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

Togo,Togo: The Untold True Story

主演:威廉·达福,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克里斯托弗·海尔达尔,理查德·多默,阿德里安·多瓦尔,玛德琳·威金斯,麦克尔·格雷耶斯,妮维·尼尔森,尼古拉·尼克拉斐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多哥》剧照

多哥 剧照 NO.1多哥 剧照 NO.2多哥 剧照 NO.3多哥 剧照 NO.4多哥 剧照 NO.5多哥 剧照 NO.6多哥 剧照 NO.13多哥 剧照 NO.14多哥 剧照 NO.15多哥 剧照 NO.16多哥 剧照 NO.17多哥 剧照 NO.18多哥 剧照 NO.19多哥 剧照 NO.20

《多哥》剧情介绍

多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被称为“Great Race of Mercy”。 1924年年底,诺姆市一个2岁小孩生病,医生诊断其患有扁桃体炎,这种疾病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这个小孩成为例外,接下来很多孩子都被诊断患上了扁桃体炎,有几个不幸离世,医生最终确认这种病症是白喉。当时有一种疫苗能够用来对付白喉,然后诺姆市的疫苗全部过期,新疫苗在港口关闭前却未能送达,来年6月波罗的海才会解冻,也没有公路直通诺姆市、没有飞机,唯一运输货物的通道是邮路,然而冬天只有雪橇犬能够通行。卫生局决定使用两组雪橇犬接力运输,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必须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穿过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邮路。最近的疫苗所在地为南纳,距离诺姆市1085公里,一般情况下狗拉雪橇需要费时25日,而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2099摇滚都市第三季旅途危机!圣芙蕾雅号特别事件小时代地下铁男生日记寻踪者第二季贤者之爱漂亮女人风云际会共同法则可爱的露易丝我叫金三顺女飞人可爱恐惧过昭关去海边吧生命之路X档案第十季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篮球兄弟第九季爱上你杀了你重启上帝保佑美国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奶奶跟外婆我失去的爱十月秘社别扭兄弟河神·诡水怪谈

《多哥》长篇影评

 1 ) 看的我心里暖暖的

还好togo善始善终……整部电影画面精美,叙事温暖,看的我尸体复活了。。

🤗和妈妈一起看的 我全程 oh....... that's sooooooooo sweet😍😍😣😣❤️❤️❤️😭😭看到驿站那里还以为togo要死在那了😱😱😭😭被吓晕还好结局也暖暖的😢👏👏👏👏👏yes!!!!!

男主也选的特别特别好!

演的也很好!!!

而且最后照片出来的时候 主角和狗狗都和照片超级像!

很还原!!!

💗💗总之观感很温柔,很好❤️❤️😊😊缓慢美好的叙事和音乐,画面,故事,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聊(┯_┯)我和妈妈评价都很好!

五星!!!

 2 ) 路上的美国史|Togo传奇:狗拉雪橇与埃迪塔拉德小径

“路上的美国史”是我作为编辑在2018年和我的作者叶山一起策划的一系列稿件。

从道路和地理的为切口,介绍美国这个国家的诞生和壮大。

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连载。

叶山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系的在读博士,之前就读于宾大和塔尔萨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写起这个主题驾轻就熟。

周末在家,看见豆瓣给我推了部动物主题的电影“Togo”(《多哥》),我一看剧情介绍,心想这不是我之前编辑过的一篇稿子吗。

18年的时候我策划了一个美国史的系列,作者叶山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系的在读博士,之前就读于宾大和塔尔萨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从地理和道路的角度来写美国的发展与变迁,还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中有一篇就是介绍阿拉斯加的“埃迪塔拉德小径”以及狗拉雪橇的赛事,讲的就是1925年阿拉斯加的冬季救援。

当时看完文章,就觉得这故事太适合翻拍成电影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

影片很棒,我特别希望能在大屏幕上再看一遍,不然真是可惜了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

但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影评,而可以被看作是对阿拉斯加的历史和地理的介绍,看完这篇文章,你或许能更好地理解1925年雪橇救援的背景,以及这一事件的伟大和不易。

本文原载于2018年12月26日的“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阿拉斯加州虽然远离美国本土,但却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其面积是第二大州德克萨斯的两倍。

