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播映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深入刻劃消防員的工作日常,創造了高收視率和口碑,劇中同安分隊內外勤場景,遍布烏來、新店、樹林、淡水、林口等地。
而為了孵育劇本,導演蔡銀娟與編劇夥伴到新北消防局的新店、莒光分隊田調蹲點,甚至一起出任務,直擊消防員不為人知的辛苦。
Q1. 導演為何想拍攝以消防員為主角的戲劇?
我看到消防員殉職的報導,而開始關注相關議題。
後來投案入選公視劇本孵育計畫,花了一年發展劇本,最後幸運獲選拍攝。
原本是13 集,但因消防題材資金耗費驚人,最後決定濃縮為10 集。
Q2. 為何選擇莒光、新店消防分隊進行蹲點?
選擇莒光分隊是因為當時隊上有幾位女消防員,甚至分隊長也是女性。
新店分隊因專救隊人數多,所以當時可以同時有新店91及新店92兩台救護車出動。
且靠近新店溪及烏來山區,山難搜救及水域救援都可觀摩得到。
我們在冬、夏各跟了兩個月,各式各樣的救護、打火、山難和水域救援都跟過。
我剛好住新店,有地利之便,所以新店分隊對我來說真的很棒,收穫良多。
有趣的是,在新店分隊時,我們像是「行動乖乖體質」,只要我們過去,警鈴就不響。
有一次,我跟編劇夥伴出去吃午飯,回來竟看到消防車一台一台地開出去,立刻騎車加快油門追出去,卻遇上紅燈,眼睜睜看著消防車開走,沒跟上救護;可是在莒光分隊反倒變成「旺旺體質」。
消防工作潛藏許多危險,拍攝難度很高Q3. 跟著消防隊上山、下水、出入火場印象深刻的是?
我跟過幾個水域救援,都是在碧潭和新店溪附近,記得有一次是夜間溺水案件,感觸很深,後來就把那段經驗改編成器官捐贈的議題。
巧合的是,勘景時找了很多水域都不適合,後來決定還是在新店溪附近,剛好離我那次去的案件現場不遠。
我在過程中,觀察到消防工作潛藏許多危險,記得有一次是在水壩打撈遺體,表面上平靜無波,其實水面下靠近壩底部分會有股很強的吸力,很難把大體拉出來,只能把水壩的水放掉。
而每次到溪流搜救,搜救隊一定還會找熟悉當地水域的人,如原住民一起行動。
因為就算是白天,溪流底下的狀況也未必看得清,且常跟水面上不一樣。
打火的勤務,則有大有小。
有遇過汽車修理廠和垃圾場火警,火勢不是一天就可撲滅,消防員就會排班,其他隊員還是要回分隊待命,萬一其他地區失火,才有人手。
有時比較大的火警,分隊之間也會互相支援,像是去年錢櫃KTV大火,要救的人實在太多,勤務指揮中心會指派其他轄區分隊支援。
不過就算不是進火場,也還是有危險性。
有一次遇到施工挖破管線,瓦斯外洩,消防隊必須不斷灑水來沖淡瓦斯濃度。
當時雖然是在戶外,現場也沒有起火,但是在等瓦斯公司的人來的時候,想起高雄氣爆,心情還是很緊張。
對我們來說,觀摩打火最大的困難是只能在火場外觀摩,但我又一定要知道火場內部狀況,才有助於寫故事。
像第一集的住宅火警,及第八、九集的娛樂城火警,有五分鐘和三十分鐘左右的火場戲。
後來我跟幾個縣市的基層消防朋友,借到錄像影片;有些消防局也會把火場的狀況上傳到YouTube。
從影片中我看見火災現場常常是一片濃煙,不管是黑煙或白煙,根本看不見。
所以我在寫劇本時,就決定犧牲一部分的寫實性,讓觀眾可以看清火場狀況和演員的演出,但是火場外,就盡量貼近現實。
Q4.《火神的眼淚》劇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場面。
哪場戲讓你迄今仍記憶深刻?
請跟讀者分享拍攝過程遇到的挑戰。
最深刻的就是一開場的住宅火警和最後的娛樂城火警戲。
住宅火警戲是經建商同意,利用一個即將拆掉的大樓,所以當時真的在裡面架設了火管,內外景的火焰都是真的。
娛樂城的火警戲,則商借了林口的複合式商場,不能真的放火,外景部分,包括雲梯車灑水、消防員爬上去救議員的戲,都是運用特效後製。
而且這場戲因演員檔期,得在三天內拍完,很感謝業主願意讓我們天色一暗就進駐拍片,爭取了不少時間。
娛樂城火警戲,有一條線是林柏宏飾演的隊員,不小心摔進貨梯;在田調時發現,火場裡危險的不只有火,這十多年來,有很多消防員受傷甚至殉職的原因,是因為重摔。
劇組搭了一個貨梯,並且設計有水不斷地流進來,讓水的流動與火相呼應。
比較辛苦的是,貨梯底部要有特殊防護,保護演員的安全;還要一邊把流進來的水給引出去,以免破壞現場其他器材,劇組同仁花了很多心思。
Q5. 聽說劇中的同安分隊是分別在好幾個地方取景。
共有三處。
我們避開救護量比較大的分隊,選擇到樹林和金山分隊拍攝。
同安分隊挑高的車庫和大廣場,是在樹林分隊,同時為了不影響他們正常出勤,特別在真正的值班台前又搭了一個值班台的景。
這次有不少頂樓的戲,是在金山分隊拍攝,因為它的頂樓陽台空曠,視野開闊,拍起來比較好看。
至於同安分隊的內景則是在淡水的舊地政事務所,劇組在裡頭搭建了辦公室、寢室、備勤室和廚房,這幢建築專門出租給劇組拍片,像電影《消失的情人節》中女主角工作的郵局也是在這裡拍的。
Q6. 若要跟著劇組去旅行,會推薦讀者到哪個場景?
