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

The Assistant,女助理

主演:朱莉娅·加纳,马修·麦克费登,克里斯汀·弗劳赛斯,达格玛拉·多敏齐克,麦肯兹·利,诺亚·罗宾斯,亚历山大·卓别林,克拉拉·王,布莱克叶·埃南,普鲁瓦·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助理》剧照

助理 剧照 NO.1助理 剧照 NO.2助理 剧照 NO.3助理 剧照 NO.4助理 剧照 NO.5助理 剧照 NO.6助理 剧照 NO.13助理 剧照 NO.14助理 剧照 NO.15助理 剧照 NO.16助理 剧照 NO.17助理 剧照 NO.18助理 剧照 NO.19助理 剧照 NO.20

《助理》剧情介绍

助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茱莉亚·加纳(《壁花少年》《黑钱胜地》)商谈主演聚焦哈维·韦恩斯坦助理的未定名影片,由《童心无归处》导演Kitty Green和团队打造,这是一部非现实电影,聚焦韦恩斯坦一名助理人生中的一天。 Green花了近一年时间收集大量资料,储存对每天在韦恩斯坦支配下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雇员的信息。她表示,调查的过程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韦恩斯坦长达30年的管理之重复和无聊——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怀着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心态进到他的公司,而每天他们要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这极为恐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丁宝桢我在麻理体内杀戮本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猎妖术摩登家庭第十季球王宝贝别害怕倍儿喜欢你血腥的修女2:诅咒超神异能者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牛岛酒馆第五节灵异侦缉档案2达尔文奖美丽背后周而复死外滩探秘第一季翡冷翠十日谈剑网3万花小医仙三叉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幽游白书高度怀疑时尚CEO的破格人生圣诞之吻SS海军陆战队员将国戡乱记狂欢命案第二季

《助理》长篇影评

 1 ) 平淡真实的日常细节里隐藏着暗流涌动的控诉欲望

擅长纪录片的导演在拍摄虚构剧情片时免不了会带入不少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比如冷静观察的视角与纪实的叙事风格,这部出自导演基蒂·格林的剧情片处女作《助理》自然是一个典型例子。

基蒂·格林此前因拍摄乌克兰女性题材的纪录片而名声大噪,这部新作同样以女性为焦点对象。

影片以巨细无遗的笔触描绘一位初入职场的电影公司女助理漫长的一天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和无聊乏味的情节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似的。

由于我事前并不知道这是根据哈维·韦恩斯坦事件改编的,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偶有疑惑,不过平淡真实却又细思极恐的情节让我逐渐感受到创作者暗流涌动的控诉欲望。

这是一个被男人掌控的公司,三组重要的男性角色对应着女性在职场环境里的压力来源。

首先是从头到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老板,带来隐形的压力和威迫感,从他在电话里的粗言责骂足以让观众感到阵阵惊悚的效果;同办公室的两个男同事也摆脱不了帮凶的嫌疑,两人不仅将棘手的工作交给女主角完成(应付老板的太太的来电),还在她被老板责骂后,主动教她写道歉信恳求老板原谅(但事实上她根本没做错事!

)最恐怖的莫过于人力资源总监,他明知老板生活不检点,还纵容其对新来助理施加的丑恶行为,甚至暗示并劝导女主角收回对其的投诉,还说她不是老板喜欢的类型……这个公司算是当下男权社会的缩影,女性承受着来自种种不公和刻薄对待,甚至遭遇性侵犯。

作为沉默忍让的女性终于选择大胆发声捍卫自己的权益,女主角在影片后半段的醒悟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结果并未如人意,但这种女性觉醒的潮流正是前两年MeToo运动在欧美爆发的重要原因。

作为MeToo时代的真实写照,这部影片算是一部另类的恐怖惊悚片。

片中似乎有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在监视者女主角在上班时的一举一动,有好几个垂直俯拍的镜头画面就有类似的强烈意味。

女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更不断渲染这种不知不觉的压迫氛围,而身在其中的她却求助无门,从后半段她身上那件外套也能反映出她缺乏安全感的内心想法。

当作是一部职场新人的恐怖题材来看也许有点乏味,而从平淡的细节里延伸出更多的对比联想,则明显带有着较为严肃的社会控诉意味。

相信这才是影片的真正力量所在。

 2 ) 《助理》:从助理的角度看韦恩斯坦日常言行,角度新鲜

9月在特柳赖德电影节最初上映,1月将在北美上映。

本片基本上就是与《爆炸新闻》(Bombshell)一样,是一部米兔运动后诞生的电影,旨在讲述以前从未被曝光、但早应该被曝光的娱乐业内幕。

只是它的风格与角度都与《Bombshell》大不同。

低调、格局小,没大明星,甚至没有提到主要针对的人物名字,主角也不是直接受害者,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整个事件和这个有毒的环境,却很有效地展示出了为何这类办公室性侵或权利压榨可以风行多年却不为人知。

在2017年我们看到了关于韦恩斯坦的报道时,受害者的描述中常常提到被他的助理带到酒店,或有时有助理安排约见,甚至有助理在场。

在读Ronan Farrow 关于韦恩斯坦的书籍《 Catch and Kill》时也会多次读到他的助理。

在《Bombshell》中,也会看到福斯老板Roger Ailes也有一个助理,帮忙给他带姑娘去办公室,并关门。。。

你会不会纳闷,这些助理应该都知道老板的勾当,但为何她们不讲出来,为何她们不辞职而是选择配合?

