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万周迎老师的推荐开始看这部剧,找来看了第一集以后就被吸引住了。
前后花了大概一周时间,每天练完太极拳之后追两三集,每天都在深深的感动、感触、被鼓舞中度过。
这部剧最具有争议的可能是前四集。
它描述了虚云法师年轻时为出家求道不惜抛下父亲、妻子等人的经历。
虽然看起来不近人情,但对一个希求真理的年轻人来说,却又顺理成章。
现在,多少年轻人在大概近则二十来岁左右,晚则三四十岁都有的年纪,一旦感受到某种真正心所向往的事业的呼召,就无论如何也要走上成为自己的道路。
心理学上把这样的过程叫做自我实现,或者说和原生家庭的分离,这对于注重孝道的传统中国文化来说也许闻所未闻,对阐释虚云法师的人生轨迹来说,又是一种简化,但它确实指向我们生命更深层的秘密。
回想自己,在快满二十五岁的时候也有过这样一段为真理所着迷的时间。
那时候接触佛教、道家思想、孔孟的修身之道不久,觉得“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明白,其他都不重要。
研究生毕业、申请博士快要入学时,我问一位打坐多年的博士生导师,为什么他没有出家,他写信和我说这是个好问题,只是他自然而然就没有出家……那段时间,我的父母家人很为我担心,我和他们的关系也有很多张力、甚至是矛盾冲突在其中。
我虽然知道自己尚且不能和虚云法师相提并论,但因为这些亲身经历,很能理解此剧前四集所描写的状态。
我没有后来六七年深山修行的经历,也没有在这么多战乱、更迭的年代做过一个修行人。
描写虚云法师破杯开悟的剧集在整部电视剧的中间,我在爱奇艺上观看,不知道为什么恰好那一段被剪辑过,故事前后表述得不完整。
因为听过万老师在公益课上复述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前因后果。
有几天,偈子反反复复在我的脑海里重播。
我听闻过不少我尊敬的人用其他的语言描述类似的事,但我必须承认,现在的我还不明白。
因为一些亲身经历,我清楚地知道,开悟并不会是修行的终点。
修行和真理一样无始无终,是无限的过程。
因此,我更感兴趣的是后半部剧中会怎样还原一位开悟高僧的生活。
开悟虽然了脱生死、不再为眼前的幻象所困,但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身体力行又会如何呢。
片中觉悟之路的片段结束后,庚子西行、重振鸡山、藏汉弥兵、佛心护国、慧灯长明等故事,还原了一种同时作为完全的佛和完全的人存在的可能性。
片中虚云法师为身边人说法的时候,我也从中获益不少,更钦佩他在医理、佛法、历史等多方面的博闻强识和身体力行。
这是一部好剧。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
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
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
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
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
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家一样?
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在面临选择时,他不会选容易的,总是选困难的。
看过蛮多高僧大德的事迹或者传记,最让我感动和钦佩的莫过于印光法师和虚云法师了。
至于印光法师,我至今不敢直视他老人家的双眼,哪怕只是他老人家的一张照片,每次看都觉得很羞愧和心虚,那眼神直射心底。
而虚云法师,则让我觉得亲切和感动,他经历的九磨十难,我扪心自问根本做不到,设身处地想想,才发现他老人家的行为是多么难以超越。
还记得那首虚云歌么?
少小离家别故乡 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 几度沧桑得得忘但叫群迷登觉岸 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 水月光中又一场顶礼赞叹之!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萧,父玉堂公。
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年逾四十,膝下无子。
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
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
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
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
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
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
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
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
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火。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
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
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
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
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
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
”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
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
可是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
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
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
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
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蓬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
从九华山沿着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泛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
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
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
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
住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
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
还让他掉在水里?
”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
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
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
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
是不是生了退道心?
“啊!
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
算了吧!
我不修行啦!
