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最后,我们没有看到lone ranger,只看到lone tonto走完那段长长的,孤独的路。
tonto 在最后的时候给了小男孩一颗子弹,也说明了,这个侠肝义胆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是个虚构的故事。
合理的解释就是,没有大难不死,没有炸铁路和复仇,也没有白马和蒙面侠客。
就只有一个孩子救了两个白人,然后为了一块表带着白人去发现了银矿,然后被白人恩将仇报挖了银矿屠了原住民,剩一个变成了老头的孩子没吃没喝没土地,只能跟着一个嘉年华的廉价西部展览混口饭吃。
《转》看到别人写的这段故事还原感觉可真悲凉。
对家乡的思念让他走上那条遥远的路。
不甘心的他重新在脑海里写上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感觉可真不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指的是一个倒霉蛋,因为怀揣价值不菲的财宝,而惨遭横祸。
因而就有了“财不露白”这句警示名言。
本片呢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怀璧其罪的故事,而怀璧的不是别人,正是在北美大陆一次次的惨遭蹂躏的印第安原住民。
故事发生在那个美国“挺近大西部”的年代里,而在那快速向西延伸的铁路线上却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包藏了20年的祸心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在那印第安自留地中沉睡了无数岁月的巨大银矿,成为了一切阴谋和屠杀的源头。
牛仔、枪战、印第安人;抢劫、追捕、艳舞女郎,再加上时代背景和那独特的配乐风格,给我一种怀旧的感觉,尤其是那悠扬的配乐响起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赛尔乔·莱翁内所带给我们的经典时刻,游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随时可能叼着烟嘴出现在荧幕中,一部美国西部题材的电影,就这样在我眼前呈现开来。
不过这次担当主角的必然不可能是已年逾80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先生了,而名为独行侠的本片,怎么看都绝对不是"独行侠",影片的主角甚至不是那位被称为独行侠的蒙面牛仔,无论从演员名气还是在影片中的角色地位以及表演功力来看,都是那位脸上画着夸张油彩,脑袋上顶着一只黑鸟,一身印第安勇士打扮的约翰尼·德普更为重要。
不过说实在的要不是提前做了功课,知道主演是他,很难从这幅夸张的化妆下认出那就是名震江湖的“杰克船长”,《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加勒比海盗》, 约翰尼·德普这位好莱坞巨星塑造的那些成功的电影人物,化妆和衣着每每都极为颠覆和夸张,而这次的印第安勇士造型绝对称得上是新的挑战,那搞笑到极点的黑鸟头饰,一身古铜色的皮肤再加上夸张的面部化妆和巨大项链,绝对是似鬼多过像人,不过就在这幅行头之下,那标签一般的表演风格很容易就能让人认出,这不过是“杰克船长”换了身装备而已,在本片中他在说话的语气、表情,肢体的动作等等方面都沿袭了在《加勒比海盗》中的那种状态,看似木讷、寡言之下却机警睿智异常,在无比惊险的环境中却全然不协调的保持着看似疯狂而搞笑的淡定和优雅。
这样的一个角色,成为了影片的最大看点。
本片除了约翰尼·德普这块招牌之外,可以说其他元素都比较平庸,视觉特效非常一般,其他演员的表现都比较平庸,值得一提的是扮演“独行侠”的演员:艾米·汉莫,当年一部《社交网络》让他进入我的视线,几年下来也出演过几部电影,但都不是重要角色,本次在迪斯尼的大制作中担当重要角色的他可谓是自己事业中的一次重要机会,而恰逢其会的是当年同样在《社交网络》中走红的主角杰西·艾森伯格,今年主演的新片《惊天魔盗团》,而就在没几天之后将在大陆上映,一场同龄人的较量到底……今年的诸多引进大片中,经常会出现被誉为“神翻译”的点睛之处,就如《环太平洋》中的“天马流星拳”等等,本片中也不例外,再次出现“神翻译”令影院中哄堂一片。
影片除了上述看点之外,各位观众如若愿意还是可以去了解一下,美国人挺近西部的这段历史,以及北美原著民印第安人在滔滔席卷而来的无数强盗面前的悲惨命运,还有就是在北美发现了无比巨大的白银矿的事件之后,此事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巨大冲击。
本片随为西部电影题材,但却在画面的处理上有所节制,虽有部分枪战镜头,但没有什么血腥的场面,而大量诙谐的表演也冲淡了故事本身的阴霾,总的来说在这个国庆档期,一家人去看看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选择。
《独行侠》:画虎不成反类犬!