她们本身是否也被。。。

?1月31日将上映的这部《助理》就是从这个角度首次把韦恩斯坦周围的人搬上银幕,那些就在他办公室门外工作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每天都做什么,又怎么看待他的行为,都在本片中一一呈现。

然而影片没有出现韦恩斯坦这个人,也没有提到,每个助理接起电话,都是说this is..还没说出是谁的办公室就被对方打断。

但影片没开始多久,观众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办公室的领导是谁。

不仅因为各位助理对白中透露的电影相关内容,也包括他的所作所为在新闻中被披露过,就连到洛杉矶给女明星安排去的酒店The Peninsula Beverly Hills也在片中提到,他经常勾引女明星去酒店的戛纳电影节也在片中有体现。

一个场景中,甚至他在见一个女明星时,搭讪的话就是:“你去过法国吗?

” 当然,我们每次都是只听到声音,但门就关上了。。。

影片的核心是一个新来的女助理,她毕业于高校,有着很强的野心,希望能成为制片人,她的父母也为她有这份工作自豪。

影片不紧不慢地呈现了女助理一天的工作,从凌晨离家到夜晚回家,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地反应出了底层助理的辛苦和整个大环境的潜规则。

然而她每天起早贪黑,甚至兼做清洁工作,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尊重和感激她的付出,几乎没有一个人正眼看她。

影片也首次展示了一个好莱坞公司初级助理工作的辛苦。

这其实不是新闻,在很多年前,就有过相关的书籍,专门讲好莱坞助理生存指南!

大部分的助理无论男女刚开始都非常低微,做的大部分工作与制片完全无关,就是复印、接电话、端茶倒水、帮老板买午餐、订机票、报销、拿干洗的衣服。。。

这些我做实习的时候也做过的。

只不过,既然很多大导演、大制片也是这样起步的,很多年轻人也都任劳任怨。

本片中的女助理做这些倒没有怨言,只是她慢慢发现,不断有年轻漂亮的女孩进出办公室或被安排去酒店,她还要帮忙应付老板的老婆发来的质问。

甚至公司上下都知道老板的行为,不仅没抱怨,反而跟着一起调侃那些女孩,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不少会帮他安排女孩,打点一切。

因为女孩也是新去作助理,就像观众一样,对一切不熟悉也充满好奇,带着观众一起逐渐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的乌烟瘴气地让她多次窒息。

但如果去找HR,就是被威胁,大好前途可能尽毁。

临走还要被HR说:“别担心,你不是他的菜。

”作为安慰。

最有趣的是,韦恩斯坦每次批评她后,她都需要写书面信道歉。

而韦恩斯坦也会夸她是聪明人。

仿佛好色的老板也有理智的时候,美女虽然多,但总要找一个是真的干活儿的,而且还要识大体顾大局。

而这个有着优秀学业背景且急于成功、从小城市来纽约的女孩正好符合要求。

本片是米兔运动后,编导采访了多位韦恩斯坦助理写成的。

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大大满足了观众对韦恩斯坦的好奇心。

毕竟,直接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往往被认为偏颇,不如从他最亲近的旁人角度出发,更加客观。

而女助理虽然一切看在眼中,却只能沉默,片中大量的时间都是没有对白的,只有复印机的声音,电话铃声,正是显示了为何我们等了这么久才听到事情真相的原因:无数这样追求事业的小人物作为个体,都因理想而放弃了原则,不得不向权势低头。。。

直到一个又一个人挺身而出。

影片成功地渲染了一种恐怖气氛,整个电影的颜色灰暗,死气沉沉,在沉默之外的对白中则多为对人的侮辱和贬低,成功营造了一个有毒环境,似乎没有一个好人。

片中也常常可以听到韦恩斯坦对下属的大喊大叫及用难听的话贬低下属,这种口头上的暴力也是他的标志性特色之一。

虽然没有任何暴力内容,但女助理显然被周围的环境搞得惶恐,经常看到她吞口水,不敢看周围的人。

看完本片,大家定会觉得安海瑟薇在当年的《穿Prada的女魔头》里出演的女助理那简直是太幸福了。

不过,本片的呈现方式在大众眼中可能会偶尔无聊,缺乏商业吸引力,毕竟看着她打扫房间、洗盘子和复印很久确实会觉得没有《Bombshell》那种快节奏、戏剧性的叙事方式有趣,所以才退出颁奖季而在1月上映。

但影片里讲述的一切真的不容错过。

话说就算找大明星,像《Bombshell》那样拍都依然可能备受争议,这类性侵电影目前其实很艰难,但又很重要。

主要原因是事情才发生不久,但相信未来类似的电影会越来越多,也希望角度不同,可以有更为犀利和尖锐的视角。

 3 ) 祝刚步入社会的年青人一切顺利

电影里的助理是公司办公室打杂的,订机票和酒店,安排接送车辆,端茶送水接待来客,还要给老板准备简餐、收拾办公室。

电影是小人物的小故事,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姑娘,才到这个影视公司办公室当助理,她的工作,她的烦恼。

