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到有关《杜》的报道,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版本有三,老徐的电影版,姚晨的话剧版和王珞丹的电视剧版。
电视剧版,在卫视首播的时候看过几个镜头,发觉情节太慢。
于是我在土豆网上,先看了老徐的电影版。
华丽的阵容,跳跃的情节,总算是看完了这部票房过亿的影片。
由于我没有看过原作,只能说这个版本更像是一部《杜拉拉爱情记》。
很多职场上的情节,几乎都忽略了。
注重的更是拉拉与王伟的爱情。
难怪有朋友在网上强烈推荐我一定要看一看电视剧版,这个版本更接近原作品。
趁着周日休息,我把电视剧版全部看了一遍。
拉拉的出场,感觉有点憨。
用上海话说,就是有点拎伐清。
但是可以从这个女孩子身上看到一种对待工作的激情,或许这就是王伟和ROSE当场录用她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在与同事相处方面,从前面几集来看,拉拉与麦琪相处的并不好。
但是拉拉根本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OK了,哪怕多做点也没关系。
而在ROSE休假期间,正麦琪把拉拉准备升职的消息事先通过MSN告诉了正在新加坡休假的ROSE。
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王伟的帮助,拉拉的第一个任务会如此顺利地完成吗?
如果公司的高管都像JohnChang那样,拉拉又会如何处理?
一个新进公司的助理,对于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来说,有谁会买你的帐?
看看公关部门的那两个女人就知道了,整天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人大有人在,可是真正为公司的又有几人?
这样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上比比皆是,有些人更引以为豪,他们觉得能在一家知名外企混,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拉拉后来招聘进来的那个周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再来说说ROSE,ROSE是个能干的上司,但是对于比自己能力强的下属,她还是有戒备的。
就像后面的拉拉与帕米拉。
在与杜拉拉的较量中,她们都输了。
拉拉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那种人。
如果你真的伤害到了她的利益,那么她会紧紧地抓住你的要害,让你自动离开。
这样的女人,更适合在商场上打拼。
在这样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里,除了能力,就是人际关系,适者生存。
在经过一系列的磨练后,她变了,变得更加成熟了。
也学会了如何处世,而不再是刚进公司时,那个单纯的小丫头。
关于杜拉拉与王伟的感情,很多人对于电视剧版的结局,普遍还不满足。
以致于不少人开始了自娱自乐,纷纷在贴吧写续,期待着能拍续集。
王伟是个好男人,但是在感情方面他并没有处理的恰倒好处。
他的前妻黛西在应聘DB时,他明知黛西的为人,却还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工作。
可以说,王伟给自己留了一个定时炸弹。
黛西很漂亮、很时尚,本来她可以很幸福,可是她放弃了王伟,偏偏选择了老外,却不想,最终的结局是被老外抛弃,一无所有。
于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前夫。
却想不到,此时的王伟早以对那个单纯、努力、有干劲的杜拉拉产生了爱慕之情。
黛西之后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处于一种病态。
她以为通过她的小聪明可以拆散对方,挽回自己的前夫,殊不知,抢扭的瓜不甜。
在对待拉拉的问题上,王伟最后问拉拉是否愿意放下一切,跟他离开上海。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拉拉能有今天,全是靠自身努力换来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我知道,王伟这是在试探拉拉,其实王伟的离开只是想让自己静一静,想想他追到日本的情景,又有哪个女孩子不会被感动呢?
最终,他不是又回来了吗?