(分析本片克隆《加勒比海盗》模式因何失败!
)文/列文 ——影评刊登于《北京青年报》今年是好莱坞暑期档大片的“翻船年”,威尔·史密斯父子的《重返地球》、机器人大战怪兽的《环太平洋》、西部动作大片《独行侠》等年度巨制都遭遇票房惨败。
尤其是花费2.5亿美金打造的《独行侠》,各方面的商业算计本应是万无一失的。
直到看完影片才发觉,败因在于导演想法太多!
影片在延续《加勒比海盗》系列“不必当真”的儿戏和冒险之外,还加入了严肃的历史反思、道德抉择、人性追问以及神神叨叨的奇幻元素,在游戏和严肃之间的调性把握明显失调!
两个小时的片长也显得过于冗长,大量不甚有趣的对话戏严重拖慢了影片的节奏,动作大场面也令人失望。
约翰尼·德普“杰克船长式”的脱线喜感并未有更出色的表现,阿米·汉莫也没有发挥出高富帅的魅力,死板迂腐大过趣味性,两位主演彼此间的“化学反应”也严重不足。
《独行侠》在预告片中出现了《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标志性LOGO,无疑在向观众表明这是一部按照《加勒比海盗》模式打造、意图延续其出众品质和票房辉煌的作品。
对比之下也不难发现,本片各方面元素确实与《加勒比海盗》一一对应。
《独行侠》的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导演戈尔·沃宾斯基、主演约翰尼·德普就是《加勒比海盗》的“卖座铁三角”。
阿米·汉莫和约翰尼·德普的双男主搭配,也延续了《加勒比海盗》系列里小铁匠和疯船长一庄一谐的风格定位。
而“独行侠”的死而复生和“不死之身”,也算是把《加勒比海盗》中的奇幻元素带到了西部。
“独行侠”的心上人瑞贝卡,也跟《加勒比海盗》里小铁匠的心上人伊丽莎白一样美貌与勇气兼备。
片中野蛮残忍的匪帮头子卡文迪什无疑对应的是《加勒比海盗》里一个个邪恶的海盗船长,而隐藏在幕后的终极大BOSS镇长科尔,则对应的是《加勒比海盗》里想要一统七海的贝克特勋爵。
毫无疑问,《独行侠》意图拷贝《加勒比海盗》的成功模式可谓机关算尽,但最终还是这些相同元素在细节上的差异,以及风格与节奏感的失调,导致本片“画虎不成反类犬”,呈现出全线崩溃之势。
首先,阿米·汉莫和约翰尼·德普的双男主组合重心不明、戏份失调。
《加勒比海盗》虽然也是双男主搭配,但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海盗船长杰克无疑是真正的男一号。
而《独行侠》中约翰尼·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唐托,虽然脱线式的喜感完全就是杰克船长“灵魂附体”,但他其实已经失去了标题人物的地位。
阿米·汉莫扮演的约翰·柯林斯,才是本片的主人公男一号,影片围绕着他的经历展开。
故事发生在1869年的美国德州小镇,约翰是个信奉法律和非暴力的检察官,当他回到家乡时,本已被捕的匪帮头子卡文迪什意外逃脱,于是约翰和身为骑警的哥哥丹一起出发去将他捉拿归案。
没想到约翰一行人在峡谷遭遇了卡文迪什匪帮的埋伏全军覆没。
约翰被印第安人唐托所救,发现小镇上黑幕重重,于是带上面罩成为“独行侠”,同唐托一起打击罪恶、揭开真相。
虽然本片力捧近几年在好莱坞强势崛起的新星阿米·汉莫上位,但影片对于他饰演的约翰·柯林斯定位过于古板迂腐,在无法无天的西部居然固执地相信法律和非暴力,甚至连枪都不愿意拿,屡次有机会杀掉大恶人卡文迪什都下不去手。
虽然这种非传统西部英雄的定位有一定新意,角色呆萌的样子也能营造一定的喜感,但这种软趴趴的角色形象还是欠缺西部英雄应有的气场,难以撑起整部影片。
而本片既然用了约翰尼·德普这位影坛巨星,即便作为配角也肯定是要在他身上大做文章的。
