-ron has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playing troubled young girls and is no stranger to characters like Do-hee. 赛纶的首次主剧在播出中,搭爱豆。
已经过了看校园剧的年纪,而且剧本实在太泡菜,好在人物设定就是真(sheng)善(mu)美,瞬间就被净化了呢 ( ͡° ͜ʖ ͡°)•ॢ从大银幕到小荧幕,从边缘人物角色到玛丽苏主角(虽然不算很苏),对于演艺成长均衡还是很有裨益的。
说到底观众缘、认知度是很重要的,韩剧剧本质量也在分化,还是有好本子值得参演的。
还有李沧东的赏识,以后的戏路应该会不错。
裴斗娜在我脑中是和菊地凛子归在一起的,颜不算亮眼,戏路特立独行,都有和老外谈恋爱,是泡菜霓虹各自国际化发展比较好的典型。
提到她直爽明朗的性格,媒体通稿都喜欢归结于是来自富二代和母亲舞台剧演员因素的影响。
她对于表演的认真和热情是众所周知的。
在《道熙啊》拍摄期间,她常常是不带经纪人,一个人来拍摄现场。
杀青前夕,她送给导演和所有工作人员每人一本很厚的相簿,里面记录了拍摄的点滴,都是她自己在拍戏间隙抽空选取照片并设计的,感动了大家。
所以虽然过程很辛苦(局里的戏和村子里的取景不在同一个岛上,要来回奔波赶戏),但剧组氛围其乐融融,看几次媒体采访/首映都是笑呵呵的。
清淡的独立电影是很容易下咽的,何况不算闷,脸和身材都好看。
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和关怀给影片熨上淡淡的暖意,不多的对白缓和了冲突的呈现,都弥补了剧本角色刻画的不足。
期待导演的女性题材新作,如此温柔的视角值得一看。
--ps 片中选取这两首歌的原因 看歌词就能懂了(大叔那首人人有字幕,道熙跳的可自搜-->hellovenus要喝茶吗)附几则采访视频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33631180_28_28_1_a0/nTStuDmXK+l1lHz2stqkM7KQNt6nngXz34gapIw1RUg+Gb5mPJIRT7SjVA8lB8G1FRA/s.swf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33589812_28_28_1_bB7kSyYwDmTK+l1lHz2stqkM7KQNt6nngXz34gapIw1RUgyGYZuPJIRT7SjVA8pK+GRMRg/s.swf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0MzY5MTI0.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5MTgxNTIw.htmlpps 补了帅元彬和赛纶合作的大叔,单从女孩的片段来看 怎么即视感那么重呢... 再补了乒乓球的片,怎么所长也即视了呢...51届百想导演得了新人导演奖,赛纶所长陪跑电影部最佳女演员奖(一同提名的除了拿奖的外还有孙艺珍、申敏儿)。
是个很棒的肯定。
赛纶还是很美又可爱 尤其是大猩猩坐旁边的时候ww最新的'雪路'里能看到成长,一部一部的见证
这部电影是我唯一一部多刷的韩国电影,不为别的,就为所长的颜。
这笑是我入坑的起点当然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也是加分项,前后反转让人始料不及。
不要以为道熙只是一个十几岁未成年的女孩子,她的成长经历让她过早地接触到了世态的炎凉和残酷,因此她是早熟的,她的男女认识来源于电视剧,这在电影中有伏笔:当她在所长家里模仿电视剧中恶毒女人的时候,就该想到她后来摆了自己养父一道是完全做得出来的。
同样她奶奶的死也跟她有一定的关系。
金赛纶的演技真的不错,听说因为韩国电影分级,有些电影拍完上映她都无法观看,因为年龄不够。
虽然是00后但是她手长腿长,各种角色都能很好地消化。
裴斗娜也是韩国电影实力派的一员,很神奇我只是喜欢她演绎的这一个角色而已,其他角色及其本人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电影中道熙对所长的感情不单单是抓到救命稻草的依赖之情,因为道熙是早熟的,不排除爱情的可能,但也绝不是纯粹的爱情。
所长为她十几年不被疼爱的生活带来了光亮和希望,就算是自私地为了自己能过得更好、能收获自由,她也要紧紧地抓住所长,哪怕是在警察局做伪证。
所长对道熙就是简单的疼惜和爱护,这是电影需要,否则在警局被质问时的无奈就立不住脚。
所长被首尔发配到小渔村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因为所长有一个女朋友。
所以她整日酗酒。
她把买来的酒灌入矿泉水瓶子里以掩饰她喝酒的事实,正如她把自己伪装起来掩饰自己真正的性取向。
因此这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不仅仅是所长给道熙带来了关怀,同时道熙也给所长压抑的生活带来了短暂的快乐。
结尾处的音乐很好听,雨中前行的车里,道熙沉睡的样子让人欣慰,再怎么把自己活成一个小怪物,她终究只是一个孩子。
想要说的和没想到的,前面的豆友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所以这里,主要是自己对两位主人公感情线的理解。
不是专业影评,算观后感吧(其实我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斗娜和小女孩的演技有多棒也不详表,奏是赞啊!
