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的看法是影片根本没有说有没有bug.女主角那段激动人心的推理,固然很像是真的;但是他们在屋里感受到的地动山摇的场面,屋外却很平静(这样的镜头出现了两次),以及其它一些细节则似乎在说那两个人疯了。
其实这样才好,真相到底是什么,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剧本是好的,演员是好的,这是一部好电影。
可惜的是我不属于它的受众群。
一个孤独的女人,结过婚,生过子,前夫进了监狱,儿子丢了,家里经常响起莫名其妙的电话,一个人生活在motel。
这就是个典型的情感饥渴型。
变成同性恋不是因为她喜欢女人,这是退而求其次。
有个人,总比没有强。
这时候Peter的出现给了她希望,两个孤独的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信任的加深使得Agnes渐渐被同化,而Agnes的附和又使Peter的言论变得更加坚定。
这便给了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的Peter,滋生虫臆提供了一个最合适的温床。
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Agnes俨然也变成了一个妄想狂,我想多半是孤独的心找到了伴侣后的从属心理,她找到了的Peter,她认为那是她的归宿,如果她不认同他,那她就又会回到以前一个人的世界,所以潜意识里她强迫自己接受的Peter的一切理论,直到最后三人成虎。
最后Agnes的推理是全片的高潮,毫无联系的一切居然被编排的丝丝入扣,不禁让人想起疑邻偷斧的故事,当你已经认为是这样的时候,那一切的一切都似乎表现的如此的合乎逻辑。
全裸到底是不是噱头,导演将做爱都处理的如此含蓄,似乎没必要用全裸当噱头了。
两人全裸给我的感受就是增加了真实性,并没有激起我的肾上腺素。
虽然Ashley Judd的胸部线条如此唯美。
Ashley Judd在本片中的造型多少让我想起《Monster》里的Charlize Theron,她的形象就是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中年妇女,这不禁又让我大呼化妆术的神奇,不是因为它能把一个美女变得如此的平凡,而是因为我看到了平日里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原来不化妆是这个样子的。
不管这部电影有多么深刻的内涵或者警示意义,我都不喜欢,能让我坚持看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艾什莉·贾德 (Ashley Judd ),这部电影的寻找已经是去年的事儿。
虽然对医学略知一二,但是我对精神疾患一直顾左右而言他,即使遇到也是避而不谈,成为我唯一不愿意涉猎的一个学科。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对心理疾患的揭示才发掘出来的,仅仅是艾什莉·贾德 (Ashley Judd ),那个在 《双面梦露》里风情万种的诺玛·琼; 那个在《双重阴谋》中气质温婉的美妇莉比;当然还有 《燃情追踪》里神秘千面女郎 Joanna ……。
溢美之词可以悉数送给她,也是会为了奥斯卡小金人持续努力的实力派演员。
《千疮百孔》是一出汽车旅馆里的心理剧,曾参展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获得高度瞩目与热烈赞誉。
导演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在一次采访中称,这部电影讲述了普遍存在的偏执狂“感染”,尤其是对恐怖主义的恐惧。
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彼得是一个可以在无边无际的地方成为恐怖分子的人,一个精神不稳定的孤独者。
而在另外一次采访中,迈克尔·香农面无表情地说:“我一直认为《Bug》是一个爱情故事。
它是两个严重受伤的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它不叫‘爱情故事’,它叫‘虫子’,所以它可能也是关于其他一些事情。
也就是虫子。
”可以说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带来了过去十几年来最离奇、最令人不安的心理学流派成就之一。
艾格尼丝是一个单身的女服务员,和同性恋女友R.C.一起住在俄克拉何马州一个破败的汽车旅馆里。
过去的一切对于她来说充满着黑暗,她也始终无法摆脱前夫的暴虐给她带来的心理阴影而痛苦的挣扎于噩梦般的回忆和苍白的现实之间。
