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遗忘的节奏

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我心跳跃,心跳停顿,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主演:罗曼·杜里斯,艾曼纽·德芙,奥雷·阿蒂卡,尼尔斯·阿贺斯图普,乔纳森·扎凯,范林丹,安东·雅科夫列夫,梅拉尼·罗兰,艾玛努艾尔·芬奇,艾玛努艾尔·芬奇 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俄语,汉语普通话,越南话年份:2005

《我心遗忘的节奏》剧照

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2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3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4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5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6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3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4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5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6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7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8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9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20

《我心遗忘的节奏》剧情介绍

我心遗忘的节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汤姆(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继承了父亲的地下的房地产事业,为了驱赶钉子户,他想出了各种变态的点子:放老鼠闹鼠灾、断水断电赶人、用球棒捣毁房屋设备,打伤毫不相干的人……,同时他还需要出面帮助父亲摆平各种麻烦。当他耍这些流氓手段时,心中丝毫没有怜悯。一个晚上,汤姆突然发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向。他偶遇了去世的钢琴家母亲的经纪人,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练习钢琴的美丽时光,那是一段被现实毁掉的美好。汤姆想起优雅的母亲,试图重新拾回心中遗忘的节奏。他遇到一位教钢琴的华人女孩,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他还是跟她学起了钢琴。音乐让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顺畅。汤姆沉迷练琴而耽误了房地产的工作,父亲与朋友对他越来越不满意。是跟随心中的节奏继续前行,还是被父亲的枷锁捆绑永远生活在暗无天日中,汤姆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吗? 本片获得2005柏林影展最佳配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五龙镇棺传快乐星球第三部武当少年边城英烈传博比成长记五个吓鬼的少年露西亚之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告白河神2照片中的女孩国家破产之日最后推拉老大外星人沐沐他人之子犬夜叉:红莲之蓬莱岛孤胆花月杀手我亲爱的阿维娃如此勇敢的女孩第一季第三人称西游之问道糟糕历史第二季白色城堡高级定制调音师警戒结束夹缝求生遗弃之地

《我心遗忘的节奏》长篇影评

 1 ) 你遺忘你自己了嗎?

我心遺忘的節奏取名 饒富詩意其實它只是表達出戲的真面貌它道出了每個人潛藏在心裡的感覺我不知道 至少我的心真的讀到了藏在戲裡面的意義我想 每個人都有他的夢想夢想有點遙遠 說是夢寐以求的理想會不會就比較容易接受人的心是矛盾的 是脆弱的 是容易被蒙蔽 敲碎 跟被吞噬的只要外在的壓力超重 就連內心小小的慾望也會消失不見自己到底要甚麼?

想要找回的時候 好難如果某天有人喚醒了你的慾望 不要放棄 努力的勇敢的去實現它吧電影彷彿告訴了我們 一場有關現實與夢想之間的拉鋸戰他們互相對立 他們拼了命的搏鬥 只為了互相將對方擊倒看看最終的結果 戰勝的是哪一方電影一直到最後都在戰鬥(顫抖)主角內心的掙扎 來自工作 來自家庭 來自夢想 來自愛情該殺了他報仇嗎 他做到了 我也沒有遺忘我的節奏 我在譜 只是這條路真的很難走一波又一波的挫折在瞪(等)著你去抗衡加油吧

 2 ) 《我心遗忘的节奏》:错过的生活是无可追赶的节拍

“我心遗忘的节奏”是一个美好的译名,法语原文直译为“心脏停跳”,讲述了一个子承父业的年轻房地产商在偶遇母亲生前经纪人后,经人介绍找到一位越南裔钢琴家练习演奏,准备重拾音乐梦想的故事。

在好莱坞类型片中,这样的开头通常意味着一个不懈追寻梦想的励志人物的美满童话,然而这部法国电影毫不留情地向我们揭开了卑微而破碎的真实。

钢琴家母亲与房地产商父亲象征着他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两面,而母亲的早逝伴随着没有继续下去的钢琴深造,把他从梦幻推向了残忍的现实,他也成为一名房地产商人,大多数工作内容是通过骚扰和暴力驱赶流浪汉和欠债租户,通过灰色交易牟取暴利,以及收拾父亲生意上的各种烂摊子。

勾心斗角和疲于奔命的生活让他变得暴躁,然而面对音乐,他依然表现出一种落魄的心高气傲,努力维护那些残破的自尊碎片。

他与乐手和钢琴老师的争执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刺痛,曾经的骄傲少年突然感觉到的落差,是很久以前被改变的生活轨迹中迟来的一击重锤,精准地指向破碎的梦想。

