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休假》不仅是一部韩国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死、母女情感以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探讨。
影片由尹尚孝执导,韩国国民妈妈金海淑和申敏儿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独特的设定:孤独地离开人世的母亲福子(由金海淑饰演)意外获得了一次“休假”,从阴间重返人间,与无意送别母亲的女儿珍珠(由申敏儿饰演)重逢。
这样的设定很奇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挑战和碰撞,也是对于生死界限的一次探索。
来到人间的福子压根无法触碰到女儿,女儿也无法听到她说话,福子就只能默默地陪伴在女儿身边,但是她只有3天的时间。
而一向品学兼优的女儿珍珠,一直在美国读博,但此刻却突然出现在韩国乡下独居,她学着母亲制作各种美食,还开了一个小饭店,妥妥地成为了当地居民。
这让福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知道女儿为何要回来,还为何一直待在乡下不走。
接着,两人各自回忆起了往事。
福子与珍珠的母女关系在影片中显得尤为复杂。
在福子离世时,都没能见上珍珠最后一面,珍珠在出国前,也没有回来看望一下自己的母亲,所以两人都是带着遗憾的。
珍珠对于母亲态度的冷淡,从回忆中我们得知,福子年轻的时候独自抚养珍珠,生活十分窘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孩子托付给弟弟和弟媳抚养,自己赚的钱全部给弟弟。
而寄人篱下的珍珠一直怨恨自己的母亲为何要抛弃她。
“曾经做过为我好和爱我的事情,其实都伤害了我,只是那时你不知道。
”
影片里有很多细节的描写,都特别容易让人飙泪。
比如,福子去看望珍珠时,珍珠的态度都很差,甚至有一次晚上都没有留自己的母亲过夜,于是福子默默地一个人去麦当劳点了一个甜筒过夜。
其实珍珠一直悄悄地跟着母亲,但是就是没有上前说破。
曾经负气说过的话、做出的举动深深刺痛了她,彼此知道又装作若无其事。
福子知道女儿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因为福子曾多次打电话给珍珠,珍珠都不接,于是福子就会一直听完整首手机铃声。
母女俩都心系彼此,可是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最后的遗憾。
福子死后,珍珠回到家乡去体验母亲曾经的生活,烹饪妈妈曾经做过的美食,但是晚上她还是睡不着,抑郁症一直困扰着她,因为她有心病。
妈妈看着福子这样,心疼万分,她想治好女儿的心病。
但是灵界有规定,如果死去的母亲的想要跟女儿说上话,那么关于女儿的记忆就会清空,以后等女儿老了去世后两人相见,她都不见得能认出自己的女儿。
这个选择真的好难,一边想帮助女儿恢复正常,一边又舍不得与女儿所有的记忆,可是福子最终还是选择和女儿对话。
看到有关她们的回忆被一张张删除时,隐忍克制的情绪开关仿佛在某个瞬间被突然打开,我再也蹦不住了,哭得撕心裂肺。
妈耶!
太催泪了。
这部影片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很多人都会代入到自己身上,平时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沟通的,是不是满脸不耐烦,还是根本不想搭理,我们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给人生留有遗憾。
影片的结尾虽然略显平淡,但正是这种平淡,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死之间的无常和珍贵。
三天的休假,对于福子来说,是对人世的留恋和告别;对于珍珠来说,则是重新认识母亲、理解生活的过程。
两人通过生死之间的深情对话之后,达成和解!
