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正好

Un beau matin,晴朗之晨,晴朗的早晨,幸福昼鸣曲(港),One Fine Morning

主演:蕾雅·赛杜,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梅尔维尔·珀波,妮可·加西亚,卡米尔·勒班·玛丁斯,谢里夫·安杜拉,艾尔莎·盖迪,玛莎·康达科娃,凯斯特·洛夫莱斯,厄玛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2

《晨光正好》剧照

晨光正好 剧照 NO.1晨光正好 剧照 NO.2晨光正好 剧照 NO.3晨光正好 剧照 NO.4晨光正好 剧照 NO.5晨光正好 剧照 NO.6晨光正好 剧照 NO.13晨光正好 剧照 NO.14晨光正好 剧照 NO.15晨光正好 剧照 NO.16晨光正好 剧照 NO.17晨光正好 剧照 NO.18晨光正好 剧照 NO.19晨光正好 剧照 NO.20

《晨光正好》剧情介绍

晨光正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桑德拉是一位独自抚养女儿的年轻母亲,她定期探望已退休的哲学教授父亲,并为了父亲的照护而全力奔走。就在人生紧凑到令人喘不过气的时刻,桑德拉与许久未见的克莱门特再度相逢,尽管两人彼此吸引,但横跨在新恋情间的复杂关系却让彼此迟疑...... 一段倾心的恋曲,一场电光火石的生命体悟,永恒或许在远方,却也可以是那一个美好的早晨。荣获2022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欧洲电影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网军部队彩色二战:胜利之路神医兰荳特工游戏滚滚红尘绑架大明星修复体猎人:死亡符文40银河英雄传说外传第三次提亚马特会战不疯不狂不爱你石油天王酒醉罗曼史班加罗尔的日子战将之兄弟护卫者3:决战全城高考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人质斯特拉的魔法点点星光遇见你地狱旅程装神少女小缠只有神知道的世界OVA魔法少女☆偶像之星花音100%拼了我为养生狂迟到的初恋劫机惊魂帝国秘符

《晨光正好》长篇影评

 1 ) 她裸露着,展现着女性本真的欲望

影片选取了一个普通女性作为观察的对象,短发、衣着朴素、不加修饰的蕾雅·赛杜完美诠释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

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父亲无法继续一个人生活,她们决定将父亲送往养老院。

父亲乔治是一名哲学老师,家中最多的东西便是成百上千的书。

桑德拉的母亲、乔治的前妻决定要变卖乔治的房产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这些书的去处便成了一个难题,桑德拉决定尝试联系父亲之前的学生。

为父亲选取一个合适的养老院也是一个十分漫长且耗神的事情,辗转数次,桑德拉和妹妹终于为父亲找到了一处安全合适的养老院。

电影中桑德拉的日常便充斥着为父亲找寻养老院的奔波和在父亲安顿后的探望。

亲子关系之间的羁绊是桑德拉人生的核心之一,也是影片为我们展现出来的两大主线之一。

除了桑德拉与父亲乔治,影片还着重展现了桑德拉与女儿琳之间的亲密关系。

但浪漫的法式风情滤镜也遮挡不住中年单身女性面临的家庭困境,桑德拉的人生除了繁忙的工作,看望并照顾生病的父亲,还要承担陪伴和教育女儿的责任。

在一片岁月静好中,我们似乎也能在看似温馨的氛围中隐隐感到桑德拉的窘迫。

克莱蒙的出现得以让桑德拉从家庭的身份中抽离出来,暂时的成为一个女人,享受鱼水之欢。

通过两条主线,影片为我们呈现了桑德拉的两种人生角色,而这种跨视角的记叙方式让我们对母亲这个身份去魅。

大面积的裸露镜头甚至会带来一丝刺痛感和割裂感,好像我们无法接受看到自己母亲的裸体,无法想象自己母亲与其他人交欢的场景。

送完女儿上学后的两小时、送女儿去外婆家住一晚、让外婆带女儿看电影......影片带我们揭开了对母亲身份无私的想象,更多窥见了桑德拉把握各种机会和克莱蒙做爱的急不可耐。

朴素的衣着下是一副曼妙的身姿,克莱蒙感叹到:“这么美的身体为何这么久都没人爱抚?

