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巨人对公主的体贴,还以为巨人是王子受了妖法变成的。
巨人还是巨人,这个剧情比王子变青蛙,美女与野兽之类的故事好多了!
虽然巨人很可怜,公主很可怜,但最冤枉的戏班子一家好吗当了皇后的老奶奶其实是赚了啊。
用自己七老八十的身体嫖了还算年轻力壮的国王,之后还变年轻当了皇后一段时间。
按照原本的人生轨迹,她是会呆在小房子里了此余生的。
妹妹四处找人剥皮蠢得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屠夫也下得了手!
处女生的孩子和皇后的孩子长得一摸一样,不就说明这孩子和国王没什么关系,甚至和自己也没有关系,是海怪的后代,所以皇后才想除掉这个仆人的孩子吧国王为什么放着骑士不用,自己去杀海怪。
出谋划策的巫师,害死国王皇后,让海怪的孩子登基,如果和海怪有关系的话他简直是宫斗的幕后赢家。
开始谈说议题之前,先讲一点“方法论”:作为师祖级的童话,它是具有很强的神话性的,而神话有三个核心:英雄、冒险与奇迹,核心是冒险。
就英雄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一个不断行动的行动者,对现代人容易关心的其它各类“周边问题”根本不予讨论;所以,尽量不要问怎么国王亲自去杀怪兽,怪兽怎么那么笨……不要问为什么野人那么厉害,怎么公主突然就赢在最后了……不要问这些,而落跑的老姑娘不会再回来了,她missing了,国王就只剩下miss了;就奇迹来说,奇迹在神话中是时刻存在着的,而且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唤醒现代性用了数百年的启蒙才从心理上驱除掉的“魅”;其次是将对应的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倒转,让森林中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的、遥远的岛屿和大海的深处的——神秘——都重新布满。
顺便一说,对童话来说,森林是必须的;最后,在现代心理学来看叫做“心理不健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恰是神话中奇迹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个最终请人剥去自己的皮的奶奶,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这种凄惶;最后,就冒险来说,神话中冒险是一种象征与仪式,它意味着英雄的每个行动都突入了意义的母题,直接与“核心”交往,现代心灵的徒劳感在神话里并不存在。
所以,强暴、受伤、不幸……这些用来将心灵被攥紧的细节,它们并不是同于历史叙事中的邪恶,它们令人印象深刻,让人获得净化……而冒险的最后,是复还,是一切的归位——影片的最后,一切因与魔法有关的不可思议之事都获得了平复。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所有的故事揉碎,把所有的故事置于一种统一的观察方式下来进行整合:故事起于某个王后(女人)的不快乐,在进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女人,比如那位渴望新的经验的公主、比如那位渴望一夜返老还童的奶奶;而这些女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国王们要么去打怪(缘由无所谓,重点在行动),要么养怪,要么猎艳(怪),或者男人们还相互示好,缔结女人无法进入的友谊。
然而这样子的男人,恰恰是被女人接受、热爱、尊敬或者甘愿献身(王后死在儿子手中)的男人;全片唯一的例外男子——他本身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怪(虱子怪),却被“明媒正娶”的小公主给抹脖子干掉了,why?
因他“不文明”。
文明定义了那种叫做“男人”和“女人”的微粒在时间和空间中各自震动的区间,不论结果的好坏臧否,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图景,人类的心灵,放在整个世界面前,是狭促的、有限的,人类愿意在其中生与死,虽然他们也渴望魔法和奇迹的拯救。
曾经的魔法在故事里、传说里,现在的魔法在手机里、实验室里,本质上并无不同。
略有差异的是,故事中的女人们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构筑起与历史(his-tory)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herstory”,但在人类真实文明历程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她们的影子。
对此,电影似乎解释了女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失踪:要么,被爱的女人最终把世界还于她爱的男人;要么,被欲求的女人毁于欲望情感自身所意味着的不稳定;最后一种,不被爱的女人通过“杀死”爱她的男人,成为独身的女王,正如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一样, “贞洁女王”是后世对她的纪念还是叹息?
纵观整个电影,也许最幸福的女人就是那个“童贞生子”的少女,她的晚年应该过得不错。
但童贞生子?
圣母玛利亚是个好归宿吗?
咱们不是也有吗——华胥(踏巨人足迹而孕)、安登(感神龙而孕)、附宝(见大电而孕)、庆都(遇赤龙)、握登(遇大虹而孕)、修己(吞明珠而孕)、娥皇(感太白之精)、女枢(感瑶光之星)……刚刚这些名字,我敲了好一阵,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没一个是能直接打出来的,可她们的孩子——伏羲、女娲、神农、皇帝、尧、舜、禹、少昊、颛顼——全部是现成的词条。
愿世界美好?