好不罗嗦进入情节。
所长在救了woli道熙呀两次的时候,道熙已经对她萌生了别样的情愫,去哪都跟着所长,成功引起所长注意,可能这时候仅仅是依赖(是依赖还是已经有了暧昧之情值得怀疑。
随后有了奶奶死亡的事情发生,在海边现场,爸爸来了,要打道熙的时候,道熙明明离着那位年轻男警官很近,可她跨了一两步,躲到了所长身后。
(危机时候有坏人要向你伸手本能是向最近的人求救吧,这时候道熙对所长的感情已经明朗了。
接下来,道熙使尽浑身解数一步一步接近所长内心。
如果说浴室拥抱还算求所长安慰的话,那海边拥抱就太明显了,作为我们英明神武的所长大人,又有着对女性的敏感,这点情愫早被看出来了。
于是她又犹豫了,肯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送回水深火热的家不行,留在自己身边又。。。
这时前女友来了,道熙的电话不停所长应该会厌烦吧,和前女友的事还没解决这边又有一个道熙,愤怒的拔掉电池。
“你总是这样逃避”前女友的话点醒所长,所以当时所长心里应该有了一个想法,把前女友带回家跟道熙说清楚(车边所长说你喝醉了睡一晚再走可以看出。
可是两人接吻的时候被道熙养父看到,于是鼓起勇气的所长再一次选择了逃避,连夜差人把前女友送回首尔。
不料回到家,道熙那个小怪物搞了自残一出,所长的心啊,不忍苛责,心疼心疼再心疼。
这份感情,所长深知没有可能,不可以这样,加上试穿校服道熙再一次拥抱自己,所长下定决心要把道熙送回去,终止道熙对自己的感情。
道熙发火后半夜又对所长道歉,所长肯定是醒着的。
这一切警醒着所长,必须要停止了,于是狠心送走道熙。
并且自己也打算收拾东西离开这里(所长又逃避了可大晚上道熙光脚跑来,大哭着弄翻所长的行李说出那番话。
这时所长明白了道熙对自己的感情可能会比想象的更深更棘手,她明白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是打算直面的,必须得说清楚(所长对道熙说先回去,并且打算关门,却被养父挡住。
造成所长误会了道熙,愤怒的赶走两人的局面。
聪明如所长,善良如所长,又把道熙接回来。
后又发生了“性侵”事件,这一件接着一件,根本不给所长向道熙讲明的机会,以至于道熙对两人的关系愈加曲解,使得所长锒铛入狱。
最后,小怪物道熙成功把养父送进监狱,救出所长。
她第二次的时候,对检察官解释自己是因为被养父打才去找所长,站在外边的所长心知肚明。
爱逃避的所长要走了,去和道熙告别,她还是不敢面对道熙的感情,以为自己一离开,时间久了,道熙一定会走出对自己的感情。
到这里,所长对道熙的感情也一定只有疼爱怜惜,爱情那样的感情,是没有的。
车上听了小警官的那番话,所长终于决定了,自己对道熙是有责任的,而且加上之前道熙的种种表现,实在是放心不下,万一走后道熙轻生。。。
不敢多想。
最后,所长带走了道熙,是出于责任和善良。
一个饱受摧残的孩子,对自己有着那样强烈的感情,放在谁身上也不能坐视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吧,何况是所长大人。
雨中开车离开的两人,道熙满足安心的熟睡了,而所长,她在肯定自己带走道熙做法的同时,也担心着未来应该怎样面对道熙。
整部电影看完真是,心里激起千层涟漪。
我在意的一些细节1. 道熙在客厅跳舞时的曲子 歌词好暧昧 不对呀 笨蛋呀 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会抛掉自尊心并告诉你 在夕阳西下之后 在天色变暗之后 请带我回家 我还不想说再见 你还想更了解我吗?2 .ED挺好听的听见了被大海缠绕的你的声音 夹杂着哭声的海浪进入我的船摧毁了它 我的心也哭了 我努力哈气温暖冻僵的我 从那小小的缝隙中流入把我融化了 我就站在这里 我在这里不知多么焦急地等待 3. 道熙作伪证的原因这几点比较靠谱 应该不是为了报复 看表情的话(1) 被询问时道熙代入场景幻想所长对她的爱抚 (2)炫耀两人的关系 (3)龙河说过“同性恋会被赶出村子”,她以为自己和所长会一起被赶走,所以走出讯问室对所长说咱们一起走吧。
4. 奶奶应该是道熙诱杀的,她跳进海里引导奶奶往那开车。
按手印时一直在挠痒,一开始感觉是我擦 不光虐童还不让孩子洗澡嘛?
