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主演:阿迪亚·莫达克,阿伦·德拉维德,苏米特拉·贝夫,迪皮卡·比德·巴格瓦,基兰·亚德诺普维特,阿比舍克·卡拉,内拉·赫德卡,马卡兰德·穆孔德,克里斯蒂·班纳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马拉地语,印地语年份:2020
简介:沙拉德·内拉尔卡毕生致力于成为一名印度古典音乐歌手,并努力遵循前辈们、大师和父亲的传统理念和教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拉德开始怀疑他所追求的卓越是否真的现实。详细 >
中段有个zoom in的长镜头和「拉格」很搭。
试图提炼内核1.现代社会中如何对古典音乐进行批判继承(印度“拉格”实在欣赏不来) 2.个人生活价值意义的追寻(摩托上播放的梅伊音乐讲座录像)3.粉丝与崇拜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半段Sharad与“音乐小偷”之间的对话直接点明)
其实我觉得用信徒这个艺名更加贴切一些。影片中对于音乐的理解,其实非常接近于印度瑜伽,讲求流动,心流。能体会到这是种非常有境界的职业。期间男主也经历了信仰的崩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在信仰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是否愿意继续相信。相信可以是盲目的,但也是充满活力与生命的,也是一种属于生命底层的能量,支撑人们去活着。是一部非常有境界的电影。
传统音乐是一门严肃艺术,欣赏它所需要的门槛让它注定小众,这也是每个试图给小众文化寻找出路的传承者必须面对的困扰。
6.2/10
后半部分稍微好点,主题我也get到了……但是我看着真的很无聊啊
一个学习印度古音乐的学徒的进阶之路。任何一个大师都会经历的思想变化。
不跳舞的印度片
心中偶像的破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打击一个搞艺术的人内心世界的了,也许没有纯粹的大师,但艺术可以被纯粹地保留下来。好像世俗世界与艺术领域就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可化解的冲突,放弃金钱和家庭等物质需要而苦苦探求艺术的信仰,这条路有多难,男主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另外,小细节居然是男主在两台电脑上看毛片,居然还开外放哈哈
也太好看了,观察式的镜头,娓娓道来
这是一个关于在认同和怀疑间寻找信仰的故事,放诸四海皆准,且不同于其他宝莱坞电影的音乐,用一个学徒传承北印度传统音乐(Raag)的故事及音乐本身的灵性,在哼哈吟呀、感受转换表达中,找到自己的调子。这部电影试图慰藉其他在孤独奋斗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人,哪怕之后和生活妥协了,也要继续相信,整体流畅但缓慢,在这个时代我不确定会有多少人愿意给它时间,确实如同故事里的主角一样,落于孤芳自赏也孤掌难鸣。
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被侵蚀和消亡。。。但是可能文化真的有差异 对于老师传统的唱腔 不断的啊 一直起伏的音调只是一个啊。。。还真的有点不好接受。。。但是真的奇怪啊 最开始听的让我心脏病快犯了的啊啊啊,最后看完电影,一直听下来,倒也觉得还可以,甚至觉得有一种安闲的古老气息
还是要再精简一点。
像一把射出的箭,保持着均匀的速度与力度,但缺少正中靶心的时刻,箭手(摄影机)的心如止水也弱化了起伏。关于艺术的不合时宜,单个段落能听到信仰碎裂的声响,段落间则更偏向于不断施重的意志瓦解,靠突现的幽默和介质的变化消解愁苦,但显然不够顺滑。
如果能知道片中反复唱得古典音乐表达啥就好了。
三星半。北印度传统歌唱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年轻人、父亲以及童年回忆类似三线并行,但处理得有些混乱,甚至只有父亲线有尾,另两条线莫名消失。前一个半小时全靠令人宁静的音乐撑着,最后有了点看头,有种量变到质变的味道。半星给带来宁静舒适的拉格音乐。
【印度】西塔琴的深重,北印度古典音乐的悠扬婉转,还有一个不愿意忘却的人始终在和社会、和世界、和周遭、和信念进行着孤苦漫长的守护与斗争。主人公矛盾却又坚持的旅程和这种古韵互相交织,很好地打开了一扇不曾为人了解的窗,不过在某些时候,电影更像是专门服务于艺术音乐频道的人物纪录片,余音绕梁绕啊绕….另一种形式的《百鸟朝凤》。
导演自嗨作品,5星给美术,可怕的节奏,拉着进度条选择性飘过,属于院线票房不可能有的影片。(2021·5·15 6.9/522 5星12.1% 4星35% 3星42.3% 2星9.2%)【IMDb7.2/2K 】
