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个人推测,如有解读错误,应该只是因为记性不好1、“泄密者”这个组织,其实很温和呢。
兄弟两个人,没什么力量。
他们的力量,就是互联网的力量,就是正义群众的力量。
说是“泄密者”,难道不更像是“渗透者”吗?
他们的核心不是因为掌握了秘密,而是所有为真相发声的人都是他们的一员。
想想张俊延用着大学里学到的现实增强技术,为“泄密者”这个组织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迷惑了他们的对手。
真是很酷很热血的男孩啊。
大喊着“我不要屈服!
”,就算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就算已经牺牲了很多,也没有向命运妥协。
2、硬盘大概是真的随着爆炸变成碎片了吧。
那个加载页面就算读到100%也不会有什么,就只是赌在张日善会不会做出什么能够定罪的举动。
原本以为是逼迫张日善亲口承认罪状,没想到他揭开伪善的面目将枪指向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那一刻所有人心里都很复杂吧。
最后张日善的罪行里只有蓄意谋杀亲儿子一项,关于他发灾难财的依然没证据,但是当他恶人的一面被曝光,他所做的事情就都成了恶事,或者说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人们会倾向于相信那些罪状都是真的,从这一点来说,张日善确实收到了相应的制裁,也算是实现了张俊延最初的诉求。
3、张日善那句“我这么多年来做了多少慈善,我怎么可能是一个坏人?
”,扫射了现实一大片啊。
4、李永勤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一板一眼的人,他与王大伟一冷一热两个警察,反映的是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人跟踪记者的时候,王sir直接翻门而入,李sir在看到前者翻门以后,还要尝试一下能不能把锁打开,无果,才翻门而入。
这是很有趣的点,一是说明李sir内心对王sir是不认同的,二是李sir只是在遵守心中某种规矩。
其实这个角色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务第一,比如说他心中摆在第一位的是带张俊延回马,那么他就不会顾及到他在香港不能持枪、没有执法权这样的问题。
但是这个设定并没有贯穿到最后,因为他包括马来西亚警方都默许了那个十五分钟,正义大概真的就是心中那一杆秤,其实有点感动,因为正义仍是大多数的人心所向。
5、王大伟大概是个bug了,他作为香港警察,在马来西亚做出这样的事(至少劫警板上钉钉),难道就没有受到处理吗?
可能因为王大伟性格的原因,观众会觉得这个角色比李永勤更加丰富一些。
大体上王sir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但是他却插手了“泄密者”,甚至还加入了。
全部的原因应当是他的女儿。
王大伟其实非常重视家庭,但是他是一个到了后悔的时候才想着去补救的人。
他不想听妻子把话说这么绝,大吵一架后,又像认输一样给妻子留了语音;他不知道女儿居然这么关心她,所以才在女儿醒来的那刻下了决心帮助“泄密者”;但最后他还是没能留住家庭,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一个久违而真心的拥抱。
6、还是想提一下个人最喜欢的结局那场戏。
李永勤没有换下执勤服甚至没有时间包扎伤口,赶到婚礼会场时,宾客早已走光,收拾残局的应侍生也完全没有注意到姗姗来迟的新郎。
那一刻他的没有懊悔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认为他也丝毫不会对自己的选择有所后悔。
小家和大家一直以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难题,我是保护城市人民的英雄,我也是让妻子在婚礼现场一个人承受尴尬的失格丈夫,我爱我的工作,我也爱我的家人。
李永勤的结局还是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他的妻子一直等着他,他们对着空无一人的宴会厅,交杯共饮。
没有过多描写的内心戏码,但是我们却欣慰地看到,互相报以的真心,总算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7、宋丹文墓碑前祭奠者留下的丝带,让我觉得背后一凉,可能是那些帮助过“泄密者”的人,更有可能是被“泄密者”打动的人,正义后继有人。
但我总觉得除了阮嘉岚为了正确的中心思想喊的口号以外,作品是不是更想表达当今时代信息的流通和闭塞同时存在,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同时谣言也会引起社会动荡,信息的传播和言语的煽动所具有的能量已经今非昔比。
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很容易能被联系起来,没有一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比网络更快。
而人们是不是不知不觉就活在了谎言和操控中?
