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

Deux jours,公投饭票(港),Two Days, One Night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奥利维埃·古尔梅,卡特琳·萨雷,巴蒂斯特·索尔尼恩,皮利·格劳恩,西蒙·科德里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语言:法语,阿拉伯语,英语年份:2014

《两天一夜》剧照

两天一夜 剧照 NO.1两天一夜 剧照 NO.2两天一夜 剧照 NO.3两天一夜 剧照 NO.4两天一夜 剧照 NO.5两天一夜 剧照 NO.6两天一夜 剧照 NO.13两天一夜 剧照 NO.14两天一夜 剧照 NO.15两天一夜 剧照 NO.16两天一夜 剧照 NO.17两天一夜 剧照 NO.18两天一夜 剧照 NO.19两天一夜 剧照 NO.20

《两天一夜》剧情介绍

两天一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主角桑德拉是一个刚走出忧郁症的女工、两个孩子的妈妈,却马上面临工厂裁员和失业。在丈夫坚定的支持和陪伴下,她要在一个周末的时间,去说服同事工友们为她重新投票,以保住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选择支持她的工友需要是以失去1000欧元的奖金为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雪无痕比萨强者争霸烈日灼人2(上):逃难我的女友是演员理查兹帝国杀戮天眼天衣无缝的她菜单幽离传说史蒂文斯小姐永不妥协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啦啦队的反击兄弟,请注意小镇车神之五菱漂移天赐麒麟橘子果酱松药店的儿子们男人女人向前走濑户的花嫁仁法医学者柚木贵志的案件男生女生末路狂欢对决焚情反黑英雄果阿猎人春原庄的管理人罪犯斗兽场关于香港的风流韵事

《两天一夜》长篇影评

 1 ) 关于生存,现实主义的极致

重看了一遍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9分。

自从看了《罗塞塔》之后,对专表现边缘普通人的导演兄弟迷的不行。

14年的《两天一夜》达内兄弟+玛利亚 歌蒂,终于有大cast了。

电影《两天一夜》讲述女主角在一个有着17个工人的小工厂工作,一场大病后,回到工厂被解雇了。

老板在女主角桑德拉生病期间,老板发现工厂只需16人就能完成工作,所以决定解雇桑德拉。

老板用了一个阴险的招数,让工人选择,是要1000欧元奖金还是要桑德拉得到工作。

第一次投票三人选择留桑德拉,十三人选择奖金。

桑德拉丈夫和朋友在周五鼓励她找老板在下周一重新投票。

桑德拉见了12人,四正八负,最后的投票是八比八。

期间,桑德拉有一次尝试服药自杀。

最后老板决定让桑德拉回来工作,但是解雇临时工。

桑德拉拒绝了。

桑德拉明显患有抑郁症的倾向,还有自杀一次。

在两天一夜的周末中,她一直在尝试反抗的过程中。

期间,她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得到过大款,外力的帮助。

但是在这期间,她找到了生活方向。

即便失去了工作,最后依然保持了生活的希望。

影像保持达内兄弟的一贯风格,没有配乐,纪录片式的画面。

 2 ) 算不过来的帐

听上去很无聊的故事,看上去也略无聊的情节却完全不闷呢。

电影给我很强烈的压抑感,那是我每次去欧洲都有的感觉,虽然这不是舒服的感受,但是达内你们赢了。

蓝天白云大太阳,处处光鲜亮丽,但我身处其中,整个人都不舒服,我给自己的解释是身处异乡,出差劳顿,吃得又差,所以每次要去欧洲出差,我都起码提前一个月忧郁症爆发。

看了这部电影,突然我觉得开朗了,我在欧洲(法国/比利时)的压抑情绪不完全是我侨情吧,听到法语那调调我就开始浑身不得劲,去德国,听到德语我可没那么不对劲。

我其实不是很说的清楚这种压抑的来源,经济政治问题和那块地方人们生活态度的矛盾,造就了一个大家都不提,但弥漫着的活到哪是哪的情绪吗,我真的不太懂怎么回事啊。

看看电影里的情况,16个人,每个人1000欧,每个人的年终奖是8000RMB不到就跟这钱要了人命一样。

反过来算,每个人少了1000欧,那女主第二年的工资+福利总共13万RMB不到,她有了这点工资就可以半养活俩孩子加一栋房子了,我真心算不过来帐来了,亲,你要么来上海找工作算了。