劇中有一場戲,是劉冠廷與陳庭妮飾演的救護搭檔,在木棧道上散步、傳簡訊告白,成了「羚羊CP」,拍攝地點是在樹林分隊前面的鹿角溪人工濕地(編按:新北市樹林區環河路),那裡風景很優美。
此外,林口昕境廣場可以看電影、逛街,也很不錯。
劇中有場山難搜救戲,是在新店新烏路的一個山區拍的,地點找了很久,除了考量拍起來要好看外,也希望裡頭的山景,是不常出現在國片中的,同時也要符合劇情,山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走出來,因為溫昇豪飾演的邱漢成和搜救隊員是在山裡面走了一陣子,發現無法在天黑前下山,就在山裡頭紮營。
不過這個地方並不適合一般人來玩,還是推薦大家去烏來的內洞森林遊樂區。
Q7. 回顧整齣戲的創作過程,意外驚喜是什麼?
最大的驚喜是竟然有滿多觀眾喜歡。
這齣戲題材較為沉重,並不是典型的英雄或愛情類型,老實說,上片前很忐忑,超怕投資者賠錢。
當然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透過這部戲讓民眾知道消防員的辛苦,包括消防人力不足、雜務太多、殉職真相等議題可以被關心,而制度的改善,是我最期待的。
受訪者介紹蔡銀娟導演、編劇、插畫家。
台灣大學社工系畢,英國Kent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插畫碩士,從事影像創作前,做過社工員、配音員、刊物編輯、國中資源班老師、大學講師、畫廊展覽助理等。
社工系背景,特別關注社會議題,與先生李志薔,也是製作人& 導演為最佳創作拍檔。
作品有繪本《我的32個臉孔》、《夏綠蒂的愛情習題》、《2087年的時候》;電影《候鳥來的季節》、《心靈時鐘》;戲劇《火神的眼淚》
從小,我們各種教育體制下都喜歡把軍警醫護貼上「英雄」的標籤。
殊不知這個標籤看似榮譽的背後是用多少乏人問津的血淚硬撐著強顏歡笑而來的。
《火神的眼淚》並沒有太多後坐力很強的情感元素在交織劇情,甚至這方面是很薄弱且平淡的,但諷刺意味極強的那句「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根本是間接告訴觀眾其實都是真正發生過的案例⋯⋯反而更耐人尋味了。
各大媒體討論區的留言下也證明了事實沒有誇張,只有更誇張罷了⋯⋯一開始我以為分隊長也是個官僚主義,看到後來才發現他之所以看似官僚主義是因為他早就看破了這官僚體系。
有時候你會覺得你的主管無能其實他不一定真的無能,而是他被迫無能,無能之餘也只有無限的無奈,甚至要假裝無能才可以生存⋯⋯但至少看到他還願意盡力而為,用自己最大限度的微薄之力來保護底下的隊員和反其道而行之的去面對上級的壓力,這點還是比較令人敬佩的,畢竟這個社會不是非黑即白或能直線解決問題的環境。
也正值疫情擴散期的現在,看完這部劇再和實際情況來相映,很多地方也算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心情真的很差,但願這波低氣壓後人們不要忘了這些辛苦的軍警醫護人員,也不要再浪費各種社會資源了。
雖然我覺得這種人根本不可能因此而覺悟吧🙄🙄🙄當然,最難過的絕對是羚羊殉職後的劇情,終於把整部劇最重要的主軸給演出來了⋯⋯反正死的都不是你家的孩子,又怎會理解呢?
那些官官相護之下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簡直了。
但我相信這是劇情需要所以已經簡化、美化了現實中的狀況,我相信現實中只會更不堪入目⋯⋯而完整或砍半的撫恤金或入不入宗烈祠根本不重要,家屬就是想要一個真相。
殊不知為人父母的真的永遠只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罷了。
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能讓這些社會基層卻偉大的百工百業能得到真正該有的權利與尊重。
沒想到從小師長們所說的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但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尊重根本是飄渺的呢⋯⋯
不得不承认,湾湾这几年已经完全跳出了灰姑娘和霸道总裁的陈词滥调,电视主题新颖大胆又发人深省(小声吐槽一下大陆的某些烂剧),比如之前大热的《想见你》,《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把青》等。
所以现在剧荒的时候,我时不时得会关注一下台剧。
前段时间看豆瓣刷到了一部几乎没有热度但评分极高的剧——《火神的眼泪》,本来以为是仙侠剧,没想到讲的是消防员。
海报长这样:
没有流量,没有俊男靓女,没有花哨的介绍,也没有狗血的剧情。
但如果因为这些就止步观看,真的会错过一部良心好剧。
所以已经看完剧的我在这里疯狂安利,嗓子都喊破的那种——大家快去看呀!
之前对消防员其实并不了解,但我们总会称他们为“逆行的英雄”——无论是工作的强度还是难度来讲,消防员都配得上这样的称号。
在《火神的眼泪》中,他们直接成为了神明,可就如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明一样,他们既有神拯救世人的一面,也有与日常生活不断较量的一面。
【与不理解较量】剧集一开始就是一场大火,消防员们有条不紊地布置现场开展救火工作,但旁边的围观市民却质疑他们动作太慢,不够专业。
不论消防员如何解释,那些人都认为是消防员们找的借口。
这一幕代入感极强,看到的时候已经开始生气了。
后面还有个剧情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消防员们挨家挨户免费赠送烟雾报警器并进行安装,但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觉得麻烦,最后真正安上报警器的家庭并不多。
消防员们无奈的笑容看的人真的揪心。
没有想到,这种生命攸关的工作,也会受到质疑。
我想象中的他们,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理解、赞扬、配合和尊重的。
看来,是我天真了。
【与制度较量】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台湾的消防员不仅要救火,还承担着抢救灾害和紧急救护的责任。
每一个消防员,在不救火的时候,还要扮演高级救护员、捕蜂捉蛇员、野外搜救员的工作。
他们面对乱七八糟事情的几率因此而增加了不少。
首先是捕蜂捉蛇。
这项工作原本属于农业部,但后来丢给了消防员们完成,他们并不擅长此项工作,经常会有队员被蜜蜂蛰伤。
后来好不容易协调好将此工作还给了农业部,却因为一次意外又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男子找到消防员帮忙拿掉家附近的马蜂窝,被告知这项工作现在属于农业部了。
大概因为已经被踢了皮球,男子大骂消防员是“米虫”,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
过了几天,该男子的父亲因为被马蜂蛰而死掉,消防员首当其冲成为了发泄怒气的对象,铺天盖地的都是问责的信息。
但这件事情,基层的消防员有错吗?
