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b站上认真地看完了台版的《太平天国》(连每一条弹幕和每一条评论都没有错过图片),比起央视版的来说比较全面,删改的内容也比较少(每集平均有1个小时左右),昨天傍晚才看完。
不过,最为全面的版本还是CCTV1在1999年暑期首播的那一部剧,也只播了那一次,之后再无此版,原因后面会有写到。
下文就称1999年的CCTV1首播的为原版以区别之后的央视删改版。
我看的是这一版在看台版的时候,我把豆瓣、小红书、网易云音乐和微信读书上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评论大致浏览了一遍,发现最近几年对太平天国运动持指责的否定看法的比前些年多了不少:有称赞曾国藩道德高尚甚至出现了“咸丰很励精图治要不是太平天国捣乱大清不会那么早亡”、“太平天国的存在消耗了大清的有生力量不能很好抵御外侮”、“咸丰还算有点魄力”、“x教覆灭记”、“不过是另一个满清罢了”、“说到底只是农民起义”、“我感到恶心”、“就是近代史的一场浩※劫”之类的评论……我就想借写台版《太平天国》的剧评也来写一下我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一点认识吧。
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我认为一定要区分太平天国起义纲领与后期变质的关系和太平天国起义军广大基层士兵与太平天国高层领导的关系。
如果将两个关系中的二者混淆甚至划上等号,绝不会得出来正确的结论。
作为一个🐴列毛主义的信仰者,我们应该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GM性,同时批判高层领导后期的腐朽性。
一、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灭亡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从剧中来看,洪秀全在占领南京之后就开始腐化了,杨秀清看在眼里未加劝止而是通过借献美妾程岭南表现出来自己的“顺从”,在心底也生出了争权之心。
真像洪宣娇所说,冯云山战死后连个调停高层领导之间矛盾的人都找不到了。
之后洪秀全通过安插在东王府的眼线侯谦芳知道了程岭南是杨秀清的人又通过程岭南之口借杨秀清之手让杨杀掉对杨忠心耿耿更是自己救命恩人的曾水源,这是剧中对桌面下内斗的一个表现。
洪秀全对杨秀清则是一直放任他做大让杨惹众怒。
而在第一次伐除江南江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迎来了全盛时期,可此时正如傅善祥所言,祸起萧墙的隐患之感也开始压到身处其中的人。
杨秀清以“天父临凡”为名当众杖打了洪秀全40大板和逼封万岁,洪秀全口头答应背地里却找韦昌辉和石达开给他们下了密诏让他们诛杀杨秀清,石达开为人圆滑手上不想沾血就由韦昌辉带着秦日纲、陈承瑢血洗了东王府,石达开见杨秀清被害才劝韦昌辉少杀一些,韦昌辉恼怒在心就又带着秦日纲、陈承瑢屠了翼王府,之后洪秀全又借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的力杀掉了韦昌辉,这就是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公开为杨秀清平反昭雪并立了幼东王来安抚杨秀清旧部,之后洪秀全本想用秦日纲、陈承瑢制衡石达开,但石达开趁热打铁逼洪秀全处死了二人,洪秀全又把自己的两个没有脑子的亲哥哥洪仁发、洪仁达都封了王觉得这样自己就能大权独揽了,结果在各种君臣猜忌中逼走了石达开让石达开选择了公开分裂。
后来洪秀全先说“永不封王”但又册封了自己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为让众人服气又封了后起之秀陈玉成为英王、亲信蒙得恩为赞王,在试探一番之后封同样是后起之秀的李秀成为忠王。
后面又怕陈玉成、李秀成像杨秀清一样势大就封他们的部下为王来分权,到后面滥封王数量达到了2700多个。
有这样一个天王,这样的太平天国又怎能不亡呢?