最后,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电影:《3天的休假》国家:韩国上映:2023导演:尹尚孝主演:金海淑、申敏儿豆瓣:7.8分======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62部:《3天的休假》-over-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了这部电影,以为会看到一部讲述母女情深的催泪之作。
然而,看完之后,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流。
要知道,30多岁后的我,泪点已经低到连看B站上留守狗狗的视频都会落泪的程度。
我讨厌这个电影的理由太简单了:母亲在自我感动,女儿也在自我感动。
唯独作为观众的我,没有一丝丝感动。
母亲的自我感动1. 自己去做居家帮佣,让心肝宝贝似的女儿寄人篱下生活自己从小读书不多,早早就出来打工,供弟弟读书。
好在弟弟没辜负她的期望,成了一名教师。
然后她觉得自己无法独自抚养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弟弟家寄养,自己在外面做居家帮佣,每月固定寄钱给弟弟。
同时, 给女儿画饼 ,说等女儿工作赚钱了,她们就可以一起生活了。
2. 洗坏了雇主家的衣服,执意赔偿她把雇主家的衣服洗坏了,雇主说这不是她一天工资能赔偿得了的,不需要她赔偿。
然而,她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执意要赔偿。
雇主那段台词说得太好了:“这么高自尊的人,就别出来做帮佣。
”说得太好了,自尊心如此强的人,出来做服务人的工作,这不是扯犊子吗?
3. 将自己的梦想转嫁到女儿身上她一直灌输女儿要努力读书,争取成为博士,这完全是因为她自己从小成绩优异却没能读多少书。
这份遗憾一直刺痛着她的心底,所以她希望女儿能替她完成这个未竟的读书梦。
女儿的自我感动1. 放弃国外大学教授的职位,留在乡村开饭店影片中女儿读书读出来了,去到国外,开始当教授了。
要出国和出国后那个时期,她母亲给她打电话,她不接;想在她出国之前见她一面,她也不见。
对于女儿的行为,我完全理解,因为她的童年没有她的母亲,她母亲从来对她说的就是你要学习好考上博士。
如今,她终于超越了母亲所能想象的“读出来的结果”,变得更加优秀,并且也到了母亲所说的“读出来后赚钱”的阶段,本该是她们终于能一起生活的时候,但她却选择不再理会母亲。
这也是她对母亲的一种复仇。
可是,母亲死亡这一事实,好像将她对母亲长久以来的所有怨恨瞬间清零了。
当母亲意外死亡后,她对母亲的爱回来了,因此她选择去爱一个死亡的人,爱一个想象中的母亲。
2. 对母亲的死感到自责,进入PTSD模式当她选择去爱一个死亡的人,去爱一个想象中的母亲时,她需要通过自我惩罚来让这个“爱”升华。
于是,她开始自责,责怪自己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陪伴母亲,没有好好和母亲说说话。
她责怪自己之前因怨恨而对母亲产生的种种行为,就好像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她也是如此深爱着母亲一般。
结尾高潮:我让你走出PTSD,代价却是我永远忘了你所以说韩剧套路深呢?
这种狗屎结尾都能想出来,我也是服了。
我感觉编剧就是硬凑了一个自以为能够感动所有人的结尾,我真的栓Q。
这部电影真的很烂,和其他催泪的韩国电影比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完全就是为了催泪而催泪写的剧情, 我都能编出来的故事,居然还拍成了电影,能不差吗?
半夜睡不着看了这部电影,我个人很容易产生共鸣,确实看哭了。
现在的我,既是女儿,也是妈妈。
妈妈给爱的方式,不一定是儿女最需要的。
儿女最需要的爱还是陪伴,很感谢我妈妈有能力有条件陪着我长大,让我也成为一个有能力陪伴自己小孩长大的妈妈。
情绪稳定,经济稳定,家庭美满,真的是最好的陪伴吧。
直到结尾的这段对白,女儿对妈妈说,“你所献出的,你那如花般的人生,我在替你过呢,妈妈” 妈妈对女儿说,“你会幸福的,因为你的眼泪被我流光了”这两句话让我心痛又无所适从,父母对我们自以为“为你好”,“为你奉献”的爱究竟该如何回应呢?
