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咱今天是个小鸡蛋,明儿孵出个公鸡它就叫亮了天……乍一看到DVD封面上这句话的时候,我想的是,要孵出个母鸡咋整?
电剪局的标志飞龙一般闪过,平淡如80年代电影一般无奇的字幕渐现。
原来本片导演和主要演员同名同姓,也叫冯巩。
原来本片改编自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相似的标题近几年我们见过很多了,当年“谁动了我的……”句式流行的时候,就从“谁动了我的奶酪”相继演化成“谁动了我的肉包子”“谁动了我的老婆”。
而今“别拿……不当……”又流行起来,先后计有“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直到现在的“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走的是跟风路线,请的又是一班相声演员,大脑随即按习惯势力将这部片子定位为一笑了之的非黑色系轻喜剧,五一劳动节或十一国庆节里电视台一定会转播的那种。
本来么,既然五一将近,我满可以等等中央六的,就不必花精神下载啦。
不过呢,看在主演的份上,还是问妞妞同学借了盘,谁让俺最喜欢的嘴儿,不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而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呢!
hiahiahia一开声,还真就嘹亮了。
淳朴的摄影镜头掩盖不住城市的美丽如画,那是天津?
那就是俺阔别了。。
十几年的天津?
然后就开宗明义了,冯工长,他媳妇,他儿,他手底下的资深员工,他手底下资深员工手底下的年轻纺织女工……各种人物,不断以语言或行动来提醒观众——冯工长,他是一干部——这提醒随处可见得几乎到了三令五申的地步。
无论是儿子在学校跟人打架,还是媳妇跑去算命,员工家庭问题,女工转业问题,都与这“干部”二字攀上了关系。
切题得紧。
本来我以为,“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那意思,就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差不多。
豆包也能填肚子来,这干部总有点职权。
甭管官小官大,当一天干部就得掌一天的权,不能因为达不到处级局级就气短,是吧?
不过再看看人冯工长,好象又有点反了那意思,在人家心里,“干部”的意义乃在于严于律己,跟“责”的关系大过“权”。
所以干部的儿子不打架,干部的老婆不收礼,干部的下属都要争当劳模,干部的职工不能营私舞弊,干部的旧情人不能藕断丝连。
唔,这么说着似乎有点高大全了。
其实人家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高大全,确切点儿说,是“矮子里头拔长子”,这么拔出来的高大全。
那位从整体社会阶层地位而言都尚属贫下中农的冯工长,私底下却“自视甚高”,总以高大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自视甚高从来是个贬义词,但看着冯工长如此满怀热情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倒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好感,和一点感动。
电影上映十分钟的时候我就寻思着冯工长最后肯定是要被调离岗位的了。
小崔同志曾说,这年头有点良心的人都没法不郁闷。
我也从片子开头隐约看到了这个征兆。
一来是官不够大,所坚持的原则有时未免迂腐可笑。
比如底下人求他帮个忙,如是大官,必送好烟名酒,那他可以用“我从不收礼”的原则来拒绝。
但因为只是个工长,面对农村孩子拎来的自家种的南瓜自家鸡养的蛋,他没法拒绝,“从不收礼”这样斩钉截铁的原则在农作物面前显得比较可笑。
二来好歹是个官,底下有更小的群众在虎视耽耽,重话说不得,女工都不好惹;轻话又显得失威信没原则。
替群众出头吧,欺负群众的群众背后有比他更大的靠山;打压不良群众吧,不良群众背后也有比他更大的支持者。
不看不说不做(三不?
)也就罢了,碰上冯工长这样一口气憋不下去的,还真是,没法不郁闷。
幸好,影片一点都不郁闷。
冯工长和他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一样,操着口天津话。
据俺所知冯同志他本不是个天津人?
他说的天津话又是否根红苗正?
“老板娘”闫妮在《武林外传》里说的是四川话,在本片内改说天津话,是她天赋禀异特擅各地方言,还是临时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其逼真程度又如何?
敬请本博驻天津顾问梅花同学再次解答。
方言就是比较可喜,连流氓都不说“他妈的”,改说“你妈”,组词尤其风生水起——你妈的你是什么东西,我你妈今儿就揍你你信不信,你你妈敢惹你大爷(第一个“你”念第四声,第二个“你”念第二声,“妈”念第三声)——冯工长沉默良久,末了冒出一句:先把你妈送回去再说话成不?
别把老太太累着了。
笑倒。
看预告片的时候,播的正好是下乡吃面那一段,胖大吃得呼溜溜的。
冯大数落他:你别,,酱儿吃行不行?
胖大深感委屈:我几时,,酱儿吃了?!
冯大:我就是看见你,,酱儿吃了!
胖大:我就是没,,酱儿吃!!!
冯大:大伙都看见你,,酱儿吃了!
