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要给观众看什么:父亲的人生切面这一家人的生活切面公路和小镇景象一代人的众生像作者做到了哪些来提升观感(主剧作):上路过程中的动作-看林肯雕像:“都不完整。
”摔破头拒不回家,满铁路找牙:“不是我的啊……我逗你的,傻吗。
”奇形怪状的亲戚们-俩胖子兄弟,一堆分不出谁是谁的老爹,这两个画面一出就已经搞笑了,更何况还有台词小镇上老人们对于老爸中奖的态度-借钱,隐含危机小镇上父子俩喝酒-初步开始了解彼此。
老爹:我从未爱过你妈。
妈就来了,人设和台词-许多奇闻,以胡搞乱搞为主。
果然……妈妈与老爸的相处-餐厅点菜,“你看了十分钟点一个菜单上没有的菜?
”爸爸的过往人生岁月-老相好:“哦,我输了你妈,是因为我不让他上。
”“你不知道你爸当兵吗,他很善良,有求必应,但是朝鲜毁了他。
”中点-果然,要钱的来了。
而且这还是个尊严问题。
打架-妈妈维护爸爸。
善良的老爸其实被“朋友”和亲戚欺负得很惨。
这时候对父母就释然了,好像老相好更懂他,但实际上妈妈更维护他。
看老房子-老爹对自己的人生总结,父母,农场,遗憾,淡淡哲思偷压缩机-兄弟戏,其实也是家庭戏,老爹:“我从来搞不懂你们俩想干啥。
”笑死了。
偷奖券,找奖券-冷眼,这些冷眼带给人的情绪是很到位的。
老爹弯腰找奖券的样子又很辛酸。
情绪压到最低。
老爸拿回奖券-表演。
都是细节,老爸手颤抖,折好奖券,抿嘴,离开,这时候老朋友的表情从看笑话变成“我好像有点不是人”,然后儿子缓缓走上来,摇摇头,走了,再转身一拳。
父子互相妥协-这个东西~诚实又尖锐,它其实不是和解,其实是妥协。
但是,老爹怎么会妥协!
病倒穿着病服也要逃出来走去林肯!
用自己的车换了辆皮卡,买了压缩机,而老爹搞不清状况:你说服开奖的工作人员了?
儿子让老爹开车,老爹让儿子藏在车底。
镇上的人向老爹行注目礼。
离开小镇,换车回家。
总是跟好片子错过,当时上映的时候真应该去看的,反正用词都挺简单应该可以全部听懂。
庆幸生活学习在达拉斯,让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这部片子聊了很多汽车?
我觉得没有任何隐喻明喻,就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场景而已。
一个真实的美国西部。
他们上路后被一群骑哈雷的超过,哈雷算是美国的代表了吧,在之前的数次出游中,好多次在街上见到哈雷机车队。
上回在亚利桑那的图森,甚至遇到一个长到需要警车封路达二十分钟好让他们通过的车队。
主人公到霍桑的大伯家以后,坐着的两兄弟简直是红脖美国人的代表,大腹便便,壮的跟头牛一样。
张口就问你开的什么车,你开到这用了多久。
当他们得知弟弟一家都开的外国车张口就是,all jap cars?
我不知道这个jap是不是跟chinaman一样有种族歧视的意思,但是看表情充满了不屑。
要知道,在内布拉斯加这种西部,基本是美国车的天下吧,在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都明显感觉街上的美国车远远多于日本车,这在美国可不太常见,至少在我生活的达拉斯,还有纽约加州完全不一样。
有句话怎么讲,想打仗?
去西部游说一番你就不用再招兵了。
片中的父亲也曾提到“我曾经服过役,所以我想干嘛我就干嘛用不着你来教我”。
而且父亲服役时候的照片可是上了小镇报纸的。
至少在越战之前,美国军人在社会上是享有极高荣誉的。
曾经有一次在一个小镇的集会上,有个魔术的志愿者上台,主持人看他年纪大随口问了一句have you served the country?得到肯定回答后全场站立鼓掌了十分钟。
后来片中父亲的弟兄都到齐了,其中一位随口问另外一位,你的chevy impala还开么。
这个车跟另外一辆福特的crown vic简直跟中国的桑塔纳一样。
现在看好多警车和出租车还用的这两款。
典型的美国车,怀挡,大排量,后驱,耐操。
另外一个问78年的?
