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简介BBC新版《文明》,2018倾情奉献,共九集。
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超过五百件艺术品。
主讲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将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渴望。
此外,“文明节”将通过创新的数字产品和活动,为博物馆的珍宝赋予新的生命力。
所有的文明,都渴求征服时间。
他们建造更高大宏伟的建筑,以逃避消亡的命运,但从未成功。
万物,皆有终结。
植物掩盖,黄沙掩埋,但并不是无用功。
所有的毁灭,所有的遗留,都是人类创造力和人类希望的丰碑,是为巧手和匠心而立的丰碑,也是为人类自身而立的丰碑。
l 笔记Ep. 1 创世的第二个瞬间(Second Moment Creation)[非洲] 鲍鱼壳人造颜料,红褚石菱形图案[西班牙] 埃尔卡斯蒂略洞穴手板画[南非] 德拉肯斯堡山脉 布须曼人[德国] 慕尼黑考古博物馆 兽人[西班牙] 阿尔卡米拉洞穴——毕加索的公牛[法国 圣日尔曼昂莱] 国家考古博物馆 布拉桑普伊女士[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 军旗[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 灌木丛中的公羊[克里特岛]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 公牛和跳牛者,牛头人身怪兽弥诺陶洛斯。
跳牛金戒指。
阿科罗蒂利壁画[希腊 阿克罗蒂里] 船队游行[希腊 皮洛斯] 迈锡尼文明战斗玛瑙印章[中国四川] 三星堆[约旦 佩特拉] 卡兹尼神殿 幸福之地壁画[墨西哥] 玛雅文明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 象形文字[洪都拉斯] 科潘古城象形文字梯。
卡拉克穆尔 “蛇国”Ep. 2 自视如何(How do we look?)[墨西哥] 奥尔梅克文明摔跤手[埃及 尼罗河谷] 罗马皇帝哈德良 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神殿门农石像[希腊] 追求人体形象 不怎么关心风景 雅典瓷器佛雷斯克莱女塑像阿特米多鲁斯棺盖[中国陕西] 秦始皇兵马俑[埃及] 底比斯神庙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希腊] 纳克索斯岛 佛雷斯克莱少女。
帕加马祭坛,红黑陶瓷,古希腊女人生孩子产羊毛《克雷迪奥斯的男孩》《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宙斯神像》——人体的理想比例反映了宇宙的和谐[古罗马] 《休息的拳击手》[英国] 塞恩宫 垂死的高卢人 观景殿的阿波罗 《古文明艺术史》温克尔曼[墨西哥] 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奥尔梅克的摔跤手《鹈鹕艺术史》Ep. 3 画卷天堂(Picturing Paradise)[中国] 木心美术馆 当代木心《清筠凉川》《山阴古道》《梦回西湖》[美国]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宋朝李成《晴峦萧寺图》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中国] 上海博物馆 元朝王蒙《青卞隐居图》[伊斯兰国家] 库尔德花园毯帝王御用毯 英雄王凯库萨分享战利品 瓦格纳地毯[意大利] 奥尔维耶托教堂浮雕 安布罗吉奥·洛伦采蒂《好政府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 维吉尔《农事诗》 巴巴罗别墅[英国] 柏林版画与素描博物馆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圣乔治和龙》《风景与伐木工》[英国] 伦敦国家美术馆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雷根斯堡的多瑙河风景》《双云杉风景》[奥地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老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人》《放牧归来》《黑色的一天》《残杀无辜》[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埃萨亚斯·凡·德·维尔德《牲渡》[美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彼得·德·莫林《沙丘小屋》[瑞典] 斯德哥尔摩哈瓦立博物馆 萨洛蒙·凡·雷斯达尔《玉米地》[英国] 伦敦国家美术馆 扬·凡·戈因《围垦地的风景》[英国] 伦敦国家美术馆 雅各布·范勒伊斯达尔《带遗迹的广阔风景》《须德海为背景的玉米地》[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雅各布·范勒伊斯达尔《迪尔斯泰德附近韦克的风车》[美国]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弗雷德里克·艾德温·丘奇《荒野曙光》 温斯洛·霍默《在新田野的老兵》《用刺刀进攻》《哈珀周刊》[美国 伯明翰] 艺术博物馆 阿尔伯特·比尔史伯特《约塞米蒂山谷》 安塞尔·亚当斯1927年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巨石 半个火山口》《提顿族人与斯内克河》阿波罗《蓝色弹珠》,哈勃宇宙图像。