唯女人不再隐匿。
三个故事的梗概就不说了但三个故事都是在说一个事情。
——。
--(成人的世界里,现实的社会中,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如果你付出巨大,结果落得一场空,没人感激你或者没人奖赏你,你大吼 这不公平!
为什么!。
呵呵,公平,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就不公平,就是因为太不公平,于是才有所谓公道,来尽量平衡这不可能完成的所谓公平,法律,宗教也好,天堂地狱,社会主义也罢,甚至科学,都是人类自我编制的精神安全气囊,)不管你是否感恩,以我的方式来爱你,这样的爱既是无私也是自私。
故事一国王对皇后的付出,为了她的愿望舍命一搏,而皇后从在岸边的国王尸体跨过都没有一丝内疚。
同样的是付出,皇后化身恶龙一死,对儿子也一样无私。
我愿意,我就是想要这样的爱你,不管你接不接受,即使你不领情。
恩,单方面的爱 极端无私,但母亲对王子的爱是那么的认王子窒息,以至于各种逃离。
可能国王也是这样对皇后的吧。
一厢情愿的给予,又表现的极端自私而另一方面男巫又在不时的说着等价对换,可以留心观察,水怪洁白到怪异的身体和两个王子的怪异白化,不是没有关系的,一个河滩上的镜头,国王和水怪的尸体双双躺在那里,紧接着两个生命诞生了,两兄弟真是(国王+水怪)/2的等价对换,于是形成了国王和水怪的心救赎王后,王后救赎王子,王子就是国王和水怪的因果平衡。
似乎在安慰观众,不公平只是表面的,宏观上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就好比佛家的业。
放在爱情上就是1伤2,2伤3 3伤4 4。。。。
说到底就是调整心态,不管事业还是爱情付出了也要做好没回报的心里准备。
还有不要认为给予爱人,亲人,公司“苹果”就是贡献,说不定对方只吃“桔子“故事二一开始,两姐妹许诺一星期后给国王play手指,于是姐姐各种呵护手指,打开纱布,手指反而是比之前更加恶心,真是一厢情愿,剧情至此一路一腔情愿,从国王认为自己放下尊严就能得到“少女”的玉体。
从姐姐一厢情愿的拉皮上床,认为一觉醒来国王会接受她,到妹妹一厢情愿认为姐姐变美后还是会不嫌弃自己,到最终妹妹一厢情愿的相信姐姐的话而去找人剥了自己的皮。
有时候我们的一厢情愿=自欺欺人。
故事三这个跳蚤,野蛮人,的宫廷故事,是三个故事中最隐晦的表达”控制“的。
控制是因为害怕失去,对,结果同样是一厢情愿的。
有很多人都觉得国王忽视女儿,女儿还不如一个跳蚤。
其实并不是的。
国王对跳蚤病态的饲养,隐喻的是他对女儿失去他的控制的恐惧。
女儿长大了,想要飞出他的掌心,“我的小公主要失去我的控制怎么办“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公主永远是个不会长大的娃娃(解释了为什么是个Babyface演公主),而现在她要嫁人,在另一个男人而不是他的保护下了。
于是这个心理黑洞就由一只小跳蚤代替了,它是他的寄生虫,它那么小,永远(理论上是)。
可跳蚤也竟然长大了,最终也离开了他,这就是国王的恐惧,外力不可阻挡的失去控制权。
因为有童话的外衣,所以让隐喻呈现的再荒唐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国王还是不想让女儿离开自己,于是,就有了“不可能有人答对的相亲难题”。
最后自食其果。
故事中野人对公主的付出,马戏团对公主的付出,都可以说是巨悲壮的而又是别有用心的,但结果还是杯具了。
好像再次告诉我们付出和收益在大人的世界里不划等号。
一,你妈是个偏激的控制狂,不准许你交朋友,偷窥你的私人空间,以爱的名义剥夺你的自我。
最终,你逃了,你以为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你不知道,你“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为独立人格的宿命。
二,你有个强势的姐姐,比你美,比你聪明,比你得宠,比你运气好,比你野心大,比你口才佳,比你会演戏……即使你有天籁的歌声又能怎样,你还是活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有一天,贫穷不再,富贵袭来,她给了你一身华装让你来看她盛大的婚礼,愿意和你分享财富和幸福,只是有个小条件,要你对外保密关于她的黑历史。
嫉妒占领你本就愚蠢、轻信、盲从的脑袋,你彻底毁灭自己。
可惜的是,你没来的及看到你姐的下场。
多少人的目光从来都盯着别人,而从不审视自己?
