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沒有看過一部喜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
40 YEAR OLD VIRGIN和KNOCKED UP的導演的第三部喜劇,集合了“R級喜劇泰斗”Adam Sandler和新晉諧星Seth Rogen,講的是一個喜劇巨星的“臨死經歷”。
前半段有點探討喜劇演員人生的意味,所以相對嚴肅,雖然有些棟篤笑來中和,但略顯沉悶。
個人覺得亮點在於一大堆喜劇演員的客串(還包括了Eminem),以及后段Eric Bana的出場及他與Adam Sandler的沖突。
Seth Rogen在這里的表現和Knocked Up相比,沒什么新意,不過不失而已。
'Comedy is usually for funny people 'George说的时候,语带双关,有点落寞及自嘲。
因为前度女友临时变卦,选择了家庭,留在丈夫及儿女身边,没有跟他走。
这句对白很难精准的翻成中文,看成「喜剧通常是给有趣的人看的」未免太索然无味,这句对白出现在那场戏中,令人哭笑不得,为整出戏起了点睛作用。
命运爱捉弄人,捉弄一个贩卖欢笑的人,便更荒唐 -- 我想那句对白有这样的意思。
不像是电影而像是多集情景剧(sitcom)联播:松散拖沓,看起来似乎没完没了的平铺直叙几个人的生活。
其实有很多这样单纯按时间顺序描述一段日期的人生的优秀电影。
本片跟那些优秀,或者还行的电影相比,缺乏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当然可以牵强的说核心是两条主线,分别是大明星和小新人摸索人生方向和追求对单口相声(standup comedy)的热爱。
可是表现的非常薄弱。
这就涉及到本片的另一大缺点:人物塑造非常失败片中的各个人物都很单薄。
甚至不但是单薄,而是不存在形象的塑造。
单薄的人物的意思是,可以用一两个关键字概括某个角色。
这部片里的角色,连一两个关键字都想不出来。
就是莫名其妙,缺乏必要的细节正面或侧面的支持和解释。
硬要说的话,唯一的角色关键字就是小新人“弱”(性格懦弱经不起事,能力也弱)。
这不是演员演技的问题,而是编剧和导演的表达问题——除了大明星的老情人,那个角色演技也很有问题人物的莫名其妙,导致并关联情节的莫名其妙。
例如大明星为什么找上小新人,是一时兴起随便挑的,还是恶俗的“我在你身上看到我年轻时的影子”,还是别的?
完全看不出来,也没有解释在这样的莫名其妙感觉下观影,注意力极度分散给试图理清情节(又不是悬疑片那种理所应当的对情节的分析)。
连大体的故事都看不平顺,自然不会被打动。
加上主要人事都离普通民众和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又没有体现出跨阶级跨文化和超越一切外在的人性本质共通的地方(有尝试,但是很失败),越发不能引起共鸣找了一群大牌来客串,也救不了场。
主角和配角都是逗笑为生,可是片子也不好笑。
这样的商业片一般期待1个半小时到100分钟。
结果过了2个小时居然还没完。
以2倍速然后以10倍速拖完了最后的20分钟。
我一般看片不喜欢拖,可见这一部有多难熬,唉========================================02/09/2010 11:52 AM EST 更新昨天晚上把最后那一段重新看了一遍,感觉好了一些。
第一次看的时候估计是太不耐烦的所以觉得分外差。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怎么样的电影,大概2星半的水平。
鉴于之前给了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3星,为体现这部比那部要差劲,改给2星(初评给了1星)
this movie is funny i have to say, when it weaved a lot of standup into it. the actors are funny, some top comedians were in it as well. norman mcdonald sara silverman, ray ramono, even eminiem was a part of it. i was laughing probably every 5mins, also some girls are hot.