——“我们都徘徊在永恒的边缘,有时会通过交错幻觉来获得风景。
”
图1 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图2温斯洛·霍默《在新田野的老兵》
图3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风景与伐木工》Ep. 4 信仰之眼(The eye of faith)[柬埔寨] 吴哥窟日出高棉文明,五座塔须弥山,三千个印度教天女雕像。
[印度 马哈拉施特拉] 阿旃陀石窟壁画 阿占塔石窟[印度 德里] 奎瓦吐勒清真寺 德里铁柱[意大利] 拉维纳圣维塔大教堂 耶稣画像[意大利 威尼斯] 圣洛克大会堂 雅科波·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西班牙 塞维利亚] 马卡雷纳教堂圣母玛利亚雕像——偶像崇拜[土耳其] 桑卡克拉尔清真寺[伊斯坦布尔] 蓝色清真寺书法 肯尼科特圣经 复制本位于牛津大学博得林恩图书馆[英国] 伊利大教堂哥特式建筑,克伦威尔圣像破坏行动 缺少头和手的雕像[墨西哥] 的撒哈刚《新西班牙诸物志》。
阿兹特克魔鬼崇拜——偶像崇拜[印度 德里] 清真寺[英国 伦敦] 圣保罗大教堂[希腊 雅典] 帕特农神庙
图4 雅科波·丁托列托《耶稣受难》Ep. 5 艺术的胜利(The Triumph if art)[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大教堂米马尔·希南,提香追随者《苏莱曼大帝》 赛义德·洛克曼《苏莱曼苏丹史》[意大利 罗马] 圣彼得教堂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像》[意大利 佛罗伦萨] 国立巴尔杰洛博物馆 《丽达与天鹅》[奥地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本韦努托·切利尼《盐具》 乔吉奥·瓦萨里《本韦努托·切利尼像》 多纳泰罗《朱迪斯》 本韦努托·切利尼《柏修斯与美杜莎》[巴基斯坦 拉合尔] 佚名《阿克巴大帝》 贾甘巴瓦尼长者和马德哈夫《阿克巴大帝在德里遇刺》 马诺哈《阿克巴大帝听取戈贡达大捷》 阿布尔·哈桑《贾汗季拥抱沙阿·阿巴斯》[意大利 罗马] 波各赛美术馆 卡拉瓦乔《手提歌莉娅头颅的大卫》[意大利 罗马] 圣阿戈斯蒂诺教堂 卡拉瓦乔《洛莱托的圣母》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科西嘉与萨蒂尔》《忏悔的抹大拉》[英国 伦敦] 肯辛顿宫 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自画像》[西班牙 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迭戈·维拉斯奎兹《宫娥》[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伦勃朗·梵·莱茵《夜巡》《身着东方服饰的伦勃朗自画像》[印度 阿格尔] 泰姬陵 伊迪马德·乌德·道拉陵墓 莫卧儿王朝细密画
图5 伦勃朗·梵·莱茵《夜巡》Ep. 6 初次邂逅(First contact)[英国 伦敦] 大英博物馆 尼日利亚贝宁青铜器 伊非人金属头像 象牙雕刻女王[美国 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贝宁象牙面具伊迪娅皇后[葡萄牙 里斯本贝伦塔] 阿尔布雷希特·丟勒《犀牛》[葡萄牙 里斯本] 贝拉尔多收藏博物馆 佚名《国王喷泉广场图》。
[墨西哥] 阿兹特克文明——活人或金制工艺品献祭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二世 VS 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英国] 大英博物馆 阿兹特克神明两头蛇。
天主教对阿兹特克宗教大规模清除 摧毁庙宇 建起天主教堂《新西班牙全史》《佛罗伦萨法典》亡灵节:结合了天主教的诸圣节/万圣节 卡拉维拉/骷髅头[西班牙 托莱多] 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美国 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埃尔·格雷考《托雷多风景》[西班牙] 托莱多大教堂 埃尔·格雷考《基督在托莱多被钉上十字架》[葡萄牙 里斯本] 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 日本南蛮屏风日本文化复兴运动 幕府将军 推广古老宗教佛教禅宗派系[荷兰] 镜风景画家 圆山应举[日本 京都] 圆光寺 圆山应举《雨竹风竹图屏风》[英国] 大英博物馆 圆山应举《冰图屏风》[英国 伦敦] 国家美术馆 麦德特·霍伯玛《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荷兰 阿姆斯特丹] 里杰克斯博物馆 威廉·克莱兹·海达《静物与镀金杯》巴托洛梅乌斯·范·德·赫尔斯特《弩手协会之宴》[英国 伦敦] 