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被班上同学戏称为女孩的青涩男孩丹尼尔·盖雷,与名字老被人联想成汽油的转学生西奥·勒卢瓦尔,老被排挤的哥俩好为自己的苦闷找到出口,突发奇想计划一场疯狂冒险。
随着暑假来临,两个小鬼头一点都不想和家人共度无聊的夏天。
一台割草机引擎与几片木板,他们以土法炼钢的创意打造自己专属的动力房车, 踏上横跨广大法国城镇的公路旅行。
孤独是生活的常态。
无论是养老院里形单影只的耋耋老者,还是被父母兄妹,同学老师围绕着的青春少年,自从有了个人意识,孤独感就不离不弃地如影随形。
直到你遇上了一个和你有相同频率的人,从此能一起暂时逃脱孤独的纠缠,体验沟通和理解的安慰,或同谋青春的梦想。
这样的人是生活最珍贵的馈赠,能长久地留在记忆中散发着光芒的角落里。
丹尼尔生长在可以称得上幸福的家庭,有疼爱他的母亲,能陪他练球的哥哥,但他的青春期的性困惑却只能藏在床垫下。
直到他遇到了柴油味的西奥,在和他友善理解的交流中得以了解自己难以启齿的事情其实是最正常的现象而释然。
在学校里被人嘲笑的西奥,在丹尼尔眼里却是最有趣的人。
<图片2>西奥丰富的想象力给生活中普通,单调的场景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两个人的足球练习变成了人声鼎沸的现场直播,还自带慢镜头回放功能。
没人参加的冷清的个人画展马上变成了挤满贵宾,觥筹交错的盛宴。
<图片4>西奥梦想能在暑假驾驶着自己拼装的车去以前露营的地方,但简陋的零件拼凑的所谓的‘车’连上路审查都过不了,而且他们两个人未成年人根本没资格驾车。
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确实让人气馁,但丹尼尔和西奥为了不想在30岁时他们再相遇,回忆起2014年的夏天,是没有能完成的梦想而遗憾,决定继续努力。
最终这一梦想在这两个少年的想象力和幸苦劳动下得以实现。
想想我们多少人往往遇到比他们小得多的困难,就轻易放弃了梦想,‘等我长大了,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我就可以…..’一直等待着,条件一直不会成熟,然后激情消失了,再也找不到能陪你一起实现的人了。
留下的只是遗憾的回忆,感慨一下‘人这辈子不可能事事如意……’<图片1> <图片3>这里两个少年的对话总让我觉得过于成熟,有时候像是老人说的话,带点哲学的超然气质。
不过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是这样‘不一样的人’,所以在学校里才更不合群,能碰到一个相同频率的伙伴才更难得吧。
其实不止少年,家长何尝又不是经常感到不被理解的孤独呢。
天使爱美丽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慈爱,又软弱无能的母亲。
鼓励儿子和她一起去听演讲,以为儿子一定会和自己感同身受,而丹尼尔却对母亲的精神教义完全不感兴趣。
丹尼尔对西奥说:“我妈太爱我了,让我可怜她''。
西奥说:‘我做什么,我爸都看不顺眼’。
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是,丹尼尔的爸爸说妈妈在哭,让他和哥哥一起去陪陪她,结果我们看到一家人都在房间里陪她,却各干个的事情,家人之间的疏离感在画面中弥漫。
同样,丹尼尔和西奥在路上遇到的‘奇怪’的牙医也说感觉自己被子女抛弃了,而执意要留他们在他家,不禁感到可笑又可悲。
