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中,是江木兰最孝顺,但是她的孝顺是出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是强加于他人的忍耐与放弃的情况下尽的孝。
而且,对父母孝顺,还得听她自己,拿父母当成了她手中的“提线木偶”。
所以,江木兰的“孝顺”只能是愚孝。
其他人就有不同程度的自私。
江志新一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先不说,他母亲对他爷爷的种种做法,就是对他们的小家也没有完全尽力,知道到放松娱乐自己,打扫房间不做,照顾老人不做,甚至还把老爷子偷偷扔了。
余淼不学无术,除了吃喝拉撒,连开个报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要养母替他看摊,甚至还吃老本。
江木兰的经理一家,表面上,老太太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可是时间久了,对老太太开始了厌烦。
尤其是,这个家中的大姐,也是个当姥姥的人了。
自己的姑爷到自己的岳母家,不帮忙,就知道看电视,甚至还和老太太对的干。
要说这剧中最孝顺的就是江木兰的父亲,始终如一的照顾父亲,不论有钱没钱,不论什么情况,照顾父亲,照顾孩子,一个都不落。
就是不知道照顾自己,为父亲操劳,为儿女操劳,而自己劳累到眼睛失明。
江木兰的所谓的孝顺就来自于她父亲的孝顺,模仿,效仿。
但是,就是不会平衡。
想不起上一次完整看完一部生活电视剧是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了,或许都没有吧。
老有所依,或许对我现在来说还太远了,可是对于父母来说,近在眼前。
心里最禁忌的地方,不容许任何人说自己家人,这是爱;从没有好好珍惜跟他们在一起过的时间,甚至待久了觉得烦人,外出快4年,电话越来越少了,这是不孝。
剧中有很多桥段,让我恨不得把里面的人拉出来抽耳光。
人,能做到这么不孝和窝囊吗?
或许很多吧,这就是生活百态。
木兰一家人,人善被人欺,吕希算是姑爷中的典范了吧,虽然也有犯错了,可是让人恨不起来。
或许,平凡而又美好的家庭,说的就是这种吧。
淼淼啃老一家,窝囊废一个,到最后连恶毒的二婶都强行洗白了,却没有给淼淼洗白的机会,窝囊废的性格,或许编剧都写不出好的点吧。
怂恿者恶媳妇最终勉强算恶人有恶报。
但是对比却把全局最可怜最好的老人写没了,想给编剧寄刀片了。
二婶一家一看到那泼妇样就像快进。
拖鞋底已经通过屏幕拍在了脸上。
居然还给洗白了最后??
理想的解决不是应该疯了才对???
作妈一家,因为一个老母亲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但是究根结底都是希望子女多陪伴在身边。
最后没有让可爱的小保姆在出镜就真的过分了。
最后一集,骗出了我的一滴眼泪,木兰的一声爸,让我喉咙发不出声。
结局全是强行打上完美句号了,不至于让人觉得是悲剧片。
总有几个镜头,深深印在脑子中。
一个是小学4年级,第一次离开家上学,和爸爸分开的时候,最后回头发现他一直看着我的视线;一个是深夜发烧,爸爸背着我去敲诊所的门。
每次离开家,老妈的依依不舍也都让我印象深刻。。。
突然越想到的越多。
我特别爱看老有所依,这样的电视剧也是放给年轻人看的,多回家看看老人,不能忘记家里还有老人,老人愿意组织属于自己的家庭做儿女的不要去干涩,应该成全老人再次组成新的家庭,要善待老人,而不是去将老人送到老家摔到外面不问不管?
做儿女的不能这样对老人,善待老人是咱们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
也不能动用老人家的钱!
老人去超市应该陪同一起去!
希望做儿女的都来看看吧!