从小就看亚当桑德勒的电影,不知为何又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不管人们说这部电影如何烂,我却从这部电影中看得到生活,看得到人生,笑着感动着,这就是亚当桑德勒的魔力,无论他演什么角色,无论好坏,他都能把观众真正带入进去(当然吉尔那部是把我带进去恶心我哈哈哈)。
亚当真的演出了每个角色的灵魂,看着他表面滑稽的脸,却总是能在最后透过面庞看到一些让我有所触动的东西。
看电影的时候是真的想让乔治幸福,和他爱的女人在一起,虽然知道代价是拆散一个家庭,但还是忍不住想看到这个孤独的老男人幸福,当然最后并不是完美结局,我觉得这种故事讲的刚刚好,既现实又温暖,似乎是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事,不完美的真是结局,却夹带着温馨的片段,尽管看过了亚当桑德勒的所有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让这老头再演几部啊
说实话,我不喜欢看喜剧片,尤其对以絮絮叨叨的台词来取乐的电影极为反感。
虽然影片《滑稽人物》是以喜剧来定位的,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含泪的喜剧”,这部喜剧有其独到之处。
我之所以反感喜剧片,是因为我认为那样的电影很难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太多喜剧电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它当作一种消遣的方式,当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既然喜剧电影还称之为“电影”,就该有些许思想的体现。
单纯只为了搞笑的电影是观众笑过之后会感到空虚的,不过以喜剧的形式承载一些思想的电影也很难讲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我一贯与喜剧电影保持距离。
影片《滑稽人物》的独到之处在于这部喜剧电影居然是让我几乎从头到尾皱着眉头看下来的。
原因有二:第一,影片中的包袱多为脏话与荤段子,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因此我丝毫没觉得好笑;第二,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并不轻松,因此我一点儿也笑不出来。
主人公乔治·西蒙斯是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善于在小剧场中为观众表演单口笑话,这种艺术形式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单口相声,由此,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今很火的,尤其是近几日又闹得沸沸扬扬的相声演员。
乔治与老郭真的很像,他们都被名誉与金钱包围,身上有无数光环,被世人所关注,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但在影片中,乔治不幸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化疗与放疗都已对病情束手无策,他只能服用一种试验药物,碰碰运气,因为这种药的有效概率仅为8%。
乔治将面临死亡的逼近,他也因此感到生命活力的丧失、创作灵感的丧失、表演水平的下降,然而,让乔治悲哀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并且他在病前犯了很多难以弥补的过错。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身患绝症的乔治开始与各界名流进行真正的交流,以真诚的情感将他们当作超越利害关系、利用关系、金钱关系的真正朋友。
同时,用一切手段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和解,其中就包括他之前所背叛的女友劳拉。
在这部分,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展示了娱乐圈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展示了公众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同时,造成乔治这一系列转变的,恰恰是即将来临的死亡。
在观看影片《滑稽人物》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死亡的力量,也因此得以窥见死亡的意义。
当生命即将不复存在,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珍惜余生,会不自觉地寻求一种救赎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会想要在离开时,不带走太多的遗憾。
人的生命与灵魂是可以在死亡的阴影中得到升华与提升的,是可以产生一种让人沉静、坦然的力量的。
然而影片在乔治已做好走向死亡的准备之后来了一个急转弯,乔治竟然成为了那8%的幸运儿,奇迹般地痊愈了。
可乔治仿佛也因此一下子变得不可爱起来,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们感到乔治的可怜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仿佛是让我们感受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获得重生的乔治试图挽救他与劳拉的感情,却不惜以破坏劳拉的家庭为代价,而且在其助手埃拉的劝说之下依然执意如此。
而影片的逻辑也从乔治重获新生之后变得混乱,劳拉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因此愿意重新接受乔治,但在丈夫真的要离开时,又反悔了,甚至还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乔治身上。
我不知道影片在塑造这一人物上,为何前后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以至于让影片的整体内涵变得模糊不清。
而乔治因死亡而带来的种种变化也消解了影片本来能够清晰传达的思想,影片中,这种与前半部分的基调截然不同的后半部分不能不说是电影《滑稽人物》中的败笔。
影片最后,乔治的助手因为数谏被炒,重新回到了快餐店工作,乔治衣冠楚楚,用给助手埃拉写笑话段子的方式与其言和。
但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乔治在因死亡而带来的微弱思想提升后,影片中的所有人又回到了原点。
在电影放映的两个多小时里,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仿佛完成了一次荒诞的穿越,结束时,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编排让人感到遗憾,这样的编排让观众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对我而言,这样的编排虽然看似独到,却依然也没能提起我对喜剧片的兴趣。
我认为,如果影片前后两个部分颠倒的话,或许更能凸显主题,并且影片在逻辑上或许更好理解,公众人物的蜕变或许更能让人体谅和产生共鸣。
很多事情就怕假设,但死亡的意义却并不难让人理解与接收,那么我也大胆做个假设,如果老郭也突然遭遇死亡的威胁,那么他对很多事情的反应会不会也与现在截然不同了呢?