这样的无数小事件其实都隐隐伤害了我,但是以爱为名让人怎么反驳,好像所有的牺牲都是存在的,好处也是我得到的,但不是我想要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种关系,长大后拼命想逃离,却还是发现逃离不了伤痕是存在的,但爱和关心也是存在的就这种复杂的情绪才让我们每个人很难去割舍。
而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是为我复现了如果妈妈离开,而我抱着遗憾生活是如何的,想到那些场面,心就痛死了。
最后,我真的希望人死后有灵魂,这样可以觉得,死亡其实不是终点。
韩国每年总会出那么一两部催泪大戏,我一下子能想起的片名有很多,《七号房的礼物》、《我爱你》、《国际市场》、《担保》、《季春奶奶》、《婚纱》…他们有一些特点,就是在表达生离死别人间真情时,很用力,也很有力。
如果要说如泪腺炸弹一般的韩式亲情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哪部,我想起的会是2010年由车太贤所主演的《开心家族》。
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这部片子仰赖一个极其重要的反转设定,在电影前90%戏份里,都是以车太贤的视角,讲述他如何被一大家子鬼魂捉弄,帮助鬼实现愿望之类的,直到电影后15分钟,谜底在一瞬间揭开,直接开启长达15分钟的爆哭时间,我至今犹记得车太贤吃着紫菜寿司时顿住的表情,他终于想起那是妈妈啊,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亲人啊,接着双眼噙满泪水,跑着去找家人,一路上所有回忆都苏醒过来,泪水就在那风中飘荡。
十多年后,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完美复刻了这个设定及类似段落。
鬼魂加亲情的编排,效果极其炸裂,是我对《开心家族》的最大感受。
最近给我类似观影感受的,是一部叫做《3天的休假》的韩国亲情片,2023年12月在韩国上映,我看了,相当感动。
这一回,故事的视角不是活着的人,而是鬼魂。
离开人世的母亲成为鬼魂,故事的开始是母亲获得了来自鬼界的3天休假,她可以到世间走一遭看一看,但人们见不到她,作为一道虚空力量,她也无法与世间的人事物产生互动。
在我看来,《3天的休假》与《开心家族》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借用鬼魂的相关设定,如同《开心家族》一样,《3天的假期》在电影前半段也充满了一些有趣笑点。
故事开篇的母亲,面对自己离世以后产生巨大变化的女儿,她“窥视”着女儿的生活,仿佛一个“隐形”的人形弹幕,不停的在旁边或吐槽或干着急,插科打诨间,让电影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直到层层深入,一个有关母女的悲惨故事徐徐展开,出身穷苦、卑微又自尊心强烈的母亲,离婚后因无法为女儿提供生活保障,不得不把女儿寄养在弟弟家,自己独自生活。
年轻时的这个决定成为她一辈子对女儿最大的愧疚,她拼命努力,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全部付出给女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不要重走她的人生路,她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去过另一种生活。
女儿很有出息,去国外留学,并且有机会成为教授。
在母亲的视角里,成长中的女儿后来很少与她流露感情,后来的女儿总是很忙,离开家乡去外上学也没能再见一面,直到自己过世,直到这3天的假期。
电影通过核心设定,当母亲整日“跟随”女儿,看到女儿在自己过世后,变得和她一样擅长厨艺,看到她生活在自己曾生活的地方,出现在她们曾经约着见面的地方,她开始慢慢明白,女儿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母女之间曾经缺失的那份靠近与亲昵。
不善于表达的何止母亲呢,女儿同样对那份情谊深藏于心,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打破。
在女儿心中,如今最大的愧疚或痛,是她一路努力,终于能够去过另一种生活时,却将母亲永远留在了孤独而清冷的角落里,她本来可以放下羞怯,直面那个“你当年为什么要抛下我”的问题,去与母亲重新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电影《3天的休假》里,母亲与女儿基于对方的情感刻画相当立体而深重,有过不理解、怨恨与牺牲,同样饱含着深情、愧疚与遗憾,经由电影独特的设定,让这个本来很常见的亲情大和解故事,迸发了相当强的情感感染力。
电影高潮时刻,颇有点《开心家族》那般力量,当母女俩终于有机会能够再次面对面,她们互诉衷肠,她们泪眼朦胧,她们一起吃着那顿弥补过去却再无将来的饭,躺在床上聊着那些积蓄了半辈子必须要说的话。
女儿说:“你所献出的,你那如花般的人生,我在替你过呢,妈妈。
可我明知这点,还让你那么孤单。
”母亲说:“好好保重,不要觉得抱歉,我没法一辈子都替你擦眼泪啊。
”在由来已久含蓄的东方文化里,我们总是羞于说出爱,越是重要的人,越是深刻的爱,越是不知如何去表达,每每说出口的话,不是冷淡的回避,就是猛烈的伤害,而我们大多数人就在某种缺失及天然的羞怯里,终其一生也没能学会好好去爱,没能活成一个更完整的人。
电影《3天的休假》很简单,所有故事凝练成一句话,就只是:爱,就要好好说出来。
题图:《3天的休假》海报PS:+公众号“付突突”,后台回复“休假”,获取电影观看资源你还可以:“愿痛苦随汗水流走,恐惧也是…”繁花终有落尽时年会不能停!
