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的屋顶,应该已经拆了,我曾偷偷去过。
电影是观一场烟花秀,看烟花划进夜空,渐入佳境,于高潮时绽放。
好电影以叙事和画面做向导,请观众的经验、情绪、思考铺满这个烟花会场,临到结尾,会场光影绽放,斑斓明亮,此时刻有高光共鸣,散场后意犹未尽的讨论。
但观众把自己的经验、情绪、思考铺满的行动,是由观影者主动对导演表达的评估,再提供的互动。
这是私人的选择性的互动,有人铺的满满当当,有人拒绝给半个子儿,于是同一部电影,有热泪盈眶,也有半路离场。
《飞驰人生2》给我充足的体验,所以我喜欢它,给五分。
电影的评价分两类:基于个人经验的感受因人而异,基于制作技巧的部分可客观解析。
我的评分属于前者,我无意和差评这部电影的人争论,如果他们能从批驳这部电影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思考和积累,那也很棒。
我聊一聊我获得感受。
一、「不想输」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会探索极限。
张弛想知道五十九分五十八秒的极限是不是自己的实力,铅封很重要,能证明自己的能力纯粹,不借外力因素。
如果铅封不能作数,只能用「再来一次」来证明,证明自己能力极限。
要一个成绩,这叫「清晰的边界」,是自己热爱的、专业的、倾注努力与奉献、不断探索到的边界,于人生一世所成,能划一个无憾的界碑。
「不想输」是先不输给自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确定的极限。
是否比别人更强更快,在世间排名几何,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衍生的、次要的。
二、你会怎么对待「在你里领域比你优秀的年轻人」但我们总会和其他人比个排行榜,不断找排行方法,不断看榜。
世界在变,我在衰老,我总归会远离能力极限的界碑,一切都成为过去式。
如死亡不可拒绝,只有早晚。
但总有这样的观点:当某人再达不到之的好成绩时,便跳出来批评,貌似从极限回落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羞耻到那个颠峰已不值一提。
因此想续命颠峰,害怕被超越。
这不是自然的思维,自讨无趣的压力。
林臻东说自己强,是比别人更多努力并更有钱,所以这是公平;厉小海出场就很强,因为他就是天赋异禀。
如果这类人出现在我的专业、我的领域,我当如何?
祝他事业有成,能不断突破自己极限,若能鼓励和赞美就真诚,若愿教授经验就毫无保留,天赋都是老天爷赏饭,别说教。
三、即使你尽力超越了自己,但依然比不过「后浪」,那你输了吗?
一二论完了,就知道当然没输,和输都不沾边。
生命短暂又浩瀚,好奇与探索只比热爱、奉献、极限。
电影的节奏好的不得了,由于飞驰人生2的宣发和出现过于低调,我都没抱什么期待。
但这是韩寒迄今为止技巧最成熟的一部电影。
我喜欢韩寒的原因:第一是他在说什么——他讲的道理我认同。
第二是他是否践行了他说的——他是的。
第三是前两件事情是否在持续生长——他是的。
我看过的1533部电影,《飞驰人生2》我给7.6分。
续集还能拍出这种高水平!
导演韩寒对赛车题材的掌控力确实值得肯定!
对于一部以赛车比赛为主要看点的续集电影来说,韩寒这次对文戏的处理也有明显的提升!
在动作戏上,制片方对续集预算的投入加大,直接把汽车拉力赛最真实和刺激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实拍和特效结合的完美程度,在两辆车融为一体的镜头中达到最佳呈现!
本片含腾量百分之百!
范丞丞,尹正,张本煜,孙艺洲,魏翔,贾冰全员男人味十足!
韩寒把他对电影和赛车的热爱,在这部续集中做到了巅峰!
看完脑子里只有三个字: 凭什么先说能力,小海是天资过人不假,但也没说是惊世天才,驾驶一辆性能大概率不如对手的赛车超过二号选手,是凭什么?