大家都是按照规章制度走,但最终却成为了背锅侠。
之后有一个案子也很有代表性。
队长邱汉成为人谦和,对自己的下属也格外照顾,是团队中公认的有担当的人,也是团队中唯一一个有家室的人。
一次消防队接到报警,说有家公寓疑似着火,但当他们赶到后屋主并不在家。
众人正在犹豫时,狂躁的公寓管理员要求消防员必须破门而入,结果进门后发现只是一场乌龙-室内点了红色的圣诞彩灯。
但最后是邱汉成自己出了8万新台币补偿业主损失。
无独有偶,不久之后,邱汉成又遇到了一次需要破门而入的情况:有人报案说自己的好友疑似在家中自杀,但因为自己出差在外地暂时没有办法去查看,拜托消防员出动。
邱汉成带着自己的队员赶到后,又遇到了根本打不开门的情况。
因为上次赔偿的事情,他决定等。
最后当报案人赶回来用钥匙带开门后,发现自己的好友真的已经自杀身亡。
这件事情又被报给了媒体,于是“消防员只会死守制度办事”的报告又成为了民众抨击他们的素材。
(觉得台湾的媒体真的好闲......)
但问题是,当消防员愿意承担风险的时候,他们真的无人可依靠,有的时候为了救人,或者为了满足病人的一个愿望,很有可能面对的就是罚写检讨,被扣钱,甚至自己承担所有损失。
地方官员宁肯花钱在华而不实的活动上,也不愿意花钱在基层消防员的工作建设上。
更夸张的是,甚至有队员需要穿着带着破洞的消防服进入火场。
之前的局长为了给自己的队员求来心理咨询师,低声下气,但此事最终还是没有了下文。
【与社会偏见较量】子伶作为消防队中唯一的女性,她的能力和资历都是不容怀疑的,但却时时背负着由于女性角色而带来的性别歧视。
她想考队长,同队的学长说作为女性干嘛那么拼,这些都是男人做的,她以后结婚生子就可以了;她每天认真工作,却被自己的母亲一遍遍地催婚,要是没有接电话,就会面对她母亲的夺命连环call;最惨的还是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不要她,是因为自己是女孩子的原因。
直到最后,她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原本就是意外出生的孩子,父母之间的纠葛比她想象中的要复杂。
她的母亲为了平衡自己被抛弃的怨恨,所以才一直说是由于子伶的性别,自己的父亲才离开一家人的。
追了这么多年的剧,在国语类的电视剧中,子伶这样的角色我第一次遇到-作为剧中唯一女主,没有开挂的人生,没有被霸道总裁爱上的狗血,每天要面对一地的鸡毛,还要努力认真地工作和生活。
我们普通人遇到的苦难,她也没有逃过。
最后还不容易交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男朋友,最后对方还因公殉职。
一看到他们俩当初甜甜蜜蜜的画面,就觉得唏嘘又心疼。
人生怎么可以这么艰难?
【与自己较量】作为消防员,尤其是基层消防员,工资不高,随时都面对着出任务的压力,被各种奇奇怪怪的民众吐槽和抱怨,背锅,在原则和权力之间找平衡点,自己在救援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剧中一直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消防员?
张志远身在音乐世家,但由于幼年时自己的哥哥在火灾中丧生,他就此再也不能弹琴,选择成为了一名消防员。
他深受PTSD的折磨,每当救援失败,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心理问题的爆发点是由于救援一位轻生女性。
张志远临时承担了谈判者的角色,一遍一遍地劝说女子从楼顶下来。
结果女子在讲述完自己的生活难题后,纵身从高楼跳下身亡,至此张志远的心理问题变得格外严重。
这次的经历除了让张志远不敢再从出事的那栋楼经过,甚至在救火的时候让他产生幻觉,掉入了梯井差点丧命。
幸运的是,最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张志远最终走出了PTSD的阴影。
剧中的张志远是幸运的,但现实中,还有很多饱受心理问题折磨的张志远可能在无人帮助无人理解的情况下最终走上了轻生。
所以代价这么大,为什么要当消防员呢?
这是官方剧情里给的答案:
最后,以这篇长篇的影评表达我对消防员的感激和尊敬。
他们是神明,总是逆着人群冲向危险;但他们也是凡人,需要关怀和理解。
碎碎念,记录一下我看过喜欢的好剧
虽然想到了,但还是不愿意相信是真的。
林义阳牺牲了,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我真的瞬间崩不住,痛哭。
大结局两集,两天终于看完了。
通过剧集知道了,在台湾,消防员的任务不仅仅只有救火,还有救护、捕蜂捉蛇,甚至还要处理街边酗酒的醉汉。
但其实,任何地方任何职业,总有上级永远只顾自己表面的光鲜,让基层受苦受难,依旧有苦说不出。
这部剧虽然没有主讲消防救火,但是却给我们展现了消防员背后的一面——辛酸、血泪、挣扎。
他们是打火英雄,同时也要知道,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他们有家庭、他们也有爱情、但是他们在这现实中该如何生存?