如果它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国土面积可以排在世界前20位。

如此广阔的土地,却有三分之一位于北极圈以北,剩下的大部分区域也处于亚寒带,冬季漫长而寒冷,降雪量很大。

在这种遥远而荒凉的地方,交通条件在很长时间里都很差。

就算是科技发达的今天,阿拉斯加北部也只有一条孤零零的道尔顿公路,从其腹地的费尔班克斯直插北冰洋沿岸的油田,和它相伴的也只有一条输油管道。

而在阿拉斯加的公路开始修建以前,狗拉雪橇是当地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而负责拉动雪橇的阿拉斯加雪橇犬是当地人最好的伙伴。

埃迪塔拉德小径主线暨狗拉雪橇赛事路线示意图从1973年开始,阿拉斯加举行着一年一度的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大赛。

赛事的路线是南部城市安克雷奇和西北部的小镇诺姆之间的埃迪塔拉德小径(Iditarod Trail)的主线,全长约1600千米,斜穿了大半个阿拉斯加州。

其中在卡尔塔戈和欧菲尔之间的区域,小径分为南北两支,偶数年份使用南线,而奇数年份使用北线。

每位选手会和十六只雪橇犬一起,在三月初的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八到十五天,有时甚至会经历零下五十度以下的极低温。

每位跑完全程的选手都会得到奖励,第一名会得到大约六万美元的回报,而第一名的雪橇犬会得到金项圈。

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大赛(图片来自Alaska Dog Tour)阿拉斯加人非常重视这项赛事,在他们的精心经营下,这项赛事已经成为了阿拉斯加一年一度的狂欢盛典,也是美国乃至全球最著名的长距离狗拉雪橇赛事之一。

但在最初,举办这项赛事是为了纪念1925年冬季风暴中,埃迪塔拉德小径上由阿拉斯加的橇夫和雪橇犬们创造的一次奇迹。

阿拉斯加的第一条路埃迪塔拉德小径最初是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包括因纽特人等)进行狩猎和旅行的道路,在茫茫雪原上,只有这条小径帮助原住民找到方向。

在阿拉斯加尚未开化的年代,这条路能给原住民带来食物,也能让不同部族的村落之间能互相联通,因此它被称为阿拉斯加的第一条路。

它的主线从阿拉斯加最南部的苏厄德出发,一直到西北部的诺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支线,通往阿拉斯加腹地的冰天雪地里。

埃迪塔拉德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当地土著的语言,意思是“遥远的地方”。

18世纪到19世纪初,俄国人通过俄美公司进入了阿拉斯加,但他们只开发了相对温暖的南部海岸,对于广袤的阿拉斯加腹地,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1867年,美国人买下了阿拉斯加,但同样对这片寒冷的不毛之地缺乏兴趣,只有少量的探险家对阿拉斯加的内陆进行着探索。

但在19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探险家们在阿拉斯加西北地区发现了黄金。

无论是世界的哪个角落,黄金的吸引力都是无比巨大的。

1898年,探险家们将这个消息公开,在一年的时间内,淘金的人便涌入了阿拉斯加。

在当地原住民的带领下,淘金者们坐着狗拉雪橇,冒着严寒赶到了金矿所在的西北海岸,在北极圈附近建起了一座小据点,起名叫诺姆(Nome)。

仅仅到了第二年,诺姆的人口数就突破了一万,这些人都是乘坐雪橇,通过埃迪塔拉德小径来到诺姆的,这也是埃迪塔拉德小径第一次为世人所知。

诺姆的金矿(图片来自阿拉斯加大学)最初,雪原中的埃迪塔拉德小径在部分路段,路线并不固定,且沿途容易发生危险。

1908年,阿拉斯加领地的政府决定派专人去勘察并维护这条小径,不止是为前往西北部的人们提供便利,而且还想趁机开发阿拉斯加的内陆。

然而政府的努力却并没有换来太多的回报:诺姆当时探明的黄金储量并不多,很快就被采尽了,大失所望的淘金者们纷纷离去,埃迪塔拉德小径再度无人问津。

但是到了1910年,一轮更大的淘金热又在阿拉斯加被掀起,诺姆附近重新发现了更多的金矿,而且在阿拉斯加腹地的鲁比以及欧菲尔等地,也发现了黄金以及其它的矿产。

来自美国各地的淘金者以及各矿业公司的矿工们蜂拥而至,在阿拉斯加的内陆修建起了一个个据点和小镇。

政府疏通的埃迪塔拉德小径终于排上了用场,成为这些矿业小镇与外界的唯一联络线,也是唯一的物资供应线。

这条小径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狗拉雪橇。

最初负责为淘金者和矿工们驾驶雪橇的是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到后来,这些淘金者也学会了驾驶狗拉雪橇以及训练阿拉斯加雪橇犬的方法。