凭张驰摆桩摆的好,跑起来就像回家一样?原本目标是拿积分就行了,结果没有铺垫实力和进步就超了光刻二号,一路风平浪静跑完,拿到第二,赛的平淡又赢得没理由。
小海人设是不如张驰立体的,他的人物执念只有当了几年试车手及最后一届巴音布鲁克,相比张驰的情绪积蓄差太多,只能看做拉高队伍积分的工具人,但这个工具人既无种子资质又无强大的执念,光刻签他雪藏只是为了保险而不是说他的实力很强了。
即使小海要走也没挽留,可见水平在光刻眼里并不算大威胁,所以小海比赛这段不仅平淡在对抗强度,还在于没有情绪爆发也没有获胜理由。
最后只有张驰的比赛上了强度,二队人为截胡制造麻烦和暴雪封山,这两段完成的都很好,但问题是张驰能赢林臻东是比对手更玩命、是在脑子里跑了五年赛道,他是巴音布鲁克之王,有冠军基础,赛道熟练度也没差。
现时间线呢,完全认命没有训练、手脚骨折痊愈、反应力大不如前,甚至比赛前最后一次开车就因为刹车反应把自己开翻了,这样还破了自己当时的记录,不太合理吧。
我只有一点疑问,现在的张驰相比当年强在哪里?再说技术问题,既然在高海拔相比内燃机,光刻时代的电机混动是按分钟超越,所以辛地车队技术优势在哪?车具体怎么样的,性能如何是一点没说。
起码把赢的逻辑讲出来,技术更好哪怕运气更好,我都认了。
还有孙艺洲的角色,一个到结局都没考过科目二、学车两年半的驾校学员上巴音布鲁克当领航员?你要是把他塑造成某方面天赋异禀但就是考不过驾考就算了,毕竟第一部张驰科目二也没过,但完全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优势(也不是完全没有,小海夸过一句听力可以),也没有表现出对赛车兴趣热爱,只有赛前说了句自己看了三千六百多遍比赛录像,又一个刻画不合格的工具人。
最终比赛只有张驰的赛段有感觉,但前期连基本逻辑支撑都没有铺垫,怎么燃?燃点应该有三层,对官方偏袒操纵的突破、对光刻时代黑手尽出的突破、对自己的突破,压抑部分是完成了,但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却是一点描写没有。
除了表现力、情绪积攒和爆发力,车队赢得没有逻辑,所以显得没有力量感。
对抗是相互的,不铺垫对手驾驶水平,只把视角放在车队整体层面,削弱了对手带来的压迫感也弱化自己。
除了燃不起来的问题,其他部分完成的都挺好,只可惜最后破功了。
故事依然是下克上的励志体育片套路,开篇稍拖沓,后渐入佳境,叙事节奏变得紧凑,在经过颇具现实主义风格的“磨难篇章”后,进入超现实主义的扣人心弦的“反击篇章”(因为身为贺岁片而可以理解,但若将现实主义贯彻到底则更有味道)。
相比前作,也许是经历过《四海》的滑铁卢,韩寒式无厘头小包袱的浓度相对较低,喜剧成分主要集中在前半段;故事线也较保守专一,全片完成度较高。
在“磨难篇章”里对阶级鸿沟的写实描写,直白地揭露了即使在相对公平有规则的竞技体育里,依旧是充斥着上位者们的私相授受与冷漠无情;既得利益者们不仅写规则,还能无耻地随时改规则;不仅在实力上全面超越,还会不择手段地封死后来者的路,封死所谓野生天才的上升通道。
与现实世界相比,也就电影能如此“非现实”一把了,赛车更多是科学,人的因素占比远少于肉体运动,就连肉体运动都越来越讲究天赋和技术支持,赛车就真的是“问谁又能做到”了。
归类韩寒以往的电影,像是《后会无期》、《四海》属于私人化的表达,它们属于韩寒文字的影像化,因此只有韩寒独特表达方式的受众才会喜欢。
像《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属于大众化的表达,抛却了很多批判悲观的个人特点而走向主流价值观,《飞驰人生2》在大众化表达做到了目前韩寒的巅峰。
《飞驰人生2》中韩寒的叙事能力提升或者说改变不大,但最牛逼的国产赛车电影诞生了,「拉力赛」变成了两车齐驱的「场地赛」简直鬼才创意!