另外,不过,这部剧有借美化洪秀全、丑化杨秀清、弱化冯云山和萧朝贵、美化曾左李来提倡忠君的封jian思想在里面的,通过把杨秀清的不少功劳(如允许男女通婚等)安在了洪秀全的头上,以及虚构了洪宣娇是洪秀全妹妹的事实(实际上她是以萧朝贵妻子的身份认了杨秀清为兄长还改了名为杨宣娇后又赐名为洪秀全,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关系也较剧中亲厚)。
二、想给剧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做个点评。
洪秀全:人菜瘾大、权力欲重、疑心颇重的乱世枭雄。
论才智、眼光、胸怀都远逊于杨秀清、论远见、胆略、眼界又不及冯云山,论忠厚、实在、志气仍不如萧朝贵。
天京事变杀害台柱子杨秀清已是自毁长城,重用亲信和亲兄弟并逼走石达开又是在加快灭亡速度。
末期更是越来越昏庸、无道、无能、疯狂。
剧中还能允许傅善祥在他身边“说三道四”进行规劝,但历史上末期的他身边连“允许说三道四”的人都没有 。
太平天国从里面烂空与后期的洪秀全等高层领导人骄奢淫逸、任人唯亲、刚愎自用是分不开的。
杨秀清:他是太平天国早期八王甚至是首义六王中真正能够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称号的一位高层领导人,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位了。
他为人情义兼顾、性格骄傲张扬、权谋认知浅,但他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都非常出众,也具备了一个领导人应有的能力、才干、眼光、胆略、智慧、胸怀。
作为太平天国的台柱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基本都是他一肩挑(文化、思想方面的建设早期是归冯云山主管,冯战死之后杨接管了)。
教员对杨秀清的评价也比较高:“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广西,杨秀清说他回到天国了。
洪秀全回来时,将领们都是拥护杨秀清的。
其实那时杨秀清更年轻有为些,洪秀全应该服从杨秀清的领导。
但洪秀全是创教者,是领xiu。
两权对立,所以失败了。
”剧中张志忠可以说把杨秀清这个悲情英雄演活了,演的是“虎虎有生气”。
石达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虽非帅才但也是个将才。
为人性格谦和温润不似杨秀清一般张扬有君子之风,但又处事圆滑看重名声,看问题的眼光不够深远。
也算一位末路英雄。
韦昌辉:性格隐忍,能忍辱负重,执行能力很强。
定都南京之后,杨秀清总领全局所做的多项决策都是由他很好的执行到位的。
但他的私心私欲太重了,重到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到了整个太平天国的政权利益之上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活该。
傅善祥:才貌双全、德才兼备、重情重义、忠烈并重、善良勇敢的传奇佳人。
有评论说杨秀清虽然很宠她但她是杨秀清的玩物,我想说不是的,他们之间是有真感情的。
剧中她第一次出场是杨秀清带队入城,她在夹道欢迎的百姓中望着骑在马上的杨秀清含笑招了手,杨秀清惊讶于她的美貌回过头看了她,那是她和杨的第一次初见,杨应该是对她的貌美如花留下了印象,而她应该是仰慕英雄一样的仰慕杨。
后来她成为了女状元之后到东王府谢恩杨秀清留下了她做东王府的簿书,并没让她再去天王府谢恩(有弹幕说是杨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但我想杨怕洪秀全像当初看上程岭南一样抢走傅),杨应该是在这时对这样一个美人能拥有冠绝众人的才气而又惊又喜。
后面在日常工作相处中他开始了把重任给她,而她也开始佩服杨的能力、才干,到杨处死曾水源时她为曾向杨求情杨没有答应,晚上杨敲了她的房门谈完了公事,杨说口渴了要喝茶,她说去重新烧水倒一壶,杨拿起桌子上她喝过的残茶笑着看了她一眼就喝下了,还说“这样才香”,镜头给了她,她含羞带笑地看了杨一眼就低下了头。
其实这就是杨秀清在不清楚她心意的试探之举了,如果她对自己无意那就会制止自己喝她的残茶,而她的害羞之笑就是对自己心意的最好回应。
所以她后面问杨执意要处死曾水源的原因杨就向她表白了而她也接受了杨。