也可能是伤疤结痂有点痒 。
看评论发现是泡了海水,水干了会痒。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08010/ 然后这篇里分析的也很有道理。
5.道熙长期受到家暴,被打的多还是自虐的多不一定。
龙河说过他确实打过几次道熙,但她和她妈妈都有自虐倾向。
有几处镜头暗示道熙确实有自虐倾向。
6.称呼 在所长跟前女友出去回来后道熙就没用敬语,在别的大神帖子里看到的。
7.裴斗娜胸好小2333 ,海边戴的是之前服装店里店员说的最小号的橙色bra,赛纶那时候就比她的大了,恩。
人们总是很容易就掉进惯性思维的陷阱里。
因为你是女同性恋所以你很有可能会性侵一个受你特别关照的女孩。
因为你是一个孩子所以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你只是在胡闹。
因为你是一个酒鬼暴力狂所以性侵养女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性恋和酒鬼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就不说了,我想说说道熙这个女孩。
对于道熙其实编剧给了很大的暗示,就是结尾处警局小哥对英男说的那些话,下文详解。
1 道熙不是病娇是受害者!
在B站看的片子虽然基本上全程关掉了弹幕但是片尾还是看到了有很多人认为道熙这样的孩子很恐怖、病娇什么的,理由是只对她好了一次如果不能继续对她好就去死以及自虐和暴力倾向的表现很恐怖。
我想说有这样想法的人忽视了道熙的成长背景而单纯的去拿她和普通的孩子做对比很不公平!
警局小哥原话:妈妈也跑了 还受家暴 跟普通孩子不同。
通过片子里多次出现的养父和奶奶甚至同学对道熙的暴打和虐待就可以知道道熙从懂事起大概就在遭受着这样残酷的待遇,这样缺爱的环境和不断的暴力行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基本上都是负面影响比如道熙的自虐和暴力倾向,强烈的占有欲和缺乏安全感等等,但是道熙的早熟也可以算是影响之一虽然不能片面地说是好还是不好。
所以对于道熙来说,英男就像是黑夜里的第一缕阳光、也是她唯一可以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样的孩子你给了她一点点爱让她从一种干涸几乎濒死的状态中得以喘息开始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却又要撒手不管只顾自己去逃避问题,这不是不负责是什么,从法律上来说英男确实没有责任但是从道德情感上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不负责!
因为这样的孩子她失去了那点希望和爱就真的很可能会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我本身不是学心理学的只是个爱好者所以道熙的自虐行为和暴力行为我没办法给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排除她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后她所表现出来的自虐和暴力行为可以说就是大人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评价等方面造成的伤害影响的体现。
2 道熙可以有爱情吗?
大家似乎都对道熙和英男之间的感情存在不同的见解,到底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从导演在片中对这两个人的刻画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导演(编剧)的设定大概是英男对于道熙最初只是出于一个善良的女性本能的怜悯和母爱去疼惜一个可怜的孩子,所以当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依赖甚至是迷恋以及同志身份曝光后她很快就想要切断和道熙的这种亲密来往,从她给道熙买很多新校服和剪头发之后才把她送回渣男养父身边就可以发现她也在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点弥补和对内疚感的开脱。
对道熙的设定其实暗示非常非常多!