应该说这位姑娘算是聪明、能干、肯吃苦的,多做少说、长眼识的那一套她都懂,工作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公司前辈、长辈的颐指气使,老板的粗暴,早来晚归,有干不完的活,这一切她都能忍受,唯一忍受不了的是那些靠与老板暧昧关系,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活儿也干不了的,就能轻易地来公司当助理。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青人,不起眼的工作,整天忙个不停,烦恼更是不断,再往深里究,以往的理想和抱负怎么与现在的这种平凡无聊联系到一起。

聪明者皆敏感,敏感成就了他们,过于敏感也有可能毁了他们。

此时家人与朋友的关怀和安慰很重要,有的时候打个岔就能缓解许多。

故事里的办公室同事,还有那个猎头公司经理,明里暗里的帮助都有积极作用。

年青人自己的意志更重要,再有名气的大学毕业,再聪明能干,没达到公司单位离了你就不转的程度,你就要勇于忍受这一切。

这也是刚刚步入社会年青人必须要过的一关,不能不在意周围的这一切,也不要扩大化,钻进去思来想去而无法解脱。

当父母的从小就要让孩子感受这一切,逐渐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

如果大学毕业前还一窍不通的话,进入社会就会很烦恼、很痛苦,甚至有一定的风险。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放手让他们接触社会上的东西,让孩子思考处置所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说教、说教。

上一代的经验对于下一代并非全都有用,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大、节奏快,上一代的经验很大部分指导意义不大。

公司单位的老板、前辈长者们要设身处地为年青人考虑考虑,不要一身媳妇磨成婆的世故。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青人更要经得起孤独,受得了委屈,等对周围的这一切熟视无睹,见怪不怪时就好了。

 4 ) 愿你有坚守的勇气 也有潇洒离开的底气

这部片子让我很有共鸣。

我也是一位助理,在一家电商公司的视频部门当影视摄影助理。

做的事情很琐碎,清洗东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拍辅食类的产品用到的一堆锅碗瓢鹏、模拍时宝宝用过的奶瓶、还有它弄脏的衣物。

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搬重物——每次模拍外拍都有一堆摄影器材还有道具产品需要带。

模拍的时候还需要帮着一起哄宝宝,以调动宝宝的最佳状态。

习惯了服从,习惯了说“好的”,不知道拒绝两个字怎么写。

被制片训、被策划凶、被主摄嚷嚷,是公司里食物链最底层一般的存在。

很辛苦很卑微,每天也是很晚才回到家,累到对男朋友胡乱发脾气,而且,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落日了。

之所以还没有离开,是想在这家公司混个资历,毕竟之前那么辛苦都坚持下来了,总不能干了一年多出来还是个助理吧?

工作里,最常出现的事情是:你做着很多不属于你职责份内的事情。

制片忙,你就得跑腿去拿定好的一群人的午餐;导演渴了,你就噗嗤噗嗤跑去搬瓶装水;美术忙不过来,你就得帮忙置景收拾;经纪人不在,你就得跟外模沟通。

对了,拍摄里会用到的道具的采购也是你。

助理就是担任这么多琐碎工作的一个存在。

 5 ) 初入职场的社畜小白,大体如此

助理 (2019)7.02019 / 美国 / 剧情 / 基蒂·格林 / 朱莉娅·加纳 马修·麦克费登影片是聚焦在女助理身上,以其为主视角,极为细致地展现出,其个人一整日的工作生活内容。

反映出,初入职场的底层职员,艰难而无奈的处境。

虽说,本片是借以哈维·韦恩斯坦的助理为原型,但实则并不是单一表现某公司特例。

职场社畜大体如此。

导演通过极为冷淡的情景表达和人物表演,且没有任何背景配乐的方式,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在那座办公室里的一切压抑情绪。

jane每天会来公司最早,又最晚离开公司。

除了要做好老板助理的本职工作外,其他琐碎杂事也默认地需要她处理,同时还遭受着一些排挤。

比如同样是助理岗位的同事,会将棘手的麻烦事儿甩给她;比如只是帮给同事订餐个午餐,但不是同事想要的而遭到嫌弃;比如在茶水间,其他部门同事把用过的茶杯很自然地顺手就留给JANE去清洗。

让她更沮丧的是,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并不会因为自己做得更多而增加,而也只能是公司里的小透明。

当然,就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再多,也通通比不上作为一个助理,来自自己老板的压力。

每当jane工作上犯错,准确说是违背老板主观意愿的行为,老板都要求她写一份“道歉信”邮件。

这种奴役驯化式的管理,实在让人无法呼吸。

而老板的管理风格俨然已是常态,因为同事甚至会非常淡然的来教jane怎么样写好“道歉信”。

前面关于jane的日常工作描述,为进入后面故事主题做好细致的铺垫。

这样一个公司小透明是如何能去举报做为公司高层的顶头上司呢?

这段,应该可以算是整部片的高潮段吧,但依旧被导演处理得冷静化,以一个场景的对话形式,交代了整个过程,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绪。

JANE从进入人事总监(没有详细交代职位,姑且认定是人事部门的最高层吧)房间的那刻,总监程式化的接待方式,可以料到接下来的一切应该只是个过场。

JANE小心翼翼地陈述自己的到访的缘由,正如她每天在办公室里处理每一个事务一样。

而人事高层在开始的对话阶段,看似非常关切的态度,对jane示意任何事宜都可以对他坦然。

但实则目的是为了更多掌握jane对举报“事件”知情程度。

在了解jane反应的“事件”仅仅源于个人的推断,而无实际证据之后,他便开始发挥作为这家公司高层的真正作用——肯定其价值,美化其前程,通过一切“劝导”让其认为投诉必定是自毁前程的决定。

结果,可想而知,社畜小白是怎么可能赢过职场老手呢?

