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是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虽然四个字只有一个“之”字是重复的。
但竟连主题都那么像啊!
后来发现两者形似而实质太远,东野讲的是程序性正义的可疑性,而三池老妖虽然画面更火爆激烈,却比东野想的更简单,他讲的是程序性正义的正义性。
为什么?
从“如果”谈起。
a 如果被悬赏追杀的清丸不那么罪大恶极,甚至根本就是个好人呢?
清丸的人物设计严格遵循了一个基本点,就是——人渣,完完全全不可救药,想饶了他都不好意思。
这个设计很具迷惑性,客观上给了众多极不专业的杀手和摇摇晃晃的蜷川老爷子行事的合理性。
但是!
我相信如果蜷川老爷子出10亿悬赏的是铭苅,也会带来全民总动员的效果。
毕竟,促使清丸成为全民公敌的是10亿悬红,而不是他犯的罪。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一:私刑包含了太多个人主观性因素,无法对一个人是否该死做出相对公正的判决。
b 如果”杀手们“不是急需用钱的话 电影里提供了一个反证,即女出租车司机。
她明明白白知道清丸脑袋价值几何,但却不动心。
根本原因在于开出租车可供她衣食温饱,没必要为了给一糟老头子报仇而惹上牢狱之灾。
我妈告诉过我:钱不是好挣的。
而地铁站的大叔杀手,为了杀清丸——获奖金,甚至以挟持女童为威胁,本质上,已经和清丸等量齐观了。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二:任何企图动用私刑的人,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更直接点说,动用私刑,无论是否触犯法律,都是对社会公权的侵犯和损害,只有将决定死刑的权利公摊,才能将个人利益的公摊为群众利益。
c 如果清丸杀的不是蜷川老爷子的孙女,或蜷川老爷子不是那么有钱的话?
关于这一点,电影里也提供了一个反证,即惠美的父亲。
一样是被虐杀的小女孩,惠美的死亡却没带来这种“全民办奥运”式的集体狂欢,我相信惠美的父亲曾经无数次想杀清丸,却只有在清丸杀了蜷川的孙女时才能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为什么?
无非是钱作怪。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二:允许个人有权利动用私刑,实际上是认同了某些个人的权利高于法权和公权,是以必须将动刑的权利交给法律和群体,才是实现最大范围的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综上所述,三池这片确实论证的是程序性正义的正义性。
但是,但是,我的话还没说完。
d 如果清丸没被判死刑怎么办?
铭苅教训奥村时有一句台词很有力道——真有意思,当你一提到钱,好像所有的理由都成为了借口。
但奥村有一句话,也是很凶的——如果清丸死不了…… 我顿时觉得中国的死刑制度绝对英明神武,清丸这种人渣,如果都不死,再培养俩“模仿犯”的话………… 清丸在电影里是死了的,但是,依照日本那几乎是名存实亡的死刑制度,……我真是不敢想象。
——清丸敢自首,多半也是看准了日本对于死刑的暧昧态度,在政府手里,没准自己还能留一条活路。
《彷徨之刃》中长峰重树之所以亡命天涯,只身寻仇,就是因为按日本法律,强奸虐杀自己女儿的两个人渣,压根死不了。
要是想要这片子将程序性的可疑性写的更狰狞残酷,就该写经历了漫长的司法取证,马拉松式的庭审,以及法庭外的争辩、示威。
最后给清丸判个无期甚至二十年有期徒刑。
但是—— 我知道这样写悲剧性更大,拷问更深刻,但还是喜欢将清丸判处死刑的这个结局。
最后我还得PS一句,穿白衬衫的菜菜子大姐,很美。
她不再拥有鲜活俏丽的容颜,然而她还是那么的,美。
影片中展现了导演三池崇史在的个人能力,不过这部悬疑动作片总体并不让人满意。
影片对于正义极限的探讨可信度并不高,也因此影响了观影的乐趣。
警察之间的不信任,随着剧情的发展,三池崇史并没能把握好影片的细节。
尽管警察们声称不能相信他们遇到的任何人,他们在影片中还是显得毫无戒备,来者不拒,最终造成惨烈的后果。
三池崇史试图在影片中探讨一个道德问题,以法律的名义保护杀人恶魔的生命是否道德,不过他的重口味表达方法与影片道德命题显得格格不入。
此外,由藤原龙也扮演的杀人犯的角色刻画也非常单薄。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要凶手死而后快的做法,我也一样。
但是我同意“南奈里”讲的要坚守道德的底线,看片时我联想到前几年的药家鑫杀人案,从民众到媒体都是一面倒的杀而后快,仿佛不需要审判,只想要结果,在大多数人看来不需要知道真正的过程,当人人都认为法律没有存在意义的时候,社会就会失去最底限的正义。
片中老人的悬赏就如同一颗炸药将正确与人性中的原始欲望的边界炸的一干二净,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凶手杀人偿命,证据确凿,法律必然会给他应得的下场,这一点神箸知道,白岩知道,铭苅更知道。
所以他们才会把自己的职责、国家的权利放到第一位,甚至会为此而牺牲!