好活🌇夕阳自由计划://去年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后台回复“加群”)//今日份,来自@小小太阳,摄于1月14日。
《三天的休假》这部催泪弹电影耗费了我三张面巾纸,画面唯美、感情细腻、情节简单,触及心灵的母女复杂情感却极易激发社会环境相似的东亚女性的共情,尤其是为人女、为人母的东亚女性。
整个电影以心脏病意外独自去世的母亲朴福子的视角展开,天堂里衣着酒红色华丽大衣的福子,被天使向导通知意外获得三天的休假机会,可以去人间看望亲人。
福子没有任何犹豫,选择去看望人世间自己的女儿方珍珠。
她吃惊地发现,珍珠没有如她生前所知在美国加州乌克兰(UCLA)大学当教授,而是在韩国家乡金泉,自己生前的居所开了家“白米饭”乡村餐厅,一切维持原样,土垒的灶、家常的厨具、简陋的陈设、手工制作的食物,甚至没有固定菜单,而是根据当日的食材,记忆中母亲的食谱随机提供。
看到自己精心培养引以为傲的“美国大学教授”女儿,动作娴熟地制作家乡料理、似乎很享受地打理着小餐馆,福子心疼地不禁大喊,我拼命工作就是不想让你重复我的生活!
很遗憾,作为“鬼” ,她无法让女儿看到她、听到她,作为旁观者,她目睹珍珠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既心疼又欣慰,她不解又愤怒,心爱的珍珠不如自己所愿在美国大学当教授,却呆在家乡过着她之前的生活,住着老房子,开着老餐厅,和自己的老友喝烧酒聊天。
福子自幼聪明、要强、有梦想,却因为当时的家境和身处女孩子的身份,不得已初中辍学打工补贴家用,负担起养家和弟弟的教育费用。
成年后,福子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女儿珍珠付出了所有。
她带着年幼的珍珠去给富人家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作下人,收入却不足以负担房租,更别说让珍珠接受好的教育。
她再婚,是因为对方承诺保障珍珠的学费包括留学费用,福子不是作为女主人嫁人,实质是作为保姆嫁人,主要职责是照顾对方家庭的两个孩子。
为了不让珍珠委屈,福子将珍珠托付给当老师的弟弟一家来照顾,用充足的金钱换来珍珠在舅舅家不委屈的地位。
福子倾其所有要让珍珠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拥有让邻居朋友艳羡的人生。
妈妈意外离世,珍珠从美国赶回奔丧,失亲的伤痛、过往的经历、遗憾愧疚、打不开的心结,让她痛苦不能自拔,深陷抑郁。
幼时珍珠被寄养在舅舅家,她恨妈妈,觉得自己被妈妈抛弃,彼时她最渴望是想和妈妈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上高中时,看到妈妈在二婚家庭的卑微,她发奋学习,希冀将来有所成就,带妈妈一起生活。
为满足妈妈的期待,她离开首尔,赴美求学,实现妈妈的梦想,成为美国大学教授。
她恨自己。
恨因为自己,妈妈才活得这么辛苦;恨因为自己在美国,妈妈被冷冻两天才下葬;恨自己在妈妈生前没有表达过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目睹女儿深陷抑郁,福子痛苦不堪,听到女儿和好友诉说可能只有死去,才能和妈妈相见,福子泪如雨下。
母亲的本能,福子软硬兼施,恳求天使向导救救女儿珍珠。
天使向导答应福子,同意福子以肉身和女儿相见,但此后回到天堂,福子便没有了任何前世的记忆,删除了记忆,就是删除了任何联系包括心爱的女儿,日后即使珍珠百岁以后来到天堂站在福子面前,福子也将不认识她心爱的珍珠。
一如过去,“我有什么重要,我女儿珍珠的快乐生活才重要”,福子为帮珍珠走出抑郁,宁愿失去所有的记忆。
终于,夜幕降临福子来到女儿珍珠身旁,珍珠满心欢喜,给母亲做了丰盛的生日宴,心愿实现不再遗憾。