本以为沈腾就向着妥协的中年人方向发展了,结果后半段燃了我一手心的汗,韩寒的心性永远特么的像个少年,这才是他的电影能一直保持活力的原因。
另外一点题外话,今天《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的票房互追就跟电影中赛车似的反复互超很精彩,但没必要因为《飞驰人生2》中没有女性角色或者《热辣滚烫》贾玲代表女性的毅力就挑起某种对立,它们表面的竞争仅是中国电影工业深层的繁荣,跟张驰和林臻东或者厉小海一样,不同赛道,可以共存。
文/七八九如果你要问我这部电影怎么样,作为一名野生影评人,给出最客观的评价是“中规中矩的镜头语言,中规中矩的热血故事,中规中矩的笑点,是一部合格的过年档商业片”;但是同时作为一位好又好得不彻底,坏又坏得不纯粹的梦想失意者,给出一个感性评价是“在夹缝中挣扎的梦想者,真的可能逆风翻盘吗?
电影会,现实会吗?
我不知道会不会,但是他又给了一次让我为梦想赌博的勇气
浅谈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与故事架构。
(一下有轻微剧透)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说,影片大部分做到了松弛有度,有高潮燃点,也有低谷徘徊。
但是还是有些处理不太好的部分。
困境与任务应该是不断升级的过程,但是在电影里两三次困境制造大多都来自于魏翔饰演的角色,会形成困境疲劳,同时创作者的困境并没有升级,困境大多都是来源于“外界”。
影片中也可以看出创作者尝试着营造“心理困境”,关于“梦想失败者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谋生的纠结”“以及无法摆脱的曾经失败的经历”,但是这两个心理困境大多通过闪回和演员凝重的表演构成,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心理困境创作一个大事件,以至于在后期高潮,主角突破心理困境的时候没有给到最顶峰的情绪,因为在前期铺垫里心理困境被闪回和交叉蒙太奇一笔带过。
他的落魄,潦倒,拮据,为生活低头不堪的模样...没有通过详细的场景再现,是以一种快速铺垫呈现“他沦落成教练带学员”“他被骂黑心教练,仅仅因为制作的小贺卡想红包被网爆”“因为有轻轨不得不搬离”,现在细想来这些交叉蒙太奇,只有他作为一个赛车手竟然去教学员这件事情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凉感。
其他片段我无法有一种深刻的共情感,因为太过于碎片化而导致这些情绪铺垫过于短暂。
配角人设都是扁平化人物,我无法看到范丞丞这个角色的成长,仿佛他能力一直都这么好,后期仅仅是从无法上场到有机会上场,以及我很期待中间他因为父亲生意失意会有挣扎的转变,但是没有。
很明显他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出主角在梦想与现实夹缝犹豫生存的工具,被主角卖到别的车队,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上场,又回来跟主角一起圆梦。
我也无法看到孙艺洲的成长,他的出现没有交代,他什么时候有做“领航员”的能力?
没有,只有一句短短的台词简要概括,他没有成长过程,仿佛最后配合超群理所应当。
两人没有磨合,没有矛盾,没有摩擦。
反派角色是最失望的,即便是反派角色,但是我还是希望有“救猫咪”的环节,能让我看到反派弧光,“即便他坏,但是他还是有好的方面”,而魏翔这个角色的设立,是为了坏而坏的,一个被资本利益驱逐,腐蚀半边心的人。
群像人物塑造上没有第一部来的流畅自然,更全面。
即便有些不足,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在高潮制造上非常成功。
高潮时间长,叠加困境,使得这个高潮被彻底点燃。
在沈腾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拿捏的也很到位,从一开始只为钱,到最后突破自己的心理困境,这个转变做得非常漂亮。
作为跨年档,喜剧氛围营造上也是很到位的,虽然笑点没有很密集,但是每个笑点都符合喜剧创作原则“错位,出乎意料,非常规,非人逻辑,演员到位”,笑点也不低俗,拿捏刚好恰当,很符合跨年愉快轻松的氛围。
再说说视听语言方面。
打光方面以常规自然打光方式,夜间冷暖对比做得很漂亮,一些俯拍镜头也很精致。
“碰撞试验”中的场景是非常正酣的,包括特效专场也很自然甚至很炫酷。
在配乐方面没有很突兀,最后“高潮慢放”延长了高潮时间,高潮营造的紧张感与升格镜头配合,也拉长了观众的心理;赢了比赛后的“耳鸣静音”也是常规处理方式,呈现效果也是很合适的。
所以作为野生影评人,这部片子中规中矩。
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尾都是商业片的剧本模式,镜头语言合适恰当,给予观众一场赛车视听盛宴,同时轻松的氛围很适合“跨年档”跟家人朋友一起放松享受。
但是作为一位梦想失意者,我还是热泪盈眶。
很多人都会说,所有拍梦想的不都是这么拍吗?
