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看叻10季老友记里的phoebe,所以不喜欢她现在的这种戏路。
佬叻好多,身材也略微比那时胖,一开始在打电话的那个镜头,我愣叻好一会儿才敢相认。
还是怀念你以前的样子,神经兮兮地说着台词,再抱着你的吉他唱着短路的smelly cat我贪恋的美好事物,请你们都不要变,好不好?
很平静的一个片子,偶尔的凸起也很节制,给情绪一个释放的小小理由。
表达失败者的片子往往能得很多人的高评价,再一个是怀旧的作用,大家对菲比的怀念,以及那个人偶,忧郁到可爱,至于呆傻的男主角,此一类型的简单塑造以前的片子里已经太多了,并无任何突破,看在自编自导自演的份上,暂且饶了他吧。
对不起我又忘了男主角的名字,女主角的也忘了。
孩子的也忘了,那个GA里帅帅的丹尼扮演的花心老板的也忘了。
还好那个蓝色的大头吉祥物没有名字,是蓝色的,我最喜欢的颜色。
看完电影三天后,我做了如下的事:把评分由四星提到五星;跟若干人提起并推荐;后来,索性在豆瓣上点了推荐,并写上推荐语:“我可喜欢这部电影啦,它忒可爱啦。
”可这还不过瘾,于是,我现在又在电脑前开始打字,想为它说点什么。
是不是大脑袋的家伙都有那么点忧郁的古典气质?
反正第一眼看到预告片里的蓝色大脑袋,我就想到了马文——史上最郁闷的机器人。
他们很像,那么,这个也许可以叫史上最格格不入的吉祥物了。
在荒远的土黄色的高速公路上,夹着一叠玫红色的宣传单,经常就被风吹走,散落在田地和公路之上。
没有人说话,太阳沉默的在头顶东升西落。
这幅面具将一切现实中的失败与落拓都藏匿起来,却又用一种醒目而夸张的方式将它再度放大。
那个瘦小的,眼神清亮的男主角,无论是在面具之中还是之外,其实都不被人接纳。
成为土黄色中逆行的蓝,成为庸常现实里的奇怪患者。
喜欢,就是单纯的喜欢。
即便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认定了对与错的规则。
已婚的人喜欢了另一个人,也许是可以原谅的,但脚踏两只船却不能容忍。
他只是单纯的想对身边的人好,去保护他们,哪怕他们施与自己的更多是嫌弃与厌恶。
这样一个社会边缘人,近乎一无所有,却保留了最初的纯真。
于是,像那身蓝色的醒目的皮囊一样,86分钟后,你对蓝色吉祥物有多爱,便会对里面那个呆呆的男人同样有多爱。
毕竟,他才是蓝色大脑袋的灵魂。
这是部会让你哈哈大笑,会心一笑,诧异微笑,在笑过之后,或者正在笑着时,又隐隐觉得有点落寞的电影。
这是部很短很小,虽然在人群之中却又显得无限空旷的电影。
在看完三天后,时不时还是会想起那身丢弃在垃圾箱边的蓝色皮囊,然后有时会幻想如果是自己钻进了里面,会不会就真的可以站起来肆无忌惮的反对世界了?
我不知道。
电影里,那个一无所有的男人为哥哥和嫂子寻回幸福生活之后,开着蓝色的小甲壳虫消失在公路尽头,他不再需要面具了。
也许他还是笨拙的做不好事,或者继续给钞票加上塑封,或者仍旧被其他人欺侮,可有爱的人最强大。
至少戴不戴面具都可以对一切无所畏惧。
或许我只是想要那一身蓝色的皮囊,放在家里,就跟想要马文和WALLE的仿真机器人一样。
只是放在现实的生活里,提醒自己,尚有许多梦想,许多爱。
美国版的《天使爱美丽》..那个蓝色的娃娃好可爱..男主角的表演很不错就是捉奸那段有点扯..男主角38岁了..真看不出来..求原声
可能是最近觉得自己比较落魄,看这个片子时,一边笑笑,一边却不禁思索,这样一部电影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深意?