丹尼尔本来最大的关注是同学劳拉,姑娘是是青春期的原始冲动,时刻牵动着他。
但最后当他憧憬的姑娘数着数想让他回头看的时候,丹尼尔却一直没有回头,他看上去更像是被和朋友分离的悲伤淹没了,把姑娘完全抛在了脑后。
这部电影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年少时的梦想创作的,希望他失去联系的老友(西奥的原型)看到这部电影时能想到自己。
我想,一部电影有这样的意义已经足够了。
丹尼尔本来最大的关注是同学劳拉,姑娘是是青春期的原始冲动,时刻牵动着他。
但最后当他憧憬的姑娘数着数想让他回头看的时候,丹尼尔却一直没有回头,他看上去更像是被和朋友分离的悲伤淹没了,把姑娘完全抛在了脑后。
这部电影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年少时的梦想创作的,希望他失去联系的老友(西奥的原型)看到这部电影时能想到自己。
我想,一部电影有这样的意义已经足够了。
总被班上同学戏称为女孩的青涩男孩丹尼尔·盖雷,与名字老被人联想成汽油的转学生西奥·勒卢瓦尔,老被排挤的哥俩好为自己的苦闷找到出口,突发奇想计划一场疯狂冒险。
随着暑假来临,两个小鬼头一点都不想和家人共度无聊的夏天。
一台割草机引擎与几片木板,他们以土法炼钢的创意打造自己专属的动力房车, 踏上横跨广大法国城镇的公路旅行。
两个性格迥异的男孩子,却拥有相同的怪异。
丹尼尔,一头金色柔顺的长发,瘦小,苍白,寡言少语,经常被认成是一个女孩子;西奥,深棕色爆炸卷发,到处显摆自己,骑着花里胡哨的自行车的转校生;一个会画狂野的抽象风格画;一个超热爱精密的机械工艺;一个家里充满爱,但是丹尼尔觉得她母亲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爱他了;一个冷漠到冰点,爱挥拳头的吸毒哥哥和永远在冷冷嘲笑漠不关心的父母。
两个少年自己收破烂组装了一辆房车,用一台除草机的马达,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从这两个孩子造车开始,这部电影,就有了奇幻的色彩。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一路上,看见的风景,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儿。
被埋在屎下面的苹果手机;(结合西奥的吐槽,看得出来导演对“便捷”的现代产品的态度)从一对夫妻的盛情款待中仓皇逃出,就像他们口中“抛弃”了他们的儿女一样;尤其是,那把拉屎挖坑用的铁锹拍在牙科医生的脸上时,我没忍住,笑出了声。
因为再一次被别人当成女孩子,丹尼尔跑去剪头发。
结果夜色下,正经理发店都关门了,开业的只有不正经的。
热情的妓女,暴躁的小混混,丹尼尔带这个日本武士道的“光明顶”发型狼狈逃窜。
再然后,遇到丹尼尔的心仪的女孩儿,再然后,巡警烧掉了罗姆人的营地,少年停靠在旁边的房车也遭到株连。
(这里的流浪的罗姆人应该是一处政治隐喻)房车付之一炬,两个少年开始吵架谁把房车停在这里?
谁隐瞒心事改换目的地?
两人分别。
丹尼尔在超市剃掉了一头长发,换上了不合身的成年人款白衬衫然后,少年人心中起火,抢走了当初抢他钱混混的橄榄球瘦小的丹尼尔在树林中狂奔,后面是全副武装的混混们那段真好看,阳光透过缝隙,照在丹尼尔苍白的脸上和大大的白衬衫上,跑出树林,跑到路边,路的一边在冒白烟西奥开着那个被烧的只剩地盘的房车来接他了
白烟和七色云彩一样酷
快跑呀!
一起跑呀!
这里我稍微腐了一下
之前一直唯唯诺诺的丹尼尔他已经开始想打架了!
