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士问叔叔阿葵拉:“我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阿葵拉告诉他:“你父亲是完美的罗马人,有丰富的内涵。
” ——我喜欢这样的评价,突显个人的价值。
试问,一个古代中国人该如何回答?
得知《The Next Three Days》导演原来是Paul Haggis,我基本已经决定去看Liam Neeson和Russell Crowe二位叔了。
哪知通勤途中无意看到街对面公交车站台上The Eagle的海报一张——原来这片不仅有Channing Tatum,还有Jamie Bell!
(这就是真爱!
隔着宽宽的马路都看得清╮(╯_╰)╭)我去,尤物×2,还让不让人活了?!
果断抛弃蜀黍们!
于是加班到7:40的人9:20P.M.精神抖擞地坐在了影厅……结论是:可以一看,35元/张的电影票值回票价(60元/张的呢……not sure)。
中文译名《迷踪:第九鹰团》太好莱坞烂片味儿了,海报又是PS过度的古罗马战士,逼得我抱着再看一部《猪肉300斤便宜卖》的觉悟才敢进场。
因此它要错失多少观众啊ToT可它其实是一部英国班底的中小成本,拍得还是很讲究的(当然,也别把人家定位在《指环王》那种宏伟史诗大片的期望值)。
首先摄影美得没话说,没有什么航拍、特效、长镜头的华丽大场面——但是——本来嘛,战争就是原始而粗鲁的。
配着风笛乐声,两军对峙之时悄然滑落的一片红叶、马蹄下水滴溅起的样子——这样拍的打斗场面还是挺少见。
许多画面都可以截下来直接参加摄影展,简直怀疑是请BBC纪录片或discovery频道的摄影师掌镜。
但也不是“苏格兰风光宣传片”式的美,看完之后不会想纵马荒原,而是会觉得,这美景只能留在这部电影里。
片尾字幕出来,才知道原来导演是《末代独裁》的Kevin,果然,每个人心中的家乡都是不属于人世间的一块魔地。
哈德良长城以北,世界的尽头,没有哪里能把大自然的美与残酷融合如斯。
剧情虽然普通,贵在细节处理精到,人物尚算丰满,感情细腻。
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是很多好莱坞大片都难以做到的,然而The Eagle基本合格。
Marcus很帅很骄傲、one-man army,却不是脸谱式英雄主义,他的固执、他的无力,他不完美的一面,Channig全都完美演绎。
但是必须要强烈谴责:说好的裸戏呢??
我从头盯到尾你只脱了不到3秒钟啊!
不带这样坑爹的吧?
Channing Tatum你赔我的花痴少女心来,口亨!
本片还有一个噱头,就是完全没有女性角色!
没有狗血爱情戏!
纯爷们儿电影很多,《兵临城下》、《大兵瑞恩》等等,但问题是这片太细腻,不热血,小说原作又是女性,难免要柔情且罗曼蒂克一点,即是说感情线是必须有的——Marcus和Esca的bromance是也!
两人在苏格兰的一段旅程,没多少台词和特写,但是拍得细水长流,很有情调很浪漫(不是你们想歪的那种浪漫)。
果然增进感情的最佳选择就是一起自助游,咳。
全怪演员选得太妙了:身高差那就是黄金比例,性格很互补,长得又太好看,两人演得又够默契,结尾并肩离开(其实Jamie并不到Channing的肩= =)完全是“先扯证还是先摆酒席?
”“你定吧”然后相视一笑,大踏步迈向回乡下种田的幸福余生。
对灯发誓我绝无半点夸张!
连幕后访谈里Jamie Bell自己都说“Are we making Brokeback Eagle?
”,导演回答“Yes,It's a bromance!
”要说特别大的不足,就是节奏把握欠了火候,Marcus受伤前的情节太拖沓(影片高潮是从Marcus和Esca相识之后逐步推上,因此前面算是序章),没给两位主角的相处、了解多留一些笔墨。
于是没太说清楚Esca为何要死心塌地不离不弃地爱一个世仇至深的罗马人?
如他所说因为救命之恩?