达利奇画廊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茵《雅各布三世》 弗兰斯·哈尔斯《情侣肖像》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地理学家》 生物学家玛利亚·西碧拉·梅里安 荷兰殖民地苏里南[英国] 宫廷画师约翰·佐法尼《莫当特上校的斗鸡比赛》[印度 莫卧儿帝国] 宫廷画师吴拉姆·阿里·汗《詹姆斯·斯基纳上校》《加加尔的穆罕穆德汗纳瓦布》《阿尔瓦尔全景》Ep. 7 光辉(Radiance)[法国] 亚眠主教坐堂哥特式建筑马赛克窗[意大利] 乔凡尼·贝利尼《圣匝加利亚教堂祭坛画》提香·韦切利奥《绗缝袖子的男人》[英国] 国家美术馆 提香·韦切利奥《酒神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德国 巴伐利亚] 维尔茨堡宫 贾姆巴蒂斯塔·提埃坡罗《阿波罗》[印度 拉贾斯坦邦焦特布尔] 侯丽节《在花园中庆祝侯丽节》布拉奇《绝对的三个方面》[西班牙]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圣伊西德罗节草甸》《圣伊西德罗朝圣者》《战争的灾难》《伟大的公山羊》《命运三女神》《吞食其子的农神》《半沉的狗》[日本] 木版画 铃木春信《逃离骤雨的女人》浮世绘 喜多川歌麿《花魁佳楚绪梳妆图》春宫图 歌川国贞《正写相生源氏》风景画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甲州石班泽》[法国 巴黎] 奥赛博物馆 克洛德·莫奈《干草堆》[美国 加州 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克洛德·莫奈《鲁昂主教坐堂》[法国 巴黎] 罗丹美术馆 文森特·梵高《唐吉老爹》[美国 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文森特·梵高《收割者》[法国 巴黎] 奥赛博物馆 文森特·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亨利·马蒂斯《摩洛哥人》《伊卡洛斯》 玫瑰经教堂
图6 提香·韦切利奥《酒神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
图7 文森特·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
图8 文森特·梵高《星夜》Ep. 8 多样的文明 进步的执念(The cult of progress)[英国] 德比博物馆和艺术馆 约瑟夫·赖特《阿克赖特纺织厂》[澳大利亚 墨尔本]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约瑟夫·赖特《自画像》[英国] 伦敦国家画廊 约瑟夫·赖特《气泵里的鸟实验》拿破仑 《对埃及的描述》[法国 巴黎] 卢浮宫 德拉克洛瓦《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 维拉斯奎兹《宫女》[美国 马萨诸塞州]克拉克艺术学院博物馆 让-里奥·杰罗姆《奴隶市场》[法国 巴黎] 卢浮宫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土耳其浴女》[英国 利物浦] 泰特现代艺术馆 特纳《达德利,伍斯特郡》[美国]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托马斯·科尔《斯科伦山风景》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尼亚加拉瀑布》 哈丽雅特·坎尼·皮尔《kaatersjill clove》[新西兰] 毛利文化[捷克] 比尔森西波西米亚美术馆 戈特弗里德·林道尔《自画像》[美国 纽约] 历史学会 托马斯·科尔《帝国的进程》美洲原住民文化[英国] 伦敦国家美术馆 乔治·卡特林《See-non-ty-a 爱荷华州的医生》《白云,爱荷华州酋长》[美国] 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乔治·卡特林《kah-Beck-a,双胞胎,血手的妻子》戈特弗里德·林道尔《Te Rangiotu》纹身艺术路易·雅克·达盖尔 银版摄影法尤金·奥斯曼 城市规划查尔斯·马威勒 城市建筑纳达尔 大仲马 马奈[法国 巴黎]奥赛博物馆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克劳德·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英国] 伦敦国家美术馆 贝尔特·莫里索《夏日》[美国] 芝加哥艺术学院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巴黎的街道·雨天》[美国] 波士顿美术馆 玛丽·卡萨特《在剧院》[法国 巴黎] 奥赛博物馆 埃德加·德加《苦艾酒》[英国 伦敦] 考托艺术学院 爱德华·马奈《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巴黎] 世博会 埃菲尔铁塔[美国] 波士顿美术馆 保罗·高更《自画像》《阿尔勒附近的风景》[法国殖民地 南太平洋大溪地] 保罗·高更《大溪地风光》《塔哈马纳的祖辈》《玛丽亚,我们向您致敬》《死者的灵魂注视着》《海滩上的大溪地女人》《the siesta》《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往哪里去?