请不要说他们傻,他们何尝不是普通的人,听他们最终的言语,哪一个不是有决不能死的理由,但是他们知道自己首先是执法者,只有他们能够做到,不让个人凌驾于国家之上,这是他们的职责。
国家及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人都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不受模糊的道德以及私欲的侵害。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标准去决定他人的生死,那他和片中的杀人犯有什么区别?
影片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思考底线存在的意义,而执法者就是这条底线最后的守护者。
至少,在这部影片中,SP们做到了。
我是菜菜子のFAN把她拍死了不可能让FAN满意的,40分已经不错了……咳……===整部片子其实内容很牵强,糟点很多,一部“疾病栋24小时”的医疗直升机就能让整部片子的奇怪路线闭嘴……【1】但如果导演想表达的思想是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即使得到同样的审判结果,恶魔也应该通过法律去制裁,民间的力量再强大(10亿?
某部门笑而不语……)也不能干涉法律制度!
在捍卫法律上,就算是再优秀的警员,该豁出去性命就要豁出去;在捍卫法律上,就算是再优秀的警员,外加各种背景,各种苦闷,各种令人同情的身世,各种死后造成的悲哀,该豁出去性命就要豁出去;而且好像死的都很应该,不管死因很壮烈,还是很扯淡.;法律的真正意义真的是需要每个人去捍卫嘛?
法律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让社会变的更法治嘛?
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让1个恶魔得到了制裁,缺让无数的民众露出野心,让捍卫它的人生活被撕碎,无情的践踏生命本该是恶魔所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法律只会让人看完了一肚子不适,根本没心情去想别的……【2】如果说导演想表达 "因为利益而想凌驾律法就会造成本不应该的伤亡" 那就像骂小孩子而不是引导小孩,到最后,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再来一句,”还不如再杀多点“,恐吓类型的情节,又让人不适了……如果玩惊悚让人觉得松一口气的地方造成波澜起伏,还能理解,玩到后面故意说一些奇怪的话是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么……我倒觉得最后他不必多言,嘴角一提即能造成更多的内涵……【3】把菜菜子拍死的情节太让人不适了,整部片子就是告诉我们警方针对社会财力和人性是多么脆弱的体系。
什么都是第一的警队资深高端人士,因为一个”有人“就拿背对着保护对象;因为1个电话有点大声就拿背对着保护对象;这是告诉犯罪人员,警方是很弱的假象么……以后不要让菜菜子演这样的剧情了,我求求3叔了;因为1个铁链就倒地无还手之力……你至少上面加个100公斤黑铁球啊喂……===唉,好吧,我只能回忆菜菜子在戛纳电影节的天蓝色晚礼服……
电影的立意很清晰——一个人渣在受审前应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还想捎带讨论一下死刑存废的问题。
但是电影把情境设置得太极端,反而不能给人思考的余地。
清丸在电影里就是彻头彻尾的人渣,视他人如草芥,对自己则无比爱护。
这种人无论在谁看来都是死了比较好,他活着只会让好人受罪。
这样的设置让观众一进来就站在了清丸的对立面,拼命维护的主角们反而看起来像精神病。
虽然电影强调要让清丸受法律的审判,但是实际上在清丸出场的时候,这个审判就已经在观众心里完成了。
先告诉你这个人罪大恶极,死十次都不解恨,然后又大义凛然地说没受审的时候这个人没有罪,必须保护他什么的也没有用了,只会让人觉得法律是个屁,自己复仇来得多痛快。
在电影里,真相可以展示给我们,但是现实中我们就只是听说而已。
既然是听说,就有误传、歪曲的可能性。
就算把所有证据客观地摆在面前,人仍然有可能判断错误,更何况是平日里我们接收的信息离全面客观还差得远呢。
正是因为真相永远都是以模糊的形式出现,一个人有罪没罪才需要审判。
还有审判的时候清丸说的话,我觉得根本不能当做死刑存废的理由。
他的话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不过只能作为死刑应该慎重的理由,而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
废除死刑不是判断对错,而是价值取舍。
无论是存还是废,都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冤狱无法杜绝,这是审判这个制度本身造成的,除非造出时间机器能让警察回到过去调查,否则真相永远不会再现。
但是如果有那种东西,警察就可以在案件发生之前制止,死刑就更没有用了。
死刑存在,就会有人枉死。
死刑废除,很多不知悔改的变态得不到应有的处罚,正义没法伸张。
这件事恐怕永远分不出对错,大部分还是要靠民众的观念来决定。
首先,很喜欢这个背景设定!