电视机里,王珞丹版本的《杜拉拉升职记》正在东方卫视和电视剧频道轮番热播,尽管错过了近乎三分之二的剧情,可每晚七点半,老妈仍然会端坐在电视机前,忠诚的守候着杜拉拉。
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情节上总会有些出入,虚拟的人物一旦化成了真实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中,多多少少总会低于你的预期。
王珞丹不够知性干练,李光洁也没有想象中那般英俊儒雅,而小说中那个一笑百媚生的玫瑰更是让我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不过谢天谢地,在经过了徐静蕾电影版本 “杜拉拉”的摧残后,我想凡是读过原著的人都应该对导演感激涕零,至少他没有把“杜拉拉”演变成一个只会傻笑的花痴。
有过类似外企工作经历的好友愤怒的对我说:徐静蕾的角色简直是对她工作的一种侮辱。
其实,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抑或是小说,都刻意弱化了职场竞争的惨烈和残酷。
阿修罗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却硝烟弥漫,危机四伏。
杜拉拉升职的故事美好的近乎一个传奇,它是每一个都市女性的梦想。
在长达数千年的男权为核心的社会体系中,女性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依附男性而存在,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默默无闻的低到尘埃里。
她们最大的事业就是家庭,最大的成就来自于妻凭夫贵或者母凭子贵。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落后的农业社会,女性只有依靠男性来获取财富和地位。
因为知道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只能努力取悦丈夫,全力经营家庭,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
人的意识一旦得到不断的强化,努力多半是会有成效的。
万一运气不好,遇人不淑,被弃被休,也只会自怨自艾,然后自我检讨。
千百年来广大的妇女同胞都是这么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五四运动来了,妇女同胞们沉睡了千年的意识被唤醒了,她们发现外面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精彩,就仿佛是一个多年不见天日的人忽然间重见了光明,原来人生可以有那么多的选择,原来幸福可以靠自己争取,原来我的命运可以由我作主。
于是她们不再甘心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坐井观天,纷纷走出家庭,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
娜拉们终于找到了第三条出路,可是沿着这条路披荆斩棘,却发现路的尽头未必是鲜花盛开,幸福的青鸟仍然在触手可及的远方。
大半个世纪前,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就有关职业女性的问题曾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
,两大才女的看法基本还是一致的。
张爱玲认为“花丈夫的钱是快乐的”。
而苏青也认为,坐在自己一手布置的房间里,连一根螺丝钉也是自己亲手买的,又有何快乐可言呢。
职业女性在争取到经济独立后,苍凉的发现所谓的男女平等背后还是潜藏着这么多的不平等条约:老公不会因为你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而格外的怜香惜玉,老板更不会因为你的性别而特别宽容,孩子也有可能因为你的忙碌而渐渐和你疏离。
电视机里,rose离开了职场,回归了家庭,优雅的vivian是所有职场女性的偶像,可是她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破碎的家庭。
只有杜拉拉可以在坐上人力资源总监的位置后,依然和爱人在圣诞前夕的街头幸福的拥抱,于是她感动了许多人。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和自己的上司保持一致性带着解决方案去找上司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没有付出肯定没有回报这部电视剧还是。。
太顺畅了。。。
还有更多的职场黑暗
不好评说以前王珞丹的演技,因为奋斗跟我的青春都是掠过一二集,没有从头到尾的看,一是一向对大陆产的不感冒,二是奋斗的开头一集恶心到我了。
但是,把杜拉拉从入职时候的傻大姐演到傻经理,我真是佩服死她了,一听到她嘿嘿嘿的傻笑我就想夺过遥控器换台,你可以再傻一点吗?
我相信王伟喜欢的是拉拉的单纯踏实而不是她的傻,角色理解太差了,作为一个演员很不合格。
一个500强外企的新员工到经理都不可能出现傻大姐的形象,毕竟公司是以经营为目的,挑选精明能干的人在什么都缺就人口多的中国应该不难。
再者李光洁,你比黄立行强,至少是个东北形象,可是这个总级别的似乎太过于土匪样。
听着他管rose叫肉丝儿,我就全身起鸡皮疙瘩,导演,您用不着用京腔来体现他是首都人民。
然后是2人,在500强公司里为一点小事对着上司大呼小叫,也不怕boss fire掉你,你就是有窦娥的冤也不是这么个抗议法,其一影响同事工作,其二影响公司形象,你王伟还是销售的呢,拉拉还是个HR。。。
无语。。。
看着拉拉对刚提拔他的boss大呼是你给我的行政经理前加上人事的你有义务blabla的。。。
具体是什么我忘记了。
嗯,导演你天朝事业单位的吧?
公司的明争暗斗,不懂的看看香港电视剧嘛,不要老看什么样板戏吧?
最后一点,我承认先入为主,哦,我说的不是老徐的时装电影广告秀,是书,讨厌改得乱七八糟的剧情,编剧你不就是怕人家觉得你是多余的嘛?