于是影片专门给约翰尼·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唐托打造了一条背景故事线,对他的心路历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而且让他成为了约翰·柯林斯的精神导师,引领他一步步面对自我、正视现实,让他完成了从非暴力到以暴制暴来主持正义的转变。
《独行侠》甚至以“老年唐托讲故事”的方式作为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实在看不出除了给德普加戏以及展现一下他的老年妆之外,这种叙事手法究竟有何必要。
这样一来,两位主角在片中的戏份和地位趋于平均,最终导致谁的角色形象和表演都不甚突出,再加上两人之间的对手戏缺乏火花,几乎是各演各的,导致影片丧失了《加勒比海盗》通过角色魅力吸引观众的优势。
其次,《加勒比海盗》轻松的童话基调在本片中也逐渐变味。
创意来源于迪士尼乐园海盗船游戏的《加勒比海盗》,本就具有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创作自由度,而《独行侠》必须受限于西部片的传统风格和历史背景,于是承袭自《加勒比海盗》的童趣风格与真实残酷的西部片基调就发生了强烈抵触。
一方面观众看到的是独行侠和唐托在疾驰的火车上纵高跃低、飞来飞去的游戏化动作风格,反派的子弹似乎都长了眼睛一般有意避开他们,独行侠和唐托即便从火车上摔下也能毫发无损。
一方面观众的看到是在修建横贯美国大铁路的真实历史背景下,黑心商人的血腥阴谋;看到的是忠勇的骑警们遭遇匪徒埋伏后一个个血沃黄沙,匪帮头目卡文迪什甚至将约翰的哥哥丹开膛摘心;看到的是保卫家园的印第安人在冲锋中尽数倒在美军的机枪之下,献血染红河流。
天马行空的童趣与血腥残酷的真实拧巴成影片十分怪异的风格基调,让人没法像看《加勒比海盗》那样从头到尾愉快开心,尽情享受冒险的乐趣,也没法像看传统西部片那样在铁血英雄和历史反思中寻找刺激和感悟。
再次,影片的动作戏和节奏感也令人大失所望。
《独行侠》2.5亿的巨额投资,观众本来期待看到的是《加勒比海盗》第二、第三集那种级别的大场面,但影片的实际表现让人不禁纳闷这2.5亿都花到哪儿去了,除了开头和结尾两场火车戏场面够大之外,其他动作戏都不值一提。
即便是结尾火车追逐打斗的大场面,也是游戏化的趣味大过火爆震撼,让人看得毫无紧张刺激之感。
而《加勒比海盗》轻松紧凑的剧情推进也在本片中丧失殆尽,首先不明白为何非要用“老年唐托讲故事”这种回忆式的剧情结构形式,既拖慢了剧情又容易让观众有出戏之感。
而且纵然影片想保持轻松的叙事基调,也在片中大量的对话戏中逐渐消磨成无聊了,让影片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显得格外漫长。
约翰尼·德普的表演只是延续《加勒比海盗》的脱线喜感,并无新的创意和发挥,也让人严重感觉审美疲劳了,能够逗乐观众的地方不多,尤其是他不断重复的给死鸟喂食的动作,始终都不觉得好笑。
电影、美剧实时点评请关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dusheliewen
如果迪士尼是一张茶几,还没从去年的《异形战场》的惨败缓过劲来,今年暑期档又摆上了新杯具《独行侠》。
据好莱坞业内杂志分析,这部长达2个半小时的大制作西部片将给迪士尼带来 1.6-1.9亿美金左右的亏损。
《独行侠》(The Lone Ranger)的故事在美国也算家喻户晓,最早是30年代电台里的广播剧,之后被改编成影视、漫画等多种形式,伴随了一代代小伙伴的成长。
不过相信从未了解《独行侠》原始故事的海外观众也能在观影中无缝对接,因为它的剧情实在简单到不值一提。
主人公独行侠原本是正义的德州骑警,在一次团体任务中全军覆没,唯独最资浅的他被神秘的印第安人Tonto救下,从此戴上佐罗同款面具,骑上灵性的白马,与Tonto一起查明铁路银矿的真相,将白人大坏蛋绳之以法,惩恶扬善,抱得嫂子归。
是不是还没听完剧透就想张嘴打个哈欠?