理想与现实表现为了一种不加掩饰的对立,那双在明亮房间里优雅弹奏的手下一秒可能在幽暗的走廊里用于殴打,像他弹奏的古典音乐和耳机里的流行音乐一样分裂成鲜明的两面。

在历经艰难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试奏的那天,他却没能在台上演奏完,那首深情流畅的曲子突然拦腰折断如同年少时戛然而止的钢琴生涯。

“这太可惜了,你很有天赋。

”当惋惜压倒赞扬的时候,曾经的那些天才的过往会更让人心碎,那些一闪而过却被人记住的光芒更衬托出现实处境的黯淡。

两年后他成为钢琴老师的经纪人,演出时在后台与自己的杀父仇人相遇,复仇却在理智的最后一刻被阻止。

他洗干净血迹坐到台下,不由自主地随音乐动起手指。

然而新鲜的伤口却提示着不会轻易愈合的过往。

他从“想找一个经纪人”最终“自己成为经纪人”,不知道坐在舞台下,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感到过落寞。

但毫无疑问,至少他脱离了作为房地产商的令人厌恶的生活,与杀父仇人的恩怨终结也预示着他挥别过去的人生。

无论把这种结局称作一种积极的平衡还是悲观的妥协,很显然都不是好莱坞那种皆大欢喜的圆满,这种模糊性赋予了影片无限接近生活的特质。

所以我甚至会想,如果是我在那个落魄而倔强的身体里,是不是有一种可能,继续待在阴暗与堕落里才是麻木的舒适,而近在咫尺地站在聚光灯外缘反倒会不断揭开伤口和挫败自己的尊严。

在这种心理尺度上,人类并不是趋光性的动物,但无论如何,站在光明的地方就意味着最终对自己的接纳。

愿意继续生活下去的人,可能有不愿和解的过去,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被接纳的,因为发生过的一切都会以一种无法抹去的方式真实存在着,如同人本身的存在一样,是不可抗拒无可辩驳的、无比清晰残忍的真实。

很多人讨论这部影片中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然而追溯起前因后果,更像是一种因命运无常而破灭的生活。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他会顺理成章地成为钢琴家,根本不需要在历尽艰苦与挣扎后,重新追寻当年的梦想并最终接受失败。

然而生活充满着不可避免的意外,随着引领他钢琴生涯的母亲离去,仿佛心脏漏跳了一拍,尖锐的楔子突然嵌进柔软的生活里,生生斩断了最后一个音符。

对于很多不能遗忘的人,那枚楔子一直钉在心脏上,萦绕着不能消逝的节奏反倒成为了一种折磨。

我心遗忘的节奏是对停在过去、无法前进的自己的饶恕,而重新拾起的节奏则是奔向生活的希望,和拥抱此刻自己的温柔。

公众号/影调radio

 3 ) 不用管在说什么也能看懂

里面懂得的法语句子少之又少。

不过从托马斯拿出磁带开始播放的那一刻,我立即爱上了这个片儿!!

DVD翻译极差,不过看下来基本没什么不懂得的地方!

电影果然还是要视觉语言说事儿,虽然对白也并不是可有可无。

镜头的运动,人物的状态,影片的音乐与节奏……天那,与我整个人共振……额……这么说真肉麻,但是天那这真的就是我的状态啊!!

虽然过的生活完全不同,但是状态简直相同!!

眼泪也没法克制,我多久没因为看电影流过眼泪了!!!

不管别人喜不喜欢,我喜欢透了这个片子,我不害羞我对这个片子说这么肉麻的话,因为我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儿。

 4 ) 标题

I was attacted my the title...but i didnot enjoy the movie...i am just surprised i can finish it...you know a certain energy that pulled me out, maked me loss interested in what it's doing...another thing is that I was completely turned off by how "b...(read more) adly" Romain Duris faked at playing the piano...my god

 5 ) 我心遗忘的节奏

他的工作是破坏,眼神似饥饿的狼,深邃又迷茫。

当音乐照进时,瞳孔似乎回到了清澈与透明,对现实的愤怒与妥协,对过往的追忆与渴望得到的宁静,使他在变幻的节奏中迷失;投老鼠、电子乐、破坏、宁静的音乐、上朋友老婆、舒缓的音乐、打架、轻柔的音乐;他的手指,在光明的钢琴前,在黑暗的车窗里,在狭小的过道中,在宽广的大厅里,弹动。