改出这么多角恋情。
杜拉拉还对一个恶毒的前bf那么好不加防备,这样的人早在外企里被暗算致死了。。。。
然后说说这两星吧。
一是不太好意思给个一星,毕竟还是给老妈带来看电视的乐趣,二是让我发现了首挺好听的歌曲。
不知道李可看了电影电视剧后感想如何,要我是会吐血了。
希望以后的能靠谱点。
刚刚思来想去,香港拍可能比较合适,但是节奏会快,人设可能也不够大陆化,台湾拍又会成了小女生喜欢的偶像剧,还是希望大陆出个靠谱的导演吧,阿门!
算是通宵达旦的看完了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拉拉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现代女孩学习。
在工作和生活上,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我无所畏惧,有魄力,善良,孝顺,笃定。
看的过程,心总是提着,对她和王伟的爱情担心。
每个人的爱情都会有竞争者,她和王伟的确实王伟的前妻,一个爱慕虚荣,有城府,有心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
在喧嚣的世界,人总是习惯于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希望找到一片净土。
在我看来,王伟和拉拉有很多共同点。
都很仗义,都很上进,也都很逗,特别是电视剧里面王伟一口北京腔的贫嘴,很北方男人的感觉,也很爷们。
记得王伟追到日本景冈的时候,对拉拉说,“你是那个让我相信我还可以给你幸福的女人。
” 这句话,从一个被前妻劈腿,欺骗,离过婚的三十几岁的男人嘴里说出来,很有分量。
哲人说过,“当女人找到终身伴侣的时候,才会安定下来,而男人只有找到自我,对未来确定认识的时候才会将一生交给一个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
”我们都曾受过伤害,于是会选择性自闭, 不会认真的再相信爱情,因为害怕再次受伤。
王伟正是这样的思想,认为拉拉在他心中的位置,足以让他再次受伤,所以他也有过犹豫和怀疑。
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我们的心愿,最后,圣诞节之夜,王伟还是出现在了拉拉家门口,为拉拉送上了惊喜的礼物。
看完后,虽然结局还满意,但是终归是电视剧,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钻石成熟男,即便结婚,但是爱情,真的会有永恒吗?
依然还是有踟蹰,还是拉拉说的,只有工作是你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它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
如题。
和朋友聊,你还记得起米莱么。
记不起来了。
杜拉拉初入职场的时候还带着米莱的那股傻傻的劲头,为工作上一点点小成就就欢呼雀跃,面对刁难不怕面子死磨硬泡,时常脸上挂着单纯的笑容和无辜的泪。
升职了,加薪了,世面见多了,面具戴久了,欲望增加了,也就缺少那份快乐了。
我们也就是这样一点点变化,一点点成长。
最后一集杜拉拉坐在那里回忆过去发生的那些人那些事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毕业离开校园前眼前浮现着那些曾经最纯真的笑容与泪水。
不过也庆幸在应该纯真的年代留下了纯真的回忆。
一点点就这么长大,话少了,不爱笑了,也笑不出来了。
这样也好,这样也不好,不过这样还是挺好的。
你们觉得呢?
一般的小说,2般的电视剧三般的剧情. 与其说职场剧,不如说稚嫩偶像剧.ps:我是看完才来写短评的.
