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15集了,女主不就是高级绿茶,只不过这个高级绿茶是残疾人。
一边使劲撩,怎么上头怎么撩,一边不断告诉上头男主我不会留下来我更爱自己。
excuse me,这时候引用一下有风小院的马爷说的话“人无法控制自己产生一段感情,但是人可以控制自己不进入一段感情。
”男主,李现我求求你了,你去找个老师好好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演技吧,仍然记得当时刚看完亲爱的热爱的,我对韩商言有多么上头。
没过多久,李现演的古董局中局上映,我兴冲冲跑去看,直接被他的演技尬到想提前离场。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2024年了,他的演技仍然毫无进步。
台词说不清楚,就只是把台词念出来的水平普通人都具备;面部表情依然僵硬,眼神毫无波澜。
周姐的演技相对好,但是用力过猛,而且全靠男主衬托。
这部剧让我看到的国产剧的悲哀在于,只是因为女主残疾人和男主入殓师的设定,就足以让一堆人跑出来吹彩虹屁。
请问女主残疾人有体现在这部剧里庄洁的日常嘛?
我能理解很多残疾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过得比正常人更有质量更精彩,我深深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勇气,但是这背后一定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艰辛努力。
这部剧是一字没提啊,只是告诉大家我庄洁就是牛x,除了偶尔的夜晚我需要露出自己的假肢给自己贴贴膏药外,一点事儿没有。
如果这样的话,残疾人的设定为了什么呢,因为她残疾人所以她可以绿茶可以撩完就跑,这逻辑骂谁呢?
男主入殓师的设定又是为了什么呢?
全剧只有何叔死的时候感觉男主的身份有意义,其他呢?
入殓师这个职业至今都不算被国内完全接受,陈麦冬作出这样的选择,甚至能让镇上的人尊敬他,他难道只靠面瘫吗?
感觉这个设定更像是为李现面瘫做出合理解释,真的是何必呢。
顺便再说一下,ost太难听了!
原著粉审判了几集之后非常满意,不管是选角还是剧情都不擦!
一百昏!
男女主两位我都很满意小说里的人设就很吸引我!
高冷桀骜男x明媚小太阳,这个组合简直就是在我的xp上疯狂蹦迪,爱的不行了!
小说里陈麦冬因为小时候家庭不幸福,导致他的性格拧巴又倔强,但在这层坚硬的外壳之下,有颗十分温暖的心。
七分桀骜、三分破碎、十分温暖的陈麦冬和李现很贴脸!
庄洁是那种乍一看感觉她明媚的像个太阳一样,但靠近了会发现她也有自己的落寞与自卑,身上的阳光是她脆弱的保护色。
这种明媚里掺杂着脆弱的feel,跟周雨彤表现出那种带着破碎感的倔强太贴了!
两个人的重逢是好笑中带着那么一点好嗑的感觉,庄洁和陈麦冬打招呼的方式完全就是一个社交恐怖分子单方面的狂欢哈哈哈。
从认出陈麦冬到和陈麦冬打招呼之间的衔接丝滑到离谱,尤其是她每进一步,陈麦冬就退一步的对比,更是好笑到不行!
真的很有那种ie大作战的感觉哈哈哈除去表面的好笑,细想陈麦冬的疏离里应该也隐藏着一丝别扭的醋劲吧,两个曾经依偎着走过那段岁月的人,再见面即便不再亲密,起码也不该是这样的生疏和回避,再结合陈麦冬拧巴的性子,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陈麦冬在为庄洁之前的不告而别生闷气(开局就又嗑到了!
这大概就是看过小说的好处!!
)还有一点让我很满意的就是整个故事对男主职业的塑造,看小说时就总会担心影视化对殡葬行业的呈现方式是否会过于压抑,但目前看下来感觉很不错!
能在一件件小单元的故事中感受到陈麦冬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敬畏,耐心为庄研讲解死亡和存在的意义,尊重每一个死者家属的习俗,还有认真对待每一个逝者等等等等,都能把我代入到那些故事里,一起感受生命的魅力,和死亡的浩大T T。
对死亡这个课题的展现也用了很多饱含生活气的方式,不是把死亡怼到你脸前来教育你死亡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而是从离别之中带着人去体悟,什么是真正的死亡,它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留在世间的我们除了痛苦的逃避,还能做些什么。
带着人了解死亡这个课题,用温馨治愈的人物情感包裹住每一颗脆弱的心脏,它叙说着死亡的另一种模样,安静的感知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能把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用如此温暖的视角呈现出来,导演好会整活。
温馨治愈是故事的底色,双向救赎又好嗑是人物的主线,在小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个故事,既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又有对死亡的全新诠释,将人间温柔包裹在一起,感受春色对人治愈,闭眼冲!
入股不亏!
本原著粉给各位保驾护航!
追平8集嘎嘎上头,现在感觉吃饭都是廖根鸡的卤鸡味!
真香!
来,展开说说!
一,春色李现周雨彤你们这哪里是去浪家扫楼啊,这捧花照片,四舍五入不就是陈麦冬和庄洁的婚礼现场吗!
呜呜呜好嗑到原地起飞!