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
”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
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
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
众人皆钦叹不已。
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
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歇又说:烫着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
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
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
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
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
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
信徒供养,布施巨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
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
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
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
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
熬夜通宵终于看完了.《百年虚云》电视剧,这是我继电视剧《了凡的故事》后,又一部让我几度落泪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虚云长老,舍小家为大家,为报父母恩,礼拜五台山,此生功德无量,不愧为一代禅宗。
圆寂后留下一个“戒”字,本人理解来说,戒就是放下。
心无执念,放下就是戒。
就如现在很多人来说一样,要戒烟戒酒戒色一样,难和易一念之间,纠结是放不下的,所以,嘴上说戒,心里不戒,纠结不下。
想清楚原由,自然能戒,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加了解佛教,信佛不是迷信,南无阿弥陀佛!
刚开始古岩更像思考不过人之生死规律,而被迫出家,唯一值得称赞的只有恒心,但是这样能解决问题么,恐怕不能,世上该死还是会死,战乱还在发生,在个人看来,不过是一种名为隐世的躲闪,更像一个人对抗后无奈的躲避,如果人人逃避,那谈何救世呢在古代的制度下,妻子被抛弃,这样的温情达理女子哪怕不嫁给你萧府,也有他处,何必耽误人,喜欢说来世再报,当世人已经满是痛苦,亲生父亲也是一心操劳去世,连生养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谈何报世界呢直到中期才开始慢慢形成思维,入宗门出世而不离世逐渐成熟,遇见慈禧那里就已经成规模了,当到了云南遇见四大金刚就达到了真正的顶峰,圆满内收,聪慧天成,出口即是佛法,入内亦可为僧后期当日本来到的时候,老师傅已经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佛,任何地方均可为佛,不再是万千坐在寺庙里干读佛经的稚嫩俗心郎,而是真正能够为一方祈福的德高望重僧人,带领无数僧众为民求生,为宗传承,无愧为宗师
虚云和尚父去世,庶母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
田氏旧患咯血,披剃四腊即离世;谭氏,为湘乡观音山尼,法名清节。
清节比丘尼 写给虚云和尚的书信:跪拜在,尊贵久违的您面前,我深深的想念着您。
无奈,您我千山万水所阻,五十余年来,音讯全无。
疏忽和轻慢之罪,就是这样造成的。
如今,听闻遥远之外的您,德清 虚云大和尚,自度度他,大行菩萨道,一切吉祥如意,且身体健康,胜过我遥远的祝福!
回忆夫君,悄然离家为僧,虽已过五十余年,犹如就在昨日发生。
每时每刻都令我难以忘怀唉。
不知道这些年,您都在哪里待过,出家的寺院在什么地方?
更不知道,谁在您身边伺候着您?
每当想起这些,内心不安而愧疚。
今年正月,偶然听说您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一切安好,大行菩萨道,安僧修寺,听闻后,我不仅悲喜交集,感叹万千。
然而,担心这不是您的最终下落,即希望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又担忧找不到您。
您上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抛弃我等结发夫妻行为,令我常常在寂静的夜里思维原因,您的心能坦然而安稳的对待吗?
况且,兄弟情薄,父母年迈,我等不善之辈,嫁到夫君之家,未能生儿育女,兴宗继嗣,令家中无有依靠继承之人,断我宗嗣香火而无后,每当我想起这些来,就泪水不断。
儒学以五常,仁礼义智信,为做人基础。
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都不放弃文公及妻子,且我佛以亲怨平等,佛陀度姨母及亲怨等人,都尽先度之。
而我等于夫君,并非是没有这个因缘啊……既然不考虑乡情、亲情等,请您顾及下我们劳作的情分上吧。
这些对于我等来说,皆是无可奈何啊。
今将家里,这五十余年间,所发生的事情,简略的告知您。
自从您离开家后,慈父派人四处寻找,却没有您的任何消息。
父亲每时每刻地牵挂与您,忧郁成疾。
从泉州告老还乡,在湖南老家养病一年多后,于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
丧事办妥后。
姨母,即庶母王氏。
领我并田氏小姐,同入佛门。
姨母法名妙净,田氏鹅英法名真洁,我名清节。
家事概交叔婶料理,多作善举公益,余不烦叙。
鹅英患肺结核,经常吐血。
出家圆戒四年后,归西。
伯父在温州病故。
我大哥现在牧西宁府工作,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日本。
华国,继续在为皇上工作。
自从富国和夫君走后,未见您们任何信音。
古人说啊,大善无后。
夫君您虽是僧伽再来之人。
可是,您顿绝我们家族二祠香火。
您虽是菩萨度尽众生,未免使愚迷之人,诽谤您无有孝义。
我也在孝义上有亏。
我常羡慕夫君善根深厚,志昂誓坚。
如莲花不染污泥啊,可您何必远离乡井,抛父母,弃妻子,顿忘根本?我之所以痛苦地写这封信,就是这个原因。
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十二月初八辰时。
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
在弥留时,跏趺说偈,偈见留偈记碑中。
偈毕,敛视寂逝,异香数日,端坐巍巍,俨然如生。
嗟乎!