在这场对谈中,最让jane看透一切的时刻是最后当她开门离开办公室,人事高层对她说“I dont think you have anyting to worry about。

you're not his type。

”这句话,看似安慰着jane,让她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处境,但其实更说明了,这位人事高层对于jane老板存在的潜规则“事件“早已心知肚明。

那么,jane对于这件事还能做什么?

当她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着公司所有的一切人和事,熟悉但又陌生,她想也许她今天的经历在许多人身上都经历过一遍,但他们也依旧能每日在这家公司如常的继续“奋斗”。

而到此,作为故事背后另一个主角——jane的老板,确实始终没在影片中露脸过一次,依旧通过一则电话,在对jane进行了训导后,又收获了一封“道歉信”邮件。

老板再次轻轻松松赢得了这次看似突如其来,但早已习以为常的对抗。

于是,故事也就结束在jane默默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如她往常的每天一样。

所以,看完影片是不是非常沮丧?

职场社畜就活该被虐吗?

可能如今,对于职场初学者来说,首先要面对这样现实——职场确实就是如此残酷呀。

大企业公司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面对早已生成的潜在的规则和文化,初入职场小白的生存法则,可能真的就是要么忍要么滚。

那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还能做什么改变呢?

首先是基于坚持自己做人准则底线。

忍,可以是一时,一旦你能拥有更多话语权,你能建立基于自己准则的规则。

当然,也可以选择潇洒离开,正如《穿prada的女王》的安妮海瑟薇,获得女魔王的肯定后,毅然潇洒离去。

这不是理想化的结局,这是最真切的勇气。

如能始终坚持着自己,哪里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呢?

无论是哪个选择,作为我们自己,终归是要做到守好自己的那个底线。

 6 ) 木偶

日常的社畜生活,冷峻,窒息,无法逃脱…看的实在是压抑了…侧面记录Me too的性侵大佬,混蛋渣渣,办公室的公司的其他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遇到棘手的老板老婆的催命电话,其他男同事就是扔给女主,就像跟她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扔废纸团一样。

对待投诉的主管,明明知道老板的种种罪行,却还是袒护,并以威胁女主,终了还不忘打击下女主不是老板的菜…重压之下,大家都是负能量下的傀儡,麻木的执行,扼杀自己的独立人格。

 7 ) 职场中的PUA

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原本就知道这不会是轻松的氛围,但依旧被这部电影沉闷的节奏和压抑的气氛难过的不行。

女主人公设定为哈利·韦恩斯坦的最末位女助理,毕业于西南大学,怀揣着成为女制片人的梦想,初初踏入职场的菜鸟。

每天都被一成不变的底层行政工作和无理要求淹没,一个每日还要负责清扫的她,一次又一次,again and again,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向上司道歉,一种被压榨的无奈,似乎已成为了办公室心照不宣的事实。

当我以为这个助理不会反抗地一直继续下去的时候,转折出现了,一个比她更菜鸟的新助理出现了,没有任何的经验,而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一开始就得到了入住酒店的特权,而出现在现场制片的插科打诨之中。

我想应该是在复杂的心理斗争之下吧,最终让她选择向人力部门投诉,将一直以来她发现的韦恩斯坦性侵女职工和女演员的一切证据抖了出来,而最后,如所有人能够预料的一样,得到的只是白眼。

所以,她究竟是为什么而去的呢,又想得到什么呢,而最后,在隐晦的威胁下,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和日子过得平坦一些,只能选择放弃,放弃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变成哑巴,做好本职工作,别再让上司失望了,别再。

我想在韦恩斯坦入狱之后,看这部电影多少有些释怀,去看到女性即便是在好莱坞,在最前沿,依旧无法靠实力说话,他从未出现,却一直都在。

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从头到尾,我能够感同身受他对她甚至所有员工造成的阴霾气氛。

对未来毫无希望的工作,而最后,人力的那句嘲讽“you are not his type“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另类的否定,和注定无法出头的隐喻。

所以,随着me too运动取得的阶段性成功,至少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至少剧中的真实原型,可能不会再接收到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但谁又能确定她的下一个boss不是第二个韦恩斯坦呢。

对这部电影,无法说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甚至于无法给出星级,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感觉。

看了一些介绍,在原型身上,编剧没少下功夫,很多细节都发人深省,作为女性同胞也有感同身受。

看过之后的空虚,几天了都还没有填补上,这一次我甚至于不想和队友去讨论,真心觉得,无法和一位男士在这方面取得共鸣,不身处在那个境地,真的无法感受到她的心境。

对于女同胞们我还是推荐看的,当然如果是初入职场的女孩,也许会被这种压抑的气氛吓到,但对于我们已然可以接受不同场合的职场女性,真的希望这一部电影,可以呼吁一些人,再一次面临这种工作场合的PUA,可以勇敢地说不。

