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曲 前两部质量最高 演技都在线 而且逻辑说的通 敢拍敢说 第一部最喜欢三巨头流放那一章剧情 第二部最喜欢那个装疯的那一章 尤其那个经典台词 到现在都记得 :要S就S 走远点S去 我该下差了(下班) 真的经典 放如今这剧情能过审?所以前两部好评比三四部高是有原因的 第四部就完全属于情怀了、、、、、、、、、、、、、、、、、、、、、、、、、、、、、、、、、、、、、、、、、、、、、、、、、、、、、、、、、、、、、、、、、、、、、、、、、、、、、、、、、、、、、、、、、、、、、、、、、、、、、、、、、、、、、、、、、、、、、、、、、、、、、、、、、、、、、、、、、、、、、、
突然间想起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本堂主开博之时正在看这部很经典的电视剧。
觉得很喜欢它,他是一部以喜剧形式发布的,但并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观众的,因为那种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的非常的淋漓尽致。
嬉笑怒骂之中将现实的社会表现得很露骨、很真实,可能会让人对现实的社会感到一丝的失望,但是可能这才是你应该看到的一个真正的社会,在真实中生活才会跟好的活着。
这并不是让人们去失望,而是在失望中去不断的寻找希望,而这一点是在你清楚的认识了这个社会以后产生的希望,那么比建立在理想中的希望要来的更坚固,更加的牢靠.人们需要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是不能生活在理想的世界中。
那样成长起来的人可以说是不健全的,人在社会肯定会有一天去看到真实的它,看见的越晚我们对它就会越感生疏从而产生不适应,因此而不能接受它。
那么这个对一个社会性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此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算是极少数的几部最喜欢的之一吧。
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铁三角——一个正人君子,一个老奸巨猾,一忠一奸,还有一个张铁林算是一个领导者。
像里面,张铁林说的训张国立时的一句话:“有道是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这个道理你不懂,”听起来似乎很世故但是是这确实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
记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宰相管仲他是它的好友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的,但是当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于病榻之前问,谁可以来接任他,他最后选出了一个他的对头,所以后世提到这个事而将其用来表示为唯才是用不记仇恨,宽容等。
但是我要说这里还有一件事就是当时齐桓公提出是否鲍叔牙可以被录用的时候,管仲给予了否认并提出了一点就是鲍叔牙很有才但是不会那种适时的放过他人的错误,所以不适合做宰相。
我想这也正是皇帝所说的哪句话吧。
在此说这一例其实还有很多,需要多多的看来去感悟在此毋庸赘述。
http://blog.sina.com.cn/hailong0709
先祭出一段原剧经典的纪晓岚和珅监狱对话。
“纪晓岚:好酒 真是好酒 来来来 请请和珅:到底是纪晓岚啊,一尝就知道这是好酒啊!
:行了吧,和大人!
有这样的好酒,你还能不孝敬皇上,来来来。
:说实话这酒只能与知音分享。
:堂堂和大人,你的知音会在牢里?
:三国时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今夜,和某有同感哪!
:和大人,大奸与大善岂能并列。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呀?
:行……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贤我恶,行吧?
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那你我岂能不饮上一杯呀!
:和大人,咱们还是得说点正事吧!
燕城这帮贪官哪,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那和大人不觉得惭愧吗?
:我倍觉欣慰,纪先生有所不知啊,这一斤口粮啊,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
:可麸糠是给你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哎呀,灾民还算人吗!
(纪晓岚震惊脸)
图片来自网络:你不要把眼睛瞪那么大。
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牲。
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
那是好东西!
:此话出自堂堂和大人之口,真是令人震惊。
:你当然感到震惊。
你是一介书生,你只会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当朝者不公自当抨击!
:你干嘛火气这么大,来来来,喝酒,喝酒。
纪先生,你见过这个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吗?
你看,你不知道。
我再问你,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书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吗?