来,说说这俩为啥那样好嗑。
很喜欢从小说《情人》到剧版《春色寄情人》的名称改动,“春色”很有意思。
东亚保守语境中,要么是被放大的青涩纯爱,要么是被遮掩的色欲涌动,要么是被薅秃的中年一地鸡毛。
总之,“成年人的爱情”中“春色”一端、似乎很少能上桌。
谈爱,但又好像大多只谈“无性之爱”(性被放进另一种口袋里)。
为避免少儿不宜,而连带切割掉一些“成人”的“人之属性”。
《春色寄情人》就很有意思,春色,于南枰镇而言、是春山青青春水潺潺、春意如许的暖意和生机;于情人而言,是爱意染上眼角眉梢。
于远方的情人而言,那一个“寄”,既有“聊寄一枝春”的曼妙风雅,又有想托付整个春天的“春风十里都是你”。
真曼妙啊。
陈麦冬和庄洁,明明彼此中意对方,但又要考量“一个人敌不过一座城”;明明分别明明没名分,但也可以心潮翻涌、情至而吻。
很想让人高喊“来人啦,给他们铺床!
”大部分被诟病的快餐式速成品偶像剧,人的“人性”都大幅被弱化被简化,就像是为满足某种嗜好而套路填充的添加剂大合集,商品套路感,远高于角色的人性弧光。
但《春色寄情人》不是这个路数,陈麦冬、庄洁乃至南枰镇各色人等,悉数鲜活灵动。
“人”有“人气儿”,“春色”才能真正让人脸红心跳嗑生嗑死。
一致公认李现好苏,但“苏”到底是什么?
他带着何袅袅出现在庄洁家门口,苏。
夜灯下柔光中读死亡之书,温情四溢,苏。
抢了庄洁“比我人都贵的包”、路见不平英勇救人,苏。
嘴上说“来上海开会”、嘴上不承认是来送庄洁,但做的都是很暖的事,苏。
你看,他一身肌肉、看起来像是“腱子肉能直接拿来砸核桃”;一张冷脸、震惊全南枰镇的吻还是庄洁口中的“强吻”哈哈哈;但最重要的是一种“外硬里苏”“外冷内温”的温情。
陈麦冬虽然恋爱经验少、少到天天急死奶奶,但他是真正懂得爱值得爱的人。
他的苏,是演员特质契合、表演精湛,也是整个剧组每一个环节都在线、方才共同营造出的“苏”。
苏感体现在具体生活细节中,谈生死不虚妄、做溏心蛋不寡淡。
我们邻家玫瑰庄洁,喜欢就上去亲!
一点也不扭捏,太棒了!
你看,虽然她工作属性很常规(销售),但庄洁这般个性、在内娱女主里也非常罕见。
有进有退有分寸,有里有面有能量,有来自山河湖海的生命力、有街头巷尾的亲切,又有暴风骤雨后依旧如春的凌寒愈娇艳。
剧组太懂怎么拍情爱了,虽然人压根还没正式谈恋爱,但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效都好嗑。
无论是庄洁还是陈麦冬,都有一种内在的能平视的温柔。
不必靠“凌驾于别人之上”来掩盖自我的缺失,更不会以爱的名义获取支配感操控感。
很多人在“爱”中希望延续“我之镜像”,重点不是“爱的动作”而是“我的投影”;也有人在“爱”里湮灭遗忘“我之来路”,重点不是“爱的甜蜜”而是“捆绑依附”。
但陈麦冬和庄洁之间,是一种难得的“平视”情感。
如果说庄洁对苦难的平视、是不苦情不煽情的坚韧明媚;那么陈麦冬和庄洁之间的平视,则是另一种难得的惺惺相惜。
少年时代风雨中短暂相依、下意识获取一点对方的温暖;成年时代彼此恋慕、但又各自独立,情浓时火花四溅嘶哈嘶哈、分开也可以各自波涛汹涌。
二,谁能不爱南枰镇呢《春色寄情人》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此“荷尔蒙扑面而来”的一对,恋爱居然是在全镇人的注视之下谈的!
(虽然目前还没正式谈)一个告别吻,高清无码多角度视频、全镇疯传。
生硬的分割方法中,长辈亲缘视角和恋爱关系很容易割裂、或者顾此失彼。
更古早更传统的熟人社会人情氛围,和更私密更汹涌更有“性张力”的情爱论,如若都想拍好、那可比“既要又要”更难上加难,但《春色寄情人》做到了。
构建了浓郁又可爱的人情氛围,无论是情人还是人情,都好看都抓人。
CP一看一个嗑生嗑死,群像一看一个嘎嘎笑。
陈麦冬奶奶谷蓓蓓,aka南枰镇掌管CP的神,主打一个“电击水疗”般可爱。
一份能让天下所有长辈共情的用心良苦,装在各路神神叨叨可可爱爱的奇葩作为里,又典型又鲜活。
霸气为表、元气为里;忧心为肌、暖心为骨。
对,元气。
我们陈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无论是称霸小镇乒乓坛“你们一起上”,还是让邬主任播广播、直接间接搞“给我孙子分配媳妇”那套,或是悄咪咪偷材料,都满溢着鲜活元气。
南枰镇固然地方小、发展受限,无法比拟上海这般大都市,某种意义上是相对封闭和保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镇上人都无波无澜无味。
我们陈奶奶,就是一种活色生香嘎嘎霸气嘎嘎可爱的复杂原味!