世虽梦幻,木人也感涕矣。
今日,寥寥数语,望您知道家中的一些事情。
您接到信后,马上束装就道,和富国一起回家吧,不枉我倾渴翘冀的期盼。
这是我最后对您的期盼,也是我最大的希望之处。
【编者按,此时虚云和尚正在恢复福州鼓山涌泉寺道场。
在整治涌泉寺后,虚云和尚一日三次梦到六祖慧能大师,后前往广东韶关,又开始修复南华寺六祖道场,并没有回家乡。
】何况,现在本师释迦摩尼佛的圣教,如此凋凌,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夫君不会不知道吧。
我愿意恭敬顶礼而祈祷我们的师父,大迦叶尊者,希望大迦叶尊者大放光明,大慈大悲,让我们同做能够梵行的法侣。
【编者按,大迦叶尊者未出家时和妻子是清净法侣,虽在一起生活,共同学佛,并无夫妻之事,后双双共同出家。
因此,清节比丘尼伏祈大迦叶尊者。
】我满腔都蓄满了渴望的泪水,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愿望。
惭愧的我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啊,我的想法已经在不言中了。
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念头,我这个期盼和心愿却无有崖岸。
就到这里吧,恭敬顶礼您,祝您慈安!
顶礼而祈请您明鉴,心照不宣!
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夫君带着如鸿雁一样的志向,离开了故乡;凌云壮志般高的精神,助您冲破霄汉,独自南行。
可怜我们这些曾和您同巢的家人,再也看不到春风的温暖,在无尽的秋风中,满是凄凉和哀怨。
望断天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对夫君50年来的思念,能望断天边的月亮。
眼泪变成了泉水,流淌在眼睛里。
我就住在湘江边上,那思念的泪水,滴淌在竹子上,能竹子成斑【编者按,湘江洞庭湖中有君山岛,虞帝二妃葬于这里。
其岛上生长的竹子有红色的斑点,并会啼哭。
传说中是二妃思念虞帝的泪水流尽,其血水流淌在竹子上所导致。
】我对您的思念,犹如虞帝昔日二妃,滴血而染竹。
夫君必能成就菩提大道,而达到佛的智慧。
过去曾是火宅中伴侣的我,也是您度化的人,最终成为法眷属。
【清节比丘尼,也是预知时至,念佛生西。
】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顶礼百拜哽咽泣书(时 宣统二年 庚戌二月十九日)
发现好多留言的都是研究佛学的人呀。
我对佛学没有任何研究,看这部电视剧也是偶然的机会,但是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啊,总要有点执念,心中都个东西支撑着自己,总要保持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即使从最小的问候开始。
我很纳闷的是,电视剧中的很多人为什么称呼别人都那么难听,野和尚?
是不是那个时候都这样子啊。
看这本书和当年看梵高传一样的感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一直追求一个东西啊,他们不累吗?
不苦吗?