之后,杨对她如珠似宝更加倚重,她也更加用心辅助杨,尽力匡正杨出现的过失,杨为她在东王府大过生日她当然开心,但比起开心她更多的是害怕杨又为此得罪了别人;在生日宴上她抚养的曾水源之子曾宪刺杨失败,有人怀疑是受她的指使她病倒了杨选择相信她看望照顾她;杨说要正式迎娶她,她也跟谭绍光说自己要嫁给杨;到后面杨秀清当众杖责洪秀全40大板后为了不离京就逼封万岁,她还在苦劝他,给了他上策是向洪秀全公开低头说自己不要封万岁并且表示要交权但洪秀全肯定不会准就算准了也可以让嫡系出面反对最后实权在握就行了别图万岁的虚名,下策是实在不行就干掉洪秀全他都没有接受,后面傅善祥劝不了他就执意离开说不忍看他覆灭,他就打了她一巴掌,她临别含泪劝他保重(虽然我觉得她说的下策干掉洪秀全直接反了反而是上策,出去带兵是中策,下策则是她说的上策)。
离开东王府到谭绍光处避祸时她得知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已经开始派兵了她依然要写信告诉杨不然就回东王府亲口告诉杨,而杨在她离开以后很伤心地在她的屋子里徘徊思念她,还准备在自己册封万岁的生日那天立她为王娘(杨应该是觉得她是闹脾气走了还会回来的)。
可见他们之间是真的有真感情的,也是真心相爱的,并非是有宠无爱的玩物。
所以在杨秀清被杀害砍头示众之后她深夜提着杨秀清被砍下来的头去了尸积如山的东王府要把它缝到杨的尸体上让杨有个全尸之后准备和杨同死。
这样交过心的感情,又岂是韦昌辉之流用一个王侯就能买到的?
天京事变中,她被谭绍光、洪宣娇、韦玉娟等人救下一命,在经历种种离乱之后她和谭绍光成婚了,婚后生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但感情到底没有她和杨秀清那般深重了,而是平淡了些。
到最后,天京城破之时,她解开了婚后挽起的长发亦如她初次出场的模样,深夜服毒并埋葬了太平天国曾经的印件痕迹之后独自一人在天王府的长廊中独自走向死亡。
我想,她对太平天国的忠贞又何尝没有包含着她对杨秀清的感情的一种折射表达方式呢?
她们与太平天国同寿,忠勇刚烈。
不止傅善祥、洪宣娇,剧中每一个女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太平之花”,她们的一生轰轰烈烈、敢爱敢恨,勇敢地爱了自己心仪的男人、刚烈地殉了自己忠诚的信仰。
能造就和拥有这样的“太平之花”,是太平天国的荣耀。
她们永远是太平天国的骄傲。
天京事变:它对太平天国的实力打击非常大,首先表现在军政力量上。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损失才是最严重的,天京事变的最严重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杨秀清被害之后,天父附体临凡就被直接捅破说是假的谎言,这时太平天国的宗教精神信仰也坍塌了)。
洪秀全是否向诸王颁发诛杨密诏,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从诛杀杨秀清一事事发突然且进展顺利来看,可见诛杀杨秀清是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分工的,洪秀全在事前也绝不会不知道此事。
因此诛杀杨秀清,至少是经过洪秀全默许的。
“相忍为国”这四个字在高层领导人中要做到是真不容易啊,洪秀全、韦昌辉等人为一己私权没有顾及到诛杀杨秀清对太平天国造成的打击和最严重的精神信仰崩塌的后果,不顾太平天国整个政权的发展,真是……柳亚子有诗《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出走天京,公开分裂的单打独斗本就缺少后勤保障和全局视野同时失了人心,加上后期的他没有当年杨秀清的胆略和胸怀,屡战屡败是必然的。
后期的天国双星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是早期的杨秀清从普通士兵里开始提拔培养起来的,也确实是英才、干才,他们二人和陈得才、赖文光、谭绍光等人都算是杨秀清为后期太平天国留下的仅有的人才储备了。
剧中陈玉成和曾晚妹这对眷侣在刑场上举行了婚礼携手共赴黄泉很是感人。
但李秀成在被俘后亲笔写下了《李秀成自述》,曾国藩对其进行了修改涂抹,他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万古忠义”这四个字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但不论如何李秀成在保住革命晚节上比早期的林凤祥、黄懿端、罗大刚、苏三娘和后期的陈玉成、谭绍光、赖文光都差了很多,难怪教员评他“忠王不终”。
我想用影视剧和小说等各种形式来洗白还有打着“历史研究”的旗号来赞扬他的《自述书》其意恐怕不在他身上而是有别的意思吧。
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我认为如果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是所有的起义都是瞎胡搞,最后都是王朝更替。