庄家众人,里里外外都有意思,虽然戏份多寡有别、但谁都不是工具人。
廖涛,上线时是“刀子嘴妈妈”派掌门人。
一把岁月辛劳、一腔家人羁绊。
一嘴嘚啵嘚、啥都嫌弃啥都数落的机关枪“无差别扫射”话术,特别亲切。
庄洁归家黏糊糊抱着她腻歪恶心“我想你”,这位老妈回应“一边去”,很典型的日常不表达情感类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明显瑕疵。
但又可爱又可敬。
自强不息、勤俭美好,有一代人的局限,更有大浪汹涌间小小一叶扁舟拼命不肯被淹没的那股劲儿。
庄研和何袅袅,一个恍若行为艺术家般抱着鹅出现、一个一言不合就真敢离家出走,叽叽喳喳可可爱爱。
弟弟妹妹一个内省、一个外闹,写作业换专业等等大小事、分分钟勾勒出家常过日子磕磕绊绊,说不尽的愁与喜。
偷偷摸摸围观姐姐和疑似未来姐夫一号,人小鬼大笑点多。
听到姐姐说“对方(二号)没看上我”后,弟弟妹妹一同爆炸、炸点还不一致。
你看,他们姐姐妹妹弟弟三人躺在床上谈心,有一搭没一搭很家常、又很美味。
陈奶奶的林妹妹也好,时常来张罗一头的邬主任也罢,人均有戏。
陈麦冬那个把PUA说成CPU的同学,对流行词汇的掌握程度甚至不如小学生何袅袅,但也算“一语成名”。
就连纪三鹅子都很有存在感,分分钟活在“被卤”的危险中。
这得亏是福建而不在广东,否则纪三鹅子应该没几集就变荔枝木烧鹅了!
你看,故事中有泪有生死,但并不致郁。
泪点不是刻意煽情、笑点更不是尴尬硬挠。
群像自如亲切、看点都可爱生动,分分钟让人笑到合不拢嘴。
三,未亡人和亡者间的时光琥珀何叔亡故之后,廖涛在殡仪馆几句台词就让人眼泪汪汪。
层次特别好,不是上来就爆哭,而是一句恍若游魂般感慨“十几年进步太多”。
这句话的常规语境,是科技进步的欣喜感;但此处未亡人唏嘘十几年的“亡者遗体整理技术”,是截然不同的反差力量。
如若不是频经不幸,(非从业者)谁会知晓这十几年进步?
一句呓语,双倍多重扎心。
无一字言哀,但有风雷劈来之恸。
她真正崩溃,是在穿鞋之时,人死之后身体僵硬,廖涛用力良久但穿不上,抚尸大哭。
好痛啊。
传说中亡者会去奈何桥喝孟婆汤、好忘却前尘往事,但传说不曾说:那些被留下的未亡人,满腔思念满目物是人非、又该饮什么?
死亡的阴影背后,苦主们如何面对逝者已矣的残酷现实?
古往今来字字泣血的悼亡诗历历在目,一声声一句句都是哀都是泪,但“哀”和“节哀”“忘哀”不同。
你看,归根结底,陈麦冬所为所言,皆可归为“节哀”二字,但不是流程化、制式化、重复太多次所以失却本真面目的那种,而是以血泪真心、趟过伤痛走过生死的“节哀”。
七八集的陈麦冬,不仅仅是遗体整容师陈麦冬,也是多年前在殡仪馆不能释怀、疯狂哭泣的迷途少年(兄弟),是数年前亲手送别师父的徒弟(广义上的子侄),是曾深深沉浸悲哀中欲癫欲狂的亲朋故旧。
既有一层站在彼岸摆渡悲伤的“侧眼”/工作者属性,又有一层沉浸在水中央、悲伤淹没头顶的“正视”/过来人通感,将心比心、以泪换泪。
无论是在殡仪馆拥抱失去奶奶的幼童,还是深夜和庄洁说昔年生死间的往事,抑或是在上海关灯燃烛开导何袅袅,他都在以种种不同方式讲述“节哀”。
他的节哀是感同身受的,又是“哀而不伤”式的。
何袅袅问“所以我爸在房子里,对吗”,陈麦冬说“他永远在你的心里,这点更重要”,说“有些话你不说,他也能感应到”。
庄洁带着妹妹去迪士尼疯玩也好、折腾被妈妈骂“有病”的“环镇一日游”也罢,或是一家人在春日山岗上放飞何叔风筝的画面,某种意义上都是对陈麦冬“节哀”的回答:正视死亡的悲痛,但要带着亡者那一份心愿、更用力更明媚活在春光里。
如果说前几集讲述这份工作的困难、艰苦,是世俗意义上陈述入殓师;那么这几集中小孩的故事、陈麦冬自己的故事、庄家和何叔的故事,则是从价值层面、情感层面展开入殓师“时光琥珀”一般的含义。
陈麦冬不仅仅是整理逝者容貌而已,对自己对庄洁,他是未亡人和亡者之间的一道水晶桥、一个情绪沙漏、一份时间琥珀。
执行对逝者的尊重,谈死亡的意义,更谈对生者的宽慰与期许。
起初我觉得,陈麦冬的难得,是“遗体整容师”这个身份在内娱现偶中很罕见;但身份本身其实只是一层外在的虚的躯壳而已,如若不能引发价值情感层面的共鸣,那就只是徒占新坑为新而新,本质上和承包鱼塘的霸总也并无区别。
可贵的是,陈麦冬不仅仅有工作罕见的皮相,更有“从这个独特视角看人间”的浓郁温情。
亡者会变成心底的一滴眼泪、一颗明星;你要带着TA的爱和期许,活得更春意盎然。
当春风漫过山岗、又绿碧草萋萋,你要让他的风筝、飞得更自在无边、更春色烂漫。
舒心结语追平8集,好像在南枰镇有了一群“云亲人”“云街坊”,隔着屏幕和千山万水却又亲切如斯。
闲适但不散淡、惬意但不虚妄,亲切又不失戏剧性、自然但也不缺看点。
至于遗体整容师的生死故事,不是生硬生拔价值、也并非干瘪灌输式教学,而是以痛以爱、以凝泪之微笑,写就的一出告别歌诗。
山光湖色间、风筝迎风而起,亡者依旧和山川春色同在。
所有珍贵的记忆、惦念的往昔,一如春色千顷、碧波万里,荡起层层涟漪、唤起春色如许。
这剧,慢慢的。
在一个小城,是一段难得的休假。
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必匆匆忙忙。
大爱女主的笑,好甜,怼着脸,直接冲到面前,总能被暖到。
庄洁从心底里学会了坚强,把拐杖变成了武器。
在不怕亲密关系之后,她的心里就没有任何阴影了吧。
结局女主没嘴让我郁闷了一阵,好好的非得来这么一出。
不过,也能理解那种自以为能处理好的“暂时”不说。
身边的人都要把他俩绑在一起,爱笑又会撒娇的女生总归能幸福一辈子。
是的,这部剧里,我更爱女主。
被剧里的伤悲牵动了眼泪。