饰演《独行侠》的小帅哥艾米·汉莫完全不见了《社交网络》里惊鸿一瞥的俊俏,更别提侠气了。
而刚过五十大寿的约翰尼·戴普,尽管有一个真有原住民血统的亲爷爷,尽管涂成大白脸头顶死乌鸦,但他在电影里实在太不像印第安人了,就连杰克船长那三板斧,面朝黄沙背朝天的也施展不出来。
海伦娜也还是老样子,疯癫美人,沙漠怡红院老板娘,象牙雕花假腿暗藏玄机。
全片最好的演员大概是大漠荒烟里那匹美如臻幻的白马。
主题陈旧勉强可称之为复古,西部片的几大元素也都在,最后的火车大战配合《威廉退尔进行曲》也算可圈可点,但就是起不了化学反应,《独行侠》真倒不如约翰尼·戴普和同一个导演戈尔·维宾斯基两年前合作的动画西部片《兰戈》(Rango)够味道。
这样大而无当的电影遇到同档期小巧机灵的《卑鄙的我2》,分分钟被杀得落花流水。
不过好莱坞依旧是好莱坞,商业运作必须懂得止损。
《独行侠》惨败局势刚露,迪士尼果断拿《加勒比海盗5》的预算开刀,下令将其从2.5亿削减至2亿,此外,迪士尼还收回了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的电影最终剪辑权。
而在此之前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中,他可是从未失去过这一权利。
《独行侠》是一次尴尬的陆上行舟,口碑票房全盘皆输,约翰尼·德普+导演戈尔·维宾斯基+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的黄金三角安能雄风再振?
答案只有留到《加勒比海盗5》才能知道了,但愿杰克船长回到海上,风采依旧。
其实,本片没有那么深刻的主题。
想谈论这个这个话题,只是看到印第安人在枪林弹雨中无奈地倒下之后,想发一发感慨罢了。
人与自然,西进运动与印第安人,这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美国发展到一定水平,面对广袤的国土,却没有良好的交通,铁轨和火车就在大时代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也是人的征服欲望在作祟。
在电影中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部落因为银矿而遭到没顶之灾,为了让白人偿还血债,他们宁愿用瘦弱的身躯与弓箭和枪炮对抗。
这其实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冲突。
落后的古老文明在现代会面前不得不让步;但是古老文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又给人类重重地一击。
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点类似与中国的阴阳太极图。
假如一半是自然,另一半是现代化,或者说是人类前进中的文明的话。
他们必须处于一种阴阳互补的状态。
当一半的力量,超过另一半的时候;另一半自然要被缩减。
但是一旦一半吞噬掉整个部分,那么世界便非非黑即白了。
原来的世界便被打破了,或者说是消逝了。
两者必须维护在一个良好的限度之内。
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当然,我很难忘却在影片的彩蛋的那一幕: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已到了步履蹒跚的年龄,一个人抛弃的传统服饰,身着西装,在广袤的荒野上,迈着年迈的身躯,孤独地前行。
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尴尬呢?