所有追逐梦想的故事不都是这样吗?
主角克服层层困难最后取到成功;亦或者主角在现实的六便士与梦想的月亮之间徘徊纠结,最后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梦想”。
我也听过很多人对“梦想”发出嗤笑,我也曾经收到过很多关于我梦想的质疑。
他们都说“你太理想主义了”“你能不能现实一点”“你不觉得你的理想很荒谬吗?
中国有几个导演,你怎么可能成为导演”“你看到的梦想成功都是演的,而现实是你必须生活,你必须要钱。
” 可是很多文学作品都给出了答案,《月亮与六便士》里“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月亮”,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红与黑》里“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有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理想主义”可是我想换个词语,我是“存在主义”。
如果我碌碌无为,看似平平安安度过一生,那我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我为什么而存在呢?
可是我有梦想,哪怕我飞蛾扑火,梦想失意,但起码,我因为自我,因为梦想而存在着。
直到现在,我还是个梦想失意者,在人生不断遇到的每个岔路口做着不同的选择,没有成功过,很多人都笑我“不懂艺术”;很多人都笑着跟我说“你的梦想很不切实际,你还是现实点好,很少会有人能达到那个高度”。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少年自有少年狂,我总跟别人辩论我可以实现,成功的人没几个,为什么中间没有我呢?
后来长大了些,从意气风发变得犹豫不前,而这些都值得坚持吗?
《飞驰人生2》就讲了一个草根出生的赛车手,追逐他热爱的梦想,哪怕这个梦想烧钱,不现实,遥不可及。
甚至最后可能会为了这个梦想而丧命,飞蛾扑火。
最后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踩下油门,自杀般的筑梦,就像1最后一幕,车子跃向太阳,那是一种决绝的壮美。
就像电影里他说“我还是喜欢开车”,那是他存在的意义。
哪怕我知道他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商业片,但是我还是被感动到,梦想一点都不可耻,也不可笑,他是指引我向前方向。
起码我为他而努力,哪怕没有达到设想的高度,但是会因为曾经的努力到达比之前更好的平台。
什么时候“梦想”也成为了一个笑话?
身处这个阶级固化的时代,到处都充斥着“现实论”,大多数人都在漫不经心的点评他人的“人生”。
什么时候自己的人生也会成为被别人左右的事情;什么时候“梦想成真”成为童话故事被永远封存,而相信童话故事的人成为了长不大小孩,还会信飘渺美好的童话。
可是这件事也是存在世上,留下存在痕迹最好的证明。
这部电影值得走进影院吗?
如果你想跟家人朋友一起放松,我想他很适合;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梦想失意者,那我想这部电影很适合在新年打打气,我们会更好。
最后我想用《飞驰人生1》的台词作为结语 “你呢,是这辈子没故事,想拥有一段故事;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给故事一个结局”
飞驰在巴音布鲁克的冰雹和碎石中,加速于夜色街道的昏暗与深黑里。
心中的路线已经镌入骨髓,眼前的气象已经淡然如烟。
在贫穷的生计下,依然笑口常开;在铅封的发现时,情绪随泪水零碎。
失意时、否定时,我是巴音布鲁克的土,棕黄陈旧,像报废的赛车;重振时、出发时,我是巴音布鲁克的干,再燃意气,如伏枥的老骥;夺冠时、超越时,我又是巴音布鲁克的王,登上王座,似傲世的猛兽。
五年的怀疑与不公,在我恐惧处、跌倒处一并讨回。
《飞驰人生2》在我这是胜过第一部的,包袱全部响亮自然,剧情流畅没逻辑问题,最后半小时张驰雪耻之战燃爽冲天,观感很赞。
当韩寒收起他的青春疼痛自恋时,他还是有才气散发的。
此外,沈腾的表现也很亮眼,他已然把张驰演活了,含腾量拉满,沈腾品牌效应依然抗打。
飞驰人生2 (2024)7.6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运动 / 韩寒 / 沈腾 范丞丞
8/10 优秀 在经历了之前春节档四海的折戟之后,这一年韩寒的再次复出,不仅是一次翻身仗,而且还是打得很漂亮的一次翻身仗,我觉得本片很可能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电影属实是给他玩明白了,而这一部我认为也是能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站在同一水平上的一部作品。