面对离世,心情的无助,跟着流泪。
雪中送炭,感同身受,美好爱情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命中注定。
一起面对过,相互争吵过,都觉得甜蜜了。
陈麦冬还是蛮自负的,冷静严肃性子的他,在发脾气的时候,看起来那也是在气自己。
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而爱一个人,想来实属难事,所以他们分分合合、吵吵笑笑,一点点拔出心里原本想掩盖的刺——异地,真正找到爱人想要的。
解决问题,经常不是只解答题目的表象。
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這個本子給內娛隨便一位電視圈導演拍都是可以的,但最後很幸運地給剛拍完《繁花》的程亮導演執導,鏡頭語言、畫面調色、光影運用樣樣都比一般現偶劇高級很多,劇中抽禎的運用、光影的捕捉真的能看出程亮從王家衛身上偷師的結晶,光影打在演員臉上實在太美了。
劇中對生死的探討也足夠成熟、足夠嚴肅,生而為人只能節哀,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面對死亡的人如是,看著親友走向死亡的過程如是,一個身有殘疾的業務,一個與死亡共舞的遺體整容師,他們都是帶著傷痛才走到今天的,前半集數是曖昧、是否要在一起的拉扯,後半集數是共同面對彼此心靈創傷的在一起。
最後一集對遠距抉擇的探討,用了一場假死亡的戲去拉扯,究竟事業重要還是兩人相伴的愛情重要,編導無意給出明確的標準答案,僅回歸主題對生死的探討,假如愛人死去後一切還有意義嗎?
借生死一瞬間拉近彼此距離,寫下對人生開悟的註解,人生最大的開悟,就是即便面對死亡也能從容的活著。
雖然營造劇情衝突上偶爾有過於刻意、思想保守的既視感,但整體來說仍是能讓人看的舒服、細細咀嚼生死別離意義的好劇,陳婧霏在劇中唱的插曲實在太銷魂了,《春色悠悠不及你蕩漾》、《午夜愛未眠》、《夜空》、《別處的夕陽》4首插曲大大提升了本劇在影像流動過程中的舒適度。
另外周姐在劇中的鬆弛感實在讓人看的好舒服,又美又落落大方的,面對死亡的絕望與掙扎在EP6、EP7來到巔峰,不枉費我這一年的期待,憑良心講已經是繼《繁花》後看到最好看的on檔劇,南坪鎮之美在程亮導演的鏡頭下彷彿又是另一個去有風的地方呢!
最後紀錄一點本劇的金句:1.「嬰兒才會拿脆弱當武器去支配大人,所有那些用不幸和創傷去束縛自己,潛意識里想博取同情的人,都是巨嬰。
」2.「去愛一個人,而不是等待被愛,是從孩子變成成人的唯一方式。
」3.「生而為人,只能節衰。
」4.「雖然說經營婚姻或者離婚,代價很大,甚至說肯定會留下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但這本身就是意義。
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的受傷,認真的服輸,那就沒白活。
」5.「很多人認為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的面對死亡,但其實真正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的活著 !
」★★★★#春色寄情人#李現 #周雨彤#劉琳 #方芳#吳俊霆 #張熙唯#萬鵬 #馬柏全#程亮
这封信是全剧仅有的一抹亮色。
这一句“我一直觉得咱们女人哪,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
世上的每个家庭之所以能维系大多要靠女人的坚韧。
女人为台才形成了始字。
”建议删除。
另外,为了保持删除后的连贯性,紧接着的这一句“所以老姐姐,我相信你肯定能熬过我不在的日子。
”也建议删除。
下述的全文引用去掉了加粗句子之后,会更触动人心,因为更接近普罗大众对死亡的情感表达。
我呀,很早就知道,自己走的那一天,不会有什么承欢膝下、亲人满堂了。
但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倒也从没后悔过。
这人世间我无牵无挂,只是放心不下你,所以早早地写了这封信。
你得答应我,直到医院最后通知的那一天才能打开它。
死者为大,你得听我的话。
每个人的故事都可能有无数种结局。
无论哪一种,都没关系。
如果你去问那些已经死掉的人对自己的死法满不满意,我猜可能大多数人都想更改结局。
但我总觉得,不管死法是什么,死了就是死了,有什么可挣扎的呢?
我这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能做自己的主,到死也是。
所以,我挺满意自己的结局,也请你不要为我遗憾。
我走的第一周,你可能会接几个问候的电话,见几个悼念的访客。
你别不耐烦,得允许别人关心你、念叨我。
丧亲之痛总会让人在某一刻无比绝望,觉得未来只剩下无边的孤独和悲伤在等着你。
但这不是真的。
时间会治愈一切。
我走的第二周,你要出门走走,跟身边的人多聊聊天,聊些跟死没有关系的话题,不要一个人苦撑。
你得接受生死有命、世事无常,追不上的就放下。
不许哭。
如果你实在难受,就学着深呼吸吧。
我一直觉得咱们女人哪,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
世上的每个家庭之所以能维系大多要靠女人的坚韧。
女人为台才形成了始字。
所以老姐姐,我相信你肯定能熬过我不在的日子。
而我呢,也希望你真心地对我说一句,林妹妹,你这一辈子,干得漂亮!