》[美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巴勃罗·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捷克比尔森西波西米亚美术馆 戈特弗里德·林道尔《自画像》
图9 维拉斯奎兹《宫女》
图10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
图11 爱德华·马奈《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图12 巴勃罗·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Ep. 9 文明之火 生生不息(The Vital Spark)[捷克 特雷西恩施塔特] 犹太人集中营 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捷克 布拉格平卡斯] 犹太会堂[日本] 地中美术馆 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 克劳德·莫奈《睡莲》詹姆斯·特瑞尔《淡蓝》《开放的天空》沃尔特·德·玛丽亚《时间/永恒/没有时间》皮特·蒙德里安 《泽兰的灯塔》《沙丘》[荷兰 海尔德兰省] 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皮特·蒙德里安《码头与海洋10号作品》[荷兰] 海牙市立博物馆 皮特·蒙德里安《红、黄、蓝、灰与黑构图》[美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皮特·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皮特·蒙德里安 《胜利之舞》最后作品,未完成杰克逊·波洛克《第31号》《蓝杆:第11号》[西班牙 马德里] 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 威廉·德·库宁 《抽象》[美国]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李·克拉斯纳《庆典》[美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法国 巴黎] 现代艺术博物馆 马塞尔·杜尚《喷泉》伟恩·第伯《蛋糕》[美国]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贾斯珀·约翰斯《三面美国国旗》[美国]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伟恩·第伯《唇膏》[美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詹姆斯·罗森奎斯特《F-111》[德国] 汉堡美术馆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云海中的旅行者》安塞尔姆·基弗《瓦尔哈拉》《Böse Blumen》《钢铁之路》《Nigredo》《天才和暴徒》《兵工厂》[美国] 亚特兰大高级艺术博物馆 卡拉·沃克 石头山剪影、《The Jubilant Martyrs of Obsolescence adn Ruin》《非洲人/美国人》《微妙》《christ entry into journalism》弗朗西斯科·德·戈雅《战争的灾难》[尼日利亚] 加纳艺术家艾尔・安纳祖《引力与格瑞丝》[中国] 蔡国强爆炸艺术《天堂组合》[捷克]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 艾未未《行之道》米歇尔·鲁芙娜《Untitled 10 ( Panorama )》《tracing yellow》《tkufot》《retzef》
图13 皮特·蒙德里安《红、黄、蓝、灰与黑构图》
图14 皮特·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
图13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l 短评所有的文明都渴望留下一段历史,人们会通过各种文明产生的艺术,感受到那种最初的感动,并尝试理解那段历史上的文明。
通过理解艺术,进而理解文明,以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纽带与联系。
艺术能帮助人去了解真实的世界,打破时间与空间,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
在历史的弥留之际,仿佛所有的更替、辉煌、泯灭,都已成为人类艺术的一种形式,而祖先为探寻文明踏过的痕迹,已然成为了一种不朽的文明。
文物述说着历史,文化歌颂着文明。
人类的欲望可以简单分成存续和发展两大类,这两大类之间还有社会性的欲望,性欲和食欲这两个基本的欲望关乎人的存续,而关乎发展的是求知欲和创造欲。
其中创造欲便是人在基本生命(物质)需求满足后的创造新奇事物或欣赏美好事物的欲望,任何形式的艺术(包括科技产品)都是在闲暇中通过符号消费而满足创造欲这种精神的需求。
艺术是记录历史的瞬间,当艺术品转变为文物时,瞬间便成为了永恒,文物使历史成为了可能,或者说证实了历史诉说的真实。
娱乐品或是艺术品的泛滥,使人们更多采取欣赏而非创造来满足自我的创造欲,从而减少了创造的实践。
伟大的创造者能从纷繁复杂的造物中汲取创新的灵感,所有伟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的伟大创新离不开无数人的伟大实践,他们的成就凝聚着人类的文化,无数璀璨文化共同形成人类光辉闪耀的文明。
第二集How Do We Look?以雕像为主,少量的陶器画像和罗马人物像。
以墨西哥的巨石头像开始,到墨西哥的奥尔梅克(Olmec)文明结束。
埃及巨型人像 (1300 BC),开始是法老对坟墓的标记,慢慢认为是神秘非洲国王Memnon的雕像。
The history of art is not only the history of artists, but also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painted and sculpted.希腊的雕像是最有名的,公元前700年的雅典,不同阶级的人们一场关于城市生活的大型实验。
希腊文明格外关注年轻健美的身体。
几乎不关心自然风景和静物。
红黑配色的雅典陶器:600 BC,几乎每一个表面都画有人类的图像,不仅仅是好看的装饰,也有社会角色,社交活动如宴会等,严格区分性别和等级。
不遗余力地嘲笑那些不符合审美的脸庞、身体和习惯。
佛雷斯科莱(Phrasikleia,意识到自己的名声)550BC,大理石作品。
死于婚礼之前,以最直率的方式直面死亡。
棺材上的画像:阿特米多鲁斯,古希腊占卜家和释梦家,埃及、希腊、罗马三国传统的结合。
他的脸是典型的罗马画像:利用光影变换描绘面庞,在作画和上蜡时表现皮肤层次感,眼睛里恰到好处的光芒。
面部特征多样性。
通过画像模糊此生与来世的边界。
兵马俑:规模令人印象深刻。
【冒胆说几句:中华文明是最不鼓励个性的,从兵马俑到国庆阅兵到奥运会开幕式,整齐划一是最高标准,单个人的特征则泯灭在那统一的号令之中。
想象一下,自己是千年前的工匠,负责制作兵马俑,那会是一项多么枯燥无味的大型重复劳动。
作为艺术家的个性被消灭了,在日复一日的规模生产中,艺术创作消失,余下的是流水线一样的劳作。
“世界工厂”不是虚妄之言。
】埃及底比斯: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的人物雕像以尺寸取胜,似乎越大就越有权力,浮华又赤裸。
神庙深处的人像:可能是精英阶层,也可能是为了神的天眼而建。
希腊纳克索斯岛(Naxos):大理石产地。
巨大半人半山雕像2500年来从未离开过这个岛。
Greek Revolution之后:伤痕累累的拳击手,鼻骨断裂、双耳伤残,新的作品仍在流血,脸颊上的淤青。
情感坍塌。
与早期Phrasikleia的优雅简洁相比,雕像不再直率,尽管更加精细大胆,之后的作品多数会回避注视者的凝视,拳击手迷失在自己的世界。
裸体女性雕像:冲破社会常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破格地摆出了具有诱惑性的姿态。
英国的赛昂宫(Syon):垂死的高卢人(The Dying Gaul),观景殿的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
奥尔梅克(Olmec)文明:奥尔梅克角斗手,Olmec Wrestler。
富有表现力的扭曲的身体,线条自然的肌肉,异常逼真的面容。
墨西哥《鹈鹕艺术史》。
艺术对早期文明是什么?