(感觉这个题材完全有拍第二季的可能啊)
艺术性5分,娱乐性4分。
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下(不想看侏罗纪世界2),选择了本片。
去年同期曾选择了一部《追龙》,这的确是近年难得的优秀港片。
而本片,故事老派、表达老派,活脱是一部90年代的港产片。
《低压槽》与其相比,起码在表现形式及技巧上明显高出一筹。
而故事性方面,生化危机的确是一个好题材,虽选题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可惜电影表达手段落后,只能是瑜不掩瑕了。
本片依旧有着很多香港警匪题材电影的经典套路,剧情上跟香港同类的犯罪动作电影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千篇一律,没什么太多创新点。
影片前半段可以说悬疑感十足,埋下了无数的伏笔。
到后半段剧情开始发生反转,其结果其实很容易猜到,多半幕后黑手是主角中的一个。
片中各种飙车打斗场面依然非常震撼和壮观,这似乎也正是邱礼涛导演擅长的高刺激感高紧张感大场面镜头。
片中的演员阵容还是相当豪华的,都是香港著名演员和老戏骨,演技都时刻在线。
如题,是不是现在都没有什么好剧本了,剧情没什么悬疑,支撑下去的就是演员的强大。
就是吴镇宇和张智霖的出现让我突然想起了冲上云霄……另外可惜的是张继聪怎么没爆金句就去领盒饭了,是有点不爽!
还希望他能留个亮点呢。
4星是献给原味的港片和演员,毕竟现在能找到粤语的港片还真挺难,一种对纯正港片的情怀吧
泄密者 (2018)5.32018 / 中国香港 / 剧情 犯罪 / 邱礼涛 / 吴镇宇 张智霖有点失望了……冲着张智霖和佘诗曼去看的演员的演技都在线 只是 Emmmmm……情节稍微拖拉了点💡虚:1.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待世界 有时事物以掩耳盗铃的状态而存在 所有事物都存在双面性 要明辨事理2.也许有机会可以把这场zuo show 以积极的形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药商富豪运用自产自销 以毒攻毒的方式面向市场 提高药价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捞钱计划
老实拍给前老实人看的老实电影,这是真老实。
所以我这个前老实人看完的表情就很……em:)真心实意,老实巴交,本本分分,地告诉你真的,不套路你了。
所看即所得,一点花招不给你耍耍,不费心思去逗你玩。
所以,让我这个前任老实人看完,觉得有很多点,空虚寂寞冷,想抱紧自己。
别抛弃我吧,埋点梗,整点场面给我看看,耍耍我呗。
前期铺垫很多,描述了一个具象的大场面,却没有用笔墨勾勒细节。
人物背景处于半交代的尴尬状态,李永勤和王大伟的情感线实在有些单薄。
对剧情,没起到任何加持作用。
而线索事件上又属于层层上下加盖,没出现圆环安排,最后来个已经猜到的直接反转,导致两方面都非常平淡。
它没出什么大错,也没出什么彩,她的最大优点在于,没有优点也没有致命点。
来,坐,喝口白开水。
今天突然看了这部电影。
2018年的片子,影片开头莫名有点跟2020年的开局巧合。
vr-23和covid.-19。
同样是疫情的剧情。
不同的是病毒发生的本质不一样,性质不一样。
单从影片来说,前半部分还是很精彩的。
充满着悬疑。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情节显拖沓。
故事的结局也令我看不懂。
不知道是故意制造悬念还是草率收尾。
一部主题是大义灭亲的影片,故事结果,坏人并没有因他犯下的危害世界公共卫生罪行而受到相应的惩罚。
蹭热点,容易,谁不会?