两个成功谈判跑路的男孩子,就这样在饥饿、困倦和赠送内裤下和好了他们跑到一座小城镇西奥用丹尼尔仅剩的2欧元赢了打枪游戏的奖品——一个布偶兔子给丹尼尔,14岁的丹尼尔抱着玩偶,用不符合年龄的弱小混到了上限12岁的儿童绘画比赛中,因为绘画比赛的第一名是一架让西奥双眼发亮的用蒸汽动力飞起来的空客-310飞机模型。
啰啰嗦嗦的西奥和让他安静的丹尼尔最后画技“高超”的丹尼尔输给了一个小女孩儿的幼稚却充满想象力的“土豆围绕世界”,这里暗示了丹尼尔成长,所以他输掉了和一群小孩子的童心比试中。
二等奖的奖品不是两个人都倾心的飞机模型,而是飞机票,返程的飞机票。
最后这段回家的旅程,是影片最超现实的表现手法。
在丹尼尔的眼里,飞机没有起飞,一直在地上奔跑,跑到公路上。
机上所有的人,包括西奥都昏睡了了过去。
飞机倒退着降落,火车倒退着形式。
这里只有丹尼尔一个人陷入这样的迷幻中,西奥甚至在飞驰火车上纠正丹尼尔火车正在“倒退”的想法。
也许,是少年不想回家,也许他想旅程才刚刚开始。
所以在倒退的进程下,终点重新变回了起点。
但是,只是丹尼尔一个人这么觉得。
丹尼尔回到家中,还是一样在母亲深切浓厚的爱下感到不自然;西奥的家人还是依旧如此冷漠,父亲还在把妻子的死归咎于西奥不在家。
再然后,西奥一家投奔回来参加葬礼的哥哥,搬去另外一个城市。
这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
不像国内的青春疼痛影视作品展现的分离,那些重复的,在大雨滂沱中嚎咷痛哭,说着感人肺腑永不分别的话,也没有任何狗血追车送别的场景。
两个孩子就这样互相看着,然后转身离去。
他们好像长大了一些。
至少丹尼尔成长的很明显。
西奥这个转学生,在丹尼尔的生命里仅出现了短短一年,他来之前和来之后,其他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也没什么人记得住他。
丹尼尔谈到西奥,也十分平静。
但是,就是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像丹尼尔的头发一样,不在柔顺,而是根根直立的短簇。
电影结尾也很好,很干净,很利落。
从3到7到正无穷.......就这样必须丢下什么,再获取什么的走下去吧。
PS:影片中段很有趣的一段对白
用别的小伙伴的截图14岁的我们害怕30岁的我们后悔14岁没做的事儿,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总被班上同学戏称为小妞的青涩男孩麦考柏(Microbe),与名字老被人联想成汽油-的转学生瓦斯林(Gasoil),老被排挤的哥俩好为自己的苦闷找到出口,突发奇想计-画一场疯狂冒险。
随着暑假来临,两个小鬼头一点都不想和家人共度无聊的夏天。
一台割草机引擎与几片木板,他们以“土法炼钢”的创意打造出自己专属的“动力房车”,踏上横跨广大法国城镇的公路旅行
本文首发公众号【沉默的阿光】年龄大了总喜欢回味青春,这估计是一帮奔向中年的男男女女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
所以近些年的青春电影和电视剧就和抗日剧一样,遍地开花,还是烂花,校园爱情的套路都被玩坏了。
就不能好好讲故事,今天推荐一部冷门片子《青春冒险王》。
片子讲述两个被排挤的初中生如何成为好朋友,并一起完成了一场冒险。
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是从初中开始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然后开始叛逆期,可能更多的是面对不理解自己的父母,还有无处诉说的心事,逐渐与孤独开始第一次见面,就如在深山老林中穿行,猛然遇到一头怪兽,而且还是会伴你终生的怪兽。
对于青春的少年来说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所以我的选择是去读书,在更多的小说中寻找共鸣。
片子里面的两个少年,选择自己去创造一辆房车然后去环游法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见自己心爱的女孩。
也只有少年才会如此专情的喜欢一个人,不计回报不期望结果,青春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即使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在和中考,高考做斗争。
有人会惊讶两个少年的创造力,想想自己儿时也是喜欢用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还喜欢在乱柴中搭建自己的秘密营地,在其中藏好零食弹弓,随时准备和未知的敌人来一场莫须有的战役。
那些时光是那么的遥远,在记忆中又是那么的清晰。
不知道成年人是不是会刻意的回避自己的孩童时光,有些时候儿童时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一直影响和延续到后面的人生。
每次回家乡,总是能在那些已经两个孩子的同龄人身上寻找到当初儿时记忆中他的特点。