我在某知名高清网站看到有人推荐说,这是一部史诗级西部片巨作,我差点没笑出来。
“西部片史诗巨作”,这些字眼除了在评价大师级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时会被提及,我至今尚未见过哪一个导演敢恬不知耻地把这个头衔加到自己脑袋上。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本片“想法太多,以至于连自身的风格都无法确定。
本片充其量是一部更好的影片的粗剪版。
这部貌似聪明实则空洞的冒险片,有着一个看起来更像是汤姆·福特而不是约翰·福特的主角,问题多多:拖沓的剧本、不断转变的风格和多余的反派。
即使是约翰尼·德普的明星效应也于事无补。
” 在具体评价之前,我有必要澄清,电影的组成部分,比如演技、配乐,并不真正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单独分开来看这些组成,我们甚至会觉得它们足够优秀,当我们把它们拼凑到一起,才会发现它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好看。
所以,细节的经典并不能保证整体的优秀。
回想五十年前的《荒野大镖客》,它让全世界认识了三个人,一个是影片的导演赛尔乔·莱翁内——他后来成为了意大利西部片的大师;一个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后来成为了最著名的牛仔、好莱坞最有资历的老导演;还有一个是影片的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他后来成为了作品最多、名声最大的电影配乐大师。
他开创了西部片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以口哨、甩鞭声、短暂急促的马蹄声为主旋律,这三种怪诞的声响交杂在一起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西部的狂放、没有法律约束的特性。
这部电影无非是三个大神的一次扯淡,他们来自《加勒比海盗》:导演歌尔·维宾斯基,主演约翰·尼德普,配乐汉斯·季末。
有人评价说约翰·尼德普在加勒比海盗之后就变得不正常了,我觉得这句话他其实说错了,他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再提前一些。
约翰·尼德普的另类造型是如此地经典,以至于我甚至怀疑如果采取正常演技,德普还是德普吗?
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约翰·尼德普的演员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成也蒂姆·伯顿,败也蒂姆·伯顿。
蒂姆·伯顿是目前少数的还保留着自己鲜明特征的另类导演,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御用演员约翰·尼德普也变得比较另类,从剪刀手爱德华开始,德普就成妖怪了。
约翰·尼德普在本片的演技却让我匪夷所思,以致抓狂差点致死。
他的行为举止依旧保留着海盗船长的影子,我有一阵曾怀疑,德普是否是在拍摄完《加勒比海盗》之后立马投身《独行侠》,甚至我觉得,尼玛,这加勒比海盗原来是印第安人(《独行侠》中约翰·尼德普饰演的角色便是印第安人)。
再或者,他从加勒比海上岸之后,换掉裹在脑袋上的头巾,然后绑上一只死去的乌鸦(目测是模型,如果是死尸我就纳闷为什么不发臭),再给自己编造一个凄惨的关于淘金者的悲惨故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原始土著。
我承认本片配乐汉斯·季末是现存的配乐大师之一,是顶峰级的大师,他为包括《加勒比海盗》《珍珠港》在内的影片的配乐令我终生难忘,但他激昂大气的配乐在本片中,因为德普的缘故,我更多的想到的是喜感,那种西部特有的苍凉已也不在。
面对这么粗糙的西北片,我迫不得已承认如今的影迷已经抵挡不住好莱坞产业链了。
几个一线演员,外加几个勉强及格的特效,就是一部热卖的电影商品。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非常无聊和单调。
还有很多没有代入感的动作戏镜头。
在狂热和乏味之间,影片走完了时长。
”(《今日美国》评论)西部片中穿插的喜剧元素让观众莫名其妙,无怪乎《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部非常长、非常忙碌的电影,让几代观众空前一致地感受到困惑、昏昏欲睡和偶尔的兴奋。
” 按理来说,这不应该。
通观西部片历史,我很难找到一部电影中,那些奔波西部的美国淘金者面色如此白嫩。
我也没见过哪一部西部片采用了深色调,而不是常见的那种滚滚黄沙,一片荒芜。
我甚至听不到那些熟悉的曲调作为转场音效,切换到一个杀手肆虐的小酒馆。
前不久豆瓣某君做了一个截图比对,主要是解释本片在那些画面中对以前的老片做以致敬。
我记得其中有《上海正午》以及镖客三部曲。
那张截图明显地带有主观情绪,导演也并非是为了致敬经典才设计那些画面,西部片有自己的特征,有雷同在所难免,但上升到“致敬”这个层次,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夸大。
特别是,截图制作者说约翰·尼德普踩着梯子登上一辆货车的步伐是在向《加勒比海盗》船长的出场致敬。
我觉得这一点就相当扯淡,加勒比海盗的扮演者就是约翰·尼德普,我还没见过哪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致敬,而且《加勒比海盗》上映才过去区区十年。
你可能不会相信,一年前我独自看完《西部往事》后,在楼道里大喊着“碉堡了!
碉堡了!
