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动画电影工作室出现在了大众眼前,它的名字叫做莱卡工作室。
由于太喜欢这个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于是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它;可是在网上一搜索发现关于它的信息实在太少,甚至说只有只言片语。
目前唯一确定的是莱卡工作室目前已经出品过三部动画电影,它们分别是:《卡罗兰》(又叫《鬼妈妈》)、《超凡的诺曼》和《拯救盒怪》。
莱卡工作室制作动画的方式和风格可以说是与众不同。
它主要从事定格动画电影的制作,定格动画就是指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产生动态效果。
通常所指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的文章说莱卡的动画是用泥偶来制作的,可能其作者没有去认真的去了解过;制作泥偶动画最出名的是英国的阿德曼工作室。
而莱卡的动画主要是木偶和塑胶材料来制作的。
说到莱卡的影片风格就拿最近的一部《拯救盒怪》来说说吧!
新奇、诡异的题材是本片和莱卡前两部片的主要特点。
本片的故事的发生在一个奇怪的地方:一座陡峭的山峰上面有一座奇怪的城市。
这里的居民痴迷于财富、等级,还有奶酪!
然而在他们别致的鹅卵石道路之下住着一群的怪物。
据说他们每天晚上都会从下水道爬出来,偷走居民家中的孩子和奶酪,然后把小孩吃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怪物叫着盒子怪,它们是一群穿着各种纸盒的奇怪生物。
它们就像城市中的流浪猫,夜晚降临的时候他们会到地上来收集各种对自己有用的物品。
胆小的它们现在有了一个致命的天敌——斯那切。
斯那切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决定抓捕所有的盒子怪。
然而其中一个叫蛋生的小盒怪注定要破坏他的计划,因为蛋生本来是人类。
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父亲为了保护他而将之交给盒子怪照顾。
接着了解了自己身世的蛋生决定救出所有的盒怪和自己的父亲。
接着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戏码在这座城中展开,其中包涵着理解、信任、愤怒与欢笑。
当然只有亲自看过才会知道其中的幽默与精彩。
这其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彩蛋,片尾两个配角的对话:“…其实这世界上有人创造了我们,一举一动都是由他们设计,甚至眨一下眼睛都要他们来摆。
我觉得他们投入好多,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有时间……。
”这无疑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动画形式。
其实我认为反派人物并没那么坏,但是想要白帽子的方法错了。
我认为Egg的话很有道理,You made you.你是你,多简单的一句话。
本来对奶酪过敏,却为了挤入上流社会而冒着‘生命危险’去吃。
而最后的结局,是这个坏人(原谅我记不清他的名字)吃了这奶酪后爆炸了,最后死了?
不知道...没看见过的东西,在人云亦云的世界,总是容易把他们想坏。
You are the monster. 有时候人心才是monster.虽然此片里那个有钱爸爸有些不靠谱,但是最后为了女儿的安全还是把白帽子送给坏人了。
恩,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儿女的?
刚看了晓燕鼎力推荐的《盒子怪》,感觉很赞!
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好玩"的动画片,看起来可能稍微有些沉闷,但其犀利的讽刺却不是一般的动画所能及的。
电影用极具质感的动画表现力辛辣地影射出单纯、美好、自由的梦想与肮脏、腐朽、丑陋甚至黏腻恶心的现实世界的残酷对立,富有童趣却又发人深省—电影中人们对盒子怪的态度充满了一种所谓【庸众迫害】的意味,荨麻疹和最后出场的朋克风格的杀人机器,则秉承了传统经典童话中人类的【某种】恐惧。
从气质上而言,《盒子怪》和《玛丽与马克思》其实有些神似,也许是某种孤立与隔绝感吧。
8分推荐。
PS:卧槽男主角居然是布兰史塔克配的音,女主是《沉睡魔咒》里的睡美人配的音。
LAIKA的停格动画真是好看呀!
真正做出来的实体场景和人物,还真是有种特效做不出的质感。
故事一开始展开得特别好,地下盒子怪的世界太美了!
小孩在一个蒙太奇里长大,再暗的色调也是暖心的。
有一股怪诞风的寓言小故事,定格动画背后的工作量真不少。
片尾曲好听。
特加童真,不过这次加了一些关于阶级以及上流社会的隐喻。
当其他公司都在强调逼真的CG效果的时候,LAIKA坚持停格动画并且完全不鸟当今动画制作卖萌的潮流,这才叫勇气。
一部“借刀杀人”的电影。
看似是一部捎带黑色幽默的定格动画电影,但本意绝不是像其他美国传统动画一样,彰显美国式正义色彩、弘扬团结友爱,励志图强的向上精神。
盒子怪的形象让我想起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杰出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虽说小说的主角跟盒子怪的们的定义还不太一致,但其中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一种令人作呕却不得不伪装的伪装。
盒子怪代表了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那些在金字塔低端的劳动人民,他们作为城市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劳动者和建造者,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等价权利,相反他们永远都是被顶端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永远都是生活在城市的阴影里,时而久之,他们自身得以保护的便是一个只能创造阴影世界的“盒子”,随着一代代体制化的形成,盒子怪们开始天生惧怕阴影外的世界,开始天生便自认为是统治阶级的奴隶,然而统治阶级也开始慢慢的更加享受这种嚼骨饮血的过程....整部电影暗地里充斥着血腥,暴力,反叛,种族阶级屠杀,只不过导演们很好的做了一个“文字游戏”把影片的性质定义为了动画电影,可能他们始终相信,真相一定会被人发现吧!
