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很好看啊,根据真实事件拍的,妈妈演的很好,最后把那些男孩都杀了,超级解气!
妈妈就想要一句抱歉,男孩却没有悔过之意,所以统统杀杀杀!!!
特么的全部都是禽兽,法律有特么屁用,关了几年出来继续强奸其他人,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真的超级气愤,对于强奸罪,真的判得太轻,你放他们一条生路,关三年,五年。
让他们改过自新,但是毁的是受害者的一生
很多人说为什么女孩第一次深入虎穴毫无提防之心,却不曾想到她只是个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会说女孩为何第二次还会深入虎穴,而不选择拿着证据向法律求助,却不知道此时的她以被恐惧与仇恨笼罩,早已失去理智;很多人会说“妈妈”既然已经拿到证据为何不选择报警,却不知道她经历了天理难容的不公正的法律判决、丧女之痛;会说为何最后警官开枪打死了作为受害者之一的就“妈妈”,却不知于情不该如此于法他却必须那么做的无奈。
这一幕幕的情节看似荒谬却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对于那些在怀疑她们母女智商、怀疑剧透荒谬的人,我只能说你只会站在你自己的角度片面地看待问题,我以我只会过滤掉你的评论。
在电影中,有点人说这和熔炉差的太多了。
其实我感觉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主人公的恨与善的交融,她恨女儿被无情强奸被勒索却无法得到公正的审判,女儿死后她的复仇不是随意杀戮的,也不是见人就杀的,他见到权贤相的时候依然给了他机会,只因为她的善和她的母性。
主人公可能因为是女性所以我不是很懂,可能我们都认为复仇应该是直接,了断,暴力,但是主人公始终是位母亲,是个女人。
她每次杀人的时候都会流泪,不仅仅是因为女儿的死还有对于杀人的恐惧以及从一个文明人成为“屠夫”的一种法律自责。
漏洞百出,导演拍片到编剧剪片麻烦符合一下逻辑性好么三个男孩子性侵只检查出来一个DNA?
女儿被强暴不24小时监督,进行心理辅导,根本不沟通?
女儿一直跟妈妈无话不谈,结果被强奸了,收到短信再次邀约不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看到强奸女儿的人,准备kil一场,结果手机屏保是他们的合影就放过?
你他妈在搞笑?
看到视频第一时间拿手机过去对峙?
之前找的那么厉害的律师呢?
领盒饭了吗?
徒手就去报仇。
想杀又不敢杀?
还被狂打?
柜子里怎么就那么巧放了一把刀呢?
压死了强奸犯下车跪哭?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死了儿子。
起码的逻辑性要有好么?
没看就别看了。
警察为啥开枪就对准胸膛。。。。。。
无语全程无语
真实的让人流泪刚上高一的孩子,情窦初开时便走向了枯萎。
虽然每个孩子不尽相同,但是电影中的女孩看的出来善良活泼,遭遇这种事情,一般女孩都会这样反应。
当世界以痛吻我,难道我还要报之以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这样一句话来概况。
当法律无法制裁时,只会痛恨。
只有自己才能解决。
有人会说愚蠢,只想说当生存的光亮被掐灭,你还想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吗。
电影中的结局最后一幕好像再告诉你,虽然这样复仇了,自己也没有活下去。
如果走法律途径,还有生的希望。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想这样苟延残喘,所以最后的结局对电影中母亲来说已经很好了。
影片真的很让人感同身受,那种无助和心痛。
当女孩被强迫拉大提琴时,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支配的痛楚。
看到影片的同时,想到最近新闻报道的各种性侵案件,只想法律大大改进,让坏人没办法作案,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开始本来是打算看看,打发时间的,看了之后却心情很复杂!
首先别老拿它和熔炉比!
特别是部分说熔炉怎么怎么比这片子好的!
一个是说山高皇帝远,残疾儿童的悲惨命运,以及腐败!
妈妈别哭分明把未成年保护法的漏洞和教育的悲哀作为重点!
就因为同一句通过真实事件改编几个字就要相提并论?
看片子就看片子,别乱折腾。
这个故事,导演一直有意无意特写主角的情绪,更加把握了真实性,如果单是强奸,恐怕不会这样痛苦!
可是这些人却都是一群未成年人。
妈妈在警局时第一次发现罪犯,震惊的说居然是一群毛孩子?