一次着急的破门被投诉,还要自掏腰包赔偿;一次紧急的救护却因没有收到医生同意而被投诉;一次因家属的无理取闹导致的车祸为避免麻烦还得消防员背锅;即使因为一次救援的失败而患上ptsd,消防局却不能安排专业的心理咨商;甚至消防设施不合格背后有权有势,也能消除罚单......他们知道工作的危险,被家人误解,被亲人劝退,他们自己愧疚,怀疑自我,却从未退缩过。
娱乐城大火,消防员牺牲,上级领导仍旧推脱责任,甚至让英雄背锅,掩盖真相,乞求随时间流逝人们日渐淡忘,永远不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真的好吗?
有人牺牲,新的消防设备紧随而来,真的,这真的是用义阳的血换来的,难道真的像剧中国胜学长所说,只有死了消防员,才能改变这一切吗……打火亦救心历经火灾,感受过死亡的恐惧的王议员的改变,让他愿意为真相说话,我想也是义阳用命换来的。
最后消防改革的进程应该也在继续,虽历程必然艰辛,但我想义阳应该会开心吧,牺牲的消防员们也会开心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责任,救一个人,那一个人又能救五个人,五个人又能救更多的人......但是我真心希望这种改变,以后,不需要再用血、再用命来换了。
这样真的太不值了,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即使功勋加身,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每一位牺牲消防员家属说的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最后一位牺牲的消防员”。
消防员的社会现状,值得每一个人关注与深思。
现实社会必然会比剧中呈现出来的,危险一百倍一千倍,消防员遭受的不公与辛酸必然更加残酷。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也值得好好思考。
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应该被我们敬佩,理应受到支持。
火神的眼泪,Tears on Fire,他们是逆行的英雄,是大众眼中的“神”,同时,也许在某个黑暗的角落,他们也会偷偷落泪。
请别再歌颂完他们之后,再次伤害他们。
台剧,真的“文艺复兴”了。
光是这两年,就诞生了不少9分佳作。
像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做工的人》《俗女养成记》……取材现实、尺度大胆,每一部都刷爆朋友圈。
而南瓜君今天推荐的这部独家版权剧,更不容错过——《火神的眼泪》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保证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因为它和《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同样是由台湾公视出品。
题材同样直面社会,且颇有深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它取材自导演田调三年获取的台湾消防员真实经历。
乍一听,感觉没什么劲。
但播出后的效果,可是杠杠的。
豆瓣9.0,评分逆天,还拿下了同时段的收视冠军宝座。
可谓是口碑收视双丰收。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老实说,关于消防员的影视剧,南瓜君看的并不少。
但不同于《烈火英雄》《救火英雄》这样的商业大片。
它没有聚焦于救人、灭火的大场面。
而是将镜头转向一个个平凡的消防员,细节性地描绘他们全能而琐碎的工作日常。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开局就是一场重头戏。
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
现场火光冲天,黑烟滚滚,不时还传出爆炸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消防员来到现场后,马上开始了按部就班的救援行动。
有的在楼外面疏散群众;有的在楼下冲着火点喷水;有的冲上楼解救被困人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火场之内,惊心动魄;火场之外,也不消停。
围观的人群熙熙攘攘,有的人开始催促起哄——“你们慢吞吞的到底在干什么啊?
”“救火有那么难吗?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大,正在向建筑外墙不断蔓延。
云梯上的消防员为了避免火源扩散,对着建筑外墙的空气喷水。
这时,又有人开始“瞎指挥”——“你们在干什么?
”“你们对着空气喷水干嘛,对着火喷水啊!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性格火爆的消防员义阳(刘冠廷 饰)气不过,争辩了几句。
还提醒民众不要耽误救援工作。
没想到反而把对方激怒,对方骂得更凶了,还冲进警戒线里准备干架。
“你讲话什么态度啊”“我缴税养你们废物是不是”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一起小事件,直接揭露出讽刺而荒诞的现实。
冒着生命危险救火的消防员,不仅没有得到感谢,还要被各种责难。
甚至还要面临被投诉处罚的风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这也是这部剧最“反套路”的地方。
消防员没有被过度神化,也没有刻意夸大。
仅仅是,还原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它更像是一部职场生态剧。
被误解、被辱骂都算是轻的,更为辛酸和无奈的,还在后面。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比如这一幕。
小男孩在公园内骑单车摔倒,消防员第一时间赶到,清理好伤口确认没有大碍,正准备离开。
谁知男孩的母亲不依不饶,并提出灵魂拷问:“万一他有内出血怎么办?
”“你们彻底检查清楚了吗?