胖大:你少污蔑人啊我告你,谁吃东西,,酱儿吃!!!!
冯大:好好好,我不跟你说。
胖大心犹忿忿,转头继续,,酱儿吃他的面……众人(包括胖大自己)= =|||——想不到相声里头常用的技巧在电影里也一样效果出众啊哈哈哈哈然而笑得最厉害的一段反而跟方言没什么关系。
那段让俺在半夜里独自一个人大声笑了有十几秒之久,要是在三月初看的这片子,当时俺就要狠狠掐一下身边某叉同学的大腿。
于是Pancakes又要跳出来唱:故事含道理,得意又笑死,无话沉闷打喊露呀打下大脾,出戏仲有诗意仲有……那就是冯工长在开大队会议的时候,突然被告知,他不再是工长了,他的职务将由原来的副工长,姚丽小姐担任。
这位妖里妖气眼高于顶的姚丽小姐,素来不受班组职工欢迎,所以听众都拉长了脸,只听到几声稀稀拉拉的鼓掌。
于是一贯捧姚丽的胡主任开腔了:同志们,这姚丽同志当工长,这是个好事啊,是不是?
利国,利民,利家,利人,利己,利他……与会的胖大此时忽然捏尖了喉咙憋出一句:**!
胡主任恼愤之极,环顾四周:是谁?!
刚才是谁说的!
哎哟妈呀,笑的我!
大伙自己去领教一下吧,俺就不干这暴露笑点的坏事了。
话说这片哈,还真是三步一笑五步一癫的,别的不说,单看冯工长那二点五公分长的眉毛,就够可笑的了。
不过别误会,完全不是挤眉弄眼或臭烘烘的低级笑话,里头既有相声式的牙尖嘴利,也有生活式的无奈自嘲,这相声入戏,果然要比小品入戏更合适、更自然,也更显出一些民间智慧中亘古流传的谐谑情操。
影片到了最后,冯工长被调去工厂澡堂子当看门的了,“干部”进来洗澡不交牌儿,冯大冷言:干部也一样得交牌,这是规定。
干部微愠:我这脸就是招牌!
胖大出来解围:是是,规定是啥呀!
规定就是王八的屁股,“龟腚”。
您洗澡还要什么牌儿啊!
您的脸就是规定!
嘿嘿嘿。
正愁着冯大一家凄风惨雨的呢(您也知道他把“干部”二字看得多重,失了权利倒没啥,抹了他的“工长”就等于否定他的人格,这罪名多严重!
)忽然澡堂一声指令传来,冯大在工厂改革后的民主选举制度中荣升副主任了!
轻巧简便的,就把故事收尾了,还谁都没得罪——副主任,也就是说令色便佞的胡主任没有被撤职,新擢升的姚工长也还在岗,这觎空冒出来的“副主任”一职,只为了还冯大一个“干部”的。。
logo,像他儿子胳膊上的两条杠,是品学兼优的认可。
在这个一谈民主就几乎被视为落伍的时代里,其实也真是有很多城市的很多角落,仅仅需要一点点最基础最浮面的民主,就可以轻易解决一些有良心人的郁闷。
而在这个电影充满解构的时代里,也实在需要一些解构以外的建构。
许多因解构(或戏仿)而显得有趣的电影里,笑过以后还觉得没有白笑的,也必然是那些在解构之外又有少少建构的那些。
这也是为什么周星星的一部分电影胜过另一部分,大家都在谈屎尿屁可是彭浩翔高出王晶很多个级数,谢立文越草根越让人闻到他身上的异国风味……不敢说冯导演的这部片子建构了多少,但是《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和《落叶归根》的相继问世,还是让人对国产电影充满希望。
临上字幕的时候又有嘹亮的歌声响起,留意看一下演唱者的名字,喔,竟是孟广禄呢,这就难怪了。
孤狗大师曰:孟广禄,天津青年京剧团花脸演员,生于1963年,1981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工铜锤花脸。
先后拜裘派传人钳韵宏、方荣翔和王正屏为师,同时得到名家李荣威、夏韵龙和李长春等指点。
嗓音高亢,气力充沛,行腔委婉,韵味醇厚。
别看咱今天是个小鸡蛋,明儿孵出个公鸡它就叫亮了天……
说实话,电影看到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总是感觉电影里面的幽默有些做作。
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所以难以引起共鸣。
也许,这部电影需要用心去看,也许,这部电影不是很适合年轻人。
看到里面计划生育前段中,随手拿一个避孕套吹成气球,我就觉得这个影片比现在的接近生活了很多,自由的气息很浓。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很少能见这样的片段,而避孕套也在如今的电影中成了色情的暗示。
从中很难的小人物那种韧劲,有些以前寓民于乐的感觉,整体上没有大故事,全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串联起来,完整度还是不错的。
如果冯巩扮演的角色形象更加饱满一些就更好了。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泥鳅也是鱼”,“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小人物系列的作品,拼的就是一个真实,玩的就是一个平民化。
冯巩和牛群终于又合作了一次,不过不是相声。
冯巩这几年算是被春晚给害了,每年非得在大年三十在荧幕上矫情一把,还好,他还有电影。
本片可以称之为“车间工长的幸福生活”,跟上一部作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相比,本片更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类的片子,没有固定的线索,通过小人物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来突出主人公美好的心灵和坚韧的精神。
不过,也正因为没有固定线索,所以没什么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也不突出,年轻人是不会喜欢看的,说教的痕迹太明显。
而且,影片的整体基调是80年代的风格,但是又穿插了一些时下流行的元素,有些时空的错觉。
不过,在如今这个道德沦丧的时代,有这么一部充满真善美的电影出来,总比枯燥的学习领导人的讲话强多了。
我说那个演月华的咋那么眼熟呢,看了演员表才想起来,佟掌柜啊!