CONCLUSION/总结:在考古研究与古代艺术的呈现中,我们得以理解在逐渐生成的文明中,艺术扮演着何种地位。
“纵然人生苦短,但艺术能让我们见证相对不朽的事物。
”——《文明》第一集*本文会使用《文明》第一集的观点和内容,也会部分参考《艺术的故事》。
*籍本文,你能够大概了解艺术的意义,以及早期文明进行创作的许多目的,从而理解为何早期艺术作品在我们看来十分简陋。
一,最初的艺术作品说到艺术的起源,考古发现往往溯源到非洲。
那里的某个洞穴墙壁上,有一组简笔线条画作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牛,是断代最早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曾经画过一组牛来致敬这一作品——从素描的写实牛,到几何图形构成的牛,毕加索探索绘画之所以为画的本质在何处。
不过,在早期的艺术作品中,人像和人形(human figure)都是缺席的,人们相信绘画有某种神力。
因此,艺术创作并非出于享受,而是为了满足需要,或者作为仪式,甚至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
“在原始人中,就实用而言,建筑和制像(image-making)没有区别。
他们建造茅屋是为了遮身避雨,挡风防晒,为了躲避操纵自然现象的神灵;制像则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
他们把超自然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实有其物。
换句话说,他们制作绘画和雕像为了行施法术。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贡布里希同样提到了非洲另一处的公牛画像,他描述说那个洞穴狭窄,不便进入,在那里突然邂逅洞壁上的一头公牛是令人惊愕的。
显然,原始人在那里画画并非出于娱乐、喜爱或装饰——他是希望,借画公牛这个行为,真正的猎物在现实中也能被他捕到手。
这样,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何早期的艺术作品看起来多少有些粗陋,这一方面需要考虑到那些简单的工具;另一方面,原始人在意的是程式,而非是否符合现实或精确——他要求的是让这些像(image)发挥神力。
[图一: 山鬼的木刻面具]
[图二:阿兹特克的雨神石雕]这样的例子在早期文明中屡见不鲜,看看埃及的那些壁画,你是否会惊讶画中的手臂毫不顾虑透视地放得一样长?
两只眼睛都画作一样?
两脚看起来都是右脚?
