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约翰的阿尔茨海默病日渐侵蚀他的记忆宫殿,当艾拉的身体被癌症不断吞噬,这对老夫妇却选择了一场看似荒诞的公路逃亡。
《爱在记忆消逝前》以温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衰老、遗忘与爱的画卷,它不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在记忆的废墟上,重建爱的栖居之所。
影片最动人的悖论在于:正是记忆的消逝,让爱的本质得以浮现。
约翰忘记了许多事情,却始终记得与艾拉初遇时的悸动;艾拉忍受着病痛,却坚持守护丈夫残存的尊严。
导演用暖色调的镜头语言,将房车变成移动的诺亚方舟,装载着这对夫妻五十年的情感积淀。
当现代医学对衰老束手无策时,电影提出了另一种治疗方案——在遗忘的阴影下,爱可以通过日常的仪式获得新生:一个默契的眼神,一次拌嘴后的相视而笑,这些微小的互动构成了抵抗虚无的堡垒。
影片结尾处,两位老人相拥的剪影胜过千言万语——爱不是对抗遗忘的武器,而是在遗忘中依然选择停留的勇气。
前三分之二,感觉一般,其实是给后面的高潮部分作铺垫。
那个一开始就主动要求照顾丈夫的邻居Lilian ,丈夫一开始就耿耿于怀的妻子50年前的前任Dan,在后面都有了交待。
最后的结局,泪目,影片在妻子的遗书中结束。
一路上,有笑点,也有泪点,找到妻子的前任Dan,居然Dan已经不记得妻子了;妻子得知丈夫48年前出轨,一气之下把丈夫扔到养老院,最后又把他接回来;丈夫在加油站忘记带上妻子自己开车走了;丈夫忘了孩子们的名字,居然还记得自己学生,还能流利地背诵海明威的小说;两人晚上看幻灯片回忆过去,引来其他人驻足;本来想住一晚经济型的酒店单间,后来住进了套房;妻子出门化妆,戴假发,很有仪式感。
key west 和海明威故居2012年去过,海明威故居当时没有举办婚礼的,比较安静的院落;key west 是美国最南端,但是不记得有影片中那座跨海大桥和天堂一般的美景,不过key west 还是很美的。
丈夫身体健康但神志不清,妻子神志清醒但病入膏肓,两位老人开始了最后一段人生旅程,前往丈夫一直向往的海明威故居。
最后的结局,算是变相的安乐死,老人最后选择安静体面地离开人世。
这是我看过的Hellen mirren 的第三部影片,另外两部是《女王》和《谎言大师》,演技是真的好。
男主年纪好大,拍这部影片应该有80多岁了,厉害。
令人不安的是,一路上丈夫开车,毕竟失智老人是否合适开车上路,是否会成为马路杀手。
老太太有病在身多次有拿着药瓶的镜头老头因为患有失忆症 真让人无奈老太太为了让老头最后的日子能开心一点做了一个连年轻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老头在旅途中总是忘记过去的事情打电话时叫她的女儿为小南瓜(八岁后没这么叫过他女儿)老太太刚讲完你在哪,曾发生过什么他又会问“我们现在在哪”即使记忆力这么差老头对他以前对海明威的故事记得一清二楚,逢人便讲起来,似乎“海明威”成了他晚年的唯一依靠也没对他的专业忘记在遭遇打劫的时候还执拗的指出“你的语法有个错误”真是可爱极了丹丹尼尔是谁?
人老真的不容易珍惜年轻的时候美好时光老头把老伴误认为邻居莉莉安的时候很多出轨的迹象表现出来老太太炸了,老太太知道后疯了,就连过去的那么美好的照片此时,也全都变了味儿过于爱和不爱都是种挂碍都是爱产生的执念 最后安拉真的挺不住了两人结局唏嘘 再伟大的人生,即使有爱的人陪伴但最终的结尾不过如此其实人生,本来就充满缺憾又何必执着于完美呢享有当下,过好此生。
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老年的你身患癌症,你是愿意配合医生治疗,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还是放弃治疗,用所剩无几的余生去完成想做却未做的事?
再附加一个条件:如果你还有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伴,他的生活离不开你的照料,你又该如何抉择?