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克思主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是GM,为了反抗压迫。
虽然有阶级局限性、历史局限性,但它主流是GM的进步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这也说明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为什么是为wcjj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服务的。
而那些指责太平天国运动是x教的也是对农民革命的一种无耻污蔑。
归根结底还是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这场GM。
太平天国运动是革命,但也有落后的因素,哪个是主流哪个是支流,如何辩证地看待,这才是唯物辩证法才是历史唯物主义。
如果因为一个落后的支流去否定革命的主流,这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起义的农民军是不管什么神权皇权的,压迫到无法生存了,就起来造饭,与神权皇权无关。
不能只看到太平天国高层领导的神权,而看不到劳苦大众要求平等、自由反对压迫的GM性。
起义并不是简单几个高层领导的所谓想法。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精英创造历史了,我们要看到劳苦大众的想法。
并不是说把太平天国的腐化高层领导人和太平天国运动剥离开来做评价而是说他们不能和太平天国运动划上等号,太平天国不是洪秀全的私产,也不是洪秀全、韦昌辉。
秦日纲等腐化高层领导人的太平天国。
而且太平天国运动比李自成起义等之前所有的农民运动都难很多,因为它面对的不只是满清王朝还有外部的帝国主义,而且自杨秀清主政开始就定下的独立自主、平等交往的外交思想一直延续到太平天国灭亡为止,相当于是在夹缝中生存了。
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地方在于:1.土地政策,实行了农民直接纳粮给政府,不再通过地主收租,也就是没有了二手盘剥。
地主原来收租,租子要高于农民交给zf的粮,多于的粮食就是剥削所得。
现在农民直接纳粮,地主没有了剥削所得。
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带有民主革命性质的土地GM,相当于是直接分田到户。
自此之后它成为了土地GM的一种追求,直到在我dang手上才彻底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GM的巅峰所在。
2.除了农民直接纳粮外,还有一部分地区实行农民继续交租,但是农民抗租,太平天国不再出兵镇ya农民,而是站在农民立场,劝说农民而已,导致地主无法收租。
这表明,太平天国建立的不是地主政权,而是农民政权。
3.外交上,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
尤其在天京事变之后,1861年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之际,英帝国与洪秀全接触,提出帮助太平天国消灭满清zf,然后与太平天国分治天下,被洪秀全严词拒绝。
这直接导致英军与清政府联手镇压太平军。
在对外交往上,太平天国与各国做生意,秉承“四海内外皆兄弟”,平等交往。
4.禁烟,尤其严禁鸦片。
5.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3000年来第一次妇女解放的先河,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平等分田、参加劳动、接受教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满清zf又迫使解放了的妇女回归到封建压迫状态。
其他还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制度的革命和开启妇女解放先河,这是历次农民起义中所没有的。
至于那些张口x教、闭口神权的指责之说,要不要先看一下1840年满清的高知还认为洋人比中国人少一个肺,还认为洋人没有茶叶就活不下去,怎么不去说满清的统治落后呢?
上千年的“君权神授”、“天命所归”同样是一种神权,怎么统治阶级用得说得却不被指责呢?