”“麻烦你们现在就送我们去医院检查再说。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没有办法,在台湾地区,火警和医疗救助都是打119。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负责救火,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包括将公园里的醉汉送回家↓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抢救被食物噎到的市民↓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深山里搜救被困人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深夜潜水打捞溺亡者的尸体↓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甚至还会被极个别群众叫来“驱鬼”↓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遇不到的。
而且,因为警情无法预知,他们必须一直处于待命的状态。
只要警铃一响,无论是在吃饭,洗头还是上厕所,都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除了工作量,消防员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比如,开篇的那一幕,被民众质疑和辱骂。
但更头疼的还有,就是被民众“碰瓷”。
汉成(温升豪 饰)就经历过这类事。
一天,他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对方是社区居委会的,声称有一户人家的窗户透着火光,再加上这家人有过炒菜失火的“前科”,就立马报了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可到了现场,汉成发现这家没人,电话也打不通。
但情况紧急,不能耽搁,汉成便带着同伴们破门而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结果,一进屋傻了眼。
所谓的“红光”,不过是圣诞节装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虚惊一场,按理说是好事。
可事情的走向却出乎意料,汉成竟被业主投诉,要求维修大门并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元。
理由是他未经允许破门。
而唯一能为汉成说话的居委会人员,却神隐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气人不?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
这次意外没过去多久,又有一件相似的案件发生。
一个男性报警,声称自己的同性恋人可能在屋内自杀。
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汉成这次不敢轻举妄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于是,他按照流程,找社区负责人签字。
可因为等待时间过长,等到同意破门的时候,屋内只剩下一具吊死的尸体。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虽然经法医尸检,死者是在报案前就已经死了,与汉成并没有直接关联。
但此事立马被媒体当成头条报道。
媒体还打出了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现代同志悲歌,消防员草菅人命。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看似正义凛然,但真正抨击规章制度的,寥寥无几。
没有一方设身处地为消防员着想,想他们的委屈和苦衷。
甚至,还火上浇油,加剧他们的困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片名“火神的眼泪”。
火神,即消防员的意象,眼泪,取自“观音垂泪”。
即从神明的目光中看人世间悲欢离合,怜悯人的悲痛。
这非常切合剧中消防员的形象——有神的悲悯,却无神的光环。
脱掉那身制服,他们也不过是凡人一个。
有困惑,有苦恼,更有无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而且,陌生人的恶意无法避免,家人的不谅解才是他们最心痛的地方。
比如,剧中唯一的女消防员子伶(陈庭妮 饰)。
她的母亲一直将和父亲离婚的原因归咎于她,恨自己生的不是男孩。
子伶想通过工作证明自己不比男人差,但依然没有改变母亲的看法。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汉成也因为出任务,妻子两次生产都不在身边。
妻子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两个人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还有出身音乐世家的志远(林柏宏 饰),因为没有子承父业。
父亲对他失望得很,从未给过他好脸色。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说到底,《火神的眼泪》并不是一部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神话大片。
而是一场平凡人拯救平凡人的真实故事。
它试图在告诉我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这大概才是“平凡英雄“四个字最好的注解。
本片将于明日上线(2月4日),南瓜电影全网独播
就群像作品来说,拍得挺好的,讨论的问题也足够直面,官与民、制度与人、系统和个体、群众与媒体。
这几天同时有在读《最好的告别》,讲医生如何面对身患绝症或者说生命走到尾声的患者,家长型、资讯型还是解释并且共同面对型,作者给的答案是要尊重患者身而为人的自尊自由和独立,搞清楚Ta们害怕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为此能够放弃什么。
我刚好就会联想到志远面对的困境,他原本救了阿婆,却在阿婆的女儿钱小姐跳楼前听到她说,如果没有救她妈妈,她会不会比现在好一点,在他面前当场跳下去。
人是很脆弱的,一无所有的时候可能会一时想不开跳楼,跳下去会死,信仰崩塌也可能会不想活。
志远后来的崩溃是不是也在想,我救阿婆难道真的有错?
钱小姐我没有救到,我哥哥也被我害死了。
虽然说《最好的告别》里的情况和志远救人的情况不一样,一个是医生面对长期旷日持久的病患(起码不是即时性的)的治疗方案;一个是消防员面对危机时刻的救人行为,但是Ta们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我行使我的职责救人,如果病患(被困者)并不希望自己被救,或者说被救反而让他们的处境更加困难,那我是行好事还是做坏事?
那么这种课题分离在这里也显得尤为重要。
志远在首次他哥哥的幻象出来的时候说得很对,他说我们不是上帝或者法官。
是的,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消防员也不是,所以Ta能做到最好的也就是只要病患(被困者)还有想活下去的意愿,他们就应该帮助。
至于救下来了,对不对,这不是Ta们能够直接判定的事情,因为不可能我审查过了这个人该救并且Ta希望被救,我才救。
那么既然志远明明很清楚,为什么他还是会自责到出现精神问题?
因为人真的强大又脆弱而复杂。
强大到可以对抗大火英勇救人,却也会因为没有救到人或者救到人反被指责而陷入困境。
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事实上意志足够坚韧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陷入心理困境,大多数人也都面临着一种价值观与另一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难以取舍。
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中来,对医生的关怀,对患者的关怀,对消防员的关怀,对消防员家属的关怀,切身实地地考虑人的处境,个体的处境,个体和社会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其实我觉得很难,甚至不可实现,甭提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理解,单单是人和人之间友好的沟通就很难做到,很多时候大家的立场就是不同的,冲突也是难免的。
任何一个东西被创造出来的出发点,和它后续的发展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背离。
某个制度某个职业某个理念某个机构某个物品,如何去消解其中的冲突和背离,这是一个难题。
我最近很喜欢用《见树又见林》里的话结尾,我们不要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我不会成为医生,但我可以努力做一个好的患者,不添乱的群众,不伤害Ta人的公民。
第一次看到這種特殊的題材,接近完美連視覺效果也做得很不錯,有電影的張力,不但娛樂還有教育社會的使命在身後。
很多生活中的兩難,都好難解。
溫昇豪的家庭與工作的問題,看起來好像女方是壞人,但有經歷過的人,一定能明白,老婆一打二是很難的,我甚至更站在老婆那一邊,唯一解就是收入提高請幫手,所以責任還是錢發的不夠多,你要人家幾天回一次家,卻給不夠多的錢。
社會上賺錢的還真的很多都是類似這種賣健康食品的,你要跟客人說要長期吃啊,一下子不會有效果,多買才划算啊,陪老人家聊天,然後有沒有效果只有天知道。
BBC的紀錄片有不少戳破超級食物的片子,但民智未開,不夠普及,像我媽現在還是認為酪梨是仙丹,更年長的更容易被洗腦,然後這些賣垃圾的賺錢賺到爆,該賺錢的工作卻只有基本的薪資。
小隊長也是好兩難。
缺點我覺得是臉譜化的太嚴重了些,吃單的壞人自己的建築物著火,這種惡有惡報的設定像小孩故事書一樣,太理所當然了吧。
然後這麼想要兒子彈鋼琴,繼承衣缽,好像也不太符合現代社會了,而且那個鋼琴老爸失望的表情特寫多到靠杯,演的也太過。
想一想這片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點像,前段和中段都極端完美,結尾的時候,硬要來一個政治正確。
不過已經非常非常棒了。
又一部高分台剧横空出世!