马里昂演技精湛,整个电影就她一个人的戏码,赶上去年蓝色茉莉的女王了。

 3 ) 现在很糟,但我相信未来会好起来

法国人很特别,也很任性,把一个称不上故事的故事搬上了大荧幕,还让你看着跟着揪心:法国蓝领阶层的人们为了生存也真是太不容易了。

女主角患抑郁症休养生息,结果老板发现没了她公司也能正常运转,就动了辞退她的念头。

电影即围绕女主角怎样在同事的帮助和老公的支持下,逐个联系自己的16位同事,一一向他们争取让自己留下而放弃1000欧元奖金的机会,而渐次展开。

结局如何已不重要,关键是过程里各色各样人等的纠结、挣扎、考量,以及女主最后面临意想不到的局面时的抉择,促成了她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心态上朝积极一面的转变。

PS:我十分不想忍受女主穿弓字背心露出内衣肩带的装扮。

 4 ) 36

一个词反复从桑德拉口中脱出——“可怜”——她是一个可怜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怜悯,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两者交互决定了她处境的艰难。

从一开始,这种处境就以打破睡眠的一个电话降临。

她有点猝不及防,无论是在女友陪同下去与老板交涉(木然呆滞),还是为游说工友下最后的决心(在丈夫鼓励和安排下),她都有点不知所措。

但摆在面前的生存问题让她不得不选择迎难而上。

这两条线在影片中不断交织,构成了表层叙述下的潜在层面,直至先前强势的一方被另一方击败。

表层叙述的机械(一次次的寻访,说服)恰与潜在心理层面的丰富形成对照:从开始电话里的犹豫到面对面的交涉,桑德拉如此一步步走出自我意识的阴影同时又被失败所笼罩,不会是一帆风顺,这是自然的。

她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哀求的行为,并且认为即便得到了工作,工友也将对她另眼相看,反思的后果就是在一次游说失败后企图吞下药品自杀以解脱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

但那位女工友的意外来访又推倒了绝望,或者部分也出自是对死亡的恐惧。

面死而生,抗击外界的强力不断升级。

最关键一笔是桑德拉从那位女友口中得知为了她支持自己而与丈夫分居,这是我们将在结尾看到的反转中所铺设的最重要的一处伏笔,夜晚在车上伴着摇滚乐欢歌即是证明,这说明了之后的寻访已经不再是为了得到工作,而仅仅是显示自己生命尊严的行动。

当桑德拉在投票结束后看到她游说成功的人中没有一个背叛她,同时最末出现的黑人虽然当时未曾同意但最后还是站在她这一片,她知道她胜利了,得不得到工作已经无所谓了。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桑德拉最后放弃工作是为了那位黑人,但不是的,之前她已经收拾好了衣物,这也是剧本编写上很妙的一处。

在观影过程中,我曾设想的一个结尾是桑德拉虽然赢得了多数人的赞同,但最后选票还是输了,这样的结尾是批判性的,把生活的艰辛归之于资本社会的虚伪,但达内兄弟却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他们更看中的是困境中的人如何依凭自己的力量脱离出来。

如果他们电影的主调是批判的,那么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现实,但没有。

达内兄弟的电影里,没有坏人,我们感觉到的“坏”无不是人物在困境下做出的艰难抉择:此外他没得选择。

用这部电影里的一位角色的话: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对我来说是个灾难,但我还是希望他们站在你这边。

人道主义光环闪耀,可以作为达内兄弟的创作倾向。

 5 ) 不容易!

