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惯了任达华凛冽中的冷酷,如果印象里的古天乐是一味的玩帅,如果从来的感觉孙红雷没有那么知性……《铁三角》颠覆了上面的一切!
徐克电影最出彩的是场景描写,通过反复的场景切换、镜头转移,带给人场面上的震撼,因此《英雄本色第三部》达到了情景震撼;林岭东电影最出彩的是人物刻画,对人物细节的把握使片子充满生机,动作、眼神、对白,没有做作拘束,满含诙谐大气,此外林氏电影的“老歌”配“舞蹈”实在是一绝,欣赏《监狱风云》里犯人们在《甜蜜蜜》的歌声中欢度春节,那一刻多么温馨;杜琪峰电影最出彩的则是意识流,魑魅的音乐、起伏的情节,也许只是简单的故事,但足够观众提心吊胆……《铁三角》融合了上面的一切!
狭义警匪片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宽泛的概念,这些年来警匪题材越发向小人物边缘生活靠拢,注重生活、心灵的刻画描写,从而和直接的警匪pk愈发疏远,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我有更多的共鸣。
我一直不算科幻迷,对华丽场面要求不高,更多时候只是想感触一下幽微的悸动,由此那些商业巨作无法入眼。
通过对港漫的了解,以及警匪作品的欣赏,我很想给该类电影改名为“社会边缘写实”,用小人物的眼睛去眺望世界的时候,人们才更有激情。
如此以来长期在电脑里的东西是《重庆森林》。
现在多了怀旧的《英雄本色》。
珍藏的有《监狱风云》、《龙虎风云》、《阿郎的故事》、《和平饭店》、《旺角卡门》、《喋血双雄》、《枪火》、《放逐》、《追踪》等,换句话说我是绝对的港片控!
看了《铁三角》,非常虔诚地下了两个版本比较着看,并在最后选取了字幕最匹配的。
太熟悉了,虽说是三个导演配合的杰作,但里面弥漫着融合而自我的味道让人很容易找到影片节奏与导演风格。
开篇的节奏属于杜琪峰,中间的景物轮换、人员更替属于徐克,后半部分的独舞、双人舞完全是林岭东。
对此,我简直不需整理,因为我欣赏过太多次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太多方式。
这是用杜琪峰的悬念结合了徐克的写实大气中间插播着林岭东欢快的无奈,以杜琪峰的压抑节奏穿插着徐克的张力手法再点缀着林岭东突然的灵光闪现。
徐克擅长人景结合,林岭东擅长以小见大,杜琪峰则擅长烘托意境。
如上结合,《铁三角》完美了。
其实,翻看电影的导演名单,杜琪峰的名字出现在最后,但熟悉杜琪峰电影的人观后必定明白,《铁三角》的主打非杜琪峰莫属。
影片采用了《黑社会2》的主要演员,色调选取了杜琪峰喜欢的深色,出彩戏也在杜琪峰擅长的夜晚进行,毋庸置疑杜琪峰完成了主角的职责,而徐克和林岭东贡献了自己的神来之笔。
如果徐克单独完成《铁三角》,结果大致会悲情;如果林岭东单独完成《铁三角》,那万万要不得,恐怕结果会悲怆;我所以喜欢结尾,全因为这是杜琪峰式的温情。
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任达华、古天乐、孙红雷演出了三种性格痛楚,同时讲述着三种性格的苦中作乐。
这部片子中,三人没有打戏,只有被打;不是老大,只是小弟;没有强势,只有威逼。
曾经无数次演绎勇猛阳刚男性色彩的人此次展现了完全相反的一面,精采绝伦!
赞叹!
想说的还很多,也确实应该再观摩几遍确认拍摄的细节以及导演之间的写作与切换关系。
不着急,慢慢来!