凡是讲理,也讲良心。
美国也有单口相声?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然后重新认真生活,是我喜欢的调调。
不过这片子拍得实在太罗嗦太冗长,感觉整部片子都是演员在说啊说说啊说。
那些黄段子,完全不好笑。
最后又搞了小三的狗血剧情,不明白导演是想干什么……101205晚外公家
这样一部与讲笑话有关的电影,但是,自始至终,我却几乎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首先,那些笑话,一点都不好笑,我不明白,那么直白,那么低俗的笑话,怎么能逗得人大笑连连呢。
还好,我知道,不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源于文化的差异。
其次,同样是因为文化差异,这部电影,我都看了一半多了,却还在想,我为什么要看,我有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想来,是必须要承认的,太多细节,我真的没有看懂。
最后,滑稽人物的背后,一点都不好笑,一点都无法让人开心,至于他自己的生命,也成了一场玩笑,也足够的滑稽——这就糟糕了,台上的滑稽可以逗人笑,台下的滑稽,对当事人来说,就无异于是最悲惨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部,我一开始就能看懂主题却一大半之后才懂得细节的电影,却无法说不喜欢,更无法说,这部电影也好糟糕。
因为,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呈现出了足够的诚意,而且,其中,也总还是有一些开心的情景,和温馨的画面的,乔治·西蒙斯和埃拉在他的旧情人家里与小女孩儿们在草地上的玩耍,埃拉终于和她喜欢的女孩一起坐在汽车上看夜景,还有结局处,乔治和埃拉的言归于好与“角色互换”,终于,他们都可以告别滑稽了!
导演Judd Apatow 是一个热爱名利场的人,时常为好莱坞这种势利的文化唱赞歌,同时他也热爱表现真实的人。
每一步片子都毫不避讳黄段子,演员台词都比较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对话,而且影片的主题还都很善意,很积极充满加州特有的希望。
滑稽演员真实生活中都很有幽默感么?
星爷就很严肃,Seinfield 也很严肃。
滑稽演员当中确实有主角George 这样及时行乐,把痞气当魅力的大牌明星,也有像Ira这样对人真诚,不耍滑头的小把戏。
这个故事不是讲这两种人哪类更容易成功,更容易睡更多女人,挣更多钱,拥有更多东西的。
Apatow似乎从来对成功没有太多好感,他更在乎的,是谁拥有更富足,幸福的人生。
他认为当然是好人。
好人最大的挑战,就是真诚的对待自己——在表演喜剧的时候,不能为了获得观众的追捧,而流俗于讲自己睾丸和阴茎如何对话这种笑话,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真实的自己。
好人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也是先约会,再上床,而不是喝多了以后假装走错房间,裸奔到别人床边上遛鸟。
无论好人收到什么对待,能宠辱不惊,直言劝说对方做正确的事情。
这都是Ira做的事情。
这里的坏人只是一个自私的小孩子——他要的时候就必须得到,得不到就伤害人,毁灭关系,做事情不计后果。
即便得到,也不珍惜,任由这些很珍贵的情感关系逐渐消亡。
这个就是George 无论身体生不生病,他都是一样。
故事的主题涉及的很广,尤其因为是通过George 这样一个有非常多缺陷的主人公的角度去讲述,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同比较困难——但是Apatow还是这样勇敢的“作为”了,值得称赞。
他就是让一个”坏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结束了,从而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并且迫使他 发现短暂的几十年应该拥有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探讨很真诚,很多人物自发的悔悟让人很感动。
之后的故事就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上讲述了活着的人——如何从小孩子一样,学会像好人一般地生活——能认识到自己的朋友是谁,能学会原谅和关爱别人。
当然除此之外,喜剧职业也在本片中,有了更加深刻的探讨。
George 病危之际说出的”我恨你们“ 的真话被观众理解成为幽默的反话。
从George 和 东欧医生的调侃中,我们看到了喜剧很容易被理解成为成为人身攻击,或者用于表现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优越感。
但是”好人“都宁愿用宽容,幽默的态度来对待这些。
总之,无论是knock-up, 还是40 year old virgin 都带领了一批不做作,不虚伪的真情浪漫喜剧,而且这些黄段子不停的故事,落脚的主题都是积极的,善意的,不得不说一个作者、导演为美国当代文化做出了这些贡献,也算是可以流芳百年了。
死是对生的救赎。
在死亡面前,人们有了使自己活得更好的动力。
生命有不可逆转性、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以及“生年不满百”的短促性,所以人们会对生命更加珍惜。