另一个说79年的。
那段时间确实不太理解,但是他们确实好像有这种老车情节。
比如56款的野马,现在还能在街上时常见到,还有mach 1,前两期top gear还拉出来跑了跑。
不过跟美国人聊天好像汽车和橄榄球赛确实是打开话题的好办法。
曾经在一个discount tire跟一个开同款五代高尔夫的壮老美扯了半个小时,就用“TT其实就是一个拉皮版的高尔夫哈哈哈哈哎哥们你这个轮毂略屌再哪搞的”开场。
片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truck了。
这个真是太有体会了,感觉美国的truck跟国内的小面包地位差不多,拉货拉人都试用,而且还拉风。
所以美国有独特的皮卡文化。
比如知名的f150,ram1500,sierra和silverado。
片中的家庭里,大儿子开起亚佳乐,小儿子开斯巴鲁力狮,妻子开老佳美。
只有自己开一台非常老的f150(只看到f,后边的数字没太看清)。
所以老人嘴里一直说想要一台新truck。
所以不出意外最后买了一台旧的福特ranger。
片中还有一个挺明显的就是那个报社了,共和党。
要知道美国西南部是共和党的票仓,尤其是内布拉斯加,怀俄明和南达科他。
报社直接就是一个共和党的办公室。
西部的几个代表就是:country music,共和党,基督教或者天主教,还有truck。
老人们下班了找个酒馆喝啤酒,一只啤酒可以喝一天。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通篇好像没见到黑人,你们懂的。
“Only know you've high when you're feeling lowOnly hate the road when you're missing homeOnly know you love her when you let her goAnd you let her go”来自Passanger的Let Her Go对导演之前的《后人》并没有特别感冒却在看了电影预告之后直接被吸引进了电影院喜欢里面吐露的纯粹美国中部口音和时不时蹦出来的冷幽默 带着这份期待看完了整部电影 收获了不一样的感受从开始对电影所描述中奖过程中体现出来人性的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期待到最后对于生活中种种淡淡的忧伤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住在蒙塔纳的老爷爷Woody看到了杂志发出的抽奖邀请以为自己中了奖 殊不知这是个抽奖相当于之前喝可乐有个代码上网输入进去参加抽奖一样 价值可能还不如“再来一瓶”值钱呢 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领奖的道路 不顾家里人的反对 一路想从蒙塔纳走到内布拉斯加 最后在他小儿子的帮助下开车走上了领奖的旅程 经过了老爷爷小时候的城镇 见了都已年过古稀的兄弟以及年轻时的伙伴 都是物是人非的感觉 不过在旅途中小儿子David慢慢发现了自己倔强父亲可爱和需要理解的地方 帮助他完成了梦想当老爷爷开着大卡车走在夕阳中的儿时故乡时候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把结局渲染得美好而纯洁 就像铅华洗尽 人生都是由绚烂归于平静喜欢导演的表述手法 生活中细枝末节组成了我们每个人行为生活的个性电影中的这个家庭每个人都活在面具的背后 就像海报一样每个人都在灯光下的阴暗面中生活 老爷爷最多的是I Don't Know 老奶奶总是在八卦和抱怨 大儿子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不体面从而有了放弃的念头 最小的儿子面对自己的爱人不知道能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但每个人都是在用力地活着 感情和爱情的区别就在于一起经历的事情与时间 作为小儿子的David对着父亲有无奈也有好奇 不像哥哥一般只抱着“人老了糊涂也固执 就是一把老骨头”的态度 最终在这段5天多的旅程中 看到了父亲固执背后的脆弱 母亲苛刻背后的爱与温柔电影中最感人的片段小儿子David:为什么你要这一百万?
