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时,有一部好莱坞的战争片《狂怒》上映,不仅是票房过亿且口碑不俗,被赞“不但炮火连绵的动作场面拍得够诚意,也把战场那生死一瞬间的肃杀氛围营造得颇到位,随着剧情发展,更能感受到角色们彼此之间的羁绊情谊”,而影片的导演,便是以《训练日》扬名的大卫·阿耶。
如今,大卫·阿耶与阿诺·施瓦辛格、萨姆·沃辛顿等合作的动作片《破坏者》即将上映,影片也在传统的警匪类型片的框架里,融入了对于人性的思考,使得影片既有很强的炮火与娱乐性,也夹杂了《训练日》式的深度。
影片《破坏者》主要是以一支缉毒队精英为主人公,讲述由阿诺·施瓦辛格带队的缉毒小队尽管各人个性不一,但也让毒贩们闻风丧胆,而在一次突击性的缉毒行动过后,有警员私藏了千万美元的赃款,并计划在日后平分这笔巨款,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计划,使得小组成员们逐渐的被凶残的暗杀,他们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别人的猎物,而只有找出深藏在幕后的真凶才能赢得自身的安全……影片在一开场时也以一场合作无间的缉毒行动架构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个性,而这场戏也拍的十分的紧张、刺激、热闹。
阿诺·施瓦辛格带着队员们进行攻坚战,他使用手势、眼神与队友们分工合作(带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无间),而近距离的重火力枪战戏再现了阿诺·施瓦辛格在《真实的谎言》等特工动作片里的动作场面与娱乐效果,团队之间的战术分工与合作、面对现场的临场反应等,则体现出小组合作的默契度等,毕竟以当代为背景的警匪动作片已经不是早年的西部动作片或者特工动作片,西部孤胆英雄在当代的重型火力下也难以施展身手,倒是团队之间的合作可以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并进行逐一击破,这点既符合于剧情设置,也无形中弥补了阿诺·施瓦辛格的青春年华不再的事实,并为影片后半部分的团队之间的分裂、隔阂,埋下了对于人性的思考的伏笔。
当然,大卫·阿耶并不满足于拍摄一些动作场面,而是努力的融入对于现实、对于人性的思考,这点也是大卫·阿耶最为擅长的。
当年大卫·阿耶的《训练日》已经把他的擅长于描写警界黑幕及写实化的影像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使得丹泽尔·华盛顿获得了奥斯卡影帝,而自编自导的《警戒结束》进一步的融合了警匪片题材、惊悚片元素及人性,影片也参考借鉴了英国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悬疑小说《无人生还》,而这也使得大卫·阿耶有了《破坏者》的灵感。
于是,《破坏者》在警匪动作片的类型框架下,多了几许悬疑、人性的意味,就以八九十年代时长期在动作片里扮演救世英雄的阿诺·施瓦辛格所扮演的队长来说,他一改过往的刚正不阿的形象,而是在维持正义之余,身上还背负着深仇大恨,并有着常人般的贪念、心机等,影片在一连串的悬疑事件过后,逐渐的呈现出这个人物身上的英雄性、悲剧感,还有挥之不去的悲情等,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的丰满、立体化。
整体来看,大卫·阿耶与阿诺·施瓦辛格合作的这部《破坏者》,不满足于表现缉毒英雄的英勇行为(影片开场的枪战戏带出了这帮人的勇猛之处),而是借鉴了悬疑侦探小说《无人生还》,并把对于人性的思考融入到影像之中,使得既有紧张刺激的枪战动作场面,也有《训练日》式的人性思考。
阿诺晚节不保,本片是他少有的烂片。
本片本可以拍成相当不错的悬疑片,但硬是拍成枪战片,所有转折点都用闪回自动叙述,根本不须动脑推理便自动展现出哪个是最后杀手,整个片子最亮眼的是阿诺很自恋的摆出各种眼神和造型。。
剧情诸多不合理和弱智。
抢钱居然用洗手池下水道慢慢卷着偷。。。