几年前儿子的走失也给她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悲痛、自责的阴影。
而更为不幸的是,不久前前夫又刚从监狱刑满释放。
这一切都为此后剧情的急转直下做了铺垫。
在艾格尼丝彻底对生活绝望之际,一个行为乖张,有偏执狂的退役老兵彼得走进了她的生活,住进了旅馆,两人也迅速摩擦出了爱的火花。
在久违的浪漫与激情要重新点亮艾格尼丝生活的希望之际,彼得却在幽闭恐惧、偏执狂和无尽的黑暗的内在本质支配下,开始出现幻视。
他看到无数食人的小虫布满了整个旅馆的角落,他看到身边的人被小虫吞食着,自己被小虫包围着,内心的恐惧将他拖入了另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他痛苦的挣扎,却始终无法解脱。
这就是剧情简介,这对男女最后彻底孤立了自己,越来越相信阴谋论。
《Bug》是一部极其聪明、紧张、压抑、幽闭恐怖、令人深感不安的作品,描绘了扭曲的人类思维,以及“理智”的人如何迅速地受到偏执幻觉的影响。
但是这部电影将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的漫长氛围场景与短暂却令人震惊、最终引人入胜的噩梦恐怖时刻互换。
对于恐怖片爱好者来说也许是饕餮大餐。
但是对于我却只有令人作呕、令人瞠目结舌。
还有,艾格尼丝的精神崩溃也真是来得太快了,缺乏了一些必要的铺垫,说明了特蕾西·莱茨(Tracy Letts)的剧本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些缺陷。
改编自舞台剧只能让场景和角色的数量非常有限,虽然增加了幽闭恐惧症的感觉,但故事只能完全依赖精彩紧张的对话(反正我看这种对话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和强大的表演才能,而不是特效和壮观的特技。
说到这里,就得夸一下阿什利·贾德和迈克尔·香农惊人的表现,同时小哈利·康尼克作为一个配角也令人惊叹,他可能最终成是出场的所有人中最正常的人。
巧的是,迈克尔·香农在舞台剧版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彼得。
而另两位主角进入导演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视野的方式几乎一样:小哈里·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在拉斯维加斯一家酒店开业时,碰巧坐在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对面。
而阿什莉·贾德(Ashley Judd)也是在一次社交活动中第一次见到导演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时,她称赞了他在《法国连接II》(1975)中的一个场景,她真的很喜欢这个场景,却不知道弗里德金没有执导。
据贾德说,弗里德金对此非常“亲切”。
阴差阳错的介绍,凑集了一群疯子的表演。
整部电影几乎都是在一个房间里拍摄的(建在路易斯安那州梅塔里的一所高中体育馆内),怎么看都有点乏味,但同时也能证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
虽然朱迪·福斯特曾被考虑扮演艾什莉·贾德 (Ashley Judd )这个角色,但艾什莉·贾德 (Ashley Judd )的这一次表演应该算是她职业生涯中最伟大的表演之一了,或许会让她获得奥斯卡提名。
因为故事情节的离谱,因为她把它完美地展示给了观众。
遗憾的是并没有,带着古典气息、坚韧自信、气质与美貌兼具的艾什莉·贾德仅仅是在第34届美国土星奖上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因为一个相当愚蠢的高潮,这部电影即使再精彩我也不会重温,因为不是我喜欢的,但并不能忽视艾什莉·贾德 (Ashley Judd )的精彩而令人心碎的演绎。
你能想像一部叫《僵尸脱衣舞娘》的电影里根本没有僵尸也没有脱衣舞娘吗?
事情要从一个星期前说起……电影界也有标题党,就像盗版界也有不负责任的老板一样。
那天,我一向信任的老板介绍说,“我看了一半儿就没敢看,好多虫子从人身子里爬出来,太恶心了”。
就为了她一句话,我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忍耐着电影拖沓的剧情和歇斯底里的表演,直至影片结束,我很想谦虚地给她打个电话,“请问,虫在哪里!!!”其实,以我的聪明才智,在影片放了一半时就已经警觉了,“诶,你说会不会根本就没有虫子,都是他们想像出来的?