定睛一看,居然又是台湾公视,这两年公视宛如一台无情的佳作量产机器,一出手至少8分打底!
类型多元、风格多变,部部让人惊艳。
新剧更是将镜头对准了之前从未在本地被搬上银幕的消防员。
开播后狂吸近百万人收看,收视率峰值破2, 夺得当日剧集冠军宝座,之后还爬上了台湾地区Netflix排名第一。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部豆瓣评分8.8的——
和大陆不同,台湾地区的消防部门归当地政府直接管理领导,承担“预防火灾、抢救灾害和紧急救护”三大任务。
所以急救和灭火这两种性命攸关的大事都归他们一个部门管。
开篇就用一场大火将我们迅速推入“火神”的世界。
居门楼四楼起火,老太太被困屋中。
主角团全军出击,情况十分紧迫,然而导演却没有马上让我们进入火灾现场,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场外的吃瓜群众。
因为屋内还有被困人员,为了避免火舌乱窜不能直接向火点直接喷水,然而此举却引发观众愤怒——
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且一言不合掐得“你死我活”……
与此同时,屋里浓烟滚滚,老太太脚被压住,队员们通力合作,最后在屋顶垮塌前将伤员及时救出。
短短7分钟,既交代了火场的凶险,更让我们看到了火场外的无奈。
而从片名就可以看出,主创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消防员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
“火神”是消防员的意象,而眼泪是取自“观音垂泪”。
从神明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怜悯人物的悲痛,这就有别于好莱坞式的灭火英雄片,通过给角色发便当来触动情绪。
而本作恰恰相反,主要是通过人物来折射问题。
本剧的重点在于真实呈现台湾消防员身体疲惫和心理煎熬这些脆弱的一面。
剧里的四位主人公和事件虽然是虚构的,可是困境都是真实的。
温升豪饰演的前辈邱汉成,为人谦和,对后辈很照顾,他是主角团里唯一有家室的人。
即便老婆就要临盆,但接到报案还是得马上出勤,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陪着妻子身边,永远得以救别人家的孩子为最优先。
他对老婆感到愧疚,却又无法放弃消防员的工作。
而他身上这种使命、工作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拉扯,也是很多消防员的无奈之处。
林柏宏饰演的张志远虽然表面是个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但其实深受PTSD的折磨。
身在音乐世家的他却选择消防员职业,只因幼年时遭遇的一场火灾夺走了哥哥的性命,从此他再也无法弹琴,每当救援失败,他总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心理的压力无法排解,不仅日常焦虑,还总做噩梦。
这种情况现实中最知名的例子就是2018年台铁普悠玛的翻覆事件,一名现场救援的消防员隔年在队上仓库轻生。
有的时候外表越刚强,反而情况越糟糕,因为患者不想轻易展现自己的脆弱。
导演设置这个角色,为的就是让消防人员和体制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同时鼓励有困扰的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而由刘冠廷饰演的林义阳则代表了消防员与民众和社会制度的冲突。
片中的他脾气火爆,面对外行指导内行的路人,他会毫不留情的怼回去。
面对同事遭遇了不公的待遇,他会据理力争、不遗余力地上前维护。
也因冲动做过出格的事。
他看不惯三番四次占用医疗资源的醉鬼,因为要把醉鬼送到医院而延误了真正需要救治病人的抢救时间,忍无可忍的他居然用注射器扎了醉鬼的手。
但跟着他的遭遇,我们也能理解他火爆的原因,在刚硬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善良孝顺的心,投身消防工作的他一肩扛下家庭重担,独自一人照顾妈妈和弟弟。
作为全剧唯一的女消防队员,陈庭妮饰演的徐子伶则映射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公平和亲情绑架。
她想考分队长却被前辈嘲讽——
心疼她的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不只是台湾地区,甚至整个世界性别也从未真正的平等过。
女性只要一旦(甚至只是可能)优秀,瞬间就成了不可爱的存在。
职场的排挤不难想见,但同为女性,母亲的冷言冷语,才更加刺耳且难扛。
子伶的母亲因老公外遇忿忿不平,甚至将过错推到女儿身上,“当初要是生儿子就好了”,不仅如此,劝女儿辞职已经成为日常,每天都要夺命连环CALL,不接的话就直接打电话给119。
虽然方式太过偏激,但其实也是出自一个母亲的担心,很真实也很讽刺。
但即便如此,作为女性的子伶依旧人间清醒,努力坚定地积极准备小队长升级考试。
从角色的故事线拆解,编导审视、挖掘、延伸的主旨和议题就一目了然了。
消防员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工作,更要饱受生理心理高压高负荷的双重折磨。
短短四集已经出现无数牛鬼蛇神在秀下限,完完全全可以当成台湾刁民实录大全来看。
除了开篇的外行指导内行,本剧还生动的展现了——家属在一边大呼小叫妨碍收治前的评估;
狂躁的公寓管理员拼命要求破门而入扑火,结果室内只是点了红色的圣诞彩灯,最后要消防员自己出8万新台币补偿业主损失;
男童仅仅是磕破膝盖,但大呼小叫的妈妈在一边疯狂“念经”,要求救护车驾驶员开快车、闯红灯,导致车祸发生,最后反咬一口让司机赔偿车祸损失。
有时“敌人”甚至还会来自内部,患者气胸发作生命垂危,送到医院还要半个小时,急救员申请在半路进行手术(之前这样操作过、急救员有资质、路途实在太远),但遭到医生拒绝。
无奈只能违令施救,虽然成功救活病患、病患母亲也千恩万谢,但最后却因不符合程序而面临孩子父亲的提告……
火神怕不是被气哭的吧?!
