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

流水落花,Lost Love

主演:郑秀文,陆骏光,谈善言,黄梓乐,李昀蔚,吴祉嶠,赵啟岚,徐嘉谦,曾睿彤,刘朝健,黄梓轩,谷祖琳,黄慧君,梁雍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流水落花》剧照

流水落花 剧照 NO.1流水落花 剧照 NO.2流水落花 剧照 NO.3流水落花 剧照 NO.4流水落花 剧照 NO.5流水落花 剧照 NO.6流水落花 剧照 NO.13流水落花 剧照 NO.14流水落花 剧照 NO.15流水落花 剧照 NO.16流水落花 剧照 NO.17流水落花 剧照 NO.18流水落花 剧照 NO.19流水落花 剧照 NO.20

《流水落花》剧情介绍

《流水落花》长篇影评

 1 ) 反正我是哭成狗了

依稀记得去年郑秀文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得奖的样子,闪闪发光迷人异常,也终于等到这部终于让她得偿所愿的作品,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惊喜,现在有些后悔没专程去电影院看。

这部影片聚焦的是一个在香港地区存在的收养寄养制度下的一个寄养家庭,尤其是这位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作为寄养妈妈,和她六次不同的寄养孩子的故事,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里,每个孩子的时间都不算很长,就像是他们每个人出现在这个家的几年对于妈妈的一生来说都是短暂的一时的,但也是从这一段又一段的经历里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变化,夫妻的变化,女性的成长。

对于这对丧子的夫妻来说,他们的感情基础是好的,但他们对于寄养的小孩的感情是不同的,甚至我认为在大多数家庭里,即使是亲生的小孩最后也会出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责任心是不同的情况。

而这位母亲也在每一段关系中付出了不同的自己,年轻时的严厉冲动和第一次做寄养妈妈的生涩,对孩子的尽心尽力和不平衡,对有残疾的小孩子的关心和差点越界的想要收养,因为夫妻关系对小朋友的忽略,难搞的青春期小朋友们的直白和惹祸,即将成年的小朋友对家的依恋和父母希望的独立……正如她说的,慢慢她明白,她的孩子再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这个家里,去展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背景会带给他们的不同的性格和样子。

她是伟大的,这是一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耐心和情感,她对孩子们的付出和关爱从来都不是用工作和临时寄养这样的词汇可以概括的,所以在弥留之际她在家里看到的每个人都在给她一个交代,而她自己的小孩也一直在她不断更换的花朵里陪伴她。

她似流水落花,匆匆一过的美丽,但她的余韵我相信是长久的。

近几年香港电影佳作频出,也更关注一些小人物和生活流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力量和它所带给我的感动。

细腻的镜头,流动的情感,镜头语言温柔又尖锐的刻画了家庭关系,亲密的疏离的都在这一方空间里,温暖有力量。

也许是年龄大了,看到这样特殊的母爱我似乎对家庭有了更深的理解,爱付出包容这样的词汇好像是家庭的基础,家庭也好婚姻也好都不是单纯的索取和利益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牵绊和挂念。

每一个付出的人都值得拥有最高的赞誉和最好的归宿。

另外,郑秀文实至名归。

 2 ) 栉风沐雨 人间值得

在《流水落花》中,展现出的是完全不施粉黛、收敛了天后的光环与气场的郑秀文,演技毫不做作,情感流露自然,当真是一个稳字了得。

从2000年的《孤男寡女》获得影后提名开始(之后则有《瘦身男女》《我左眼见到鬼》《同居蜜友》《钟无艳》《长恨歌》《盲探》《高海拔之恋》《圣何塞谋杀案》《花椒之味》等),sammi一直不矜不伐不负韶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此次终获影后桂冠,这才是真·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鸿渐之仪。

影片中镜头的转换,段落的推进,情绪的交织,情感的延展,整个故事的讲述方式其实是非常日式的风格(譬如《比海更深》《千寻小姐》《如父如子》《小偷家族》等);细腻、温柔、小清新,情绪迸发既突然又隐忍;凸显人、家庭与社会,独特、治愈与责任之关联。

所有人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细小而琐碎,但却在不经意间支撑你迈过栉风沐雨。

sammi主唱的主题曲《我这样活了一天》温婉且积极。

私以为陈奕迅的那首《落花流水》亦是非常应景: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花瓣飘落下游生根,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震。