人人都会变老,当身体日益衰老时,身边有爱的人互相照顾,这样的晚年生活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想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经典爱情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展现了男女主角从邂逅到结合的浪漫过程,但它还没有演到男女主角互扔成人纸尿裤的桥段。
如果男主角杰西患上了阿兹海默症,经常尿床,甚至忘记了女主角赛琳娜的名字,赛琳娜还会爱他吗?
这个故事还会浪漫吗?
有一部电影给出了答案,主角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就是很多人向往的白头偕老。
但人到老年,才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忘记……这就是被称为白头偕老版“爱在”的《爱在记忆消逝前》。
爱在记忆消逝前导演:保罗·维尔齐编剧:弗朗西斯·皮克罗 / 弗兰切斯卡·阿尔基布吉 / 保罗·维尔齐Michael Zadoorian / 斯蒂芬·阿米主演:海伦·米伦 / 唐纳德·萨瑟兰 / 简·默勒尼克里斯蒂·米切尔 / 罗伯特·沃克·布兰乔德类型:喜剧/爱情/冒险首播: 2018-01-25(意大利)片长: 112分钟
《爱在记忆消逝前》改编自Michael Zadooria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妻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开着老旧的房车前往海明威的故居。
两个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既轻松幽默又十分催泪,豆瓣评分8.1。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演都是殿堂级的老戏骨。
片中饰演丈夫的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曾在冯小刚的《大腕》中扮演泰勒,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
2003年,他凭借《战争之路》荣获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及艾美奖最佳男演员奖。
而饰演妻子艾拉的海伦·米伦(Helen Mirren),曾在电影《女王》中饰演英王伊丽沙白,并横扫了当年及次年几乎所有知名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在2007年拿下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不过海伦·米伦年轻时可是以艳星著称,她因敢于出演大尺度角色而被称为英伦“性感的象征”。
后来海伦凭借出色的演技,数次夺得影后,成功转型实力派演员。
《爱在记忆消逝前》的男女主角是那种大多数人眼中的恩爱夫妻,如果没有老年病痛的折磨,他们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男主角约翰是一位文学教师和作家,海明威的死忠读者。
尽管阿兹海默症已经让他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会忘记妻子的名字,却依旧可以随口说出海明威的所有作品,与偶遇的任何人谈论海明威,《老人和海》更是他的最爱。
而妻子艾拉患有肠癌,但她非常开朗乐观,不同于丈夫内向的知识分子性格,艾拉和谁都能自来熟,聊上几句年轻时的故事。
时日无多的艾拉有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她要与丈夫约翰驾驶一辆名叫“求闲者”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一路南行,目的地是海明威故居。
于是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爷爷开着房车,旁边坐着肠癌晚期的老奶奶,开始了这趟特殊的旅行。
艾拉心里很清楚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房车旅行,一旦她的病情加重只能住院,约翰就只能进养老院,两个厮守了一辈子的人就可能永远分开。
轻松愉快的表象之下是人生走到末路的无奈,也是儿女眼中的疯狂。
毕竟开车的是连自己名字都时常忘记的阿兹海默症患者。
这是一场疯狂的、不理智的冒险,同时又是温情、幽默和爱的一趟旅程。
不同于很多老年夫妻,被几十年的琐碎生活消磨成一对怨偶,约翰和艾拉依然恩爱有加,相敬如宾,自然而然地亲吻拉手更是甜度不减当年。
约翰的阿兹海默症不发作的时候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他还会像年轻时那样称艾拉是公主,为她煮咖啡做早餐。
艾拉总是得意地与旁人说起当年的爱情故事,那时她在姨妈家的店铺工作,约翰是一位年轻英俊文质彬彬的老师。