你和我都是历经世事的成熟老太太啦,应该明白受伤、历劫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也不是唯一感到悲伤和痛苦的人,更不是世上最悲惨的人。
说到受苦,很多人随随便便就能超过你。
所以换句话说,每个人也都不是独自在承受苦难。
你要对自己更好一点,穿干净的衣服,吃热气腾腾的饭菜。
其他的,就没什么可嘱咐的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所以,就这样吧。
陈老太太,我们天上见!
小镇青年,是李现的舒适区,不,是制霸区。
所以,李现不必转型,我喜欢看,每个小镇都来一部小镇“现”偶。
=============================从最早的河神、上铺兄弟、林警官,李现身上就有种接地气的亲民气场。
可能这就是素人成为演员的本身底色气质吧。
就连走路的姿势都随性,不那么死板规整,也成为诠释人物性格的亮点。
小镇青年 ,不是小镇做题家的那种,而是小镇上早早接受自己没有考试天赋,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愿意早早为生存考虑,接受小镇生活圈的小镇青年。
而每每他演富家公子、官二代、军二代,总有一种拧巴在身上,拘谨认真地,能让观众看着都紧张。
未完待续我边看边再补充。
=================E5怕留的送别火车站站台,两人侧脸遇见那幕,bmg响起,我想起了《东京爱情故事》。
庄洁的笑容,就像莉香一样,灿烂得像初春的清澈阳光。
小镇完治也会认为大城市的莉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女人。
所幸,陈麦冬和庄洁,这两人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小镇;所以,还是有再次相见的各种理由,最后才有可能在一起。
而东爱里,小镇男生和大城市女生,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E12过去的告别再次站台送别,bmg显然是根据东爱改编的,陈麦冬比完治更勇敢,这次抓住了庄洁,只是他们两之间对于未来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E14小镇的婚恋看完了,生气。
我只想说,笔给我,他命有我不由编剧,我来改结局。
庄洁妈妈真是脑子有大病。
剧里对廖涛的人设是非常矛盾和刻板的。
E13-14两集里,她对残疾女儿的对话,从语气到台词都非常恶毒,对就是恶毒。
不知道编剧们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好好说话,非要用这么羞辱的话pua自己的女儿。
本来就已经丧夫了,家里没有成年男人的,多一个女婿不好吗?
正常逻辑的妈妈,应该是劝女儿留下来,然后因为要不要留而吵架,而不是手撕小情侣。
这么勇敢的陈麦冬,其实可以试试看江浙沪独生女。
陈麦冬父母不管,那就没有婆媳关系。
还真能指望婆家带孩子?
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从婆家带孩子开始的。
陈麦冬的奶奶,不是累赘呀。
家有老人是块宝,谁家没有老人呀。
有了无父母的女婿,不就是多了一个儿子嘛?
这么想不通,还活在大清嘛?
陈麦冬来江浙沪吧,江浙沪独养女儿的家庭需要你。
---E15破碎的麦冬李现是真的演出了爱而不得。
蹲下来捡碎碗的感觉,不是谁都能演出来的。
那些帅而自知的男演员肯定体会不到、也演不出从小到大一直被忽视、被拒绝的心碎感受。
麦冬比完治要勇敢很多,他值得更好的。
在身体坦诚之前,要心灵坦诚。
只能说女主有着和经历不符合的不成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爱谁拿走。
残疾已经是事实,如果还要天天为别人怎么看自己而伤心自卑,那日子没法过了。
爱情婚恋里,情绪稳定最重要。
所以我自己都没想到,本剧中最后最爱的人竟然是张弛。。。。
其实我看电视电影就是来学习如何与生活和解,如何情绪稳定的。
-E16躁动的小镇 跨年舞会、同学聚会那几场戏,文艺片鲜藕片纪录片也从来也没有这种场景,这片子又不是10年前20年前,搞得这个小镇流氓出现概率太高了吧。
上海垃圾不分类的口里嚷嚷的阿叔,相比公开耍流氓,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比之下,有风大理小镇比南坪镇民风淳朴太多了。
南坪镇真是让人窒息的存在,和上海应该不是在一个元宇宙中的。
我开始怀念,云南有风小院的和煦春风。
我只想看美好的爱情,美好的镜头,美好的声音,美好的光影。
如果想要看恶毒吵架和奇情怪癖,我就去看竖屏短剧了,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的注意力看长剧里在聒噪骂人的。
============================五一休息在家,决定弃剧,让我觉得一身轻松。
我翻了一下有风8.7,相对于南屏镇而言,才发现有风真是人心所向的世外桃源乌托邦。
南屏镇是一个让我看了一眼,想逃离的地方。。。
看到中间吵架部分,被伤,知道反正会在一起,目前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从这男主来看,结果喜欢上了男二,对女主从无感到看到就厌恶。
实在对女主接受无能,把飒爽演成了女流氓,这剧应该选一个柔弱点的女演员来演。
期望有多大,现在就有多伤,伤得我都不敢继续看下去了。
等我缓缓过短时间再说。
这个剧本应该拍个电影,长痛不如短痛。
拍成电影,也就最多痛苦个2小时;拍成电视剧,让观众痛苦十几个45分钟,真是让人情绪郁结的。
反思一下是我不好,欣赏不了这种有病呻吟。
这剧和东爱不是一个档次的剧,好吧。
东爱30年后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剧30年后谁还记得。
东爱的歌曲我们一听就过耳不忘,这个剧的ost有人会哼唱吗?