世界杯,你说俄罗斯,我说韩日,2002年,中国队第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功臣,叫董路。
挖真相,巨难,勇敢的人,越来越少。
只有在电影里,靠故事,靠回忆,靠联想。
《泄密者》这部电影,我推荐给,在非典SARS期间,有过痛苦经历的人,观看。
谨以此片献给,2003年的柴静和钟南山。
不理解,SARS,怎么恐惧的,可以先看这3条资料,1. 百度百科,有一个词条:钟南山依赖症。
2. 柴静在CCTV新闻调查栏目,做过一期35分钟的视频,《北京:“非典”阻击战》。
3. 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2003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
在电影里,两个星期内,患者70%死亡率的“非典”式病毒,叫VR-23。
电影《泄密者》的真正主角,是一种精神。
为了这种精神,一位总经理,做了内鬼,人死了。
一名好警察,当了绑匪,家破了。
一个名记者,非法直播,名臭了。
一家5口亲人,势不两立,母亲遇害、哥哥被自杀、嫂子被炸成碎片,只有弟弟靠栽赃陷害自己的父亲坐牢,幸存。
这种精神,叫,真相者联盟。
他们不怕牺牲,甘愿以泄密者的身份,用全球互联网现场直播的手段,揭露真相,帮助普通人在灾难下获得公平生存的机会。
【备注】看完《泄密者》之后,我对所有现场直播的APP,都添了一分好感,外加,十分担忧。
虽然一开始就猜到是他们父子play,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父子之间要弄到这个地步,钱真的让人六亲不认?
不得不说,拍得还是挺悬疑的,港片的动作元素也在。
真相,是需要牺牲的,无辜也罢(张继聪及路人),罪有应得也好,为正义献身也好,人都是死了。
最有意思的是结局,总体是好结局,但也有些无奈,失望中却透着希望,有人欢喜有人无奈(结婚离婚),这就是现实吧。
不管怎么说,泄密者就是一群有正义感的极端主义者。
(无剧透,只谈极其喜爱的阿佘,想看影评的话,可以多支持其他作者哈)(关于阿佘的《金枝欲孽》与《延禧攻略》→宫斗剧的鼻祖与新贵,四面墙的阴雨与疾风)佘诗曼是公认的劳模。
一年到头,不是大银幕见,就是小荧幕见。
算下来,这样的“约”,一赴,就赴了20年。
而她看起来,相貌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但那戏路与态度,却是越活越开。
就像是在不断绽放一样,看不到终点,只是凭着一股韧劲,不断地打开再打开。
佘诗曼与她的画作这周五,她跟吴镇宇、张智霖联手合作的《泄密者》就要上映了。
在这部电影里,她饰演的是《香港日报》记者阮嘉岚,一个总是冲在前线追问真相的人。
当马来西亚突然爆发由寨卡病毒引发的疫情,她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但随着蹊跷谜团不断增多,几方势力逐渐登台,整个局势变得越来越黑暗。
这样的故事与角色,有佘诗曼的演技加持,期待值是可以往上走一点的。
毕竟,她演什么都好,非但不存在拖后腿的可能,往往还能用一己之力,撑起整场戏的可信度。
这样的评价,放在现在妥当,但在20年前,恐怕犹如痴人说梦。
那时她才刚出道,身份是“香港小姐”季军。
说来有趣,本来资源是在冠亚军身上的,没想到两人闹了些争抢男人的新闻。
于是佘诗曼“捡了个便宜”——但要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是港剧、港片,捡了个宝。
那时她一点经验都没有,就被推到了重头戏里。
在《雪山飞狐》(1999)中,她跟陈锦鸿(饰胡斐)搭配,扮演苗若兰。
这个角色,温软,柔弱,让人心生怜惜。
胡斐柔肠百结地唤她一句“草蜢仔”,她就娇羞地低一下头,笑意漾到嘴边,藏不住。
要哭起来,又当真称得上梨花带雨,楚楚动人。
可以说,佘诗曼接的第一个角色,像是量体裁衣。
披上那戏服,就是苗若兰本人了。