自从约翰来店里买了一双手套之后,每周都要再来买一双,声称是因为上一双弄丢了。
直到艾拉在约翰家里发现堆了一屋子的手套,感动不已,并且认定约翰就是自己的归宿。
而当阿兹海默症发作的时候,约翰就会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忘记一切。
不仅不认识艾拉,也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并且变得专横无理。
约翰因此还闹出不少笑话,加完油就忘了自己还有妻子,把艾拉落在了加油站,还上演了一出摩托党载老太太追房车。
也是由于阿兹海默症,老头子吃起了几十年前的醋。
一路上,约翰不时阴阳怪气地提起艾拉的初恋:一个名叫丹的男人,甚至还越想越气到拿枪逼艾拉带他去找丹对峙。
艾拉又气又好笑,果真带着老头子到老人院找初恋。
几十年没见,丹也成了坐在轮椅上穿着纸尿裤的老头子,他早就不记得艾拉了,约翰这才放心。
而艾拉也意外发现48年前约翰曾经与她的姐妹莉莲有外遇关系,而且还是在艾拉怀孕的时候。
当时莉莲是她们的邻居,这段婚外情持续了2年时间。
而艾拉一直被蒙在鼓里,愤怒的她决定结束了这段旅行,把老头子扔到养老院任其自生自灭。
可是等老太太气消了又担心起老头子,她意识到那些已经过去的谎言和背叛,都不及二人当下时日无多的陪伴,于是她选择了原谅,又回到养老院把不知所措的约翰带走。
当约翰病情缓和时,他又恢复了记忆,变回了以前那个体贴的老绅士。
艾拉总是将这种时刻形容为“你又回来了”,这个对阿兹海默症的表达就很微妙。
也许当人在余下的生命所剩无几时,更敢放纵,这对老夫妻也不例外。
不仅为自己开了一间昂贵的酒店套房,两人还喝起了交杯酒,在轻松愉快的气氛背后,却环绕着分别的忧郁:时间所剩无几,要抓紧时间缠绵。
为了帮约翰恢复记忆,艾拉总是在晚上露营的时候,把过去的照片一张张用幻灯片放给约翰看。
从孩子的出生到家庭经历的大事件,两个人一边看照片,一边细数点滴回忆。
一路上,艾拉不仅照顾约翰的生活,有时也是保护者。
在旅途路上遭遇劫匪时,也是艾拉勇敢地举起枪赶走劫匪,保护了约翰。
受到阿兹海默症的影响,约翰经常莫名其妙走失。
每次找不到约翰,艾拉都很紧张,她必须忍着病痛四处寻找失忆的丈夫。
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俩不能分开。
然而此时,艾拉的肠癌发作得越发频繁,晚上摘了假发的艾拉才是真实的她:一个虚弱的癌症晚期患者。
有时她会痛得浑身蜷缩起来,一路上她都不得不靠药物来勉强支撑,她不知道自己还能照顾约翰多久。
约翰也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当他清醒的时候,心平气和地拜托艾拉,在他身体彻底垮掉时,帮他吞枪自杀,看得出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
当抵达旅途的终点海明威故居时,艾拉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她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还在担心着约翰,而毫不知情的约翰此时还在花园派对上傻乎乎地跳舞。
当约翰找到医院才知道艾拉病得有多重:大肠癌,肿瘤细胞出现血源性扩散。
到了全身的淋巴系统去攻击几乎所有的内脏器官,医生说艾拉还活着都是个奇迹。
等到艾拉稍微好转,他们就从医院溜走回房车里,此时的艾拉做了个决定,她要和约翰一起“离开”。
给儿女留下一封剪短的遗书后,她与约翰喝下安眠药,然后把房车尾气接到车内……
第二天,附近露营的人打开房车门时,充满尾气的车厢内,这对老夫妻已经离世。
艾琳在遗书里写道:“我很抱歉如此伤害了你们,我知道这样会有多么的痛苦,但很快,你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们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着我们的躯体和思想消逝的解脱,我们的负担从你们的肩上拿开的解脱,你们不要感到愧疚,我很爱你们的父亲,我没有什么时间剩下了,我不能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们总是在一起,我希望我们以后也一起在某个地方 ,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这是美好的结局。
”
这部讲述老年夫妻的电影不禁让人想起迈克尔.哈内克的《爱》,虽然题材相似,但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爱》展现的是老年生活冷峻残酷的一面,而《爱在记忆消逝前》展现的却是温情、幽默和感动。
如果有人看完《爱》感到压抑,不妨来看一下这部电影。
尽管结局以夫妻二人自杀告终,但并不使人过分悲哀,反而感到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让两个相依为命的人都不再孤单。
影片中有一幕在佛罗里达的海滩上,夫妻二人依偎着遥望远处的碧海蓝天。
约翰:“这里是天堂吗?
”艾拉:“也许是吧。
”约翰:“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汉堡吃?