三,你爸有钱有权,还有特殊的癖好。
你明知道在他眼里你还不如一只跳蚤,可是你对于父亲的无条件的爱还是让你选择了顺从他的包办的畸形婚姻。
你嫁给残废变态,洞居蛮荒,茹毛饮血,无人交流,没日没夜忍受苦役和蹂躏,“丈夫”甚至会杀害帮助你的好人以绝你想逃跑的念头。
你才明白父亲为了所谓的诺言实为自私的脸面逼你走上绝路,于是你找机会杀掉“怪物”,重拾自我,重获新生。
警惕那些怪物男人,哪怕是自己的亲身父亲,都不要留情。
女人一旦脱胎换肤,将强大无敌。
马提欧·加洛尼所执导的《故事的故事》改编自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所著的一部童话故事集《五日谈》,所谓“五日”,必然有五天的故事可讲,但影片仅仅取用了《五日谈》中第一天的《跳蚤》《老妇人原形毕露》和另一个关于《女王》的故事,将这三个故事设置在相邻三个国家之间,分别以这三国的王室成员作为主人公来讲诉。
本部影片虽说是童话却是一部成人童话,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非仅仅是教导孩子什么是“善”?
什么又是“恶”?
而是告诫成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当然,这也并非让人消极被动的接受命运,而是叮嘱众人:得不到的东西不要太过强求,执念太深就得有所牺牲,若没有承担牺牲的勇气和觉悟,那还是尽早放弃的好。
故事之一:女王偏执的爱
国王与女王辉煌的宫殿内,马戏团的“小丑”们以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来娱乐周围那群雍容华贵的王室贵人,王后冰冷的神情却与嬉笑一堂的众人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小丑中一人失手将冷水冲到了另一名女性小丑的肚子上,对方怀孕的大肚子暴露在众人眼前,王后再不能抑制自己,倏地起身愤然离去。
她是觉得众人对小丑太过分心生同情吗?
从后面可以知道并非如此,她是触景生情,为一直以来不孕的自己而感到悲哀。
正是这份极想拥有儿子的执念让她倾尽一切,不择手段地去强求。
一天夜里,宫殿里来了一位巫师,他告诉了国王、王后如何得子的妙方,但告诫二人:有得必有失,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
王后执意想要儿子,因此,深爱王后的国王决定亲自为她取水怪之心来满足她拥有一个儿子的心愿。
最后,水怪死,心已得。
王后终如愿以偿,国王却因此而牺牲。
令人寒心地是,王后抱起河岸的水怪之心,却未正眼看一眼死去的国王。
国王出殡那日,坐在轿中的王后也只是沉浸在得子的欢愉中。
国王多年的陪伴对王后而言并不及这个刚出世的儿子,因为这是王后多年期盼才终于得来的,越是难得的东西越是令人珍惜,可往往是在这个时候,人最容易忽视掉身后一直陪伴自己的人。
未曾料到的是,水怪之心并非仅仅只让王后怀孕,同时令烹饪这颗的心的女仆怀孕,两人共同生下一对面色苍白、头发如雪的少年,这对少年面容相似,如一对孪生兄弟,感情还一日比一日好。
因“水怪之心”而出生的两位少年王后偏执的爱最终想横扫一切想接近她儿子的人,为此将女仆的儿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计一切代价想要铲除,甚至再次拜托巫师动用魔法的力量。
最终,她却以怪物的形象惨死在毫不知情的儿子手中。
作为“怪物”死后露出真面目的“女王”正如巫师所言:你要得到就必定要有所失去。
失去了丈夫对女王而言无关紧要,可是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一块交托了出去怕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女王正是死在了她的不依不饶,她对儿子过于偏执的爱之下。
故事之二:老妇人执意挽留的青春 —— 改编自《老妇人原形毕露》在相邻的另一个国家有一位耽于美色的国王,他每日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心心念念求得一位美人共度良宵。