不见得。
角斗场上的Esca本也没多珍惜这条命。
果然还是要归结为一见钟情力量大——当然我指的不是Esca被Marcus救下那一刻,而是他压住Marcus做手术,近距离的直视,他看着他压抑疼痛到扭曲的脸。
这是Marcus,而不是一个罗马人。
长途跋涉一路艰险,两个人从彼此之中找到了自己,于是厌恶、猜疑、半心半意、惺惺相惜,不顾种族、仇恨、性别,要在一起。
结局很俗套,但是爱无非如此。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大的历史背景:罗马帝国已经扩张到了大不列颠的南部,一道哈德良长墙横贯全岛,长墙就是罗马文明的尽头,另一边则是蛮夷的世界.当年轻的马古斯.艾奎拉为家族雪耻自选一艰苦位置,来到要统领的要塞的时候影片也就正式开始了。
抛开兄弟情,朋友义,以及盛传的激情四射不谈,我看到的是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而且这一主题贯穿全剧。
显然罗马文明是先进的一方,罗马人有着傲视世界的优越感,鹰徽象征着罗马人,失去了鹰徽就失去了罗马人的荣誉,失去了荣誉的罗马人也就失去了高人一等的资格也就失去了一切。
当要塞巡逻队被俘后将遭蛮族虐待致死的时候,要塞里的罗马人彻底愤怒了!
虽然这明显是一个圈--引他们出来,但是或是出于最基本的人性,或是对部下负责的义务,亦或是捍卫罗马的荣誉,艾奎拉出战了。
此时此刻,这对他们来说:救援战友,保卫要塞,守护尊严,无论怎样都是正义之战。
但当听到两眼喷火的部落首领吼叫着--罗马人占领我们土地,屠杀我们的妻子孩子,今天神让我们消灭这些魔鬼--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觉得这是正义之战吗?
再反思下罗马人为何在此修建要塞,我们似乎应认为是这群文明人理亏在先:烧杀抢掠,赶尽杀绝,无恶不作都是这帮要以先进文明消灭野蛮落后的征服者的所作所为。
后来艾奎拉救了奴隶伊萨克,而来自蛮族的伊萨克父亲恰恰就是罗马军团所杀,伊萨克厌恶主人艾奎拉的一切,但部落的道义使他放弃了报仇愿意为主人效力。
是罗马人在罗马价值观下杀的伊萨克的父亲。
在他们看来这个野蛮民族的一切都毫无可取之处,但伊萨克却因民族的信守承诺而效劳于昔日的杀父仇人,一个杀人如麻,一个重信守义,到底谁是文明谁是野蛮。
文明冲突造成的一切。
罗马人(政客们)不愿为夺回自己丢失的荣誉再向北边派遣一兵一足,却又说鹰徽在蛮族是对罗马巨大的讽刺,而艾奎拉却要靠一个蛮族奴隶只身去找回罗马和家族靠屠杀蛮族所取得的荣誉,到底什么是讽刺?
当在深林中伊萨克问艾奎拉为什么要来,是为父亲吗?他是希望得到肯定回答的,那样他们此时还有共同语言,但艾奎拉却回答是为了鹰徽,为了荣誉。
像这样为了找回屠杀得来的荣誉,伊萨克当然也就不真的帮他了。
任何人都讨厌背叛自己种族的人,西尔人不惜杀了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也要铲灭叛徒。
但是伊萨克讨厌罗马的逃兵,艾奎拉却相信他只因为他毕竟还是罗马人,高等文明的优越性就这样的无可置疑吗?
当他们落入西尔人手里时,身份反转,土著成了主人,贵族成了奴隶。
罗马奴隶受到了同样是奴隶们的关怀——他们现在是一样的了,此时“罗马人”再高贵又算得了什么。
当艾奎拉看着土著们的女人时被西尔人一顿揍后,西尔王子评价说:“ 罗马人都是很野蛮的。
我见过他们对俘虏的样子。
”罗马人,别人在你眼中是野蛮的,别人看你又是什么,我们人人都该反思一下。
当我们看到罗马逃兵们为了荣誉又重返战场时,我们知道荣誉此时对罗马人来说的确重于一切。
但同时西尔人爬山越岭也要找到伊萨克,艾奎拉,除掉叛徒,夺回鹰徽,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夺回荣誉了?