易子而食,你当然听说过,那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我是亲眼见过的呀。
这换孩子吃,就是锅里的一堆肉。
你以为我毫无人性是不是,你以为我只知道贪钱敛财是不是,我亲自到灾区去过,到那一看我心都凉了。
不管朝廷发下来多少救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
如果我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咯。
:可以朝廷再请求拨放嘛!
:朝廷,你知道国库还剩多少银子?
你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
眼下国库就是个空壳子了。
:可朝廷还是发了赈灾粮款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在侵吞这救灾的粮款。
: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
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
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我去卖命。
:贪污受贿居然还有了大道理。
:这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呀纪先生,他你怎么就不懂呢你?
: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
和大人,你怎么忍心在这饥民的口中去抠出一粒粮食呢。
:又来了,行……喝酒…… 官字怎么写,上下两个口,喂饱上面一个口,才能再去喂下面一个口。
:宋有包公,明有海瑞,愧杀大人也!
:对……清官的确令人佩服,可清官也令人畏呀!
:和大人,您就是无敬无畏,所以才无法无天了。
:那我问你,古往今来多少清官多少贪官。
: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对呀,那我不依靠他们我依靠谁呀。
要是没有他们撑着,那就是个屁,我容易吗?
说实话,这满朝文武,我最不愿意得罪的就是纪大人咯。
:可是我常常得罪的就是和大人。
:这不又回到那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喝酒。
” 这一段极为经典,我本来也是因为这一段重看《铁齿铜牙纪晓岚》。
现在看来和珅纪晓岚再没有什么绝对的善恶之分了。
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和珅纪晓岚同朝为官,皆为皇上办事,在各自的立场上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和珅是实干主义,纪晓岚是理想主义。
很多事情交给纪晓岚是办不成的,和珅却能办成,但是如若没有纪晓岚这类人物,世事就更为悲哀了。
和珅是在已有的环境,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做好一件事;纪昀是力争改变不公现实使得现实更趋向于理想。
在现实中不能很好的存活下去,自顾不暇如何能够改变其他。
全剧的时间设立在清朝,和珅纪晓岚都是为封建王朝皇上效力的臣子。
没有这个大背景,剧中很多情节会变得荒诞可笑,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所有人物都无法跳出三纲五常。
关于《红楼梦》的部分,皇帝因此书有违自己统治遵循的道礼法教,下令删改这本多人保护的好书,这样的思想上的统治在今天也是能看到的啊。
由所谓人伦礼教所导致的悲剧在剧中处处都是,至情至性的湘云无法摆脱不幸婚姻绝望自杀;才女苏卿怜只因皇上青睐失去自由无奈剃发出家;寒门状元只因拒婚惹怒皇帝贬为平民,十年寒窗毫无意义;数不尽的文人雅士被捕风捉影的冠以反清复明的罪名致使家破人亡。
自由平等是多么可贵。
言论自由是每个人都应该力争的权利,当随便一句话就能被莫名其妙按上罪名,人心惶惶,信任缺失,世界就太黑暗了。
作为一部喜剧,剧中轻松的点当然有很多。
说一个唯一让我心动的点吧。
第一部第33集34分,纪昀为救忠臣洪御史暗中让小月行动,结案后皇帝在金銮殿颁布奖惩,要治小月的欺君之罪,小月支支吾吾不愿说出幕后的纪昀,纪昀见状自己站出来承担罪责。
张国立演的好啊。
纪昀站出来之前目光像是紧锁小月又像是放空,表情平淡中又像是带着丝丝微笑,瞟了一眼皇上后目光又回到小月身上,似是不舍小月挨骂,紧接着就站出来了。
不忍同伴受责主动站出的桥段各类剧中都有,此处不同的是,纪昀这一站既没有褒奖自己暗中救人的傲慢,也没有为自己主动承担而感到骄傲,更没有面对欺君之罪的恐惧,只是果决而又平淡的站了出来,这一站与世无争,淡然如水。
纪昀不争功亦不争罪,他根本就不在意功与罪,只是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
这一“站”站出了一个成熟稳重而又淡然脱俗的谦谦君子形象。
也不知道是否由此站出了我的柔软少女心,总觉得后面的桥段煽情戏份变多了。
前些日子在《王牌对王牌》中,铁三角在节目中相聚,更惊喜的是扮演杜小月的袁立老师也出现了,这勾起了我对《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的回忆,又在网上重新温习了一遍。
不得不说,经典它能称之为经典,是各方面促成的。
首先,是编剧邹静之,太牛了,虽说是戏说的,但嬉笑怒骂让你觉得历史中的人物本该如此。
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是铁三角的成功。
张铁林老师的乾隆皇帝,张国立老师的纪晓岚,还有王刚老师的和绅和中堂,每一个都是让人折服的演绎,尤其是王刚老师塑造的和绅,简直绝了,在我心中,他比纪晓岚和乾隆皇帝更加出彩,是无人逾越的存在。
还有灵动的杜小月,大美女莫愁,真真是每个都经典。
岁月不饶人,现在铁三角也有些年纪了,但他们这三个角色在电视剧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他们致敬!
