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身体里住了一个魔鬼是种怎样的经历,男主用他完美的演技演绎到了极致。
当他重新回到社会想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可还是没办法,医药和改造治不好他身体里的魔鬼,他想排斥所有异性但都是徒劳。
女主走进他的生活中,他以为女主能够赶走他的魔鬼,可某个契机下魔鬼又出来展露他的兽性。
他恨他自己很身体里的魔鬼,他希望爱别人和被爱,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没办法选择,他只有选择死亡,但他还是收获到了爱情,最后女主抱着他在沙塘上,陪着他走向自由
自由意志主义是一种主张只要个人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个人应该享有绝对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财产从事任何活动的政治哲学。
自由意志主义者的基本准则为:任何人类的互动行为都应该出于双方的自愿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诈欺手段侵犯他人权利和财产的举动都是违反了这种准则。
因此除了对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击外,自由意志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以上是对自由意志的学术解释,片名和剧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李奥,一位餐厅勤杂工,一个有暴力倾向的长发男子,在工作发生纠纷后奔向汽车。
在驾驶期间,他看到一位骑车女子,他熟练地准备好工具,把女子拖到无人的山坡上,冷酷的非礼了。
这是的镜头很冷酷,就如纪录片一样,没有任何表情的旁观,女子的无力反抗,李奥对女子拳打脚踢,然后如野兽一般发泄了自己的欲火。
发泄后,李奥独自想远方眺望,若有所思,这时候女子要逃跑却摔下山坡,受伤了。
在李奥回去取药准备给女子处理伤口时,女子逃脱,这时候,有人经过,发现了异常。
李熬无法去开车,只能躲在树林里,晚上被众人抓住,接着被痛殴。
9年以后,李奥获得假释的机会,此时得知,他在控制性欲方面有障碍,同时亦有暴力倾向。
在一位社会工作者的伴随下,他被推荐到一家印刷厂,boss详细询问了他的经历后,雇佣了他。
他的心生活从此开始,他的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长发变为短发,看似他已经同意前不堪回首的岁月诀别。
不久,在boss办公室里,他认识了老板的女儿,娜蒂。
两个人的轨迹,汇集。
李奥的生活看似波澜不惊。
性欲,最为最原始的欲望,一直被他压抑着。
只是会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会对着电视自慰,很多时候,他和成为他朋友的社会工作者一起,做着引体向上。
有时他们也会去跆拳道会馆一起切磋,以此来消耗自己的雄性荷尔蒙。
在这期间,李奥是有冲动的,面对参观的女服务生,车站的陌生少女,但是除此之外,李奥还会渴望爱的出现,虽然他还未明白什么是爱。
娜蒂突然的电话,把两个人的生活从此紧紧绑在一起。
两个人由刚开始的超市偶遇,咖啡馆的谈话,彼此放狠话,到娜蒂的电话道歉,最后的跆拳道会馆蒂娜的发泄,这一系列的共同经历,似乎和任何其他情侣一样,一切一切似乎都和正常的人一样,甚至此时的电影节奏越来越拖沓,但是不要紧,既然是写实感极强近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自然得有耐心才能看完2个半小时的电影。
娜蒂远赴比利时做巧克力、李奥在这期间,貌似平静。
一次,他未遂模特身材的店员进入她的房间,不过,他控制住了。
既然是控制,这就足以说明,李奥的欲望是被一直压抑的,他没有真正摆脱性欲对他的影响,他的生活一直是很痛苦的,也一直在人性和兽性之间挣扎、徘徊。
李奥最终去了比利时,这时的他,虔诚得追求娜蒂,并且敏感而脆弱。
他起初要自己找旅馆住,拒绝蒂娜一起住的建议,最后由于宾馆没有空房,他才和蒂娜一起住。
一夜,他克制了整整一夜,早上娜蒂起来抱着他,他拒绝、抗拒,他爱上了娜蒂。
第二天,在一次圣洁的音乐洗礼后,李奥,哭了。
两个人在一起了。
晚上,李奥第一次和娜蒂ML,李奥第一次和一个女人以温柔的方式。
结束后,两个人温馨的依偎。
但是,最为影片最温馨的段落,导演依然没有使用温馨的灯光和抒情的音乐。
冰冷的旁观,从始至终的继续下去。
娜蒂和李奥是相爱的,李奥和他一起,吃饭,出去漫步,和其他情侣一样。