东爱中的莉香,人设30年后还是非常现代性,是女性想成为的榜样。
这个剧中的女主,谁想成为那么拧巴的人?
反正我是不想,都不想多看一眼。
弃剧。
庄洁这个角色,用陈麦冬的评价是“聪慧,成熟,世故,圆滑。
”这一类人在社会上往往很“吃”得开,能明白人想要的什么,喜欢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要做什么。
庄洁在生活中是努力的,是用力生活的。
她把拐杖当做武器,保护自己,却也一度禁锢住了自己。
在与陈麦冬的恋爱中,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自卑的。
她害怕自己对象看到自己的残肢而落荒而逃。
所以她在爱情中不是很负责任的那一方,也正因为残疾的当下带来的过激反应伤害了对方。
主动想要和陈麦冬发生关系时,却说陈麦冬为什么要勉强她。
事业是她的武装,所以她会不和陈麦冬商量,告知陈麦冬将要回上海的情况下而回去了上海。
在感情里庄洁更是及时行乐的,所以显得不怎么受伤。
最初在车站的一吻,“庄陈”二人还没有任何恋爱关系,庄洁主动献吻,既体现她性格上的大胆,但也体现出她在爱情里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
她没有想着如何和陈麦冬相处,陈麦冬的感受,计划他们的未来。
所以相比之下,陈麦冬的伤心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疼。
是一种把真心交给别人,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错付感。
在感情里庄洁有真心,但是收放自如。
两人恋爱的部分“含糖度”很高,情侣之间的情节设计的很具生活气息。
庄洁很容易能让别人感受到快乐、力量,仿佛如沐春风。
正如陈麦冬所说:“我欣赏你的聪明、独立、有主见,也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人,在我们关系变化的时候,你会本能的恐惧,你怕未来只会剩下“我们”,而“我”逐渐就会消失了。
”这个角色是真实的,自然的,可能庄洁就是生活中的“你”“我”“她”。
她不是不懂的爱,而是不懂得如何去爱。
本片的爱情观符合如今普遍爱情观,计划未来还是因为喜欢爱在当下,及时行乐,露水情缘要不要得?
感情难分对错的。
很喜欢剧中奶奶的一段话:“经营婚姻或者离婚代价很大,甚至于肯定会留下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但这本身就是意义。
人这一辈子要认真的受伤,认真的服输,这辈子就没白活。
”
两颗曾经对彼此怦然心动的心,因为太年轻而错过,当它们再次相逢,心动的几率又会有多大?
两个年轻人,一个在大都市霓虹灯里穿梭打拼,一个在家乡坚守着一份对许多人来说有些距离感的职业,他们应该会很难理解彼此的人生和选择吧,怎么看,都很可能是两条不同空间里的线,即便交汇,也是刹那,注定不会为彼此驻足。
当把感情看做理性的概率问题去思考时,世界顿然变得乏味。
《春色寄情人》的编剧似乎在告诉我们,嘿,感情是一件毫无道理、感性且极赋魅力的事,两颗心彼此靠近,彼此重叠,电光火石,与概率无关,与错过无关,与你是干什么的或者我是干什么的,也没啥直接关系,他们仅仅需要两个人眼中有彼此就够了。
如果只把眼光聚焦在男女情感上,那是真的小看了《春色寄情人》这部剧的格局,我决定动笔写这篇时,它只播了四集,我却等了48小时,但它完全不负我的等待,四集就俘获了我的心,用一个平静闲适的小镇和镇上人们温暖的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
庄洁和陈麦冬都在南枰镇长大,他们在彼此的青春记忆里,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青春期里的少男少女可能是世界上最难懂的生物,我记得你,你留意我,但倘若你非要明面上说我在意你,那一定会遭来双方的否定。
所以当庄洁坐高铁返乡,碰到记忆里那个倔强的少年时,一眼就认出了他。
而陈麦冬虽然褪去了青春期的瘦弱身板,宽而有力的肩膀让人十分有安全感,但他的倔强丝毫没有少一分。
他也注意到了庄洁,但就是撇开脸,假装没有看到她。
越是假装,越是在隐藏心里的慌;而当你为一个人莫名其妙得慌张时,不妨考虑一下,这,可能是小鹿乱撞。
《春色寄情人》的感情线就此埋下,但这部剧很特别的地方是,它不是把大把的时间交给两个年轻人谈情说爱去了,而是用庄洁和陈麦冬的成长和蜕变来折射当下年轻人对各自生活极有主见的掌控。
先来说说庄洁吧,这个姑娘实在是可爱得紧。
她人前人后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仿佛好事时刻在发生;她开得起玩笑也能严肃认真,回到家乡,就把大都市里打拼的苦与累,全部藏得好好的,只给家人展现自己最乐观、最积极的一面。
但殊不知,能够握紧老妈的手,自信的说老妈我来养你的庄洁,其实遭遇了世间少有的不幸——年少时遭遇车祸使她失去了一条腿。
虽然说现代科技医学都很发达,装上义肢的残疾人和健全人看着没什么两样,照样能够正常生活。