写到这不知怎么就想起娄烨那部反应8*年学生潮的《颐和园》了,难道是因为其中大胆出镜的郝蕾?
我觉得一般般吧,只是看在美术工也挺好的,里面的模型精致还是可以的盒子、帽子、奶酪都不是你,你才是你。
”道理不糙,呈现得太生硬了~故事取材寓言很大程度已不算走低龄路线,正如片中权利与地位变成了臭,深度感挺强的,动画化后很流畅,CG摄入相比诺曼也理智了不少保留了当其他公司都在强调逼真的CG效果的时候,LAIKA坚持停格动画并且完全不鸟当今:“我觉得他们投入好多,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有时间,他们肯定还有别的工作,这更多是个爱好,就像集邮,闲暇时做的事情” 向定格动画致敬!
这也是我非常认可
电影有很多切入点,我想说的是以温妮爸爸为代表的现实中的父亲们,他们忙于自己的“游戏”,无暇顾及另一半和子女的需要,即便他可以留出时间倾听,给出回应。
他们的心,早已被绚烂的生活表象迷惑,忘了心中的爱,只被那些名声地位权力利益所吸引,随波逐流,为的是逃避平淡生活以及自己的庸常。
一个成年人,一个家庭的成员,只为了自己好玩的天性,完全不顾及他人的需要,沉迷在网络游戏、社交应酬等活动中,更有甚者,会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未来”,拜托,孩子的需要,其实很简单,陪伴与关爱,胜过许多物质堆积的情感虚空与漠不关心。
请不要带着这么大的帽子,假爱之名,满足自己私欲。
虽然很多人小时候并没有被温柔对待、真心关怀,但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朝着与自己小时候相反的方向去教育孩子,不断地给物质物质物质,给的越多就越显得我们爱的贫瘠。
而没有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自己可以去设想,瞧瞧当下社会相关新闻就知道了。
如果“小男孩”长期如此的话,夫妻关系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为孩子的妈妈除了有小孩子要照顾,更有个“大孩子”要照顾,长此以往,累积的辛苦抱怨以及没有得到回报,种种问题不是只有钱能够解决的,更何况如果对方也是个不成熟的人,那家里肯定是水深火热,也就形成了当下国内常见的一种现象“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除了没有安全感和极度的不自信外,还非常擅长讨好。
当一个人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是为了讨好别人时,我只想说,这样的人生,何其悲哀:他会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低自尊,压力巨大,挫折承受力自然可想而知了。
那些结了婚的“小男孩”,拜托,请快快长大吧,不要再玩“儿童玩具”和沉迷网络游戏了。
当然,你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又不是你,怎么会了解婚后生活的苦闷和压力山大。
的确,生活本来就不易,更何况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的生活都要去适应。
我也知道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可我们是人类啊,自以为聪明优秀有创造力,虽然有时候自私虚伪冷漠懒惰。
你看看,连盒子怪都有勇气从盒子里走出来,奋起抵抗命运的不公对待,挑战自己的胆小懦弱逆来顺受,我们又何须给自己的人生找借口呢?
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光鲜亮丽的城市,这里的居民痴迷于财富、等级,还有臭奶酪!
然而在他们别致的鹅卵石道路之下住着一群“可怕”的怪物,他们每天晚上都会从下水道爬出来,偷走居民家中的孩子和奶酪——当然,这只是当地居民的一面之词!
事实上“盒子怪”是一群非常可爱害羞的生物,他们躲在可回收的纸板箱里,就像乌龟喜欢缩在自己的壳里一样。
盒子怪们收养了一个人类孤儿,给他起名“蛋生",这个小男孩和一个爱冒险的地上世界的女孩温妮成为了好朋友,他们需要在盒子怪与人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尤其是当人类政客为了选票而把盒子怪们描绘成一群可怕怪物,进而煽动民众驱逐他们的时候……
这是如何做到的?课堂上老师常放一些古旧系列的定格动画如《橙人》《针织逃亡》《自画象》,但因为是自主兴趣制作的小作品,动作生硬且动作帧少,但也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发出赞叹“啊,多么有想象力的作品呀!