一日,醉酒的他偶然闻得一段优美的歌声,便遥遥爱上了歌声的女主人,为此珠宝相送,只为求得美人归,可他哪里知道对方已是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老太太因为这次机遇妄想老麻雀变凤凰,因此憋出尖细的嗓音来欺骗国王,用妹妹经常年吮吸而如竹笋般的手指来令国王更为其着迷。
在国王的执意求爱下,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答应与国王共度一夜,前提是:夜里不许开灯。
当清晨的日光透过窗户,照亮了一切谎言与虚伪。
国王大怒,令众人将这令他反胃的老太扔出城堡。
裹着鲜红床单的老太被茂密的树枝挂住,侥幸未摔死,在半空中悲戚大哭,为自己的命运悲哀痛惜。
她的哭声引来了路过的老女巫,女巫同情她的遭遇,将其从树上解救,并令其吮吸自己的奶水。
奇迹就此发生,茂密的森林深处,在布满绿苔的巨石上,鲜红的床单犹如世上最美妙的丝绸,包裹着一位陷入沉睡,如森林仙子般美丽的女人。
重拾青春的“老太太”打猎的国王偶然撞见了这位不似凡间的女子,她棕色的长发包裹着她裸露的身躯,令国王一时间如痴如醉。
重拾青春的老太如愿以偿的改变了她的命运,成为了一国之后。
国王与“新王后”然而,正如影片末尾所隐喻的那样:万事万物皆需平衡。
一方的平衡被打破了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倾斜。
姐姐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妹妹却仍以一副衰老的样子继续染布生活,她离不开与她相依为命多年的姐姐,更钦羡着姐姐的迹遇,为此,当她极力询问姐姐如何重拾青春的秘诀时,因姐姐的一句气话:我把自己的皮剥了!
而信以为真,雇屠夫为自己剥皮。
剥皮后的“妹妹”当妹妹的惨叫声一次次刺痛观众的耳膜,当浑身血淋淋的她痛得颤巍巍的走向那座她遥不可及的城堡时,残留在观众内心的只怕除了毛骨悚然的哀痛,更多的是意犹未尽的反思。
衰老的“妹妹”与重拾青春的“姐姐”妹妹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正应了那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若执意强求,那么,你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吗?
也许,强求的结果也不能让你如愿以偿。
妹妹落得如此下场,姐姐呢?
是否就此安裕一生?
当结局来临的那一刻,一切烟消云散,尘归尘,土归土,青春易逝,容颜难求,当青春的保质期已过,娇嫩的皮肤一层层褪去,她最终不得不重新变回老人,绝望地哀嚎着,离国王、离那富裕生活而去。
故事之三:公主破碎的梦 —— 改编自《跳蚤》比起那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则故事我认为更加强调对命运的反抗。
第三个国家的国王每日不务正业,却迷上了一只跳蚤。
研究“跳蚤”的国王当女儿为她最爱的国王父亲奏曲之时,父亲的注意力居然放在了一只怎么拍也拍不死的跳蚤身上,更加病态的是,他居然还开始喂养起这只跳蚤来。
谁也不知道一只小跳蚤有什么好养的。
直到某一天,国王将女儿不吃的生肉带回寝宫给一只奇怪的生物食用,观众才骇然发现:天,那只跳蚤居然喂到这么大了!
大了也就算了,关键还死了。
死了也就算了,关键还引发了一场“血案”。
国王的不务正业已经上升到一种境界了,居然开始利用死去跳蚤身上的皮开始娱弄众人。
并且,还以女儿的幸福作为牺牲。
国王为女儿“招亲”中他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有人会猜中这张皮是“跳蚤皮”。
这个人便是以食生肉为生,每日与跳蚤相伴的野人。
因此,他将女儿的整个幸福都搭了进去。
彼时的公主充满幻想,渴望嫁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在听母亲为其诵读故事的时候,尤其爱听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渴望有一天能有这么一位令她心动的人带她看看外面的世界。
王后给公主讲故事然而,现实将一切撕碎,血淋淋地暴露给她看,她不得不被野人拖着前往那山顶洞穴,与眼前这个奇丑无比、凶悍粗陋的野人生活。
野人拖着公主往“山顶洞穴”她为何离开城堡?
为何答应父亲的决定?