可能这一点在村子里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吧,毕竟土地带给农村人的朴实感是很真实的。
片子整体轻松愉快,如果你的心情不是太好,可以找来看看。
最近很多人留言找电影,可惜我这里基本没有资源提供。
这部电影在人人视频APP上可以直接观看,大家有兴趣自己去寻找一下。
周末愉快
许多观众表示,影片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感受到了那份纯真与美好。
有观众称赞影片的创意和视觉风格,认为它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也有观众被影片中的友情和勇气所感动,认为它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佳作。
《青春冒险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它以独特的创意、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打动了观众的心,让人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与力量。
在影评推荐上看的,看完之后首先赞佩电影中法国中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自己造一辆车去实现梦想,环游法国。
在电影中看到了校园欺凌、处于初中时代对感情的懵懂和求索、以及倾佩于男主(那个造车的男生)的机智和果敢,没有被牙医一家软禁。
总体来说是一部挺温馨的电影,有青春的叛逆,有我们不敢的果敢,有我们儿时未完成的小梦想。
我是搜奥黛丽·塔图的电影时看到了这部电影。
因为觉得自己已经离青春期有些远,所以总是回避着看这些青春逼人的影片。
毕竟自己曾自信满满,看过可搜到的80%美式青春片。
影片一开始就让我想起法国片特有的滤镜,偏点绿,偏点黄,又有些朦朦胧。
金发男孩丹尼尔的阴柔和卷发男孩盖斯的自信,就像是青春里的极和极,看着毫不相干,却能很好的match在一起,一起在2014年的夏天探险。
“去坐到那个女孩身边。
”这样的话语充斥在丹尼尔的生活里,他沉默着面对周围人的嘲笑。
“喂,谁能告诉柴油,他一点都不幽默。
”可是盖斯从来不在乎,他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智慧的男孩子。
“我想问你件事”“问吧,朋友就应该知根知底……等等,我们是朋友还是玩伴?
”“朋友”“那问吧”这段在长椅上的对话是让我温暖到的开始,感觉自己成为了这两个青少年友谊的见证人,想看着他们变得更好,友谊变得坚固,去面对躁动且孤单的青春。
柴油的温柔是他去看水粉摇滚的画展时,特意穿了不合身的西装,举着香槟杯,对着空气假装有着摩肩接踵的观展人演了一出逼真的独角戏,照顾着自己初办个人展的朋友。
水粉摇滚的温柔是陪着柴油做梦,一起改装房车,答应陪柴油去看高地夏令营里厨房大妈像气球一样的胸脯。
自他们决定组装车始,我就觉得这样的动手能力令人望尘莫及。
有目标,有实践,有创造力,这样的青春已经足够酷。
(截图水平太差了哈哈)
他们在房车上的对话,就像每一个青春期早熟男孩的哲学思辨。
关于自己的坚持,关于自己的爱情,关于自己的存在。
所有的问答有点幼稚,又有点成熟,带着他们那个年纪特有的青涩,给很多问题都带来了解答。
那一段我真的很喜欢,分成了好几个小视频和动图,放在了自己的手机里。
就像是给当年的自己寻找的答案。
他们的公路冒险始于“抛弃”家人,在路上却遇到了被自己孩子们“抛弃”的牙医父母。
这样的青春期闭环是一个未解之谜,每个人在成长的阵痛中都存在着和父母充满矛盾再到和解的过程。
对于“性”的好奇,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就像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烦恼充斥在荷尔蒙躁动的年纪。
会有这样那样的答案,或者从别人那听得,或者自己琢磨出来,但大都都会在日后的某一个瞬间灵光一现地得到答案,那么之前翻来覆去琢磨不出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都会消影无踪,让青春都淹没在有无意义的思索中。
丹尼尔和盖斯来自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
丹尼尔有一个朋克哥哥,一个温柔哥哥,还有一对爱他们的中产父母,而盖斯的家庭更像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蓝领,没有亲情,像是原始的部族生活。
同样是面对他们的冒险,平日里和丹尼尔争吵打架的哥哥却偷偷给了他自己的手机和零用钱,帮助他和父母打掩护,鼓励他去度过属于自己的青春期夏天;盖斯的父亲暴怒时,以往冷漠相对的病重母亲对他说出了最后的鼓励。
在看到他们的原生家庭以前,这两个怪小孩在我看来是一类人。
可是看到他们这样不一样的家庭,我会更加好奇,为什么这样不同的环境还能长出这样两个相似的灵魂,并成为最好的朋友?