” 可我那纯真而执着的小蓝却坚定地说“肯定有,那男的肯定被感染了,你看他多怪”。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们的对话便在“你看,根本没有虫子嘛?
”“你等着,一会儿就有!”中反复循环,直至片尾字幕升起,仍有人不甘心地说“字幕完了虫子就出来了”。
事情变成这样,也不能全怪导演,也是我们太自信,太较真儿了。
其实影片的创意还算新颖,消消气儿以后还是值得回味的。
隐喻咱不怕,可作为一部恐怖片,还是要考虑大多数观众的需要,多少得有点诚意,既然主角有精神疾病,完全可以安排他幻想自己被个大苍蝇吃了什么的,多好。
想起了影片最后十几分钟的高潮戏,两个演员淋漓尽致地癫狂,而我们则依然报着最后一丝希望,期待导演赏我们一个虫子,真真应了那句话,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我看到的版本名字翻译为“致命幻影/虫魔”。
片名本身给人的提示就够了,这部片子里不会出现实体的,大片的,遮云蔽日的虫害。
《驱魔人》导演的又一力作,堪称心理恐怖片的经典。
agness,是tipical的中年危机女性角色,离异,经济能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人际关系近乎无,有一个刚出狱的有暴力倾向的前夫,10年前丢失了自己的儿子。
没自信,孤独地生活在汽车旅馆的房间。
peter, 自称逃逸的老兵,出场时是一个神秘感十足的人,说自己具有洞察细节的能力,压抑自持,稍显古怪。
从角色的心理变化上看, agness是统一始终的, 她在生活中是弱者,在心理上也是弱势,容易被人影响,在压力下会隐藏真实想法,同时, 由于她本身的药品问题,已具有轻微的幻想。
一天8次的无声电话,是她得知前夫出狱后给自己的第一个心理暗示;前夫刚出现时,二人在屋里争吵后,前夫给了她嘴角一拳;但后来peter出现,agness在冰敷时,嘴角是干净的,并没有血迹和伤口, 说明这一拳只是她给自己的第二个心理暗示,因为前夫曾经对她有暴力倾向,反应了她心理真实的害怕。
而peter的幻想则更加强势。
对虫害的幻想并非空穴来风, peter在慷慨陈述一切的原因时,其实每一种幻想都来源自真实世界,海湾战争, 军队的残酷,政府的控制,科技发达带来的恐惧,隐私的失去,正是侵入人体的病毒,不管它是虫子还是其他形态,它都将损害我们的生活。
同归于尽的结局并不出人意料;毁灭将进行下去,只因这个疯狂的世界终将把所有人逼疯。
不知道导演是否深入的研究过妄想症,他用颤抖的镜头语言试图向观众说明人们对于妄想症的粗浅看法,人对于人的理解是无法用言语界定的,人的本质是孤独无助的,在男女主人公没有相见的时候,人本质所具有的死本能(佛洛依德理论)是潜在的,没有表征的,在遇到触媒时,这种死本能强烈的表现出来,就像点燃的导火线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人在本质是是孤立无缘的,然而被生活的琐碎事情所迷惑,所困顿,他们为了吃喝、排泄、性欲所纠缠,盘根错节的生存在这个般若魔界的世俗社会,女主人公的生活是颓败的,除了苦闷的生活下去,她仿佛看不到生活中的哪怕是一点点希望,而男主人公对于自我病症的排斥让他自己沉醉于自我孤独的世界观,两个孤独的人的相遇是偶然的,这是电影带给我们的,然而在电影之外所映射的是人孤独本质的必然性,妄想症只是媒介,它使得某一人群远离主流社会价值观,他们的死本能反应的及其强烈,最终的死亡是必然的,然而影片上字幕后的回马枪镜头仿佛预示了某种希望---儿童的物品,然而这也直指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人类的死本能是不可回避的,它只能靠着生活的镇痛剂---动物性本能所缓解,为了吃喝、娱乐、性爱所缓和,而最终这种死本能将最终来到。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可以作这种假设,为什么人的肉体生命不能获得永生,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最大贡献,赋予了人的死本能,死是不可以超越的,就算是依靠科技---转基因或是其他技术,人获得了永生,然而在那之后,死本能将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人注定会死,人只能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但不能选择它的来临与否......