一部关于loser的电影中,我们或许希望看到主角最后战胜了一切一切变成一个成功者,或许希望他至少像一个英雄一样,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被彻底淹没,变成这个时代悲剧。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不喜欢平铺直述,我们不喜欢缺乏跌宕的剧情。
而对于人生,对于生活,我们也大体如此。
试问,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
难道不正是为了体会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跌宕。
看电影时,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即便是在平凡的剧情也会蕴含着什么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省的东西。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呢?
好吧,一个loser,扮成蓝色吉祥物,人格被糟蹋了。
被小孩欺负,被大嫂看不起。
没有房子和体面的工作,没有爱情,甚至没有亲情。
他一无是处,他和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失败者一样地活着。
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当他穿上那一身衣服,他变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蓝色吉祥物,他变成了可以制造笑声的蓝色家伙。
或许这是剧情中唯一的转折点。
很多观众都是冲着那个蓝色的吉祥物来看的,终于,众望所归,蓝色的吉祥物在影片中出现了。
之后的剧情显得顺理成章,一切开始好转,但是却也戛然而止,男主角开始驾车离去开始了新的生活。
或许这部片子可看性并不强,剧情有点相互对称的味道,没有《阳光小美女》那样超前的概念,也没有《充气娃娃之恋》那样畸形的恋情。
对称的剧情,加上甚少波澜的生活情景。
我们究竟希望看到什么呢?
看到一个生活得比自己更没有色彩的人在银幕上糟蹋自己?
看在讨论伊拉克讨论增军的社会中,一个近乎无所适从,一无是处的家伙在镜头中穿梭?
或许导演(和编剧男主角同一人)就是为了让我们大笑之后却又不知道自己嘲笑的是剧中人,还是观众生活中同样存在着的问题。
当然,主角最后没有变成超级英雄,但是他拯救了这个家,以他甚为愚蠢的方式和一份“固执”。
他赢得了孩子的心,即使在爸爸怀里,面对将要离去的叔叔那个最怀的孩子仍旧眼含热泪。
但需要注意的是,主人公的哥哥,也就是诺亚,一直没有正面出境,看到的只是他的照片或者背影。
这应该是导演有意为之,彻头彻尾的小人物自传,这些高大的人物大可删去。
能够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只有Superman,而相比之下,每个人都再平凡不过,每个人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似乎也不值一提。
但是我们依旧活着,看着一部部电影,试图体会一种绝处逢生,试图看破这个世界运行的某些定律,试图猜透导演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镜头。
蓝色的吉祥物,不代表和平,也不代表快乐。
有一天,在路旁看到一个类似的吉祥物时,会不会有人停下来问问他,是否也是生活的loser?
《蓝色吉祥物》,本以为是一部冒着傻气的美式家庭生活喜剧片,可看完了却发觉从头到尾讲的一个忧伤的故事。
30多岁,单身,没受过良好教育,没工作,长得很憨,头脑更憨,穷困潦倒……萨尔曼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loser,却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保护别人的冲动,塑封一切他可以塑封的东西,甚至是钞票,尽心照顾他哥哥的两个孩子,即使这两个孩子那么讨厌他,还要扬言杀了他,为了保护他的嫂嫂不被人欺骗,跟别人大打出手,即使她已经红杏出墙。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为他付出了多少或多么努力就对他有所不同,小人物就是小人物,loser就是loser,没人关心他,没人记住他的好,只有当他穿上可笑的蓝色外套时,没有脸,没有五官,他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可以逗乐别人,可以为公司做宣传,挣得一份可怜的工资。
在风景如画的郊野小路上,他站在那里,低着可笑滑稽的大脑袋,看着过往的人们,然后他就有幸被邀请参加聚会,发现嫂嫂的奸情,看见他的老板玩女人,听着所谓上流社会的女人们喋喋不休的说着毫无意义的废话。
萨尔曼最后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这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注定不属于这里,也注定不属于任何地方,电影结局就如同真实的生活一样,平淡,按部就班,没有戏剧性的情节,他扔掉了厚重的蓝色外套,去开始新的loser生活。
萨尔曼的嫂嫂,他的老板,还有所谓上流社会的女人们,每个人都带着虚伪冰冷的面具,带着厚厚的伪装,不关心别人,也不会被别人真正关心,正如工业社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异化的loser,表面一片繁华的快乐,内心却是一片荒芜。
从别人的电脑down过来的时候,片名后面加了几个字,“08搞笑电影”之类,看电影总不能冲着关键字去看,我们不是豆瓣,遇到关键字就搞杀无赦。
任何一部电影,谁都可以是编剧,谁都可以是影评,究其原因,每个人都会看到自己想象的那面,很多人都觉得冠上“周星驰”这三个字的电影,全部都是香港经典爆笑喜剧片,谁见得了?