这未免也太双标了吧。
不过,我们都知道,“双标的本质是单标”。
图片而且,在当时,利用教会组织劳苦大众,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比如在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就是利用了秘密教会的组织形式发展力量。
这时,教会还是被清廷严厉禁止的,正是有了白莲教起义,在镇ya白莲教起义后,清廷被迫承认教会的合法性,允许民间成立教会。
嘉庆年间后来的天理会起义也是通过教会形式发展组织的(天理会算是白莲教的延续)。
教会组织形式的好处是组织组织牢固,在各地都会有分支。
太平天国GM运动后期的捻军起义也是利用教会——捻教组织的。
可以说,在当时还没有GM的政治概念之时,没有教会的组织形式,就不会有成功的起义军组织。
有了GM的zz概念后,后来的同盟会等才采用了政dang的形式。
因此,太平天国的教会形式也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这也是历史局限性。
看待当时的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条件,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脱离了社会存在去探讨历史,肯定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同样,宗教在产生之初是反映劳苦大众的苦难,是现实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反映,宗教在这个时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当宗教变成了统治阶级束缚、控制、奴役人民的工具,宗教在这个时期就主要是消极的。
这也就提到了现代政dang的意义。
在当时,还没有一个足够成熟的组织形式,只能以宗教形式或行业互助形式组成会门。
会门发展一百多年,到20世纪前后发展出GM党,再到“十月GM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克思主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政治口号非常厉害,这也说明了太平天国的农民是为了活命、平等、自由而参加GM运动的。
这是将地主手里的土地分给农民,是有着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的进步性之一。
孙中⛰️的“耕者有其田”、我dang的“打土豪分田地”也是这样鲜明的zcjj皿煮GMzz口号。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央视拍的历史正剧,从中总能归纳出成败兴亡的大道理。
最近翻看老剧《太平天国》,大半部下来,予我深刻印象的便是其中顽固不化的男权思想,主要男性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个个都是冥顽不灵、忠言逆耳,而洪宣娇、傅善祥、韦玉娟、石益阳等来自女性的声音则不惜苦口婆心、谆谆告诫。
可是这一切仿佛狮子吼对蚊子嗡,起不了半点作用,最终无可奈何地导致了天京事变、乃至整个太平天国覆亡的悲剧。
究其原因,难道那些不可一世的天王们会理不清道理、看不见形势吗?
实在是被权力蒙蔽了心智,反而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们,能够始终拥有明心慧眼和真知灼见,这又是“当局者迷,旁眼者清”的老话了。
可是放诸现实社会中,又何尝不是依然如此呢?
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倒行逆施,帮助清狗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真是大逆不道啊。
对于一个僵化保守的顽固政权,你指望它全面深化改革是没有用的,当慈禧也预备立宪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晓得这一切有多荒唐。
反清反洋这一点应该是没错,错就错在为啥定都南京。
内部熵增太快,天数也。
总体说来,不敢,不能,不想是一回事,应该,愿意,必须又是另一回事。
其中奥妙,我也不知道啊。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
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快蟹船,长龙船,小火轮,汉阳造,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
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服装道具考究精致。
从金田村的烧炭党人破烂的布衣到南京城天子鸾驾冠帽,有脏有净由俭入奢,战争生产画面服装还有破损适用细节,还原历史场景。
5.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6.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
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
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求蝗汉螨遗不要强行拉我认祖归宗,中国不只有满汉,而且满汉也大多是正常人,你们蝗汉螨遗喜欢相爱相杀搞虐恋play不要拉上别人,谢谢!
我们正常人不想跟你们一起玩撒尿圈地盘的游戏===从历史还原度来看,估计就算原剧人物活过来也认不出拍的是自己吧。
添加的美女倒是很养眼,可惜那些莫名其妙的感情戏把一部所谓的历史剧整成了戏说。
而且还是三流戏说。
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明明是很残酷,刚硬且血腥的,但是被这么一美化,犹如侩子手偏偏画了一个拙劣的小丑妆,有种令人作呕的可笑感。
另外对于主题曲那句“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我只想说,呸呸呸!
如今大家对太平天国这段故事褒贬不一,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支持的人占大多数,毕竟现在还把太平天国当成英雄人物,最近观看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这是第二次观看,对剧中的杨秀清、洪秀全、石达开、陈玉成、曾晚妹、洪宣娇、苏三娘影响特别深刻,那么这部电视剧由著名导演和众多明星打造,有哪些特点?