”她裸露着,展现着女性本真的欲望。

克莱蒙已婚,桑德拉成为了插足婚姻的第三者。

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指责和谩骂,《晨光正好》淡化了婚外情事在道德上的讨论意义,而是将视角集中于展现一个普通女性的人生阶段的全貌。

在桑德拉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父母、姐妹、子女于她的羁绊和她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尽情感受性与爱的疯狂。

中年女性被禁锢的太久,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琐事和工作重压下,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她们身体的想象和向往。

关于女性的叙事,从《将来的事》到《晨光正好》,米娅·汉森·洛夫总有这种发掘女性自然本真一面的魔力。

 2 ) 何处该于安放爱意,又该如何面对年华老去?

何处该于安放爱意,又该如何面对年华老去?

肉眼可见的老龄化社会里,衰老、疾病伴随着的失忆、生活能力的丧失,都成为了人生潜在的某种可预见性的危机。

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徘徊游走于被施加的多重天然或社会性的身份之间,女儿、母亲、翻译员…当这种routine成为了某种习惯,隐隐之中还是一次次被意义的终极命题叩问,并导向一个万能的答案——爱。

所谓“知识会褪去,爱会延续”。

女儿抓住在病痛中溺沉的父亲是爱,父亲对于爱人的惦念是爱,一家人奔走将父亲合理安置也是爱,很大团圆式的温情呈现。

内里却也有极致的绝望,曾经满腹经纶、逻辑清晰的哲学教授在丧失了思想和阅读能力之后,他的绝望的一个具象表现无疑是女主对身后事的安排:在病魔降临之前,她希望能够被有尊严地安乐死。

看似合理化或是最优的解法,可是生者的爱与不舍又该于何处安放?

重压的生活之下,她似乎抓住了克莱蒙递来的爱情浮木,可那又未尝不会是另一个深渊。

从婚外情到相守,老一辈的爱情也带着类似的展开维度,其实如果不涉及婚姻的契约,但论爱情的自由开展也没什么问题。

电影所能截取到的一个法国女性的生活片段必然也会取舍其中的“可见”与“不可见”。

只是最后三人站在观景台上的“晨光正好”,可能也会是另一个女性的“至暗时刻”。

当然了,“爱”可以解释一切嘛,如果不涉及伦理。

蕾雅赛杜真的优雅!

 3 ) 影片结局贴合片名

Sandra事业这条线很流畅,英法,德法的翻译工作。

看到她因为C.的短信,影响翻译进度,仿佛回到课堂,翻不出来的局促感扑面而来。

跟C.的感情线,在意料之中。

介入有妇之夫的感情,藕断丝连,直到结局,感情就这样了,最后还得感慨一下,un beau matin,啧啧啧。

父亲的这条线相对复杂,通过女儿们,前妻,现任,以及他们对父亲的描述,父亲这个形象很立体——生病的前一年还在工作,5年后不能自理。

面对一所再也回不去的公寓,家人讨论的场景很唏嘘。

大家挑选自己用得上的东西,而满屋子的书,Sandra遇到学生,帮忙处理这个操作就很满意。

父亲从一个疗养院辗转到另一个,每个的环境大同小异。

老人,护工,探望的家属。

开始刻画了几个误入父亲房间的老人,家属或是护工会帮忙带走。

护工对Sandra说,要珍惜与老人共处的时光。

到Sandra离开在电梯里,她看到父亲在走廊里迷茫地喊蕾拉,最后她关上电梯门离开。

父亲也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了。

对于父亲年老生病这件事,她能做的就这些了。

 4 ) 还好有晨光

桑德拉的脸总是忧郁的,只有在家跟克莱蒙粘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少女般的笑容。

这部电影看着多少有点心疼这个女人。

丧夫,独自抚养女儿。

父母很早就离异了,而且父母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的人,无暇照顾女儿。

父亲得了阿兹海默症,身体状况每况日下,无法自理,她不得不去养老院看他,还要不停地给他转院。

虽然不是一个人抗下所有,但她已经没有多余的心力去谈恋爱了。

还好她遇到了克莱蒙,一个真心爱他的男人。

非常可惜的是,这个男人已经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桑德拉是真的喜欢克莱蒙吗?

