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终点
Sirat,After,Sirat. Trance en el desierto
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
主演:塞尔希·洛佩斯,布鲁诺·努涅斯,斯蒂芬妮娅·嘉达,约书亚·利亚姆·亨德森,理查德·贝拉米,托宁·詹维耶,杰德·欧基德,艾哈迈德·阿布,阿卜德利拉·马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25
简介:父亲Sergi López带着儿子深入摩洛哥南部山区,闯入一场锐舞派对寻找数月前在此类永不停歇的迷幻狂欢中失踪的女儿兼妹妹Mar。置身于电子音乐轰鸣与陌生而原始的自由氛围中,他们不断向人递出Mar的照片。希望日渐渺茫,却仍追随一群锐舞者奔赴沙漠中的终极派对。当父子俩深入灼热荒原,这场追寻之旅终将迫使他们直面自身的..详细 >
视听太普
#TIFF 摩洛哥非常符合末世狂欢的感觉,死亡是这么近又这么远
还行
#MIFF 今年看到的迄今为止最令我难忘的作品。这部片好在它真的有太多种可解读空间:肉体的主体性、旅程前后的双重性、命运最终引领走向必然结果。开头叙事较为缓慢,用电子乐和光污染作为铺垫,观众的情绪被抚平的同时,肾上腺素却在飙升,进入了冥想和自动跟随状态,此为诡计,却也高明。导演太会把弄空间:地质空间的断裂和隔离本身给人带来强大的不安,而随着路程逐渐搭起的社会空间看似稳固,却又瞬间崩塌;在摇滚、嬉笑和暴力中,走向人类主义物理精神的双重灭亡,日积月累培养起的爱和拥护只是虚影,电子乐像脑电波,与disorder、uncertain持续斗争。叙事重心的多次偏移,暧昧又模糊的视角逻辑,给的是错觉,也是生活中的每一个“想当然”。轰轰烈烈的人生纵然自由而又雄伟,可是到头来,人还是只有自己。
2025 MIFF @ IMAX太震撼了,开头是沙漠电音节,最后二十分钟是意想不到的高潮。没什么台词,非常适合imax的电影。配乐非常震撼。
#2025Cannes#抽象!癫狂!天马行空!像是走进了一场不设限的奇幻梦境,以公路类型为基底宣扬着精神不死的自由。这是属于电影节的电影,角色属性、行径以及神智不清的情节肆意的结合构成一段段分裂的旅程。电影当中的每个角色都要穿过属于自己的复活日,才能抵达真正的天堂。有的人带着执念却损失更多、有的人用生命捍卫精神、有的人死在盲目的追随、那你问我怎么活下去?不要去思考,走下去…📽️
3.5/5。当活下来的三个人向下看时,突然想到了艾略特的《荒原》,也是《大象席地而坐》里“世界是一片荒原”的感觉。在嬉皮士的舞蹈下走进死亡,那些刚刚建立起的友谊随着地雷一个个的消逝,看到儿子坠崖之前我都以为是那只狗要死,直到他们跳舞的时候我也没以为有人要死。最后他们坐上了火车,通过工业文明渐渐驶出的原始的荒原。蛮惊讶的一部电影,但是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炸裂(一群人跳舞,然后地上升起蘑菇云那种。)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如果精神的终极自由意味着肉体的灰飞烟灭,你是否还会继续狂舞?
在德彪西厅看Sirat简直是一场视听享受,心脏随着鼓点的震颤从开头一直跳动到结局。从车行悬崖开始,剧情就像失了控一般一环接一环。好看,本次戛纳最佳,非常震撼的公路片。沙漠的最深处的狂舞,肉体一具接着一具消失,灵魂在苦难的土地上挣扎生存。
音效神乎其技!和阿莫多瓦之前监制的荒蛮故事风格类似but level upppppppp!
NZIFF3.5/5绝非善类的视听体验,配乐出色,特殊胶片(16毫米?)带来的粗砺质感有意想不到的代入。上次在电影院看到无法直视是去年这个时候的《某种物质》。随着一次次爆炸和死亡中寻找寻找意义/彻底堕入虚无的处理可能有些老套,符号化处理十分直接,缺乏想象力。几乎所有表达都不加修饰,片中对死亡的定义太模糊,肉体/精神死亡没玩明白。好在导演的叙事能力极强,没让片子成为靠爆炸唤醒观众的催眠片。最后0.5分加给全世界对战争的厌恶与批判。毁灭人类的终将是各种形式的战争吧。
竟然是今年tiff第一部!中途观感极好,越来越多的“关于现在的”涌现出来了。电影本身和rave有一样的感觉,披着亚逼外衣的传统叙事
3.4,他们的信仰是不在烈日下起舞,就在沙漠中爆炸。导演好像想把所有人不分缘由统统送上天国…沉浸感极强,不爱蹦迪的人不建议看,震得我脑瓜子嗡嗡的
#Cannes2025@ Arcades难以置信这么萎靡的电影被捧这么高,所有的癫狂都不够过火,所有的类型都不够极致,而后煞有介事地放置一段载满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列车,肤浅至极。
Qu'est-ce que ça veut dire ?
本身就已经很不错的视听+寓言感故事,最最特别的是让我碰上了戛纳最后一天整个戛纳大区停电造成的放映中断事故。
From bored to triggered…
死也不能停止锐舞。停一下✋,死完了😅 成为被挑战舒适区的那一批观众,沙漠本身美。7/10
😳😳😳😳😳😳😳😳😳😳😳😳
很难说好或者不好 只能说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