很佩服想出故事的作者用巨额赏金去引诱群众杀人,然后警察要保护犯人转移。
一、关于杀人和保护人的立场。
杀人群众的立场:很多想要杀犯人的群众,口口声声都是说“怎能让这种人渣活着”之类的。
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钱(电影后期有交代各自的财政问题)如果真的是因为不屑人渣,那就算没有赏金也会主动杀吖但是呢,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解决自身金融问题而抢着杀犯人。
这种是我超级鄙视的,嘴上说得好听,心里面又是另外一套。
为了钱就直接说啊,装什么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警察的立场,最容易想到的是身为警察对于工作的尽责。
而我觉得最终极的是对于法律系统和制度的信任。
相信法律,相信犯人一定会受到公正的制裁。
而且保证犯人安全转移,对维护警察的形象非常重要,如果失败,警察就只能被人认为无能了。
所以就算是铁定会判死刑的犯人,也一定要保护。
二、讨论下转移方法。
在这个设定之下,如果要保证他审理前不死,有什么方法?
大概只有两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1.就地关押,派人保护。
然后就在该辖区进行审理。
2.派人给他化妆易容再转移。
不用以上两个方法,至少也用个笼子关着他来运送(当他熊猫就可以了),起码没人能用刀子伤到他一般群众就完全攻击不到了看到豆瓣短评有人说“为啥不用直升飞机送罪犯?
”只能说,这已经不能算是不用脑看电影,简直是没带眼睛去看。
因为剧情有说。
民航机不能用,因为被修理员做了手脚。
为什么不能用直升机?
在运送车上面就有提到,奥村说了句“至少也该用直升机吧”,铭苅就说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比起平民,最大的威胁是经过训练的持枪警察。
虽然铭苅答非所问,但大概也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用。
其实简单想一下都知道直升机不能用,如果飞行员要杀犯人,你能阻止吗?
杀了飞行员还是绑住飞行员?
三、犯人最容易被杀掉的地方毫无疑问,当然是目的地……简直不用推测你移送的路线,直接蹲点就可以,无论警察,黑社会都很方便。
在移交到目的地的时候,总觉得应该犯人一下车就有全体警察拿枪指着他,然后扫射成马蜂窝……就算安全送到检察院、法庭,那法官、陪审团、庭警都有可能争相要杀掉他……有人的地方就不安全……四、讨论下谁最容易拿到10亿那最有可能性杀他的人呢?
首位当然是警察,其次应该就是黑社会了。
警察最容易接近犯人,赏金也足够吸引(日本警察算比较低福利的公务员了),但仅限普通警察啦,有声望有地位的警察才不会毁掉自己一世英名呢。
而黑社会则有火力对付警察犯人受伤的话,还有医护人员最容易下手。
不过我没想到,群众也可以通过挟持人质的方式叫警察交出犯人……不错。
五、死掉的警察值不值得用那么多人的命去换一个人的命值不值得?
(《雷霆救兵》也有这样的思考讨论)而且牺牲的都是警方的精英,而保护的还是个人渣。
如果最后是安全送到,我认为死多少都是值得。
只有看明白上面第一点讨论的立场,站在宏观的高度看,才能理解这个“值得”。
六、吐槽点1.保护过程殉职的警察,都是蠢死的。
我就不懂了,避弹衣很贵么?
为什么只有一个人穿了。
其他人中枪就直接身亡……最后,由于一个警察没看牢犯人,而且另一个在认真接电话完全不照看犯人那边,这样又死一个……如此缺乏警惕性跟没接受过训练的平民一样……警察这样死实在是白痴吖……2.老爷子那么虚弱,拐杖藏剑也刺不中啊,为啥不改装成枪呢,你有的是钱啊……七、犯人的立场犯人被逼到走投无路,去警局自首,这个很合理。
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犯人是怎样都要死了,区别就是存活时间(能否活久一点)、死亡方式(被人杀还是判死刑)。
所以,比较合理的思考方式有两个1.反正是要死,那死之前再蹂躏一些女孩子。
2.比起有可能被群众抓起来折磨,当然是要速死——抢枪或者求警察枪杀自己。
中途逃走是合理的,但乱杀警察就有点不合理了,那样就算能被枪杀,也免不了受一顿皮肉之苦。
何必呢……
《稻草之盾》很具启示意义的电影,拍摄方面一般。
但是必须说下,这个电影的选材很好,极具现实启发。
很多人说的是法律的虚伪,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法律当中掺杂了太多个人感情的原因。
现实中往往也是这样,法律恰恰因为其道德和善良,在处理中往往倾向于罪犯的权益,而没有过多考虑的受害者和家属。
原因是,很多警察和法官会这样认为——应该以活着的人为优先。
不管罪犯犯下何罪,但毕竟人还活着,他的生活还要继续,要给他机会,让他继续走下去。
而受害人和其家属呢?