早期淘金者坐着狗拉雪橇到达矿区(图片来自Northern Light Media)阿拉斯加雪橇犬(又叫马拉穆特犬)是常见的雪橇犬种类之一,它们的外形和西伯利亚雪橇犬(即俗称的哈士奇)非常相似,但体型更大,体力更充沛,只是速度稍慢。

虽然它们对人类很友好,但和其它雪橇犬(比如哈士奇、格林兰犬和萨摩耶)相比,它们对别的动物攻击性更强,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它们就被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原住民驯化,除了拉雪橇之外还可以当猎犬,甚至可以围猎棕熊和海豹。

阿拉斯加雪橇犬到了20世纪初,白人已经从原住民那里学会了阿拉斯加雪橇犬的训练方法,后来这些雪橇犬被引进到世界各地,在极地探险以及冰海救援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阿拉斯加雪橇犬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光辉的一笔,还是发生在它们的故乡阿拉斯加1925年的一场冬季风暴里。

暴风雪中的千里驰援1925年,阿拉斯加的冬季风暴比往常都要强烈,这场风暴让通往诺姆的航道提前上了冻,一艘前往诺姆的货船被迫中途返航。

当时,诺姆附近的黄金已经又一次开采殆尽,大部分的淘金者早已离去,只有大约几百户人家共计两千人留在了那里。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诺姆城内的各种设施倒还算完备,过冬的物资也算是充裕,得知那艘货船返了航,小镇的大部分居民们虽然有点失望,倒也没有任何的惊慌。

只有一个人除外。

此人叫科尔蒂斯·维尔彻(Curtis Welch),是小镇上唯一的医生。

他和手下的几名护士一起,在诺姆管理着一家小医院。

这家医院是政府资助的,也是诺姆及附近几个小镇唯一的医疗机构。

在1月下旬,一位因纽特人跑到医院求助,说他的两个孩子生了重病,快不行了。

维尔彻赶到了这个因纽特人的家中,发现两个孩子得了严重的扁桃体炎。

他尽力医治,却没能挽回这两条生命。

他询问了孩子的母亲后得知,这两个孩子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三天时间。

此时,维尔彻心中充满的并不是伤心或自责,而是深深的不安:单纯的扁桃体炎,不应该这么轻易就置人于死地,这两个孩子得的很有可能是白喉病——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

维尔彻医生(来自阿拉斯加大学网站)由于医院设备简陋,维尔彻没法进行化验来证实他的猜测。

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几个护士,但护士们都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在阿拉斯加还从没出现过这种病。

然而没过几天,一位白人的孩子也得了重病。

这一次,维尔彻医生在这个孩子的喉咙上看到了白喉病典型的灰白色斑块,佐证了他的想法。

维尔彻感到大事不妙。

白喉病是一种可以致命的传染病,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不仅患者会死亡,就连他们身边的人也会被感染。

治疗白喉病,需要用到特殊的抗毒素和血清,而在入冬之前,医院的抗毒素和血清就用完了。

当时他就给位于朱诺的阿拉斯加领地政府发去了电报,让他们向诺姆运一些抗毒素和血清过来备用,没想到提前到来的冬季风暴让航路阻断,那艘返航货轮上的物资里,就包括了维尔彻预订的抗毒素和血清。

维尔彻赶快找到了诺姆的市长商量对策。

市长听了维尔彻的汇报,也大惊失色,因为血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就在六年前,因为冬季缺少药品,一场普通的流感就将阿拉斯加北部的一个原住民村落变成了死村。