第一次去她家就戴英男的制服帽、找借口进入浴室和英男一起洗澡、坚持买和英男一样的成人泳衣(道熙不想被英男当作孩子,同时也表现出道熙的自我意识及性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早熟的特点,毕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多次主动搂抱英男和后来布娃娃那段、英男ex出现那段道熙穿着英男的制服并且爆发自虐和暴力的行为,这么多暗示你们到底要导演怎样啊!
让道熙对英男作出像对她养父那样的色诱行为才算数吗?
那样的话反倒奇怪了!
也许道熙对英男的爱不算是成熟的爱情,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依恋(依赖+迷恋),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你不能否认一个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少女她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她完全可以爱上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更何况道熙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而且从她对养父的计谋以及指娃娃那段就可以看出道熙对性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警局小哥原话: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不像个孩子,就像个小怪物一样。
这句话点醒了英男,道熙的做法让英男包括观影者都觉得道熙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甚至还有些恐怖就像是个小魔鬼或者小怪物,那是因为大家都将道熙的行为框架在她是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去评价,但如果道熙是个25岁的少女、那些行为看起来不是更接近道熙的自我救赎和对爱不顾一切的争取吗?
英男也许在那时才终于意识到道熙的与众不同,以及她对于道熙的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最后不得不夸一下金赛纶,从崭新的生活到大叔再到这部道熙呀,小姑娘真是个天才,演技爆棚,妹控的我已加入脑残粉的队伍!
不知是否源自东方人含蓄的遗传,东亚的电影多隐喻,譬如这部《道熙呀》。
此片英文名唤 A Girl At My Door,可译作“站在我门前的女孩”,如果联系片中情节的话,该片名或许可以引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是哪些人需要帮助呢?
在片中,他们是受工头欺压不敢反抗的非法移民,被继父虐待受同学欺凌的孤女道熙,当然,还有因为性取向问题被贬至渔村的正直女警英男。
施受相应,既有伤害,必有始作俑者。
龙河是村子里唯一的年轻人,他雇佣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拉动渔村GDP,承担起那些离开村子的年轻人不愿承担的责任。
因为这,村民系数站在他这一边,包容他张狂的言行,纵容他对孩子的毒打,故此,龙河施暴有恃无恐。
包括剩余警员在内的村民代表着脸谱化的愚民——在这个故事里只有他们是毫无人性亮点的恶人。
他们的冷漠、自私、安于现状、人云亦云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英男是故事中唯一的光明人物,她正直善良却被贬于乡间,象征着现实中不愿被俗世丑恶同化,愿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的正义势力。
然而在影片中,这种光明力量也有被诬陷受歧视、 面对丑恶无计可施的时刻,那么谁来帮助那些受伤害的人们呢?
是受害者自己——这是电影给出的结论。
非法劳工巴奇选择反抗,他获得了谈判的机会;孤女道熙选择反抗,她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自助者天助,影片迎合这一鸡汤名言也给出了温暖的结局。
这一契机恰恰源于善良的旁观者的一席话。
木讷的年轻警员对英男说——也对观众说,“道熙看起来怪怪的,虽说只是孩子 ,却总叫人摸不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不知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啊,在自私、冷漠、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会构成怎样的society?
电影算是给出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象征光明的英男带上道熙奔赴下一个城镇。
和英男来到渔村那天的天气一样,这一日也是雨天,但谁又能肯定的说雨后没有彩虹呢?
关于主创:导演郑永莉的镜头始终处在第三人称视角,似乎和观众一样在看着这个故事,关注着人物的命运。
这种视角并不一定客观,但它胜在亲切,有助于消除瞌睡时间。
配乐平缓甚至与轻微,仅限于片头、关键情节及片尾,暖色调的文艺气息也冲淡了故事的部分黑暗气质。
是一部能令观众留下印象的影片,而这只是她执导的首部长片。
监制是韩国著名的作家导演李沧东,绝望之中暗含希望一向是他作品的经典基调,这次又成功了。
裴斗娜不算漂亮到出众的女演员,但就是气质与演技并重,无怪乎近年来的作品也屡屡亮相于各大影展。
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引用导演的话讲——裴的表演甚至超出了剧本对角色的要求,加入了很多演员自己的理解,令她深受触动,拍摄期间曾多次被裴的演技感动到哭。
顺提一句,裴斗娜凭借该片荣获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的外国女演员奖,可谓实至名归。
虽未看过金赛纶参演的那部人气之作《大叔》,但这部影片中她的表现还是叫我足够惊讶,外形可人自不必说,十几岁的孩子演技已这般自然,更加难得。
下一个明日之星?