希望中国me too运动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职场。

或许这就是一部电影可以真正引起思考的地方。

 8 ) 像我们这样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一天,是女孩们一直在经历与重复的一天。

这个女孩比我小一点。

她刚从名校毕业,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很大的电影公司给总裁做助理。

她希望有一天可以做电影制片,她知道那不只是靠底气和运气,还需要很多业内的资源积累。

虽然总裁助理的职位是一份行政工作,但也是一个熟悉行业的好开始——虽然工作辛苦了一点,但慢慢来,好好做,总会有回报的,她已经足够幸运。

电影从助理女孩到公司上班开始。

她把头发向后梳,扎成一个马尾,利落得没有发丝打扰。

穿的是一件粉紫色的线衫,配长裤,算不上活泼却也并不呆板,简单得体。

助理女孩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先去公用厨房煮咖啡、拌酸奶。

快速搞定自己的早餐之后,为总裁和同事们打印好会议要用的文件,装订、分发,摆在尚且空空荡荡的桌子上,整整齐齐。

同事们陆陆续续来了,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玩笑,八卦,吐槽和抱怨作为某种非具象却真切的噪音,填满了打印机、白炽灯、座椅、按键的机械声之间的缝隙。

助理女孩开始打扫总裁办公室。

她很细心,带着一整套打扫工具,跪在地板上清扫桌底,扒开沙发的缝隙清理碎屑。

她在地上发现了一只耳环,在垃圾桶里发现几个用过的针管。

她收起了耳环,挑出针管,把它们扔进生化垃圾专用的垃圾袋里。

助理女孩回到自己的工位,守着总裁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此起彼伏:总裁的妻子暴跳如雷地问她他的去向;项目组费尽心思地向她打探总裁的日程安排以争取更早更多的会议时间;地勤临时通知,需要为总裁出差安排一部专车;财务发来报销明细,特意叮嘱最后两项几千美元的支出本来就没写具体,已经请示过,只管报销就好;前台告诉她,有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来找总裁,说自己和总裁私下订好时间现在见面的,想和她确认一下要不要放女人和小孩进来。

助理女孩熟练专业事无巨细地沟通安排着总裁的工作——台面上的工作,以及,比较模糊的工作。

快到中午了,助理女孩也没有停下来的时间,赶着给同事订外卖。

各种午餐菜单口味要求,最后还搞错了,同事怨怪,她不置可否,一边工作一边咬一口三明治。

助理女孩接到通知,要帮总裁去机场接待一个客人。

接到了她才发现,所谓的客人是一个女孩子,她看上去很年轻,穿得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说起话来也有些青涩,和她的帆布行李箱一起,有些拘谨地坐在后座。

但所有的这些,都无法削弱客人女孩的,让人惊艳的,不加修饰的美丽。

客人女孩告诉助理女孩,她和总裁没多久之前在另一个城市认识,总裁当即邀请客人女孩搬过来,并为客人女孩在高级酒店安排了一个房间。

客人女孩还说,总裁给她在自己的公司安排了一个职位,随时可以开始工作。

这个职位就是助理。

助理女孩没有说什么,送客人女孩到了酒店,陪她安顿好了,回到了公司。

助理女孩又接了很多电话,安排了很多工作,打印了很多资料,打扫了很多卫生。

办公室仍是热热闹闹的,玩笑,八卦,吐槽和抱怨作为某种非具象却真切的噪音,填满了打印机、白炽灯、座椅、按键的机械声之间的缝隙。

她接到总裁的电话,总裁要她临时推迟所有的工作安排,因为他要去一个酒店开会。

这个酒店,就是客人女孩坐在的酒店。

助理女孩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她穿上外套,系上围巾,一头扎进办公楼外的风雪里。

助理女孩来到了公司在另一个大楼的HR部门,约见主管。

等了一会儿,主管示意她进去。

那是一间很高级的办公室,巨大的木制装潢的单间,整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书。

HR主管问她要不要脱外套,办公室里很暖和。

她想了想,说没关系,还是穿着吧,然后解下了围巾。

在微妙的沉默之后,HR主管拿起纸笔,开口问她,是有什么事情要汇报吗?

助理女孩回答是,接着用非常简洁和中性的措辞说了总裁要客人女孩做助理的事情,并且谨慎地分享了她一些合理的推测。

HR主管全程没有表情,也没有落笔。

等助理女孩说完了,HR主管轻车熟路地继续:质疑女孩的动机,否认女孩的想法,嘲讽女孩的操作,威胁女孩的前程:「你知道你这个职位我们收到了多少份名校生的申请吗?

」,「你来公司工作多久了?

」「你的梦想是什么?

」HR主管语气温柔,微笑专业:「那么,Jane,我问你,你确认,要我把你告诉我的这些,记录和处理吗?