首先本片作为飞驰人生那样一个开放式结局电影的续作,本来看之前我很好奇他要怎么续上,没想到这一次续的十分漂亮,采用了一个有遗憾的大佬带一个蒙尘的天才这样的故事结构,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故事,韩寒在这个故事结构上还加入了很多自己对赛车的热爱,这也就使本片看起来格外的热血。
本片的节拍表踩得很准,该抑的时候抑,该扬的时候扬,完全是按照好莱坞类型片的方法去拍的,而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很好。
相较第1部少了一些笑点,却多了一份热血,这一点我还是很吃的。
再说说本片的人物,本片的主角不用说,是在第1部已经架好的一个人物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而范丞丞饰演的学员这一形象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本来看之前我以为这个演员是一个演技不怎么样的,结果发现竟然还行,此外本片中另外两位主角的朋友塑造的也很不错,人物弧光什么的都有。
而吕子乔饰演的那个有些傻的领航员算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的一点,作为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每次都能恰到好处的出现,这就让本片的节奏达到了一种平衡。
本片的配乐更是重量级。
阿鲲,也就是流浪地球二的配乐,在这一部中也发挥了相当出色的水平,不管是在赛车时燃炸的配乐,还是比较抒情的音乐都十分巧妙的添加在了电影中,这也是本片能够比肩好莱坞的重要一点因素。
本片的开场就已经足够惊艳了,一段回忆的场景,加上跳切,再配上皇后乐队的歌,效果直接拉满,而最后一段在比赛中过弯时也采用了同样的,只不过背景音乐换成了钢琴曲'在节奏最紧张的那块儿安排了一个舒缓的节奏,来让最后一场比赛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平衡。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本片最后一场巴音布鲁克拍的是真的很好,节奏什么的把握的都很准,有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最终达到高潮,只能说彻底把节拍表玩明白了。
至于影片开头那一句话,也算是韩寒与过去的自己的一次对话和解,是他迈向未来创作的一句话。
本片绝对算是韩寒导演生涯最佳作,也是他的一次翻身仗,期待他带来的下一部作品。
先说下看过的4部春节档电影排名:我们一起摇太阳 > 热辣滚烫 > 第二十条 > 飞驰人生2《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热辣滚烫》属于好看的第一梯队;《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属于及格线左右, 《飞驰人生2》比《第二十条》还稍逊一点点,《第二十条》起码还有意义和一些亮点。
飞驰人生2 的笑点、剧情、赛车,均上不了台面。
1、刻意又糟糕的笑点设计。
一来脱离故事情节,硬生生就是为了拍笑点而生造一场戏,二来脱离生活常识,非常尴尬。
倒车,叫人“倒”、“到”、“还倒”,就强行笑点。
一个教练叫人倒车,会说“停”,哪有会说 “倒” 和“到”的,这里除了不合理地搞笑,还想表达什么吗?
表达这个教练脑子进水?
这段戏没前没后,就是为了拍搞笑而硬加。
“巴音布鲁克永远的土”,这段笑点真的很土很土……也是纯粹为了造笑点而搭出这个场景搞这一段戏。
哪个正常人会拉一车土回来纪念?
哪个正常人接待来宾之前不检查好场地而让标语少了一横?
要是纪念巴音布鲁克比赛,正常人会去收藏赛事的物料,就算你觉得泥土值得纪念,也是抓一把用瓶子装着,而不是拉一车土回来铺地下……这些生硬的笑点,就像是你去相亲时,对面的人说自己很幽默,接着一直在给你背诵网络段子来逗你发笑……脱离实际场景的背段子真的很尬……例如《夏洛特烦恼》里面,“马什么梅”的梗,跟“我们各叫各的,我叫你哥,你叫我爸”等等这些梗,都是发生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不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脱离情节蹦出来的。
连《第二十条》里面马丽跟雷佳音的夫妻对话都比《飞驰人生2》的烂梗有意思、好笑多了。
2、不接地气的情节,空洞的热血。
在影视里面,能用展示的就不要用说的。
沈腾在上一次比赛后赛车都全毁了,人就算没死,怎么样也得重伤抢救修养一段长时间最后落得一身终身残疾,但电影里沈腾出场就是没事人一样,没有一个他严重负伤、修养的镜头。
我作为观众感受不到他遭遇过重大意外差点死了。
身边有两个人跟着你混,到头来修理厂没了驾校也要没了,大家都没钱了,主角为了大家做了啥?