拭目以待。
片子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裴斗娜饰演的警察李英男因为同性恋受到歧视下放到农村,遇到了总是遭遇家暴的可怜孩子道熙,李英男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怜悯帮助她,道熙也越来越依赖李英男,此举遭到了道熙继父的怨恨,再加上二人之间各种矛盾激化,李英男被扣上了“性 侵儿童”的罪名....结尾虽然美好,但也悲伤,阴沉的天空吓着淅淅沥沥的雨,道熙靠着车窗睡着了,窗外模糊的雨水映衬着她的脸,车子驶向远方 道熙让我惊叹的地方是她时而像天使,时而又像恶魔 最大高潮乃是道熙设计自己继父的那一段,不得不赞这孩子真是聪明,得知李英男被抓走后想了个这么高明的办法。
这部片子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人物情绪刻画的非常好,两位女神的对手戏也十分可圈可点,将视点聚焦在同性恋题材上。
金赛纶实在演技太爆棚
很久以前就答应朋友一定要写这篇影评,拖了很长时间终于写出来了。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带给我了强烈的共鸣,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我曾经是那个道熙,她所经历的一切让我感同身受。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段相当艰难的时光。
父母的不信任与缺乏保护,学校贪财势利眼教师对我的种种暴力与体罚行径,让家和学校都成了暴风中心与噩梦。
十几岁与三十出头,正是道熙遇见所长的年纪,也是我遇见新英语老师的时期。
她是第一个在学校里给我带来温暖与光明的人。
她没有听信其他老师们刻意抹黑我品行的话,而是一如既往相信我,觉得我最棒最值得信赖的英语课代表。
当时只要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很安全,她是我混乱生活中唯一的庇护港湾。
我还记得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她安慰我说没关系没事的,记得我生病后她特意来教室找我关心我,记得我去小卖部买零食不吃饭结果被她抓住然后一路拎到食堂,我每次看到她的脸都会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一个被周围所有成年人欺负的未成年,突然遇到了一个无条件信任她保护她的成年人,自然是彻底依赖,甚至产生了超过师生情的喜欢的情感。
在接近毕业的最后几周,我跑遍了附近文具店,买了最漂亮的折纸和瓶子,折了199颗星星,在毕业典礼的那天,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
虽然最后这段暗恋无疾而终,但是还是给我黑暗的初中生活带来了很多慰藉,让我即使在今天回顾我悲惨的童年时,也能感受到一些光亮。
我完全理解道熙对所长产生的爱的感情,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她人无条件的关心与相信。
最后所长带道熙一起离开小村庄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如同电影里的雨天,倾泻而下。
多年以后,我坐在心理治疗师的诊室里,当我回顾起当年的那段经历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不仅仅是因为委屈,更多的是回想起她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纯真和美好。
愿每一个孙道熙都能遇到自己的李英男。
“女性主义”在近些年的国际电影中可谓是一股新的浪潮。
然而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不同国别、不同风格的电影人也给出了各种解读。
其中,女性的感情与欲望探讨仍然是这股浪潮中的主流。
韩国女导演郑朱莉的处女作《道熙呀》出手就不凡,是有关女性情感与欲望探讨的一部佳作。
不必说李沧东的监制护航、裴斗娜的神级主演,抛开女性的标签,电影作为故事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
近几年韩国影视界好评不断,除了98年分级制度的推行、从艺人员的严格培养,剧本的优良是关键因素。
去年有一本《韩剧如何讲故事》的剧本写作方法类书籍畅销,说明了韩国故事获得了全球性的关注。
我常常想,如果科技已发展到尽头,物质也再无可挖掘的内容,真正不会失业的应该是小说家吧。
故事,永远是故事,人们永远需要故事。
以下将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道熙呀》的脚本特征进行解读。
一、男性话语体系下的女性个体爱欲选择不同于寻常的“起因—经过—结尾”的叙事顺序,这部影片的开头其实是一个故事的中段:女警李英男由于什么没有被揭示的原因被从首尔“贬谪”到了一处偏僻乡村。
电影借由李英男刚到来任命这一视角,简单铺陈了该村庄的环境和基本民情,并且很直接地,通过第一个公路镜头,聚焦到孤女道熙身上。
这样的开头,没有起因,有什么好处呢?