 3 ) 一则小品,输在小,胜在品

全体在线的演技,简洁隽永的镜头语言,精心打磨的情节节奏,细腻克制的声音设计……优点不讲了。

我的一个质疑是转场生硬,导演解释:就像寄养家庭与孩子的关系,刚熟络,就分别,无法预期,戛然而止,这个黑屏的停顿带给你的感觉,就是你跟寄养家庭最接近的一刻。

好吧,可以接受甚至觉得构思还蛮妙的,但是不是观众的感觉都能认可,见仁见智。

另一个同样精彩的导演自述是:把所有的孩子当成一个孩子来写,天美姨最开始对于小孩不太熟悉、缺乏换位思考,到中间懂得去向孩子亲人了解她的喜好和身世,再到极度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再到学会保持距离和放手,这也是父母与孩子关系到发展变化过程。

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好的原因就在于,太小了,从一开始就设定到、以至于没有任何扩展空间的小。

首先是电影的空间。

导演说拍摄地在元朗,他刚移民香港时居住的地方。

其实同一个香港,都市和郊野,港九和新界离岛,无论自然和社会景观还是人们生活状态,都有极大的不同。

彬叔和天美姨的状况是经济不富裕但房子还算大,看起来像是新界的村屋,这便不同于另一种模版的香港底层——公屋或劏房——也使得他们具备了寄养的条件。

但这样的大屋必定太偏远、太疏离了,因此也几乎排除掉寄养家庭的父母子女的社会联系。

于是你看到,彬叔是一个需要同无数人打交道的货运司机,但他可见的最远联系是跟婚外情人牵手;天美姨没有稳定工作,最远给士多送菊花茶不超过三回?

就连跟孩子最为相关的学校场景也仅有两次,联系最多的就是恨不得天天主动上门的社工。

所以,电影完全集中于家庭内部。

导演自陈,想要探讨在亲子关系中到底是谁照顾谁,谁治愈谁。

很显然,这就是一对通过不断承担寄养、治愈丧子之痛、在寄养儿童身上逐步完成了整个养育过程的夫妻。

他们的问题不仅在于丧子的痛苦,还在于应对这痛苦的不同方式:丈夫希望再生一个、再赌一把(虽然他也积极做到寄养家庭好爸爸的角色),妻子——也许是更清楚遗传病在自己这边——则不愿终止悼念,甚至把再生视为对死去孩子的背叛。

这种分歧最终又导致了男人另外的选择和关系的破裂,然而,又像无数个稀里糊涂的家庭一样,把问题放在时间里,也就无所谓解决不解决了。

可是,只有家庭,只有治愈,没有向外的联系,甚至没有孩子的成长(只能把不同阶段的孩子连起来看作成长),我还是觉得不够。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忍不住想到几个参照物。

一是仅看特殊儿童教育题材、亲子关系,几年前有一部根据现实原型改编的《五个孩子的校长》,当然此片更为类型化,戏剧冲突和起承转合更鲜明,现实指向也很明显,甚至有表彰宣传之意了。

一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它们同样内敛平淡,但许鞍华以点带面,在集中于主人公的同时,还构建了更为复杂的大家庭和重组家庭的脉络,更不用说结尾致敬一代香港劳动妇女的用心。

还有一个就是是枝裕和《小偷家族》,抛开戏剧性的部分不谈,无家可归者的另类重组,本身也像一个时代寓言,提醒着我们,如何在人的身份关系剧烈变动的今天,重新思考家庭的可能性,再度认识我们的归属感的纽带究竟为何。

而这一切《流水落花》都排除在外了,也许是担心枝蔓丛生难以驾驭、干脆选择一个封闭而自洽的叙事?

可是它除了是内向治愈的,也必然是现实的——至少我很好奇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个家庭如果申请成为寄养家庭,它就可以像打份工一样如此接二连三的寄养吗?

不需要评估寄养父母连续承担寄养的状态、或给予中断的调整吗?

换言之,真的能承担这份工作的家庭,他们的想法会单纯吗?

能够一以贯之的表现吗?

如果一以贯之又是不是例行公事般麻木呢?

除了内在的精神危机,他们又如何应对无限复杂的外部因素?

总而言之,《流水落花》是一部极其精致的小品,但也让我感到遗憾和不过瘾。

 4 ) 陪跑二十年,被提名十次,港圈天后终于变影后了

你知道被奥斯卡奖提名最多次的演员是谁吗?

提示一:她提示二:总共获得提名21次提示三:还会背唐诗

你答对了吗?

没错!