对啊,同样是和女儿一起学习的学生,怪他们无知?
还是怪他们父母?
还是怪学校…?
如果是打骂可以说是年轻气盛,强奸!
还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如果单是强奸一次,恐怕也不会这样痛苦!
可是没想到他们还拍了视频,进一步要挟这个孩子再继续施暴。
如果事发之后,犯人的父母态度好,对母亲的感觉感同身受,也不会这么痛苦!
谁知道犯人的父母前后两次把钱甩到受害人的脸上,还指责受害人母女!
如果单是这些,恐怕也不会这么痛苦!
可是未成年保护法成了这些犯人的保护伞,仅仅两年?
无罪?
片中一个孩子还嚣张的说,不知道这次怎么回事,以前都可以和解,这次居然上了法庭,差点以为完了!
原来这还不是头一个!
原来有好多母亲父亲都和解了!
我实在无法理解怎么样的父母可以容忍这样对孩子的伤害,然后转念一想:是法律。
警察的女儿曾经要求要留学,后来知道她是目击证人!
连警察父亲都没给她点正义感,看见了,不作声!
求她当证人,不作声!
连一开始警告朋友的时候都那么唯唯诺诺!
女儿自杀是解脱,作为母亲呢?
谁能忍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更何况,你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女儿, 更何况,离婚后的女人,女儿几乎成为了唯一!
我一点不觉得这样的母亲去复仇有多么不理智,或者残忍!
就因为未成年?
就可以为所欲为,伤害别人的至亲吗?
不是不想通过正规法律手段,法律有情,真的就是情?
既然解决不了, 只能自己上!
这世上不存在感同身受【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从密阳事件的44人次☞降低到3人次;并不是近年来的校园欺凌事件突然增多了,而是现今的曝光手段更先进了……【论持有一台,永不联网的计算机/移动终端的重要性】陈老师只有一个【塑料姐妹花】你曾帮助过的人、曾帮助过你的人,江湖救急时,是对你显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姿态,试过就知道……
有人说片中的复仇不“过瘾”,我却觉得这更真实。
那些畅快淋漓的复仇都是编出来取悦观众的。
现实中一个母亲能够做出的复仇能是怎样呢?
《七天》和《告白》里那样的复仇,真实生活中大概不会发生吧。
关于这样的事件,在现实中我也听别人说起过。
记得初中时曾有这么一件事---两名初一男生被开除,布告上写的是莫名其妙的“罪名”:不交作业、旷课、顶撞老师等等。
后来我听说真实原因是他们强奸了同班的一个女生,就在他们班教室里。
这案子后来怎么判的我无从了解。
但我知道中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要负完全刑事责任。
从电影中看,在韩国显然不是这样,这个年龄也许是十八周岁。
但这不重要,问题在于,那些不到年龄的人犯罪了怎么办?
谁来制裁他们?
怎样制裁?
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我能想出的方法就是把那些犯罪者隔离起来。
少管所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但我对把他们改造好毫无信心。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失足”,是一时冲动,“本质还是好的”“小孩子做错事总是可以原谅”。
但像这部电影里的那几个男孩,那种经过认真谋划的犯罪,并且毫无悔改之心,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改变的办法。
根据休谟的看法,那些冷酷的杀人者有时恰恰是经过极端冷静的计划后才去行动的,因此不能说他们杀人是因为“没有理性”,真正出问题的是他们的感情,因为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这就使改造他们变得极为困难,因为一个人的感情一经异化想要再令它回归正常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无疑是让人绝望的结论。
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阻止他们继续危害社会,而无法企图把他们改造好。
而现在的问题正是司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致使那些人可以逍遥法外,继续威胁别人的安全。
片中受害女孩说过一句话“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固然,女孩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但这不是指责受害人的理由。
该指责的首先是教育的缺陷。
因为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对世界只有美好的幻想,而教育就是需要告诉他们有阳光的地方也有阴影,面对险恶需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此我回想起我们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本,其中面对性侵犯时的防护等内容始终语焉不详。
这就难以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材的编纂者自以为不谈这些问题它们就不会发生了吗?