其后参演的两部,是品质更硬的《刑事侦缉档案4》(1999)和《澳门街》(2000),进一步打响知名度。
《刑事侦缉档案4》剧照特别是在《澳门街》(《十月初五的月光》),佘诗曼饰演祝君好,与张智霖饰演的文初,搬演了一出出温情大戏。
自此,开启了二人在影视上的多次合作,这一回的《泄密者》,就是第六次。
回看当时,观众缘是有了,但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有不少被指摘的地方。
演技青涩之余,“鸡仔声”这个形容,伴随了她很多年。
所谓“鸡仔声”,指声音太娇太嗲,很多时候,连对白都念得含糊。
但要知道,佘诗曼有意思,也就有意思在这里。
你要是给她定性了,没多久,她就给你打破。
你觉得她嗲,她就发狠地,每天大声读报半小时,攻下台词这一关。
你觉得她柔弱,殊不知这个女演员,就跟她自称的“男仔头”那样,坚韧无比。
为了拍戏,她可以一年拍120集,可以五天四夜不睡觉。
颈椎、下巴等大伤小伤不断,她也往往为了进度,枉顾自己健康。
你觉得她只能充当花瓶,她在2006年就夺下了TVB最佳女主角称号。
而这个“视后”,还是迟来的。
短短几年间,能把自己推到这样的事业高度,显然不是运气二字能够概括的。
关键是,得把自己的天赋逼出来。
成为演技派后,佘诗曼依然在不断颠覆各种定论与标签。
当大家以为她戏路窄,只能演纯美角色时,她在《倚天剑屠龙刀》(2001)里演了周芷若。
从善良纯情过渡到腹黑无情,佘诗曼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就跟她本人一样,用别人习惯性定义的甜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惊喜。
那一丝阴损与狠辣,难忘。
于是大家慢慢地从《七姊妹》(2001)的黄玉簪、《帝女花》(2003)的长平公主等娇柔角色中,感知她内里的韧劲。
等到《金枝欲孽》(2004),更是技惊四座。
佘诗曼的演技,突然就惊为天人了。
董佳·尔淳这个角色是内敛的,但所敛的锋芒,格外冷冽。
她工于心计,在宫斗初期就能在上游兴风作浪。
每一招,出得又阴又准。
佘诗曼把那种绝情与孤清,演得滴水不漏。
再淡的妆容,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现出鬼气来。
但这个角色哪怕不动声色为多,层次感却丝毫不少。
后来淡风云的惘然,情爱不得的凄然,被她融到那副姣好的相貌上,都是能叫人心惊的。
当大家以为她走到了演技的巅峰,她继续在同一导演戚其义的《火舞黄沙》(2006)中大放异彩。
在各种拉锯的消耗中,家春分这个角色,有更多浓墨重彩的质感。
佘诗曼进一步圆熟的演技,又爆发出一种新的可能。
那年她竞争“视后”的作品不仅有这一部,还有《凤凰四重奏》(2006)。
一个人演四个角色,从清末到当下的四代人,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一水儿地下来,都让她演活了。
而佘诗曼,继续在各式角色中找自己的突破口。
譬如《法证先锋2》(2008)的疏离,《绝代商骄》(2009)的泼辣,《花花世界花家姐》(2011)的痴傻……
《绝代商骄》剧照等到《使徒行者》(2014),精明市侩而又重情重义的“钉姐”丁小嘉还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大家都没想到,佘诗曼能够“放”到这个程度。
这个剧是成功的,但成功很大的理由在于佘诗曼的演绎。
那种市井气息亲切、搞笑、迷人,与林峯的对手戏炸得火花四射。
从这个角色开始,佘诗曼当真是没有什么角色是无法驾驭的了。
再一次,她赢得了TVB“最佳女主角”与最受欢迎的“电视女角色”大奖。
这是毫无悬念的。
因为千差万别的气质,套到佘诗曼身上,都没有违和。
就像千差万别的男星,放到她身边,也都不会突兀。
她自身是有一股劲儿的。
《泄密者》这种不惜以身犯险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角色,很契合她。