两天一夜 (2014)7.62014 / 比利时 意大利 法国 / 剧情 / 让-皮埃尔·达内 吕克·达内 / 玛丽昂·歌迪亚 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

我感觉当你遇到困难去求任何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有很会遇到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留住了你自己的决定。

要你来低声下气的,去求任何一个有可能保护工作的人,所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反应的是女性坚强主义的电影,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推出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不易,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

 6 ) “心理公路片”——《两天一夜》的心理转变

作为经典类型的公路片(roadmovie)大家并不陌生,从影史上经典的《邦尼与克莱德》(阿瑟·佩恩,1967)、《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1969)、《德州巴黎》(维姆·文德斯,1984)、《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1991)等,到日本的清新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1999),再到中国的《落叶归根》(张扬,2007)、《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峥,2012)、《心花路放》(宁浩,2014)、《后会无期》(韩寒,2014)等等。

公路片像一个会变通的容器,将变化莫测的故事、丰富多样的人物囊括其中,从而展现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然而有些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归类为“心理公路片”,强调主人公心理转变的历程而非实际的地理转变。

那么新近提名奥斯卡的热片《两天一夜》(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2014),则非常适合划分其中,按照女主人公桑德拉(Marion Cotillard 饰)的心理建构来着手分析这部影片。

编导达内兄弟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大段的手持摄影,生活细节的真实再现,只在广播中才流淌出的音乐。

整部影片非常难得地表现出了克制和节制,没有奇观化的大场面,没有填充的笑料,没有着力的煽情,有的只是尽量客观的呈现,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评判。

非常贴合传统戏剧的“三一律”原则,让整部电影的结构和叙事看起来异常简单。

一个因为患有抑郁症而被投票开除的女人,需要在两天一夜的限定时间内,说服工友们再次投票让自己保住工作,前提是牺牲自己的1000欧奖金。

影片的所有冲突都集中在这个悖论上,即桑德拉为了家庭必须保住工作而让工友为自己投票,可其他工友却会因此损失支撑家庭的1000欧奖金。

女主角面临着维系家庭和让其他人得到损失的两难处境,而工友们也面临道德要求和生存要求的两难选择。

影片通过桑德拉走访这16位工友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刚刚康复的抑郁症患者,从依赖丈夫躲藏问题,到勇敢承担责任,重新面对生活的“心理公路”历程。

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出色的演技让这个女性主角的心理转变成为可能,而非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影片前段,桑德拉情绪十分不稳定,随时哭泣并通过镇静药物维持自己。

这个角色的心理建构之所以成立并出色,是因为她在每一次毁灭的基础上进行重生。

如果给整部影片桑德拉的情感起伏画一幅走势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呈现波浪状的。

情节有意设置在一次游说成功后,有一次或两次的失败,观众在女主角的情感起伏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复杂感情,成功时是身边人的温暖,失败时是这个社会的残酷。

女主角的信心和自我意识也随着这种波浪有所起伏,然而总体却有着上升的趋势,最终才会在结局的时候真正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心理公路片”中,其实并没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形象差别,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女主角为难并数次想要放弃的原因之一。

但是显然角色仍然有区分成为推动主角完成心理历程和阻碍主角完成心理历程两种。

在推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桑德拉的丈夫(Fabrizio Rongione 饰)。

面对患有抑郁症的妻子,丈夫自然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的任务,并且在游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桑德拉鼓励和拥抱。

当桑德拉对丈夫说:“你同情我,但你不爱我了。

我们四个月都没做爱了,你一点都不介意么?