精英部队成员除了阿诺有冷静一面外,基本全由心理近乎崩溃边缘的不建全人格者构成。。。
其他人物都是打酱油的也罢,却还都占用不少的镜头时间描述。。。
阿诺不要再拍片了,去竞选总统吧,再成功的机率还会高些。
我只是随意地点开了一部影片来打发时间,所以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阿诺主演的。
影片以虐待俘虏的残忍画面开场,一开头就为影片奠定了暴力血腥的基调。
整部影片虽然悬疑气氛浓重,但整体上来看还是以打动作牌为主。
剧情虽然老套,但有巨星加盟效果就是不一样,但不得不说,州长确实已经老了,眼神里的杀气都少了很多。
影片的最大卖点除了州长以外,无疑就是激烈的枪战镜头。
手持式的拍摄使得画面表现更加真实,恰到好处的机位使得枪战各个细节尽收眼底,不得不佩服导演对于此种镜头的把握能力。
绝大部分动作片的剧情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本片也不例外,各种bug。
看完本片最大的感受就是仇恨的力量真的好大,活在复仇中的一个人既可悲又可怕。
秋日的温度仍然很高,实在热得难受。
无意在优酷首页,推送出来阿诺的新电影(待我后来才发现,美国是2014年上映,而大陆要等到2015。
中间很多的区别吧),迫不及待download下来。
上一次看他的电影还是《escape plan》(2013),我还模糊记得讲述了个不错的故事,总之,很精彩。
优酷现在人道了点,高清中文字幕。
放弃了午休的时间,几乎一口气看完,没有快进。
第一的感觉,总觉得就是几个演员拿着剧本把台词一步一步走下来,欠了点啥。
我认真思索了一会儿,高潮。
不得不说,故事的剧情简单,队长带着队员扫毒,毒品总与金钱有关,1000w不知所踪,直到队员几乎全牺牲,才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队长把钱自己收了,为了一开始的妻儿的牺牲报仇。
终于最后,报仇完安静在墨西哥的某个小酒吧搞定。
全剧终!
故事的一开始,作为一个扫毒的老大,总会得罪很多人。
带领的一群手下,也会有着各异的性格特点。
我英文不太好,对于名字长的总记不住,都长得凶神恶煞,纹身的,badguy,实在无法多说。
7个手下,一开始挂一个,1000w钱丢失,被调查,没事,接着挂一个(这里必须说的,挂的生活习惯问题,甚至半夜起床把洗手盆当厕所。
),怀疑外人,再挂一个(一个关于爱尔兰对待金手指的惩罚),引入999,剩下4个,一对夫妻,然而女的跟另外的一个男的又有染,女的终于忍不住,又杀一个,然后走路的时候连自己的男人也“不小心”杀掉。
阿诺终于将最后的两个干掉,这里的飙车戏十足,看的头晕。
(剧情如流水账,画面带点悬疑,黑色暴露暴力)这是美国的电影,大陆上演的时候总会有删节,况且剧中充满性与毒品,暴力。
是否会因为这几分钟的丢失,影响了全剧的发展,以及故事的完整性呢?
戏的名字叫《破坏者》,阿诺演的破坏者,安慰队友时候说,该放下了,看到最后,才发现,没有放下的始终是他这位老人家。
当然,杀妻儿的仇,不共戴天,亲手报仇,并没有错。
但这条路走下来,牺牲了很多。
这就是破坏的关系吧。
我觉得这个破坏者只是被他所在的这个社会改变了。
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犯罪。
毒品,性,金钱,这些瓜葛纠缠不清。
甚至我开始简单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队员们成了破坏者的工具。
美国的电影,不像港产片。
已经不能单单从好人、坏人的角度去区分,跟多的是导演想让我们明白,怎样去分辨真相,对与错,这是对人性的思考吧。
阿诺真的老了,我开始认不清屏幕里的是的那老人,那最后在墨西哥某小酒吧,中枪后整理了下衣装(神韵还在?
),右手雪茄,左手酒杯的老人···我很幸运,能如此休闲的看完阿诺的电影。
同时我又觉得不幸,因为看一部你的电影,的的确确少一部。
请好好珍惜现在吧,享受着和平,不要成为《破坏者》。
首先,利兹为啥要等阿诺结束审查准备干回老本行时候才开始杀人呢?
看阿诺去找他们的时候几个人一直是混在一起的,这么长时间有多少机会能把哥几个团灭啊,非要等老大出来给他看看?