但她的“劲儿”,更多用在角色塑造上,为人处世上,则是柔和的。
佘诗曼把自己打磨得越来越光润,无论是演技,还是气质。
演员喜欢跟她合作,不仅因为她演得好,而且能别人的光彩给放大。
看TVB的“最后一位花旦”佘诗曼,也像是在看港剧与港片的历史。
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与回落,抓过的星光,就尽量多照耀一下。
没有松懈与怠慢,只是处变不惊地走好一步又一步。
佘诗曼给自己的骨气,想来,也是给香港影视的骨气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
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香港只有吴镇宇一个警察了,啥事都让他去
电影三星,拍得虎头蛇尾的。为纯港片班底加一星吧
再国际化,底子仍是香港。听吴妈讲馄饨勾红醋,讲咸柠七,讲那些在这方寸之地无处安放的怅惘与豁达,就感觉,有些东西始终没走远。想想啊,纯港片,如今也算奢侈品了,凑齐这样的演员班底,也是高配了。反正看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表演,很舒服。邱礼涛还是有股狠气的,哪天顺了就厉害了。三星半,加油。
这卡斯像看港剧一样
在港產市道低迷下邱導繼續多產,依舊無令影迷失望,飛車追逐及連續動作場面繼續保持一定水準,而在老搭檔李敏編劇下,一眾人物支線皆聯合得宜,劇情節奏推進明快,各人物性格形象鮮明,生鬼吳鎮宇與正經張智霖配搭有趣,佘詩曼演出一名記者應有的求知慾,眾配角以鄭則仕的反派最為突出。
被开头的铺垫吸引了,最后也不过仅是一个虎头蛇尾,看似跌宕起伏的悬疑,但匮乏新意的剧情构思,是电影难掩的缺陷。
没有任何反转。就是你一直等着结尾,整个过程都在告诉自己事情没这么简单,但他妈的就是这么简单。这个电影很厉害,前面几十分钟把整个故事都告诉你了,剩下几十分钟就是为了告诉你:“看吧,我说的没错吧。”
前半小时节奏紧凑,后面确实尬。去年6月开机,今年6月上映,邱礼涛依然是业界良心。
没了那些cult这么规矩的邱礼涛还是让我挺惊艳的,尤其后面那段马来西亚的汽车追逐戏,真是好看。剧本的立意,你们非要解说得如何内涵,这也无关紧要,反正,照旧如此。6.5
90年代的简单港片?浪费我的张智霖
若不是吴镇宇 我不会来看 不过那句台词很好 给大家留点时间
剧情是港片的风格,演员班底倒不错,挺喜欢俩警察的性格反差,一个正气凛然前途光明,一个亦正亦邪油嘴滑舌,但总感觉他们是一个人,青年时成绩耀眼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中年饱经世俗也被磨圆了棱角,人生啊
怎么现在的香港片警匪片画质越好,剧情却越差了呢?感觉所有人在合力进行一场浮夸的表演,全程都是让我在出戏的状态。
值得一看的现实意义佳作。
虎头蛇尾,真相揭开的时候感觉很泄气,对大型药企的原罪批判也充满了俗套单薄的天真,两个警察的镜像对照人设以及对话里的港味挽回一点分,相比之下女记者简直是当今媒体沉迷于用所谓真相挑动民意的自我陶醉式写照。
我觉得是个比较糟的作品
张智霖和吴镇宇算是演得不错,但是剧情吧,真的线索推进有点马虎,各人物之间行为动机与情感纠葛挖掘不够深
悬疑牌打得一般,感情牌打得出色;佘诗曼和宋记者之间从同窗到同志之间的朦胧情感、吴镇宇和警察妻子之间难以斩断难以理清的牵绊和牵挂,一正一痞两位阿sir惺惺相惜又性格冲突的跨国友情,都挺打动人。如果拍成电视剧,剧情再舒展一些,应该也很好看。
没人吐槽结局吗?什么鬼?!!
张嘴吃香港美食民间大使吴镇宇的安利吧~都2018年了,还有宁愿相信舆论审判,而不借助司法审判的正义组织…还有的大义灭亲替天行道的好儿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政府的不作为,算了反正都是邻国友邦的家务事,可是谁想看这个不痛不痒的家庭伦理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