那是埃及人害怕画中画得不正的人形会损害现实中的人,才那么画的。
二,对后世而言显然,当我们用后世的眼光观照历史中的艺术作品时,它们便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
——譬如,存在的证明。
考古学家在上个世纪,一度以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就是在黄河流域。
然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早期的中华文明是多元的。
在离黄河流域800公里外的四川,还有另外一种失落的文明。
考古学家凭借独特而美丽的青铜面具辨识出它的存在。
那些面具有菱形的(在我看来有如奥特曼的)大眼睛,巨大的耳朵。
那是神的塑像,听到一切事物、看见所有东西。
现在,那个文明被断代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通称“三星堆文明”。
同样地,玛雅文明,那个因对世界末日的预言而闻名的文明,其存在证明便是那些高大的,矗立在今墨西哥的平顶金字塔(platform pyramid)以及一座古城——科潘古城。
经考古学家调查,玛雅文明并不像通常流传的那个说法一样,是突然消失的,而是人民无法忍受君主的横征暴敛,渐渐放弃他们美丽的石质城市,散落进森林中,在静谧的绿色穹顶下生活。
[图三:美丽的墨西哥天空和花花绿绿的鹦鹉]——还有,文明的流变在艺术风格中也可见一斑。
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不错,克里特岛正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住着牛头怪的那个岛)崇拜公牛,公牛代表着统治者。
而米诺斯文明覆灭后,后世的迈锡尼文明显然也受到了这一文明的影响。
在一些迈锡尼文明的武士随葬品中发现了不少雕刻着公牛的戒指。
公牛代表统治者,而戒指代表权力。
图四:迈锡尼武士的随葬品戒指——精雕细刻的艺术能够成为一种象征。
而后来,迈锡尼文明还影响了荷马,给予了他创作《伊利亚特》(Iliad)的灵感。
总地来说,艺术的意义在文明的进程中发生过许多变化,而“美”,“相似”,“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要追求的目标,正有如基督教艺术家们忽略人体比例而重视元素对称,也正如本文中提到的原始人们要形象发挥超自然之力。
因此,当我们评价艺术、品味艺术时,若能潜入当时的时代背景,细细探究文明的潜流——想必,艺术也能够更加到达我们的心灵,真正让我们见证不朽之物吧。
REFERENCE:《文明》第一集;《艺术的故事》
(第一集)史前人像绘画:南非欧洲,法国:布拉桑普夫人(雕刻女性头像)头部为猛犸象牙脸部特征具有光影变化
布拉桑普夫人BC2000埃及文明与称为米诺斯的航海文明(希腊)进行通商由亚瑟·埃文斯(英国)发掘米诺斯文明的象征物:公牛、金戒指BC1627年火山爆发毁灭圣托里尼岛克里特文明灭绝产生迈锡尼文明约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地形险恶环境决定一切香料贸易树脂燃烧产生香气仅生长在阿拉伯地区纳巴泰人凭借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垄断了香料贸易壁画歌颂酒神也有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壁画有希腊化的建筑竹子加以象头只出现在佩特拉古城AD1鼎盛 106年被并入罗马帝国 7世纪被伊斯兰军队入侵多次地震残破废墟被遗忘的文明三星堆文明,中国四川与中国黄河文明平行发展有文化交流(中国文明记得比较简略 因为介绍的也简单)玛雅古国,墨西哥卡拉克穆尔 通过人力石城,通过建造公共建筑,广场来强化自我意识玛雅文明活泼多样充满创意
玛雅人对图形有着狂热的爱好因此发明了象形文字到处有文字(更像是有文本意义的图像)
玛雅象形文字洪都拉斯,科潘古城建筑立面色彩鲜艳被保存完好象形文字梯,统治者在石阶上刻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梯(第二集) 墨西哥,塔巴斯克州最早出现人像的文明之一,奥尔梅克文明巨大石雕高2米的人脸眼睛直径30cm,由一整块玄武岩雕刻而成
2. 埃及,门农巨像奥西曼提斯,雪莱受门农巨像启发所创作
传说其中一尊会在黎明时歌唱(风吹过雕像的裂缝)希腊人将巨像与自己的文明传说相连接因此叫做门农巨像重新命名是一种对当地进行统治的策略3.弗拉西克来亚雕像,希腊
弗拉西克来亚雕像上残留有红色颜料,表明希腊雕像都是色彩鲜艳的,动作略显僵硬4.阿泰米多乌丝,非常写实古罗马统治下的埃及艺术(AD60-150)埃及的希腊罗马时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棺材上画有制作木乃伊的场景,表现了死后世界,源自古埃及,红色背景源自古罗马
5.兵马俑流水线工程身体的不同部分由不同的人负责6.埃及,底比斯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爱好者
7.北方天使,艺术家葛姆雷的作品8.被绘制的花瓶,
上面的图像体现了演变中的社会制度同性社会性女性生产羊毛和孩子9.古希腊风格雕像,罗马希腊:多次打败强于自己的劲敌进而产生了自己是优越民族的思想他人即野蛮和谐是核心要义身体的和谐反映宇宙的和谐古罗马吸取学习了古希腊的雕像艺术
休息的拳击手10.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
温克尔曼将阿波罗视为高级文明的象征,古典主义随即影响了整个西方审美11.奥尔梅克摔跤手可能是fake,过于现实化,具有希腊罗马风格,与同时期作品格格不入,玄武岩非当地产12.美第奇的维纳斯 BC75,普拉克西特
第一尊裸体雕像由古希腊影响的古典主义审美影响了人们对于美的人体的定义
《文明》是一部深度而又富有洞见的纪录片,由历史学家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和戴维·奥卢索加主持。
该片全面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各种艺术和文化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透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理解各种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这部作品充满洞见,富有启发性,是一部难得的历史纪录片。
Episode 04 - The Eye of Faith【信仰之眼】 For much of history, art has been religious art. For some, the creative impulse has been the very expression of divinity. For others, a challenge to God’s authority. 以下是观后的粗略笔记整理。
列出大部分重要建筑和名画。
有错误的地方请指出。
谢谢。
第一集,我第一次听到纪录片大量的提及三星堆文化,讲到了玛雅文明,这是我常听到的,还有几个文明真的是不太了解。
看到很多文明遗址的震撼,因为是国外的感触真的比较少。
先这样吧👏👏。
第二集是女性科学家讲的,可能还是由于我外国文明了解太少,观看起来理解困难,也记不太住,总觉得可以和河森堡最新一期的了不起的博物馆的雅典博物馆配合食用比较好,大致还是介绍了墨西哥也就是中美洲的文明以及雅典雕塑作品。
真的太美了太厉害了。
就公元前三世纪四世纪都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雕塑。
唯一有印象的还是秦始皇兵马俑,但由于是bbc制作的所以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个图是别人制作的,相当于第一集的总结。
我再接下去看,希望今晚之前能刷完剩下的7集