我只能认为,她不等剧情就没法往下发展了。
其次,阿诺刚回归带大家练级那段也有点多余,是想突出大家曾经很好么?
练了半天一个任务没做,然后就开始死人了,真是白瞎。
而且阿诺要复仇的话完全没必要回来坑队友,反正自己已经不被监控了,何不直奔墨西哥?
再次,开始死人之后阿诺表现的过于冷静,他要是对兄弟们还有真感情,那应该激动一点,应该想办法保护剩下的人。
还有就是某些酱油帝,比如手枪被阿诺扔在单位厕所泡水那哥们,两次出镜都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女警察扯淡那一段,让我以为DEA高层涉黑了呢。
总之情节上有不少地方很牵强很别扭,最后的结尾很烂,跟之前的剧情很脱节,也许只有monster找女警时候说的那句话是有用的,阿诺在他家人挂了之后心就死了。
于是他回来又坑死了自己的整个团队,真是好领导啊,了结的够彻底
忍不住骂街,狗屁不通的片子。
施瓦辛格参演的意义就是:他让本来看完电影感到莫名其妙想骂街的人,在情怀大腕光环影响下会反问自己是不是没看懂。
小组分分钟实力通天拯救世界的架势,会为了1000W撕逼?
再干一票不行吗?
好像他们真的怕上头的禁令似的。
牛哄哄完成不可能任务的人,能调动国家力量的人,扼住命运咽喉的竟是第三世界派出所民警?
为了配合州长大叔,连唯二女角色都找大妈来配了,可分分钟还是心疼州长:要不您歇会?
(施瓦辛格画外音:我冷酷,我话不多,我刚爬碗楼,让我把气喘匀再念词行不?
)当然,施瓦辛格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大叔不容易!
州长完全抢个两千万不就得了,和大家伙说清楚一起去报复,其他人各得1000万就结束了,何必搞的鸡飞狗跳?
再说了,毒枭那么多,自己慢慢抢也是抢的出来这点钱的。
最后报复毒枭时完全没有计划,激情作案,黯然销魂,魂断蓝桥,翘翘翘翘,翘辫子,完全不明所以,不知道导演除了枪战要表达什么。
这编剧脑子是进shit了吗?
弄一大帮子还算小有名气的演员一个个被k,最后就这个结果?
换我好歹从中作梗买通腐败警察或者毒枭的死对头耗费个1,2年折磨死毒枭家里的老老小小,完了绑架毒枭,剁掉四肢挖掉眼皮强迫他天天看录像看30年多好。
实在不够快意恩仇。
为了一个不成熟的复仇计划,害死自己一大堆徒弟,只能说这个教练属于精神分裂。
作为叱咤影坛超过三十年的动作明星,卸任州长后的阿诺,是最有资格怀旧的银幕硬汉。
他亦步亦趋复制一部《终结者》或《独闯龙潭》,照样会有大批观众买单。
但具有政治家头脑的他追求更高,懂得吃老本不如创新局。
比起上一部自嘲年迈的《背水一战》,《破坏者》是一次更加贴近时代的尝试,而且极为成功地结合了老派动作片的魅力和新的灵感。
要扣住时代脉搏,阿诺迫切需要的,就是扫除八九十年代不会受伤的卡通肌肉男印象。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动作场面的风格,光着膀子大枪扫千军已被埋葬在胶片房里,电子游戏的时代,影迷的整体审美也由打不完的子弹+不会中枪的主角,悄然转变成娴熟的武器使用,精准的爆破攻坚,专业的站位、掩护和配合等等军事层面的素养展示。
此外,《破坏者》还继承了B级杀戮片展览内脏的特色,肠子垂地的命案现场,血肉模糊的车祸遗骸,浸泡在冰箱血液里的尸体,还有录像和手机里一闪而过的粗糙画面,有更多令人胃液翻涌的猛料。
放在平常警匪片里比较生猛的手枪爆头,步枪穿肠,胸膛开花,在这里反而是小儿科了。
以伪纪录片扬名的大卫•阿耶镜头下,一切枪弹伤害都高度写实,丝毫没有漫画式的美化。
《破坏者》的主要人物不是粗线条的枪客打手,大有《无间道风云》里卧底必须比流氓更混账才能保护身份的设定。
那一帮突击队员像机车党、帮派混混、毒贩子和拉皮条的,唯独不像警察,粗话连篇,麻醉在酒精和脱衣舞女中,横行无忌,殴打保安,调戏女警员,连独处时的私生活也与粗俗的帮派分子无异。