这个人就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她单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就已经高达17次,老陪跑员了。

梅姨虽然陪跑多年,但也多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并且她的成就早已经有目共睹,也不需要再证明什么。

反而像小李子这样的演员,经过了漫长奋斗,捱过了岁月洗礼,奉献了几部佳作,却没有一座分量十足的奖杯在手里,确实难免会失落。

好在如今小李子也已经抱得奖杯归,不愁前路没人给。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和他同病相怜的演员,熬了多年,终于一飞冲天!

她就是新晋香港金像奖影后——郑秀文。

这是郑秀文经历十次金像奖提名后,第一次获得影后。

之前的九次落空早把她搞麻了,她甚至觉得自己陪跑是应该的,久而久之都习惯了这种状态。

但《流水落花》的出现,让她洗尽铅华,终于绽放。

这是部聚焦寄养家庭的电影,在国内属于相当小众的题材。

相关政府部门会负责监护未成年的弃婴、孤儿之类的孩子,但部门或者下属机构的能力有限。

因此他们会筛选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代为照顾这些孩子一段时间,这就是寄养家庭。

这些家庭可以在抚养期间得到一定的补助,影片中郑秀文扮演的陈天美和丈夫就看上了这笔钱。

陈天美刚失业,丈夫何彬开车的生意也不景气,做寄养家庭多少可以补贴点家用。

即便寄养家庭的评估审核再严格,他们也都顺利通过了。

终于迎来一个孩子,森仔。

他们就此变成了照顾小孩的天美姨姨和彬叔叔。

但这个森仔小小年纪就沉默寡言,平时也是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

任凭他们怎么精心照料,森仔全都无动于衷。

有天,陈天美忽然发现有一百块不见了,找遍了各处,找到了森仔头上。

结果,森仔不光不说话,还吓得尿了床。

她只好作罢。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很快陈天美被老师叫到学校,被告知森仔打架了。

原来森仔的学生证被同班小霸王抢了,要一百块才会还他,他就从家里偷了钱。

谁知小霸王收了钱还故意把学生证扔在地上,羞辱森仔没爹没妈,这哪里能忍!

愤怒的森仔就和对方打了起来,然后被一顿胖揍……

结果到了办公室,负责人居然愣是把森仔说成过错方。

陈天美非常生气:被欺负的是森仔,怎么被批评的也是他!

其实这只是寄养儿童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他们不仅会被同龄人欺负,还会被大人当成坏孩子。

大概是因为经历过不少类似的欺辱,才使得森仔不愿说话,不相信大人。

由于森仔一言不发,陈天美也没有和负责人啰嗦,但她在回家时告诉森仔:只有你说一句,我一定挺你!

陈天美确实是想通过寄养家庭赚钱,可这不意味着她不会对孩子好,反而是她和孩子相处的感情越深,就越容易悲伤。

毕竟寄养家庭是临时的,一定会迎来告别,她爱的越多就越难割舍。

森仔的离开就是这样。

没有监护权的母亲找上门来骚扰,使得福利机构必须改变森仔的寄养家庭。

陈天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火冒三丈!

他是个人呐,怎么可以不管他的感受,随意地把他带到这、带到那!

陈天美真心喜欢森仔,她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初被欺负的时候,她要为森仔找老师理论,但森仔不愿意,性子爆裂的她最后就没有去。

与其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经受痛苦,不如陪伴他,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头。

这个时候,她的在乎就是她的不舍。

森仔终究还是走了。

好在悲伤不会停留,它也会向前走。

不过,森仔的经历只是他们这个寄养家庭的开端。

患有唇裂的小姑娘、爸爸进监狱的姐弟、留学的外国孩子,他们喊着一声声“天美姨姨”进入到她的生活,然后又一个接一个离开这间房子。

陈天美就像往复的流水,短暂地承接着这些落花,最后望着他们各自奔天涯。

影片虽然如此动人,但其实没有半点煽情,好像全都稀松平常,连转场都只是一瞬黑幕,呼吸般地把人从这段故事带到下段故事。

郑秀文在采访中也说:“导演没有刻意把天美姨姨神化,角色外在和内心有很大反差,一开始她也不是带着天使心去做,但当回顾时才发现,原来所做的,或者这些小朋友留下给她的,是这么有价值,也是感人的大爱。

郑秀文最初收到剧本的时候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很想帮这位新人导演,可她除了表演啥也不会,能做的就是不要片酬。

可这样还不算完,她又担当了电影主题曲《我这样活了一天》的演唱,而这首歌最后也获得了金像奖。

郑秀文可以说是电影和音乐双开门的全能影后了,你印象中还有哪个歌手演戏也如此猴赛雷?