流感尚且如此可怕,何况白喉病。

根据维尔彻的推算,如果在两周之内找不到足够的抗毒素和血清,诺姆可能会重蹈覆辙。

而且这一次也许会后果更加惨重:白喉病从没有在这个区域出现过,诺姆附近的原住民对它根本没有免疫力,一旦疫情失控,局面将不堪设想。

市长和维尔彻一起向附近的城镇发去了求救电报,然而附近那些小镇也没有足够的药品。

最终,电报被传给了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一家附属医院。

这家医院有足够多的抗毒素和血清,但它的位置在南海岸的安克雷奇,距离诺姆有1600千米。

如何在冬季风暴下,两周之内将这些救命的药品送到诺姆,成了一个难题。

激烈讨论之后,人们想到,可以先用铁路将药品运到距离诺姆最近的位置,然后派出技术最高超的橇夫,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将药品通过埃迪塔拉德小径的支线送往诺姆。

药品运送路线及埃迪塔拉德小径各支线的示意图当时阿拉斯加铁路公司已经将铁路从安克雷奇修到了位于阿拉斯加腹地的城市费尔班克斯。

然而,这条铁路基本是南北走向的,而诺姆则是在西偏北的方向。

铁路沿线上距离诺姆最近的尼纳纳,距离诺姆也有1085千米。

稍微幸运的是,那里正好有埃迪塔拉德小径最北的一条支线,但即便如此,狗拉雪橇按照正常速度也需要至少25天才能完成这段路程。

就在大家还在犹豫不决,讨论这么做是否靠谱的时候,他们又收到了诺姆的求救信号:白喉病开始爆发了,已经有50人出现了症状,药品必须要在十天之内送到,否则诺姆甚至整个阿拉斯加西北部就完了。

没时间再讨论了,安克雷奇的人们决定就按这个计划孤注一掷。

数万袋药品被装上了火车,带到了尼纳纳,当地最优秀的狗拉橇夫尚农(绰号“野人比尔”)早已经带着狗拉雪橇就位。

阿拉斯加乃至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和时间赛跑的接力传递就这样开始了。

尚农把用毛皮包裹好的药品放在雪橇上,然后驱赶着16只雪橇犬,快速向西而去,进入了风暴和极夜之中。

在此之前,安克雷奇和诺姆都向沿线的村落和据点发去了电报,让当地人都知道了诺姆的紧急情况。

于是,沿途的人们都为尚农敞开了大门,给他及他的狗提供热水、食物和毛毯。

虽然尚农知道,每快一秒也许都会拯救一条生命,但他也很清楚自己和雪橇犬的极限在哪里。

欲速则不达,在零下五十多度的低温下,尚农凭经验掌握着最佳速度。

在雪橇犬的体能接近透支的时候,尚农跳下雪橇,和雪橇犬一起在雪地里跑动,不仅激励了雪橇犬,也保持了自己的体温。

到了托洛凡纳,下一位橇夫已经等在了那里,尚农把药品交给了他,也给他传递了经验。

随后,下一位橇夫接替了尚农,向西疾驰而去。

就这样,从尼纳纳到诺姆,技术精湛的橇夫们展开了昼夜不停的接力传递。

在沙克图里克,第17位橇夫萨帕拉接过了药品。

萨帕拉是参与行动的所有顶尖橇夫里最有声望的一位,参加过冬奥会。

他就活动在诺姆附近,当时另一个计划就是把药品空运到他的驻地,让他带着药品直接驰援诺姆,但因为空运的危险性太高而作罢。

他负责的沙克图里克到戈洛文之间的路段是最艰难的。

那里是冬季风暴最严重的区域,而且接近零下70度的气温低过了药品的承受极限,药品随时都有损坏的危险,必须尽快抵达下一个站点戈洛文。

萨帕拉和他的雪橇犬(图片来自Northern Light Media)

萨帕拉的线路示意图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萨帕拉决定改用体力稍差但是速度更快的哈士奇,并且在途中要从冰封的诺顿湾海面上直接闯过去,以避免绕道以及崎岖的山路。

萨帕拉和他的哈士奇们迎着时速105公里的大风,用尽力气径直冲过了诺顿湾,最终在药品冻坏之前赶到了戈洛文。

然而,萨帕拉的领头犬东乡却在诺顿湾上的冲刺中耗尽了体力,并被冰渣划伤,抵达戈洛文之后就再也没有拉过雪橇。

戈洛文的人们给东乡戴上了一块形似奖牌的项圈,来表彰东乡的优秀表现,这个项圈就是现在的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比赛的金项圈的原型。

抵达戈洛文的东乡(Togo,名字来源于萨帕拉的偶像,日本名将东乡平八郎)在20位橇夫以及150条雪橇犬的努力下,原本在夏天都要花25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在冬季风暴和极夜中,只用了五天半的时间就被跑完了全程。