我感觉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我这个人不咋滴会说话哈,劳烦啦:王喜,是天津某纺织厂的工长。
就是这个芝麻大点儿,愣让王喜当出大领导的感觉。
当然他可不是以权谋私什么的,而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况且手下200多号人绝大多数都是女同志,不拿出点儿真本事来实在镇不住。
王喜不仅对自己要求严,连家人也不例外……
真不知道冯巩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不会说天津话的演员。
冯巩连天津话都说不利索了,还好意思导天津方言的电影。
《没事偷着乐》里的“天津话”已经让我这个天津人笑掉大牙了。
没想到这部电影上来就是一通“介倒霉孩子”,听得我都快恶心地吐血了,先不说发音是否标准,起码现实生活里(就算是酱菜食品厂)也很少有这样互相开玩笑的。
冯巩离天津和天津的市民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了。
一个脱离了生活的导演/出品人/制片人/主演(我不记得他占了几项了)又怎么能创作脍炙人口(至少是贴近现实不令人讨厌)的作品。
如果我们家胡同门口的大妈看过了这部电影,一定会说:冯巩介倒霉孩子...,恶狠狠地,不带一丁点开玩笑的意思。
在软卧车厢被不断放映的片子,曾有幸看了很多次,每个都能看出“新”来。
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同事还试着模仿里面的对白。
美中不足就是里面的天津话太不纯正了,有待提高。
整部电影从剧情到演员都充斥着一股非常强烈的天津味,尤其是那非常地道的天津方言,挺着特别顺耳,也特别像是在听一伙人讲相声。
伴随着地道的天津口音,观众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都非常淳朴善良,尤其是故事的主角王喜。
影片通过叙述王喜工长在工厂里发生的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让观众们感受到一个称职且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干部形象,愿意时刻帮助自己的下属们,且时刻拿干部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
影片中各人物的演技都时刻在线,也让观众感受到非常浓郁的喜剧氛围。
这样子的角色冯巩表演的很真实,尽管这样的工厂,干部,工人都不太了解了,感觉有点距离。
比较欣赏片子表达的精神:别拿老百姓不当回事人有主见,活着是有意义的,人间永远有真理,有真情,有正义,大概表达的这个意思吧
我觉得本片不只是表达了“民”化和真实还以笑料的轻松途径去传达现今罕见的“干部”心境、“干部”精神这种境界从来不会落后、从来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干部,要有干部的觉悟!
我不把自己当干部,谁还把我当干部啊?
其实我看到冯巩的脸就想笑
好干部需要民主
大小也是个干部
内容都记不太清了
有津味,普通老百姓的芝麻烂谷子生活,喜欢.
@2022-07-23 20:03:51
巩哥,你怎么了,巩哥?
又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我们在这个中国最普通的小干部身上看到了官僚主义的遗风,但是我们又看到了保持的我们正在逝去的责任、良心。
华丽丽的穿越了 差点被我误认为枪版
登山咱就得奔山尖儿……
好干部离不开现实力
那么小的小孩说话都成精了,都被权力腐蚀了哦,我觉得这样好悲哀,一辈子活着就为了那几张奖状……
太主旋律了
小品大杂烩
天津话啊
冯巩不愧为捧哏大师,每个桥段收尾都要由他着巴点评一句,“群众的积极性有时候也是不稳定的”。演到无照贩酒被李立山当作借口给撸官后显得过于着急了点,也不要什么过度酝酿了就直接改革竞聘东山再起了?再就是冯巩总在自导片中做情圣被双美共恋这个角色设定有点贪。工长的职位实践着厂长的感情生活?还真是拿自己当了干部啊!……PS介语言类四汉语普统话吗?介不都四天津卫放盐吗?
“想当年,我玩拳玩跤的时候,你你妈还是液体呢!”
Burned,1CD.avi //20070422。
~~~
刘金山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