这年头但凡涉及两代人三代人的故事,就必然围绕着争夺房产啊,财产啊,婆媳纠纷啊,每天吵吵闹闹歇斯底里,但这部剧不是,没有脸谱化的人物,大部分角色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正常地处理着家庭关系。
但也是这种每个人都尽力,却还是难以解决问题,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这种现实在本剧中充分体现了。
有限的精力,有限的金钱和421家庭模式下巨大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困境的现实,这些都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推动,值得每个人思考。
四年前的剧,已经揭露出老年人为目标的保健品销售,老年公寓的诈骗,通过中产_小康_底层三个不同家庭和其中不同的人物展现给我们。
看这样的电视剧,才真正能引发对于现实的共鸣和思考,不肤浅,不庸俗,不狗血,乍一看满满亲情令人感动,细一想层层矛盾叫人唏嘘,以管窥豹,才是好剧。
真正的现实是不狗血却艰难的,是可以相互扶持却仍然残忍的,是山穷水尽时因为亲人带来的感动而愿意坚守和坚持的。
能写出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亲情,才是好剧。
最后想说,刘涛这个角色确实比安迪感觉好太多。
第一,主旨不好。
看似是呼吁要尽孝要关爱老人,其实欺软怕硬导向有问题。
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没有惩罚。
二叔一家抛弃爷爷乐得逍遥,余淼咪子虐待老人到处占便宜,反观尽孝的家破人亡。
让人怀疑编剧用心是不是“自私自利金腰带,孝子贤孙无尸骸”。
第二,剧情雷人。
这个不多讲,看过都知道,把什么糟心事都扔给主角家,为了虐而虐,完全不和逻辑不讲道理无视法律。
第三,主角人设崩溃。
一开始都以为主角是个好人,是个圣母,后面才发现原来是个圣母婊。
只会窝里横,伤害自己人,别人伤害她诋毁她陷害她她只会“一笑而过”,对老公完全当工具人。
尤其是离婚一段,完全暴露了圣母婊的自私本质:你一个你一个乡下来的女人在北京这么高消费城市十一年,在超市打工没编制没户口说开就开,你凭什么要求老北京人老公把房子卖了跟你回安徽老家养你家老人?
凭什么分到价值230万的房子啊?
(就算你一个月一万,你十年不吃不喝才多少钱,你那吃穿用度花多少钱,给老家一给5000大手大脚,在北京养老人花多少钱)压根没把丈夫平等看待,一边提着过分要求一边把老公家传的房子搞到手(老公工资更低也很穷)最后还好意思站在道德高点。
WTF,自私自利本质暴露无遗,人设崩塌没得洗,从此弃剧不再支持。
1、人不作死就不会死,田咪这人,早该拖出去斩了没商量。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配。
田咪的家庭真是爱钱,除了这个什么都不想。
最终的结果也算便宜了她。
如果生活中身边有这种人,真心别帮,别管。
2、江木兰孝顺,但是日子过得还是苦。
什么造就了这个结果?
他爸爸?
爷爷?
叔叔婶婶?
自己?
都不是,社会问题。
3、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子女不孝?
不是。
但是养老院真心不好住这是真的。
4、养老谁负责啊?
年轻时候多挣钱,好好保养,老了别生病有钱花,比什么都强。
本来嘛看内地剧场真心就是不能用专业研究的眼光去看,毕竟水平就在这儿,而且观众群体上豆瓣的还是少数吧。。。
再说看个国产剧你就丢人啦,动不动就国产剧呵呵我可是只看美剧英剧的哟(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是)。。。。
切。。。。。。。
是,国产剧确实是剧本太不行,看10分钟就得吐槽10分钟,演员各种浮夸造作。
可是就是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婆媳斗法,二男争一女,无理的穿越等等等等一系列脑残剧轰炸下我是真心觉得老有所依蛮好的。
首先题材直击社会痛点,只要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反正就是超级有钱人你就得面临给父母以及伴侣的父母养老问题,剧本还是挺写实的,内容几乎都是生活中处处会发生的情节,至少某些片段我是被打动过。
剧本确实是亮点不够,狗血有余,可是我依然觉得在那么多傻和蠢的电视剧题材里老有所依大概算是有良心了的吧,至少我相信创作者们在编写之时内心是怀着对老人的关怀之情在创作吧。
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悦悦躺在床上,表示是自己的床,不愿意将房间腾出来给外公和太姥爷住,之后悦悦妈打了悦悦。。。。。
一!
模!
一!
样!
难道你们小时候没有因为这个挨过打吗!!!
还是你们都这么的董事!!!
反正我有过%>_<%我也是不愿意把妈妈准备送给外公的吃的!!
给外公,就是特别小气自私的那种,然后我妈给我按在椅子上打了一顿。。。。。
悦悦妈不是说只是吓唬悦悦么。。。
还真是,我从那以后就没再敢这么小气过。
也许是有共鸣的小小私心吧,所以才会给予这部剧蛮好的评价。
再来就是演员,两位大主角就不说了,没啥好印象,主要也是通过他们彰显各个社会问题和养老上的家庭矛盾吧,我一开始是因为刘蓓还能坚持看看,本来那个大BOOS的形象我不咋喜欢,但是因为她是刘蓓啊。。。
感觉好亲切。。。
就算是发型台词都犀利我也喜欢啊。
乔振宇的现代戏完全看不出来是乔振宇。
咪子的角色确实真是讨人嫌可是演咪子的女孩长的不讨人嫌,也还能看看。
演爷爷奶奶的老年演员们各方面都挺出彩的,我自己是觉得太姥爷演的太有爱了!!!