”丈夫回答:“介意,但我知道我们会重新做的。

”通过这段对话朴实的对话,即使不需要甜言蜜语,我们也能体会到丈夫对桑德拉的爱是多么深沉和真诚。

最重要的是,这一心理历程中丈夫一直在鼓励桑德拉自己去面对并完成,而并非代替她去做,这表现了丈夫的尊重,也为桑德拉自身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在阻碍桑德拉心理历程的角色中,有拒绝和她见面说话的好友,还有动手打人的工友。

虽然他们的出现在感情和心理上都给桑德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若没有这些负面力量,之前的正面力量积攒就不会夯实,也无法在最后面对自己获得工作而其他工友失业或自己离开的时候,做出正确并有责任感的选择了。

我们没有生活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外国,无法切身体会到“经济危机时期”和“后经济危机时期”究竟是怎样的滋味,一份工作和一笔奖金对这些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就像台词里说的那样,丢掉奖金既不是桑德拉的决定也不是那些工友的决定,而是这个特殊时期下政府和社会的无奈选择。

导演将镜头聚焦在这一底层群体中,通过桑德拉内心的历程与转变,表现了所谓民主的无力和虚伪,“民主”在影片中才是桑德拉最大的敌人。

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影片中提到过的“亚洲光伏企业”也成为了导致欧美工人失业的原因之一。

或许桑德拉最后的喜悦是导演的一种人文性关怀,他们还是相信,这个女人的心理转变就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要经历的转变。

而有关这个女人的“心理公路片”,也就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勇敢和希望。

 7 ) 忧郁症患者直面残酷的人情但在爱的支持下更加坚强

看的时候某些点还是很讨厌女主的,可是最后释然了,也让人不由得喜欢了她。

她老公是真的厉害,面对这样的妻子还能如此一如既往的坚持,真爱呀。

很现实的电影,感觉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

为了自己的利益希望别人支持自己,可是对方将要失去1000欧元,这对于工人来说并不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家庭都需要这笔钱,有些人为了善良支持了她,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奖金。

看的时候五味陈杂,她告诉别人她需要这个工作,她家里需要她这份工钱,可是别人完全可以反问你家里需要这份工作我家里也需要这笔钱,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但是又是人之常情,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取,说实话这笔钱就是意外之财,本来他们都不会有这笔钱,反而是因为女主他们才能得到这笔横财,没有是正常,有了应该感谢女主,可是他们都认为投给女主让她留下来工作是间接抢劫了他们的钱。

看到最后很释然,为了自己的生活去努力的过程就是很美丽的。

本来的忧郁症患者,在争取的过程中经受着内心的挣扎,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作斗争,直面最残酷的人情,多亏了她老公的支持她才能最后坚持下去。

虽然只得到了一半人的支持,但是最后她看开了。

不就是个工作嘛,再去找不就行了,好歹有一半的人是选择了善良支持了她。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加油!!

 8 ) 有点失望

尽管之前获得影评人的一路好评。

我觉得导演这回有点取巧的意思。

首先是女主角的问题,跟他们之前崇尚的非职业演员风格大相径庭,我并非在抱怨Marion Cotillard的影后级表演,她现在这种演法也没太大问题,只不过跟我印象中的普通女工始终有距离,这也许就是职业演员难以逾越的鸿沟,尤其是一位明星。

其次,问题出在故事本身,这种预设立场的情节从一开始便注定埋下了很多戏剧化的因素。

走马灯般不断走访说服工友的行为即便不是有意的政治隐喻,也肯定跟现实生活拉开了一段细微的差距。

而囊括各种肤色各个阶层的设计再度印证了这种取巧的意味。

不过,在走访过程中引出的人生百态,语言和心理描写显得相当真实,也是令我深有感触的部分。

故事结尾的处理有点让我意外,电影中没有给出最完美的答案,而主人公却依然获得胜利般的信心,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

对此,我感到无比释怀,失业问题并不能剥夺人的尊严和道德,面对当今欧洲经济衰退下的社会环境,人文关怀始终是导演关注的核心部分。

 9 ) 生活如此艰难,慢慢学会承担

拉选票避免被辞的故事。

同事中,有仗义善良的坚定支持者,有闭门不见的旧日好同事,有老实善良的同情者,有年少轻狂的反对者,有善良维诺的新人,有婚姻不顺的女同事,有家庭拮据的家庭顶梁柱。

最后的结果是8对8平,虽然最终难逃被辞的命运,却在这次事件中找到了信心,学会了坚强。

 10 ) FIFF26丨DAY9《两天一夜》:拥有同理心的人总是活得更辛苦,但他们永远都是更高尚的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两天一夜》,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还是怀念罗赛塔。