我很自惭形秽啊。
「百年虚云」里讲述一个从小熏习佛法的小孩,从被阻止、被不解、被轻视种种中待人处事的态度。
在百年的乱世中,用他的实际行动去表法,指引迷茫中的世人,非盲目信佛,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从生活中修行修心,体悟入世「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与佛法「空不等于无」的真正意义。
我们被随顺时,平易近人往往容易做到,爱人慈悲都是。
而当我们被不解、被轻慢时,我们如何运用佛学思想走出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良好心态和思维模式,用智慧去行思,从单一的刚脆易折走到坚韧的温润如玉,始终学习,并不断与过去的惯性思维做置换,这是一条漫长的荆棘路。
二十集的「百年虚云」在开车来来回回去各个地方的路上断断续续听完,从八月末来到了九月初。
这种阅读方式贯穿了今年的大半年,基本停滞前些年电台和网络的听阅习惯。
并非每一刻都是平易近人、心绪开阔清朗,甚至可以说,每一处都是山河日月念念在变,好像煤矿工人在地下勘井、打钻,常常有灰头土脸、明明青天白日却常有暗无天月这般的心绪凝结幻化时。
回想过来,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得以细细读完、正在读、打算读完的大部头和剧集都是捡拾零三、零四、一三、一四年无法沉浸而半途弃下来的。
「百年虚云」亦是如此。
这种行为并非有意,但大约种下了种子,便如同行路,疲惫有时,行进有时,有了一点点拨开来的因头,缘分到时,该来的自然就来一般,它便自动寻路生发开来一些,我的树苗长得很慢。
白日里下车徒步走了段长路,汗在阳光下蒸发出来,挂着流下。
与人谈话的最初有些常规的程式化,并无进展和帮助。
最终把需求撇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和陈述对方的要点,以自身的经验和阅读,平等简约地给予想法,实际谦和,点到即止地结束。
也许谈话本身并不重要,而是从这场谈话里突然悟得,要从心上去转变一种获得的态度。
我们为有所获得而有了交流的当下,但同时,并非每一场次都会有所收获,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放下获得的一念出发,理解对方当下的处境,并非高高在上的姿态,平实温润地给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本有它切实的地方,这也许即是基于互相尊重前提下的一种可贵之处。
其他前提自然又另当别解。
愿逆水行舟翻江倒海来临时,静水深流,不生憎恨,不使人生憎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不忘初心,知耻近勇。
二零一七年九月五日「七月十五 中元」看之前的心境。
想很多事想到疲惫仍不知如何,活着不晓价值标准在何处,碰到事情该拿起还是该放下,为何拿起因何放下,是逃避还是慈悲,好比骑驴出门,心里爱惜驴,竟不知该牵着骑着还是放他自由,不舍有之怜爱有之,更想给予最恰当的,终不知该如何是好。
虚度光阴,不知自己是谁。
想到戒定慧,因而想到百年虚云和尚。
记于2017.08.24
儒释道皆为修心,改过,养生,习惯,情绪,学习,断念,反醒,德行。
功德无量,这都是老祖先的大智慧,我们要虔诚虚心修行。
扎扎实实学习,稳稳当当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只有不断的修行,做到时时勤拂试,勿使落尘埃的虔诚修行,才能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这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好比庖丁解牛,无它,唯手熟尔。
还算勉强吧。虚云老和尚太过传奇了感觉。个别剧情就是各种佛教故事翻版,有些过于牵强了。虚云主演李起厚还挺有样子的。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影响很大!
主旋律剧本,党的老干部演技⋯⋯本来想打二星可是虚云法师真是太让人尊敬和顶礼的存在,锉剧本偶尔又会神转一下让人眼眶一湿~而且作为普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好吧打三星⋯⋯对了片头片尾曲四星推荐,非常好听
“我刚过河把她放下,你怎么又背起来了呢”
半集弃
我算是明白了,我是朽木烂泥,我觉得虚云费劲不会好好说话
太有教育意义了,好多地方挺感动的,越后面越好看,反而虚云年轻的时候没那么有意思
很涨见识和知识和素质和智慧的一部电视剧。
没有细看,看了开头也猜了结尾。虚云弘一一类人,虚云对政治有助 ,弘一于文化有为。
不作观想,人间净土。南无虚云菩萨摩诃萨。
終於看完了
真的超级感动,感恩🙏🙏🙏
这演员,没的境地,真演不了虚云大师,剧情虽然波折不多,看得还是很有味道的。
额,令人慨叹,观于虚云法师圆寂65周年,农历九月二十日。
看过一部分
观剧过程中数次落泪,为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喜舍感怀不已。电视剧编导演俱佳,国产电视剧难得的佳作啊!阿弥陀佛!
十三撩~ 看了几眼
看是不好看的,佛教宣传片。说好听点有威仪,说难听点太圣母。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