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已经那样儿了,即便再怎么过多的追究犯人也无法挽回,于事无补。
再怎么惩罚也没用了。
往往就是这种心理。
当然这可能是一种善良的心理。
导致了一种伪公平。
这是法律不能轻易讲情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因为法律是正义的,它讲道德,讲正义,有很多考量。
而犯罪者则是邪恶的,他没有那么多顾忌。
其实,我倒是觉得,影片中唯一做得对的是那个女警察。
首先,在罪犯性命遭受重大威胁的时候,保护和押解他是正确的。
因为法律要维护它的权威,不能随便容许滥用私刑。
只有这样,法律之盾才能更好的保护其他人。
其实这个决定其实没问题的。
其次,虽然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但是,也要顾及实际方面的问题。
法律不是万能的,他只能做一个大面上的规定。
不能顾忌到发生的任何一种具体情况。
像影片中,牺牲那么多人去保护一个罪犯,最后这个罪犯还是判了死刑,公正吗?
合适吗?
不合适。
这时候需要人去主动的调节。
比如,那个女警提出来,在路上让受害人的家属杀死犯人,拿到10亿补偿。
然后对外说是押解失败了。
表面上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暗地里由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可能是更好更正确的做法。
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风险,如果泛滥,也可能会毁掉法律这个盾牌。
所以现实是有风险的。
喜欢三池崇史的观众笼统来分有三种人:追求刺激的人、寻求快感的人和娱乐至上的人。
在三池崇史的电影作品中,很难找到一部或清新、或优雅、或写实的影片,大部分作品充满血色和残暴。
有些观众把三池崇史比作日本的昆汀·塔伦蒂洛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四溅的血浆、暴走的行径、疯狂的杀戮呈现在画面中的却有种难以言表的美。
能令影迷疯狂,必定有着难以替代的魅力。
比起昆汀,三池崇史更多了一份叛逆和愤世。
他的血腥之美是黑暗的、阴冷的、深沉的,也是严肃的。
早期为影迷追捧的影片《杀手阿一》、《切肤之爱》、《热血高校》……中无不透着浓浓的怨念,似幻非真的剧情和画面更增添了作品黑暗、阴冷的气质。
但是,极有新意的杀戮方式又给影片增添了相当高分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无怪乎得到那么多观众的支持。
但是《一命》之后,三池崇史似有改邪归正、书写正义的苗头。
风格上比过去趋于写实、情节的连续性更强,故事更显得比以往更饱满,但是节奏跟着下降了,全无过去叛逆青年的疯狂。
2013年新作《稻草之盾》更是如此,其深沉内敛的气质更胜,以至于见惯他厮杀风格的观众一下还适应不了比血腥更残暴的是现实这件事。
《稻草之盾》是部有关法律公正和人性自私面的作品,其中反复强调最多的就是残酷的杀人犯在被国家机构审判之前是否值得保护这个问题,且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前提,土豪出巨额资金买杀人犯的人头。
如果在过去,这样的剧情设置,三池崇史的处理很有可能偏向《大逃杀》的风格,多走残杀路线。
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三池导演一反常态,更注重人物心理的捕捉和环境的表现,尽可能的降低了屠杀的过程。
其实,这样的改变是好事,可以让观众看到更多面的三池崇史,也能领略更多类型的影片。
但是,作为一部主题沉重、思想深沉的影片,徘徊在主流边缘太久的三池崇史的把控能力还是有限。
护送过程中设定的几个高潮点表现得略显平淡,减少血浆量之后的节奏感也变得乏力,冲击力减少了很多。
文戏方面的处理没有太细腻,编剧安排的对白里信息量和深度都不太够,最后给出的答案也没有太强的说服力,使全部的气质支撑不足,仍觉浅薄了点。
其实,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意料之中。
转变对于三池崇史来讲本来就是实践的起步,缺乏经验导致的始料未及,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观众以此来判断三池崇史的才华是否枯竭或是其他状况,未免会有失偏颇。