2月2日,最后一位橇夫的领头犬巴尔托将载满药品的雪橇稳稳地停在了诺姆的市中心。

不久之后,又有第二批药品被从尼纳纳运到了诺姆。

负责最后一程的挪威裔橇夫卡森和他的领头犬巴尔托有了这些来之不易的药品,维尔彻医生成功地将疫情控制了下来。

最终,这场原本有可能让诺姆遭受灭顶之灾的白喉病,只导致了7人死亡。

这一场狗拉雪橇的接力,被人誉为阿拉斯加奇迹,也被叫做“1925年血浆驰援”或者“救援大竞速”。

埃迪塔拉德小径及奔跑着小径上的雪橇犬们一举成名,当地人训练的雪橇犬后来在二战中被招进美军,编入了驻守格林兰岛的极地救援队。

1925年救援路线及药品接力传递点示意图从伟大奇迹到盛大赛事诺姆的这次危机也让阿拉斯加领地的政府汲取了教训,在那场冬季风暴之后,他们开始大力完善通往各个居民点的道路交通系统,并且兴建了很多飞机场。

在交通更加通畅之后,阿拉斯加吸引来了更多的渔民和矿工,这个领地的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它的经济地位也不断攀升。

终于在1959年,阿拉斯加达到了建州的标准,作为美国第49个州加入了联邦。

建州之后不久,北极圈内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从此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的最重要的产油区,其道路交通系统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过,狗拉雪橇这项阿拉斯加的传统文化,和埃迪塔拉德这条小径一起,在交通逐渐多样化之后,被人冷落了。

甚至有些原来只能通过狗拉雪橇进出的村落,在公路或铁路修通之后,竟然连一个橇夫都没有了。

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1967年是美国获得阿拉斯加的第100周年。

这一年,阿拉斯加州政府向社会征集评选本州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1925年这次救援行动毫无意外地名列前茅。

这时,政府中有人提出,阿拉斯加应该做点什么来纪念那次伟大的救援。

其中一个官员提出,要让人们永远记得雪橇犬以及埃迪塔拉德小径在那次事件中所作出的贡献,因此他提议,举办一场狗拉雪橇大赛,让当下全世界最顶尖的橇夫和极限运动员齐聚一堂,重走当年的路线。

他的提议受到了青睐,但有一个问题:当年救援走的那条路线太过于偏远,沿途人烟太稀少。

在那条路上举行大型比赛,不利于宣传,也不利于转播。

于是又有人提出,沿着埃迪塔拉德小径的主干线进行比赛。

埃迪塔拉德小径的主干线要经过安克雷奇这样繁华的区域,通往当年被救援的小镇诺姆,还要通过阿拉斯加腹地的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区域,包括当年发现了金矿的欧菲尔和鲁比等地。

这样,既有利于赛事的宣传,又追思了历史,还能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可谓是一举三得。

这个提议被采纳了。

阿拉斯加政府尤其看中了第三点。

那一片区域在金矿枯竭后,经历了严重的人口流失,经济萧条不堪。

有一些小镇,比如欧菲尔,被彻底地遗弃,成为了“鬼镇”。

由于远离繁华的区域和劳动力的缺失,剩下的小镇获得的关注度甚低,几乎得不到任何外来的援助,基础设施退化严重,教育也跟不上。

如果能通过一项世界级的赛事,将人们的目光汇聚到那些小镇,就可以帮助它们重振经济。

阿拉斯加被废弃的矿业小镇(图片来自Culture Trip)经过几年时间的准备和具体的路线规划和清理,第一届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大赛在1973年展开。

此后,这项比赛成为了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也是阿拉斯加最有名的体育赛事。

这项比赛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埃迪塔拉德小径这条在阿拉斯加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道路,也在交通逐渐发达以及机械化雪橇大量投入使用的冲击下,维护了阿拉斯加的狗拉雪橇文化;沿途的小镇,也因为赛事举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的还成了旅游景区,为当地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1978年,美国的国家公园署新设置了“国家历史步道”的项目,埃迪塔拉德小径因其在阿拉斯加的原住民文化、早期开发以及那次伟大救援中起到的作用,被列为第一批次的四条国家历史步道之一,成为受联邦政府直接保护的历史遗迹。

纽约中央公园内纪念1925年诺姆救援的雕塑,原型是跑完最后一段53英里的领头犬巴尔托,它于1933年去世后被做成了标本,收藏在克利夫兰的一家博物馆

 3 ) 谢谢你Togo

从除夕到初一凌晨,Togo陪伴我度过了新年。

谢谢你Togo!