啥也没做,就是多开些课。
然后呢?
然后就机械降神,有老板给钱你组建车队。
愚公移山的机械降神,都要先苦哈哈的日挖夜挖,才终于感动神仙来帮忙,主角啥努力都没做就突然有钱送上来了。
假到爆炸,你要是没钱了,作为昔日的无冕之王,你就没事可做吗?
你开直播带货啊,就算被人骂被人嘲笑也要赚这些钱养活跟你混的两个人啊。
然后就莫名其妙带出范丞丞这条线,然后范丞丞还天份超高以前是个试车手,然后巴音布鲁克赛事就是最后一届了所以范丞丞死活要热血一回不然没机会了,哇,这情节设计一个个生硬到不讲道理。
至于开口闭口巴音布鲁克,作为观众真的感受不出有什么重要。
你要说这是一个重要比赛,可以写主角要先比赛赢了市赛、省赛,获得足够积分,才终于有资格最后能挑战巴音布鲁克,这样才表现出这个赛事的份量。
而不是空洞地每个人口口声声说我要在巴音布鲁克比赛一次……3、赛车镜头拍得也不好看。
老头乐的比赛,是电影里的第一个赛车事件。
但从镜头、构图,都完全感受不出竞技感和速度感,甚至拍到连速度是多少都感觉不出来。
你去看看动画《白箱》第一集,那个低速赛车还拍出飞驰感觉是怎样运用镜头的?
《白箱》可不是赛车动画啊!
都别说跟《头文字D》比了,用点L模式运镜也不会现在这么糟糕。
然后范丞丞在车场练车的场景也是,没有足够的长镜头,没有足够的车身与场景的动静对比,完全体现不出速度感、过弯技巧,主角们开着拉力赛车跟开着老头乐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差不多的,都是没速度感。
虽然拉力赛车跟普通竞速比赛有不同,但过弯、加速等等总是可以拍得好的,而《飞驰人生2》 之于《头文字D》,相当于《狂舞派》之于《舞出我人生》。
好像把 《飞驰人生2》 说得一无是处,那还能不能看?
其实对它的评价如何,是比较出来的。
如果这部电影放在20年前,我打开电视在电影频道里面看,我应该觉得还不错。
但放在现在,2024年,不论是与同期的影片相比,还是珠玉在前的赛车片、热血片、甚至搞笑片相比,《飞驰人生2》都不是一个好的观影选择。
3.5⭐️虽然但是这部确实比第一部好看不少,韩寒也不只停留在时不时只会放点老歌,偶尔整点假意深沉的“文艺镜头”的层面(当然在这部电影里你还是能感受到相当多韩寒风格的片段),在春节档里可能也是更出色的一部,这是我的心里话。
主要的问题是叙事和人物的重心不够明确有点喧宾夺主,小海线和张弛线有点冲突,在前半段都有足够的篇幅描写,结尾可以说直接阉割和牺牲了小海的部分,导致从撞击测试开始生硬的过渡到拉力赛的剧情和节奏就相当割裂和跳脱,小海的剧情就草草收尾不免头重脚轻,电影前面大量对小海的塑造和铺垫几乎被直接丢弃,完全丧失作用,电影结尾完全成为了张弛的主场和所谓“车队第一”了结张弛的遗憾实际上厂长的孤注一掷,小海的梦想和坚持,刘经理的暗箱操作这些未填的坑在影片的戛然而止之后就成了非常尴尬的存在。
然而这种操之过急和草率几乎贯穿了整个结尾。
那么且不论在开赛前十几天是如何凑到钱(全片一直在淡化钱的影响),拿到配件,修好车,难道张弛开着几乎没有改装的车经过冰雹,完成比赛,甚至破了当年张弛全副武装还在当打之年的记录,这些相当科幻的情节逻辑似乎在结尾所谓“燃”热血的配乐中变得理所当然了?!