更多的想必是在跟父亲赌气吧。
那时的她妄想以自杀的方式来让父亲收回成命,当父亲断然拒绝的那一刻,她又赌气嫁人。
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娇惯得有公主病的小姑娘。
然而去外面走了一遭,见识过爱情的破碎、生活的落魄、恩人的相继死去,便也淡然了。
拯救她的马戏团一家当她面对拯救她的马戏团一家为她而死的时候,她对面前这个残忍的野人恐惧到了极点。
也许正因为到了极点,她反而冷静了,第一次向野人示好,第一次清楚自己该怎么走,第一次拿起刀子果断割掉野人的喉咙。
然后,她浑身是血地回家,将野人的头颅往父亲面前一扔,冷言道:这就是你为我选的夫婿。
经历挫折后归家的“公主”就那么静止了一秒,国王失声痛哭,她也失声痛哭,为自己的遭遇,也为如今成长的自己。
公主加冕成为女王的那一刻,另外两国的王室成员一同来道贺,我们见到了故事中三个国家的主人公汇聚一堂。
他们各有各的遭遇,各有各的得失。
当天空中的杂技人手拿竹竿走钢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公主略顿一下后展露的笑颜,那一刻既有说不出的感动与豁然。
公主加冕成为“女王”故事的结尾,行走在空心圆顶城堡上的杂技人在钢丝中间停住了,画面对称,既说不出的和谐与平衡。
影片在此刻画上句点,寓意:世界万物皆为平衡,有得便有失。
执念太深,得失早已注定。
“万物皆为平衡”
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你想得到,总需要先付出与失去。
印象里的意大利导演马提欧·加洛尼似乎还是拍摄《格莫拉》的样子,而在他的新作《故事的故事》中让人着实惊艳了一次。
和他以往的电影不同,在这部电影中,加洛尼似乎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构筑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它带着卑劣的诅咒,可怖的预言以及死亡的腐败。
电影改编自十七世纪的古老传说,加洛尼给这些古老的传说穿上了一件精致的衣服,并且让这部由古老传说改编的电影有了自己的意义和语境。
和加洛尼以往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惊艳四座,美不胜收。
尽管这部电影以童话为根基,但是,整部电影的受众却是成年人,除却那些怪异的角色之外,整部影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不安的恐惧之感。
阴谋,情欲,控制,死亡......这些本不应该出现在童话中的词语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同样,也是它最玩味无穷的地方。
影片围绕着三位皇室成员展开,一个是求子不得的王后,一个是耽溺于情色的国王,还有一个是为昆虫而痴迷的君主......诅咒和宿命,欲望和陷阱,怪异和反叛,水怪,预言者,仙女,魔鬼,怪兽,流浪艺人,老妇......这些元素和角色逐次登场,构筑了三个古怪而又悲戚的故事。
在电影中,加洛尼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变幻无穷的画面将每一个故事都演绎的近乎完美,其中还有不少对历史风貌以及社会风俗的描绘。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将各个元素经过疯狂的,绝妙的,美丽的视觉形式呈现,让人沉湎于一个新的世界中。
第一个故事,美丽而残忍,美丽的王后因为没有自己的孩子而苦恼,一位预言师告诉她,只要能够杀死湖里的水怪,并且选定一位处女来烹调,吃了之后就可以立刻怀孕。
为了实现自己的生育之梦,王后牺牲掉了国王,最终得到了两个有白化病的双胞胎。
第二个故事,可怜而无奈,耽溺于情欲的君主痴迷于一位只见过背影的老妇,他误以为老妇是年轻的少女,于是朵拉在黑暗之中和他有了一场鱼水之欢。
直到第二天早晨,阳光照在朵拉身上,才发现这是一场噩梦。
第三个故事,荒诞而悲凉,古怪的国王喜欢养奇怪的生物,有一天,他抓住了一只跳蚤,并且将它养大。
跳蚤死后,它将跳蚤皮作为为女儿选择夫君的测试,最终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影片以明快艳丽的童话风格进行着,而其中不时出现触目惊心的血腥场面,彼此之间的强大反差形成一种怪异的视觉张力,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比如朵拉的妹妹请求刮皮匠剥掉自己的皮肤,当她血淋淋的出现在城堡周围的时候,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当镜头从背后转过之后,观众看见的是鲜血横流的面容。
当这种残忍和宁静的城堡发生碰撞的时候,影片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残忍的阶段。
和其他的奇幻电影相比,《故事的故事》弥漫着一些死亡的阴郁,导演让观众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在荒诞的故事中感受幻象和真实。
影片中存在的欲望,贪婪,虚荣,欺诈,暴力,死亡等等都是现实生活的投射。
加洛尼用自己的镜头,将这些奇幻故事从现实中剥离,而后在光影之间转换成一种预言和映射。
结尾,在杂技演员在绳索上自由穿行,这一设定和影片开头所说的“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你想得到,总需要先付出与失去。
”形成一种呼应,得到和失去,现实和梦境,都是隐藏在这部童话中的真意。
这个电影下的部分评论真让我大开眼界。
公主杀巨怪有错了?