谢谢你们,正睡在我身旁的狗狗!

“Good dog! On by! What, my pups, are we to fear ice now? He which hath no stomach to this fight, let him depart. His passport shall be made. We will not die in that dog's company. Old dogs forget but he will remember, with advantages, the feats he did that day. Then shall our names familiar in his mouth as household words, Seppala, the driver, Fritz and Sally, Molly and Red and Togo, the great Togo in lead, be all in their flowing water bowls freshly remembered. And dogs in Nome, now abed, shall think themselves accursed they were not here. 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champions. Now, run, my pups. Run!”“It was foolish of me to think Togo would ever be denied. I always thought he lived for the sled. When all along, what he lived for was me.”“If you're lucky enough to have known a great one, they never really leave. They stay with you as long as you live. Harnessed to your heart, giving their all...Always"

 4 ) 多哥,一只不被看好的哈士奇,成了像东乡平八郎一样的“黑马”

多哥 (2019)8.82019 / 美国 / 剧情 冒险 / 埃里克松·科尔 / 威廉·达福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这是一部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家曾经的一员~~“小狼”,一只聪明调皮可爱的边牧,她来我家的那一年正好带我家玏哥刚在电影院看完《狼图腾》,于是让玏哥给她起名,结果玏哥就叫她“小狼”!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养狗的原因是觉得玏哥没有玩伴,于是收养她,那年是2015年,玏哥6岁!

在2021年玏哥12岁上初中以后,我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她了,就帮她找了一家城郊有大院子的爱狗人士安顿了!

所有的事件都有两面性,就像片中的一段对白对多哥的评价“你看到的是勇气和可爱You see spirit and something lovable.而我只看到麻烦 费时和失败All I see is trouble, waste of time, and failure.”就像我虽然不是激进的“爱狗人士”,但是我喜欢狗狗也愿意养狗!

就像我不支持吃狗肉,但是我也不反对别人吃狗肉!

其实关于动物的电影很多,而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就更多了,其中不乏经典佳片,我有印象的就有《忠犬八公》、《南极大冒险》、《一条狗的使命》、《101斑点狗》…这些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表达了狗狗对人类的忠诚、它们的勇敢、坚毅等等,而本片最难能可贵的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

故事本身比较简单,说的是在阿拉斯加爆发了白喉,在零下五十度大雪纷飞的恶劣气候,只有靠狗拉雪橇才能去把急需的血清带回来,而参与接力的十几队狗拉雪橇评论每队只完成了50公里,而多哥的雪橇队却完成了近500公里,差点搭上了它和主任的性命!

剧情倒也算紧张刺激,当然还有阿拉斯加那冰天雪地的美丽景色,有点不输《海蒂和爷爷》里面阿尔卑斯山的优美景色了,当然各有千秋了!

虽然剧情比较简单,但是事件的意义很重大,也很感人!

值得推荐,推荐指数⭐️⭐️⭐️⭐️

 5 ) 我只会截图

Magnificent!

狗勾简直太可爱了吧。

超级聪明有爱的狗勾。

Magnificent! Born to lead.主人也很了不起。

大自然也很magnificent。

(非常适合大银幕啊。

)威廉达福简直神还原。

没有刻意煽情却时时热泪盈眶。

好几处动物视角很可爱。

然而我并没有什么想要说的了,非要写到140字。

我只会截图。

 6 ) 不明白为何如此温情

1.女主人照顾重病的多哥,给了它一条活路2.男主接受了多哥作为宠物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Never give up🐾🐾(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16720/剧情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哥的顽强勇敢,使命感信念感和对主人无限的忠诚,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和主人在一起,最佩服的首先是男主人的对小镇每一个人无私的大爱,责任感,使命感,勇敢坚韧还有信念感,环境无论多么恶劣坚决不放弃,找到出路回家送血清,还有完成血清使命之后对多哥心痛与后悔是多么的真诚诚恳,即便很心痛不愿接受,但依然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生活要继续,因为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另一个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男主人的妻子,非常的深明大义,聪明善良勇敢,大爱无私,包容宽容,即便非常担心非常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公和多哥去冒险,但依然不会干涉老公的选择,尊重老公的选择,她非常了解她老公,相信他老公,她知道她老公的选择没错。