BUG,中文名叫千疮百孔,06年的片子. 下载它是因为导演的好名声和LIONGATE的一贯水准,结果捱了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后…我只看到了两个自焚的妄想症患者. 小成本电影,一个MOTEL里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孤独的女人同一个孤僻的男人,被关于虫子的妄想蛊惑着舞向死亡的故事. 说它是恐怖片…我连一次深呼吸都没有,说它是心理片…没有悬念,说它是文艺片…太不唯美,说它是血腥片…如果拔牙和没有正面镜头的匕首刺人也算的话…总而言之,我不知道把它归为哪类电影才合适. 刚看完的时候有点沮丧,觉得如果这一个多小时用来睡觉的话会更充实一些… 但奇怪的是关上电脑以后,电影结尾的一些片段却不时在脑海中闪现…这个电影有些伤感. 一个独自住在MOTEL的女人, 前夫是个逃狱的混蛋,经常对她拳脚相加,儿子十年前在超市中走失…表面上是同性恋,其实只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自称不参加派对不上网,却终日沉迷于烟酒与毒品…孤独是她的一切. 一个逃兵,性格孤僻,整日沉浸在自己身体中有虫子的惶恐中,自称自己是政府做生物实验的牺牲品,虽然到最后我也没彻底想明白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一切,是孤独. 先插一句,关于是否有虫子这个问题…这是个问题,因为这决定了到底把这个电影当CULT电影看,还是当X档案看…但是鉴于我的水平,只好先忽略掉了. 孤独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一眼看到对方,就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与众不同”的男女,迅速擦出爱情然后肉帛相见是再正常不过的发展,影片到此都一多半了,我却连个虫子脚都还没看到… 剧情的第一次突破是男人在云雨过后开始在床单上找虫子,而当他宣称找到了所谓的蚜虫时,却只有他自己能看见…此时的女人对是否有虫子还半信半疑,只是随声附和. 剧情的第二次突破是男人抓完虫子后居然”无耻”的声称为了保护她而提上裤子就要走,于是女人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在骂了N次混蛋后摔门进入厕所哭泣,而已经走出门外的男人听到女人的哀号后”良心发现”决定”铤而走险”把自己被军方通缉是政府生物实验牺牲品的遭遇如实相告…于是乎,两颗寂寞的心灵终于真正碰撞出了火花,他们相爱了,并决定一起对抗虫子. 后面就顺理成章了,发展速度也明显的加快,对抗虫子,对抗要抓男人的变态医生,推理出虫子产生的根源并消灭它…也就是男人和女人自己,二人的妄想中他们成为了虫子的父体与母体,于是直到最后他们以自焚来完成对虫子的终极对抗. 我觉得电影的主角,是那个叫AGNES的女人,从某种角度上说,男人其实只是一个引子. 影片并没有花大手笔交代这个男人的身份和出处,却从一开始就如记录片般的向观众缓慢展示一个孤独女人的单调生活. 看完电影再重新回顾,影片开始不断响起的电话,其实就已经是女人的妄想,虽然并不喜欢前夫,但是孤独的她却依旧希望能和外界还有那么一丝联系…孤独是妄想的根源. 而从不相信虫子的存在到半信半疑,我个人认为是女人在面临男人要走的时候,为了挽留他而对自己做出的强迫想象.因为她不希望眼前这个唯一尊重自己赞美自己认可自己的男人离开自己,她爱上的不是眼前的男人,而只是不再孤独的感觉…所以她为了挽留他,强迫自己相信男人所相信的一切…孤独是妄想的力量. 至于影片的高潮,也就是女人在歇斯底里的状态下进行推理的段落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表明女人已经从不信,半信,过度到了完全的相信和认同. 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对于自己无法解释却又无法释怀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一个理由,哪怕自己知道不合情理,也会强迫自己相信它. 女人始终无法释怀10年前儿子由于自己的过失而走失并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当意外的从虫子事件中获得了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后便深信不疑,个人觉得这也是她最后自焚的一大动力,因为对于她来说,自焚其实成了对绑架她儿子的背后黑手的一次报复行动.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无论是电影中的女人,还是<妄想>中的那个女孩,甚至<美丽心灵>中的天才,之所以出现幻觉,都是因为孤独…只是有的是身体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 孤独是妄想的温床. 有点伤感.
