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你有多绝情,不是说我有多用情不是说你有多冷漠,也不是说我有多无谓看似是一个折磨一厢情愿的故事,虽然最后致死来结束这无法永远为你的思念看似也只能这样去结束那爱你的情谊,但因为太爱你了,放不下,只能带着这感情离开我想你也并不是真的对我这么冷酷,虽然已经看不到你为我留下的泪水我想你也并不时真的这么讨厌我,毕竟你也回到这个房间我只想要你,我可以付出全部,没有任何尊严,没有任何尊重,但也全力去保护你但只可惜,只有我走了,你才能知道其实也可以爱上我只是偏偏等到我走了,你才知道一厢情愿到了最后,还是一厢情愿只是那时,你知道我爱你只是这时,我不知道你爱我了原本不是太想写这关于一厢情愿的文字,因为总觉得很傻,十分傻,以前不觉得,但当自己一厢情愿过后就会分外地发现一厢情愿真的不是一个令自己感动的故事,最多就是那份乐观的傻劲会让人有单纯的错觉。
或许真的是单纯,但这样的单纯不太讨人喜欢。
那一言一语的对话效果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想象,一个人的幻想,对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实在只能心痛地骂着活该。
无奈,也无能为力,只能等这可怜的独角戏主角被真实鞭笞醒来,之后再慢慢疗伤,能否伤愈也已经不在意,只要能醒来,才去思考如何收复心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怕的是一直沉迷,致死的那一刻都沉迷着两个人中的那个一厢情愿当中,醒不来,最后还要带着这份真感情而逝去,也只能说,可惜,十分可惜,之后再叹气,说,何苦呢?
若然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会死心,那么是不是这段感情也不会开始?
若然很多事情都知道结果,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去伤心的去明白这个结果?
或者是说经历过的才知道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不会预计到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经历得太用心那么之后的结果也肯定会令自己很震撼。
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凡是都不要太用心?
确实,用心之后,特别是得到的结果是不好的之后,再第二次选择去经历之前,就会害怕,之后就很有可能的去选择放弃。
其实这个话题时没有答案的,经历与否,也只是在于自己想或不想,我也经历过,结果不太好,但不后悔,醒过来后,不算有好转,但起码醒过来,以后知道,有些事情,可以一开始就放弃,之后就可以不用再心碎。
依然记得一句话,心碎之后,心仍在跳。
纵使是心碎了,但还没有停止,虽然不像之前那么完整,没有你的参与,心血破碎片撒一地,但生活依然需要继续,带着心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从深刻的痛到麻木的痛,没错,生活依然继续,只不过没有憧憬,没有当时对你许诺的美好的未来罢了,没有你罢了。
躯壳就算没有了灵魂,依旧还能呼吸,这是本能,这也是这个经历教我的,没有你我还是活着,在没有你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活着,当你没有存在过吗?
或者是我在你心中的地位和你在我心中的地位还是相距甚远,所以这个重要的相互性是没法让你感受到那真是的安全感。
这也是我尽力都完成不到的课题了,我也只能一厢情愿的去感受这重要,之后再让自己震撼地离开这经历。
你看在眼里的,也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也只是对不起,明知道你不喜欢,我也参加你的演出,但你明知道我喜欢你,却不让我看你的演奏,比死更难受。
即使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吸引,最终三观不合也只会两败俱伤。
艾玛说,原来你喜欢这样,为什么不承认你喜欢我这种爱情太扎心,看得人心中憋闷,一个不放手,一个不接受,两个人的性格缺陷碰撞在一起就显得太严重了。
可是玛丽啊,你不敢联系她,你想进入她的私人领域,你羡慕着她的生活,你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你偷偷吞咽口水,你幻想着她自慰,你在她怀里身下喘息,你睁开的眼睛里有着失望,你以折磨她为乐,你为她痛哭……你千万般不愿承认你爱她,可你还是爱她。
她那样真挚热烈、全心全意、卑微到尘埃里地爱着你,她分明是那样骄傲又冷酷的人。
世俗,那么重要吗?