其实导演没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人选,他需要这个角色外面看起来很硬朗,但内心有点脆弱和温柔,在他心中非郑秀文莫属。

而郑秀文和角色确实有些阴差阳错的契合。

影片中,陈天美一直热衷于照料那些孩子,除了金钱的需求,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孩子早夭了,而寄养的孩子恰好给了她治愈。

但是她在孩子们身上倾注过多,冷落了一直以来陪在身边的丈夫。

他也背负着丧子之痛,需要和天美相互慰藉,然而陈天美已经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安慰。

当妻子无暇顾及他的时候,他便滑落到了错误的窠臼——出轨了。

电影之外,郑秀文四年前也曾遭遇过丈夫许志安的背叛。

当年,许志安和黄心颖在车内亲热的视频被传出来,弄得满城风雨。

两个当事人,一个有妻子,一个有男友,可以说 是24K 纯背叛了。

就在很多人再也不相信爱情的时候,郑秀文最后选择了原谅许志安。

电影中的陈天美也选择原谅了丈夫,但原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她和丈夫经过争吵吐露内心,这种坦诚是修复关系的基础,却不是圆满的必要条件。

他们的心结始终都是丧子之痛。

冲突只是让他们开始处理创伤,而愈合需要的是漫长时间。

悲伤虽然会向前走,但总免不了回头,因为它就潜伏在伤口。

郑秀文聊到这段剧情时,也认为原谅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陈天美后来病重住院,那些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已不在身边,唯一相伴的就是丈夫何彬。

何彬始终知道陈天美患有心脏病,和他们去世的孩子一样,不过他隐瞒下来了,即便在争吵的时候也没有透露或者责怪。

陈天美去世之后,他像他们过去聊过的那样养了条狗,一人一狗,在流水落花的季节慢慢走向远处。

悲伤会向前走,悲伤也会回头,但它最终还是会像条狗,成为陪伴你的记忆。

其实刘德华原本想演何彬这个角色,不过被导演和郑秀文拒绝了。

郑秀文后来表示华仔的演技自然很好,就是长得太帅,不适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对观众进入故事会有影响。

这点确实,他们从《孤男寡女》这部电影开始,在20年里演了8次情侣。

郑秀文和刘德华,恐怕会是一些人最早磕过的 CP。

也是从《孤男寡女》开始,郑秀文在金像奖一直被提名,从未第一名。

这么多年,她尝试过《钟无艳》《瘦身男女》这样的喜剧片,也试过《长恨歌》《花椒之味》那样的正剧。

*《圣何塞谋杀案》剧照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而其中很多作品都有华仔这个老朋友、老搭档的身影。

今年华仔给她颁奖的时候,她先一把抱住了华仔大哭。

从荧幕情侣到多年好友,小李子和凯特也是如此。

小李子托起奖杯的那晚,激动泪奔反而是台下的凯特。

他们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荧幕情侣,你记忆中最美好的荧幕璧人都是谁呢?

不妨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讲真,他们之间相互见证,相互支持,这种友谊简直比他们的作品还要好看。

郑秀文这次夺得影后,她在讲台上发言的时候,说到:“我想和天下所有怀有梦想的人说,追求梦想的路困难重重,你们一定要继续,记住这个画面,梦想是留给永不放弃的人的。

我好开心,这次终于不用陪跑了,我今天是冲线的那一个。

我是歌手,最后想轻轻哼几句歌: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她笑着结束了这段话,好像把过去岁月里的背叛、友情、努力,全都串联到了一起。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就是这回事。

我呢,没什么特别的愿望,就是想收集一些珍贵的点赞和关注,当然,如果你不小心转发给了亲友,那也是猴赛雷的呀!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美式

 5 ) 流水落花,让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来充实人生过程,既平凡又美好!

人到中年,自己问自己最好的就是:以后的时间里,我想要干什么?