娜蒂为他准备早餐,两人在一个洁白装满水的大澡盆里面打情骂俏,看似其乐融融。
正如李奥左臂和胸口纹着的不安分的刺青,李奥的生活也不会这么简单,这么平淡,危机四伏。
在李奥高举着娜蒂在他们公寓走廊的激情四溢的ML的工程中,导演就已经清楚的暗示着观众,李奥的兽性没有被驯化,那个表情让我想起了 巴黎最后探戈 里面的白兰度。
好景不长,李奥在娜蒂出去喝酒聚餐的一个晚上,在娜蒂喝酒的店铺外,看着娜蒂和别人开心的聊天、喝酒,他的心情坏透了。
回家的路上,他挡住了一辆MINI车的去路,车里的女士很不耐烦的让他离开。
李奥在女人进入车库,车库缓缓关门的空隙,他钻了进去。
压抑着性欲在这一瞬间决堤般迸发,他粗暴的边咒骂边击打着女人的头部,女人有尖叫、咒骂、呻吟,到最后无声。
李奥非礼完女人,钻出了车库,步履沉重的返回了公寓。
李奥懊悔的洗着沾满血渍的双手,却怎么也洗不掉自己的罪恶感。
娜蒂回家,李奥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天的早餐,气氛空前的压抑,娜蒂似乎发现了异常,李奥沉默的搪塞。
一天夜里,李奥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罪恶感,他向娜蒂吐露了自己的过去,然后他任凭娜蒂的苦苦哀求挽留,扬长而去。
娜蒂找到了以前的受害人,她揭开了受害人心里最深处的创伤,展现出隐藏了、压抑了8年的伤疤。
在咖啡馆里,受害者趁娜蒂去方便之际,她闯入洗手间,残忍的以李奥曾经的方式报复了娜蒂。
娜蒂给李奥的朋友打电话,朋友撒谎,说了不在柏林。
娜蒂还是凭直觉来到了柏林,她重新找到了李奥。
此时的李奥,正在经历着人生中最压抑、最有负罪感的时期。
跟踪的过程中,娜蒂以为李奥还要行凶,但是,李奥此时准备的是面对死亡。
李奥来到宾馆对买你的海边,面朝大海,阴郁天空,暗淡的阳光,一切一切,都在为李奥的死做准备。
一天晚上,娜蒂偷偷溜进李奥所住的宾馆的浴室里,她来到了房间的浴室,镜头给了一个刀片特写。
这个主观镜头后接着就是,蒂娜离开宾馆后重新返回,她发觉的李奥要自杀,屋子里没人,她又奔向海边,她远远地看到,李奥一个人坐在沙滩上。
她跑到李奥身边,试图阻止他,李奥赴死之心十分坚决,他分别割开右手和左手的动脉,娜蒂无助地看着,然后李奥释然的靠在娜蒂的身上。
第二天早上,朝阳升起,娜蒂抱着李奥僵硬的尸体,不肯放手。
这是一部比较客观反映强奸犯的电影,导演几乎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记录,赋予一个犯人有血有肉的灵魂。
它表达了导演对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的细致解读,导演的真诚也是这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不会让人昏昏入睡。
其中对人性罪恶和美好方面的对比表现,直扣人心。
也只有德国电影才能如此严谨的为大家呈现出这样的佳作。
很奇怪为什么有人把《自由意志》归类到色情片里了。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
看完你的第一感觉绝对和暴力色情无关。
而是忍不住要站起来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灵魂深处也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或者罪恶,或者丑陋,或者苍白,或者惶恐不安,是否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这样难得一部清醒的片子,是值得花时间去欣赏的。
很久很久都没有为了一部片子熬夜到天亮很久很久都没有因为一部片子泪流满面无法自己这是一部关于欲望、压抑、沉默、寻找以及摆脱的故事他无法摆脱又无法正视的欲望,她不舍放弃仿若追踪狂一样的爱情曾经陌生孤僻的两人机缘之下相识,执着的追随进而甜蜜,温情“里奥 看着我 我爱你 这样很好--什么? 看着你 才能说出这句话 说出来时 自己也听得见 ”然而总是有需要隐瞒的东西“你什么都不知道”背后隐藏的是自己的无法诉说无法自己的欲望 身体里潜藏着自己无力控制的力量 那是另一只灵魂因为女人的缺席 混合着寂寞 嫉妒的灵魂再度失控明知不可为而已经为 道德的力量与潜藏的欲望的拔河 融入社会的想望与不堪的过去的博弈 输赢立现看着他在bathroom里清洗自己 然后无法自抑的哭泣 却怎么也忘不了两人欢爱后在这一空间甜蜜的拌嘴看着分手后她蜷缩在地上的身体 苍凉的呜咽 如何也忘不了露台上甜蜜的情话看着他沉默决绝的掉头走开 却在电话来时矛盾的倚壁而立 怎么也无法忘记在雨中欺骗她说找到旅馆的贴心看着清秀内向的她坐在他朋友的公寓对面等待他“狩猎”归来 满眼泪水 如何也无法忘记两人在逛家居时的满心希翼看着他义无反顾的将刀片割入自己的手臂 毫不留情 毫无眷恋 毫无希望 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泣 我无可自抑 蜷成一团 泪流满面他长的不帅不多金 甚至还是强奸犯 只是挣扎与社会伦理与内心欲望之间 满头大汗 青筋毕露她不美丽不优秀 沉默内向 毫无特色 只是固执地选择补偿与跟随可是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让我在这个寒冬的早晨 在室友沉睡的鼻息中 难以自抑的颤抖哭泣