还是她只想找一个出口和安慰?

她需要被爱?

她渴望爱。

她越渴望就会越难过。

她以为克莱蒙不再会回来了。

还好,他还是回来了,这个男人,是真心喜欢她的。

但是,未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

无人知晓。

也许,他会因为责任感和不想伤害儿子再次选择放下自己的爱,也许他会不顾一切离开家庭,选择奔赴心中所爱。

 5 ) Le crépuscule du matin

薄雾苍茫如海,环绕每一座建筑如同行将就木的病人躺在临终病房内在沙哑的咳嗽中吐出最后一口气狂欢作乐的浪子蹒跚返家去见妻子黎明穿着玫红与绿色的睡袍颤巍巍地降临荒芜的塞纳河巴黎揉揉自己苍老的眼睛开始收拾工具去做那厌烦而理智的工作—————————波德莱尔的选段来为我体会到的《晨光正好》做一个描述,诗的题目是《le crépuscule du matin》,crépuscule这个词用在这部电影看起来也很合适,它的解释如下。

 6 ) 一个美好的早晨

4.5 。

早晨总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与之相较,老年的时光就真的很暗淡无光。

蕾雅·赛杜的魅力再次体验了一番,太有味道了,无论她演怎样的角色,总会为之着迷。

她爱上的那个天体化学家,也的确有些吸引力,但还是不配不值得,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同声翻译真的帅爆了。

如她所说,医院里的父亲渐渐只剩下躯壳,只记得第一重要的是自己,第二重要的是情人,第三重要的已经记不起。

那些房间里的书更像是父亲的精神灵魂,还好把它们分享给了可以珍视它们的人。

完全可以理解,女主对于父亲的一些无视,不清醒的自己无法控制的老年,真的无法视作原来的那个他。

也同意女主说的,在得病之前安乐死掉比较好。

第一次入院时,父亲自己也说过,只有无尽的等待,不知道何时开场何时结束,只是在等待,也不知道等待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最后看风景的走的那个楼梯,就是《疾速追杀4》最后一场群杀的那个楼女儿很机灵可爱,喜欢母女间到互动。

 7 ) 爱在继续

@一扇门 你在里面 我在外面 始终在等待父亲等待的是他的情人,亦如他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他的情人,他自己,第三个人不知道是谁”。

桑德拉等待的也是他的情人,他说“我不能放下我的家人和儿子”,“没有你 我快疯了”,“没想到,分开你这么难”,“你等我处理好 回来找你”,“我回来了,我说过我会回来”。

@孩子们等待的是圣诞老人,荒诞的大人们的表演,单纯的孩子们的相信。

桑德拉是被动的,她的丈夫去世了 她被动失去了爱人;她的父亲在敬老院的辗转,她被动接受转院 一而再再而三;她的情人 与她偷情 每次她都要问“你有多长时间”,一次次的敲门与开门,缠绵与关门;她的职业 翻译,说别人说过的话 只是用另外一种语言,不允许丁点添油加醋。

@眼泪总是毫无征兆地 喷涌 像是心痛炸裂了第一次是父亲去养老院前,收拾父亲的行李,为分别;第二次是情人说分手,她坐在椅子上,为抛弃;第三次是在路上遇到父亲的学生,问起病情,为恐惧;第三次是在敬老院一群人竭尽全力的调动氛围,老人们无动于衷地无能为力,为终究要来的死亡。

她或许不会一点一点哭泣,她的眼泪亦如她的阴郁与收敛,她的眼睛是肿胀的 积聚的所有痛楚无处安放 没法流淌,似乎浮在脸上是最本能的选择,瞬间就可以瓦解,她并不快乐,像是一个躯壳。

@短发无任何配饰 摘下破旧的双肩运动包 脱去休闲的圆领毛衫 是丰乳肥臀般的欲望与孤独,是困兽般的撒野与挣扎。

几次裸露的镜头里,递进式的欲望与情绪的张力:从穿着内衣,情人一把抓住桑德拉的胸部,到以情人为主导的体式和画面,到穿着白色松懈的吊带 若隐若现的胸与肩,再到裹着浴巾的浴巾 瞬间掉落 完整的胸被情人一把攥住,再到后背 S曲线的裸体长镜头,再到以桑德拉为主的体式。