哪部不是看完心酸不已,欲罢不能?
给我时间,慢慢讲给你听。
六十五分钟,镜头停在雷克萨斯的车尾,车行渐远,音乐声起,硕大无比的蓝色吉祥物奔跑在乡间公路上。
那一刻,忽然发觉他像极了一个人,被无数人提及的傻子--阿甘。
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事情,在那一刻全部被缕顺,萨尔曼开始明白,与其站在原地独自思考,不如付诸行动,改变规则。
于是,那个有些憨豆精神的主人公出现在了boss和汽车旅馆里,拿着照相机,将照片拿给嫂子看,讲出整部电影里话语最多,语速最快的一段话。
在这之前,他一事无成,默默无闻。
在家被两个小孩欺负,公交车上忍受着长舌妇的喋喋不休和老人的莫名笑容;路边,面对着长长的汽车尾气,面无表情的发传单。
换上我们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的话,萨尔曼就是一个没有理想与追求的失败者,至少在他奔跑之前。
量变到质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没有他的所见所闻,也难以促成那一刻的豁然开朗。
他看见过整天关注伊拉克战争的嫂子,可是隔着面具,他看见的是个老板调情的女人;他看见愤怒的下岗员工对他愤怒的咆哮,可是隔着面具,他看见的是一个慈祥的妇人;他看见过小侄子在沙拉里加图钉,可是隔着面具,他看见了最纯的小孩子的天真与无邪;他也听见小侄子对他的诅咒,说我要杀了你,可是隔着面具,他也能听见小孩子近似唠叨的自我表达和语言沟通;他看见女人美丽的笑容和妩媚的身姿,隔着面具,他也听见了勾心斗角的声音和无数的闲言碎语当两个孩子趴在门前的玻璃上,看着“敌人”从最爱的玩偶里满头大汗地钻出来,他们该是多么地诧异和震惊,原来,带给他们快乐和安全感的人,就是昨夜被灌了清洁剂的坏人。
显然,对于两个尚且不会说对不起的小孩子而言,让他们大段大段的陈述自己内心的愧疚,为自己的行为去忏悔,显然不可能,我们看见的是最熟悉不过的镜头,孩子们窃窃私语,套在对方的耳朵边,说着只有他们才会明白的悄悄话,然后问出一句近乎没有关系的问题,“你能飞吗?
”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也会明白,面前站着的这个人,已经不再那么坏了,兴许还是个大朋友和海报里干净的画面一样,片中共出现过两次人物特写,第一次是萨尔曼刚被抛在路边,戴着厚厚的道具,独自站在路边,镜头从不同的角度给了特写,仿佛给他戴上了人生的脚镣,那一刻,他的命运被嵌在了叫做无聊的人生齿轮上;另外一次,便是老板戴着不是自己嫂子的女人离开,仿佛一个晴天霹雳,正面侧面背面远处,镜头像是终点线前的照相机一样,霎那间按下了无数个快门键,他想到了有两个孩子的嫂子,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质变也就来得不那么突然了。
倘若一个人,每天按时的醒来,只是为了更长时间的等待,那他会做些什么呢?