”那股激动之情,我兴奋地告诉我的小伙伴们,这片屌炸天了,配乐屌炸了。
而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西部片的期望,我不得不再一次肯定,赛尔乔·莱翁内之后,世上再无西部片巨制。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侠客梦,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英雄梦。
独行侠,区别于超人、钢铁侠等美国全民英雄的存在。
他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武器,他也没有拯救世界。
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幽灵,穿梭在邪恶势力周围就是为了报仇。
当他孤独的面对一切时,他的印第安好兄弟可是对他不离不弃。
不愧为美国大片,题材好,选景好,配乐好,让人看得心惊动魄,而台词里时不时来几句冷笑话,让你感觉到篇子的可看性不止在于动作。
对于美国的大片一直就是看得似懂非懂。
不管哪一部,看着看着就头疼,可独行侠却让我从头看到尾,片中恢弘的场景也是在电影里难得一见的。
荒凉西部、悬崖勒马、苍鹰翱翔、与本片的主题也是相得益彰。
本就是独行侠,是一个幽灵,放在荒凉的地方还不错,让他去到城市的钢筋丛林里,也许他就会头晕转向了吧。
不得不说美国电影制作就是让人折服。
从本片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就可以看得出来美国电影制作已达到无所不能(估计吧)。
独行侠,一个孤独的勇士,一个疯狂的幽灵,当他骑着神奇的白马飞奔在火车上时,震撼,就这一个词。
当大桥炸断,火车掉下桥的瞬间,震撼。
本片在火车上的打斗场面较多,也让人看着惊心动魄。
还有就是警察在峡谷里被伏击那段,有没有策马奔腾,有没有惊心动魄,有没有震撼,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被震撼了,我也想做一个独行侠。
Maybach 20130801
上周末去看了这部电影,全片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让我深深着迷:荒凉的大漠、铁路、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牛仔、插着羽毛印第安人、梳着辫子的华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是那么脆弱,很快就会被势不可当的工业文明彻底吞噬)。
此外,恢宏的配乐,壮美的场景(骑士们纵马驰骋在西部的原野上真的帅爆了),演员们,充满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料(电影院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可以证明),也有很多让人感动之处(比如印第安人慨然赴死那一幕)。
是作为一部商业片,绝对是上乘之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黑。
也许很多东西真的是各花入各眼,但怀疑那些对商业片口味过于刁钻古怪的人,平时是不是过得太舒服了——毕竟我辈俗人平日里为五斗米已经足够辛苦了,看大片就是想轻松一下再找点感动,窃以为这部片子都很好的做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好莱坞终于找到了一个带上眼罩就真的认不出来了的路人甲英雄。
民间英雄不一定要有超能力但是一定要有一张面具(条件艰苦点眼罩也凑合),来营造“第二身份”的神秘氛围,而这份伪装必然会导致英雄与公权力机构的对立,甚至是与普通群众的对立。
贯穿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指向英雄本身,而是他那份伪装所象征的“未知”和“不可控”。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那种近乎无所不能的控制力一次又一次骚动着人类扮演上帝的野心,所以人类最恐惧的不过是发现自己做不成全知全能的神。
而戴着面具的英雄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来说就是一个不知道定时还是不定时的炸弹,充满着威胁,片中英雄的设定本身就是秩序维护者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前半段的主题是他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挣扎,甚至做出“文明社会容不下戴面具的人”这样的判定。
文明,在很多表现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片子当中一直充当着反派,文明对自然的掠夺招致野蛮对社会的报复,虽然为自然代言的势力也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的伟光正,毕竟这是个流行把英雄拉下神坛的年代,但是象征文明社会进程的势力一定是利欲熏心惨无人道无德无信的妖魔,很多人在这里看到了对社会发展的反思,我却只看到打着反思名义不负责任的情感消费。
在以悲壮为终点的嘉年华当中他们玩命地无厘头,这种试图“摆正”历史的精神胜利,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跟国内没完没了的抗日神剧是一样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部奔马枪战烈酒牛仔基情萌宠应有尽有且高潮迭起的四星商业片。
虽然美国人卖起腐来永远差点味道,但在这个西部片没落的年代里,这次真的就差一包万宝路了。
做为德叔的脑残粉,去看之前先看了一些个评论,都说德普没突破,剧情扯啊之类的。
其实都没太在意,去的时候就是为了看德普,而德普本来就是个怪咖,有人愿意这么演有人愿意这么看,老因为人家没突破就批评算个什么逻辑?