最后,左手那深深的齿印就像现实狠狠敲打的印章一样,刻在灵魂中……

 6 ) 音乐的力量

整个影片有一种灰蒙蒙的色调,正是我不喜欢的那种,看了会很郁闷的颜色。

我对色彩还是敏感的,喜欢嫩色的五彩的电影,然而这部是讲钢琴的,于是决定看下去。

(其实吸引我的还有男主角。

挺帅的,哈哈,就是太矮了,穿很高的高跟皮鞋)当 然,一切镜头的处理都是为了主题。

所以那种沉闷的色调也只是为了让人感受一下主角的压抑。

我理解。

尤其是当他去那个越南女人家里学琴时,一种干净的明白色 的气氛感染了我。

钢琴老师总是穿着的红色毛衣,以及乳白的房间,衬着黑得发亮的钢琴,色泽的极大反差如同人物内心的情感颠覆一样。

这种感觉,我喜欢在试演前一晚,他被迫去追债,黑夜里,他反复活动着手指,弹一曲想象中的钢琴奏鸣曲。

闪烁不定的灯光在他手里翻飞,蹁跹如夜蝶,我的确是情不自禁地跟随他的手,一起弹着……想 要说说自己了。

虽说小时弹琴是被逼的,现在也不见得爱上这架庞然大物,然而十多年的感情依旧是积累下来了。

应该说,它也造就了如今的我,磨练了我的耐力以 及定力。

我学会了忍耐。

并且,不是像那个男主角那样,只是暂积下来以便之后发泄,我化解了那些所有不忿。

毕竟我还有音乐,还有我自己的人生,虽然不是什么 太大的梦想,然而念及此,我便拥有更大的动力去实现那个梦想。

音乐,其实是能化解各种诸如仇恨之类的负面情绪的。

最后,去参加音乐会的男主终于放下朝杀父仇人开枪的手,用他那优美的姿态为众人展现音乐与美好。

 7 ) 《我心遗忘的节奏》:选择父亲还是母亲?

http://www.inblogs.net/yvonne-lu/2007/07/blog-post_3870.html应该说是昨天,从昨天到今天,在c6看完了这部片子。

本来完全是冲着ROMAIN去的,不过这部片子里为了刻画人物貌似有把他丑化一点,不过也格外地符合片子。

其实,我就是很喜欢那些亦正亦邪的角色,而不是那些彻底英雄式的,因为我觉得只有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也是真正有故事的人。

这部片子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也因此陷入矛盾与挣扎。

我心遗忘的节奏,这个名字就美丽地道出了这样一个焦灼的状况。

父亲:没有音乐的生活,继续用各种手段获取商业利益,用那双手赶走拦在眼前的麻烦(房客,移民……),放弃音乐。

母亲:沉浸于古典音乐中,做一名钢琴师,自己:其实作为父母的孩子,他只是最后很好的取了当中的部分。

这种取舍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是自己的选择。

他选择了音乐,却是电子音乐,在失败地奏完巴哈後,走上街头的他选择的仍然是如他自我性格一般的电子音乐。

他选择了商业,他最后做了经纪人,却是古典钢琴师的经纪人。

确实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集合。

影片的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于父亲的态度。

他急躁、粗暴一如父亲,却如爱自己孩子般散发着母性爱着父亲。

我甚至怀疑他自己是不是也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角色,在父亲即将再结婚时,对父亲说那人是妓女,又一次次出面为父亲摆平事端。

他的粗暴似乎又正好没有太多,他只是那个在酒吧劝架的人,忽略一切周遭的嘈杂沉浸于音乐中的人,不停地用手指在吧台上敲击的人。

同时他自己的生活也是混乱的,我指的是私生活——与合伙人——那个托马斯多次为了他的猎艳去圆谎的人——的妻子,甚至与杀父仇人的未婚妻。

而这一些,我觉得却是为了影片的真正女主角——苗玲而准备的。

影片中母亲这一形象并未饱满地出现过,而苗玲这是这一形象的延续。

首先是她的身份,也算是一位钢琴师了,至少2年后是了。

和托马斯的母亲一样。

同样,她作为他的钢琴教师,虽然鸡同鸭讲,但是却展现出了威严,对他进行教育。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的关系。

而最后他成为她的经纪人,是否也是他自己对父亲对母亲偏见的看法的显现?