你的指下,还能弹奏出爱情吗?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等待吃饭前偶尔看到,于是便点击观看。
压抑的要命,但是是法片的一贯风格。
配乐比较中意。
低低的大提琴来来回回,间或少许的竖琴伴奏,钢琴的跳跃。
很是喜欢。
拉威尔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作为一个the end是非常的有感觉,蹦跶蹦跶,要死不活。
辗转起伏。
整部影片的光感也是非常棒的,用不同的色彩来暗示情节的发展。
同性之间的爱情,我是向来不大喜欢,因为基调就是不正常的,所以同性的爱人会更加的没有安全感,敏感,尖锐,作出疯狂的举动,这已是违背了爱的本意。
三个字,神经病。
不过男女之间也好不到哪里去。
神经质一般的行径出现在恋爱中的人身上再正常不过,通常那些为爱成为杀人狂魔的男性也是有点幽默的意味。
占有欲,越爱越想占有。
不过没有表现先出占有并非就是不爱,只不过说是一个成全了另外一个。
恋爱中的人,眼中没有了旁人,爱人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欣赏着赞叹着,爱到疯爱到颠。
爱到饮鸩止渴。
很是怪圈,万事间都是追追逐著。
想要的求而不得。
不想要的却送上门来。
也并非是送上门的就不好,但是这世间的痴人又有几个拥有开明的眼睛去关注眼前的好呢?
天上画坨大饼,且不管味道到底如何,那也是美的好的。
因为,是求而不得的呗。
说来说去又不知道说哪里去了总的来说,没看惯法片的人会觉得这片很烂,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
还是我等红尘之人慢慢品味比较适宜。
哈哈:p看法片的要点不是认真的去看剧情,而是要enjoy其中的光影表现,配乐的经典。
至于人?
不,那不重要。
巴哈:D小调协奏曲,BWV 974(依马切罗的双簧管协奏曲改编)Bach - Concerto en R? mineur, BWV 974: Adagio (dapres Marcello) 这首唯美寂寞的BWV974,出自巴哈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16首协奏曲(16 Concertos for Solo Clavichord BWV 972-987)其中之一,这16首均根据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编,旋律极为优美动听,广受欢迎。
拉威尔《死公主的孔雀舞曲》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Joseph-Maurice Ravel,18621918)的经典作品。
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以细腻丰富的情感著称,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
根据SACEM(法国音乐作曲人及编曲人协会)统计,拉威尔拥有的忠实粉丝更甚其他音乐家,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法国作曲家。
唯美沉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创作于1989年,当年拉威尔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的灵感来自罗浮宫里面一幅公主肖像画;另一说则是源于西班牙教会的葬礼习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坛灵柩前,庄重地跳一次孔雀舞)。
这首典雅却飘着淡淡忧伤的乐曲,广受世人欢迎,成为聚会沙龙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舒曼《狂欢节》之《琪安丽娜》R. Schumann - "Carnaval," Op. 9 No. 11, Chiarina 短短一分半钟的曲子,开头情绪便往上爬升,接着起伏跌宕,如实呈现玛丽焦躁浮动的心境。
她理不清自己要什么,然而越思考只会越不安,激昂的心绪难以平复。
《琪安丽娜》是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狂欢节》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狂欢节》的构思来自文字拆解,舒曼从中创造各异的音调排列,共发展成21首组曲。
其中第11首〈琪安丽娜〉代表着她的挚爱克拉拉(Clara)对他的生命撼动,爱情一直是舒曼最主要的创作灵感。
他认为只要真心,几句话便比长篇大论来得更能反映心灵。
为你穿上,那鲜艳的红装再为你弹奏一曲《死公主的孔雀舞曲》你的笑容宛如火焰,将我吞噬在寂静的键声中兀自旋转为何让我得到你的人,却不给我你的心
法国电影的基调 推进的基本都很慢从Mary搬到里昂 和Emma住在一起开始 有些东西有了小小的不一样全片给我的感觉都很暧昧 很情欲 但是一样的 很绝望Mary注视着Emma用海绵涂抹润肤露 她的半透明雪纺衬衣 她的小礼服 她的金发她帮她涂指甲油 她带着她去医学院的派对 她用生气的表情说着【说好今晚就只有我们两个的】【你是白痴吗 他想要强暴你】她抱着她 她亲吻她 开始Mary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不喜欢 可是也不反抗 就像和男孩子们做爱一样 和她纠缠但是 有多爱 就有多恨最后一场演奏 Mary美得像一支黑天鹅 她高高扬起的头颅 对Emma到场感到的厌恶和烦恼透露无遗 那天 她没有正眼看过Emma一眼 直到Emma割破自己的手腕 晕倒在走廊上 绝望的死去其实我不明白她们之间是否有能够称为爱情的东西 但是Emma让我感到心疼开始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冷漠 全身透露出来的 就像是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里的尸体一样 冷冷的致命的荧光她忘情的亲吻 她的欲求 她睡在Mary身边时克制的自慰 她的歇斯底里的啜泣 她的笑 她用尽全力的去爱 然后 亲手把自己扼杀在那里面如果 在她们之间有足够称之为爱情的东西 那 我宁可相信那是Emma的一厢情愿 这样 会显得比较纯粹吧
爱情.mary 也爱上了emma.只是她不敢面对和承认.希望两人能走在一起.