通俗点讲,正因为人们怕死,所以才会努力活着。
说到死亡,电影Funny People中的主人公乔治·西蒙斯是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善于在小剧场中为观众表演单口笑话,这种艺术形式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单口相声。
乔治被名誉与金钱包围,身上有无数光环,被世人所关注,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但在影片中,乔治不幸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化疗与放疗都已对病情束手无策,他只能服用一种试验药物,碰碰运气,因为这种药的有效概率仅为8%。
乔治将面临死亡的逼近,他也因此感到生命活力的丧失、创作灵感的丧失、表演水平的下降,然而,让乔治悲哀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并且他在病前犯了很多难以弥补的过错。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身患绝症的乔治开始与各界名流进行真正的交流,以真诚的情感将他们当作超越利害关系、利用关系、金钱关系的真正朋友。
同时,用一切手段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和解,其中就包括他之前所背叛的女友劳拉。
在这部分,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展示了娱乐圈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展示了公众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同时,造成乔治这一系列转变的,恰恰是即将来临的死亡。
在观看影片《滑稽人物》时,我不得不感叹死亡的力量,也因此得以窥见死亡的意义。
当生命即将不复存在,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珍惜余生,会不自觉地寻求一种救赎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会想要在离开时,不带走太多的遗憾。
人的生命与灵魂可以在死亡的阴影中得到升华与提升,产生处一种让人沉静、坦然的力量。
倘若时光真的可以倒流,生命可以一次次重复不止,抑或是人的寿命可以长生,那么人在面对永无尽头的生命之时,就没有了降生之喜和成长之欢,没有了对病的忧虑和死的恐惧,没有了对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舍与遗憾,那么,乔治永远学不会向善,也永远未曾体会过活着的真正内涵。
在生死规律不复存在之时,我们固然没有了对错,世界既定的规则将会打破,人们也将失去活着的意义。
没有死亡这个事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警策着我们,生命便成了茫茫无期的囚禁。
死亡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意义的成全。
死亡,这个不断发生着的事实,不仅提醒人们加倍珍惜生命,还不厌其烦地告诫人类,看到生命的局限。
生命以死亡的方式显示着对人类欲望的约束,使之成为人类善良心地的基础。
所以,我们对死亡也应怀有一种感恩——死亡犹如一束强光,照亮了生命的意义。
死,是对生的救赎。
爱情线精简一下,那就完美了
搞笑搞不起来,深刻深不下去。可惜了这几个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为什么星级这么低......虽然结局太好莱坞了,可是我觉得这电影很深刻呀!
不喜欢里面每一个人
可能是文化不太一样吧,感觉里面的笑话都不好笑,有点无聊
失望了。。。
狗血+没有重点
Adam Sandler冲击奥斯卡?!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才是这部喜剧最大的笑点。
又臭又长,仅仅是出于等待高潮的习惯才坚持看完,结果高潮就是几个人打了一架
有这两个宝货,再加上阿帕图!没有之前的片子精彩...
Eric Bana首次在喜剧里出演,那段中国话说的很funny,还有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也很搞笑,绝对的亮点。
鸭蛋大叔这回也不爱情喜剧了,笑点完全找不到。残念……
太长 太长啊
烂片王。。。
看一半,不挣扎这个了
平淡无奇的剧情,连一点点出彩的桥段都没有。他们的笑话总是围绕着鸡鸡,蛋蛋展开,十句笑话,有九句关于鸡巴,无聊的重复再重复,我真佩服台下的观众能笑得出来。这部片子废话真多,有搞笑又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本没有。这主角胖子剧中表演的各种笑话,一点都不可笑,全部关于鸡巴。
people make mistakes
好久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了……最终没看完……
adam sandler沒有出資 所以啊不看好
无聊的美式粗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