此时文明和野蛮的区别在哪里?
战斗结束后艾奎拉说:“铭记为捍卫荣誉而死的人——罗马人,不列颠人,我的和你的(伊萨克)父亲。
” 经此种种 看来他终于知道了在为信仰而战时有一切文明都值得尊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生存,哪里又有高下之分,他们都追求的是自由。
艾奎拉还给伊萨克最重要的也是他自由人的身份。
(注意此处为美国主旋律影片情节,非个人想法)本来这电影完全可以拍成罗马时代版的《战争启示录》,结果被导演一念之差整成了和《洛杉矶之战》一水准的消遣片,影片最后我都做好导演再升华升华思想的准备了,结果看到艾奎拉,伊萨克心心相印,情不自禁的微笑,“你说了算”的暧昧台词和两人肩并肩走出大厅的场景时我有吐血般的遗恨啊!
———— 整个一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是不管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的确应当从影片中得到对当下文明冲突的种种反思!
所谓“迷踪”也就“迷”在这里,“踪”在这里。
想起百夫长。
关于历史的战争,后人已经不用评判对错。
看到Marcus为了恢复家族荣誉,不计性命代价地找寻真想,觉得人生背负这样的信念是否太可悲?
转念一想,那些没有任何信念存活着的人们,是不是更可悲?
最后看到小孩被自己的父亲割喉,很残忍。
背叛家族,就是这样的后果。
那么对于Esca来说,帮助自己的敌人呢?
也无需因为这些纠结,历史便是历史,发生了便发生了。
被微薄上GN勾引的这次借来杭州之便给看完了,我是有多苦逼,运气不错,米滩上说这场是配音的,结果是原版的,惊喜了。
不过字幕虫多,不能忍。
一个人看的,结果吐嘈欲旺盛无处发泄。
1.双男主加上一英一美,这个快成腐片的标准配置了是吧。
2.南部风光真好,虽然小成本最多同时在画面上出不超过五十人,不过风景真好。
3.不闷不血腥,看着完全没压力啊,一人一桶爆米花啊肥死人了。
4.查宁叔演戏真不咋地,互动全靠铃铛TX的小眼神了。
5.说到故事发生在哈德良朝代我就华丽丽的喷血了,哈德良时代最有名的主仆CP非哈德良皇帝本尊与安提诺乌斯莫属了!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
6.其实哈德良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内,告诉罗马人,疆域够大了。
7.马库斯的叔叔很红娘啊,GJ.8.原著搭的女主是那个蛮人的妹妹是吧,还是没有女主好。
9.马库斯的图腾是鹰肯定没错,艾TX的图腾怎么都觉得是鱼啊,于是鱼和鹰神马的暗示也太明显了吧。
10.雨中离别神马的太明显了好吗,看着都掩面了。
还有最后的私奔类似物是肿么回事,355策瑜传附体有木有啊啊啊。
11.编剧就是给新故园硬生生塞场吻戏的那位?难怪把女主都删了,绝对自己人啊。
12.弓箭手配战士,绝配有木有?骑一匹马是肿么回事,完全木有推动剧情,完全是故意的!!!!13.题外话就是,果然越文明求生能力越差啊,还有罗马方阵果然牛掰!
—我救你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你救了我,我就必须【服侍你】!