买新的卡车和空气压缩机不需要这么钱呀 老爷爷Woody:因为我想给你们留下些什么我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长辈我该如何对父母尽我的孝 他说“让他们有所忙 为你忙” 现在我听到太多对于爸妈固执的抱怨 父母忙的那些事不过是围着儿女转 而子女们却也想证明自己的独立和能干 希望父母可以多休息别累着 都是出于好心却总是招致不理解带来的争吵和不甘片中Woody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的固执来自于希望 他希望自己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他也知道那张中奖单中奖的几率 可他就是想去抓住最后的机会 他不去麻烦家人所以一个人默默走在高速路上 老爷爷的记忆力真的不好使么 可是他记得他生活的房间父母的卧室 还可以和自己两个儿子开开玩笑整部电影笑的最开心的两段一个就是在铁路边上捡牙套的玩笑和最后两个儿子帮忙抢空气压缩机的片段小儿子:您为什么不早说这里不是他们家老爷爷:我哪里知道你们要做这个(偷人家空气压缩机)小儿子:那我们搬出来的时候您怎么不制止我老爷爷:哦 我还以为是你们需要一台空气压缩机呢小儿子:我们为什么要拿这个老东西呀老爷爷:哼╭(╯^╰)╮ 我还纳闷呢简介里说这是个酗酒的老头 可是这不就是逃避的手段么 老爷爷对报社里的奶奶Peg Nagy还是有真的感情 可经历了朝鲜战争的创伤让老爷爷逃避了感情和责任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自己的小儿子身上 但是老爷爷在自己人生的末端选择了正视自己 对孩子的责任对人生的一个交代 尽管结局是现实的但是过程却弥足珍贵 磕破头劳累过度在亲朋好友的嘲笑下摸摸地接过那中奖单闷骚的老爷爷就这么固执地把自己的小儿子感动了 最后开着小儿子帮他买的新卡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想着曾经爱的那个女人 还好在她的面前体面地走了这一把 人生道路的最后一见 是时候走上回家的路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记金球奖提名特别高兴内布拉斯加能入选最佳原创剧本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入选最佳导演 然后就是片中的两位演员 布鲁斯·邓恩终于摆脱了万年男配角 一下子荣升男主角 还获得了戛纳最佳男主角的殊荣以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老奶奶的扮演者琼·斯奎布也入选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对于她对着Randy兄弟以及老公亲戚说出Why Don't you fu*k all yourself的那段表演 实在是张力霸气十足 从影片一开始举止投足间一副精明老太太的架势 张家长李家短 你想看我底裤我就露给你看的行为 一度让我和小儿子David有感同身受的无奈 但是在酒吧对Ed Pegram的一句Bastard的评价以及最后老爷爷床前深情一吻足以让每个人的心对这个幽默感十足的老奶奶融化 想着老爷爷一脸茫然对小儿子说我当时不想有孩子的对话 就知道老奶奶为了支撑这个家放下了女人的柔和 付出了很多 却用强硬伪装了自己 所以当看到她对小儿子抱怨“你怎么老关心老头不时常想想我的辛苦 你看看他就知道在那里坐着”是会会心一笑 大概这就是真心话吧这是导演第一次使用数码摄像机 没想到就有望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提名 喜欢黑白的公路电影 片中大量的路标和美国旧时大荒野的景象 配着Indie Folk的口琴和沙哑 一种沧桑的质感历史小知识植树节也就是我的生日起源于内布拉斯加
我都不晓得这狗娘养的还想当百万富翁。
他不需要去养老院,他只是需要个活下去的理由。
你和你爹一样,像骡子一样倔。
啤酒不算酒。
从蒙大拿开过来居然要两天,那小子肯定是倒着开。
“对于结婚,你后悔过么?
”“一直。
但还不算太糟。
”“你肯定爱过,至少刚开始是吧?
”“从来没有过。
”我服务国家,我纳税,我他妈有权利做我想做的。
你要是娶了你妈那样的,你也会酗酒的。
我想见见一百万钞票长什么样。
“我没喝酒。
”“我们第一次约会时你就这么说。
”“她怎么去世的?