从今以后,中国再没有人能写出这么出色的东西了。
这部剧的最关键之处在于编剧班底查阅的资料非常详尽,几乎将所涉及的案件史料全都搜罗起来加以整理,单凭这种敬业的精神就让现在的人望而却步。
再有,我认为编剧分为三个档次,最次的编剧重情节,其次的编剧重人物,最好的编剧才有精力修台词。
台词是剧本中最直接被观众接受,同时也是最吃功夫的,现在的古装戏或网络剧,虽然说话用得都是之乎者也的词语,但是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编剧的功夫不到家。
这部剧的台词引经据典排比工整,真是古装剧中的典范。
另外本剧的人物设计也很丰满,贪得无厌但却为了儿子不惜一切的和珅,执法如山,异常严厉但是又为生母,为爱人肝肠寸断的皇上,这些人物反倒让主角变成了整部剧中最平淡无趣的人物之一了。
还有就是本剧的情节设计堪比美剧,只不过编剧没有使用美剧所常用的表现格式,如果能够借鉴吸收美剧格式的话,这部剧不会差于冰与火之歌、行尸走肉这种一线美剧的。
其实史料是每个编剧都要去查的,而且随着中国电视剧的不断发展,能查的能写的新鲜史料已经不多了。
我也是写东西的,一般来说在网上查的资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毕竟不是一手资料,而且就算去找一些论文来看,也不如研究一手资料更能挖掘人物和故事。
但是要想吃透一手资料谈何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的人都讲究效率、讲究回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想干了,能做到像这部剧一样对史料的把握,恐怕非得有7个齐心协力的编剧一起创作查找不可了。
在查找史料的过程中,编剧会得到提高,台词自然就会比没下过功夫的人强出不少,这部剧不跟别人比,就跟同系列的后三部剧比台词都是最精彩的,足可见在写这部剧的时候,编剧们花了多少的心力。
可能这部剧的成功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可能这部剧让他们被某部门盯上,无论如何,后几部剧的台词水平下降了很多。
再有就是本剧的人物,和珅这个人物设计的太精彩了,他在白娘子案、红楼梦案中的表现堪称完美,一面谈笑风生大义凛然,同时处心积虑暗算主角,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写出来的人物,外国很少会有这么复杂的人物形象。
外国的人物多半是一张纸的正反面,而和珅这个人物是立体的,这非常难得,一方面他有文采懂诗词歌赋,一方面他贪得无厌是最大的贪官,另外他还忠心护主,虽然在局部事件中没有明显的利益但却一心保护皇上,在才智方面看着好像比纪主角低,但是主角一直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他一直在旋转,每个新的事件中都会看到新的一面,不像是美剧,一面是好人,有好的习惯或者让人同情的元素,一面是坏人,做了很多坏事或者有不堪回首的过去。
这种写人物的方法似乎快要走到尽头了,当大家厌烦这种人物写法的时候,才会发现中国的人物设计有多么的牛逼。
最重要的是情节设计,情节设计是编剧的入门,但是想写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部剧的情节设计非常出色,只可惜他没有用美剧的模板。