问儿子是不是和女人通话的时候真是萌到我了。。。。
最后说一下剧中时时刻刻入境的赞助们!!!
怡宝,去年一整年我们单位都喝怡宝来着,今年年初不知道是买到假的了还是咋的,桶装怡宝有股很难闻的味道,很明显没有原来喝的口感好,后来换了别的。
卜蜂莲花!!!!
坑爹货,从来没见过大幅度长时间的有过折扣,如果要大量采购会多走两里路去xx福采购。
再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平安健康。
江木兰和吕希是夫妻,在北京工作,上有老下有小。
因为两人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比较沉重。
木兰的父亲江开国患白内障,还要照顾爷爷江多福。
木兰因老人的赡养问题跟吕希产生了矛盾。
江木兰的上级雷颂华也因为父母的事情烦心,工作上老是找木兰的茬。
吕希的父亲意外身亡,吕希只能亲自照顾吕母。
江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市长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市长说政府早已将养老问题纳入到议程中,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圆满的答复。
住到私人敬老院的江开国,帮助照顾儿子常年在外的兰芝并和雷颂华父母成为好朋友。
敬老院的那块地本来是属于市政规划用地,即将要拆迁。
江木兰打了市长热线,由政府出面保住了敬老院。
江木兰最终和雷颂华和解。
江开国和江多福为了不拖累木兰,想回老家。
最终江木兰将二老接回,全家团聚。
不得不说的是,木兰的孝顺有些愚孝,一个家庭不止有老人,还有丈夫和女儿,说句难听话老人的人生已经接近尾声,每个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不过是自己的孩子好,为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着想,当然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身边陪着自己,但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过的幸福,不愿意成为孩子的累醉,如果只是一味的想要陪在老人身边,父母并非会感到幸福。
如果每个人在做做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换位思考,生活会更幸福。
虽然是综合了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还有老人常见病症,但是全部集中集合在一家人身上就感觉有点惨了。
老年痴呆,中风,偏瘫,白内障,意外事故全出现一家人身上,看着就有点受不了。
还好最后的大结局是圆满的,大家看着还是挺欢乐的。
挺喜欢剧中关于生和死,对于死的解释:回去了,就是回去了。
生来就是走向死亡的,尝遍酸甜苦辣,生死别离,爱恨情仇,求不得,放不下。
最后一切都释怀,回到最初来的世界里去。
家乡的乡愁年轻人是感受不到了,只是上年纪的人能明确感受到乡愁,不过一直觉得, 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家乡,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家,而不是守着一个空荡荡的房屋。
人生不过三万天,当家人在的时候还是多多陪伴,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这部剧太傻逼了,吕中那个老太太天天到别人家里弄的鸡飞狗跳,唯恐天下不乱,她觉得外孙媳妇的房子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公婆来住就是占用,合着一家子都是您的物件儿,您的私有财产。反应了天朝很多老人代代相传的控制与胁迫的欲望,在小家庭面前总想当家长,就是不明白这些关您屁事
挺现实的剧,有些地方蛮催泪的,希望现实中多一些老有所依。
挺喜欢的!
非常不错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无语。。。。。。。。被气死是我的错???
对现实的揭露总是有种难言的痛!只有当自家的老人也碰到剧中的情景,当我们逐渐长大承担责任,当父母逐渐变老并产生一大堆问题,或者当我们以后逐渐变老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部电视剧的意义!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我碰到了和江木兰一样的情景,妈妈今年刚做完手术,爸爸也去医院检查白内障,愿健康!
算好的了
我还是去看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吧。
不错,挺反映社会现实的
蛮好的
不喜欢这样的家庭剧
受不了这种满满负能量的剧。
亚芝阿姨死的时候还是哭了
挺现实的,哎。
开始接受这个话题是否代表我们已经老了,虽然很多细节差强人意,但这个题材本身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
过于真实,令人发指
比较有意义的一部剧,确实给社会很多反思。。对"父母是子女的定海神针"那段话颇为感触。。。
就是看小保姆虐待老人的那块儿,觉得特别可怜。保姆演的真好……
.......谁来听听老年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