关于最后,导演之后又安排了仇人相见。

其实如果托马斯真的非常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的话,那俄国人也算是他的恩人吧。

对于他最后并未选择用那只昨天在舞台上试过琴的手叩下扳机,但是他确实选择了报仇,这也是他的混合方式吧。

他的挣扎,结局会是什么呢?

我觉得他很快将被俄国人复仇,一如他父亲一样,在天堂上和他的父母活在一起。

你觉得呢?

但是这重要麽?

这个年代,只要现在爽到就可以了……

 8 ) 我心遗忘的节奏

我心遗忘的节奏 /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评介:★★★这是一部电影没有影片名称好的作品,尤其是中文的译名很富有诗意,可以令人遐想到某些事。

可电影的本身并没有像影片介绍中“令人过足戏瘾,欲罢不能的电影”的那么优秀。

充期量这是一部思想正确带点某些说教意味的作品,主题依然是救赎。

1、人性的两面善恶本是人性的两种极端,在Tom的身上就这么融为了一体。

也许我理解错了,在Tom的生活中只有惊险刺激的旋律,谈不上善恶的区分,有的只是在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和托卡塔中的刺激演绎。

从跟随Tom的音乐理解,只有激烈的音乐跟着他,海顿的作品只有在母亲生前弹作过,虽然Tom现在回归了本源,从赋格和托卡塔开始,但是我觉得他可以在海顿的最后几首奏鸣曲中可找到些许灵感,可是他并没有弹。

而现实中Tom听得最多的只是摇滚乐。

性格决定爱好,爱好反映性格。

2、奇怪的中国人、越南人和俄罗斯人从全球化的语境抑或是追求境外市场的票房来讲,越来越多的国外导演在片中加入了异国的人种。

就象当年伟大的Mozart在Sonata那样加上了土耳其格式。

这部影片中同样如此,中国人、越南人和俄罗斯人就这么突兀的在片子中出现了,分别对应了引荐者、教育(感化)者、国际化的资本大鳄,从影片的介绍中说那个出现几率最多的是越南人,那为什么又要中国人作为引荐呢?

这真是令人非解的事。

3、我爱上了朋友的老婆当那晚送朋友回到家看到朋友老婆的那一瞬,我就觉得有戏。

老外拍这些情色的构思真是手到擒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那怕是一通电话都拍的那么情欲十足,但又不暴露,真是叹为观止。

反观国人至今还在争论着什么“裸体是否替身”一事,真是贻笑大方的事,那些情色的经典镜头又岂是靠脱获得的。

看看那只楼梯上红色的高跟鞋和黑色的丝袜,我们的那些“影星”好好回去琢磨琢磨吧。

 9 ) 只谈结局。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影片结局的节奏让我觉得是急速的。

本以为父亲死亡,他可以摆脱家庭宿命。

他和越南女教师谈着演出安排,本能以为就是男主人公的。

遇到杀父仇人,女人走向前台,紧张的害怕他会逃不出悲剧宿命,误掉演出,女人正在为他做着解释吧。

终于赶回音乐厅,演奏是女人!

什么情况?

导演和我开了个玩笑,真相大白!

更觉得可悲的是,对和越南女演奏家的关系我也没那么乐观,相爱的情人不会直觉的就坐在前排,还用问?

那又是什么关系。

怎么样,还觉得是一个光明的结局吗?

 10 ) 《我心遗忘的节奏》:「我」的斗争

《我心遗忘的节奏》也许并非雅克·欧迪亚最有名的作品,却是为他挣得最多奖项的一部电影,仅仅在法国本土的凯撒奖评选中就囊括了八项大奖。

本片的灵感来源于七十年代一部籍籍无名的美国黑帮片,很难想象为何一个法国文艺片导演会翻拍风马牛不相及的电影。

但欧迪亚表示,《手指》是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而且主演哈维·凯特尔的表演令其印象十分深刻。

《我心遗忘的节奏》保留了《手指》中的部分元素,不过大部分情节被导演作了改编,以适应法国的情况。

从第一幕开始,导演便赋予了影片一种暗涌的张力,仿佛阴云背后的滚滚闷雷。

这股张力是与主角托马·塞尔身上的躁动相辅相成的。

托马表面上是个房地产商人,但实质上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违法行为,大多数的活儿就是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赶走住在廉价公寓里的住客或难民,再把这些房产吃进来高价卖给别的开发商。