影片中那种情况可能有女孩自己“失误”的原因。
但现实中的案件却不只是这样,即使你没有做错什么,不幸也还是可能降临。
那种见神杀神、见佛杀佛的复仇片看起来当然是酣畅淋漓(如《飓风营救》)。
但如果犯罪受害者的亲属除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复仇,而别无他法来惩治邪恶、为亲人申冤的话,那无疑将是司法体系乃至整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看完头皮发麻,真想提着刀进去剁了那些人渣。
第二次那些人渣叫小女孩去的时候,还拍下了视频。
最惨烈的就是把美好撕碎。
看着小女孩屈辱的拉着琴,靠靠靠靠靠靠靠,我真TM崩溃。
这世界上的人渣怎么能贱到这种程度。
小女孩不应该被威胁,不应该被视频吓到。
为什么第二次要去,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
人渣,真应该被极刑处死。
小女孩没有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这应该是她自身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个世界,坏人太多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
不要害怕被威胁,因为只会有更糟糕的事情。
每个人活着不容易,一定保护好自己。
这个妈妈是一个拿刀会手抖,报复也会害怕的妈妈,是一个柔弱的妈妈。
也是一个生活中真实的妈妈,没有看到痛快的复仇,只看到一个妈妈痛苦煎熬的杀人。
或许这样的才更真实,这个妈妈和大多数一样,都只是普通人,都是想要好好生活的良民,可能连杀猪杀鸡都没见过。
这样的人,拿起刀去杀人,肯定不会像武侠电视剧那样刀法爽快的杀人。
法律无法制裁那些人渣,那就只有自己行动了。
如果把第二次的证据交到警察手里,如果人渣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位妈妈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办法。
我们要学会保护美好,我们善良是留给同样善良的人,不是留给人渣。
人渣应该受到因果报应。
这部电影,这一类的电影,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让人心塞。
这些场景,细节,看的人窒息,这种痛苦,这种想杀掉那群人渣的愤怒。
这个世界上有比眼泪更重要的事。
从人渣们的话来看,这些人渣犯事应该是很多次了,应该是伤害过很多女孩了。
并且这些人渣并不是什么有背景的人,从他们的家长和居住环境来看,可能都只是家境略穷的人,这样的人没钱没关系没背景,但是,法律的天平竟然是倾向他们的,这也是人渣猖狂的原因。
从警察法庭来看,法律并不能保护弱者,并不能伸张正义。
警察的女儿,都害怕出庭作证。
所以,整个社会大背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吃人的大背景。
再来看女孩和妈妈,女孩很显然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居然第二次被威胁就去了。
女孩的妈妈也是弱势方。
女孩的家庭,学校,没有教会女孩如何保护自己,这也是大社会背景的悲剧。
这样的母女,活在这样的社会,悲剧的发生是必然。
即使女孩没有喜欢混混男生,即使女孩没有去天台给男生送巧克力,即使没有一开始的悲剧导火线。
悲剧依旧会发生,可能造成悲剧的人会不一样。
[比如某东方王某哲事件]吃人的社会背景,弱势群体发生悲剧是必然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要重复发生。
小女孩,噢,我们,都应该学会辨别是非,远离混混人渣,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和别人去偏远黑暗地方约会。
在第二次被威胁的时候,果断把视频发给警察,这可是证据,能让无罪释放的人渣判刑的。
即使被发到网上,不要害怕,选择远离这座城市。
相信即使有人看到了这些不堪的视频,大多数人都是为小女孩惋惜痛心的。
女生出远门,身上一定带一些防身的东西,防狼棍,刀等等。
如果陌生人花言巧语找你帮忙,不要相信,别人真有什么大事,不会找一个单独的女子帮忙,况且,一个女生能有什么本事帮大忙?