以桑德拉为主线的世界,她没有朋友 没有兴趣,只有去敬老院 接女儿 工作 做爱。

以父亲为主线的世界,看似肉体在衰老 记忆在消退 生命在退化,但却是极度饱满甚至热烈的。

父亲是哲学教授,他的书是他的灵魂 是他的性格素描,他突然不喜欢听肖邦了,他佝偻的背突然挺括起来了,他在病房里转来转去,他觉得他在什么地方 桑德拉反驳他,他问“你怎么知道”,桑德拉说因为都看见了,他不知道在父亲的世界里,是关于“意识”的世界。

晨光正好 不来自桑德拉的主线,来自父亲的“自传体小说”,却停在了桑德拉的主线,山顶的教堂,她和他的情人 女儿在一起,情人指着远方对女儿说“家在正前方”。

朋友Daisy说,这是导演希望的结局,的确留了最后的温情,爱在继续,或许这是送给桑德拉的祝福,她最后的笑 并不美,愿她懂得“晨光正好”。

Ps 喜欢两个画面构图:开头。

湖边 灰色的长椅 绿色的草坪,桑德拉穿蓝色的毛衣一个人坐着。

中间。

湖面划船,一个镜头是桑德拉一个人的微笑,一个镜头是桑德拉与女儿相靠皱着眉,一个镜头是情人一个人的无奈与深邃。

 8 ) 侯麥感的「巴黎式出軌」

家裡有很多侯麥的片商發了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的新片《One Fine Morning》似乎也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導演兩年來的高產,與一個侯麥感的「巴黎式出軌」。

蕾雅·瑟杜(Léa Seydoux)在片中總是哭喪著臉、兩行淚;考慮到她病榻上的高齡父親,與一個已婚情人,電影本身終究無法成為一個美好的早晨。

她沿著巴黎街道走向鏡頭,俐落的短髮、牛仔褲,身邊是上學途中的小女兒;下一秒她回到了教授父親的住所。

父親和她都是離開婚姻的獨居人,作為後現代的巴黎生活確實很常見。

這時舊愛突然出現,她幾乎無力招架,迅速地發展出另一段親密關係。

對於已婚舊情人的若即若離、自由來去,幾乎讓她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One Fine Morning》將死亡、心碎、親子關係、獨立的意義置於鏡頭前讓劇情順暢推動;蕾雅·瑟杜的眼淚並非廉價,卻顯得氾濫。

她懂得為自己博得快樂來彌蓋痛苦的際遇,電影到了最後;巴黎仍舊是不斷重遊的日常,而Sandra收起了疲倦的雙眼,迎來他的情人。

 9 ) 痛苦也许不能消除,但生活总要继续,晨光正好,家在前方

非常美的一部片子,就像一首流动的诗。

晨光正好的片名来源于女主爸爸在患病失智前期计划写的自传书名,书名用的是德语“An einem Morgen”,翻译成法语是“Un beau matin”,也就是晨光正好。

然而这部片子不是关于父亲,也不是探讨失智老人的问题。

这部片子是关于女主桑德拉,她的生活,爱,困惑和恐惧。

桑德拉是一个丈夫去世独自抚养女儿的单身母亲,独居父亲得了罕见病班森综合症逐渐失智,不得已辗转在医院和养老院。

母亲20年前在女儿成年后和父亲离异,片中仍在帮助处理前夫的事情,和女儿经常联络聚会。

一次偶遇,桑德拉和离世丈夫的好友克莱门特相恋,却不得不面对他已经有家庭子女的现实,分合几次,克莱门特终于离开妻子和桑德拉重聚。

整个片子色调柔和,情感细腻,像一个舒缓的画卷描绘了桑德拉的生活和情感。

片子以桑德拉的一次探望父亲为起点,围绕着桑德拉的生活,用时间顺序拍摄了桑德拉在那之后的一段生活。

从电影开篇镜头里桑德拉穿着绿色上衣背着双肩包漫步在巴黎的街道,进入绿色大门的公寓楼,爬楼梯来到父亲的寓所探望父亲,我们就进入了桑德拉的生活,跟随镜头和桑德拉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她的工作,她和女儿的交流和相处,她和父亲及母亲的关系,她对克莱门特的爱和随时会失去的苦闷,失而复得的欣喜,一次次探望中情况愈来愈差最后几乎无法交流只记得女友和自己的父亲,这种境况下桑德拉的痛苦。