我上学的时候,一位日本女星为情自杀了,我嘲笑这种傻子似的行为。
但我的一位朋友却激烈的同我争辩,他很欣赏她的行为。
那位女星的生死与我毫不相干,但当时我内心里却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我的朋友他是个情种。
现在,万幸的是他还活得好好的,不幸的是他已经不那么相信爱情了。
生活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所谓爱情的坚定信仰、海誓山盟,最后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
最后胜利者永远是时间。
于是我们去看电影,黑暗的影院里,银幕上演的梦在修补那一个个曾经笃信的破碎的肥皂泡。
我们成长了,但生活已经面目全非。
对于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以作家Virginia Woolf选择了沉河,而电影中无法控制自己强奸欲望的男主人公选择了在女朋友的怀里割腕自杀。
观众感到最悲伤的时刻,也是感到解脱的时刻。
因为他用自杀这种自我意志永远的结束了自己的罪孽。
但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放弃自由意志,然后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我欺骗着,麻木不仁的行走在众生之间。
电影的叙述结构完整,逻辑性很强,是德国人一贯作风的表现,看出来导演很用心和卖力。
演员的表演也算基本到位,但张力还是表达的不够。
而影片的剪辑工作是一个败笔,它不够睿智和简洁,信息传递做不到见好就切,使得整部影片显得拖沓冗长。
我在想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本还是不错的,但显然导演和演员的中规中矩,特别是剪辑工作的负面效应,还是使剧本没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整部片子看下来,结论是值得重拍的片子,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更精彩的一部,但这一部也值得一看,仅仅是因为剧本的光芒就值得一看。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剪辑师,如果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中实在是件幸福的事,但这一切又往往不是人们的自由意志所能决定的,但对于具有专业化团队精神的国外的影片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而至于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的期许,正如中国足球给我带来的情感撞击一样,早就波澜不惊,麻木不仁了……
如果跟随本片从第一视角去看待的话,主角生理上患病影响了精神,因此犯了罪,一直活在羞耻和自责中。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的病看似治好了,实际上他的身心早已残破不堪。
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却又一次身体不受控。
最终在接纳的怀抱中,主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挥之不去。
对他而言,死亡,是他这一生通向自由意志的唯一一条路了。
没有什么比痛苦的根源在自己身上,更令人难以忍受。
我能想象到这种时时刻刻存在的痛楚,所以长期以来误将此片名与女性影片《时时刻刻》弄混。
时隔多年,还是觉得《自由意志》更符合本片的原意,也更能接纳这种对自由意志的选择。
除此之外,片中女孩在主角自杀时抱着他、尊重他自杀的行为,在片外想必难以被接受,很难有人愿意面对爱人自杀的现场,更不要提抱着这个正在消逝的生命体。
女孩在想什么呢?