越看越感觉本剧的主旨似乎不是感谢消防员,而是批判刁民。
虽然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的血压在不断升高,但编辑并不是为了制造悬念和冲突不择手段。
本剧筹备三年,导演在开拍前做了详尽的田调。
有消防员在网络平台发声:“其实剧情都是我们的日常,几乎95%相同,甚至还有更夸张的。
”
导演就是希望透过本剧让更多民众了解消防员的辛苦,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剧在打造内容时可谓不惜成本,全剧斥资9400万新台币,以超高清4K拍摄。
光是首集住宅火警就烧掉新台币100多万元,拍摄时是真正身在火场、演员们背着重达25公斤的装备亲自上阵,背后就有真正的消防队员在待命。
剧组为此还为演员们购买了5000万的意外险,并且请到《战狼2》的特效顾问,为火灾拍摄现场做指导。
因为拍摄是恰逢新冠疫情,资源紧张没有医院租借拍摄,最后只能花了500万新台币自建医院场景。
所有演员在开拍前都在消防队进行了3个月的实习训练,跟着消防员出勤、参与真正的救援行动。
剧中的每个人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有家庭要经营、有生活上的难题、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主创在不遗余力的表达同理心的重要性,是同僚之间上下级的同理,是夫妻间经营生活和婚姻的同理,是母女亲情间的同理,更是普罗大众对消防员辛劳工作的同理。
只要观众能多一点同理心的投射,甚至哪怕只是想了一下“假如消防员是你的家人,你忍心让他受这种磨难吗”?
那么,主创的目的就达到了。
戳【有用】,为了这群最可爱的人。
(本文首发于 十点电影 公众号)
20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至今观看人数231951,评分9.4,拿下了当年的最佳华语剧。
时隔2年后,出品该剧的台湾公视筹划三年的重磅新剧,同样是揭露现实,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取材自真实事件——火神的眼泪豆瓣:8.9
看片名我们不难猜出,这是一个讲述打火英雄的故事,但有别于以往英雄、光鲜的消防员,这部剧中的消防员可以说是实惨。
我们的报警电话是110,火警119,救护车120,但台湾报警电话是110,火警和救护车是119,也就意味着消防员不仅担任救火工作,在台湾消防员还负责防护,包括于医疗救助、灾害救助、紧急救助等等。
可消防员也是人,也有脆弱和劳苦的一面。
该剧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比较犀利的问题:“病得不能走路的奶奶,房子烧了,人受重伤,以后会瘫痪拖累儿女,消防员应不应该救她?
”也就是,救人的意义。
把奶奶救下来的是个叫张志远的消防员,他出身音乐世家,和哥哥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弹钢琴,但一次火灾夺走了哥哥的生命,张志远也险些葬身火海。
从此后张志远性情大变,变得孤僻不和人往来,再也没碰过钢琴,和父亲的关系日渐冷淡,他决定当消防员,而哥哥的身影总是伴随着他挥之不去。
火灾当天张志远拼命地趟着火海救老奶奶,他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如果奶奶想活下去,就一定要救她,也许在救奶奶那一刻,张志远内心浮现的是没来得及道别就去世的哥哥。
有时候救援不仅是救一个人,而是救整个家庭。
少年古仕煌茫然地朝着湖中央走去,越走越深整个人淹没在水里,母亲不断呼唤着他,等到消防员赶来少年早就不知所踪,送到医院时他已奄奄一息。
原来少年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被父亲痛斥丢脸,不配做自己的儿子。
一时想不开的古仕煌选择轻生,此时少年的父母才缓过神,从没有给过少年一次赞美的父亲,没有好好珍惜亲情相处的父亲 ,就这样错过了弥补和道别的机会。
母亲执意要器官捐献,但父亲不同意,但母亲认为这样可以救更多的孩子,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活下来。
父亲在医院遇见一个女孩,等了三年却没有等到心脏捐赠而去世,看见她的家人的遗憾、痛哭,这一刻父亲才转变了想法。
身体器官捐赠是为了挽回别人的家庭,正因为感同身受,才更明白失去亲人的痛苦。
医院门口排满了等待古仕煌身体捐赠的救护车,每一辆都饱含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父亲目送着每一辆救护车离开,就像最后一次和自己的儿子道别。
我们需要好好道别才容易接受再见,否则突如其来的离别,只会成为亲人心里永远的伤疤,就像再也回不去欢笑的张志远家。
这部剧叫火神的眼泪,火神是消防员的象征,而眼泪取自“观音垂泪”。
意为从神明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怜悯人的悲痛。
这虽然是一部关于消防员的剧,但实际上也在观察世人,众生百态,从火场,医院,到单个家庭,每个都和这社会分割不开。
消防员是人,救助者是人,路边的醉汉也是人。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月亮的两面,不止有光明也有黑暗。
消防员不仅是救火英雄,砥砺前行,他们也有脆弱孤独,家人不理解的时候。
因为没搞清楚状况屋主人不在家就破门而入的消防员,被屋主投诉要求维修大门还要赔偿8万块钱的精神损失费。
而相同的状况需要破门而入,吸取教训的消防员,因为屋主人不在需要走流程等里长签字,在门口干站一个小时,里长也没出现。
等到报案人赶回来时,屋主已经在家上吊自杀。
这时,铺天盖地的媒体,网友纷纷指责这是公务员行为,没有担当地走流程。
可是有民众投诉没人保护消防员需要他们个人赔偿损失,走流程又被大众批判指责不积极,体制不完善,每次被中伤的,都是处在体制内最底层的消防员。
因为浪费公共资源导致本该得到救助的单亲爸爸去世,而救下的是整天烂醉如泥瘫倒在街边,无所事事的酒鬼。
此时心怀愧疚急脾气的消防员义阳抓着酒鬼的手,一腔愤恨用针管刺向他嘴里愤懑着,下次你在浪费公共资源不要让我看见你。