”对于爱情的伟大歌颂和浪漫叙事,有时并不比一对老夫妻间最寻常的对话更动人。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的结局,但人到暮年,心中有回忆,身边有爱人,便再无遗憾。
*本文作者:RAMA
能把The Leisure Seeker翻译成《爱在记忆消逝前》,成功“碰瓷”《爱在三部曲》,一定是深谙中国电影引进的资深老手。
如果直译的话---《求闲者》,听起来就是小众电影,不会有太多票房。
(P.S.《爱在三部曲》依次为《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事实上,《爱在记忆消逝前》,本身是公路片,而公路片注定是少数人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既然能“碰瓷”爱情圭臬《爱在三部曲》,自然还是有很多感人之处,给人以生活的启发。
说是延续,不仅是影片名这么简单,最终主要的是情节。
《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的是步入老年后的迟暮爱情,而《爱在三部曲》讲述的是,青年的浪漫热恋,壮年的明辨迷恋,中年的危机爱恋。
具体来说:《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妻开着老旧的房车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路途中不断回顾过往人生的故事。
既然是公路片,一定讲究公路片的模式(一说指南),这也是众多影迷常拿来称道的地方:第一条:给自己找个伴,有点奇怪的那种。
约翰是以为文学教师和作家,艾滋海默症让他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会忘记妻子和儿女的名字,但是却清楚的记得海明威的所有作品;妻子艾拉患有重病,主要住院。
怎么看这两个垂垂老矣的病人,都不应该是这部片的主角,而正是因为主人公的特殊化,才让这部片的情感得到充沛的表达。
让他们开始旅程的是,妻子要住院,而两人不远分离。
疯狂。
不疯魔,不成活。
在人生的最后之际,是向死而生的信念促使他们走在寻找回忆的旅途上。
第二条:一辆车配上好天气,比较张扬的那种。
两个老人的公路之旅,得要各项设施都得齐全的车——房车,名字就是影片的英译直译,求闲者。
吃喝拉撒睡,一辆车,包管所有。
但这辆车又不是各项技能牛气冲天的豪车,而是一辆契合老人的“老年”房车,速度不快,设施陈旧。
看起来就像是三个老人的公路之旅,但总归,有车了。
有了车,天气也不能差,夏天的温度与阳光,正是适合老年人出游的季节。
他们就这样,开往西锁岛的海明威故居。
旅途上,回忆着70年代与孩子们度假的旅程。
第三条:一起干点蠢事,让人翻白眼的那种。
如果在还是一直坐着房车到处溜达,那还不如在医院好好躺着,免得受罪呢。
在路上,就一定都得做一些蠢事。
约翰,毕竟是海明威的死忠粉,必定是不遗余力地和人谈及海明威,哪怕是餐厅服务员也不例外。
滔滔不绝地自我表达,完全不知服务员的尴尬,老顽童的形象就这么立了起来,也让旅途增加一些笑料。
如果海明威只是约翰记忆中最直接的表达而导致的哈哈大笑,那么在他失忆后的“胡编烂造”就真的让人捧腹大笑。
一个老人一本正经地讲述着自己出轨的事,生怕妻子不知道自己曾经是渣男……就这样,一个忧伤的故事里,有了很多欢乐。
第四条:遇到一些事,莫名其妙的那种。
两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家,在旅途上制造的一些欢乐绝对不会是对无聊和枯燥的应对之策,而是而无意间酿造的意外事故,只是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旅途中碰到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主观意愿下想要发生的,那一切都会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甚至触目惊心。
每一场热闹的小高潮之后,总是让观众感到哭笑不得。
前一秒老人的任性妄为,让人捧腹;后一秒救护车的鸣叫,让人恐慌。
这也是影片叙事的得到之处。
最后一条:要解开一些心结,不可告人的那种。
人从青年到老年,从见自我到见众生。
白先勇有一个观点,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儒、道、释。
既然我们还活着,就不应该白白活着。
儒家把生命的意义归于积极与至善;道家把它归于堪破积极的徒劳与至善的虚伪;而佛家则是明白这徒劳虚伪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儒怕死,道怕活,而佛是向死而生。
在爱情里讲述对生命的思考,从小我中思考大我的存在意义,才使得病痛渐渐远离人身。
我们在生活中所作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能被多爱一点吗?
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能活得更快乐一点吗?
艾拉和约翰在生命的最后,在加勒比的海风中,携手等候夕阳落幕,是最美的迟暮爱情。
爱情,没有模板,但有同样的对生活的希望,对彼此的尊重。
这就是生活,不完美但很真实。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约翰与患有癌症的妻子艾拉,为了避免疾病将两人分离的命运,开着名为“求闲者”的房车展开了一段有爱有趣的夕阳之旅。
自电影上映以来,老夫妻说走就走的人生态度引发了众多观众热议,更有人笑称:电影简直就是真人版“飞屋环游记”!