母女俩回忆起许多的美好时刻,诉说衷肠,彼此释怀,感恩道谢,相互接纳。
珍珠理解了福子的种种迫不得已,福子欣慰地选择了真正的放手。
清晨,女儿醒来,心结打开,身心轻松,准备重新赴美开启新的生活,打点行装,带走儿时妈妈买的吸铁石文具盒,和一本妈妈的日记,日记内容都是关于珍珠的,珍珠喜欢的歌,珍珠喜欢的雪。
日记最后一页是福子昨晚补上的一句话:亲爱的女儿珍珠,我爱你,珍珠,百岁以后你来天堂见到我,就算我忘了你,不再认识你,珍珠,你也一定要来找我呀。
泪目,不能自已。
作为东亚的母亲,福子是有福报的。
世间的福子,衣着朴素,天堂的福子,衣着华丽;世间的福子,辛苦卑微,天堂的福子,随性自我。
在韩国的珍珠,沉重隐忍,在美国的珍珠,自信明亮,或者这都是导演的一种隐喻吧。
东亚文化的内敛、不善表达、背负沉重的亲情,这些相通的性格特质,使整个影片很适合中国观众理解,还是很钦佩韩国能出品这么走心的好影片。
人生是一场旅程,愿所有的父母现世能和孩子好好爱、好好表达、好好告别,珍惜儿女一场的缘分。
苏写于2024年3月11日龙抬头
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点一点坑着文献,文献数量之多令人感到亚历山大,实际上谈起海外学术研究,相信作为第二语言者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永远都是语言关。
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阅读仅仅就只是阅读而已,那么对于第二语言者,往往就需要先了解字面意思,再进行内容分析,无形之中这就增加了问题的苦难程度。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我所在的英国的大学里正如往年增添了不少春节的气氛,电子屏幕上一直闪烁着有关春节的广告,大堂的工作人员在四处纷发福字和糖果,一片喜气洋洋,甚至有不熟悉的印度女生迎面走来跟我用中文说”新年快乐“。
anyway,祝家人龙年大吉大利。
这个影片是在讲述母女情,家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常常呈现出来一种羁绊的关系,实际上这是非常复杂的关系,正如我之前与师妹所反复聊到的,任何关系固然都是复杂的,但是我们需要尽可能采取更好的态度来面对着一切。
本不想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到这个岁数以后眼皮子很浅,也预料到了情节是那种虐心的,把我看的泪流满面。
之所以会看,也是想看看这部电影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表达母女之间的互动,这种题材的电影也不少见了,但,看一次哭一次。
太绝望了。
为了给孩子生活的信心,不惜忘却所有关于孩子的记忆,这样的选择对于父母来说,是何等残忍,这样的纠结似乎从未在妈妈那里成为阻碍,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帮助孩子脱离困境。
这可能就是母爱吧,即使我会永远失去孩子,那也在所不惜。
我是个看电影很投入的人,就是那种沉浸感很足的人,看电影就会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不通的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喜欢看电影,喜欢各种类型的电影,包括游戏也是,能够感受跟自己截然不同的经历。
在短暂的电影时间跳脱现实,在我看来是一种放松,这也是我爸我妈不理解我的地方,他们认为有那个时间去睡会休息一下不比玩游戏或者看电影来的舒服,在我看来全然不是这样。
电影和游戏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放松,那是身体上的放松无法比拟的。