但是,很现实的说一句,这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包容度,还远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多。
裹在裤筒里的义肢让走路如风的庄洁看起来又美又岚,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上海做医疗销售,不仅要磨破嘴还要跑断腿,义肢与肌肉的连接处,走路久了,总是会肿胀酸痛;天气变化,也会让庄洁的腿异常敏感。
但这些不仅没有磨灭她的意志,反而让她斗志昂扬,逐渐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当闺蜜问起自己怎么总是能元气满满,在事业上所向披靡时,庄洁的嘴角不禁上扬,是那个少年气十足的他,告诉她——拐杖也能成为武器。
这句话仿佛一颗子弹刺穿了庄洁的心房,她在那一刻明白,别人的怜悯和同情也可以是一种资源,与其抗拒,不如接纳与利用,因为它们更多时候,代表着善意。
没错,那个他,就是陈麦冬。
当年的陈麦冬叛逆十足,家庭的变故让他更加孤傲,和人闹矛盾打架似乎成了他的青春日常。
谁曾想到,这样一个叛逆的男孩子,长大以后选择了一份特别的职业——入殓师,通俗点讲,就是遗体整容师。
和死人打交道,在我们的传统世俗眼光里,总带着几分不吉利,提起来让人皱眉。
但陈麦冬知道,这份职业对他而言,充满了敬畏与神圣。
剧中一位老奶奶说,人生啊,就像一座桥,我们总要从这头走到那头。
而陈麦冬的职业就是帮助在那头的人,在人生的终点依然可以神采焕发,让生者记得自己最美好的脸庞,对死者也是一种莫大的尊敬。
陈麦冬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职业有什么问题,但他家人都觉得这份工作还是给他在找对象的道路上“摆满”了障碍。
特别是他奶奶,一直为他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
但这种“操心”在《春色寄情人》里用一种极度可爱的视角来刻画,陈麦冬的奶奶虽然也经常替孙子去“相亲角”,但她不是那种没有自己主见和自己生活,一天到晚闲来无事,只想干预孙子生活的老年人。
当她碰到了回乡的庄洁,一眼相中姑娘人美心善,努力要撮合她当自己的孙媳妇时,陈麦冬告诉奶奶别瞎掺和,她并不知道庄洁的人生遭遇;当奶奶得知庄洁只靠一条腿来生活时,她完全没有老一套的世俗观念,而是更加笃定这个姑娘是陈麦冬的良配,甚至是人生的最优解。
(作为观众,我只能说,奶奶,您眼光真好!
)。
小镇生活,街坊邻里,都宛如一家人,你知我,我望你,你家晚饭的香气飘到我家屋里来,何不一起夏日纳凉,把菜都端在一个桌上,彼此分享?
《春色寄情人》里没有放大都市CBD大楼里深耕的Jack和Rose,也没有聚焦暗中比较包包价格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贵妇少奶,充斥满眼的是小镇风光,和如何把乡镇经济搞好的村干部们。
那些互相知根知底的街坊邻居平常喜欢聚在一起叽叽喳喳,但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也都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
说实话,这种没有焦虑的慢生活,在当下越来越难能可贵。
而能发现这个切入点,用一部电视剧去放大这种舒适生活氛围,可见这部剧的创作团队懂得戒骄戒躁,在整个剧里,融入了自己的心和智慧。
我看了四集,都有一种抓起包包,回趟老家的冲动!
当然,回乡哪里可能躺平,市长、村长和文旅局局长,没有一个是能让年轻人闲住的主,一定会鼓励年轻人拿出创新精神,为家乡建设舔砖加瓦。
但细想想,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美好出一份力,这绝对是一件很妙的事。
最初点开这部剧的冲动,完全是因为周雨彤,她真的是新生代演员里特别的存在。
她长相甜美,但又藏着一股韧劲;她可盐可甜,似乎和任何一种类型的青年男演员都能奇妙组合,迸发化学反应,嗯,我就瞅着她看李现的眼神,弯弯一笑里,全流露出闪闪的光!
只能说,周姐,你的演技确实了得。
当然啦,整部剧的演员们都演技在线,很多老戏骨为剧集增添光彩。
比如陈麦冬的奶奶饰演者,一出场就老面熟了,专门在豆瓣查了她的名字,原来是宝岛台湾的资深演员方芳,天啊噜,我小时候被她的《追妻三人行》迷了好久呢!
而戏里特别打动我是庄洁和她妈妈之间动人的母女关系,演员刘琳这两年很是活跃呢,喜剧里有她,正剧里有她,都市情感剧还有她,但是每个角色被她塑造后,都极具特色和质感,她在《春色寄情人》里饰演庄洁的妈妈,带娃二婚嫁给了前夫的好战友,在小镇里卖卤味,对女儿庄洁是既理解又心疼,明白她的要强,鼓励她更勇敢,这种感情细腻中又真情流露。
有时候一想,央妈确实选剧有点绝,能上星的剧,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要么故事好,要么立意新,目前看来《春色寄情人》两者皆有啊!
嗯嗯嗯,可追之!