这种职业习惯带入生活作风,难免叫人产生一定嫌恶感。
所以当他们被挨个击杀,还死得残忍无比时,我除了倒吸冷气的惊悚,还生出几分世界被净化的舒畅。
阿诺之变,也出于客观原因。
他出演此片时已是67岁高龄,你看更喜欢独来独往的史泰龙,也领着一群过气明星组队了,有什么理由让体力退化的阿诺继续过关斩将。
前三分之二的故事中,阿诺似乎处于科林•菲尔斯在《王牌特工》那样提携后辈的次主角地位,但当所有的情节拼图就位,真相呼之欲出时,他重新牢牢成为整个故事的轴心。
这是当代的审美需要,也是阿诺老骥伏枥的银幕新定位。
录像厅年代盛行的一人军队太简单粗暴,已经不再通吃,如今的观众被各种类型的商业片惯坏,除了生猛的视听效果,还需要情节稍微有点嚼头和回味。
不至于一竿子捅到底,又不能太烧脑绕弯。
《破坏者》看似尘埃落定后爆出的第二结局,正好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
最后,阿诺没有忘记给他的忠实粉丝们回报。
在最后十分钟,他找回了昔日的荣光。
就像福赛斯小说里那些孤独而冷酷的复仇者一样,他一直隐忍着等待一个契机,当那个窗口开启,他便孤注一掷,不惜代价,全力以赴。
那一刻,仿佛又看到那个赤裸上身杀入敌营的突击队员,那个手持加特林扫烂警车的未来机器人,那个策马奔过半个洛杉矶的王牌特工。
硬汉来不及变老,便会轰轰烈烈的死去,只是他已不再有让子弹拐弯的超能力,只能静静的坐下来,抚摸着淌血的伤口,慢慢喝下一杯龙舌兰,让大仇得报的恣意快慰撒满整个银幕。
(文/方聿南)
文/芳菲小猪把大象塞冰箱里需要几步?
三步。
首先把冰箱门打开,然后把大象放进去,最后把冰箱门带上。
那么,要想把阿凡达塞进冰箱里又需要几步呢?
不用挠头,答案不在别处,就在电影《破坏者》当中。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作为“阿凡达”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他扮演的缉毒局战士就被人杀掉塞进了冰箱里……那么,整部电影是怎么把“阿凡达”一步步的杀掉塞进冰箱里的呢?
故事还得从一千万美金说起。
说实话,千万美金有多大多重,作为一个屌丝伦家实在不懂,不过作为专门和毒贩作对的“破坏者”们,显然常和成捆成摞的美金打交道,这一点丝毫不亚于天朝的贪官。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面对动辄好几个亿的现金,谁能不郁闷这些钱不是我的呢?
于是以“终结者”施瓦辛格为老大的“破坏者”小队终于按耐不住贪欲见财起意了。
经过精心策划准备黑下这笔毒资。
电影到这里,依旧是好莱坞大片的风格,但紧接着,港产警匪片中黑警中饱私囊的桥段出现了,而且被“黑”下的钱还不翼而飞。
狐狸没打到,还惹了一身骚,这些缉毒队员不仅被缉毒局调查停职,而且还遭遇了追杀,队员相继殒命,死状也甚为凄惨。
而这一切不过是源于一己之私。
因为一笔黑钱,“破坏者”团队中大哥不再是大哥,朋友也不再是朋友,甚至连情侣也反目成仇,电影渲染的依旧是人性恶的部分。
但电影又不停留在对人性的分析中,反而是通过大量血腥场面营造刺激感。
再加上主角各个满嘴的fuck脏话连篇,污言秽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能够在国内上映也真是一个奇迹。
至于你们信不信,猪姐反正是信了。
从一开头毒贩对勾引他的卧底女警不戴套硬上想要体验那种“我要操到你肉里”的快感就看得出,性与暴力将是本片的主打,整部电影也果真是血乳交融。
完全是不溅你一脸血誓不罢休的架势。
第一个死的队员几乎成了肉馅,第二个被吊上天花板血水滴下如同洗地,至于沃辛顿在冰箱冷冻间血流成河的场景,我勒个去这完全不科学啊大哥——那么低的温度血应该很黏才对吧!