George其实是一出爽剧Pincent相比于分析其中的政治结构、事件的流程与结果,更倾向于看到这个资本控制的体系下普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感受,作者性体现在如何以更不露痕迹的方式让观众记住Sandra衣服的颜色、她穿的鞋,注意到她服药后的一系列被放慢的动作:手轻微颤抖、在水龙头喝水、慢慢地解开鞋子拉链、脱下鞋子...也许电影更重要的不是挫折与进展,更不是焦虑感与抑郁症“奇观化的呈现”(为了表演被看到或是什么目的),而是看看能否传达一些不太有明显痕迹的感受:比如可以稍微解脱时人物不允许自己庆祝,因为焦虑在不久后就会再次取代看似胜利的感受...一桶猫全片保持着悠然的节奏 再加上无配乐 只有两次车内电台传出的歌声 各方面处理简洁 每一次说服都是同样的开始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也引出不同的结果 玛丽昂·歌迪亚的表演非常真实地反应了社会底层人物就业遭遇困境时的绝望Joeyside达内的底层叙事,和肯洛奇真是好兄弟,英法工人打团结,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歌蒂娅的表演所带来的说服力,之前对她印象最深的是「玫瑰人生」里的歌手,这次饰演女工竟然毫不违和,当然故事比较陈旧。

我忽然想到一点的是,如果把法国换成中国会是啥样呢?

期待文牧野导演子夜无人对于时时刻刻都在被工作这件事困扰的人而言,看到这样的电影,就连获取到力量的同时都伴随着五味杂陈的痛苦。

你活不下去我也活不下去,你惨我比你更惨,女主角整个拉票的过程就是被“一个巴掌”和“一个甜枣”反复蹂躏的轮回,好消息和坏消息接踵而至,而她除了要以一己之力维系本就脆弱的工人同盟,还要与自己的精神困境做斗争,无法想象怎么能写出这么丰富的剧本。

连一贯温柔的达内这次都在结尾释放了宿命式的残酷交换条件,每个人都不容易,可究竟是我更不容易还是你更不容易,总得有人来做这张选择题。

而我最欣赏达内电影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从来不会去玩弄自以为很酷其实又蠢又毒的人性厚黑学,女主角始终如一的坦荡牢牢坚守住了底线,拥有同理心的人总是活得更辛苦,但他们永远都是更高尚的。

Run Erika Run工整流畅的故事片,一个半小时看下来很轻松。

通过一个简单的拉票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了工人阶级群体的家庭关系和生活状态,导演很自然地将人物的矛盾和前史融入对话中,叙事效率极高。

一方面讲述了职场中的电车困境问题,人们在1000欧元的奖金和留下工友之间如何考虑如何抉择,人性能否经得住金钱的考验;另一方面女主刚走出抑郁症的阴霾,为了一份工作四处奔波游说,看尽人间百态,她的态度从逃避到窘迫到坦然面对,到最后能不能保住这份工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逆流而上主动出击的过程中,她也获得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约克纳帕塔法在错落有致的重复中,工薪阶层的苦楚蔓生出来。

#FIFF26#第9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两天一夜》短评

剧作上的难度其实很大,让歌迪亚反复询问十几个工友的选择,又详尽地展现每一次自述,考验她的同时也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当个人的困境撞上他人的困境,争取权益、揭露资本的行为被误解为道德绑架,勇敢试探后便要承受人间冷暖,难免数度在崩溃边缘游走。去留的悬念留到最后一刻,能够不违本心、潇洒前行,人生就走出了抑郁的阴霾,等在前面的是更加开阔的天地。

5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真的觉得好无聊啊…求人帮忙好歹也要请个客送个礼啊…还有,工会哪去了?

8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看看人家得抑郁症时候身边一群人,又劝又帮忙又爱护,羡慕死了,我得抑郁症时候,身边都是一群什么jb人!