就拿十四王爷这个事件来说,整个故事设计得异常复杂,皇上一心向寻母,和珅想弄纪晓岚,纪晓岚想差贪污案,十四王爷想篡位杀皇上,福康安和四姑娘又被卷进其间,整个故事堪比鸿篇巨制,冰与火之歌虽然世界观宏大,但是论起勾心斗角的复杂程度,还不能跟这部剧相提并论。
美剧中一般都喜欢设置一个人物的摇摆,就是先用种种细节和事件暗示这个人正在改变,但是到最后又突然发生一件事让你知道这个人其实没变,这种摇摆为的就是让观众产生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虽然这种人物有很多,但是我这里只举行尸走肉中总督的例子。
总督这个人物几乎可以说是整部电视剧中最出色的人物了,他的狠毒和被灭团后来加入新组织的善良让很多人以为他就此改变了,但是他最后却杀死了老头,这让人对他彻底的失望。
其实十四王爷的形象跟总督非常像,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但是我敢肯定设计十四王爷的时候,编剧希望达到的就是总督的效果。
可惜啊,总督所达到的效果需要很多的镜头和叙事方法来做支撑,而当时乃至现在的中国导演都做不到像行尸走肉一样拍电视剧,再说演十四王爷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差强人意,没有达到编剧所预期的效果。
另外值得说的就是王亶望,这个人写得也很精彩,说话大义凛然没有任何毛病,做事阴险毒辣而且心思缜密,只可惜这个人物没有像十四王爷一样跟主角有太多的交手,要是好好挖掘一下这个人物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代人的“美好记忆”,饰演王亶望的演员真的是厉害,笑得太吓人了,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随着王三运的被捕,整个甘肃现在还没抓的就剩刘伟平了,试问谁还敢写这个甘肃冒赈案啊。
我每次心情不好,写不出满意的故事的时候,总是想打开这部剧看看,然后望剧心叹。
我感觉我跟这些编剧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远,自己一辈子也追不上人家,也写不出这么牛逼的作品。
而且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写出来这部剧的,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都说孔子学琴能想见作曲人的样子,可能我有一天也会做到闻曲识人吧。
小时候很喜欢看的一部电视…铁三角真得很好…张铁林在的地方…国立老师就要给他去让位…纪晓岚的风趣幽默却不失大气…皇帝还是那么霸气…和珅也如一往的深入人心…坏坏的却不讨厌…还有杜小月的率真可爱…莫愁的温柔善良…莫愁和皇帝的爱情让人唏嘘…杜小月的情感纠葛也让人揪心…祝君豪的知书达礼…丰绅殷德的坚毅果敢…最后纪晓岚和和珅为了留下皇帝携手合作…共同做的努力也让人十分动容…
我真醉了,这智障般癫狂的剧情,剧情严重脱离实际,一群不正常的人天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屁事东奔西跑,东拉西扯,前面还能勉强自圆其说,越到后面越烂,逻辑崩坏到让人无话可说,剧情发展没逻辑就算了,还前后矛盾,最后几集纪晓岚先是威逼撺掇着皇帝不顾礼教娶莫愁,不娶她就是无情无义,等到皇帝下定决心与莫愁远走高飞他又开始指责皇帝为了女人不顾天下开始百般阻挠,感觉皇帝都快被纪晓岚玩坏了,当时都怀疑编剧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老纪好一个装逼达人,就他这尿性搁真实官场上活不过半集,一位贤臣不仅要清贫爱民,更要进计献策解决国家实际问题,而剧中的纪晓岚整天只是耍小聪明戏弄他人,有一集皇帝问他贪官如何处理,他只说杀,或许剧中想表现他的正义凛然不与恶势力妥协,但我当时就被他的无能和幼稚的政治头脑震惊了,不想出切实有效的养廉方法去净化官场环境,导正官场风气只是想着对犯罪者严恶惩治一杀了之那之后必然会故态复萌。