”之后到电影级别的《小鸡快跑》《圣诞惊魂夜》《鬼妈妈》和有引领品牌的《无敌掌门狗》,到现在的《盒子怪》。
即使有课程让我们亲身体验制作定格动画,一开始是很有兴趣且富有新鲜感的动画表现方式,但接触过了就深感这种定格动画成本高,摆设动作劳累。
且剧本不说,当时因为制作一只布偶喵,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为了设计支架,修修补补也弄得满手是伤。
为了制作故事场景花了一大笔金钱但结果也令人亳不满意。
然而定格动画的人物动作,必须是动一下拍一照。
以一个举手动作为例,标准动画来说是四帧,于是就要摆四次,拍四张。
这看起来很容易,但一部动画并不会有这么多只有四帧的举手动作,为了动作流畅,为了动作创意,单有举手动作是不行的,这会显得动作生硬。
举手需要甚至全身,如臂部,脚,肩,头都要动才会显得流畅而动感而贴近人类动作。
然而,电影里不单都是一个人物全身都在动的动作,且多位群众人物一起在动,甚至镜头也在运动。
如果为了一个举手动作就要花费这么多心机。
他们,制作一部电影级别的定格动画到底是如何”熬“过来的。
电影最后,孑然一身的制作员一直在摆动两个人偶的动作,制作员为了摆这一段动作已经是换了不少十位数的衣服了。
但这一段人偶动作在动画播放却是只有短短几秒钟。
敬:制作定格动画的所有制作员
你就是你,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你。
很希望像小时候看动画片一样,单纯的简单的只是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只是因为好笑所以笑,但早已找不回那份天真,简单。
回想起来也觉得可笑,都是人们相信事实相信自己看到的,却不知看到究竟是不是真相,有时无辜的人被骂,真正该被骂的人确得到支持,见风使舵,真的好吗。
是现实太现实还是人们把它变的这么现实。
那顶白帽子就如同权利,金钱,真的就那么让人撒不开手挪不开眼?
甚至比亲人还要重要?
既然你们有这些权利有这些财富为何不去帮帮那些受尽折磨的人呢,为何要躲起来享受着你们所谓的"奶酪"。
无论在何时,孩子都是最善良的,可以说是人本该就有的吗?
干净纯洁的心灵,清澈的眼睛真的可以看透这世间所有的邪恶,她们跟着自己的心走,帮助别人,从来不会顾虑不会犹豫,为何我们长大了却连个孩子都比不上上了呢?
我不知当那些干劲坏事的人,你们偶然闯进那双无辜的眼眸时,心里最深的地方会不会被触碰到。
那些生活在城市最底端的"盒子怪"们,瑟瑟发抖,胆怯的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何不站起来,做一个真实的你。
不需要羡慕别人,或许你拥有的是别人没有的,不需要迎合别人,不需要勉强自己,开开心心的,记住这世界上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去找回那份原本的单纯善良吧。
电影极其一般,故事和叙述都十分平庸,如果真的要称赞的,估计是定格动画的情怀了。
太丑了 不过小朋友还挺喜欢
莱卡动画工作室的定格动画。……为了片尾彩蛋(一定要看)也要给五星,虽然本片有点低龄化,成人一般不会给五星,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我突然想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什么会被如此赞誉,……或许因为那个是成人的童话和寓言,而这部是真的童话……其实本片也有寓言的
成年人智商都是负数系列,哥特版小黄人,布兰史塔克成为绿先知之后的那些日子,以及新一集高达剧场版(雾)。艾丽范宁同学严重棒读,请回去再修一学期戏剧表演与发声。虽然制作质量、诚意都很高,但叙事依然如前几年的那几部情怀动画一样比较苍白和乏力。
呃……不是我的type
画面色彩,质地非常讲究。
彩蛋居然这么用力自我吐槽好萌好萌好萌>< 停格动画真是太好看了!不过说真的故事没什么亮点,而且设定略cult并不适合小朋友吧... 盒子怪们当然也是很可爱但其实除了能说个别单词和不会傻笑之外跟小黄人并没什么区别呢......特别致谢有Jonathan Groff!
凶残。政治寓言内核,硬生生软成了这么一个童话故事,算是一种奢侈吧。另,最后的吐槽真是让人心酸。
完全不喜欢这个画风。。。
最多三星,看在美术的工作量上…
很一般啊,一般到我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卡洛琳和通灵男孩诺曼的制作公司制作出来的故事情节简单得像儿戏,男主形象不伦不类怪咖和社会关系的挣扎浅薄得要死更加不敢相信这部片竟然能比诺曼分高。。太离谱了
原著很有趣,脑洞大开的感觉,做成定格动画也很成功
这故事有点无聊。
这就是哥特版的小黄人嘛!
还以为会有什么新意呢,却还是越看越失望。明明是在讲盒子怪的觉醒,到最后又回到了人性伟大的老路上。
丑萌丑萌的盒子怪,那个矮小的特别有趣,结尾的自我吐槽好给力,片尾曲不错,定格动画好评,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毫无亮点啊,男主吃虫子那段还恶心到了,三星半。
剧情和设定不吸引我,感觉不好看
难道我老了吗 觉得剧情很理所当然 一点新意都没有。。。
难看爆了!!情节十分无聊 缺乏亮点 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 简直想中途离席 3d做的也是十分的鸡肋 不看3d也照样可以
定格动画怎么能不爱?片尾彩蛋致敬了做定格的动画人,这家公司的三部作品都是哥特童话,很期待他们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