答案只有--思考。
我坚信没有十几二十年的牢狱生活,李大师也不会成为著作等身的文豪。
连传单都拿不稳的吉祥物,还指望他会做些什么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萨尔曼每天只是在思考,反刍自己的所见所闻。
磨刀不误砍柴工,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反倒不会错过很多显然,本片的面具与如今众人口中的面具又是两码事,前者是前进的羁绊,后者是生存的产物。
面具可以带,只是它不是做个别人看的,更是一种自省的方式,这么理解的话,似乎可以扩散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这个空间,我们习惯性地给它起了个很温馨的名字,叫做家结束部分的那一幕做得很搞很煽情,这个家的主人回来了,穿着军装,高高的个头,春光无限地走到萨尔曼的面前,灿烂的让人睁不开眼睛。
只是,他的脸被处理得根本看不清面容,只是见到久未谋面的夫妻互诉衷肠,听不到说话,更没有他对自己兄弟的慰问。
即便,即使,在那之前,我们刚听见两个小孩子说“friends forever”,看见墙角那张照片,或许,也只有在照片里,他们才永远是朋友吧说完了,哪儿觉得这像部喜剧片了?
就因为里面有个可爱的大玩偶吗?
“死亡笔记”里也有个“可爱”的玩偶呢,谁觉得那电影是喜剧片了?
要说搞笑,还真就有那么一点,胖胖的女人坐在地下楼的办公桌前,刚吵完架后心情难以平复,看着男主角说“all right,fuck!”
忍不住还是把它翻出来又看了一遍。
经常会让我让想起的电影里,蓝色吉祥物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一部剧情片。
因为有太多的美好藏身其中。
吉祥物的造型有一种复杂的内涵在其中,它没有五官,没有手脚,动作笨拙,它的脑袋也总是低垂,似乎因为了解自己的懦弱无能而自惭形秽,并且不得不舍弃尊严。
这是为主角量身定做的包装,也是一个注定会讨人喜欢的样式,因为它足够弱。
它已经单纯到缺心眼的地步,人们喜欢它和抛弃它一样容易,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不必考虑任何道义责任,因为根本没人会在乎它。
所以大家就在它的旁边肆无忌惮的蜚短流长,把烟头扔在它的脑袋上,遗忘它的下班时间,连亲戚也只是把主角当做一个工具而已。
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不满,依然老实的在炎热的天气里站在空荡的大马路上,努力去捡起每一张传单,尝试与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打招呼,去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哪怕孩子们看见小马就弃他而去,它也并不在意。
孩子问:“你是超人吗?
”“不。。。
我只做好事。
”他自然的说。
好人,总是要承担的更多,除了面对自身的失败,还不得不目睹人性的龌龊。
在派对上,一个蓝色的人偶,低下头去,默默地从一个角落走到另一个角落,耳边充斥着恶意的诋毁,劣迹的散播,虚伪的吹捧,负面的感受让他不知所措,于是他不停的喝酒。
当他听到女主人以一副轻蔑的口气谈论小侄子没人接送的事实后,他脱下了外套,走出去,用自己微弱的力量,维护了孩子们的尊严。
虽然这样做并不能让他认同的家庭得到尊敬,但是他在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他们。
最初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孩子们在睡觉前问他:“你会保护我们吗?