看完故弄玄虚的《太阳照常升起》,再看香港三大导演的《铁三角》,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对电影的热情和真诚。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也许因为是三个导演的合作,所以才有如此特殊的奇异的火花碰撞。
它不同于任何一部徐克电影、杜琪峰电影,它是三位名导的游戏之作。
充满了悬疑、紧张、幽默,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戏剧元素。
这是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集合了各位导演的优势。
徐克的布局有大将之风,线索繁多,情节扑朔迷离;林岭东的搅局剑走偏锋,增加了悬疑的魅力,让情节横生更多枝蔓;杜琪峰的破局自有其风格特色,脱不了的“枪”战却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之下展开,多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
每一个片断都是与其他的片断相融合又独自成章,增加了各自新的人物关系,塑造了新的人物性格,蔓延了新的情节线索。
看高手过招,只能大呼过瘾。
如果不知道这是一部合作的电影,你会惊叹香港又出现了一位天才导演,其影片让你觉得熟悉之余充满了惊奇的陌生感。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决不扭捏作态,想做就做,想拍就拍,率性而为,宛如几位豪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感染众多观看此影片的人。
不知道影片“铁三角”是否指的是三个“有压力”的男主人公呢还是指三位导演呢?
还是另有深意。
还有一点没有说到:最后结尾,对于陈福水这个人物的出现,杜琪峰竟然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解答。
当主人公们脱离生死之战后在回家的途中感叹生活又将回到原点,困扃的状态仍将持续时,又遇到一个类似陈福水似的穿风衣戴黑帽的男子招手搭便车,三人想到的是,这是他们心中的魔,不能让他上这辆车,这是“贪念”作祟,差点让他们泯灭了人性,丧失了生命。
这不仅仅对徐克的开局给出了完满的交代,顺带地将影片的主题上升到人性的层次,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铁三角》召集了香港的三个很有个性的导演一起来拍摄这部电影,你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部玩票性质的电影,也可以把这部电影完全的看作是一部奇怪的三种风格融合体。
前端部分由徐克进行拍摄,其独特的拍摄和叙述风格,让电影一开始就能够抓住观众的神经,中间部分的导演是擅长拍摄压抑之后爆发的神经质的导演,中间这段主要靠任达华的精湛演技来支撑,最后的部分,便是最为性格鲜明的杜琪峰导演的部分了。
杜琪峰的电影属于作者电影,带有相当强烈的个人标志化的特点。
最后一段在野草中的枪战戏和最后的黑色幽默,都让人觉得酷劲十足。
有人可能会说,这三个人都没有任何的突破,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打转转。
这种论点是对的,但是突破总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的打转转,又何尝不是几位导演在圆圈中寻找出口的一种方式呢?
end
看完《铁三角》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部由三个导演分别执导三个部分然后拼凑在一起的电影。
没有这个信息,我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的就是风格的混乱和突变。
虽然《铁三角》的剧情头绪是比较复杂的,人物也众多,风格也间或有黑色幽默的味道,似有《两杆大烟枪》之风,但是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的极度不搭调,人物行为动机的极度莫名其妙,以及电影在叙事上的散乱(和大陆阉割版可能有关)让本片成为了一团浆糊。
总的来说是三个傻蛋(任达华、古天乐、孙红雷),一个疯女人(林熙蕾),一个被逼疯的警察(林家栋),三个二逼劫匪(长的也很2),一个大陆正气民警(尤勇!
),一个真疯子(林雪),总之是一群神经病的故事。
最后一句去自首明显是为了过广电审查,自然忽略即可。
我看的香港电影不多,也不清楚徐克、林岭东、杜琪峰的风格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无论如何一部电影剧情的割裂和前后风格不协调的不统一对一部电影来讲不是好事。
三个导演是一个创意或噱头,但不能成为影片风格混乱的理由,毕竟这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铁三角】最精彩的就是收尾!
杜琪峰的银河杂烩做得太棒了!
徐克和林岭东没什么好说的,徐克是保持水准的,林岭东除了写实之外的幽默确实有点儿冷,比如林熙蕾挥着匕首跳舞。
杜琪峰部分多了很多人物,出现了尤勇林雪和赵志诚!
郑兆强熟悉的推摇镜头出现!
错落有致的打灯!
游乃海欧健儿和叶天成的多人物格局集中叙事!
错误引发的戏剧性!
烟雾枪!
银河映象万岁!!
最难得的是杜sir这次玩幽默感也不差,开局就是尤勇看着车不停绕环岛;接着胸罩当填充物;孙红雷给尤勇枪,三人齐挥手和林家栋say goodbye!