」这次见面最终以 HR 主管一句「你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前途无量。

」结束。

「你把围巾给落下了。

」HR主管一面撕掉记事本的纸页,一面提醒。

助理女孩尴尬地走回来,取了之前搭在椅子上的围巾,龃龉出一句谢谢,匆匆离开。

就在关门的刹那,HR主管安慰似地补充了一句,「没关系,你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她裹紧了外套和围巾,又一次扎入风雪里。

回到办公桌前,助理女孩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总裁的。

他在电话里把她痛骂了一顿。

她知道为什么。

助理女孩打开邮件,给总裁写信。

同办公室的两个聒噪男同事凑过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指导她的遣词造句,轻车熟路:「我为我的行为向你道歉……以后绝不再犯……谢谢你给我机会……我会好好工作以报答你的信任。

」邮件发出没多久,她就收到了总裁的回复:「很好。

继续努力。

」助理女孩继续努力工作。

客人女孩来了办公室,要她给她过一下助理的工作。

助理女孩仔仔细细地为客人女孩介绍,工作流程、座机代码、注意事项……客人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抖着二郎腿,双手摩挲着办公桌。

「暂时就就这些。

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你可以走了。

」助理女孩说。

客人女孩如释重负,开心地和她告别。

下班时间到了,办公室渐渐冷清下来,只剩下打印机、白炽灯、座椅、按键的机械声。

助理女孩收到通知,今天的工作到此结束,她可以回家了。

天黑了,很冷。

女孩去便利店买了个纸杯蛋糕,找了个空位吃了起来。

她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为爸爸送上迟的生日祝福。

他们似乎听出女孩的疲惫,提醒她别太辛苦,注意身体。

他们不想霸占女孩太多空余时间,说周末再好好聊,匆匆挂了电话。

女孩吃完了蛋糕,走出便利店。

镜头拉开,向上,把这个街区展现给观众。

女孩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准备回到出租房去。

就这样,女孩作为助理的一天结束了,电影也到此结束了。

虽然,我们都清楚,真正「开始」,和「结束」的,不是这一天的事情。

-女孩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作为总裁助理,在在工作上没有任何主体性和控制权;总裁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虽然他从来没有在电影里出现过,却无处不在——这本身就是对权力关系的隐喻。

电影在视听语言上一切从简,用纪录片般的方式展示了女孩作为总裁助理的一天的工作。

镜头充满监视感,紧跟着女孩的每一个动作。

色调气质就是纽约冬天的办公室的艺术表达的浓缩,没有倾向,也没有人情。

办公室的环境音被保留(甚至放大),机械的,压抑的工作内容不以任何美感为目的被浪漫化。

年轻演员很专业,对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处理有种主体性收到陌生而强大的威胁下的自发颤动,她的男同事演员们有意无意表露出的自大和特权一次次挑起观者的噬齿性的厌恶——真实,就是这部电影的力量所在——没有呐喊,没有声讨,没有立场,没有判断——这些,在电影结束之后被完成。

这个女孩,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一天,是女孩们一直在经历与重复的一天。

-助理有什么投诉抱怨的?

西西佛的喜悦 评论 助理 2020-05-28 19:38:45女主没有受到性骚扰。

女主刚进单位五周,还在实习期,做很多打杂活很正常。

没看到同事排斥她。

女主觉得工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可以离开啊,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

老板潜规则女下属,是有独立意志的成年人之间利益交换。

没有伤害女主的利益。

或公司的利益。

总不能说老板私生活混乱,潜规则下属,影响员工工作,公司正常运转吧。

如果老板没有在办公室跟女同事瞎搞,就ok了?

老板真的舍不得花钱开房?

还不就是电影导演故意增加老板的可恨值。

现代社会取消了通奸罪。

老板私生活,别人的私生活是他自己的事。

人力资的处理,很现实,就凭那点证据,想投诉老板根本不现实。

老板确实霸道,不讲理,有时。

女主确实工作压力很大,没什么成就感。

但不能因为这个,就投诉老板乱搞男女关系。

我觉得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能看个电影,就成了道德洁癖主义者。

评论的评论:布兰姬2020-06-14 16:59:02同意。

权色交易,米兔个屁。

我自己都觉得丧气的是,很多时候,我无话可说,很多时候,我什么都不想说。

但是这次,不得不说:1)电影里办公室耳环暗示的,不是老板在办公室潜规则女下属,而是老板在办公室性骚扰女演员;2)女主角向 HR 举报的,是基于 a)安排助理工作给客人女孩,「空降」办公室,不符合公司的招聘流程;b) 女主角对客人女孩的年龄有疑问,认为她可能是未成年;3)通奸是指婚外性行为:有配偶者与第三者出于自愿发生性行为。

而#metoo 的讨论中心就是职场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下,受胁迫下的,「出于自愿」而「接受」性骚扰/发生性行为。

把电影暗示的老板的行为以「知情同意」的「权色交易」粗暴概括,是一种去权力化,扭曲了电影的本意。

 9 ) 感谢这部电影的“看见”

比较真实的一部电影。

女主角秀丽文雅,聪明能干,在大公司工作,毕业于出色的大学,且GPA非常高,父母温柔理解。

从这样的背景看,她或许也应当出身于社会的中等阶层。

她在任何人眼里都应当是“社会精英”一样的存在,并被期待拥有光明的未来。

可是现实却是她在办公室里做“最低微”的工作,不断打杂:取快递,做奶昔,接电话,打印文件,清扫垃圾。

琐碎的工作一眼看不到头,进进出出的同事当她是空气,老板任用她也仅仅因为她肯干但认为理所应当,做对事的时候当她不存在,做错事或心情不好就会骂她撒气——这一切与人们所想象的“精英”、“体面”相去甚远。