”他楞了一下,然后并不自信但是坚定地说:“我会的。
”他可以被人看不起,但是他不能允许别人看不起他的亲人和朋友。
经理可以侮辱他,但是不可以侵犯他看重的家庭,哪怕是个根本没把他当做家庭一员的家庭。
他呆呆的站立着,看着远去的汽车,传单散落一地,很快就飘飞在风里。
然后他慢慢的向前走,缓慢但是沉重,只是步子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他终于跑了起来。
他还是那个样子,低着脑袋,没有面目,沉默地、憨态可掬地跑,毫不理睬身边的人群喝彩和汽笛鸣叫,封闭的内心做出了振奋的选择,善意的坚持也可以奔放的突破,他跑过公路,穿过草地,形单影孤而又一鼓作气。
他打了无耻的经理,也挨了嫂子的耳光,尽管他不认为自己错了,但是在嫂子离开的时候,他还是保持距离的亦步亦趋,直到嫂子抱着他失声痛哭。
他不明白这个世界,但是他知道他做的,一个人类心灵的道德准则。
哪怕永远被人无视。
孩子们在和爸爸拥抱的时候,他已经悄然离去了。
当公交车上的老人看到那个粘好的杯子时,感动地笑了,这个年轻人今天没有出现在车上,或许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但是他留下了一种纯粹的感动在那些在短暂际会中了解了他的人。
他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才去帮助和服务别人。
没有面目,脑袋低垂,原来未必都是因为卑微。
也可能是他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记得,那平凡的生命身上若隐若现的人性光辉。
已过而立之年的 Salman 目光呆滞,无楼无车无女无存款,彻底的无产阶级。
目光呆滞,行为很傻很天真,表情很囧很雷人;比阿甘还阿甘,只是没有阿甘的光环与好运气。
两个单词 —— Loser & 脑残。
然而 Salman 以他怪异的方式悄悄地修补着嫂子以及其周遭生活中的不幸:1、揭露了老板对于嫂子的感情欺骗。
2、对于两个“小魔怪”(嫂子的小孩,其中一个曾扬言要杀了 Salman)进行了爱的教育。
最后一段甚有深意:哥哥回来了,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位军人高大的背影;孩子们一边搂着爸爸,却一边把目光留给了曾经让他们感受到父爱的 Salman ;嫂子流泪痛苦,不知是迎接丈夫的喜悦还是对于这位 Salman 离别的不舍又或是对他的愧疚;国家的脊梁到底是这个代表美国精神的军人(精英),还是像 Salman (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很不起眼,但是默默地付出让生活继续。
Salman 开着一辆破旧二手的 Beatles 走了,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会为他觉得不值:他付出了,有理由获得幸福;结尾的处理却是这么阳光,因为 Salman 已经拥有幸福了,然而这种幸福不是人人可以理解:心是自由的,充满了爱;行为完全是应时而动,拿得起放得下,随处即安便是家。
近年来,美国的独立电影似乎有好多这类风格的:比如《阳光小美女》,也是这类的好片。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如此艰难,可真的是这样吗?
上帝是公平的,你的生活或许艰难,但还有更多的东西让你感动和温暖。
很喜欢这种充满了平民气息的电影,没有虚空,没有滥情,没有大片,没有美女。
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战争的可怕,带来了家庭和社会的负面作用,林肯变得不是林肯,孩子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虚伪。
什么改变了世界?
战争还是一个善良的心。
答案显然,奇怪的是很多人不懂。
I am a good guy.I am the man.(from "wanted")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和主题曲。
ps
emmm
看时挺有趣挺舒服,只是过后再品品,就发觉没什么滋味了~~
2008.9.28.15:23...这部戏让我认识了Scott Prendergast.一个看起来呆头呆脑的男人.编剧导演主演都是他.但就是这个范儿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还有Lisa Kudrow.俗称Pheobe.也许是Friends使她变得完美.感觉永远也超越不了.但看到她变老了很多还是有些心酸...那两个小孩子太淘气了.我要是有这么两个我他妈弄死他俩...
这个蓝人儿独自站在那条公路上在那片原野边,感觉太好了。最后的那段狂奔小高潮音乐剪辑都不错,挺感动。另外mark一下Angela Sarafyan,那个超市小姑娘,我喜欢
可爱的蓝色小人,有着笨拙自卑的脸庞,却带着热情洋溢的心。平静的温馨小片子,透着无奈的基调,却给人温暖的力量~
耷拉着脑袋;挺着大肚子的吉祥物;真是中年危机的代表
有点失望这片子
冲着Phoebe给三星
那大蓝脑袋 萌死我了。可爱感伤的一部电影,男主角的善良与纯真把我感动了...最爱他消失在座椅上的那一幕。
给我2个这样的熊孩子分分钟原地爆炸。心疼穿着蓝色吉祥物的salman。
好!
可能我不适合看这种淡淡的故事吧... ...没体味到它的内涵
还不错的片子。穿着人偶装第一次喝啤酒那段儿太搞笑啦!! 男主长得像瘦长脸版的憨豆先生。
莫意思。不喜欢。
Phobie老了
专程来看菲比的
好无聊的电影
看到Phoebe都老成那样了,真不知道这时间还有什么活头。还有这不是后现代主义么?TMD
他好乖啊·
情节简单,但就是想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