”“某天照镜子被自己吓死的。
”天主教徒不能和这些该死的路德教徒埋在一起。
在当时,这是常有的事,无事可做就只有喝酒。
如今就不同了,除了喝酒还有其他事可做。
“天哪,妈,全城的人都想打你的主意?
”“这些男孩是盯着奶牛和猪屁股长大的,人之常情嘛,所以一看到真正的女人,他们就性奋。
”扯淡还有法令限制吗?
现在的车都没那么好了,以前那些老车永远不会坏。
这个家除了我就没有脑子正常的人了吗?
别打脸,我还要上电视呢。
一听说爸“中奖”,他们就全成了咱家的债主了。
他对谁都不会拒绝,这把他给毁了。
“爸,你的压缩机终于回来了。
”“这不是我的压缩机。
”“我同意带你去林肯的唯一原因,是我想离开比林斯一阵子,和你共度一段时光,并且让你闭嘴。
”“好的,我闭嘴。
”“那林肯呢?
”“不必去了。
”上面写着“如果你的号码中奖”。
“他是不是有阿兹海默症?
”“他只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了。
”
The guy's only need something to live for. 让他在自己的幻想里沉浸几天又能怎样呢?
当儿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大概是他真正开始理解老爹的生活的时候,也是开始打动我的时候。
经历过战争的他受到过什么样的影响?
经历了几十年感受不到爱情滋味的生活他的心里有多么压抑?
剩余不多的人生里他活着的目标是什么?
不同人生的差异,就像这世上的路一样,有那么多的交叉,却终归是相遇之后就渐行渐远,最后形同陌路。
如何能企盼那么短短的一个交叉就能换来完整的理解?
而父母子女就如同两条并排平行的道路,尽管相近,却总是不愿去试着了解彼此的生活。
但好在,这两条路的距离始终一致,也许某个机缘巧合下可以融汇成一条路。
对于Woody父子和这个家庭,那张彩票就是天赐的机缘。
人说越老越固执,通常都是带着不可理喻的贬义态度看待老年人的倔强。
你为何偏要执着于这么一张千里之外的不可能中奖的彩票纸,不顾家人生活的不便非要走去兑现?
"I just want to leave you something."哦,他只是不愿意被生活遗忘而已。
过去生活的小镇已经几乎将他遗忘;过去自己经历过的战斗已经几乎无人知晓;人们编纂着自己的生活只为从我这里无偿得到什么;“如果我被发现在这个屋子里我会挨鞭子的,可现在没有人会抽我了”——这些我全都不在乎了,我只是希望生活不要将我彻底遗忘,家人不要将我彻底遗忘。
如果有了钱,可以买回我丢失的压缩机和梦寐以求的卡车,把丢失的生活找回来;如果有了钱,我可以帮助生活困顿的儿子们有所起色。
然后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离开了,因为我让生活记得了我。
对于他来说,那台压缩机、那辆卡车、那次旅程和那次驾驶,比一百万美元重要得多。
因为生活是无价的。
记得最早,《杯酒人生》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公路片,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么简单的故事可以蕴含那么多的内容,打动人心。
这次Alexander Payne终于又拿起了这个框架,拍出了一部好片。
黑白的摄影色调完美搭配节奏,把氛围烘托的刚刚好,略显心酸却不至过于悲凉,每个画面单独拎出来都美如画。
片子里让人或心酸或温暖的亮点很多,比如之前一直抱怨Woody的妻子在众多家人向丈夫无理讨钱时说的“你们不要再来欺负这个老实人了,go fuck yourselves!”;比如丢了彩票不论儿子怎么劝说都低头不起的Woody听到儿子说“也许我们可以去找找”后立刻抬起头且双眼散发着光彩;比如酒馆里看到父亲被Ed羞辱拿着假彩票招摇撞骗后,儿子的那一拳;再比如,报社里儿子和工作人员的那句心酸讽刺无奈的对话,“他只是太相信别人了。
”“那太糟糕了。
”。
但最打动我的,是儿子将卡车登记为Woody的名字,然后让他亲自驾驶穿过那人生绕不开的霍桑镇。
他让儿子趴下,骄傲的从自己过去的人生以及其中出现过的那些面孔面前开过。
尽管开得很慢,但那是他应得的一次倔强的炫耀。
愿所有被生活渐渐疏离却不甘心被生活遗忘的人,都可以得到这样一次骄傲的驾驶。
简单的故事传达出最深的情绪,坚硬的外壳包裹着最动人的柔软。
反观我们的国产片,老人永远和蔼可亲外加善良,孩子永远天真无邪外加可爱, 中年人永远饱经沧桑外加宽容, 年轻人永远奋发图强外加出人头地,到头来我们的生活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
似乎身边所有的人都很明白人生,但是到头来谁都没真正活明白过, 从意气风发到风烛残年,我们一路追逐人生的那一点点虚荣,或许爱情亲情或许家庭事业,有那么几个选项,你必将输得一塌糊涂,没人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父亲是老酒鬼,又老年痴呆,口无遮拦。
儿子问他“当年为何要生我们”,父亲回答“因为我爱嘿咻,而你妈又是天主教徒。
要是一直嘿咻,最后总是会生几个”。
冻未条(挡不住)。
蛤?