【】里的文字绝对是还原中文配音,大多数观众可能都还在回味结尾开步走之前那句宠溺的【听你的】,其实电影里的妙译囧译错译不可思译一堆,字幕时而单语时而双语时而漏话,一句话,配音配的怪怪的,听得人家心里乱乱的,乱乱的......下面的观感都是基于中文配音版的。
中文海报刚出的时候,fei说快看快看他们把原著作者名字翻作XX玛丽·苏XX,内地版也是翻作罗斯玛丽·苏特克里夫,事实上这个玛丽·苏作者是同人女(也有一小部分宝贵的同人男,下面就不特别指出了)写手心里的丰碑,类似于新剑桥公爵夫人在所有幻想自己是灰姑娘的女人心里的楷模地位。
这个故事就是她关于第九军团子世代的同人一篇。
同人女创作经常被视为乱冒粉红泡泡的YY扯淡瞎话三千,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确实如此,然而有些学术型同人女作品,考据精准细节严谨,会甚至让人忍不住想这么好的功底写这么不主流的东西真是可惜了呢。
但是天下同人有个共同点,不管是前言不搭后语的的痴人说梦还是罗斯玛丽·苏特克里夫转世,他们的作品都是基于“有爱”,通常是对那两个——有时是一群——男人的爱啊同学们,这种创作基点使大部分写手在创作时都是把表现人物的互动和感情轨迹放在首位,释放这些“有爱”的感受这是他们——好吧是我们——的创作驱动,而讲述情节的欲望则没有那么重要,这也是那么多同人会坑的原因之一。
譬如在Marcus受腿伤那里,当时罗马的边防军战士已经溃败,Marcus大无畏的杀个回马枪被马车撞倒,这个情况下英国土著为什么不捅死他?
难道因为土著撩起头盔一看哎哟这小妞长的真好看杀了怪可惜的?
如果是其他小战士保护领导,那么前面Marcus下令打不过就撤了吧又是怎么回事?
好在Marcus及时晕倒了,昏倒了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醒来我就在叔叔家了啊。
后面还有暗示Marcus昏倒一次,影院有人就笑场了。
这样无伤大雅的小虫颇有几处,都算不上让人咬牙切齿的硬伤,拿Inception的水准要求一切电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再提下编剧,我看他的上一部作品是新《故园》,新《故园》的改编思路最受争议,就是原著和原版里的暗潮涌动进行大幅度的具象化,化闷骚为鲜明直接大胆热烈。
这种手法和伊芙琳·沃大概是混搭不来的,但是到和罗斯玛丽·苏特克里夫这里则锦上添花。
Marcus最后把鹰带回,Esca被罗马官二代鄙视,Marcus白了此人一眼说【他比你们更懂得荣誉和追求自由】,因为此人在前面剧情中只是说过几句风凉话而已,很奇怪Marcus怎么就认定他不懂得荣誉和追求自由了呢?
这是昭告天下无法掩饰的保护欲啊。
看到这里我撑不住笑场了,因为这句话奇妙的歪打正着效果。
导演曾经提及原著里有个分派给Marcus的女人,电影中删掉了,因为“没有必要为了说明男主角是异性恋而特意加入不必要的女性角色”,每天看多了了追各种剧的腐女友邻各种哭丧,这句话确实让人有响鼓不用重锤的激赏,这样尊重观众尊重艺术的好电影好导演才是值得我们贡献票房的。
其实电影里有两个看不到脸的女性角色,我觉得那两个女人更像是同人女而不是玛丽苏的化身,把她们的台词理解成“看啊,好萌啊,他俩是一对吧”毫无违和感。
而女人的哥哥,敌方的官二代,因为不理解同人女,完全站在观众感受的对立面来说三道四,在这场本来是入侵者和土著之间没有绝对正义的斗争中迅速被观众唾弃。
后来他还杀了那么萌的一个小朋友,最后他痛苦死掉时观众的想法除了不知道他卸妆之后什么样子呢,就剩活该了。
看完电影,我对导演的话有了更多的理解。
假设那两个女人里有一个和Marcus配对,那么这段男女情的看点在于跨越民族仇恨的爱慕,好了,问题很明显了,这样的狗血设定和Marcus和Esca之间生死相托的男男情完全重复,换句话说,女人能替男人办的事情男人都替男人办好了,只多不少,还附送了信仰荣誉自由和浪漫配乐,这样这个女人唯一能起的作用就是“说明男主角是异性恋”。
算是歌颂梦想吗? 奋斗吗?努力吗?支撑你坚持到最后的 是什么! 我们的祖国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浮躁,狂热,悲哀,迷茫的气息.社会在财富的迅速积累下,糜烂与堕落,国富民衰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处处想着与民争利,社会两极分化异常严重.富人们肆无忌惮的忘乎所以,穷人们走投无路般的苟延残喘.我想我们已经失去了能共同为之奋斗的荣耀.我们都在为个自而战.猪脚 为了梦想,为了找回父亲的荣耀.在努力.马上要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而不是生活的问题.这是tm什么生活? 受不鸟了.擦我喜欢纪伯伦的一句话: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梦想好好活着..我们为这个目标奋斗.