最后故事的结尾上报纸出名的不是多哥和男主人,他一点都不在乎,男主人只在乎多哥还能陪伴自己最后的日子,更在乎他与多哥之间纯真真挚的感情,这种品质太珍贵了,太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另附

 7 ) 多哥

今天看完了一部温情的冒险片《多哥》本片讲述了雪橇犬多哥和主人阿塞的故事。

阿塞为了拯救阿拉斯加的孩子,带着自己年迈的领头犬多哥,冒着暴风雪,穿越雪山和冰封的湖面往返运送血清。

在回忆中,小时候的多哥总是能挣脱阿塞的管控,一次又一次寻找着外出的多哥。

阿塞原以为多哥只是好动,是天性的活泼,便让他当上雪橇的领头犬。

当他们历经艰险运回血清,多哥的右腿因为受伤而绑上了绷带,阿塞把他留在屋子里出去工作,多哥望着远去的阿塞,不停扒拉的屋门,奔跑着冲向阿塞。

那一刻,阿塞明白:原来从始至终多哥所追逐的并不是雪橇,而是阿塞自己。

如果说忠犬八公讲述的是动物对人的坚守,我认为多哥讲述则是动物对人的奔赴。

片中让人动容的不但是多哥对阿塞绝对的忠诚和追逐,同样令人动容的是阿塞对于多哥深厚的爱,他们互相都无法割舍,无法离开对方。

在多哥和阿塞的身上,也彰显着勇气和责任,令人敬佩。

 8 ) 《多哥》

它们既忠诚勇敢,又可爱蠢萌,看到年老的Togo就想到我家同样养了12年的狗,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陪它遛弯,风雨不改。

电影双线叙事,以时间为单位,现实和回忆双线塑造雪橇犬多哥的经历,接送救命血清的任务完成425公里的险峻历程,以十二岁的犬类体格,穿越风雪,迎接雪崩,横渡冰河,跟主人跨越山海和严寒,坚韧不畏惧的品格感天动地,前行不回头的气魄英姿飒爽,忠诚和信念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和其本身

 9 ) 雪橇犬多哥

人应该和狗学习怎么做人。

看见多哥脚受伤了真想去吹吹,人受伤?

有破伤风吗?

没有?

真可惜。

幼犬好可爱啊,动物小时候真的可爱冒泡。

“1925血清接力”诺母镇上出现了传染病,在儿童之间传染力很强已经有两位儿童死亡,如果一周内没有拿到血清镇上的儿童死亡率几乎100%,在整个血清接力赛程中多哥在零下50度跑了425km ,跑了接近40%的路程,最后一棒是雪橇犬巴尔托把血清送到小镇手上,在纽约中央公园有巴尔托的雕像。

多哥非常聪明顽强,雪橇手都因为长途跋涉极端天气失去意志了。

在浮冰上狗群因为海峡冰面破裂慌张,雪橇手用改编的莎士比亚《亨利》来激励多哥和狗群,底下的冰层裂缝和闪电一样紧追不舍,在浮冰上水上漂……拍得真恢弘。

作为一个leader 不管是狗是人都得担负很多。

/多哥这个名字来源于不被看好的狗和不被看好的人,和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创下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同名。

/我在想是怎么训练多哥单脚跑的?

今年看了俄罗斯的忠犬帕尔顿,差点意思

 10 ) 多哥:你的生命可以更有力量,不用屈服

我确实在最近喜欢狗狗,于是在有空的时候看了电影《多哥》。

狗狗摇头晃脑萌萌哒好可爱呀!

我喜欢小动物和小婴儿,他们还没有被训练社会化,是保留最多灵性的生物。

他们知道善恶,用感觉第六感。

多哥探求心旺盛,好奇心也是,渴望在一望无垠的平原奔跑,人类的圈圈拴不住多哥对于大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作为社畜,每天面对领导点头哈腰的,被迫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钱,为了生存,都要隐忍。

可能大家社会人会觉得我矫情了。

就像男主人要因为多哥不服从她的指挥,卖掉多哥的时候,说的,为了要生存,动物是动物,不是家人,只是工具。

可是,当我看到了多哥想办法破门而出的时候,我是开心的!