我依然记得当年看到结尾的这个画面,感受着这个感官和实际都超漫长的长镜头,紧绷了一整部电影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他终于拥有了自由的意志,即便是看客也不再为他揪心,为他感到痛楚。
第一次深刻地受到震撼,死亡本身是生命的解脱。
后来我就向佛求解脱了,因为佛家的解脱是永脱轮回的,与世间斩断得更为彻底。
生时能有这样的盼望,至少也是一种安慰。
毕竟我们不是人人都有幸,能被人接纳着死去的。
结尾很震惊。
我看的是删节版的。
没有李奥强暴的那些段落。
从打跆拳道那里开始演的。
我想 女主角还是爱李奥的吧。
不然也 不会去找他。
确实啊,在最后的结尾,让人很心寒。
李奥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
但是他努力过了。
也许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影片的气氛表达的真好。
“我知道你已经找到我。
正如我曾在比利时找到你一样。
找人这种事,只要你真的想找,就一定可以找得到。
“可是现在,我不想见你。
也不想你见到我,我会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我带走了放在浴缸上的刀片。
我已经没有理由继续活下去。
我无法控制住体内的恶魔。
我用了九年的时间尝试去控制,我以为我做到了。
可是没有。
一直都没有。
我不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连尝试的念头都不该有。
“我爱过你,我以为爱可以给我力量。
但这是幻觉。
在欲望面前,爱毫无用处。
“夜晚的海边潮湿而孤寂。
死神的脚步越来越近。
还有你的。
天知道你是如何找来的。
但我已经不关心了。
你无法阻止我。
我又在手臂上割开一些很深的口子,我的血已经越来越少。
渐渐的流不动了。
别哭,亲爱的,你知道我获得安宁的唯一办法就是彻底离开。
我不怕孤单,哪怕是一个人去面对死亡。
绝望让我无所畏惧。
你来或者不来都一样。
“但那只是我以为。
你来了,这让我原本毫无意义的生命变得不同。
我在刹那间失去了坚忍。
原来死亡并非传说中的极度寒冷。
在你的怀中,我确信我感觉到了一丝温暖。
”——看完《自由意志》已是午夜,在经历三个多小时极端的观影体验之后,我忍不住以第一人称写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除了自杀,我想不出里奥还有其他的选择。
他不能爱,不能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他的意志不能不能被自己操控。
所有努力终归白费。
只有一死,才能体现自由意志。
在女人尖利而绝望的嚎叫声中(午夜时候,这声音听来格外碜人),我看到里奥平静的表情。
我并没有觉得这三个多小时有多漫长。
但这个篇幅足以使我打消复述剧情的念头。
对一个失眠者来说,书或者碟片可能是帮助入睡的好办法,但好书或者好电影绝对不是。
或许最近看了太多的国产电影,看完这部德国电影,我心里一阵阵的激动。
这样精准而细微的心理描写,在国产电影里看不到,在国产小说里一样看不到。
中国人似乎特别不愿意观察人在现实中的行为和心理,他们被各种意识形态的宏大理论包裹了头脑,经常为了表现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道德觉醒,就去随意地扭曲现实。
他们不愿意去了解现实中的“人”,也不去思考何为“人性”,所以才在情节设计上闹笑话。
像《苹果》里,一个鸡虫老板会突然间为了一个孩子失去了常性,向一个洗脚妹摇尾乞怜。
如此荒谬绝伦的电影,竟然很少人质疑,还当成“现实主义”,真是咄咄怪事。
影片里,男主角在经历了一番真真切切的挣扎,从强制禁欲到谈情说爱,办法用尽了,依然无法自控,重蹈覆辙,再次强暴女人。
这如果给一位中国导演拍,很可能是刚好相反的结局。
中国人在Kitsch文化里浸淫得久了,比好莱坞导演更爱大团圆,最有可能的安排就是让这位男主角被爱情拯救,得到了真正的“性福”,也就远离了罪恶。
但这样设计是有悖心理学常识的,性犯罪的冲动其实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是靠性欲的压制,或者建立固定的爱情关系就能治疗。
性犯罪之所以顽固,在于它是一种在生活里承继而来的习惯行为。
这样性犯罪的习惯从何而来?