我想,是他们本身自由而平等的观念,让他们没有限制于身份地去结交朋友,而且找灵魂的共振,所以更加契合。
影片中唯一能看出他们的不同阶层在于:在面对烧光的吉卜赛人营地时,家庭富裕的丹尼尔会上升到当前社会中居然还会存在不允许某类人生活在某块地这样不平等而落后的事情,他要为之奋斗维权;而盖斯会对这样的场景无动于衷,习惯于这样的底层被掠夺,并且他更会关心自己有没有被连累到。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细节touch到且温暖到的人。
盖斯,作为一个成熟的小男孩,把敏感的丹尼尔照顾的很好,鼓励他相信自己,在面对他的武士发型时也能夸出彩虹屁,在伙伴想要暴躁打架一把时,他也能理智劝退,真的是一个可爱男孩本孩了,有点理想型。
在他们旅程的最后丹尼尔模糊不清这趟旅程是否真实存在,面对倒走的列车无所适从,盖斯小天使带着他感受了他们青春的真实。
最后的最后,盖斯的离去无形中让丹尼尔将曾经爱过的女孩忘在脑后,就像无数个青春缩影中,我们当时以为最痛苦最无法面对的事情,都会在某刻突如其来的其它事情中消失不见,去领会更多的人和广义的爱。
有时候,成长就是学会面对生活中所有的无措,所有的离别和所有的新的遇见。
我不知道成熟的定义是什么,成熟地去面对巴拉巴拉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会想当然地认为成熟就是学会微笑和不流泪呢?
为什么对成年人的要求是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假面人呢?
拥有饱满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刻,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样子。
有点成熟大概就是在面对每一个让人快乐或者崩溃的时刻,大笑或者大哭完以后,可以再次用饱满的情绪去面对,就像从未受过伤那样。
我的青春已经过去了,我的青春又好像没有过去。
我曾经感受到很多温暖,也曾经受到过伤害,我也没有很好地长大,我只是长大了。
我承认,我曾经是一个怪小孩,现在也有点,未来或许还是。
这有点不好,这也没什么不好,这也有点好。
我还是我而已。
愿所有怪小孩,都可以找到和自己共振的另一个怪小孩。
有趣的题材,可爱的故事,糟糕的导演,失败的作品……不如契克呀……
怪异,而且是无聊的怪异。从头到尾思维散漫,事情大都是没头没脑的偶发,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好像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散文不是这么写的啊。配乐也故意走怪异不和谐的路数。
只有西奥和房车好看
炒鸡可爱呀。
和契克差远了
迷迷糊糊地走一路玩一路。
剧情还行
有点理想主义,两个小朋友真的很厉害.很浪漫啊,我也想
近期看过最喜欢的青春剧。本以为是典型美式公路片,结果没想到法国人居然拍的这么细腻。两个孩子的对话和心理都那么真实,视角和对于情绪的探索又那么细腻。整部片子虽然讲了一场冒险,但是却是淡淡的气质,十分平缓,多美好啊。绘画比赛和飞机那段的处理好微妙。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可能也就短短一个夏天,但是或许就像片子里提到的,三十岁时回忆起这段时光,就像是童年记忆里的一场梦,一段朦朦胧胧,充斥着青春的迷惘、孤独以及各种年少时的情绪。夏天结束了,那个陪伴的人也离开了,好像他也长大了…
好弱智啊
青春片是真的太多了,大多形式都差不多,不过主演能剃这么硬核中分的还是头一个。比起内容,两个小演员倒是更让人惊讶。
前面因为一些台词扣分想给两星,但是喜欢最后十分钟的剧情,三星半。
和契克是一样的题材,我怀疑契克反而是翻拍,但是比这部好看太多。
开着自建的房车去浪荡,金黑发色加上刚柔并济的CP组合,法国人拍部公路片都那么罗曼蒂克。只拉过一次小手,含蓄得太虚伪啦。艾米莉都成大妈了,唉。
#BJIFF# 法国the king of summer 自制房车更有创造力更冒险。两个小男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妙,对话诙谐有趣,经历理想又现实。三十年后遇到彼此,忆起那年暑假,太值得大喝一顿,可以再来一遭hangover
该死的央视配音
轻巧有趣的少年公路片,青春就是做什么都对!想看倒数到无限大,丹尼尔回头的故事。
像中年男的春梦…太刻意地让角色替你说
全方位碾压同类型电影《契克》。收入我个人最爱的法语电影TOP5. 如果注定无法拥有哈尔的移动城堡,那就打造一辆小小房车,最要紧的一点:钉上一盆美丽的天竺葵。
青春期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