杜琪峰的冷幽默比林岭东好多了亚,交给林岭东估计又得鼓捣出一部【奇逢敌手】补充两个片尾字幕花絮:1.执行导演是郑保瑞 2.动作和飞车都是钱嘉乐
徐克+林岭东+杜琪峰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执导,到底会弄出一部怎样的电影来?
三个风格迥异,电影语言完全不搭的导演,携手合作讲述同一个故事的1/3,是坚持己见还是互相妥协?
带着这样的好奇,带着对于杜琪峰作品与银河映像的热爱,跨进电影院一览究竟。
徐克 布局熟悉徐克的非武侠类作品的观众会发现,影片开始部分的布局是贴上了徐克的标签的。
徐克与杜琪峰都是和善于布局的导演,但是就收尾来说杜琪峰的功力比徐克更强,所以让徐克去布局,杜琪峰去破局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徐克总是在他的电影中将角色间建立起复杂的关系。
角色很多,关系很杂在杜琪峰的电影中似乎也有类似的设置,但是这两者处理的手法又不一。
杜琪峰的电影中角色是谁谁谁其实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些伏下的线索在关键时刻完全爆发出来,一锅烩似的构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而角色的个性 无论是白的黑的还是灰的,并不是左右那个场面结局的关键,只是不同的个性在那个场面中形成完全不协调的对比,使得整个场面的推进合理又有趣,也就是说杜琪峰的作品中角色完全是为了故事来服务,而故事又是为了藏在故事背后的寓意来设定,他的电影不是让观众站在与角色同一平面上来感受喜怒哀乐,而是站在整个角色群的上方,用一种冥冥的视野去感悟的。
在徐克的一些古装片中,往往电影开头也是有这样的天眼的感觉,但是徐克毕竟是娱乐片的导演,当所有的线索布置停当,有一个庞大结构的可能性之后,依然要用角色的魅力去感染电影观众。
有一点类似与《新龙门客栈》中三方角力的布局开端,三个因钱落魄的男子(任达华 古天乐 孙红雷),一个为了情人(林熙蕾 任达华的妻子)设计陷害情人丈夫的警察(林家栋),三个准备搞劫持的匪徒,撑起了前半部分的戏剧冲突。
在这个部分,表演最出色的或者说整部影片表演最出色的都属林家栋(这个演员我实在太喜欢了,期待《文雀》)。
在第一部分中,关键的角色是林家栋、林熙蕾和古天乐。
林家栋和林熙蕾的偷情关系是林家栋陷害任达华的肇因,而古天乐既是三人组的一员,同时又是林家栋收买的内鬼,受命林家栋让任达华去做匪徒的司机,又为匪徒与三人组以及林家栋之后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徐克不是银河映像旗下,可以说徐克在布局阶段是出于礼敬之意考虑到同属银河映像旗下的林岭东与杜琪峰的作品风格,给出了两者可能发挥的空间。
任达华与林熙蕾关系在第二段中让惊悚并且有点神经质的林岭东的叙事风格游刃有余,第三段中包括了匪徒在内的各角色济济一堂之后的戏剧场面又让喜欢杜琪峰电影风格的观众很是过瘾。
而除了又考虑到另两位导演的布局之外,剩下的就是完全属于徐克自己的作品风格了。
无论是早期的《英雄本色》还是前些年的《顺流逆流》,节奏感,场面的干净有力,反面角色的强势,细节的逻辑性都表现得很完美。
而匪徒误以为林家栋是司机、林家栋杀了匪徒之一后的尴尬处境也很徐克风格化,为之后的另两个匪徒追击林家栋的冲突埋下伏笔。
徐克设置的三人组去古物的环节中没有告知观众古物究竟是什么,他将这一权杖交到林岭东的手里,唯一可惜的是这个古物的设置完全不符合杜琪峰的作品思路,加之到了林岭东手中居然变出了一个“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的殉情诗与黄金甲,将一部好好的黑色幽默片带到了追逝死者与精神错乱的模式故事中,实在是有点无厘头,有点始料不及。
林岭东搅局上海电影院的海报上 这样写 “徐克 布局 林岭东 搅局 杜琪峰 破局”,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设计海报者的高水准,一语中的。