可医院护士说起酒鬼老吴,才知道他因为化工厂污染,妻子女儿得癌症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化工厂倒闭求救无门才喝酒厌世。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过是受伤的灵魂。
所以哪有什么英雄,消防员也是人,会因为自己的感受有情绪地救助,而施救者也未必心存感激。
说到底这部剧痛苦且现实,扎在人心底正是没有那么多歌颂宣扬的光辉形象,而是普通不能再普通消防员的日常,机械作业,背光面,民众不理解地指责和批判。
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却拯救了一个个家庭,平凡而脆弱。
故事描述一群大员市消防局同安分队的消防队员,在每次面临惊险的打火、救护与救援任务中看见人性与社会百态,透过他们执行的案件揭露许多消防职业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职业责任与情感上的紧密相扣是将每个职业剧都可以引人尊敬或是开拓不同的关键,邱汉成和妻子,徐子伶与母亲,林义阳的次次暴走还有张志远的琴…历历在目
通过坏人引出社会性制度行问题,很讨巧,但是二元对立让本来宏大得议题变成了仿佛一切根源都是恶人的恶,这个恶来的太浅了,另外,抛出来的各种问题,别说现实的解决办法,连戏里面都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甚至对立双方连更大的冲突都没有,全靠好人解决一切问题
高分剧是因为弯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题材,每个人都觉得很新奇,殊不知当年tvb的烈火英雄就已经拍过了,弯弯消防员救火案件介绍的内容还蛮紧凑,没有太多的家长里短,只要出现生活中的桥段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完全不接地气
也不是穷山恶水,老讲刁民干嘛……看疲劳了
医生也好教师也好消防急救员也好,任何职业的人都只是人,我觉得这剧把消防员外勤岗塑造成了普通人以上的圣人,不合适。
跟我期待的有差吧。总要反讽制度衬托英雄,主角们太被动了。
剧名已经显得高级了,立意更是不知高了几个层次。看这部剧和《我的人间怒火》同样生气。这部剧是真实得令人生气,人贱拱火是智障得令人生气。这部剧是剧中的民众气人,人贱搓火是消防员气人。觉得人贱发火更好看的人确实只配吃垃圾。
很有诚意的电视剧,导演是去调研过消防员的真实生活的,消防员们值得我们尊敬。
因为分高来看,结果不咋滴,对付蜜蜂找农业局?湾湾可真行。全剧就是开头和结尾有2个火情,这跟火神的标题不太切题,基本都是做些120的救护工作,还有家长里短。
收得太仓促
想做消防员的人看了这剧都会被劝退吧,消防员被民众和高层两头怼,官僚和资本双夹击。消防员每集都救人,每集都被投诉,有台词的民众基本就是刁民(民风这么嚣张么?),没有什么温暖的东西,整体观感非常致郁。一开始以为是职业剧,仔细看下来内核是社会现实剧吧,主创想通过基层消防员工作的困境来批判体制。所以羚羊的故事是整部剧的核心,整部剧在一开始就在铺垫最后的“人祸”,是什么酿成了消防员牺牲的火灾惨剧。其他几个主角的故事就是丰富了下文本,什么婚姻失衡、火灾心魔、原生家庭,都比较俗套了。
3.22- 又是你俩一对 彎彎的消防救護管理制度體系有絕大問題 狗屁 這些人的心裡疾病太嚴重情商太低 1 日常2遺願3 SOP4兩難5深淵6陰影7暴雨8惡火9真相10初衷
温昇豪长了一张好说话的脸,十年如一日地出演着被甩的男人,林柏宏士别三日演技见长,刘冠廷大概全年无休24小时在拍戏吧,剧集有些流水账。
真的很一般...应该是模仿紧急救援拍的...但是对比差很远....食之无味...
台湾的男演员是一个比一个帅,那种帅是一种明亮的,干净,不夸张,不造作的,属于男人的帅。总之,赛过任何偶像男团那些娘精!!!
很久没有看一部剧到最后,不知不觉飙出泪来了。不论是从整体立意到反映社会现象,针砭现实的层面,还是剧本打造,台词功力、导演导技这些具体技术方面,再加上演员演技全员爆表,令整部剧几乎无懈可击,虽然结局很惨烈,但主创仍然留下了希望的结尾,真是年度最佳华语剧,没有之一。
好理想主义的一部剧,工作可以产生的最直观的救人救命的意义,是可以支撑这些人忍受路人的不明苛责和家人的不理解,一直干下去的动力。也让观众似乎没有理由抱怨自己那份不会和死亡面对面的工作了唉。
我知道大家看这种现实题材的剧会感觉很生气,因为刻画的事情过于真实。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看,那么到最后市场剩下的就只有职场偶像剧。。。
如果不是片头写着“本片纯属虚构”,我会以为这个故事就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它太现实了:社会纵容大众对“人民公仆”的道德绑架,公职人员夹在官僚体系、无知大众和媒体之间的无奈,政客的伪善,无视消防设备的质量给救援人员带来的隐患,无视消防员PTSD后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却在晚会这种能令民众感受到政府存在感的事情上烧钱(而这一切都在简中地区更加模糊迷离,能诉诸真相的可能性也成倍降低)。除此之外,个体的情感在剧中被放大,每个消防员背后的故事都鲜活生动,也讨论了消防员的生死观,记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处境,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他们的家人也希望他们是平安的。这部剧脱离了美国英雄主义叙事,煽情也非常克制,笔力着重刻画职业理想和个人梦想的之间的纠葛,最难得的是演员的专业程度,资本狂欢下的简中演员氛围无法去比。
看了前3集,这剧目前9分真不值得,每一集都是有居民跳出来说你们火警怎么不快点,快点破门快点洒水,不做我去告你们哦,无语,别搞得好像按照现实拍的一样,火警的辛苦不是靠这样的剧情去呈现,弃剧!
事实证明 哪里的刁民都很让人讨厌 (不要妨碍专业的人工作 这是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