三池崇史这几年保持着极高创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创作质量。
因为情节本身的超现实,所以里面主要人物的定位显然也有其超脱的部分存在。
但并没有削弱影片从故事层面和人性社会层面都挺虐的效果。
统治阶层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力,利益集团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其矛指向的以及盾所保护的都不是简单某个群体。
影片的文学基础至少是涉及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
好看的电影,目前刷了两遍啦。
关于刑警之类的题材真的很喜欢。
原本因为自己是大饼的粉丝才看的,后来被剧情吸引住了。
龙也饰演变态,得知母亲自杀时哭的鼻涕都流出来了。。
看完之后心情很复杂。
清丸国秀到最后还是依然变态着,不过也许这就是现实,人们看多了大团圆的结局,但真相真的那样皆大欢喜吗。
藤原这个死变态~~
男主把犯人送到东京,职责已尽,然后当所有警察的面当场崩掉就完美了。。。编剧一味神化男主的人性,果断差评。。。对了,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有人就是无药可救的混蛋,他们从里到外都已经坏透了,不要和他们谈什么饶恕,他们不配,我们要做的,只是送他们下地狱。。。
130427 新宿ピカデリー 舞台挨拶
这就属于生不能忍熟也不能忍的片子,道德观屎一般的存在,怎么拍,就是一坨屎,看的一肚子气。
这么有趣的设定被拍成这个屎样子...
前半大作,后半就只是虐心了
还有人思考人性,就代表人性还没死,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一定会有相对的对错 PS.清丸这种彻彻底底的人渣真是刷新了我的人生观
三池崇史你依然好残暴啊,没有血花满天,这回是心理上的残暴……
#稻草之盾#在10亿元面前,你的人性还剩下什么?故事的极端化设定将戏剧冲突最大化,这点跟《大逃杀》很像,每个角色之间都充满了冲突,张力十足,金钱诱惑下的人性以及正义与职责的冲突深化了影片的思考空间,但不合理的情节模糊了影片主题,一个伟大的故事创意最终与经典电影擦肩而过。#子凯微影评#
突出人性黑暗、罪犯冷血变态这种情节用个一两次会震撼一下,从头用到尾就变成闯关游戏了,“全民总动员”非常拖时长,还有这种处处是巧合和自以为是的反转也很反感,主角圣母的没有说服力,结局拧巴又矫情。但是真的是个好题材,那种人性纠结值得深思,砍掉半小时浓缩一下就好了。
完成的还可以,我进入剧情了。清丸这个角色好像是天杀星下凡啊,有点意思。另外反人类主义者也不会支持这种角色,反人类支持的是无差别杀人,像清丸这样是有选择的杀人了,他杀的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出色的小姑娘,那么长期来说,这对优秀基因是一种戕害,他如果好看的也杀、丑的也杀那就没问题了
这片的逻辑反正还是有点问题的,不过这也能忽略;比较在意的是既然三池你要拍正片就应该找靠谱点的演员啊,总有个演戏用力过猛随时让人出戏的人存在特别烦。
太好玩儿了这片子,屏幕里的人争相占领道德制高点,屏幕外的人则争相秀智商。虽然是正义道德和法律程序的交战,全片又充斥着三池老师啪啪打脸的恶趣味,今年日影依旧佳作不断,吾心甚慰。菜菜子老得脱了相,藤原包子也已经不能更丑。只是永山弟弟君,咱能别重蹈古天乐的覆辙么?
松嶋菜々子 很低B, 很可惜....
本来想给一星,但是忍了忍。1、脱离带水不说,警方每次遇见问题都是绕着走的,没有一次正面冲撞;2、警察很业余,女警察居然两次把后背留给嫌疑人。没有高潮,结局显得很牛逼,但其实傻逼透顶,无趣之极;3、不像是日本电影,但偏向于韩国片。
又气又觉得脑残的剧情 哎呦看完半天了还是觉得好气啊
想法很大胆,故事弱爆了,挖坑失败的典型……
竟然不是爽片好失望!我喜欢这个10亿悬赏梗,但台本(预料之中)写得lame,充斥着陈词滥调。三池大大把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大场面调度上了,看起来好像为了将来的什么在做练习一样。山崎努迎风行走的削铄姿甚奇异。努力看到最后将获得太一哥哥为您播报新闻的奖励。
傻片……这玩意儿也给五星?
看完想要奸杀两位编剧,男主被捅的那一刻我甚至有想要拍手叫好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