它神奇地将李英男好像是抛到了这里,英男是孤身一人,而道熙也是孤身一人,这种女性孤岛设定在接下来画面的展开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独自一人的道熙被男同学群体霸凌;村警署中的英男和一群男同僚们共事;欢迎会上男人们唱歌、英男独坐其间;道熙、英男与村里的男人们始终在周旋。
随着电影对道熙受到养父母子虐待的情节交代,英男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设定才渐渐显现:前女友的到来,使她的性向被全村人了解,而她来到此地也有了解释,我们可以想见,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这样的性向在保守的韩国是污点般的存在,而英男所面临的各种有形无形的指摘,也漫布于她的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中。
其中,道熙的父亲对英男的指控可谓是一种恶意的指控,目的是将道熙夺回,阻止道熙找到英男这个靠山,就离他而去;而审讯警官对英男的问话,完全不是出自恶意,只是出于这个社会对英男这样的人们内心彻底的不理解,可谓是非恶意的指控,他问:你为什么要照顾道熙?
回答:因为她受到暴力对待,而我是警察,有权利也有义务照顾她;问:可你可是同性恋,事情就不同了。
你对道熙这孩子没有欲望吗?
——这里,面对非恶意的指控,裴斗娜的表演太值得揣摩,她始终貌似冷酷的面孔上,她的双眼变得孤傲而遥远,她一字一顿地说:这个问题我拒绝回答。
在影片烘托出的这个男性的世界里,有如英男这样的女性个体,是否有自由选择自己的爱与欲呢?
没有。
这位警官不是出自恶意,但他的话解释一下就是“如果你不是同性恋,我就相信你无辜。
”“如果你不是女人,我就相信你纯洁。
”可这其实有什么道理可言呢?
英男拒绝回答警官的问题,因为她坚信,她对道熙的爱,既有保全她安全的职业责任,又有人类之间的爱意,凭什么前者是光辉的,后者就是不堪的,凭什么“同性恋”成为一种标签,就连第一层的职业责任都受到了“污名化”,然后她就需要自证“清白”?
谁规定她爱道熙就是有罪的?
是男人。
是这个约定俗成的社会。
道熙的父亲所代表的这整个庸俗又虚伪的世界。
爱是那些虚弱的人不会做的事情。
二、超出法律道德框架的人类感情与归宿除了通过英男的人物设定所表现出的女性处境,道熙的戏份也一样精彩。
影片中始终有两个道熙并存,其一是作为“未成年少女”的道熙,她柔弱,需要被保护,但她同样知道如何利用这一点搞死父亲。
另外是作为女性的道熙,她像一切的青春期少女那样虚荣、会嫉妒、懂得了爱慕。
这两个道熙又牵绊着两个英男的形象。
一是作为警察的英男,她不顾一切的地保护着道熙,而保护道熙同时就是保护自己。
二是作为女人的英男,她会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道熙的爱,也发现了道熙对自己的爱。
这是政治不正确的。
当然,更政治不正确的还在后头。
可以想象华语电影拍这样的故事,大概会停留在“民警保护了小女孩”“军民鱼水一家亲”,除了伟光正我们看不见任何的人性,既有阳光下的人性,又有黑夜里匍匐的人性。
人性出于对情感的极具天赋的体悟和求索是坚韧的、牺牲的,同时也是残忍和幽微的,也许出于理性,人性能够自我救赎的一面也很多,最终能够忘怀仇恨、瓦解冲突,适应环境,但唯独放不下爱。
当我们放下爱的刹那,也是我们精神死亡的时刻。
在这里电影其实有些不太自信地加入了“母爱缺失”之类的内容,我其实不认为很有必要。
无论是道熙在口供室里模仿英男抚摩那只娃娃,还是沙发上道熙紧紧抱住了侧身的英男,如果这样的感情仅仅是由于母爱缺失,道熙与英男的联结将会是那样不可信任。
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前女友的设定,看似多余,但功能在于状写英男作为女性在现有的道德、法律框架下选择感情的艰难:她能徒手打倒村里的混混,却在被人撞见和同性接吻后忐忑不安。
无论是对前女友的爱念残存,还是对道熙的爱情萌生,这本该是人性天然的爱恋的自由、痛楚与甜蜜,在现有的社会框架下却变成藩篱和纠葛,因此,暑假结束了,她赶走了道熙,就像她曾经受伤分手的上一段恋情;在贬抑期结束后,她留下了道熙,决定只身回首尔,因为这一切她都不再想要经历了。
作为女性友谊的情感和作为爱欲的情感始终是英男面对心仪的女性时左右不宁的选择,哪怕知道自己的感情,也不得不与社会赋予的桎梏对峙。
这里会见前女友的场景拍得不够细致,从前女友的话语中、结合英男的性格特点,电影仿佛有些暗示我们,这些女人喜欢英男,是因为她像男人,像男人一样可以格斗、像男人一样冷峻。
可是,全世界的人啊,你们热爱女性,难道不是因为她们是女人吗?