这肯定是一部基情四射的爱情电影,结局是happy ending:他们一起走向了幸福生活。
如果在焚化的火焰前激情的一吻,那么这一切又该是多么地完美!
这是信念的开始,也是自信得完美结局。
这不是结束,而只是个开始,第九军团只是个开始,失落的雄鹰只是个开始,就像《盗墓迷城》里面的信念,在抢夺雄鹰军徽那战中,不管是作为守卫者,还是掠夺者的一方,双方都应得到我们任何人的尊重,军队的后裔也好,野蛮人的屠杀者也好。
都是英雄。
都是为了信念。
男主角有着自己心中的痛,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那是家族赋予的使命,也是家族唯一的希望。
他时刻有着坚强的意志。
在男二号心灰意冷的躺在地上,准备接受死亡的那一刻,他就准备放弃自己的信念,从他被男主角救起的那一刻,也觉得才是整部电影的开始。
信念就在那一刻产生了。
同样是讲罗马帝国入侵英国时第九军团失踪的故事,但去年那部《百夫长》,无论剧情、场面、气氛、节奏都比这部明显强出一筹,至少在娱乐性上,那杀戮、追逐的紧张刺激感完全不是一档次。
原以为本片令两位敌对立场的主人公结为朋友,会在战争的正义性上作一点深入思考,质疑文明的扩张是否比野蛮人更残暴,结果最后还是倒向传统单一的“大丈夫当战死沙场”的军人价值观,殊不知如此救赎身为战士的荣耀,也不过是甘当权贵洗脑棋子后的自我催眠、美化。
尽管正义的确不是战士的责任与义务,表面上主人公也颇为看不起上层建筑的功利、虚伪、残忍,但家族荣耀此刻光芒万丈,掩盖了平等与友谊的可贵,更掩护了文明强势者的霸道、贪婪本质。
Ecas和Macross,你们到底什么时候牵手~
Esca才是主角……
一般般,没悬念
弱攻强受 芭蕾小子我好喜欢你
因为末代独裁才找来看,真是浪费时间
《百夫长》之后,又一部关于第九军团的电影,不过上一部是当事人的亲历,这一部则是后代的寻迷。结果找来找去也没真正提起几回第九军团,谜底无聊的蛋疼,战斗场面又不精彩,该看点什么呢。
又是一部纯男人的戏,女人连配角都没当成,只是路人甲乙丙丁~~~
萌了查宁和铃铛的CP(¯﹃¯)
看结尾就知道挺2的……
有人说这电影将近两个小时居然没有爱情戏,我说怎么没有,你也太狭隘了。
赤裸裸的满星!
brotherhood,bromance。气场很合,攻受分明(骑马的颜色很讲究啊……)没事儿逆CP什么的最有爱了。编剧小bug不少但是无所谓,摄影NB音乐NB足以抬到四星了。照我说此片比《罗宾汉》略好。
作为小铃铛的NC粉觉得还是可以打四星的(……)很基情嘛!
罗马第九兵团
一开头我纳闷 费那么大神来铺张荣誉的失去和夺回 这种片现在还真的有市场可言吗 ESCA一出来全悟了 看点分别是救下→手术→递小刀誓言→扭打→各种狠心掩护→雨中誓言→结局 风景很美而且是越来越惊艳 就算主旋律到大家都觉得两位太有问题 最后的洒脱看得也是很过瘾不是吗 放宽心看何乐不为
土不土洋不洋
什么玩意嘛
基片!有木有!!!!
此片被腐评给毁了。
为什么我很喜欢男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