林岭东的环节可说是这部影片中最弱的一环,虽然他的环节十分的林岭东风格化,可也正因为这样的风格化,把整个故事拖入了十分难堪的境地,第一幕苦心营造的角色关系走势被完全打乱,直接成为了任达华与林熙蕾两个因为精神错乱者的舞台。
而杜琪峰的风格是完全不可能按林岭东的设计走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第三幕中,杜琪峰完全无视于第二幕中任达华 林家栋 林熙蕾三者的关系,直接说自己的电影寓言。
导致三幕之间显得割裂明显,我想如果跳过林岭东的环节,只由徐克出上联,杜琪峰出下联,观众可能会觉得更平顺些。
林岭东的第二部分,与当年刘青云的《目露凶光》十分相似,角色都显得神经兮兮,故事则透露出些许灵异氛围,其实林岭东的很多电影都是这样,气氛为先,逻辑让位,感觉中这个导演的作品有点拍到哪里算哪里,怎么诡异怎么来的感觉,也就是说整体的完整度不够,前些年一部娱乐片《奇逢敌手》也同样狗血。
不过,既然也是大导演,毕竟就有大量影迷,我的不喜欢并不是说这种风格不好,但放在这样一个三段式的接龙电影中,始终有游离于首尾之外的感觉。
没有起到承接上下的作用。
如同海报所题,真的似乎有搅局的感觉。
唯一精彩的场面是任达华的一段飞车,看来是下过一番功夫。
而林熙蕾的神经到对着手机翩然起舞,任达华的歇斯底里,虽然是很林岭东风格的,但是,对于冲着电影故事本身而不是太了解导演风格的观众而言,特别是大陆的部分以娱乐片角度观赏的观众而言,实在是感觉到有点突兀与支离破碎。
杜琪峰破局作为当下香港电影标杆的杜琪峰,在第三部分中为我们带来了完全杜氏风格的画面。
单一场景,各处人物的汇聚,雷同画面的重复出现,一触即发的气氛,全景上的协调与局部上的矛盾,大局面的操控,角色性格的淡化,以及配乐上的紧密感,一种用画面说故事,用细节说故事而不是角色个性去说故事的风格扑面而来,这些熟悉的手法不用说就知道是杜琪峰搞出来的。
而在新作品中加上类似于之前作品经典桥段也是杜琪峰常作的事:出租车上三人先去医院还是先去找林家栋的争执让人想到《放逐》,芦苇丛也似曾相识,让人想到《柔道龙虎榜》和《放逐》,水上木屋的结构让你记起早期作品《真心英雄》,抢战的写实也是《枪火》的翻版。
更有甚者,只有在第三幕才出现的林雪与尤勇以及赵志诚也让人会心一笑,杜琪峰果然有特权,银河映像为他开小灶预留了三个杜家班。
最精彩的两段还是拉闸部分后的混乱抢夺,四个看似相似的塑料袋内包裹的完全不同的物件,构成了很强的戏剧性,而所有人物的登场与忙乱,芦苇地中抢站时的烟雾,惟有丢掉手中的金甲才在迷宫一样的芦苇丛中找到出口的寓意(摆脱心魔,才不会迷路),都是给我们这些杜氏发烧友一次重温感动的机会。
至于结局那一句“去自首吧”,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这是对于大陆电影管理发行机构的嘲讽,死抱着标准不放又要追经济利益的引进,导致了香港电影一次次的被阉割,但是这部电影其实不加这一句我相信也通得过审核,但杜琪峰硬要加上这一句,正有如给了电影局的标准一记耳光又不让人发作的起来。
演员(依据三部中演员戏份的不同,进行评分)第一部分林家栋 10分古天乐 8分任达华 7分孙红雷 6分林熙蕾 6分第二部分任达华 10分林熙蕾 9分林家栋 8分古天乐 7分孙红雷 6分第三部分此部分无较主要演员,除了林熙蕾基本上被无视外,所有登场角色基本无高低之分。
而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林雪一人。
三个导演,三种风格,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
徐克时期的武侠叙事风格林岭东时期的惊悚灵异杜琪峰时期的作家电影与寓意电影。
香港电影从迎合市场取向到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 到当下回到电影本身特质的表述语言,香港电影死了吗?