不过是个民间故事罢了,还什么放在中世纪背景下国王遵守诺言把女儿嫁给巨怪没有错,笑话了,中世纪哪来的一诺千金,背信弃义血雨腥风写在每一页历史上了,哪只眼见过国王把女儿嫁给山洞里的野蛮人,中世纪的公主没有门当户对有政治利益的结婚对象,可以在修道院里关一辈子好吧,把女儿嫁巨怪的失心疯国王没被踢下台只能是公主年幼傻白甜的缘故,也只会出现在民间故事里了,在这种故事里,某些人怎么就上杆子不假思索的认同了巨怪,怎么就不认同被巨怪手撕的马戏团一家呢?
题外话,某个中世纪的民间故事里,国王可是看上了他的亲生女儿。
真要论中世纪背景,把女儿嫁给山洞野蛮人的国王可比睡女儿的国王异常多了,某些人是不是还要给他唱赞歌呀?
认清本质,这种人就是强权崇拜罢了。
国王对公主,君对臣父对女,国王必须是主子,所以国王是对的。
巨怪对公主,夫对妻,妻子必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被关被奸都是随意,否则就是贱人不守妇道,巨怪必须是对的。
巨怪对马戏团……都手撕了他还有不对的吗?
呵呵。
再对某些人多说几句——特指认为“公主不肯跟(住白骨洞杀人如草芥的)巨怪过日子就是嫌贫爱富”的某些人——姑娘家嫌贫爱富不值得提倡,但也算是普通正常的人性,你这“我想跟你过日子所以你就必须跟我过日子”的想法可是危险得很呐,趁早自我认识自我修正一下,要不然,保不清什么时候我们就在社会新闻上看到了你,“一时糊涂”毁了两个家庭呐。
五日谈中的三个故事改编,整部影片环绕三个故事的穿插丝丝相扣,最后以主角们出场相聚圆满落幕。
然而这个圆满背后,却是继续的坠落腐化。
这是三个国家,三段故事。
1.女王之爱女王很想要个孩子,然而她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
采取巫师的偏方后,心疼妻子的国王下水杀死水怪,自己也负伤而死。
求子心切的女王丝毫没朝自己丈夫的遗体致敬缅怀,而是立马拿着心脏煮偏方去了。
受到药气感染的女仆和女王同时生下孩子。
俩人性格相似容貌相似。
女王不允许身为贵族的儿子和贫民儿子玩好,处处拆散以致偏执。
最后化身怪物追杀贫民儿子,却被自己儿子一见刺死。
女王的母爱近乎控制。
这是第一个用爱控制的故事。
她认为王子是自己的,不允许与他人分享。
与其说隔绝儿子与贫民的相处,更不如说隔绝儿子与其他人的交往,因为她爱王子。
爱到只想让王子依赖她,并付出同等的爱。
一旦对方没有灼热的回应,那就势必采取更加严酷而疯狂的隔绝。
2.丑妇之爱丑妇是一对姐妹。
姐姐爱上了年轻花心的国王,在国王赞扬她的歌声后希望嫁给他。
而妹妹单纯烂漫,一辈子和姐姐蜗居在破旧小屋,除了姐姐装不下另一个人。
姐姐为了嫁给国王,不惜采取人工粗暴拉皮法。
哪怕明知第二天自己真身会被国王看见,哪怕被丢下窗口体验生死,得到黑魔法变成美女后,还是义无反顾爱着国王,丝毫没有复仇或者摆架子的想法。
而大婚当天,天真妹妹也穿着礼服来了。
老妇脸少女心,她也固执的认为姐姐依然属于自己,躲在国王卧室中,一次次朝宾客们炫耀那是我姐姐。
终于被姐姐赶出城堡。
偏执的妹妹请求理发师给自己拉皮。
于是一个没有皮肤,满身是血的老妇跌撞着走向城堡。
姐姐成为王后,然而结局中可以窥见,她的魔法时效已经过去,皱纹衰老迅速袭来,国王的惊讶和她的结局被定格在影片后。
这次姐姐恐怕没有那么幸运逃过一死。
这是第二个用爱控制的故事。
姐姐对国王的控制,明知道自己不是国王的菜却赶鸭子上架。
明知道自己年老色衰却不放弃。
她对国王的,迷恋超越自私,更近乎于病态。
她的世界只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王不喜欢我?