(什么?
)三不五时(经常)。
老妈总是粗话不断。
有钱后,亲戚都来讨债。
挖掘老爸的历史。
以前离婚是犯罪。
帮老爸实现一直想实现但没能实现的简单的梦想,比如买台货车,要一个空气压缩机。
有些人的习惯几十年都不变。
旧日情人因为不肯轻易就范,所以败给了他的妻子。
目前看过的八部奥斯卡片里觉得最好的一部,虽然多半不会得奖,但是奥斯卡能把一文艺片拉进提名里,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都对屌丝电影感兴趣,一看到这片子选的演员和场景,心里就喜了。
在美国活了那么久,可以说这小镇还真与现实差不太远。
经济的萧条与农村人口的流失这种大问题完全通过画面间接表达,一点没说教感,佩恩确实有大师风范。
用公路片与略带荒诞的故事来讲固执老人最后的人生旅途这种主题和形式并不新鲜。
就个人而言,之前先为《The Straight Story》感动过,这一次就不太鸡冻。
但客观说来后来者毕竟成熟很多,涉及到的社会与人生态度丰富许多,而且没有大卫林奇的散乱。
故事其实挺残酷灰暗,幸好有温和的喜剧和温和的音乐来中和它。
严谨深刻不花哨是我最喜欢的导演风格,我总觉得从各种精心考虑中可以看到一个团队的认真态度。
拍电影也是分有心无心的。
然后不得不说一下摄影。
其实我真不是技术控,但是任何不用玩太多轨道和特效的摄影都让我觉得很佩服。
第一是知道很难,第二是相信无招胜有招。
大景深对于这片子而言还真不是装逼做样子看看,它的太多侧面描述都是通过广角和大景深来完成的,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唯美黑白构图自然不用说,这灯光也打得利落,比《一代宗师》的玲珑显得更为实在。
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画面与所有其他电影元素一样都应该为电影整体而服务。
喧宾夺主是不好的,空得只剩外壳更是不好的。
我真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讲这么多表扬它的话,可能是最近电影看少了需要整理下思路。
无论如何,这片进戛纳让我不惊讶,进奥斯卡就让我颇惊讶。
这是不是说明了好莱坞还没死完?