BBC civilizationsEp1I’ve always felt at home in the past. For after all, what is the present except an endless chain of memories? Some of them are translated into stone. We are all the inheritors of those memories, and we look after them as best we can. All this ,so we can pass on their revelation to the future.A lot of us spend our days talking about are. I doubt very many of us are prepared to lay down our lives for it. We can spend a lot of time debating what civilization is or isn’t, but when it’s opposite shows up in all its brutality and cruelty and intolerance and lust for destruction, we know what civilizations is, we know it from the shock of its imminent loss as a mutilation on the body of our humanity.The record of human history brims over with the rage to destroy. But it’s also imprinted with the opposite instinct, to make things that go beyond the demands of food and shelter, things that make us see the world and our place in it in a different light. We are the art-making animal and this is what we have made.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 by Simon SchamaSouth Africa’s Cape CoastAfrica, where Homo sapiens first evolved about 200,000 years ago.evidence of human habitation strentching back around 100,000 years.A piece of red ochre, a mineral naturally rich in iron, etched in a diamond pattern一块刻有钻石形花纹的赭石was discovered,77000 years old.---发现最早的装饰性图案the oldest deliberately decorative marks ever discovered.Design announces the beginning of culture.
EI Castillo Cave, Spain Hand Stencils (c.37,000 BCE) signalling from a very long way off, but this long-distance greeting somehow makes us bond with the makers of this because they establish a presence that is palpably alive. (遥远的哭声?
)Hand stencils like these have been found in caves as far apart as Indonesia and Patagonia.Undeniably, these hand stencils do what nearly all art that would follow would aspire to.First, they want to be seen by others, and then they want to endure beyond the life of the maker.In northern Spain, extraordinary paintings of bison野牛壁画(毕加索喜欢画牛,可能源自这些壁画,但没有证据证明他看过,coincidence?)有壁画的地方可能是教堂或者寺庙。
在冰河世纪壁画有仪式的功能,人们到这里来祈祷祭拜并把场景记录在壁画中。
It ought not to be seen as art. Though, of course, religion has been a primary purpose of art.冰河时期壁画不应被看做艺术,但宗教是艺术的最初目的。
German cave最早的雕塑非洲Drakensberg Mountains, South Africa壁画里出现了人,但欧洲出现了三维的人像The fragments of this lion-man, carved from mammoth ivory, were found in a German cave made between 35,000 and 40,000 years ago. They remained an unsolved puzzle for 30 years before archaeologists realized that they formed a single figure.
Picasso bought a copy of Venus of Lespugue,《莱斯皮盖的维纳斯》and kept it in his studio all his life.
La Dame de Brassempouy《布拉桑普伊女士》Found in a cave in south-west France in 1892,between 22,000 and 25,000 years old.We have the revelation of the human face. Now we are not supposed to say, us amateurs in this field, we’re not supposed to talk about art, we’re not supposed to talk about things like the birth of a refined sensibility. With this tiny piece from Brassempouy, it seems to me that we have, right in front of us, the dawn of the idea of beauty. (美学概念诞生前的黎明amazing!!!
)
The standard of Ur, Mesopotamia(c. 2500 BCE) (乌尔军旗)
The Ram in the Thicket Ur,Mesopotamia(c,2600 BCE) (灌木丛中的公羊)
Bull and Acrobat Minoan Crete(c.1600-1450 BCE) (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 公牛和跳牛者)现存大英博物馆
Combat Agate Sealstone Pylos,Greece(c.1500 BCE) 战斗玛瑙印章 希腊 皮洛斯时代We see the long hair flowing free that would have been combed before battle. We see a sword lying on the ground exactly like the swords discovered in the grave. This is the first sight scene in all of European art, in all of world art. There are occasional moments of combat and battle. In other cultures but they’re very stylised, but they are flat, they don’t feel like the smash of bone and bronze and metal and the spout of blood, this does.