这句陈词早该被扔到垃圾箱,无论票房如何,香港电影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得更像真正的电影。
再想到游乃海、游达志、赵崇基、彭浩翔等一批新生代创意人的强势,香港电影的明天是无限日光。
小号吹着一个动听易记的旋律,反复几小节后,军鼓跟上,伴着心跳时落下的脚鼓,带出一幅慵懒的音景。
接着,吉他、贝斯和钢琴应合着跟上,将早前的慵懒动机加强直至变得亢奋,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突然,诡异的长笛加入,变调得让人没有照落,而狂乱甚至无序的吉他混响Solo也引发了最终的狂欢高潮。
你可以说我是在描述窦唯和他的不一定乐队,可以说那是民谣歌手小河的现场,而似乎这样的听觉经验,你也在ECM的造音大师和更早前的爵士老人那感受过,这一切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都是音乐家的即兴演奏带来的。
等等,我要说的却是关乎视觉感官的即兴,那就是电影《铁三角》。
是的,彭辉、宝山和莫中原三人的戏分可以说是稳定整出戏的架子鼓部分,宝山妻子和警探正文的加入,则可作为吉他和贝斯,为演出丰富了色彩,为影像赋予故事的可能。
为三人指点财路的神秘人陈福水的介入,则可谓是一阵意料中的明亮小号,为故事注入了可观的情节。
然而操着这些乐器的导演徐克却不想将这出表演独自完成,他展开个动机后便全身而退,丢下乐器去给林岭东和杜琪峰接着玩即兴。
才过手的演员乐器有些发烫,没来得及继续发展,就一个搅局一个破局地玩起变奏。
林岭东稳步地踩着“铁三角”这三人架子鼓的节奏,时不时让三人产生矛盾带些惊喜的错拍出来,并让作为吉他的宝山妻子歇斯底里了一阵后,就将所有乐器合到那个手机没有信号的荒郊野外,造成最强的声源留给杜琪峰。
老杜则颇不客气地丢开吉他不用,扯出疯癫的乡村傻子和神勇警探,吹出诡异的长笛高音,随后让所有声响在狂乱中爆发,直至胜利的结束。
然而,即兴音乐尚且有听惯唱片的人不乐意接受(凭什么你们这群乐手要拿创作个性让我的听觉安全期待落空?
),在电影中搞即兴则更不容易讨好观众,除非标榜自己是试验电影。
毕竟,演员可以作为乐器使用,作为乐句的每段镜头却不能胡乱发展。
三大导演在自己的即兴部分既舍不得前者留下的成熟动机,又放不下自己的影像特质,丢了前面好看的角色不说,还没法一股脑地玩个痛快。
如果观众没买这个新颖形式的帐,还不如老实地每人拍个传统故事。
我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也总在上面老换人的领导班子前,显得行事颇为尴尬吗?
当然,这次可以寄希望于形式压倒内容,毕竟导演接龙讲故事还算颇为新鲜,而如奥尔米、阿巴斯和肯洛区联手打造的前车《车票》,也只是每人各用了作为交集的演员乐器,去展开独自的故事动机,不足以给《铁三角》一个即兴方式的借鉴。
从这个意义上说,《铁三角》在形式上的创新颇为伟大。
《铁三角》特别之处就是在这些小把戏当中,隐藏着巨大的人性诉求,他要表达一种自我力量,一种命运,遭遇,可以努力由自我来掌握,很多事情或者厄运会降临在你头上,但是结果如何,最后却在于个人的一念之间。
电影开始的部分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林熙蕾妒忌任达华的前妻,并与林家栋通奸合谋;古天乐为了金钱准备出卖任达华;任达华和孙红雷则去偷窃古董。
发展到中间一段,每个人都可以去选择自己的路,任达华可以杀死他老婆,可以杀死林家栋,铁三角中的三个人也可以选择互不信任,但是他们还是继续走到了一起最后一段,也就是大审判,担任着上帝角色的就是那个踩单车的老警察,他真的是上帝啊,所有的人手里都有枪,但是在小餐厅里每个人都在他面前偷偷的把枪收起来,乖乖的听话,而在上帝每次闭眼的一刻,大家就蛊动起来。
当然最后,执迷不悟的人,都被上帝送下了地狱,而抛弃了欲望,选择的爱情和友情的人则好好的活着离开...所以我喜欢这部电影,他在这个是非不清的世界里,表达一种善有善报的美好愿望,行善者终于有善报,这就是童话一般的浪漫主义作品了。
唯一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拍都拍得那么清楚了,有些地方再点破就太直白了,例如孙红雷的带领大家在最后的觉悟,以及他们共同自首,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看到有人说《铁三角》象盖里奇和《疯狂的石头》把一层层的矛盾不断地叠加起来,把不同派系性格的人物之间联系到一起,现实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所求,每个人都有所畏惧,当这些因素被扩大化之后,随便两个人接近到一起的时候就会互动起来。
但并不是说电影中一旦遇到“很多人物,很多矛盾,很多线索”就等于这出戏很象盖里奇,很象“疯狂的石头”,如果一定对比的话,盖里奇和疯狂的石头更突出的是偶然性,奇遇一般的故事.......盖里奇他们是描写着奇遇,而铁三角是通过奇遇来对人性进行探索并表达作者的道德指向,究竟哪个比较有内涵些?