太平天国电视剧是一部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导演和主要演员均来自内地和香港两地。
该剧的背景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时期,讲述了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奋斗历程和他们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该剧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情感表现也很细腻,深受观众的喜爱。
导演的手法巧妙,画面精美,音效和配乐也很出色,营造出了一种逼真的历史氛围。
该剧的主要角色表现出色,演员们的演技也很到位。
他们成功地塑造了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信仰和行动。
这部电视剧的制作质量也很高,画面、音效、配乐等方面都很出色,让观众更加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杨秀清、李秀成、韦昌辉、石达开等。
下面分别就他们的形象特点进行评价。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他的形象特点是聪明、机智、果断。
他在太平天国的早期阶段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帮助太平天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其他领袖的嫉妒和排挤。
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和组织才能,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为人十分自负,敢把洪秀全不放在眼里,最后死在韦世辉等人手里,是一个悲剧。
李秀成是杨秀清的副手,他的形象特点是冷静、深思熟虑。
他在太平天国后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冷静和深思熟虑帮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一位杰出的将领。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袖之一,他的形象特点是冷酷、狡猾、狠毒。
他是杨秀清和李秀成的对手之一,他的冷酷和狡猾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一位强大的反对派。
他的狠毒和残忍使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也因此失去了许多忠诚的支持者。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另一位领袖,他的形象特点是豪爽、勇猛、不畏强权。
他是杨秀清和李秀成的好友之一,他的豪爽和勇猛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一位英雄人物。
他的不畏强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帮助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其他领袖的嫉妒和排挤。
这部太平天国电视剧以男人为主线,尤其以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韦世辉等人为主线,大家都喜欢看英雄故事,了解英雄人物,其实这部剧最成功,还是对几个女性人物刻画十分成功,一个是有情有义的洪宣娇,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侠女,喜欢乐于帮助人,并不是因为她是天王的妹妹,就很自大,相反她为人十分低调,敢爱敢恨,除了洪宣娇之外,还有有情有义的苏三娘,曾晚妹、傅善祥等人,这些人物与前面这些英雄人物相比,感觉戏分不多,正是因为有这些小人物,才衬托这部剧的价值,你们认为呢?
这么多人都破防了,这么想活在清朝吗?!!!!!!!!!!!!!!!!!!!!!!!!!!!!!!!!!!!!!!!!!!!!!!!!!!!!!!!!!!!!!!!!!!!!!!!!!!!!!!!!!!!!!!!!!!!!!!!!!!!!!!!!!!!!!!!!!!!!!!!!!!!!!!!!!!!!!!!!!!!!!!!!!!!!!!!!
《天国志》书评:再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璀璨光芒罗贯中以其磅礴大气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赢得了广大读者们的喜爱与敬仰。
而另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享有盛誉的文学巨匠高阳,其笔下的作品也同样引人入胜。
《红楼梦》、《胡雪岩全传》等佳作皆出自他之手。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由高阳所著的另一部杰作——《太平天国》。
这部厚重的史书不仅让我重温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使我对那段充满悲壮色彩的历史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书评将从作者的文笔风貌、故事情感以及历史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从高阳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手法来看,《太平天国》无疑是一部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优秀之作。
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全过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之中。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个性鲜明,既有英勇善战的将领如石达开、陈玉成等人,也有聪明狡猾的政治家杨秀清和林凤祥。
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历史事件的推进,我们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影响,进而对整个中国近代史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其次,关于故事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方面,《太平天国》亦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全书紧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进行铺排叙述,每个章节都充满了悬念和高潮迭起的情节安排,让读者欲罢不能地一直读到结尾。
同时,作者在刻画历史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思想剖析手段使读者对角色的情感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面对爱情和家庭时的无奈选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等等这些都使得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讨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真实性的问题上虽然文学作品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加工来增强观赏性但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的把握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以确保所传递信息的准确无误。
在这点上我认为《太平天国》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虚构元素既保证了作品的吸引力又避免了内容的失真和误导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作为一部兼具文采风流与实际考据价值的历史小说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传奇更是引领着我们走向那遥远的过去去探寻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瑰宝和精神遗产。
无论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还是单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们都应当细细品味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太平天国》电视剧的原始制作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历史地理背景知识、编剧、导演、演员、道具都很到位了。
后期数字化的时候加的字幕嘛...就...