古人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但人最容易跟自己纠结,这个放不下,那个不愿意,到最后总是被事情推着向前走,等到干不动的时候,回首前程,却发现没有一件是自己想干的。

能够在烦恼的生活中找到一件自己想干,甚至还有一点喜欢干的事情不容易,需要一点运气。

也需要自己能够坚持。

剧中郑秀文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才去做了义工,帮政府照看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需要寄养的孩子。

老公最开头讲的那句话是这事情的真谛:你把它当成一份政府会发钱给你的工作就好了。

郑秀文也是这么做的。

从第一个孩子文森到她家里寄养,她两夫妻的紧张到中间她打心底里想领养一个女孩,到最后她跟一个大男孩讲,你老是住在我这里,芬姨就帮不到其他孩子了。

这些表达都是郑秀文做一份工作不断演进的心路历程。

从开头紧张政府的考察(因为有收入)到中间她想给一个女孩完整的家庭,到最后她跳出了自己个人欲望,而完全站在帮助别人、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

有的时候,人就缺少了一份坚持。

前几年大陆又拍过一部电影《守岛人》,两夫妻守了一个孤岛一辈子,一生只做一件事,既平凡但又伟大。

郑秀文扮演的芬姨也是这样。

从仅为谋生再到纯粹地为孩子们着想,平凡的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回到日常生活中,那些事情依旧是平凡的。

既没有利,也没有权,最后还没有名,有的不过是一份普通人自己的感动。

这一生,无憾!

回到我最开始的话题,吃饱穿暖,生存已经是一件简单事了。

那这人,到底还要追求些什么?

这个问题,既是问我自己,同时也是问到所有能够看到这一篇影评的朋友!

 6 ) 亲情是一场注定分离的因缘际会——《流水落花》

导演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来切入:寄养家庭,即受福利机构委托照顾儿童来获取报酬的临时家庭,可以说是以一种“反亲情”的角度去刻画亲情。

亲情是关乎血缘的、超越时间的、无关利益的,而寄养家庭却站在这些的对立面。

但这一特殊家庭形态却如寓言般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孩子无法选择父母,父母也不过只能陪伴孩子走一段路。

亲子之间的爱不应是捆绑和索取,而是生命之间的相互滋养与给予。

这些如同无根浮萍一般不被命运眷顾的孩子们,和一对带着伤痛的父母,就这样临时组成了一个平淡温馨的庇护所,却又总在未准备好时就骤然分别。

这种情感共鸣的戛然而止,给人一种从美梦中惊醒的怅然若失感。

影片用散文一般细腻平和的笔触与克制的情感表达,通过聚焦于凝固的家庭空间,书写了一种即流动又碎片化的的诗化时间观。

或许人的一生真的是断裂的,我们的记忆被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代表着,分割成了一段段零落的碎片,再去经历朝花夕拾。

人生海海,世事无常,总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人与人的因缘际会总抵挡不过时间的流逝,但真挚的感情却如静水流深一般隽永,只增无减。

天美对于早夭的孩子的思念,如南方漫长的雨季一般连绵不息。

总在不经意时,这种彻骨的悲伤就会如同潺潺大雨一般再次侵袭。

失去的痛苦使得天美很难再次对孩子交付真心,只能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独自在悲伤中不断反刍。

我很喜欢导演对于影片主旨的表达: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就的。

天美正是在照顾一个又一个孩子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当一个母亲,也逐渐完成了自我救赎。

寄养的孩子们年纪一点点递增,对应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是天美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去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使爱以一种更加升华的形态不断延续。

(郑秀文的表演也可以说是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令人动容)

 7 ) 无题:补标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李煜的词。

我记得它是因为之前看圆桌派时香港作家马家辉谈到他的父亲很喜欢一家夜总会叫“天上人间”。

这部影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春去也的悠悠感伤。

天美姨姨因为要换工作,没有收入所以打算开始当寄宿家庭(homestay)收钱帮忙照顾小孩。

一个个小孩来了又走,像流入水中落花一般,在天美姨姨这里收获了春天一般的温暖。

为第一个小孩森仔出气,带他吃冰棍,最后却因为森仔患有精神病母亲的追来不得不转移另一家寄宿家庭。

第二个小孩菁菁是离异家庭,爸爸妈妈都不要她,跟着婆婆生活。

婆婆住院,无人照顾来到天美家。

第三个小孩小花是兔唇小孩,受其他小孩的排挤而不自信,在天美姨姨和彬叔叔一起参与的亲子接力活动中重新抬起头面迎生活。

第三个是阿明,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小孩:正遇上彬叔叔(何彬、陆骏光饰)出轨被天美姨姨抓包,两人吵架的时期。

在两人吵架中才知道两人不生小孩的原因是他们曾经3岁的儿子滔仔心脏突发去世,不愿再看见自己的小孩死去所以选择不生小孩。

第四、五个是一对姐弟因父亲入狱来到天美何彬家里。

李家希(姐姐)冒充家长请假,大雨困在山里出来只能等着天美何彬找来。

后面这一家四口出去野营,在星光照耀下天美何彬对滔仔的去世和何彬的出轨释怀。

最后一个小孩是个南亚仔仲恒,说“天美姨,我可不可以明年满18岁之后还和你们一起住啊?