电影中夫妻两人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果断选择了即刻上路,用一路乐观前行的方式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
这对老夫妻用实际行动力证:虽然每个人不能选择如何与世界相遇,但至少可以选择如何与世界告别。
影评人纳兰惊梦评价道:“如此精彩绝伦的行程,断然不是躺在医院病床或者养老院穿着纸尿裤所能领略到的。
”
影片涉及了的死亡与亲情,与《寻梦环游记》中美好绚烂的亡灵之路有共通之处。
片中把理应可怕的东西表述得阳光温暖,用俗套和不断布下的温情陷阱,不断给予观众糖衣炮弹,这点上,与《奇迹男孩》的观感很像。
该片由保罗·维尔齐执导,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唐纳德萨瑟兰主演。
观完影片后很多人都泪流满面,也是啊,谁不想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共度一生呢。
与赶在记忆消失前抓紧报仇,或者是凭着一丝一毫的记忆碎片寻找亡妻真相的这些电影桥段相比,这部片子的故事内容就要简单得多——一对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夫妇,背着儿女偷偷将家里老旧的房车开出来,准备抛下一切,上路旅行。
剧情简单,镜头无华,语言平实,笑点与泪点交织舒卷。
这是一部令人嫣然泪下的老年婚姻爱情片,又是一部像海明威致敬的公路片,亦是一部深入探究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深刻伦理片。
充满了公路片特质的电影,旅途的不确定性与渐进式的体验,随性又浪漫,而该影片讲述的是老夫妇的“逃跑计划”,而不是以失意、反叛又或者颓废的青年人为主角,这也是一种对于老年题材影片的年轻尝试,影片也用时间切入,不断变化时间,带来一种形式上的反转。
影片中用缓慢的前行速度和轻巧明快的旅途画面,来表达他们在婚姻甚至生命尽头,对于时间意义的多向阐释,抽丝剥茧般道出爱情的真谛。
惊讶在于开始发现老先生竟是阿兹海默症患者,失忆和记忆都成惯性,原来,这是一趟妻子专门为丈夫准备的拾忆之旅。
接着,才猛悟那个几次面露痛苦的老太太身患重疾,又或许命不久矣,这是丈夫有妻子陪伴的最后旅程。
最后是妻子安排丈夫与自己一同了结生命的结局,爱到极致是一起消逝。
这趟旅行,原是两个人约好的的生命终结之旅。
导演适时地安排了几处颇具戏剧性的另类“回忆杀”。
比如丈夫脱口将自己出轨的事实说了出来,还执意的去看望妻子的初恋情人,老先生记不清孙子的名字却能一下子认出年轻美丽的女学生。
导演在结尾时的将危险和残酷都被一笔带过,就如奇迹般忍耐住了病痛却一度因为丈夫的失忆而崩溃的妻子一样,影片仿佛在告诉我们,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韩国的《我爱你》讲的也是老年人的爱情故事,我试图过几次,都无法看下去,总觉得会透着些老人味,不好清爽的去感受而这部,意外的好看细数一些感动的点,有剧透第一次是老奶奶跟隔壁露营车的邻居说我想看看那里什么样,那种想象看着自己和爱的人衰老,忍受病痛时候,给自己一场生活的突破口,去朝圣一直想去的地方第二次是老爷爷从房车上来,说这车虽然旧但却睡了很好的一觉,问公主有没有被豌豆硌到,奶奶说真高兴你回到我身边 这一路上偶尔失智,偶尔爱人回来的感受太感动了,以及穿着睡裙的白发奶奶好漂亮第三次弱一点,一群路过的男孩子停下来跟老两口一起看投影,投影的光打在爷爷脸上,很悲伤,就是那些津津乐道的过往,好像都渐渐离自己而去了第四次爷爷半夜唤醒奶奶,我的妻子去哪了,她二十二岁,是个金发的美女,难过,不只是爱的人不记得,而是青春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第五次爷爷早起走失,奶奶找到他时,画面生气,背后是像果冻一样的海,奶奶抱着爷爷哭,爷爷问为什么哭,观众感受到的是即将来临的生离死别啊,都知道,这并不遥远了第六次老奶奶在拥挤的修车场跟爷爷搭起凉棚给女儿打电话,爷爷结果电话说,你好啊小南瓜,女儿说,你从八岁开始就没再这么叫过我了,爷爷说,你知道我多为你骄傲吗~是那种跨越时空听见小时候爸妈宠爱自己的声音,是那种其言也善的感动第七次爷爷对奶奶说请把猎枪放在我手上,把手指扣上扳机,解释给我听,这是我想要的,吻我,吻我两次,然后走开,想起前一幕儿子说撞见父亲给母亲口,这是我想要的啊,知道自己被爱,然后体面的离开第八次俩人定了套房,爷爷坐在床上蹦起来,奶奶说值得,人之将死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了不是吗 