说多了。
电影的选角很棒。
妈妈一看就是一个很强势很厉害的妈妈,女儿呢略显柔弱,但也是继承了母亲的倔脾气。
天使胆小怕事初出茅庐,全片不多的搞笑情节基本都出自他这里。
妈妈的朋友和女儿的朋友也都很有特点,基本都起到妈妈喉舌的作用。
故事讲的也好,从一开始无关痛痒的回忆,到最后两个人纠结的点。
现在国产电影少有能把故事讲好的,可能是跟编剧的水平有关吧。
电影分现实和回忆两部分在讲述,现实中是暖色调,回忆部分则是相对冷色调,到最后逐渐回忆也是在暖色调里了的,我猜可能导演是要表达那种误解逐渐被解开,记忆也有了温度的感觉吧,我说不好。
这部电影一直用一种宽镜头的记录方式,少有一个镜头里面只有一个人的情况,这个特点给我印象很深,用来表达两个人之间没有沟通再好不过。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细节,就是妈妈是没有影子的,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无比用心,细节满满。
不说了,还是那句话,我对电影的评价,是属于那种除了我草真好看,我说不出太多评价来的,所以评价也相对宽容,我觉得好看就一定会五星。
这电影如果在中国上映,可能未必有太好的票房,但评价应该会不错,可能是因为不能出现鬼神的原因吧,不多采,有时有闲的朋友可以看看,挺好看。
真的太好哭了,从15分钟开始一直哭到结局,中间看到“妈妈”在麦当劳的时候,直接哭到抽泣。
偶然在B站上面刷到了一个片段,是我喜欢的类型立马就去搜来看了,每次看完温情感人的电影,随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笑,仿佛自己也释放了一般。
都是熟悉的演员,看的也很舒服,说回到剧情,是很简单很容易猜到的母女亲情,韩国日本总是能把这类电影拍的很好,虽然俗套,永远真诚。
女儿因为“被抛弃”,长大后对母亲很冷漠,最终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因此愧疚,患有抑郁症,暂时放下工作在母亲的家中独自生活并最终与自己和解(韩国真的把各种牛鬼蛇神拍了个遍),3天的假期就是去世母亲在天堂的假期,回家看着本是美国教授的女儿,却独自在家的3天发生的故事。
最近越发在思考留在父母身边的意义,究竟是他们需要我,还是我需要他们。
我没有电影里女主角的遗憾,但因为生活中太多小事了,种种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最不好的一面永远都留给了父母,他们也在无条件承受包容,对了,是我更需要他们!!
越长大后,工作生活的烦恼越发多了起来,身边的朋友能消化一部分,但有些话似乎没人可说,这时候父母就成了我的“垃圾桶”,家也是我的避风港。
希望能在今后的时光里,逐渐学会成长,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父母,不留遗憾。
随着年龄渐长,婚嫁问题成了父母眼中的第一大事。。
以前提起还能嘻嘻哈哈的辩解,说自己赚钱自己花,可以过的很好(我是真的这么想,一个人也可以过)。
元旦回家突然做了个噩梦,与母亲有关,直接被吓哭醒,久久不能平静。
想到未来的某一天来临了,我还是一个人,就再也无法说自己没有遗憾了,可能这辈子我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
所以内心立马就接受了要找个人过的想法,如果有一个人在身边也许就真能扛过去了。
现实中太多的亲情是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在进行,但是当事人也无法意识到。
我以为我做了什么什么是对你好,我做了这些牺牲是为了你好。