这些都是用工作,探望,家庭聚会,密会,出游等日常生活片段串联在一起并展示给观众的。

桑德拉痛苦曾经是哲学老师的父亲失智,养老院的他只是躯壳,而他留存的书籍才是他精神的回响,虽然不是他写的,但是他挑选的,每一本书最终在一起共同描绘了他的精神世界。

桑德拉痛苦以情人的身份和恋人相恋,难以忍受和他人分享,欺骗,随时可能发生的离去,以及当真正分开时的痛苦。

桑德拉的痛苦还来源于自身认同,情人还是爱人?

是不是父母最重要的人?

(父亲在养老院中说最重要的三个人,蕾拉(女友)、自我后就陷入迷茫,再也说不出第三个人,爱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而他却不知道那个重要的人是谁),而最大的痛苦在于遗传的恐惧,不知道自己老了是否也会像父亲一样失智。

所以桑德拉才会少有的情绪激动,希望以后如果自己出现症状能够去瑞士安乐。

而这些痛苦导演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因为这就是生活,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而生活始终在继续。

疾病是不可逆的,父亲彻底失智后丧失了对自身痛苦的感知,但作为旁观者的女儿却无法接受,只能痛苦的抽离。

但恋人的回归却也是新的希望,当影片最后桑德拉,克莱门特和女儿三个人就像普通的一家三口出游,在山顶辨认建筑,克莱门特问桑德拉的女儿你能认出你家在哪里,小女孩说不知道,克莱门特说,我认为就在它就在你前方。

那一幕,是导演在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生活,家就在前方,我们知道桑德拉的生活会继续向前。

另外片子里每个角色的个性都非常鲜明,寥寥几笔,形象就很丰满。

社会活动家的妈妈,热情开朗干练,有一段痛苦的婚姻,为了孩子,等孩子成年后才离婚,然后选择忘记那段时光,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前夫患病后不计前嫌的帮助。

而她再婚的丈夫始终在她身边,看的出非常爱她。

妹妹出场比较少,但圣诞节家庭聚会和丈夫一起表演看得出性格非常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克莱门特,宇宙化学家,风趣幽默,为桑德拉心动却没做好放弃家庭责任的准备,主动离开两次,痛苦挣扎后,与前妻分开后回归。

还有接收父亲书籍的学生等等,每个形象都塑造的很好。

 10 ) 母亲、女儿和情人,生活不止一件事而已

有时候,我会被一些我称之为“私人领域”的电影所吸引。

这些电影不是我会在电影院看的,也不是我会和别人一起看的。

不是因为我不能,而是因为我更喜欢一个人看,这样我可以更容易地投入其中,不会被“其他人”的存在所影响我对它的第一观感。

这就是我对法国电影《晨光正好》的感受。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故事,但它却是一部好电影。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这部电影在某个方面特别吸引到我,它将肃穆沉重的死亡和艰难困顿的生活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温暖画面表现出来,导演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让故事得以延续。

在繁华的巴黎,年轻的寡妇桑德拉(蕾雅·赛杜饰演)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她的生活被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件牵扯,一边是她深爱的父亲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另一边,是她与昔日就有好感的宇宙化学家克莱蒙之间日渐升温的恋情。

流动的故事桑德拉是一名翻译,她的丈夫去世已经五年,她一直带着女儿独自生活着。

她的父亲过去是一名充满智识与魅力的教授,而现在却因患有本森综合征这种会逐渐侵蚀人的语言和视觉能力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父亲的身心都在迅速衰退。

他开始忘记身边的人和事,甚至无法自理生活,而父亲又与母亲早已离婚,父亲目前与情人在一起,而他父亲目前又迫切需要进入养老院的照顾。

这个情况让桑德拉不得不开始寻找合适的养老院,这无疑给她自己本就困顿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也就在此时,桑德拉偶然遇到了克莱蒙。