”“我想回家有热汤喝、热饭吃”,就这么一段对话可以看出来天美何彬的好、看出来寄宿小孩的伤。

最后结尾天美也心脏突发去世,镜头里以前小孩一个个倒序从门后出来走秀,镜头扫过每一个小孩的脸就是过往天美的每一节人生。

天美去世后,何彬也养了一条狗,像曾经领养小花失败后他提议的那样。

我觉得导演做的特别好的事有2个。

1)出现的场景不算多,集中在家里的客厅阳台和家外的桥和小卖部(天美一直煮菊花茶供给小卖部老板)。

景的有效重复让整个影片看起来很踏实。

间插一些变化(森仔-学校,菁菁-医院,小花-学校,阿明-医院,李家希李家朗-山和草地),这些变化是段与段间不同的,但相同的大部分还是在家里、在桥上、在小卖部门口。

2)静景的情感倾注。

小田埂旁边的小溪沟流水哗哗,透过仰拍的嫩嫩青青的树枝叶子定下徐缓温暖的叙事基调。

有效点题。

ps:近2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流水落花》《灯火阑珊》《沦落人》,这些电影在命名时就已经蕴藏了后半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种题借用古诗词,来唤醒民族的文化记忆,来暗示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

 8 ) 流水和落花(含剧透)

一对夫妇的孩子因心脏病而死去,而开启寄养之路。

从自闭男孩,到妹妹,到兔唇女孩,到乖男孩,到一对姐弟,最后到混血儿,每寄养一个孩子,夫妻俩的情感都有变化,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特点,他们把真心都投入他们身上。

从孩子身上,夫妇汲取了不同的强大的能量。

夫妻矛盾从兔唇女孩开始,妻子想要收养她,但是丈夫不肯,最后妻子询问负责人,得到“收养不能选择特定孩子”的回复,而陷入低落。

在寄养乖男孩的时候,妻子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一腿,在强烈的争吵后,双方的不满一次性爆发——丈夫认为妻子把心力和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最亲的丈夫;妻子抱怨丈夫需为孩子的死负责,但丈夫却说每年只有他在祭奠孩子。

但不管怎样,这段情看着就要散了,但丈夫恳求妻子给他一次机会。

两人的关系随着最后两个孩子的到来而得到修补,两人慢慢地,在和孩子的美好生活中缓过气来。

但什么事情都有终止的时候,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后,妻子病了,是有遗传史的心脏病。

丈夫在妻子的最后时光里一直陪伴她,给她做冰淇淋汽水。

如果能一直互相依偎的话,该多好啊。

本片的故事是好的,是打动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了关于爱的故事,很高兴能见到近年来这类探讨香港社会问题港片兴起。

演员的表演很自然,夫妻两人和孩子们都演的挺好的。

Sammi从年轻到年长,不仅可以从她的妆造中看出,也能在她的表演中看出来。

但本片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1.每个故事结束之后的黑屏有一种割裂感 2.画面太过日系,虽然香港乡村的景色在香港电影很少看到很独特,但我觉得还是要有点港风 3.剪辑节奏存在问题,虽说是慢节奏的文艺片,但是还是要有些节奏的起伏的 4.配乐——虽然没有音乐是种留白,但也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放这种留白。

 9 ) 流水落花(2022)

1、失根飄零於風中的花朵,被拾起養置於水瓶中,流水落花(2022)一片用這樣的意象來表現寄養家庭的故事。

2、故事主人公無論是校車保母的工作,還是以寄養家庭工作營生,他所選擇的工作從來離不開孩子。

原來,他多年前痛失愛子,因而無形中總是選擇照料孩子方面的工作為職,延續自己被命運所剝奪的作為母親的身分。

從事寄養家庭的工作多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的孩子,故事女主角是這麼說的:「我總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像滔仔走了那麼久,我連作夢都沒有夢見過他。

不過最近,我開始覺得……他沒有離開過。

」與其說孩子換化作一個個的孤兒寄養在他們家,不如說這工作讓他一次次重溫作為一名母親、一名家長的滋味,而他這樣子度過了生命中沉痛的哀傷。

 10 ) 香港电影周深圳导演映后QA的不完全记录(后记:附电影拍摄实地拍摄照片)