金田一的办法,手里握着一段绳子,捆得再紧也能瞬间解开。
呵呵,这个没错
为什么费劲找错字呢?
真不是俺吃饱撑的!
一个错字真能害死人啊!上面的【颍】字很少用,俺就知道用于秦始皇设颍川郡,河南临颍和安徽颍上。
河南省郑州市有个颍河路,可是路牌、户口、房产证、小区名字,有的用对的水字【颍】河路,有的用错的禾字【颖】河路。
全都不一致,害死人啊!
有个小区叫【颖河花园】,房产证上的这个字错了,但是只能将错就错。
而户口里又绝对不能错,错了就完蛋了!
因为计算机进行字符串比较时:颍河路≠颖河路。
就算是有河南省郑州市房子,一堆人的小孩还是不了学啊!
颍河路≠颍河西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也都是完犊子!
河南的学也有人抢着上啊!
每年如是!
岁岁年年!
年年岁岁!
呜呼,悲哉痛也!
洪秀全是一个没能力的人,但精于权术,这种人守成可以,创业不足。
洪秀全有自知之明,前期对杨秀清一直放权,其实杨秀清一死,太平天国就败局注定了。
分析太平天国的各种因素,杨秀清是最重要的一环。
韦昌辉说杨秀清是一个有才干的蠢货。
有才干不假,蠢倒也未必。
大部分组织里,干事业的人总是极少数,谁又天生喜欢得罪人,又想干事业又不想得罪人,天下哪有那种好事。
就像洪秀全,又想胜利又想做主,结果就是灰飞烟灭。
有能力的人总是自负,人不可能又能干又脾气好。
杨秀清的成功建立在别人都搞阳谋的前提下。
论心计,他岂止斗不过洪秀全,跟韦昌辉也差太多。
政治斗争,一无狠辣,二无虚伪,野心都穿在身上,关键时刻又下不去手,他不死谁死。
李世民如果不搞玄武门,结局也差不多。
但人家有一群谋士,避免了这种结局,杨秀清只一个狗头军师兼情人,还三心二意喜欢跑路,失败在所难免。
说起傅善祥,就觉得她那书念得不起作用。
一身小聪明再加理想主义。
表面知性,其实拿捏风情,就像民国言情剧女主角,谈论政治,全不在状态。
做事和做学问最大的不同在于操作性。
做学问有理论就好了,傅善祥专搞理论,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全是形而上学。
提不出具体方案,光说杀洪秀全,什么时候杀,怎么杀,人家洪秀全安排的奸细她连谁也不知道,杨秀清敢听她的吗。
一步错步步错,空谈误国。
她在杨秀清旁边当个情人有价值,到了别处谁听她废话。
综上所述,杨秀清没有那么傻,其人聪明过人,聪明不精明,固执重情。
稍微多疑的人,不可能放走傅善祥,她是决策圈的人,知道多少机密。
参见程岭南,洪秀全就敢杀。
虽然最后证明傅善祥没有叛变,但人家照样转投洪宣娇。
傅善祥收留曾水源儿子,杨秀清毫不怀疑,堪比武侠片爱情。
说明杨秀清真的清醒,洪秀全就不清醒,只顾耍心眼不顾大局。
大局需要牺牲,也许生命也许自由也许情感也许名声,爱惜羽毛什么都不敢舍,最后就没有大局也没有个人。
洪秀全为了杀曾水源,用程岭南使反间计借杨秀清的手,杨秀清早就看破了,为什么还要杀,因为洪秀全要杀,但恶名都是杨秀清背。
所以太平天国不能没有杨秀清,石达开也有才,为什么出走,他一定不愿意替洪秀全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一定不敢背负恶名,于是就无法独挡一面,更妄论统御四方,只能迎来大渡河。
十九世纪的中国,洪秀全比不过慈禧,杨秀清比不过曾国藩,石达开等人比不过左宗棠李鸿章,还有外国人捣乱,历史的走向几乎明确,军事决定政治,跟农民出身关系不大。
傅善祥状元出身,也没有成为上官婉儿。
当年杨秀清带兵走进南京,傅善祥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当真是一眼万年。
缓则全都得死!