如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不需要帮。
以上都是从女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保护自己。
从一个社会大背景出发,什么未成年保护法等等让那些社会垃圾逍遥法外。
法律的不作为,社会的恶势力。
只有健全法律体系,增加法律威慑力度,有效处理社会负能量,这样的悲剧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不让悲剧重复。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评论那么低,有的说女儿愚蠢,我想替女儿说一句你们又没有想过她才是个高一的学生,那个年龄应该是单纯的,对于所谓混混的男生长的又帅,多少是会有迷恋的因素在,不过我对后来的那个剧情就觉得有点勉强(威胁视频),她完全可以告诉妈妈的,母女俩那么亲密,怎么会不说,自己只身去呢,虽然到后来妈妈杀人这个设计,令剧情极端了点,可是更能推出妈妈的无助,看完这个其实挺受启发的,人真的不能只看表象,看了这个我突然特别讨厌染发的男生,讨厌戴耳环的,
故事本身是个大悲剧,几个男孩都是人渣,尤其是偶像演的那个。但电影可以拍的更好。
恩雅、柳林、秀雅爸爸的演技都很好,恩雅和妈妈的撕心裂肺和警察的纠结无奈都揪痛我的心。如果我有孩子,我也会让那些人渣不得好死,孩子都没了,善良还有什么用?警察的残忍和不作为,对受害者二次伤害,法律的无情和漏洞也是助纣为虐。对于施暴者不敢拘捕,对于受害人开枪,这个罪恶的世界。
我就想问孩子他爸是干啥吃的
女孩妈妈你打人手势太差了,杀人手势更差不过运气还行丫。你女儿那样了你应该搬家找心理医生你怎么还叫她继续去上课呢?很多地方都有问题的电影,应该可以拍的好拍的很不到位
同题材..和告白没法比...棒子在营造气氛和叙述故事上就是没小日本懂得抓人心啊...
题材挺好的,但是拍摄出来感觉收到的限制很大,简单点说就是太蠢了,母女俩都是,女孩不懂得保护自己,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母亲想要为孩子报仇,却是根本不动脑子,直接硬刚,全片来看就太肤浅了
17岁少女动情,结果遇人不淑。法律拿未成年人没办法,不但不用坐牢,更不知悔改,家长都态度猖狂。还有视频和傻气讨要视频的二次伤害。毛骨悚然,细思恐极。女孩是不能单纯傻气的,否则就只剩下运气保佑。和《一个母亲的复仇》的轻巧比起来,这一部拍出了沉重。法律控制不到的地方,只有惨烈的肉搏了。
这货也能和熔炉比?
不算好电影,但够真实。
又一部反映韩国社会黑暗的片子,不过这次的矛头并没指向权贵阶层,而是范指青少年犯罪。母亲的复仇,故事编得一般,角色较脸谱化,最后还来个剧情反转啥的,看着很不解气就是了。若从社会批判角度来说,李沧东拍的《诗》要更真实尖锐
好好一个题材被这片子给废了,跟《熔炉》完全不在一个星球上,首先被这海报诓了,以为足够惊悚足够悬疑足够倒吸冷气,结果,前半段拍得像国产婆妈剧,软塌塌的平铺直叙,节奏、剪辑,光影切换嘛都没有。中段开始发力,可是情节上漏洞百出。哪是复仇啊,根本就是大小白兔排队傻斗未成年大灰狼嘛!
挺真实的 就是复仇的部分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 可能现实就是这样无奈~
母亲节看了一部讲述妈妈的电影真实事件改编,韩国电影的一贯套路,这一部电影将自己与《熔炉》相提并论,这种营销真的是自毁式的。这部电影除了题材上和《熔炉》有的一说,其他方面差到不知道说点啥影片讲述了相依为命的单亲母女俩,女儿转学进了新高中,爱上了一个男孩子,没想到这个渣比男孩是个混混,后来把女孩叫出来,和混混朋友一起强暴了女孩,最后因为《未成年保护法》那些人渣没有被实质惩罚,依旧再犯,女孩最后自杀,妈妈决心靠自己来复仇法律到底是在保护谁呢?是好人还是恶人呢?太多“聪明人”会玩法律的空子,就比如那些未成年的人渣是一个过得去的故事,却改编得很一般,首先除了妈妈外,基本演技挂科,妈妈的演法又有棒子国的累同感;人设不饱满复仇也很小儿科,起初打不过,后期怎么那么超神?那个主犯还会乖乖就范,怕了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电影不值四星,但做为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我愿意多给一些分数,真实故事永远不会像一个母亲的复仇那样高智商爽剧结局,因为神不会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母亲,但母亲也不会无所不能,这样的母亲才更贴近真实的母亲,虽然为母则刚,但她只是一个普通人,遇见事情会慌乱,没有天衣无缝的策划,只是单纯想让加害者道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故事,看起来不爽,但真实又感伤
小女孩都喜欢那种爱装酷的小男生呢
二刷
有些地方感觉处理的太片面仓促了 但因为题材加上最近的新闻 不想给太低分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复仇爽片
唉
妈妈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