而她的潜台词是,国王应该喜欢我啊。
同样,天真妹妹的思路和姐姐一样,她容不得自己被忽视,容不得和姐姐分开一分一秒。
她对姐姐的爱也形成控制,终于让姐姐受不了而赶她出城堡。
你是我的,你就是我的。
这是控制之爱的思维逻辑。
3.野人之爱。
国王养了个大虱子。
虱子死后他悲痛欲绝,剥皮展示。
能够猜出虱子皮的人就能够娶公主。
而野人猜中了,于是金枝玉叶的公主陛下只能和他回到悬崖峭壁,过着吃生肉住洞穴的生活。
然而公主分分秒想逃离这种生活。
悬崖对面的马戏团一家表示能够救出公主。
然而野人毕竟是开挂的,马戏团一家在救出公主后都被杀死,公主瑟瑟发抖,野人很失望,想杀了公主但于心不忍。
最后温柔的拍拍肩,示意公主坐上来带她回家。
公主感动的哭了,谢不杀之恩后反杀。
虽然许多人都认为公主绝情野人痴情,然而对你好并不代表你就要接受。
告白不一定就能成功。
倘若这世界都是两厢情愿,那么进化论也就不成立。
野人对公主的控制就是,我爱你,我得到了你,你就必须是我的。
他没有考虑公主是否想过这样的生活,没有和公主心对心的交流哪怕一秒。
因为他是野人,他的智力也许只停留在识别虱子皮上,却不可能感受女性的千思万绪。
这三个关于控制的故事,无一例外,都冠上了爱的名义。
这部电影改编自17世纪吉姆巴蒂斯达•巴西耳创作的那不勒斯语童话故事集《五日谈》。
该书用那不勒斯语写成,也是欧洲第一部由童话构成的文学集。
影片讲述了住在三个相邻王国的皇室成员的故事,他们分别是一个恋子情结的王后,一个沉迷于女色生性放荡的国王,一个为一只奇异跳蚤所痴迷的君王。
多那加塔城堡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女王一心求子,让自己的丈夫去和海兽搏斗,吃了海兽的心脏,产下了孩子。
然而帮她烹饪心脏的女佣也产下了和她的孩子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
女王的故事中让人有着非常心跳的在迷宫中捉迷藏的一幕就是在多那加塔城堡(Donnafugata Castle)。
精致的迷宫刚刚高过人的视线,让人分不清方向,置身其中有着莫名的不安,同时还有刺激。
多那加塔城堡坐落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地区,距离Ragusa大概15公里。
这座城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然而我们今日可见的形象大部分来自与19世纪,它有着融合性的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哥特式建筑融合的杰作。
除了影片中我们所见的迷宫外,它的内部构造也非常宏伟和美观。
进入这座建筑,你就会了解那个时代西西里贵族对细节的苛求,这里的壁纸全部是由手绘的,精致且美观。
对应不同的房间有着不同的绘画花样,非常精细。
阿尔坎特拉河
杀死海兽的取景地是在南意大利的西西里的阿尔坎特拉河(Alcantara),这里的河水清澈碧绿,岸上的石墙呈灰色,有着一道又一道被雕刻过一般的痕迹。
它的水源头在海平面以上1250米,奔流不息50公里,峡谷把Etna分为Nebrodi和Peloritani山区。
河流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状,沿着这神奇的河流徒步,你能看到完全震撼你的景观。
蒙特堡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国王,非常宠爱一只跳蚤。
把它当做宠物,把这只跳蚤养得跟一只猪一样大。
跳蚤死了之后,它把跳蚤的皮扒下来,说,谁是能猜出这是什么东西的皮,就把女儿嫁给他。
结果把女儿嫁给了唯一一个知道这是跳蚤皮的野人。
国王的城堡是在蒙特堡(Castel del Monte),坐落在普利亚-鲁沃镇附近。
这座城堡建于13世纪,被认为是中世纪构造最复杂的建筑之一。
蒙特堡素有“意大利最美的城堡”之称,它建在一座530米高的山丘上,经历了10年的建筑时间。
它的八个侧面的长为16.5米,有8个角,角上有8座八边形的高25米的塔。
城堡从外面看起来非常封闭而牢固。
城堡内部有一座八边形的庭院。
在这广阔的平原上,一眼望过去一马平川,只有这一座白色的城堡伫立在这儿,好像来自外太空。
罗卡斯卡雷尼亚城堡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国王爱上了一个唱歌的姑娘,其实这个姑娘是一个丑老太婆。
被国王发现是丑老太婆后被国王直接从宫殿房间里顺着悬崖扔进了树林了,一个女巫经过救了她,她醒来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她成为王后后她又老又丑的姊妹来宫殿找她,又发生了更离奇的故事。
国王居住的城堡在阿布鲁佐大区的罗卡斯卡雷尼亚城堡,这座神奇的中世纪城堡建造在一座断崖山上,看上去还以为有另一半城堡随着山塌了一样。