电影里没有挑明,毕竟它不是一份心理学报告。
但它某种程度上也尽量给出了暗示。
电影的女主角在男主角追求的时候,她明确表示自己是拒绝男人的,在和男主角练习跆拳道的时候,她突然无法自控,呈现了自己的暴力倾向。
后来,电影里非常隐晦地交代了,她父亲对她有长期的性侵犯。
这解释了她的暴力倾向和厌恶男人。
再后来,女主角在被男主角抛弃后,依然苦苦地搜索他,直到充满理解地看着他自尽而亡。
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同病相怜。
导演似乎在暗示,女主角已经感应到了,男主角像她一样,曾经是受害者。
或许,同样是性侵犯的受害者。
这是现实生活中多么触目惊心的绝望:我们努力过了,但我们依然敌不过我们的积习。
这积习可能来自于那个加害于我们的人。
有时,受害人甚至变成了施暴者,恶性循环下去。
记得蔡康永访问魏-京-生,惊讶地发现魏-京-生在摄影过程里每隔三十分钟就要求停机到外头抽根烟,“他完全可以抵抗牢狱之久,却无法抵抗一根烟。
”这其实是牢狱带来的习惯,人离开了牢狱之后却始终难以克服。
那么我们呢?
从小在书本里,在报纸上,在电视里,在我们的父辈身上,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习惯呢?
我们的思维方式被这样的国家如此强力地定型,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能改变自己吗?
我们这一代又能否脱离这一代代的暴力革命的恶性循环呢?
绝望,就是如此触手可及。
The Free Will,自由意志,德国人拍的。
长达160多分钟,我是用快进的方式看完的。
感谢暴风影音,要是以前还没法儿快进着看字幕呢。
恩,我决定以后闷片一律用快进的方法解决,太有效率了。
欧洲人拍电影的尺度可真宽啊,若干正面全裸的镜头就不谈了,光电影以开头那场极度骇人听闻的强暴戏就足够让某些心脏脆弱的观众当场发病了。
原来欲望过分强烈也是精神病的一种,他本人也很痛苦,最后不得不以死解脱。
其实不用这么极端的,命都不要了也不至于,学东方不败引刀自宫,把烦恼从根儿上去掉,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没找见撸的。。
昨日伤天害理,在欲望中挣扎,今日弃恶从善,在意志间沉浮;一个可恨又可悲的男人,若为自由故,皆为欲下奴。这样大开大合大悲大悟的故事也只有德国人拍的出演的来,相比这部的尺寸和尺度,《羞耻》都只能算小儿科了。
强奸女人,性的本能;爱上内蒂,爱的本能。再次强奸女人,性的本能战胜爱的本能;西奥自杀,依然出于赎罪的本能。欲从心生,性欲便是人性。
我看完,只得出了一个宅男一定要健身的结论
边缘人和边缘心理,反正时至今日都能理解了,可喜可悲。有缺陷的人融入人群有朋友有爱情生活在“我和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事”,但是单独的时候欲望会激起来;没缺陷的人生活在人群里有朋友爱情生活在“我坐在大家中间”也不一定就珍惜当下,单独的时候也跟内心小兽斗争。朝夕相处好像侵犯隐私诶……
高估了自己看片的选择范围。。。
悲剧式的救赎故事,前半段尺度有点大,3.5
Death with a free will.
整部片子灰暗,录音效果极差。女主莫名其妙。
施害人的视角,别样的叙述方式让我们走进了边缘群体的世界,他们并非十恶不赦,他们也有血有肉,也有着自己的痛苦与脆弱。但以欲望之名行罪恶之事,欲望不应担全责,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克己和担当。何为自由意志?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能够有选择地理性行事,否则只会成为身体的奴隶。男主的行为可以理解,但绝对不可以宽恕。
影片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强奸犯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心路历程,这的确不是什么愉快的观影经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的确无法切身感受到那种纠结的边缘,我们也不该仅仅用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评断,在不同层面上,都是受害者。本片大胆、冷静、震撼,没有过度的渲染,男主角带来了极为精彩的表演~
某种意义上本片对「自由意志」有着强烈的反讽,一个天性为「强奸犯」的人教化其成为普通人反而是「反人性」,而爱情和是否能爱上一个罪犯何种才是「自由意志」,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却又各自痛苦万分,归结于「简单感念」的凝聚,以及人类社会为了便于管理而对「人性」的粗暴圈定、判断与放逐。
Will is not a thing to be stated, analyzed, or tortured.
既然你不爱我,我不爱你,那就不是爱情。可我和你在一起,我才是我自己。
性瘾者的自我救赎与自我毁灭,晦涩难懂。
应该MARK过的啊。。
还是女主角更让我心碎。
在暴风看,就像酸辣粉忘了放辣椒的感觉
都傻逼了吧,全是5星4星,都是被主角强暴过的吧,这么容易就“高潮”了!
感谢电影,愿意毫无保留地将镜头对准一个有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