能不断出现突破的那不是人,那是几何速度分裂的细菌吧。。。
再说了这种制作就算再差也总能给人看乐了吧。
结果可能因为期望值放的比较低,反而觉得赚了= = 确实不能说这片子有高水平,有些个特效做的还挺生硬的,但至少他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娱乐片,你要非说剧情扯,他也确是扯了点。
各种大难不死,各种一石二鸟百发百中,各种有结果没过程的逆转,还有些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东西。
但是真的就没人看得出他其实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无野心娱乐版少年派么?
整个片子本来就是在还原老印第安人讲述的故事。
作为一个没有第三人见证的故事,他讲得再离奇也不为过吧,而且这点片子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啊,不时穿插进去老印第安人的讲述以及听故事的孩子的疑问,都时刻在提醒着剧情的不合理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个故事。
就这导演还怕观众看不懂,又在最后让孩子确认了一遍,“你讲的这些这些,也都是假的咯?
”,老头子回答,“那就看你怎么想了” 这就是个少年派嘛!
好吧,你要合理,合理的解释就是,没有大难不死,没有炸铁路和复仇,也没有白马和蒙面侠客。
就只有一个孩子救了两个白人,然后为了一块表带着白人去发现了银矿,然后被白人恩将仇报挖了银矿屠了原住民,剩一个变成了老头的孩子没吃没喝没土地,只能跟着一个嘉年华的廉价西部展览混口饭吃。
但是这个有意思么?
谁愿意看这个苦大仇深的白人屠杀印第安的故事,扯淡了才有意思吧?
人家没怎么宣传,也没标榜自己有什么探讨人性的野心,用了同一个框架来讲故事,却得到了和少年派大相径庭的评价,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拿教授评论文的标准来给厨子做的菜打分,这不是教授和厨子的问题,反而应该是看客的问题吧?
总之我觉得这片子看得蛮爽的,爽就够了,想探讨人性和逻辑的,这片子太小容不下这么重的探讨。
挺不错的西部片啊!为什么票房会滑铁卢呢?戈导一往的幽默风趣加上加勒比海盗版的剧情,一波三折,剧情其实和兰戈很像,德普造型太过诡异了吧。
看了三分之二就看不下去了,这种冷幽默的西部大开发电影完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提名86th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和化妆奖项。也就这些了。
节奏出人意料的好。配乐赞。。
德普就是晚节不保的节奏。
哎,船长大人我累了。
明明叫“独”行侠,却在哪里都见到两个人(一个吃老本的昔日票房巨星+一个挑大梁的不知哪冒出来的美国男版景甜),想打青少年市场,却是一个脏乱差的老套西部片内容,这样的项目,想不亏钱都难,只是可惜了制作者这么大的拍摄难度。
巨烦,三星给海姨的
结尾音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本来还好,但是期待太多,落差太大
双行侠骑独行马,投身西部大开发。
德普和海伦娜的造型依旧那么犀利,三人组唯独少了蒂姆波顿,不过即使有他也难以挽救这部烂片烂下去的命运。德普+艾米汉莫的搭戏怎么看怎么像成龙+anyone
漫长的两个半小时充斥着偶有金句,难成佳章的尴尬。肆无忌惮而又心不在焉地重复自己的Johnny Depp和Hans Zimmer让人无奈。不过往好了想,这片可以当作Armie Hammer出演蝙蝠侠的面具实习作品:)
一如既往的戈尔·维宾斯基导演风格,融合了《兰戈》西部和《加勒比海盗》美式幽默。我想赞一下斗牛曲居然配的毫无违和感。
动作戏份足又有趣!故事里主角一次又一次对白人法律失去信心 最终从律师成为不法之徒 不过比较逗比的是丫有印第安基友为何叫独行侠
和独行侠有什么关系,还是换了装的杰克船长好吗?...
挺搞笑的
闹哪样
大杂烩炖的太厉害,都烂成一锅烂菜汤了,不行~
迪士尼的开头,还让我以为下错电影了。德普总是演些奇奇怪怪的形象,让人认不出来……
拍的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