对啊!

这就是人啊!

拥有自己的自主意识,想做,野生野蛮,有自己的生命力!

说实话,被震撼到了,也惭愧了,人活着还不如狗狗通透自由。

多哥还很坚韧,也是多亏了男主也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人,这一点多哥和男主人互相成就。

通行的伙伴是很重要的呀!

看完电影后,每当我失落,想躲的时候,就想到了多哥不屈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就立马给自己鼓励了!

人啊,这辈子要是做不到像多哥一样目标明确,有决心和毅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活在这个世界上干嘛呢?

多哥最后温暖了男主人和女主人,也治愈着我。

最后多来几张多哥本狗的照片吧!

《多哥》短评

那些傻乎乎不认主人的哈士奇好好看看,学着点。

9分钟前
  • 张博
  • 力荐

一点都不煽情,但却让人感动的想哭。一个人,一生能遇到一条好狗,往往能胜过许多身边作为人的朋友。

11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三星嫌少四星嫌多系列

15分钟前
  • 钱包你瘦了
  • 还行

最近的粪作三连。人类终于寂寞到要跟狗狗互诉衷情了吗。题材让人想起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但电影剧情跟雪橇犬的世界差太远,实在弱智缠绵得要死要活。

20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电影本身从剧情到剪辑都非常的套路,所以并没有什么让人会感到意外的地方。而在观众情绪差不多到达高潮突然插叙的做法更是让人泄气。摄影很不错,狗狗也很棒,所以总的来说也还算还可以,但是电影本身没有新意,也没有气氛,8.8分实在过誉。

25分钟前
  • HarrySax
  • 较差

真是毁了这个故事

28分钟前
  • Foxy Grace
  • 较差

狗是真的聪明

33分钟前
  • 鱼进锅
  • 还行

这分数太虚幻了吧,作为电影只是一般

34分钟前
  • metalpuppet
  • 还行

看完全片,只有两个词表达我对故事情节对人物设定对台词设计的感受:又茶又婊,又当又立

3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本来想给四星半 但最后太sb了 都知道狗狗很聪明关不住 女主还不锁门 让他腿瘸着跑出去 强行煽情 cnmd 狗很可爱 人类不值得 草!

39分钟前
  • 派大星的朋友
  • 较差

文戏还是不错的,动作场面过多的CG效果看着反而魔幻不真实,TOGO就是个又二又固执又亢奋的工作狂狗狗!!!看着它固执地跟着主人出车的时候真觉得那份偏执多难能可贵

42分钟前
  • "eMily"┆rehab
  • 推荐

之前看的,我竟然没有标记

44分钟前
  • 飞翔的番茄
  • 还行

特效一般,狗狗演技真好,节奏拖沓,“做得好才会喜欢你”的垃圾故事,声音做得也拉垮,8.8 exm??

47分钟前
  • 没有猫的笑容
  • 较差

电影本身拍得是挺普通的。故事和狗加分太多,风景很不错。整体感觉不如《南极大冒险》。猜测国内可能会以批片的形式引进。

4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看过细想故事很简单,1924年阿拉斯加州特别偏僻的诺姆市发生白喉病,为了能闯过暴风雪拿到疫苗而展开的争分夺秒接力运输。但是细节对多哥这只雪橇狗成长的描述,对狗与主人的共克难关,沿途跌宕起伏的惊险都很牵动人心。

53分钟前
  • pepper 安
  • 推荐

动物版美国大片

55分钟前
  • lonelytogether
  • 较差

人物塑造太僵硬,人与狗的感情刻画也生硬,多哥是条好狗

60分钟前
  • z先森
  • 还行

驰骋于崩裂中冰海之上的惊险不曾让他动摇,也非童言无忌的提问令他恼羞成怒,真正使他难以忍受的是少女父亲对几乎失去女儿时心情的描述。那一刻,他多半没有准备好那突如其来被语言精准攫住的伤痛;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在这场英勇事迹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此即彼的取舍。

1小时前
  • 不懈不戒
  • 推荐

这类片子就这样算中规中矩了。高分当然是爱心泛滥的产物。

1小时前
  • goodliuwu
  • 还行

狗狗很好,电影一般

1小时前
  • ndk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