很多人说,自己的爸妈不爱自己,排除真的不爱的情况,其实很多家庭是互相不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怨恨,焦虑。
但心底的羁绊又深的挥之不去。
过往的阴影要用半辈子去疗愈成长中的痛苦妈妈的味道;小时候总在电视上听到看到“妈妈的味道”。
我心想到底什么是妈妈的味道。
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妈妈的味道是味觉深处最原始的熟悉感,味觉的舒适区。
我妈做的饭别人都说她做饭不好吃,可是我真心觉得很好吃,吃了就感觉很安心。
爱就是一起吃很多饭;越长大越有这个感觉,和爱的人一起吃饭的幸福感真的是翻倍的。
我很爱吃也爱外食,但吃到美味的瞬间的幸福感,是和吃饭的对象挂钩的。
和好朋友一起吃饭,和妈妈一起吃饭幸福感真的会翻倍。
女儿真好看呀 天下有各种各样的母亲呢
题材好,拍的不好
翻译的好差
韩国人真的好会催泪
……
这是一部想起妈妈就一直流泪的电影…金海淑,申敏儿演员母女演技最棒。
其实属于传统的亲情片题材,加入了一些奇幻的元素。两位女主演演技都很棒
三星半很套路化吧,但有些共鸣点
………………拍了个啥你告诉我?我都准备好一包纸巾了,结果一滴泪憋不出来电影的情感建立可以说是无效做功,我看到最后都无法相信主角母女的情感羁绊按照剧情设计,母女在最后总是要想法设法见上一面的。于是导演就化身为无感情的流水线拍片机器,套路化地走着温情催泪片桥段,然后女主就释然了???腰不疼了,腿不酸了,抑郁症睡一晚就好了啊!?啊!?啊!?能用点心吗?没花钱看我都忍不了了申敏儿在片中有三分像刘雅瑟,有三分像宋茜☞4分☜
记忆是缘分,可即使记忆被删除,被疼爱过的人也是幸福的,被妈妈的爱泪目。母女演技绝绝子。
虽然流泪了,但是心里却在为东亚母亲感到悲哀,一辈子为了儿女付出,最后竟然还是道歉、内疚、“父母没有为你做什么、我们有什么用啊”,真的是无语了,为什么东亚文化里的父母永远在牺牲?大家还要美化这种牺牲?我不要做这样的父母,也不要做这样的儿女,所以我选择不进入这种病态的关系,真为东亚家庭感到悲哀!ps.我好像不爱我的母亲了,我也不知道,也可能是现在多少学会了一点把自己与原生家庭隔离开,他们对我来说有一点像,我需要尽孝的陌生人,我也形容不太清楚这种感觉,可能是不会爱人了吧。
天王老子来了那也叫辣白菜、泡菜!字幕组真的不要太奴性,还把泡菜翻译成辛奇了。真是管天管地还管到中国人怎么叫啊,汉城变首尔这种事儿不要发生第二次!!另外女主妈妈电影开头还讥讽别国泡菜不如他们,意淫上瘾可真的是笑死人了。真的很怕韩版汉化第一人包贝尔来翻拍,如果实在要拍,也请不要整部剧都围绕辣白菜、海带汤,好像没啥可吃一样===========剧情递进到记忆画面闪回那里,还蛮抓人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太惊艳,韩影的套路化煽情罢了,全靠老演员演技硬撑。
不太行,主要是母女之间的芥蒂并没有在情节中解开,前半段双方都有的不忿在后半段进入煽情模式之后彻底被弃置不顾,根本没有推进可言。当然最后的大招也是靠设定强上,就,行吧,看点不多,生活细节还行。
像在看什么民宿真人秀……
并不动人,刻意又俗套。
看开头能猜到结尾,但是两位女主演的真好,申敏儿一如既往的好看,优秀。
最后删除记忆的时候,一一闪回的也是那些美好的快乐的记忆。以为记忆里都会是痛苦的难过的,却原来,在她与她心里留下的,仍然是那些细细碎碎的,看似稀少却足够支撑了一生的,短暂而宝贵的欢愉片刻。
有些电影明明知道了套路和结局,看完依旧难受的要死,或许这就是人吧。
这部电影的叙述手法非常吸引人,没有过于夸张的情感爆发,但悲伤却深深打动人心。电影中母亲可能做出了一些伤害主人公的决定,但无论如何,母亲的爱是永恒的,她永远会原谅你。
还是会几处动容,再早些年可能也是哭的稀里哗啦,但现在只要想的我们的爸妈,顿时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