因此他的生活始终充斥着暴戾与混乱。

同时,托马的生活里还有另外两个不省心的人。

一个是他的父亲,同样从事着不法房地产生意的老爹鳏居多年,身边的女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且年纪大了,生意上遇到摆不平的事还时常需要儿子出面解决;另一个是他的朋友兼同事法布里斯,总是求他帮忙在妻子面前说谎打掩护,助其在外偷腥搞女人,使他不胜其烦。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他对法布里斯的妻子怀着一份迷恋,有一次被她当面戳穿谎言后反而激发了两人间的不伦关系。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组成的。

「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

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的机能是监督「本我」、寻求「本我」的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而「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简言之,「本我」是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超我」则是道德说教、伦理规则、宗教教义等上层建筑,而进入我们意识的是「本我」和「超我」角力后的结果。

套用到托马身上,他的生活基本都由「本我」所主宰,他平时的那些不法行为,比如放老鼠吓走住客、捣毁房子驱赶难民、用棍棒和刀子威胁租户,乃至与朋友的妻子发生不伦关系,都是内心受暴虐和欲望驱使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托马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厌倦了对他人的暴力、厌倦了帮助法布里斯圆谎、甚至在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法布里斯的妻子在「忠贞」方面的义务与要求。

以此看来,托马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超我」意识。

事实上,让他在烦乱的生活中留有一丝宁静的正是「音乐」。

或者说,对于音乐的那份理想和追求是他最大的「超我」部分。

在影片的另一条线索中,他有一次偶遇了母亲生前的音乐经纪人,聊到也许能够帮助他从事钢琴表演的话题。

托马自幼受母亲影响,在音乐方面有相当的天赋,家里也有一整套音乐器材,但母亲的离世以及生活的状态令他与音乐渐行渐远。

正是这次与那位经纪人的邂逅,重新激起了托马对音乐的憧憬。

为了准备钢琴演奏的面试,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的练习上,还找了一个在法深造音乐的越南女留学生进行每日辅导。

可以说,在托马的成长中,家庭关系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说母亲是其「超我」的代言人,那么当母亲早逝后,代言「本我」的父亲占据了上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托马不但从事了跟父亲类似的职业,性格变得乖张暴躁,言行举止鄙俗不堪,连对音乐的喜爱也从钢琴转向了电子音乐。

但是,一旦重新接触到了钢琴,他的「超我」又一点点回来了。

如果说法布里斯的妻子满足了托马对女性的欲望,那么越南女留学生苗琳似乎填补了女性在「精神性」方面的缺失。

于是,在「本我」和「超我」的不断此消彼长中,托马也慢慢发生了某种蜕变。

当然,对他生活的转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件事。

一是钢琴面试的失败,在经纪人面前他始终无法发挥出平时练习的水平,或许注定了他不适合上台表演;二是父亲的死亡,老爹在生意上与某个俄罗斯商人发生纠纷,被人打死在公寓里,托马目睹了惨状,悲恸欲绝。

接着,影片一下子过渡到了两年后,与混乱的过往彻底作别的托马已然是一个音乐经纪人,而他的客户正是当时辅导他钢琴的越南姑娘苗琳,而且看得出两人还发展到了恋爱阶段。

某晚,适逢苗琳的演奏会,托马在入场前正巧遇见了杀害他父亲的俄罗斯商人,两人厮打在一起,托马夺过对方的手枪,但最终没有扣动扳机。

预示着如今「超我」占据着上风,他拥有了爱情和音乐,不会再迷失在愤怒与仇恨之中。

总体而言,雅克·欧迪亚成功地将原作《手指》中黑暗悲观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部更注重人物内心、更注重发掘人物心理特性的文艺片,颇具欧陆风格。

而罗曼·杜希用充满了爆发力的表演完美地诠释了「托马·塞尔」这个角色,把一面沉溺暴力、一面热爱音乐,一直在进行内心挣扎和自我斗争的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构成了人完整的人格,却又不断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本我」和「超我」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自我」进行调节。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的斗争几乎贯穿了一生,心理能量分配方式的不同,便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我心遗忘的节奏》短评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2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那个一口越南话的中国女钢琴家 真的是 印度支那里美美的越南公主啊 范林丹= = 老了啊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838655339/