故事在現實和虛幻的"空間"下交叉演出,一開始不斷的電話聲,是Agnes在她自己的"空間"下的產物,她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在10年前兒子走失後一切都變了樣,這部份是真實的,也是Agnes吸毒的主要原因。
而Peter是個有妄想症的病人,他所說的事物全都是妄想的,當然蟲也是Peter妄想下的產物,所以才會有自殘的行為出現,進而引導Agnes進入同一個"空間"。
然而在正常的狀況下是無法進入這個"空間"的,這也是Peter有妄想症的原因,在同一"空間"下的人.事.物都是互相牽引的,正因為"空間"是虛幻的,如何把它表達出來,正是本片不同的地方。
劇中Jerry和Sweet醫生一起出現,亦交代了Sweet醫生為何會知道Loyd走失的事。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對於它想要表達的意境是成功的,因為它把一種虛幻的"空間"詮釋的很真實,這部電影的評價為什麼會這麼兩極化,在於它故事的主軸是描寫虛幻的"空間",這正是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的部份。
一部讲述人是如何自己折磨自己,直至心理变态的电影。
影片最让我觉得好的地方,就是二位演员敬业的表演了。
还是觉得这么有名望的导演不应该拍出这样的片子。
影片很冗長,如果買票進去看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不斷的罵髒話,想到這裡忍不住笑了 ....給個評語:「故弄玄虛」。
欧美心理恐怖片的典范
从头到尾的视觉反感
结尾太烂了,神马呀!
女主角演技确实不错
為什麼可以拍得這麼無聊沉悶... 還見證了generalized clonic-tonic seizure......
不知所云
unhealthy toxic morbid codependant love is love
无法预判的戏剧走向,隔绝的封闭空间形成真空,人物的位置关系与话语节奏改变着房间的温度与气味,类型也随之切换,末世的寂寥、暴力的无预警,直到绝望渗透、蔓延、撑破画幅,如同将一场慢性自杀倍速,直抵轰轰烈烈的殉道。人物在被附体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分裂状态中,从压制与屈服滑向平等的共鸣,二人赤身裸体对坐,自此,外部的世界终于消失了。
妄想
6.1也太搞了 这个分数绝对不符合这片子,必须打五星拉拉。很牛的
艾什莉最后的演技真是棒极了
完全不知道说啥
一个病人遇到另一个病人,发癫指数指数级增加。michael shannon的下面感觉很小的样子。。。
一个爱胡思乱想的神经病遇到另一个爱胡思乱想的神经病,不疯魔不成佛!一辈子能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疯的对象也挺好的。表演太棒,台词也不错,也只有我这种疯子能欣赏这种片了,不过作为弗雷德金的电影难免还是让人有点失望的。
romantic
7.5/10
卧槽,看了一半不知道在讲什么
已阅
不会看第二次。
什么玩意儿,乱七八糟,平淡无奇,稀松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