感情戏太多了,难怪被人称为“爱情天国”
首义六王这几个老戏骨们演绎得相当不错,尤其是杨秀清和洪秀全。然而大量浪费时间的原创男女感情戏为此剧扣分,狗血的刑场婚礼+男女殉情剧情足足来了四五次之多!!!洪宣娇和林凤祥、谢满妹和陈宗扬、陈玉成和曾晚妹(最恶心曾晚妹这个恋爱脑角色,陈玉成的附属品,脑子里除了陈玉成没别的,矫情到极点芝麻大点事就闹脾气、出场次数还贼多,逢她出场的剧情必须快进)、李秀成和石益阳……编剧你是拍言情剧还是拍历史剧?另外,此剧的编剧张笑天脑子出了什么毛病编出石益阳这种玛丽苏角色?这个原创角色石益阳救过翼王石达开的命、替石达开出谋划策击败曾国藩、规避天京事变、还救过东王杨秀清的命、劫法场救曾宪、积极学习西洋文化、亲手击毙湘军大将李绩宾、当了忠王李秀成的媳妇……就差给周迅立个牌坊“千古完人石益阳”
石达开逍遥王
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太平军败于高层享乐内斗,其次,湘军被美化了
一部农民起义的史诗,即便本人对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持负面态度,但整体看下来还是令人唏嘘。
未删减版的最后一集才是整部剧最精彩的地方,左宗棠对曾国藩说,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回答,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曾国藩一生所求是成为立功立德立言的大圣人,不是皇帝,所以他即使权势滔天,可依旧不愿造反。
尽管歪曲了历史,但也能些许填补自己这段历史的空白
记得当时没太看懂……可能是因为太小了?
小时候不知道咋对一帮农民起义那么感兴趣,演到半夜也守着看 喜欢的不得了
小时候因为这出现了同款纸片游戏,没事时是天天找人玩
当初电视台播出时,就收视率不高,大家都喊不好看。长大了以后,了解了很多太平天国的历史,现在又觉得这部真是烂出天际!!!!!1.不符合历史,过份戏说!2.即便按武侠片来看,也是多处不符合逻辑3.没有阐述拜上帝教的细节,因为怕惹毛国内基督信徒!4.故事应该从洪秀全草根时期拍摄,这样以后当了皇帝就有对比性,而不是一上来就是教主!5.没有反映清军为什么战斗力低下的原因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天兵天将无敌!6.太平天国统治阶级的小农思想局限性和上帝教发展的运气成分没有反映出来,搞的过份英雄化!革命化!很多天平天国的趣事也没有说。个人认为没有1988年香港的吕良伟版本的太平天国好看!
当年天天晚上和我爷看
不知道什么时候曾剃头成了千古圣人,李合肥成了大清贤相。殊不知如果在那个年代出生,你大概率也是湘军破城之后的刀下冤魂,在你的曾文正公日记中记作“今日破xx,大败粤匪,斩杀狗贼万余人”
重看发现相当好啊,怎么评价那么低,倒是康熙帝国的评价怎么这么好,不懂不懂
小时候好像看过,现在在b站看了一集,觉得拜上帝教的教义真心看不下去~弃剧~
美化了太平天国!擦。曾国藩#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杨秀清跳大神真是太鸡巴给力了,朕乃上帝。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尔等小的们听着,朕派次子洪秀全下凡,带尔等建立小天堂。周迅的石益阳,啧啧。
3.5星
在当年佳作频出的时期,真的很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