程导的镜头拍出来的画面真美,光打得也好,看来是学到了王导的精髓了。
还是真实的自然外景更好看,对眼睛友好。
能感受到满屏春色,小镇的生机盎然。
本来还担心相似题材电影都上映了,还拿奖了,此剧会不会沉闷。
但是看了1-3发现自己多虑了,春色没有其他殡葬题材的电影那么压抑,非常轻松,但又不失庄重。
李现的状态很好,比群星里看着年轻。
我还是喜欢现代的李现,看上去就像我的中学同学,亲切自然。
==================================看预告,以为剧情主线类似于有风,小镇题材,李现会重复自我,但是程导拍出了不同于有风的小镇风情。
如果说,有风是云南四月日暖风和阳光灿烂的春天;那么,春情就是福建三月湿漉漉乍暖还寒生生不息的春天。
如果说,有风大理小镇是一个人心所向的乌托邦;那么,春情南坪镇就是一个想逃但逃不走的人性羁绊。
导演是跟过王导拍繁花,人物群像刻画已经有了繁花的味道。
尽管,繁华里也是上海小市民吵架骂街,甚至拉电闸使坏,打群架甩流氓,但是,我不会讨厌繁花里的上海,因为那些“不体面”的事情都是非主线故事。
主线故事,始终保留着爷叔的老派“腔调”。
爷叔就是剧的价值观,“主心骨”。
而南屏镇,我真的喜欢不起来。
前期误以为是大理有风小镇式的人物群像,满心欢喜,后来发现,这个小镇并不完美,更糟糕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价值观“主心骨”。
有多大期待,就会有多失望。
所以重看《繁花》小说,经典文学作品得奖是有道理的。
==================================周雨彤真的是上辈子拯救了地球。
平平无奇的本科学校,三大院校都没有选中,读了民办的上海视觉艺术学校。
艺考真是玄学。
但是,毕业后被壹心看中了,长剧不断。
每年三大院校,那么多女生毕业后很难找工作,只能去拍短剧或转行,短剧还不一定横屏。
看到16集,很显然女主的演戏果然是民办三本教的,只停留在台词上。
明明可以加上肢体、眼神,把心理活动的层次演出来的。
实在对女主接受无能,把飒爽演成了女流氓,把脆弱演成了倚弱卖弱, 可能她真的身上缺少了书卷气质, 巴拉巴拉的外表没有演出患得患失的内在不自洽。
这剧应该选一个用肢体、眼神来演戏的女演员,而不是一直用嘴来演。
现哥又演一个外冷内热的角色,周姐还是这么自然,经历过伤痛却依然坚强乐观,是一部女人群像戏,不过陈麦冬有点太严肃了
卖卡司不卖剧情。捏着嗓子做腔调,名人名言过日子。
不服务于剧情的冗长画面拍得再精致又有什么用,女主怎么可以表演出这样做作的开朗,男主对本职工作的尊敬难道只能用无病呻吟的台词来展现吗。
可以啊!李现略端,但周雨彤好啊,氛围感很足啊,cp感也不错,这拉扯带劲,这比隔壁那啥好多了啊!人也更漂亮!少年组好评!配角的卡司也不错!李现奶奶好像是台湾老戏骨吧!大娘子就更别说了,就爱看她咋咋呼呼
导演为了把两个三十岁男女的恋爱搞成双洁,给安排一个可怜兄弟的妹妹,一个上司懦弱,所以三十才遇到真爱。立意低下,投机取巧。两人的矛盾也非常立不足,陈麦冬去上海也能给人心灵超度,超度人更多;庄洁在小城市也能证明自我。吵架和好莫名其妙。但导演把男女主拍的很美很帅,给两星。
三星7分 笑晕了 搁这剧里看到钱夫人了e04开头这庄洁真是很典型的销售social形象e05怎么有人在高铁走道拍吻戏啊我请问呢e12怎么两个成年人坐在沙发上像坐在床上啊?e15母女吵架我的天。。口不择言的好经典。。“咱和咱妈注定是不同的人”哇😭音乐喜欢
李现台词太差了,真的看不下去。他有表演追求吗!周雨彤即使总是演千篇一律的角色我也很难对她反感,就是很神奇,应该是观众缘吧,给人感觉文艺又舒适。刘琳等一批实力派老演员给演戏油子抬轿就觉得内娱也就这样了,毫无指望。
李现总让我想到韩商言,周雨彤总让我想到梁友安,看似是不同的角色,两个人的表演套路却是一样的。在死亡的背景下讨论爱与生命,加一星,虽然讨论并没有新意。
两个人都太可爱了,而且主题在返乡与上漂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爱情桥段其实反而有点别扭,全是事故没有人情,倒也看得下去。活得从容些,先过好自己,那个人会来的。
大大方方探讨死亡题材是个创新,把泉州拍的很漂亮。现在热播剧的套路就是:女主一定有一个女性主义豪爽洒脱的闺蜜,有一个思想陈旧总是阴阳怪气但又爱她的妈,还有一个帅气逼人又专业领域极强十分孝顺的男票。整部剧看下来,女的动不动就要亲上去,男的动不动就脱风衣给人披上,有点视觉疲劳。好在两个主演长的都养眼,一点都不油,不然这部剧要扑街
刘琳真的演技教科书。
喜欢李现现偶剧,喜欢周雨彤演戏
磨磨唧唧……
恋爱还是得看别人谈🚬
男主太木了 真的太木了。。搞得女主像xsr。。。女主的妈也让人头疼。。。
3.0,我基本没看过国产剧,也根本不看爱情题材的,这部主要是奔陈婧霏的OST看的。十二集在一起之后就弃了,真要说就是真没啥CP感,太尬了,剧本如果以在一起为收尾就很完整,或者女主离世来拎出死亡反思的主体都还好(不知道是不是,没看完),总的来说前面的观感就是剧情太散,男主也没塑造好(剧本和演技双重影响),成段成段的大道理像是注水的说教,没什么共鸣。
刚看完一部16年的韩剧鬼怪再接着看这部24年国产剧,质感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冲男女主颜值看的,可惜了,拍成一坨大便,全程倍速。
摄影和音乐挺舒服,演员也挺舒服,但故事实在是有点乏味。万鹏好美
看到第五集目前为止比和吴磊羽毛球那部好看不少。可能原因在于我挺喜欢方芳?周姐,目前内娱唯一愿意看的姐。/没内容可以不拍,不用硬凑什么抒情MV以及逻辑不通的转折。订了婚出去创业不告诉未婚夫?现在电视剧都这么编不下去硬编吗?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