如果文人士大夫是他这个作风,心中只有大义没有大局,那历史上一些皇帝轻视文人重用能臣不是没有道理。
王刚和张铁林一个是和珅专业户,一个皇帝专业户,但是水平有差别。
王刚演和珅确实演得很好,嬉笑怒骂全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他一出现我目光都没办法从他身上移开,能把一个坏蛋演得这么讨喜只能说王刚把这个人物演得非常丰满生动真实。
反观张铁林演皇帝都演出套路了,吹胡子瞪眼音调高亢确实有皇帝的派头,但丝毫不见不怒自威的气势和一代帝王的威仪,而且看完全剧我感觉他表现各种情绪都太浮于表面,完全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一点不走心。
要是认真吐槽这部剧,那根本吐槽不完,槽点太密集,整部剧从头到尾就是离谱二字,不过也有优点,比如纪晓岚找风筝抛砖引玉,侍郎和尚书狼狗之辩以及纪晓岚用茶叶信封传递消息这些情节很巧妙很有趣(虽然不是原创,而是化用了古代的趣闻轶事,而且还用得很牵强། – _ – །)。
和珅纪晓岚乾隆三人的相处模式很有趣,尤其是和珅和纪晓岚好有cp感,磕到了磕到了(bushi),看到这两人明争暗斗就觉得好玩,要不是因为就想看这个绝不至于忍这个电视剧四十集。
我天,最近嘴怎么这么毒啊,一不小心把不该受到锻炼的技能强化了,说话逐渐刻薄,克制克制克制下自己!
#《铁齿铜牙纪晓岚》#2020,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扰乱人心。
居家隔离的日子,看电视成了我单调的消遣。
可能因为童年的记忆太深刻,只对2000年前后的剧情有独钟。
看完了新剧《安家》,《如果岁月可回头》(我一般懒得看网剧,习惯某个钟点守着电视机等放剧,电视台也遵循就近原则看本地卫视),就感到好无聊,无意中发现北京文艺频道在播放《铁齿铜牙纪晓岚》,顿觉惊喜!
幼稚园时期我就看过此剧,对小月莫愁苏卿怜等女性角色印象深刻,也记得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的痴情与失明(貌似我只记得他失明,忘了他最后复明了)。
铁三角的斗嘴幼童时期实则不大感冒,是今年复播才读懂了台词设计的深意。
只感此剧有着过硬的剧本,过硬的演员,台词真的是妙啊!
初中听同学说过不喜纪晓岚喜和珅,还不知所以,今日咀嚼此剧台词设计,感到和珅的人物形象饱满,喜感程度远胜于纪晓岚,是个灵魂角色。
铁三角的黄三爷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爷,瞪眼发怒的表演也是成了个人标签了,不过看了他的表演我就对乾隆爷的个人能力产生了些许质疑。
也许历史上的乾隆爷就是个中年怠政偏听偏信的男人?
(怠政真的是剧本的锅)看到第一部结尾处纪晓岚拿御赐烟斗敲击和珅脑袋的一幕,我就觉得就在此完结也可以。
不过完结了我也就没戏看了。
所以第二天看到续播第二部续集时又对电视台的排剧班子心生感恩,幸亏你们的选送让一部20年前的老剧又获新生!