何况“阿凡达”萨姆沃辛顿还留了一个四大名捕诸葛正我的胡子,每次他粗线我都担心他会打出三分归元气,着实太出戏啦。
影评什么的姐不是没看,而是心想,两小时的暴力与动作戏有够刺激了,能差到哪里去?
结果看完,我了个去,这尼玛是悬疑片好吗?
这动作姐觉得根本不够看哪。
至于被或褒或贬纷纷评论到的血腥镜头,姐十分无感。
不好意思,职业缘故本来就对血腥,人体组织不敏感,但并非对电影中的血腥场景就很麻木,看沉默羔羊,看异形照样是看得寒毛直竖的好吗?
所以这次真的是怪导演追求神马写实,把尸体大白天地摆在那里看,有神马紧张气氛哪。。。。。。
问题是晚上看也无感,关键气氛不到。
总体真心不好看,建议省下一份票钱。
故事讲得不好。
不是故事编得不好,毕竟情节也有够错综复杂的,好几拨人牵涉其中永远想不到谁是谁杀的。
但问题是,回来翻看影评才模模糊糊有了个解释,感觉不是豁然开朗,原来如此,而是莫名其妙,导演你想说些神马?
就这样。
没他们说得那么难看,或许自己年纪也大了,愈发希望州长能多转战几年,此片暴力程度尤胜州长当年,看着阿凡达州长与其他几位黄金配角或美剧主角不停fuck,感觉怪怪的,但基本还算不错,最后应该不会死吧,希望不会,没了以往矫健的身姿,没了无敌加持,阿诺依然可以成为一个终结者!
最后一幕。
難得是有劇情推進又不會十分混亂,是一部認真制作的西片!
中国删减版的,简直把电影删减的情节都不连贯了,感谢光电总局。非常怀疑丝袜新歌拍这个片子的动机,莫非现在就这么流行老来俏么?全是些个大林青年在瞎晃悠,剧情多少还是有点新意的,但是没有拍出来效果,很可惜。结论就是不如不看!2.0
评分太低,这是为何?我觉得是相当好的片子。枪战的专业水准,剧情的展开,都是很流畅的,结局让人唏嘘,一个小队变成孤胆英雄,看着施大爷孤单略显迟缓的身影,英雄迟暮,也是导演想表达的吧。
动作场面还行,只不过施瓦辛格也挽救不了本片薄弱剧情带来的烂。没什么逻辑可讲。
略沉闷,随着剧情发展,渐渐悲伤
作为悬疑片看挺爽的,不过最后非要洗白Breacher实在是。。
期待了足足有半年,预告里面就是所有的精彩镜头了,感觉把所有的钱都花到那几场不怎么激烈的动作戏里面了,End of Watch里面的真实感也没保持,剧本也写得不好太碎,只有两个镜头有意思其他都不咋样,说阿诺突破自己,并没有,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演得太差了……还是get to the chopppaaaa吧……
电视看的,实在没啥看的才看了这么部烂片
2017.12.22 CCTV6
雄性荷尔蒙大片~赞~
施瓦辛格带队执行任务,然后他的队员一个一个死去,最后知道是施瓦辛格给杀的,其中一个队员跟一女警追杀并干掉施瓦辛格,我觉得还不错,挺好看的。
真的过时了,看的昏昏欲睡
口味挺重,故事不好,后半部分容易让人懵
看你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在坚持拍片,哪怕越拍越烂,哎,也算蛮拼的了!给两星吧。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最后主角为家人复仇的段落的话,这部90%时间以警察涉黑的犯罪电影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尽管情节有点狗血。
这完全是一部为老年州长定制的电影,既没有看出暴力美学,也没有看出剧情跌宕,纯纯的无聊至极!
便當起來乾脆利落。有些兄弟還是很忠心的,完全可以一起復仇嘛,幹嘛什麽都不說還圍觀便當派發……虎頭蛇尾,瞎了前邊的懸疑感。不過最後那段頗有大鏢客的感覺,施瓦辛格還是有範兒的。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Olivia Williams,演的太有感觉了。冷面中性反而透出很耐看的调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