城堡的下面就是悬崖,上面是天空,好似占据着世界尽头的一个角落,与其余的世界完全割裂开。
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如此的割裂,但又和现实的自然融为一体。
虽然之前就听说过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来豆瓣看到好些匪夷所思的理解和问题,我也是莫名惊诧了。
因为我看时觉得这三个小故事还是很好理解的啊。
王后和王子的关系应该是隐喻母爱的自私和排他性,王后一开始就显露出对丈夫死亡的毫不在意,后面她的生活的重心,欢乐的根源都集中在王子身上,王子看马戏笑,她看到王子开心就由衷笑了(和之前她和国王一起看滑稽戏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王后非常反感王子和女仆的儿子约拿(本质上应该是王子的兄弟)间的亲密关系,试图在悬挂着动物尸体的地方谋杀约拿未果后,约拿只能离开,后面王后付出变成怪物的代价也要抢在王子找到约拿前杀死约拿,这时的王后已经抛弃人性成魔了,即便如此,王子一来,她看到儿子,还是会立刻停手以免伤到自己的孩子,而王子已经认不出变成怪物的母亲,所以杀死了她。
这个故事表现了母子间的关系,虽然子女曾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虽然母亲如此的爱子女,但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必须脱离母亲。
姐姐和妹妹的故事应该讲的是亲密姐妹间的竞争(和上一个故事中的兄弟间关系形成了对比),这对姐妹原本是各方面相似的(上一个故事中的兄弟间倒是地位悬殊),看到姐姐变年轻成为王后后,妹妹倒底是因为愚蠢,还是被嫉妒蒙蔽了理智,为了和姐姐一样,哪怕付出剥皮的代价都是可以的。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公主一开始渴望爱情,期望父亲替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结果胡闹的国王却在猜迷游戏中把她输给了野蛮的巨人为妻,还为了所谓的国王名誉强迫她接受(父权),可怜的公主期待有人来救她,还真有好心的马戏团一家来帮她,救公主的小伙很帅(有点像传统的童话故事走向了),可惜,巨人追上他们后杀死了马戏团一家(夫权暴力),公主最后用智慧和勇气,手刃巨人,回到王宫,成为女王,应该是女人(人)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的写照吧。
三个故事虽然是分散的,但还互有关联,第一个故事里,国王下葬时,第三个故事里的养跳蚤国王和还是小女孩的公主、第二个故事里的好色国王都出席了,第三个故事最后,公主作为女王登基,第一个故事里的王子,第二个故事里的好色国王和由老太婆变的王后也出席了,更有意思的是王后这时突然开始衰老,只得匆忙逃出王宫以免被人发现,还是为了贴合第三个故事的主旨,人必须依靠自己获得幸福。
红颜易老,靠欺骗,靠好运(魔法)得到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
最近心上人是文森特卡索
什么垃圾……不如拍个五分钟短片
略恶心的诡异电影
3 in 1。阴森童话,黑暗寓言,古典风,仪式感
3.5,其实可以再缩短一点,再诡异一点。
海怪心双生子之母爱无边+虱宠国王之公主斗ogre+灰姑娘之换皮孖女...黑童话真棒...色彩浓烈,风格诡异...
万物守恒
that princess looks like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
观前也有预想故事应该不会走寻常路,结果内容虽是意料之中的黑色反差,观感却是意料之外的酣畅淋漓。简言之:血色童话,现实寓言;写意内里,写实而外。
没有什么感觉,可能不太了解这些童话
略重口。感觉最后的故事还是带女权主义色彩的。
用童话写就便可,电影只做到视觉魔术而已。
故事没嵌套呀。。。。主要看服装,ruff领和桃心头真是太醉人了,奇幻部分才一点点。。。返老还童的巫婆居然是《惊奇的山谷》里的凯瑟琳,平易近人的酱油啊
制作精良的爆棚 导演艺术感极佳 但故事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
成人暗黑童话,有聊斋的感觉,有些画面让我不适
好诡异,好喜欢…服装、场景美得像油画,这本子要给塔西姆·辛拍就更绝了
还行,有点意思
非常惊悚,也非常耐人寻味!!!拍得很唯美!
中规中矩,还可以更怪异更黑暗一点,同样的故事交给佐杜洛夫斯基或者陀螺哥,大概会玩得更欢脱。
荒诞到无以复加,无聊到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