看完后脑补20年后的中国小山村,小镇,小城市,年轻人都到大城市去创造生存机会了,只剩下老年人,城市变成一座巨大的养老院。
都说美国人人情淡薄,孩子18岁后撵出家门,父母老了投入养老院。
现在看起来电影不是这样子的,之前看八月也觉得简直和李安的饮食男女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都是父母丧偶,安置何去何从,家中三姊妹讨论都不愿负责任,大女儿忍受最多,到最后却想要摆脱,二女儿和爹妈最亲近也吵得最多。
嗑药的毒舌美国老妈和一根筋中国老爸都是一个级别的大boss。
看到剧中伉俪老夫妻想到我爷爷奶奶,爷爷平时不爱说话为人特别老实从来只有别人占他便宜,所以自己常常吃亏,就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鼓捣报纸还天天做笔记,每天出门散步简直比一日三餐还准时,而且风雨无阻,家里人常常说下刀子都阻挡不了老爷子。
老爷子不爱说话,但是我奶奶特别爱吵架,牙尖嘴利,每天要和爷爷吵上几十架,爷爷从来不还嘴,因为老爷子打仗的时候枪林弹雨把耳朵轰聋了,我们以前特别担心他出门买菜过马路听不见汽车按喇叭。
小时候就爷爷宠着,上小学给我背书包,每天必备的是给姐两买面包,我姐总是挑走我喜欢的口味。
还总是被奶奶骂,被告状,从来不给我电视看,哼!
其实爷爷奶奶都是很爱我的,虽然他们两爱我的方式我都不太能感受的明白,爷爷的爱是平淡的,奶奶的爱是剧烈的。
唉,童年对于现在的我完全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所有的只剩下回忆。
看到片里面老爷子回到老家看自己的房子,简直泪都要出来了,听他吹进父母房间会被打,大概童年过的不太愉快。
感觉伍迪老爷爷是有点阿尔兹海默了,我奶奶也是这个病。
听老师说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虽然昏迷,但他的意识是清楚的,虽然不能表达不能动,但你对他好不好他完全是知道的。
不知道得了老年痴呆的人意识是不是清楚的,因为我觉得奶奶看我的眼神完全和童年的时候她看我眼神一样。
永远是恨恨的,好像我全身上下都不对,都做错了事。
唉,要是这么好的剧本是我写的就好了
在陈有道小姐的推荐下(yep, the name is official now :D),看了这部片儿。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在最近各种纷纷扰扰中,意外地得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过安抚和宁静。
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东西。
写情绪,写观察,写感想,但是几乎从来没有写过小说。
我的所有文字都是从自身出发,因为我一直相信,尽管经历不同,但是感受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
通过反省自己,了解自己,我必然能更理解身边的人。
对于我来说,这种理解,这种人人心中所有,便是文学最珍贵的地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Nebraska这部电影很了不起。
从电影一半开始我就想起了爷爷。
两个老头儿经历虽然没有任何交集,但行为和思想却有高度的一致。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在这里我决定对电影的艺术性不多做探讨,而是借此机会自私地讲一讲爷爷。
相信大部分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都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不公。
土改,大跃进,革命,开放,又一次革命,最后才终于有了安定。
曾经热血的小少年,被当时那个不讲理的社会教会了太多太多。
现在,当年轻的我们问起来,也只道天凉好个秋。
童年时大部分假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过的。
爷爷中专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了,但是家里却有各种各样的书。
经典书目自然不用说,爷爷还对很多其它的科目有兴趣,所以还自学了化学,机械,等千奇百怪对于文科生来说不可理喻的东西。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教我背三字经。
有些事情,年幼的时候实在是感触不深,所以也记不很清。
只隐约记得爷爷的严格,和在那个时候看来的不苟言笑。
爷爷不爱看新闻,只对动物世界和天气预报最感兴趣。
每次一到八点,爷爷就早早的去睡了。
后来长大了,管的自然也少了,但爷爷却总是有机会就拉住我,给我讲他知道的各朝各代的历史故事。
某一年,爷爷在跟风下开始默默地想要投资炒股票,结果一不小心被声称是要投资三峡大坝的传销人员骗走了五千块钱。
家里人怪他没跟任何人商量,当然过了一阵自然也不了了之。
爷爷生过两次大病。
一次是心脏搭桥。
手术完成之后,胳膊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淤青,结果爷爷愣是谁也没说,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好起来。
另一次是结肠癌。
有将近一个月都拉血。
自己不说,还不让奶奶说,结果奶奶自然赶紧告诉了爸爸。
幸亏知道的及时,做了手术,但把家里所有人吓了个多半死。
我突然明白了爷爷这个人是通过后来的两件事儿。
事件一:某一次过年回家,爷爷说要拉着我和姐姐出去转转,于是去了家附近一个莫名其妙的雕塑公园。
为什么说莫名其妙呢?