3分钟前
  • 30624700
  • 还行

在音乐的殿堂里逃避尘世的龃龉。

8分钟前
  • 深白
  • 推荐

叉叉的介绍!失望

13分钟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还行

觉得剧情略混杂,但是名字起得太美,找到了音乐的节奏,就是找到了我心遗忘的节奏。为了梅拉尼罗兰两分钟的镜头来看这部电影,发现男主角居然是《巴黎》里面对梅拉尼充满兴趣的男主。

16分钟前
  • 天秤天蝎座
  • 还行

无感。XX后男主跑去弹钢琴的戏全被他的胸毛毁了。。。

17分钟前
  • 茶比
  • 较差

3.5。要加薪的钢琴手主攻杀人。本片男主角本为房产公司的打手,十年前的音乐梦想忽而被提起,便偶尔会摇摆不定,左手打打杀杀,右手轻抚琴键,逐渐地仇恨不再那么刻骨,仿佛一切都可被音乐消磨感化。男主角28岁时想起错过十年的梦想拼搏,我即将28岁,等待着。

21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我心承受不起的节奏,这节奏乱像伊纳里图的节奏…

25分钟前
  • (⊙v⊙)
  • 较差

直到看完我都还在疑惑这片名的含义,看了影评才明白过来,是我理解错了,用英文更容易解释。电影的意思是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我理解成了 The beat on which my heart skipped. 可不可以理解成男主的两面人生,左耳流行右耳古典,左手鲜血右手琴键。他想要成为的自己,想要奏响的旋律,以最残忍的方式戛然而止。而数年后当他完成复仇,穿着带血的衬衫坐在音乐厅欣赏爱人的演奏,两个节奏终于合二为一。

26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翻拍至Fingers (1978)

27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看到试奏那段几近落泪,大概只有失败才会令他如释重负。雅克·欧迪亚总是在拍窘迫的人,时而愤怒时而惊慌,与世界格格不入,又无暇怨艾,唯有杂草般用力去活。男主角居然是新女友中的异装癖,看完发现整个吓到,对流浪的迪潘更多期待。

2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围绕钢琴的首尾两个时刻太珍贵了,困顿于现世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幻象,而从幻象中跌落又有现世在下托举。正因如此,它不是一种平行生活,而是镶嵌在现有时间线上,两者等同重要。而潜层又是借由中国(越南)的钢琴教师完成对外来者态度的转向。

34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2024-06-03 10:21:57

39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被强迫着以快速度向前奔进后,自然产生一份对节奏感的依赖,不明就里之人往往将其视为生活馈赠,深究下去实为心理惯性(惰性),反之亦然——欧迪亚用两次“遗忘”完成切换,以传者身份揭露生活之“圆滑”,也以受者分生人格对应多种生存可能(却风波难平),进而凸显片名内涵。半部佳片,男主可口。

42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在法国,就连混迹黑道的人,也有一颗追求音乐的心,有够浪漫,有够不务正业

43分钟前
  • 于永劲
  • 还行

这个故事到底想说啥?看完才了解原来法国的房地产业就跟黑涩会差不多感觉。

48分钟前
  • 梦游者
  • 还行

黑色電影‧法國x香港a remake of 'Fingers'

52分钟前
  • chestnut girl
  • 还行

又被影片类型给骗了,教训人就算动作?!而且这部片子哪里惊悚了?!要表达的内容很多,但都没有深入挖掘。

53分钟前
  • tan左右
  • 较差

挺烂的。

56分钟前
  • [己注消]
  • 较差

一个来自黑暗的人试图洗净自己的故事,男主在钢琴声中找到人生的另一种方向,向这个方向“自我矫正”的过程拍得细腻又残忍。钢琴曲似心声,又似救赎,是男主短暂的安息时刻;他被夹在不堪的现实与逃脱不堪的理想中,顾此失彼的自我撕裂十分有力。他内心深处自然是渴望安稳的,而他越陷入音乐中,离开练习室回到浑浊的现实后他也就越慌乱不安,这份慌乱不安,以手持摄影和钢琴曲配乐精准呈现。副线是男主的黑道身份,对生活没有希望与依靠的他打击、驱逐对生活更没有希望和依靠的人。试奏失败和父亲遇害两重打击打碎了他的梦想,使他不能不被按头面对现实。男主角的表演也精湛,与敌人交谈时孤狼寻猎的眼神,弹钢琴时的肢体语言似疯魔。结尾一幕,他的复仇烈火与他自身的懦弱本性两相碰撞,被撕裂的他坐在音乐厅,在音乐声中忘我、自愈、浴火重生★★★★

58分钟前
  • 这可如何是好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