享受一次又如何第九次爷爷早起在背诗,奶奶欣赏他,就像看着二十几岁那个帅气的教师每次场景过度的景色都好美俩人总是穿着情侣装呢看电影涨知识,原来海明威住在这么美的地方啊,看大家参观海明威故居一段,激起创作热情,精神永存,多好不过出轨一段好不公平,凭什么男性背叛出轨孕妻两年,作者还要美化后,告诉女性感激他回到她身边并且被情节打扰后,回头看,女性只是记得初恋的气质,男性却记得大学爱笑的女孩,记得出轨过的邻居,记得海明威和自己爱过的名著,却不记得妻子和孩子的名字,呵呵,讨厌之后奶奶晕倒被抬走,爷爷在舞会享受音乐和舞蹈,对应了刚才的,看吧,死男人,p用没有,俩人真的这样生离死别,还挺唏嘘的看到奶奶涂口红自杀,大概这才是出轨那段的意图吧,为了主动自杀和被动自杀的平衡,就像葬礼上的信,我很爱你们的父亲,我无法留下他一个人
可以这样说,这是老太太有预谋的逃离和结束,在这么一场汽车旅途中,她按下了起点,不知终点就在哪儿?
在老太太住院时,如有神助的老头找到了她,两人又一次选择逃离,这次老太太知道他们倆的时间到了。
故事的结尾有些悲伤,老太太的选择跟从了她的内心,也听从了老头的内心,电影中有大量两人的对话混合着各自的回忆,老头受着老年痴呆的折磨,一瞬间清醒的时候会跟老太说,给我一把短枪,把我的拇指扣上班机。
那时老太太看老头的脸是悲伤和温柔的,她懂。
这最后的旅途是老头的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每每当他说些什么时,你会深深的触动,原来现实成年人的生活中充斥了那么多谎言。
老太太和老头的爱情很美,直到最后一刻。
她们依旧在一起,我不会丢下你跟你在一起。
在当今阿兹海默症被越来越普遍发现的情况下,老人和家庭如何去面对是值得思考的。
想起了几年前的那部电影《father》,忧伤又起。
好电影👍。
这又是一个关于生命终点的故事。
老两口都有八十多了,文学教师约翰患有阿兹海默症,他的妻子艾拉是癌症晚期,因为艾拉要住院,一直由艾拉照顾的约翰得去养老院。
这天,平时负责照顾他们的儿子过来准备送艾拉去医院,却发现俩人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家里那辆75年产的老爷级房车“求闲者”。
这是当代的美国。
收音机里,特朗普正在做他的竞选演说,老人们住在美国东海岸的马萨诸塞州,他们沿着1号公路开,目的地是约翰向往了一辈子的海明威故居。
老爷车开得像老爷一样慢,而且险象横生。
一路上,约翰跟遇到的每个人都聊海明威,大段背诵名篇名句,虽然他连自己孙子的名字都想不起,有时候还不记得艾拉,一个人把车开走。
艾拉把家里的幻灯机也带上了,晚上到宿营地,她就给约翰放家里的老照片,细细地解释谁是谁,拍照时的情景如何,希望唤醒或挽留丈夫的记忆。
以海明威故居为终点,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此行的结局,将会是一场海明威式的告别。
但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喜剧。
这对恩爱得无以复加的夫妻,日常生活的内容也是唠叨和拌嘴,老公一直在吃老婆初恋男友的醋;因为失忆,他还泄露了四十多年前自己与女邻居的出轨,艾拉一怒之下,叫来的士把他送进附近养老院,随后又决定原谅他。
这是老年版的《在路上》。
它很好地回答了我关心的,如何在最后的日子保持尊严与安详的问题。
每到一处宿营地,艾拉都会熟练地支起桌子,摆上鲜花,拉好彩灯,自己则戴好假发,抹好口红,两个人看书、喝茶、饮酒、跳舞,除了孩子们不在身边,那些保持了一辈子的生活乐趣,一样都不能少。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跟了他们一路。