因为说实在的没什么雕塑。
大冬天的,树们也全都光秃秃的。
但爷爷还是想要一块照相,然后就找路人帮忙。
结果爷爷突然就跟他们聊起天来,说这是我孙女和外孙女。
过年了也不知道去哪玩,就来公园转转。
孩子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赶紧趁来得及跟她们照个相。
其实到现在也没见过内张照片,实在很好奇当时的自己是怎样个表情。
事件二:上大学后的某个春节往家里打电话,跟家长逗贫了一番后他们把电话给了爷爷。
爷爷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爷爷对妞妞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你快乐。
”结果瞬间在寒风中哭成傻逼。
大概,就是这样。
读到这里可能觉得晕晕乎乎的,毫无逻辑性可言。
是啊,我没有在拍电影,我甚至不是在专心地讲故事。
就像爷爷要留些东西给我一样,我也在偷偷地留些东西给爷爷,说说那些属于每一个老人的倔强和温柔。
只是这样而已。
另:当音乐响起,画面停在长长的公路上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是黑白片?
这个问题也许又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的答案是,因为黑白最直接。
没有多彩的颜色的干扰之后,对剧情,人物特写等等的注意力就多出很多,人物的冲突反而更激烈,所以故事才更有力,才能抵达并驻扎在我们灵魂中更隐秘的地方。
估计是期待太高,有点小失望,没《后裔》好看。这碗心灵鸡汤太庸常平淡,不惊艳没回味;从表演上来看,单个表演都还不错,就是没有化学反应,各演各的感觉。这次以故乡内布拉斯加外景拍成了黑白照片的感觉,可惜故事太弱,情绪力度还没酝酿充分,没法跟《关于施密特》相比。三星半。
这种关系和题材并不少见 这部在细节上也没有多动人 该表达的都在言与不言中明明白白 很平实 让我感兴趣的仍是茫茫的荒野和公路 在黑白影像下 "过去"那么的神秘和感慨 Nebraska 无论是生还是死 存在还是不存在 (疯子和智障总能拿影后影帝真理!)
Saul说他要逃到内布拉斯加去开店,然后就真的去演了叫内布拉斯加的电影【。
一个谎言阅尽人情冷暖,一段旅程回溯过往人生。
看起来有点科恩的味道。梦是没有颜色的,所以这就是个梦。倘若是彩色的,火候把握不好就会流向俗套,算是打了个擦边球吧。
父子还乡记
现代的建筑调调搞成黑白是为了什么?剧情不吸引人
佩恩的又一部公路片,仍然满满亲情。本以为是一场公路的挫折与感悟,其实是故土重游,回顾往昔。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去发现曾经的自己,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过去,也开始理解父亲并了解自己。很多细节都很棒,那些尴尬,窘迫,都极生活,结尾的释怀则极感人。同时,这是一部出色的群戏。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内布拉斯加。
叙事框架和《杯酒人生》还挺像的,40分钟后开始有些好看了,因为主角暴露了他中奖,于是众人开始打他的主意。
如此温情又心酸的影片。
意料之中
美帝的人性也那么阴暗呀~~~对这个调子无感~~~
那么无聊的电影我居然看完了 导演好厉害
同类电影中史崔特先生最赞
3.5黑白视觉内涵很丰富,反讽怀旧凄凉兼而有之。如果吹毛求疵的话,整体倾向往正面方向走得多了点。老美实在是喜欢拍这种「失落/拾回纯真」主题的电影。
三星半,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心里也许都想做一个Prize Winner吧。
佩恩特供鸡汤,看了感觉挺好,不看也无甚大碍。老太太角色好戏更好,专门负责抢戏。
跟亲戚一家子的冷幽默能给你气乐了,无聊的能接着看下去。“他总是不会拒绝别人”,结尾儿子给糊涂爹买了幻想中大奖后的车和压缩机,挺圆满。
温情喜剧,关注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