4.5,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香港电影周/2023/4/15

现场图片前言:只记录了一部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不完全正确希望不用较真

导演在现场《流水落花》是一部剧情很平淡,意味很深邃的电影。

关于电影的片名《流水落花》,导演给出三种解读方式。

第一种是陈天美(郑秀文饰)与何斌是落花,寄宿的孩子们是流水,落花的物理状态已定,而流水正在进行;第二种是寄宿的孩子们是落花,陈天美与何斌是流水,这个是单纯第一人称的转换造成的改变;第三种是时间是流水,我们每一个人是花,而每一朵花终将会落下。

电影的英文名是《Lost Love》,导演说它的意思不是字面上的「丢失的爱」,而是要表达人要先失去一些东西,然后才会懂得爱的意义。

而这也正正对应着在电影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天美对待七个分别被依次收养又送走的寄宿孩子与在回忆中早年心脏病夭折的亲生孩子的情感改变与本人思想上的成熟。

电影的风格类似于日本家庭亲情电影,但导演解释说这种观感其实是他在无意中造成的,他本人其实更加倾向于制作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而不是很直白地去模仿其他导演的风格。

导演贾胜枫是一个非电影学系出身的电影人,所以他学习电影的方式也就是自己去看大量的电影并从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电影的过程中会被以往看过的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进而将它们转化为自己在导演制作思考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因为同是亚洲人(主要是中日韩三国),在生活上拥有一些相似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事情,故亚洲人导演们在电影的表达上有类似的发挥不出为奇。

在导戏上,导演提到了一点比较有意思的,小朋友演员的引导与成年演员是相反的。

对于成年演员,导演需要告诉他时间、背景、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细节,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挥。

而对于小朋友演员,你只需要告诉他们要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就足够了,因为讲得太多反小朋友也理解不了,必要性不大。

电影的环境细节串联得很好,声音上,每次在「家」这个环境中电影都会响起风声、蝉鸣声等的环境声,这是导演在不断暗示观众,让它们对电影中的「家」进行熟悉,在潜意识中建立家的既视感(Daja Vu)。

这与笔者本人农村爷爷家里的客厅中能听到的低频率车流声是相似的,因为平时不常回去农村,所以有时候在听到马路上频率较低的车流声的时候,潜意思就会产生Daja Vu的感觉,甚至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而结尾幕后滚动字幕全部播放完毕后蝉鸣声又再继续想起,这是导演的小心思,为的是与电影开头所做的一个呼应。

在影片的环境天气上,天气的晴雨与陈天美的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当陈天美伤心的时候,天往往就要下雨。

对此导演的解释是,其实事情不单纯是这样的,当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自然就看什么都不顺眼,而不是因为伤心而下雨。

这个解释与后面陈天美与何斌在大雨中营救李家朗与李家希两个小朋友的情节是对应的,因为这次营救使得陈天美变得坚强了一些(走出固有思想的牢笼)。

《流水落花》的剪接方式是非常「锐利」的,电影在七个寄养孩子、七段寄养家庭关系之间的情节剪辑方式的处理是直接硬切,且中间还有几帧黑幕。

这种做法会让观众产生不适,也会使影片不显得过渡煽情。

这是导演所故意而为的,目的是让观众在观感上产生的不适与影片中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突然离开时所感受到痛苦形成类似的体验。

导演在结尾的时候分享了一些趣闻,电影中的小卖部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没有售卖电影中的菊花水这种商品。

在电影上映后,小卖部就出现了菊花水与罗汉果水等的饮品售卖,而且更有甚者,电影拍摄地周边的某个地产还会打着流水落花的旗号进行宣传。

导演表示自己的制作可以对现实世界作出影响,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23/5/01更新,趁放假跟朋友去香港走走,顺便来了一趟电影《流水落花》拍摄地——锦田(锦上路地铁站),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拍的照片。

《流水落花》中的士多原型

电影中士多的实拍地址是香港锦田波地路12号(泰茂士多),笔者在这里买了一瓶菊花水体验了一下电影中的“味道”,味道清甜,冰凉解暑,价格在香港来说不算贵(毕竟冰露在7仔都卖10块钱一瓶),总的来说很值得一试。