台风莫兰蒂让周末连续下了两天雨,正好蜗在家里把上周开了头的戏看完。
个人认为这是第一部可以和国外同类电视剧媲美的时装剧。
主要演员、服装、音乐、布景、拍摄、编剧都相当不错。
特别是王伟、拉拉和Helen,发型、化妆、服装搭配漂亮时尚又得体,王伟的“围巾花”堪比勒夫。
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植入广告太多;几个外国人演员象木头一样,只是在念台词,别说专业,连敬业都算不上,特别是那个Howard,他的英语我一句都听不清。
在静冈的拍摄很一般,没有把那种异国情调的美拍出来,可能是因为拍摄工具、场地受限制吧(吊桥的部分是例外)。
相比之下,在国内的拍摄就非常得心应手,建筑的、人物的美都得到了充分表现。
最喜欢的场景是每次王伟送拉拉回去,拉拉穿过长长的弄堂,走上台阶,回头望他。
导演用框景用的很漂亮。
还有一点很不合理,堂堂500强的美国大公司,公司中层在和高层之间对话时,不管谈话内容多重要,竟然都是用的中文。
想必是剧组想省钱省事,不想在这方面下功夫。
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没看过电影版,现在更不想看了,就把这出剧当作长24小时电影来看好了。
【杜拉拉】杜拉拉,一个单纯毫无心机、热情到傻乎乎的小女生,最终成长为成熟干练、美丽大方的职场白骨精。
我很难评判这两个杜拉拉,我究竟喜欢哪一个。
当拉拉走出TIM办公室,意气风发地望向楼梯下方的DB大堂,她终于可以微笑地对自己说:你成功了。
然而眼角竟还是一丝的落寞。
成功的路上,她有意无意地学会与大老板套热乎,踩在别人的肩膀上爬升,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下属……她早已练就了职业性微笑,然而她又是否怀念,行政助理时代的自己,那傻乎乎的大笑与肆无忌惮的泪水。
是的,肆无忌惮。
拉拉的成功秘诀,除了恰到好处的运气,电视剧着力刻画的,就是她的执着无畏,努力进取。
从她举着简历冲进招聘会场,摔倒在招聘台前还傻乎乎地对李文华说“MY NAME IS DULALA!
”的时候开始,每一次机会她都不曾放过。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类似于装修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1000个签名而上街拉票。
更不是所有人会每月加班100个小时而不收取加班费又没有任何怨言。
在拉拉的逻辑里,工作是公平的,付出,就会有回报。
当然,HOWARD的赏识和提拔,也是拉拉升职路上的重要一环。
一次加班的偶遇,一封云淡风轻的邮件“请各位总监配合”,短短7个字瞬间搞定拉拉拼劲全力也无法完成的任务。
那时的拉拉该是惊愕地发现了一条解决棘手问题的捷径。
也是从那时开始,杜拉拉开始成长。
与ROSE的斗争,让杜拉拉体会到,职场竞争没有姑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文华离开时复杂的眼神,更让拉拉茫然,原来自己的上升总是会伤害到一些人,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善良的拉拉愧疚过,难受过,哭过,然而聪明如她,该明白下一次,她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面对帕米拉的质问,拉拉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
VIVIAN说过:等你做到我这样职位的时候,你会明白我的选择。
是的,那个傻乎乎的拉拉,已经一去不复返。
杜拉拉成功了。
然而,HOWARD、SCCORT、JOHN、VIVIAN、ROSE、李文华、王伟、DAISY、周亮、帕米拉,甚至是HELEN,都与拉拉有关无关地,离开了DB。
HELEN上班的最后一天,拉拉忍不住地上前拥抱。
我想,她是在告别一个年代吧?
那些提携、斗争、流言蜚语、拉帮结派……在这刻看来,是否显得如此无谓。
我又想,成功的杜拉拉快乐吗?
对于女人来说,事业究竟是什么?
我们该追求的,到底是女强人还是贤妻良母?
又或者,男人需要的,到底是女强人还是贤妻良母呢?
摇摆的李鸿明最终还是选择了夏红,HELEN也放弃了JOHN投入盛天骄的怀抱,只是谁能保证,发迹了的盛天骄,10年后不会成为另外一个JOHN?
这个社会太包容又太残酷,女人们承载的太少,又太多。
【王伟】王伟这个男人,是难免让女人心疼的那一型。
他什么都有,骄傲狂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颐指气使。
可当你静下心来去触摸他的灵魂,才觉察到他骨子里透露出彻头彻尾的孤独。
被女人伤害,因此变得不相信爱情,玩世不恭的生活背面,不过是独自舔舐伤口的痛楚。
也许正是那样一个白纸样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杜拉拉,搬家时与他顶撞、给他下命令又忍不住嚎啕大哭的杜拉拉,才让王伟动心了吧?