因此,道熙爱英男,也因为英男是个女人,也不是因为她更像男人,我从不认同所谓的“性别角色”。
三、现实的生活与超现实的生活剧本来到结尾,很精彩,这样的情节同样不可能在集:)权国家的文艺作品里上演。
道熙运用小女孩的天真、大胆和创造力,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制约,反将原本处于稳赢状态的父亲一举送进监狱,原本被英男拯救的少女救出了困境中的英男。
可是英男一点也不快乐,因为警察的身份告诉她,道熙是不道德的。
她来到只剩下道熙的房子里,心痛地问她,父亲的事是不是你干的?
本以为救出爱人代表着爱情勇敢无畏的道熙,被这突如其来的、少女所不能理解的严厉吓坏了;接下来,英男又问:那奶奶呢?
道熙哭了,部分是由于后悔,部分是惊恐。
我想,这真是足够的政治不正确,如果说前者还算是某种程度的报复和自卫,后者则完全是出自孩童的天生的无道德感,可是,这部电影了不起的是,它没有延续现实生活对于道德、法律、人性、情感……一切的定义,而把这种政治不正确进行到底。
英男没有带着道熙自首,在离开道熙家之后,她哭了,在我们的镜头面前头一次哭得不能自已,她突然要求停车,在绚丽得无法直视的正午海边,镜头缓缓地下降,是英男向着道熙蹲下的视线:你,愿意跟我走吗?
其实,如果说天真的道熙面对“喜欢英男”这件事完全是幸福的、不顾一切的,她不假思索地为英男付出全部,什么都可以做,那么,成年女警英男对道熙的爱情则要考虑更多,在电影里,她要收拾上一段恋情,要处理感情曝光的社会身份,要调节爱情和职业之间的冲突,还像一个在爱里面精明、胆怯的普通女人那样,试验道熙的爱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多少是出自需要保护,有多少是出自纯粹的爱情,因此,英男曾经对道熙说:我不是你的妈妈,我可以帮你去找妈妈。
而道熙立即回答她:我不需要妈妈,我只需要你。
可以看到表面上是力量不对等的英男和道熙,在情感上,英男甚至还不如年轻的道熙那样果敢和强盛,那样充沛着全然的爱恋,而没有惧怕。
所有的男人、社会、村庄、案件……都只是这两个女人周遭的浮云,影片一点也不想探讨这些,谈论是非是多么愚蠢,让我们只谈谈爱情吧。
裴斗娜的表演给了观众无数的解读的余地,她高超的微表情的运用,达到了反抒情的效果。
在她的克制、隐忍的面孔背后,爱情成为一种超现实的生活,最终战胜了由这个男性话语所主导的世界定义的那种“现实”。
爱,绝不要擦肩而过,而是和你一起生活。
她的表演真是高级,把李英男这个人物心里所有的秘密都忠实地埋藏在那张孤高而脆弱、不甘而时时刻刻浪漫着的面庞上。
她真算不上韩国的美女演员,她所有的角色上都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寂寞。
看了《道熙呀》而不爱裴斗娜几乎是不可能的。
影片最大的看点搞了半天原来不在虐待小女孩这里,在裴斗娜那里,她居然是个女同。结尾有点画蛇添足了,在裴斗娜问小女孩愿不愿意跟她走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结束了。
在社会议题和情感线之间徘徊,情节上还是有些不聚焦了,闲散镜头太多;裴斗娜身上的战斗性很强,仅仅是因为处理不好个人关系和情绪就放过小镇潜在的劳工贩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相较而言,光影反而更有表现力:仅有的两个温暖之处都是发生在海岸边,那是一种希望。看完很久之后,这种希望感还在。btw 所长面对孤独悄摸摸喝酒的样子太酷了。
差点上演成韩国版狩猎,情节有些刻意为之,显得官府办案十分草率。
非常顺畅的一部电影,融合家暴、同性、悬疑于一身。斐斗娜果然演的很好,金赛纶小小年纪拍大尺度镜头也是蛮拼。