《流水落花》短评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郑秀文!当年摩登洋气的港片女郎,如今穿着最市井的布衣胶鞋演妈妈角色也依然美丽动人,正如她自己歌词里唱的那样:「任她们多漂亮,未及你矜贵,因有自信所以美丽。」寄养家庭的故事竟出乎意料地好看,甚至看到很多年前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子,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港岛屋村的平淡生活。最后她在弥留之际看见寄养过的孩子回来,唇腭的自卑女孩小花、被家暴虐待的男孩文森、叛逆淘气的姐弟、想要成为真正儿子的非裔混血——“ 儿子死了那么久我连做梦都没见过他,不过最近我开始觉得 他没有离开过,他在用他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我身边。”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隐喻时间的无穷,「天上人间」指的是空间的无垠,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永远 她的悲怆都不会消逝、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

4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唯一亮点应该是拍了个好日系的香港

6分钟前
  • bitterlemon
  • 还行

感触平平

11分钟前
  • 龙霸天小乖乖💣
  • 较差

Sammi🌹

14分钟前
  • 嗶嗶嗶大大大
  • 推荐

如潺潺流水般静谧、哀伤,看完有些哽咽。中国电影资料馆 5.4

18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还行

很缓慢的节奏,影片中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和夫妇俩相互治愈,如落花流水,带着一些忧伤,在岁月中缓缓经过,很美,很感动。郑秀文的最佳女主当之无愧,片尾曲也非常好听。

19分钟前
  • pearl_srt
  • 力荐

攝影乾乾淨淨 剪輯也很克制 流水落花般平靜自然 白開水一般溫潤 雖然難過但很舒服 我想作為母親 怎麼會對孩子沒有佔有慾呢?就像天美想收養小花 把她變成只屬於自己的孩子 無奈碰壁 流水的孩子 怎去忍受分別時的不捨啊?雖然男主最終回歸主線 一人一狗 但他中途也實實在在脫過軌啊 唉 很難評 感覺sammi經歷過感情挫折後 人沈澱了 專心搞事業 拍戲開唱兩手抓 好過相信愛情⋯

24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補記,流媒體上線嘅果個星期睇左,但有啲唔太睇得落去Mi演技發揮一如既往ok,最大問題係導演對節奏把控以及幾個小故事嘅串連,感覺唔似睇電影而係一集集嘅鏗鏘集故事,最後一幕所有細路匯聚一堂,如果唔係幻想場景,點解班細路年齡都冇任何變化?明明幾個故事之間時間跨度都好大⋯⋯綜合3.5/10,有1星比mi

25分钟前
  • 蛋散仔
  • 较差

不得不说…我觉得彬叔更不容易。无法自我和解的人生,也算happy ending了

28分钟前
  • 牛油果之核
  • 推荐

很像是枝裕和,但更加寡淡,缺乏表达,恭喜Sammi终于拿到金像奖,安慰也好,肯定也罢,这绝对是你应得的,但真的好希望可以再看你演一次《孤男寡女》式的傻大姐啊。

32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没落了…

36分钟前
  • Faust Shu
  • 很差

很日式 也有动人的部分

38分钟前
  • 梦鹿
  • 较差

家怡、家康到此一游。个南亚混血𡃁妹真系好靓。彻底褪去铅华的sammi这次应该是稳了,毫无争议,否则金像奖就去食屎啦。虽然剧情矛盾难讲新鲜,但聚焦寄养而不是领养家庭显然是全新的角度,也反映出职能部门的食古不化。导演的起承转合处理成熟,睇来十分舒服,真如片名般行云流水,实在不像是处女作,倒是张叔平的剪接有些喧宾夺主。

43分钟前
  • m89
  • 推荐

老公蛮好

48分钟前
  • Jessy.Sedgwick
  • 很差

岁月生息如流水,霎那哀美似落花。即使没有直言也能清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无论掀起再多波澜,遂之便会归于平静,Sammi值得这一顶迟来的影后桂冠 !!

51分钟前
  • utism .
  • 推荐

举重若轻挺好,叙事方法恰好是《我爱你》的反面,是韩延学不来的高级感。

53分钟前
  • 江浙沪唯一土狗
  • 推荐

落花无意,流水有情。。。这里的每个角色都有光。。。天美是一个真人,爱和尊重,让人怜惜,惹人心痛,。。。

58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我果然不喜欢是枝裕和

1小时前
  • 今晚吃盐酥鸡
  • 较差

1小时前
  • Aaron
  • 较差

香港电影越来越日式……比较一般

1小时前
  • 把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