可是她所能做的只是“能忍则忍”,因为整个公司体制都在为老板的利益服务,没有人会care她,且她是可有可无的,毕竟有400个常青藤学生正在竞争这个职位——虽然新来的没有任何经验的女同事靠着姿色就很快上位了。

而更残酷的是,她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想当制片人的梦想。

当然,女主幸运在同事和前辈似乎还比较照顾和支持她。

整部电影仅仅是展现了助理的一天,除了“投诉被拦下”的小高潮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剧情设计,凸现出无聊和无意义感,恰如她的每一天。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工作都是重复性的,这部电影关注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更是男性包围下女性工作人员的生活(看办公室男女比例即知),虽然没有任何精神上的所谓“升华”,但只是展现,就是一种“看见”。

而被展现和“看见”,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当中人们的“自我和解”。

因此五星。

电影最后留了个“微光”,主角的父亲说:“工作刚开始都会有些压力大的。

”以后会更好吗?

或许会的。

 10 ) 本篇可能有剧透哦!

本文首发于公号:电影发烧圈影片《助理》主要聚焦在哈维·韦恩斯坦的一名叫做JANE的助理身上,导演基蒂·格林以冷酷又极具现实感的镜头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这名女助理压抑、迷茫且绝望的生活状态。

一、哈维·韦恩斯坦与性侵这部电影无所不在的隐喻了哈维·韦恩斯坦的性侵事件,而这件性侵案件也彻底震动了好莱坞。

韦恩斯坦是在当今电影界极具影响力的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和兄弟创办成立了「米拉麦斯电影」(MIRAMAX FILMS),从一开负责发行小众冷门电影,到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制片业的急先锋,并且促使独立制作电影成为当今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电影业的潮流,甚至业内人士被称为“现代电影的挽救者”。

上个世纪70年代对于美国电影来说也是一个分水岭的年代,在好莱坞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之后,更受到了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和美国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冲击,新好莱坞电影孕育而生,也使得传统的电影美学观念遭受了深刻的打击。

与此同时韦恩斯坦把公司定位于对小众独立电影的挖掘,给新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包括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还挖掘了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甚至昆汀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与韦恩斯坦合作完成的。

韦恩斯坦不仅在电影界大发异彩,而且同样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作为民主党的支持者,甚至曾为奥巴马和希拉里总统竞选捐款,也在奥巴马大选前公开自己的立场,高度赞扬奥巴马在过去四年中的执政成绩。

非常搞笑的是,当韦恩斯坦性侵案件被曝光后,奥巴马也公开发言指韦恩斯坦“恶心”来撇清自己的关系。

韦恩斯坦本来可以顺风顺水,获得金钱和名利的双收,但是在2017年的时候,《纽约时报》披露韦恩斯坦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至少性侵骚扰了8名女性,而后这个数目上升至50名,令人恐怖的是,之所以他能够性侵这么多名女性,原因在与被侵害的女性害怕自己职业生涯就此终结,所以放弃反抗,甚至还认为是自己的错。

当然这并不是好莱坞的第一次性侵案件,也不是最后一次。

二、令人窒息的影像语言JANE是一个刚刚来到韦恩斯坦身边的额一个助理,她虽然毕业于名校,心怀梦想来到公司,但是在公司里却做着打杂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复印资料、打扫办公司、接电话、端茶倒水,预定酒店和一些细碎的小事。

不仅这样,还要时不时应付韦恩斯坦老婆的质问和谩骂,当她对于这种事情感到无助和迷茫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女孩经常进出老板的办公室,甚至两个人一同去同一个酒店。

或许你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助理的日常,但是作为个职场女性来说,你本以为自己能在公司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却没想到不仅埋没在一复一日的打杂工作中,而且还有比自己学历和能力都低的女性和自己处于同一个职位,只因为她非常漂亮。

终于JANE鼓起勇气,准备投诉韦恩斯坦在公司卑劣的行径和不公的时候,HR的关注点不仅不在韦恩斯坦混乱的生活上,而且还批评JANE缺乏工作经验,甚至在JANE临走前说“放心,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原来一切大家都早已知晓,但是却心照不宣。

投诉无果的JANE再次回到办公司,接到韦恩斯坦的责骂,要求她写道歉信。

JANE就在同事的围观下撰写道歉信,同事指点她说要感谢公司给予她的工作机会,并且保证再也不会让韦恩斯坦失望了。

影片结尾最后JANE走出办公司,去便利店买了面包,给父亲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然后慢慢消失在街头,在这个庞大的社会中她不是唯一的一个,和她一样的处境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影片,那就是——苍白无力。

的确,影片充满了一种让人窒息的克制。

大量的固定镜头,展现了JANE内心的状态,在JANE面对HR诉说韦恩斯坦的行径的时候,观众从固定镜头看到了她内心的胆怯和无助,她多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和她一起“发声”,成为她的一丝希望,但是没有,这丝希望最后被HR的指责浇灭了。

JANE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台词并不多,打印机、电话和电脑键盘发出的噪音声音更显的JANE的台词弱小无力,就算在影片高潮——JANE去找HR投诉的段落中,JANE近似乎呐喊的叙述也显得如此苍白。

影片色调昏暗、阴冷,镜头中大部分只有JANE一个人,收拾屋子、接打电话、打扫卫生等等,这样的画面语言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JANE内心的孤独和压抑。