三星堆 中国Abundance of masks It’s been 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masks might have been used in rituals(降灵仪式) by impersonators of the dead.
Petra ,JordanCivilization is always a balancing act. There may be enemies at the gates, there may be enemies within the walls, and sometimes the very landscape and climate in which a culture grows must be conquered.
Calakmul, Mexico
All civilizations want what they can’t have—the conquest of time. They build higher and grander to escape mortality. It never works. There’s always an ending. Cities with their markets, temples, palaces and tombs are simply abandoned and that great leveler, Mother Nature, closes in, strangling the place with vegetation, covering it with desert sand. It might seem, that it’s all for nothing, but that’s entirely wrong. All these ruins, all these remains are monuments to human creativity, human ambitions, human hopes. Monuments to shaping hands and shaping minds. Monuments to humanity itself. --END---
第一集题为“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不禁让我思考这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E01. 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我想,创造力最开始来自宇宙的诞生,是big bang或是cosmic dawn。
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诞生。
THE FIRST MOMENT OF CREATION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在不断的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也许起初是源于某些仪式,又或是功能性的记录。
但它们渐渐成为艺术与文化的表达,为世人留下文明的丰碑。
人类不断创作出意义和秩序,而工具也不再单纯有使用价值,它们还需要兼具精神层面的交流,并符合时代的审美标准。
跨越时空的相似性每一个失落或繁荣的文明,都是文化的里程碑,它们时而颠覆着现代人的认知,又不时吸引我们向前看。
文化所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让我们理解过去,也指引未来。
个人觉得,如果把这一部的名字由CIVILISATIONS(文明)改成CULTURE(文化)会更切题一些,这是一部以Art-making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膜拜!!
8.5/10。
2018/4/4
因为秦始皇和木心这个纪录片有了底线,也仅仅做到了这个底线。就像解说词对于风景画一样,对非地中海的其他文明的解读,除了时间年表和人物姓名之外,其他的解说词就和西蒙镜头前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一样夸张和自以为是。此谓:一本正经的扯蛋。西蛮。
实在看不下去了 对于不懂艺术史的人来说
这不是70年代那个文明了,这更像是价值观宣扬片
提到色彩,似乎漏掉了重要的作品《千里江山图》。
恶意刷一星。只是觉得评分太高了点
感受不到脉络,似乎内容概括不了文明这个词。
依旧白人视角,并且很零碎,不及文明的轨迹。西蒙沙玛一个人就够了,玛丽这次有些用力过猛了!戴维存在感不高。白人(犹太人)、白女、非裔,非常zz正确,但是三个人的风格还是各有不同,可能为了展现的是civilization中的s吧!
看得一脸懵逼!
太难看了,大一艺术史survey 水平
"文明"这个标题取的口气也太大了,可以涵盖的人类积淀意向太丰富,仅仅从艺术这么一个小方向阐发,又过于聚焦绘画和西方艺术史,文明的底气可撑不起来。主线脉络也很凌乱,像是强行把很多块不同玉器的碎片粘合在一起,也可能是主要聚焦历史感强的艺术品,背后的历史人物早已消失,只剩下夸张的舞台式的吹捧,空洞的讲述而缺乏故事和温度,若不是bbc出品可能会多打点分,bbc可是纪录片领域的皇帝,这样的水准实在是算不得精品
题目叫文明,我觉得更适合叫艺术。从西方人的视角,世界的艺术分为西方和其他,中国的艺术只是其他中的一部分,若论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占据的篇幅,可能还不及伊斯兰文明。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得当,但至少可以得出一点,当你拓展视野后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再博大精深、再源远流长,他也只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支流,且这个支流因为永续不竭、缺乏变化,显得有些单调,因此我们完全不必太自信过头。
估计肯定是我的层次太低 感觉提不起劲
四年前没看全,补完
拍的好看,但内容太少了。难道要当动态桌面吗
艺术品不多,干货(思想性)更是不多……
全方位梳理激起了我对名画欣赏的兴趣
以考古发现,论证艺术即文明
蜻蜓点水的介绍,拿腔作调的解说,这就是British Biascasting Corporation所理解的“文明”
文明就是看英国人到处偷文物是吧
再次领教了BBC的阴阳滤镜和别有用心夹带私货的文案,人文科学类的纪录片尤其如此!本部记录前目前看到第6集,关于中华文明的内容只字片语,寥寥数笔。展示的一部画作还是外国人私藏的藏品。提到其他东方文明,展示的是落后的现代形式和已经消失的形式。看看对日文文化的大书特书,甚至超过了亚洲其他地区的文明!展示西方的文明则是圣光笼罩下的古希腊古雅典+繁荣先进的文艺复兴之后。东西方的比较在整部纪录片中穿插进行,就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