这个36岁,身边美女如云,过尽千帆的男人,这个意气风发的市场总监,是否当他看到拉拉的时候,也隐约忆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拉拉与ROSE宣战之后,王伟终于抛掉北京爷们儿的架子,堵住拉拉的环顾左右言他,轻轻地挽住拉拉说,给我个机会照顾你,好吗?
对于王伟来说,是下了最大的决心,才决定再一次投入爱情吧?
是因为太在乎她,才给了她伤害自己的机会吧?
于是,杜拉拉轰轰烈烈地投入了这一场办公室恋爱。
每个早晨的会心一笑,每次开会时的眼神交流,王伟在不知不觉间柔软了起来,而拉拉却在王伟的教导下逐渐成长。
DAISY的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策划案泄密带来的信任危机,王伟对于承诺的吝啬与动摇,一场一夜情引起的轩然大波……他们也像任何一对情侣一样吵架、冷战、和好、又吵架、又和好,他们也在爱情中犯过错吃过亏,千回百转,百转千回。
当王伟为了拉拉追寻到日本,在拉拉的门外痛哭失声时,我想他已经是足够爱她了吧。
那些刺痛他、割裂他的往事,他从不轻易示人的脆弱,他统统拿出来给拉拉看。
此刻,褪下所有光环,他不过一个无助的,需要照顾的孩子。
职场上,他是上级她是下属,而爱情里,拉拉的坚强,无疑是王伟最好的依靠。
最后时刻DAISY爆发的疯狂,毁了她自己,也让王伟被迫离开了DB。
此时王伟的失落,是不言而喻的吧。
他落寞地说:这么多年,学习,毕业,工作,一直循规蹈矩地走着,从来没有停下过。
这是个好机会,让我可以静静地想一想,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然而好胜如他,怎会甘于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呢?
拉拉终于还是没有同意王伟最后的请求。
王伟那一句“我更需要你”,是最后的谴责,然而连他自己也能觉出其中的无力。
眼前的拉拉,早已不是那个白纸样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杜拉拉。
她更坚决,更笃定,更理智,更独立。
如果此时的王伟遇见此时的拉拉,那么,他还会义无反顾地爱上她吗?
王伟内心的脆弱终于让他选择一走了之,就像他一直以来逃避过去的伤痛一般。
我想,如果不是为了照顾读者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需要,故事该是在这里戛然而止才好。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完满,就像不是所有的人努力,就会成为杜拉拉一样。
【现实】又一个6点半。
疲惫地打开家门,陷在沙发里,闭上眼睛脑子里却还遍布着数据、报表、规范、流程、催命似的电话、邮件……工作三年了。
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重到有时,有些喘不过气来。
杜拉拉式的连轴转的生活,心好累。
两年前,第一次看《杜拉拉升职记》,彼时,自己还是个入职不久,对自己常常不自信的小女子,对职业前景有些迷茫有些期待。
现时再捧起,嘴角不由得上浮一丝微笑。
刚毕业时,那个做事战战兢兢,凡事请示,打个电话都要斟酌再三的女孩,已经消失不见。
越发觉得自己工作时,笑容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公务性的口吻,与各式人等的PK,无休无止的争论。
是成长带来的必然代价么?
不免怅然。
再想一想王伟的话,是否到了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的阶段?
那些隐藏在心中小小的梦想,是应该扔进故纸堆,还是一再闪光呢?
工作对于我,到底是谋生的手段,还是梦想实现的途径?
对于杜拉拉,我究竟是羡慕还是同情?