90分钟左右不是很长的片子,但是我却觉得看的很慢,很累人。
一边艾玛想的得不到,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一边玛丽非常的不了解自己的感情。
2个人,真折磨。
加上法国式的结局这片子就是闷片,还让人抑郁
因为评分不高差点错过好片子。
与大多数情结曲折结局鲜明的拉片不同,这是一部很生活、很真实的影片,表达着一种女性对爱情特有的纠结。
没有为故事刻意制造“伪高潮”,没有刻意地煽情,结束之时让你无从评断这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就好像在生活,你身处其中看过客匆匆无从评判自己的人生经历的一幕幕是喜是悲)。
除非你和主人公一样体验过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欲望的压抑,否则就难以理解这个死缠着玛丽不放的“变态女人”。
影片一开始,从巴黎乡下来寄宿的Mary对房东女儿Emma是欣羡的。
优雅成熟的医科生Emma,举手投足都让她不由得深深注目。
Emma对Mary保持着有分寸的客气,只有她不经意提到小时候Mary对自己的忽略,似乎透露着隐情。
随着Mary在钢琴学校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她越来越受欢迎。
Mary自来熟的性格却成了Emma的心病。
Emma不喜欢Mary结交异性朋友,显示出对Mary越来越强的控制欲。
两个人的关系在一次意外事件后偏离轨道,Mary情不自禁却又深深抗拒,拒绝Emma的一切关心,甚至想要搬出合租的房子。
然而Emma对Mary的情欲和占有欲都到达了顶峰,这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变成了Emma穷追不舍,Mary拼命想要逃离。
Mary交了男朋友,一起住进了合租的房子。
男朋友发现Emma越界的情愫,提出带Mary离开,不料Mary却拒绝了。
两个人在感情的泥潭里越陷越深,Mary无法接受却又难以拒绝,最终Emma意识到自己给Mary带来了太大的困扰,决定离开。
而她离开的方式,是结束自己。
影片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
Mary由开始穿花裙凌乱卷发到末尾着黑衣梳起马尾,或许象征着她由不谙世事不懂设防到内心纠结压抑控制的蜕变。
Emma出场时高高盘起发髻,单一简洁的黑色衣服,到后来披散头发,结尾时候一袭红裙,暗示了她再也无法压抑内心感受,渐渐为爱疯狂的结局。
影片的结尾Mary哭了又笑了。
其实Emma带给她的不只有困扰,还有被在乎的幸福感。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看到电影或文学作品有表现被暗恋一方复杂的内心感受的描写。
所有人以为我是你最尽职的朋友,可知我从不轻易付出,如果不是因为爱。
钢琴第一次搬进你家时,我儿时的伙伴艾玛我要成为你的室友了,谢谢你的热情迎接。
在一次酒吧失态后,你抚摸了我的身体,我的心里有些不适,我只认为这是俩个女生间一次亲近的安慰。
后来,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占有我的身体,控制我的情感生活,艾玛你这样暧昧的举动做让我无心练习钢琴,让我的生活一团糟。
钢琴从你家搬走了,因为你的过度关心、照顾让我有点喘不过气,艾玛我想结束我们之间这样不正常的暧昧关系,我只能在学校与家之间忙碌的奔走。
我有一位与我情趣相投的男友,他很帅气也很可爱,钢琴弹得也很好。
艾玛你又向我发出了邀请,重新入住你家中,答应我们之间不发生暧昧,可以带上我的男友,我相信了。
钢琴又一次搬到你家,俩女一男同处一室,爱情有时就是这么自私,虽然房子很大,但三个人真的太挤。
不知道是我太过单纯还是你太过理想化了,艾玛你占有我念头依然,最后还是你赢了,把我的男友气走了。
艾玛你为了我还失手刺伤了一名酒吧男,这可能是你爱的表达,我可能应该感谢你,而你的精神状态也陷了混乱中。
艾玛当你抹着红唇身着红裙来倾听我的《公主的孔雀舞曲》时,我想这是我们送别时的最后一曲,但我没有想到你会用鲜血来结束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音乐学院的女生与医学院的女生同处一室,只会是闰中密友,真的很对不起,艾玛我不是你的蕾丝边,我只是你的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