这就不得不说韩寒一直以来的毛病,为了抵达他所构造的一种意境,或者为了阐述他的思想,很多时候他都是感性为主的。
他的作品经常节奏很奇怪,在结尾时会崩盘或者草草收尾。
韩寒经常忽视情节逻辑和人物前后的一些塑造,导致在情绪烘托上来之后,人物戏剧冲突不断发酵时,他很难保持理性,对情节逻辑和严谨性上就比较“不修边幅”。
通过奇迹般的状态恢复和站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巅峰化解人生下坡路上的种种痛苦,似乎不太合理也不具备普适性。在我看来片中人物的行为已经不是执着而是有点极端了,而且同样执着于赢,有的人滑出赛道有的人却成为冠军,影片想表达的应该不是人生靠的是运气。有如今商业大片中已经有点少见的脏话、抽烟和对迪士尼的点名吐槽,影片本身是不是恰好就是片中财大气粗,早已掌控游戏规则的反派。不难看,赛场场面也很华丽,尽管结果已经无法更改但知道自己的成绩是真实的仍旧重要的点不错,提醒我们一下坦荡的珍贵,大过年的笑一笑挺好。
是我出了问题吗?为什么毫无感觉?大概是不再相信实现理想这种事了吧…
难看,韩寒江郎才尽脑子里只剩下圈钱,但是没能力又要在春节档前赶工圈钱,也只能在四海这坨屎上修修补补就端出来了喂观众,可惜一坨屎韩寒放再多调料还是屎,韩式屎片只能娇柔造作自做高深给你讲道理,怕卖相不好拉上沈腾和范丞丞这两调料,可惜春节档无大片,让观众只能在一堆屎里选一坨吃,可惜拍屎片不犯法,不然今年春节档这帮人都得牢底坐穿
额…完全没必要拍2吧,还不如去看赛车实况演播
“我努力过无数次,但我知道机会只会出现这其中的一两次”最感同身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有不完美,但绝对不是一文不值
第一部是我平生第一次觉得明星花着观众的钱 实现自己的愿望 再把观众当小丑耍的戏 所以看到2上映的时候 我是骂骂咧咧的 坚决不看 无奈比起哭惨的第20条和煽情的拳击戏 加上看了不少影评后大家对飞驰2的评价不好不坏后 还是看了一下 观后感是 这次把观众稍微当人了 (建议豆瓣能打半星 )
韩寒这次做了一个纯粹的赛车类型电影,在所有类型元素上都完成的不错,也在价值观和情绪上满足了春节档观众的需求,所以也获得了应有的市场成绩。
我在这部电影身上清楚的看见芭比的意义 大家终于反应过来,那些色彩斑斓的电影,只不过是男人与马的变体。我们沉浸在男人酷爱的“恢弘与梦想”里,感到不适与迷茫。我们向内求解,疑惑自己与电影的距离。 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他们只把她们当票房,而不是一个人。
文戏部分极其难看,尤其前半小时是刻意为了给贾冰加戏吧,完全可以几笔就带过。切到巴音布鲁克的赛车部分才开始进入佳境,这才是韩寒真正擅长的东西,电影拍不好下次别拍了。影片最后一分钟才是真正的高光。6分
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就是面对希望渺茫的事情说一句「去他妈的」然后竭尽全力再拼一把
中年男人的疲软及最后一次虚假振奋
很喜欢找到铅封那场戏,它不是丢在了哪个地方,而只是不被人在意了。就和大部分现实一样,不是过去了,只是被接受了。(比第一部好看!
说只有两颗星可能也不至于,但是三颗星感觉也膈应,感官极其割裂的一部电影
范丞丞比较拉胯,真的是不会演戏。
就这拉玩意儿,没人物没剧情没泪点没燃点清汤寡水还好意思骂热辣滚烫真服了
八股文一样
中年男人如何怀才不遇一败涂地,又如何东山再起一雪前耻,题材实在陈旧到掉渣,更别说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与视听语言都是最糊弄观众的那一档,真躺着赚钱。一个年少成名一路开挂的导演,和一群已然被名声与财富包围的男演员们,联合起来假意共情草根,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索然无味的热血
大部分的人的梦想都在张弛驾校翻车的那一阵痛哭中就结束了,后面的都是幻想。
观感比第一部好,包袱大部分抖出了效果,高潮段落视听音画执行的还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