在香港普遍缺本子的情况下,出来了这么一个东西。
混合了好多部电影的桥段。
直到电影看了1/3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寻宝的故事。
哈哈《国家宝藏》老实说是因为徐克和杜琪峰才想看这个片子的。
可喜可贺的是,香港电影,中国电影都在渐渐开始自己摸索悬疑片的剧情了。
虽然这部片子依然是摸索道路上的一个路标。
做出来的成品还是让人迷惑。
但是,已经是开始动脑子了。
整部片子情节到仓库的时候才快起来,前面在宝山的家庭问题上是赘述。
林熙蕾的舞莫名其妙的唐朝(一定是徐克,古代人情节。
),很诡异。
林熙蕾依然是个花瓶。
最后的枪战场面拍的算智慧,但是孙红雷哪个角色觉得很奇怪,前一分钟还和想要那个金币衣服,后一分钟就把它给扔了出去,给警察了。
还有后来宝山一行从草丛里好不容易出来了,不赶快跑还站在路边看热闹了。
孙红雷还上去递了把枪,插了一脚啊!
还很弄不清的是片子最后在池塘里老出现的鳄鱼是什么意思。
是代表的黑势力吗?
还是象征片子的主旨贪婪呢?
(香港会有野生鳄鱼吗??
)总之后来鳄鱼什么都没干,我虚惊一场,开始以为会出现什么人掉进池塘里,展开人鳄大战,众人一窝蜂去救人了的情节……林雪的摇头丸功力太强大了一点哈哈场面最后的掉包情节,是小把戏,但很实用。
只是拉了闸十几个人在很混乱的跑来跑去,假了点。
影片主旨还是在说教,觉得很没劲。
拍的不现实。
不真实。
也有可能是上映时候内地做了台词上的删改。
编故事编的不好很麻烦,要花大力气来做旧,磨损,还不一定自然。
但是片子里三个导演的风格特点很鲜明了,所以,有点混乱是可以理解的。
我想,铁三角这个名字,就是三个风格的纪念吧,谈不上更深的意义。
一群人为了一件黄金古物而莫名的聚在一起又莫名的丢掉性命,后来才发现,原来放弃才是正途,放弃贪念,放弃执着。
你的人心不安全,放在哪里都不安全。
环境、事物影响人,而一个人的心决定这个人。
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
人在没选择的时候,再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一定要做。
什么时候才是没有选择的时候,人总有选择,就看你怎么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去做,失之冲动,选择不做,失之懦弱。
三星半看看三个大导演的风格差异吧!其实就是玩
习作...
节奏把握地很好~不过结局个人感觉败笔了。以及对古文物在比喻意义上的处理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老杜为这部七拼八凑的片子圆了一个好结尾。
真不搭
现代疯狂录
三个导演 三种风格~
終于看到了港三。林嶺東的編劇居然是鐘曉陽。
到了杜SIR的部分终于好玩起来
三个独具个性的导演合作作品
剧情电影
没看事~
人在没选择的时候,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一定要做。
这片实在太妙.第一部分是盗宝和情杀,第二部分是情杀和逃跑,第三部分最绝,先以为是鬼片,然后发现是荒诞派,最后居然变成寓言了.
无聊~
剧情设计的倒是不错,不过之前看多了这种,杜琪峰就看弄这种玩意
不知所谓
三个人在乱搞
三大导演同床异梦的失败曲
不要搭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