反复叙述的,其实就是人类与命运抗争,然后在奋斗一生之后优雅谢幕。
故事节奏有点像老人开车,跌跌撞撞,这可能与意大利导演保罗维尔奇首次拍摄英语电影有关,但是其中笑点,中国观众都能领会,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趣味,不时让人莞尔。
如此,也消解了海明威式的悲壮,甚至连最后的结局,都变得可以轻松接受。
我最服气的,是两位老人的表演,尤其是男主。
男主唐纳德萨瑟兰凭此片获得第90届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他的状态也最为丰富,有时是风度翩翩的老学者,有时是自信笃定的老司机,每当这时,他的眼神都清亮无比;而当他失忆,一次次地问怎么没有在家里,他的目光是浑浊的,此前智慧的神情消失,一脸无知的焦灼;失忆严重时会变得谵妄,他的眼睛会瞬间失神空洞,发出热烈而锐利的光,仿佛连眼珠都会迸出来,这是脑疾病老人特有的表征,与我爸爸最后的眼神几乎一模一样。
两人相携踏上归途。
一贯强势善于打理的妻子安排好所有的细节。
在浪漫旅行的终点,妆容精致的妻子写好遗言,将汽车排气管接进车内,发动引擎,慢慢躺到熟睡的丈夫身边。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艾拉不爱读海明威,但她真是懂海明威。
你的伴侣才是陪伴你走过人生最长的路的人,老伴一词老来相伴呐。健忘也好身体衰老也好,记得你是谁你是我的老伴呀。相濡以沫的爱情或者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确实很多人向往的
和直男谈恋爱的感觉是这样 他忘性大 随地撒尿 固执己见 随时睡倒 却甜
老年版《爱在》系列 依然get不太到 话痨公路片
快到终点了…果然没啥放不下的,没啥怕的…不失为一种幸福结局
太平淡了……最高潮是两个人的结果……不要带爸妈看。
真的很一般。没有把两人暮年后由爱情向亲情的转化刻画出来。
为了唐纳德亚瑟兰看的很暖心,但是前半段太无聊了
原以为是个浪漫片,结果竟然又是个“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的故事,深深地受到了欺骗
相忘于江湖,爱之深,忘之越痛,只怕终有一天连挚爱也失忆,而清醒的人余生更是痛苦。千万别连出轨也全盘拖出,那便是世界末日了。反正人之将死,白头偕老相伴此生便了无遗憾了。PS:讲道理,老年痴呆就真的别开车上路了,对别人很危险的亲。7.8
记忆这块幕布拔掉电源就空无一物,生活这本小说读了结尾就忘了开头。娶了你才知道梅尔维尔和海明威写不出的人生,嫁给你才明白吉普森或白兰度媲美不过的深情。你不在意我放屁,在意初恋穿的平角内裤;我不介意你尿床,介意隐瞒的风流。房车穿山,药剂穿肠,48年前在浴缸里我就知道,我在意的也只有你。
爱到最后不是爱,却比爱更好。
二老打完最后一炮后选择了自杀
也太难看了 真的 故事还可以 演技太差了 女主的迷之微笑是为哪般
荣誉毕业论文写了海明威,现在在瑞吉当服务员 Wrote an honors thesis on Hemingway in college, now a waitress at St. Regis
两个人,要如何一起走完这一生?在生命的最后,发现丈夫曾经孕期出轨…二次原谅后,发觉除了对方一无所有,牵手共同离开,或许是种完满的结局。
老太太凭什么决定老头的命运
可能是环境的原因吧 整篇看起来有些索然无味 不推荐
将死之人啊,还有什么不能原谅,又有什么值得害怕。
夫妻俩走过一生 有那么多事情可以怀恋 那么多风景可以回味 这部电影的编剧缺总是讲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不是《遗愿清单》,不是《爱在…》三部曲,一个老年痴呆,一个得了绝症的两老人最后之旅。前段看了新闻:农村特别是得重病的老人自杀(以前是妇女自杀多),减轻子女负担,也维护了某种程度上最后的尊严和体面,这种自杀竟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善待伴侣伴侣才是这个世界上陪你到最后的那个人,而不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