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星期六日白昼再加一个夜晚而不是周末之间的那个过渡,没有中场休息的奔波只为一场个人的胜利,而个人的同时也是政治的,压在你头上的困境并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到下一个人,资本家的推脱责任是如何轻松地压在了劳动者的身上啊

10分钟前
  • ミア
  • 推荐

假犀利-01/09/15 at IFC Center

12分钟前
  • sheepfield
  • 较差

大情境说服不了我,A情节也弱,同样的自杀段落,比《依然爱丽丝》差了不知多少条街。

17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很差

我已经对这样的片子有点产生免疫力了

19分钟前
  • MayaDey
  • 还行

天生骄傲[doge]

24分钟前
  • Anondot
  • 还行

还是一样的精准和细腻

28分钟前
  • 怪谈游戏
  • 推荐

典型的轉移矛盾的投票啊,一想到其中一個合同工會因此而失去工作就直接代入女主的心情了。以及,我女神真的是我女神,很難得又一次全過程都在欣賞演技,幸福!

31分钟前
  • 珠江口德子
  • 力荐

不是我的菜。。。

36分钟前
  • lyqlucy
  • 较差

勉强三星。文本靠一个主线动机(恳求同事放弃奖金投票给自己保住工作),拉长出九十多分钟时长,真正的故事创意只在最后五六分钟,展现此类企业的劣根性与女主马良的心灵蜕变。这种单曲循环式的编排逻辑真的十分枯燥乏味、看完即忘。说起马良的表演,只能说一般。确实是很生活化的表演,禁得住镜头的大特写,但囿于结构的单一与剧作的平庸,情感力量终归不够有力(崩溃、自杀、释然,三个情感重点个个清淡疲软),而且马良的大明星气质还是太浓了,不能像《市场法律》中文森特•林顿那样完全改头换面成为一个底层人。戛纳与奥斯卡被朱利安摩尔的两部片分别击败倒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我觉得摩尔那个《星图》的戛纳影后大可不必,给马良更好)

41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还行

是自己对实际地理社会背景情况陌生的原因吗 实在是触不到情感上

45分钟前
  • 犬麦翼司
  • 较差

看不下去。我女神二星。

50分钟前
  • 闸蟹大拿
  • 较差

为什么我就没觉得马良演得好?为什么我就觉得价值观有问题?用一个不克制的角色讲述一个克制的故事,伴随着单调和重复,莫名其妙的转变,莫名其妙的和解。没有在期待神结尾,也没有料到会迎来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结局。看了好几篇影评,然后决定给两星,一星恰到好处的画内音乐,一星给足球小哥的忏悔。

51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较差

简单平淡的两天一夜,对于社会和人性的体现都略显薄弱。

5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第二部达内兄弟,应该基本可以摸清路子了,社会问题剧式理念先行创作思路,跟天朝“影戏”传统有近亲性,改良社会,现实取向,有想当然的根病p.s.“夕阳西下,接通电话,是你呀”

57分钟前
  • 弃子🔥
  • 还行

@百老汇moma。1.与《无名女孩》一样,是对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另一次“面对面”的影像诠释。但《无名女孩》医生不断的寻访是出于一个形而上的动机,而《两天一夜》则是绝对形而下的:女主像罗塞塔一样,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更让人易于共情的是,不同于达内大部分电影里坚强到近乎偏执、不近人情的主角,本片的女主展现出令人心疼的脆弱(何况她还是玛丽昂!)。这比另一个罗塞塔可信多了。2.重复最考验编剧,而本片里每次不同的会面都牵连出轻重不同的戏剧性。一个人的困境与十六个人的困境交织,啮咬每一个犹豫是否支持女主的人的心。3.在最初的设想中,达内希望救了自杀女主的是《无名女孩》里的医生。达内宇宙差点成型。4.为我女神加颗星。

58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编剧 你太无聊了

59分钟前
  • 马蹄哒哒
  • 很差

Slept

1小时前
  • 尋找答案的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