很多问题,我还没有答案。
不过,我还没有放弃期待。
一《杜拉拉升职记》的电视剧版,趁着新小说截稿休息的空挡,三十二集一集不落的一口气看下来。
个人对白领升职之类的情节不是特别感冒,那些职场上勾心斗角的小贴士,除去让我叹口气,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职场外。
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我透过杜拉拉这样一个小女生,看她在懵懵懂懂中前行,由一个横冲直撞的小女生,成为一个成熟干练的女强人。
这种默然的成长,才是打动我的那杯茶。
相信作者用如此浓重的笔墨,去书写职场的戏码,最终还是要还原一个命题,便是成长。
只是,如若你问我,这样的转变,是好或坏。
我想,也许我也只能淡淡的笑笑。
告诉你,无论好坏,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在缓步的美好。
二有一种湮灭的美好,叫做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来看细水长流。
杜拉拉一路披荆斩棘,流过汗,洒过泪,被误会,被欺负,被正太追求惶恐的彷佛受到了侵犯,在我看来,其实都是风景的一种。
她表面上看来,是被命运推着,走向一个又一个的分岔路口。
可当你渐渐的经历过一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掌控命运的,其实还是自己。
拉拉经历过这么多的风景,最后依旧可以笑看春风。
真的不是因为她的运气有多上佳,前一生做了多少善事。
也许仅仅是因为,她内心那团微弱却从不曾熄灭的小宇宙,在最坏的时候,亦懂得吃、舍得穿、不会乱,这才能够用别人看来笨拙的方式,坚持着那份不为人知的美好,缓缓前行。
拉拉用一种近乎灭绝的女性的坚韧,最终赢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可她却依然人淡如菊的风轻云淡,没有炫耀,亦同样的没有受宠若惊,她从容不迫的,以一颗纯净的平常心,对待着她的钻石王老五,对待着她在别人眼中嫉妒的眼珠都要掉下来的升职奇迹,对待着他手上的一切。
三是的,平常心。
整部电视剧看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
人在做,天在看。
你今日做的每一分,在未来的某一天,上天一定都会统统还给你。
你如果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一切,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
真正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类似于“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虚无口号。
所以,最终那个风光无限的杜拉拉,在我眼中,其实同一开始那个被问陋室铭有多少字的杜拉拉,没什么不一样。
唯一不一样的点,是那个亲爱的杜拉拉,笑起来会露出八颗牙的小女生,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一个现实生活同平常心相互守恒的最佳位置。
她历尽千帆后,把那个一开始横冲直转到让人觉得有些怪的短发女孩,存在了心中的一个安全角落,只给懂得的人,敞开心门。
四杜拉拉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梦。
原著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我想,不仅仅是因为那点职场的小事儿,更多的是,我们在杜拉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原本的模样。
有很多人,在茫茫的路途上,也许丢掉自己的那个杜拉拉。
而有一些,他们坚持住了,以自己的方式,在跟这个世界抗衡,撞的头破血流。
还有一些人,他们跟我们亲爱的杜拉拉一样,用只属于自己的私密方式,保持着内心的孩子气,但披上战衣,就是个战士,刀枪不入。
在这个电视剧里,我看到这条在原著中并不清晰的脉络,在编剧的建筑下,逐渐的清晰起来,成了一条路。
这条路,通向的不是最终的虚无,而是完满的起点。
五若有机会,你看到当初那个怪怪的,有些自卑但却坚信着点儿什么的小朋友。
请带我说一句。
其实你很美。
只要你信,终有一天。
有人会懂得,你所有点滴的悉心栽种同全力灌注,你值回票价。
我妈看的
王珞丹小朋友,你是面瘫吧。三部电视剧没见过你有别的表情……
挺好的,比徐静蕾那个装逼玩意儿好多了。
很失望啊,根本就是钱小样升职记嘛,哪有二百五加倔牛升很高的职啊。。。而且书里面拉拉一直鄙视王伟的情商,这里面王伟的情商明显比拉拉高
比我想象中好不少
广告比咱想象的大!
全剧下载,一集未看。我这是何苦。
比电影还不靠谱,真是的,乱改什么,原本聪明厉害的杜拉拉被改成了一个神经粗大、老实好欺、傻不隆冬的笨女人,看得真叫一个郁闷!
这个王伟有点靠谱,北京台一集一集的追着看,很好看,但依然没有书中饱满。王洛丹要火了,听说要拍山楂树之恋了,有点期待。
当童话看还可以
励志与爱情并重~王珞丹尤其可爱,不错
不喜欢王珞丹。
我抱着学职场技巧的心态看的,原来是爱情片,小失望
王伟好帅
比电影有看头多了
拍的很寒酸很土气,不过还是比电影靠谱。
看了前两集就觉得没什么劲啊
电视里瞄了几眼,实在看不下去。
节奏很紧凑。 看着轻松,学到不少东西。但感觉不深刻。肥皂电影。
升职你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