这个故事没什么意思,惨兮兮倒也算不上,是情绪在闷着,这就属于编导才能有限了。裴斗娜这次没什么发挥,金赛纶则让人失望,这丫头演来演去也就这么回事了。
又是一部跟《狩猎》一般自以为是的片子。混乱且荒唐的社会秩序社会背景描画。
李沧东监制女导演郑朱莉处女作《道熙呀》,和上次监制的女导演乌妮·勒孔特处女作《旅行者》一样,充满女性主义色彩,在罪案片横行的韩国电影里,带来不一样的温情,难以救助的焦虑情绪自然真实,海边小镇风景宜人,裴斗娜金赛纶飙戏力道十足,仿佛遇见另一个自己。全度妍之后裴斗娜最有国际影后相。
2.5 真的很刻意ㄌ,但人物背景有做出來,基本上就很穩固ㄌ,算是有做一點功課,但4還4有點俗套就4ㄌ
李滄東護航新人導演,拍出了一部足夠精彩的文藝小品。劇本足夠強大,人物從一開始就保持著謎的狀態,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索人物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不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透露的信息。金賽綸的表現十分驚艷,完美演繹了天使面孔偽裝的魔鬼本質,在讓人倍感恐懼的同時卻又心生憐憫。
不明白结局啥意思
拿艺术装点的噱头,主旨阴暗,多看无益
开始联想到《狩猎》,但是电影却没有往那个方向发展,电影温和而暧昧,或许导演是女性的缘故,电影很细腻,其实当人类需要用谎言来脱离苦海的时候,留给生活的更多的还是无奈,还好结局给了观众一丝希望,让人在被“虐心”两个小时之后走出阴影。裴斗娜和金赛纶克制压抑的表演为电影加分不少。
自己救自己才有出路
警局指控那一段有点类似《狩猎》,但是小女孩的动机又是不得已为之的,在蕾丝和家暴的现实社会歧视压力下,两人不得不一起相依取暖却又分道扬镳。结尾如果没有返回去接小女孩可能剧情上会处理的更好一些吧。7分。
RIP 김새론。穷山恶水刁民系列。裴斗娜的表演水平没有我想象中好,加分项是她表演不韩,而且我实在喜欢她丧丧的气质,结尾两次和小女孩对话的怼脸特写发挥不错。金赛纶整体是韩国的恶童表演法,但很有灵气,脸也干干净净的招人怜爱。从伦理上我反对拍小孩诬告性侵犯的情节,也不认可找小孩演这么复杂的剧情。但理解导演想拍什么,一个饱受虐待心思细腻的小女孩想靠自己的聪明摆脱家庭投奔“光明”。警局陈述她爱所长那一场,换别的片子都是一整部coming-of-age片,在本片就只是短短一个情节,可见编剧塞了多少议题。裴斗娜的手好美丽。韩国也有非法移民劳工。反复重复女主和酒的段落实在学生作业了点。
你看着人家喝的依云 其实喝的是真露
李沧东监制各方面差不了,虽然是百合伦理的剧情,但浊世真情依旧清新温暖,有几段把裴斗娜独特的味道完全体现出来了,独立的完成度非常不错。金赛纶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节奏太慢了,故事一般。金赛纶初长成已是女神。
无力的焦灼 ,前途的未卜,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看完好像盛夏暴雨过后无风的深夜,黑暗窒息,是找不到情绪宣泄出口的憋闷。欲念生欲念灭,如何正确面对欲望;怀着想要拯救自己的心去施以善意,不清楚会酿成怎样的苦果;自以为救赎般的温情,殊不知不过是饮鸩止渴。人类面对事实真相的想象猜忌,被一个不像孩子的孩子利用,才是故事的“转”。这种偏见道破人性的卑劣,我们在这种偏见中依赖他人也倾轧他人,有多少人会愿意调转车头,主动做以身饲虎的冒险者呢
女同拍成鬼片,文艺导演都不好好说话的,裴斗娜难看的要死。2015年2月16日。好电影一定要好看,好故事,任何的故弄玄虚都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