印度古典乐作为载体表达纯艺注定消亡于大众文化(选秀 重组经典 商业化)的态度 镜头什么的都算是标准之内 最后结尾还蛮喜欢 一代代学徒寻觅循环
过于范式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中段有个zoom in的长镜头和「拉格」很搭。
试图提炼内核1.现代社会中如何对古典音乐进行批判继承(印度“拉格”实在欣赏不来) 2.个人生活价值意义的追寻(摩托上播放的梅伊音乐讲座录像)3.粉丝与崇拜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半段Sharad与“音乐小偷”之间的对话直接点明)
其实我觉得用信徒这个艺名更加贴切一些。影片中对于音乐的理解,其实非常接近于印度瑜伽,讲求流动,心流。能体会到这是种非常有境界的职业。期间男主也经历了信仰的崩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在信仰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是否愿意继续相信。相信可以是盲目的,但也是充满活力与生命的,也是一种属于生命底层的能量,支撑人们去活着。是一部非常有境界的电影。
传统音乐是一门严肃艺术,欣赏它所需要的门槛让它注定小众,这也是每个试图给小众文化寻找出路的传承者必须面对的困扰。
6.2/10
后半部分稍微好点,主题我也get到了……但是我看着真的很无聊啊
一个学习印度古音乐的学徒的进阶之路。任何一个大师都会经历的思想变化。
不跳舞的印度片
心中偶像的破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打击一个搞艺术的人内心世界的了,也许没有纯粹的大师,但艺术可以被纯粹地保留下来。好像世俗世界与艺术领域就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可化解的冲突,放弃金钱和家庭等物质需要而苦苦探求艺术的信仰,这条路有多难,男主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另外,小细节居然是男主在两台电脑上看毛片,居然还开外放哈哈
也太好看了,观察式的镜头,娓娓道来
这是一个关于在认同和怀疑间寻找信仰的故事,放诸四海皆准,且不同于其他宝莱坞电影的音乐,用一个学徒传承北印度传统音乐(Raag)的故事及音乐本身的灵性,在哼哈吟呀、感受转换表达中,找到自己的调子。这部电影试图慰藉其他在孤独奋斗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人,哪怕之后和生活妥协了,也要继续相信,整体流畅但缓慢,在这个时代我不确定会有多少人愿意给它时间,确实如同故事里的主角一样,落于孤芳自赏也孤掌难鸣。
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被侵蚀和消亡。。。但是可能文化真的有差异 对于老师传统的唱腔 不断的啊 一直起伏的音调只是一个啊。。。还真的有点不好接受。。。但是真的奇怪啊 最开始听的让我心脏病快犯了的啊啊啊,最后看完电影,一直听下来,倒也觉得还可以,甚至觉得有一种安闲的古老气息
还是要再精简一点。
像一把射出的箭,保持着均匀的速度与力度,但缺少正中靶心的时刻,箭手(摄影机)的心如止水也弱化了起伏。关于艺术的不合时宜,单个段落能听到信仰碎裂的声响,段落间则更偏向于不断施重的意志瓦解,靠突现的幽默和介质的变化消解愁苦,但显然不够顺滑。
如果能知道片中反复唱得古典音乐表达啥就好了。
三星半。北印度传统歌唱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年轻人、父亲以及童年回忆类似三线并行,但处理得有些混乱,甚至只有父亲线有尾,另两条线莫名消失。前一个半小时全靠令人宁静的音乐撑着,最后有了点看头,有种量变到质变的味道。半星给带来宁静舒适的拉格音乐。
【印度】西塔琴的深重,北印度古典音乐的悠扬婉转,还有一个不愿意忘却的人始终在和社会、和世界、和周遭、和信念进行着孤苦漫长的守护与斗争。主人公矛盾却又坚持的旅程和这种古韵互相交织,很好地打开了一扇不曾为人了解的窗,不过在某些时候,电影更像是专门服务于艺术音乐频道的人物纪录片,余音绕梁绕啊绕….另一种形式的《百鸟朝凤》。
导演自嗨作品,5星给美术,可怕的节奏,拉着进度条选择性飘过,属于院线票房不可能有的影片。(2021·5·15 6.9/522 5星12.1% 4星35% 3星42.3% 2星9.2%)【IMDb7.2/2K 】
印度古典乐作为载体表达纯艺注定消亡于大众文化(选秀 重组经典 商业化)的态度 镜头什么的都算是标准之内 最后结尾还蛮喜欢 一代代学徒寻觅循环
过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