(看了第二部第一个江南科举贿选案,好喜欢赵青姑娘。
但人物间的关系不如第一部有趣了,和珅似乎想整死纪晓岚,纪晓岚也有点孤军奋战无人援助的意思。
)
这电视太搞笑了,铁三角再加一杜小月为什么不出第五部。
虽然我都当喜剧片看可还是从中学了很多人生道理。
明白很多些事。
第一部里提到红楼梦,很精彩,用古人大学仕的角度看谈红楼梦。
也正好曹雪芹是乾隆年间的人。
红楼梦最大遗憾是脂本只有80回。
剧中很有意思的是红楼梦定为反书,然而太后很喜欢看,最后和珅出主意把红楼梦有反意的部分删改后再发行。
这是当时文字狱时候朝廷最大的让步,不然红楼梦就绝迹了。
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乱改,死有余辜,张爱玲痛骂的原因。
有人想利用它扳倒政敌,有人想用它发财。
有人为它舍弃了一切。
清朝经历了康熙后已经政局稳定了,可乾隆还是在位置上战战兢兢,大搞文字狱,乾隆就像汉武帝和唐玄宗一样,王朝到了他以后国家就急转而下了。
其中文字狱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乾隆问纪晓岚我为什么修四库全书,纪晓岚说为了攻在千秋,乾隆呵呵一笑说:哪个朝代有三百年,千秋这么远现实吗,我是把天下那些读书人叫到一起给他们一个差事,省的他们在地方造事,写反诗反书。
和珅这个角色演的很丰富全面,不像纪晓岚一惯表达为国家忠心廉洁,和珅引用聊斋志异中城隍庙的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句话是用来宽慰在政治斗争中自己害人的行为。
恶人自省,和珅仁慈的表现。
和珅在乾隆面前是暖言细语,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在下官面前作威作福,贪得无厌。
二种很大的人格反差,看多了有种厌恶,可是细细想那全是处事技巧,处事口才妙语。
剧中直接间接谈到的官场语:做官别怕遇事,遇事铲事才是为官之道,怕事当什么官。
贪官不是懒官,懒官是贪不到钱的。
为官一任不腐败也不办事,不做为也是一种腐败。
永远的铁三角,纪晓岚和珅和乾隆,对白轻松有趣,有哲理性,惩治贪官办案廉明,纪晓岚和和珅互相牵制互补,他们两人的互动也是有趣,张国立老师和王刚老师演出了那种感觉,张铁林的皇上反正蛮深入人心的,铁三角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因为他们合适这个角色,诠释好了这个角色,还有袁立的杜小月,三个男人加上一个女的,让整个剧添了几分柔和,以诙谐幽默的对白,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捧腹大笑的桥段,演绎了发人深省的道理。
还有主题曲《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一想起我的鸡皮疙瘩啊,知道一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
演皇帝的终于凑一块了!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铁三角很深入人心了,王刚老师的和珅更是大家心目中唯一的和珅形象。当年的剧真的有很多又有内容有有趣可以重复看很多遍的,这部不止铁三角,其他角色都各有特点,比如杜小月。虽是对历史的戏说,但对各种人物的把握描绘都特别精彩。如今找一步这样内容充实诙谐有趣的剧很难了。
算是讲了不少老百姓的心声吧
纪晓岚和和珅是好基友,那首歌我现在还经常哼唱。
驱逐张铁林败类。
很浪费时间
还行吧~
俩个皇帝专业户和和珅,刚开始总感觉别扭,后来就好了,都是实力派演员,张国立的纪晓岚挺好的。
能不糟践和珅么
这种胡扯的剧能打到7分?王刚这辈子只会演和绅吗?已经被和绅这个角色套住了
越往后越恶心
戏说,虾米都是戏说囧
和珅还是那个和珅,万岁爷变成了纪烟袋,需要适应一下。
2分是給紀曉嵐的幽默的,不然這部電視劇真的蠢,把觀眾當傻瓜,看不下去
辫子戏滚!
我爸特别爱看这个三人组
我真的不喜欢这种辫子戏、清官戏!说戏,搞笑,现在的情景戏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恶搞历史?
妈蛋 小学一年级看的片子 今年去了恭王府才知道乾隆有多爱和珅 和珅真的不是王刚那样的大胖子啊啊啊
好看归好看,历史是一点不沾边啊,极大歪曲历史之作。
也是给金钱鼠尾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