三、职场霸凌在2018年针对韦恩斯坦展开的METOO运动(美国反性骚扰运动),意为“如果你曾受到侵犯或性骚扰,请用’我也是’(me too)来回复。

”紧接着不断有女性讲述了自己遭遇的性骚扰时间,也有些人仅仅回复“我也是”表示对这件事的支持。

随后越来越多人借助这场运动发声反抗,拒绝再做“沉默的螺旋”,她们拒绝强权,拒绝性别暴力,要求自我的平等。

《助理》这部电影不仅仅展现的是职场性骚扰事件,更展现了女性受到的职场霸凌甚至是自我的阉割。

职场欺凌是通过对他人的贬低或压榨,张扬自己的优越性以获得职场上的成就,或以增加他人的付出、减少自己的付出为手段,达到提高个人获利总量的目的。

jane会接到来自老板的谩骂和老板妻子的抱怨,还要为并非自己做错的事情写检讨,甚至在去hr投诉老板的时候,被hr反驳成“女性之间的嫉妒”,正是这种孤立无援才会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强烈的窒息感。

正如影片中这个叫做jane女孩,影片中jane没有任何的特点,她普通、弱小、低声说话,毫不起眼的生存在大公司里面,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是千万个女性的缩影。

或许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或是正在收到职场欺凌。

电影源于生活,事实上,生活比电影残酷更多。

《奇葩说》中有期的辩题是: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了,要不要say no?

正方熊浩老师回答到:一个弱者,若想为自己的权利抗争,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这种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就像影片中最后jane看着城市的房间里亮起的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却散发着温暖的光明。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虽然职场路艰难,但是坚持的人终究会见到自己心中的微光。

《助理》短评

ohh shit, is this how white people workplace is like? A textbook hostile working environment, fueled by mismatched demand and supply

4分钟前
  • Mateus
  • 力荐

不知道是不是中外的不同,影片中的小助理无时无刻不在“控诉”,太过于人性化了吧!现实中人物应该更加冷峻和机械化才对。

5分钟前
  • 唧唧复唧唧
  • 较差

细思极恐的职场...年轻怀揣满腹的热诚跟正能量满满,最终被打的自己怀疑人生

7分钟前
  • 影君子
  • 推荐

响晴白日的鬼影幢幢。

10分钟前
  • 沈困
  • 力荐

#36th Sundance# 缺失的主角 无声的压抑

13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压抑的办公环境,入门级小白们一路走来都不容易啊,对个别现象还敢怒而不敢言,一言则被威胁……

16分钟前
  • Xiuling-S
  • 还行

社畜的一天

21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这小妮子看样是很有助理气质的,三观这么正吗?who is this HE??Weinstein?像讲暗语一样…职场里很正常吧,还是娱乐圈那太平常了!

23分钟前
  • 包子吃人
  • 还行

一星给镜头声音 一星给拍摄极具代入感的工作环境 剩下的设定换了没差

27分钟前
  • 甜品脑袋
  • 较差

特别窒息

28分钟前
  • 福 禄 夀
  • 推荐

结束了一天无聊工作的社畜回家继续看这部社畜无聊的一天,是有多想不开?

29分钟前
  • 藤椒可乐
  • 较差

拳头硬了。办公室男人可以去死,julia garner is gold。

33分钟前
  • 密谋小和弦
  • 推荐

小切口影射大世界之影视公司底层小助理的一天。接电话,发邮件,订外卖,收拾会议室,安排新女助理入住酒店,忍受男人的打量、调侃、埋怨和无视。她家里的橙色马克杯上印着圆圆字体的“A big hug”,而公司里只有冷色调的矩形,连投诉办公室里HR推过来的纸巾盒也是。“放心,你不是他的菜”。

37分钟前
  • 树大陈
  • 还行

挺无聊的

39分钟前
  • 菲到一亿光年外
  • 较差

一种刻意为之的单调。创作者意图明确,但减法做到一定程度,情感表达也会受限的。

42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较差

一点也不闷啊,那种沉静中的压抑,女助理的和两个男助理的神色,日常的工作电话,电梯里的尴尬… (派翠这个酱油打的我意犹未尽,还以为后边他会发生点啥…… 对韦恩斯坦的事情隐晦的点到为止,没有戏剧性却反而感到最真实

45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推荐

三星半。架空主体的渗入讲述,相当感同身受了,这种看似什么都没失去什么都未遭受却无时无刻不感到被贬低被剥削且被视为没资格抱怨的感觉,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种族每个阶级“幸运女孩”的日常。

49分钟前
  • 猫河
  • 推荐

我觉得挺一般的,不大看的下去

52分钟前
  • 范闲
  • 较差

谢谢,窒息了。

55分钟前
  • 达令
  • 还行

或许会有被认为在韦恩斯坦案爆发前后“蹭热度”的嫌疑,但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时事背景下通过完全聚焦角色(甚至是舍去了其他方面的细枝末节),创造了一种无声的恐怖。电话那头模糊的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老板”,HR尖锐的审问和无时不刻不在周围弥漫的“玩笑”/“调侃”…黑夜之后,她又能去向哪里?这可能是事件之后的行业出给所有受害者最无解却又棘手的难题,也是最为痛苦和勇敢的表达。【盖章我们Julia Garner迟早有一天会拿奖】

5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