他们的相处愉快而自然,很快就点燃了桑德拉多年未曾燃起的欲望火花。

克莱蒙是一位宇宙化学家,他聪明、英俊,对桑德拉充满了吸引力,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丝甜蜜的温暖。

然而,克莱蒙已经有了家庭,他在桑德拉和他冷淡的婚姻之间挣扎,无法做出选择,这也拉扯着桑德拉的生活和情绪,父亲的病情让她的心情沉重,而她与克莱芒的恋情又让她心情复杂。

她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件之间进退维谷,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扰。

故事是熟悉的故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过往我们在银幕上更多看到的是男性角色的中年困顿遭遇,往往是以喜剧的角度来处理,比如公路系列的各种电影;或者是触底反弹的挣扎类,比如大部分拳击运动电影等,男性视角对于困境的消解往往专注于得到一个结果,不管是胜利还是一个和解。

而《晨光正好》电影的导演编剧甚至摄影都是以女性角度来展示(都是女性),相比较于男性角度的更在乎结果,这部电影更关注的是过程,电影很好地展示了一个女性在一段人生中的生活切片,镜头语言简洁而平实,故事也并非惊心动魄,有的是平实坦荡的画面中人物表演赋予的深度和感同身受,能传递给你的是画面中的女主所遇到的人和事的反应,单独看画面或者单独看故事,似乎并不精彩,但是通过蕾雅·赛杜的演绎,就完美地产生了生活发酵一样的化学反应。

三位于一体她在故事里传递给你女主的那种身体上的疲惫、心灵中的焦灼、欲望的悬置、时光的流逝种种带给自己的各种不安和危机,在故事的某一时刻就翻涌而至,蕾雅赛杜能敏锐地捕捉到了桑德拉在面对人生重要转变时刻的微妙处境,并且演绎出来。

桑德拉的生活以两条主线贯穿整部电影,一条在失去中沉湎,父亲的病情让其父亲的“身份”和“记忆”都开始消散,每一次和父亲的见面都让其作为女儿身份受一次损耗;而另一条在希望中漂流,和克莱蒙的不伦恋情,在来回拉扯中让自己作为情人的身份一直受到内心拷问;而自己作为单亲母亲的身份,刚好呼应了父亲境遇里与三个女性之间的角色,那就是母亲、情人、女儿,而女主集三位于一体。

它们之间既不是相互纠缠,也不是交替出现,更不仅仅只是简单剪接在一起,导演和摄影在叙事和结构上有用一种很有匠心的角色对应联系,我无法准确描述出《晨光正好》这部电影关于这部分的韵律和结构,但它呈现出的是桑德拉生活本身的质感和密度,正如我们仿佛在经历她的这一段真正的生活,好的戏剧里总能品出生活真实的颗粒质地与细碎。

母亲桑德拉做为女儿的自己和身为父亲前妻的母亲,一直忙活带着父亲在几个养老院之间不停地辗转,也顺便带着观众我们一起参观了巴黎的公立、私立养老院的基础设施,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和自己的对话中对于父亲的态度都能很好地让观众在中间逐渐掌握父亲这个角色全貌。

母亲和女儿一起收拾着父亲的东西,说着当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家庭生活,桑德拉问母亲当年和父亲相处的细节。

“我只记得我的工作,但是私生活就和断片了一样”、“我和你爸相处的不是很好,所以遗忘本身也是一种相处方式”,“那些车是你父亲当初最喜欢收集的东西,你拿到医院给他看着他会很 开心的。

”如果不是带着爱,又如何会和一个人步入婚姻?

如果不是带着恨,又如何不会是用着刻意的情绪去遗忘那些对方对自己的不好了?

而桑德拉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她在小小的公寓独自照顾着女儿的生活起居,想要给女儿维系一种平等且健康的生活关系,但是女儿和自己之间也会有争吵,会抱怨她总是破坏自己最有意思的时光,总是带她离去,并且女儿会通过扮演脚受伤来吸引母亲的注意。

桑德拉与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女儿的互动,和身为母亲的身份的自己,这种微妙的压力对于女主心里的冲击在故事里明媚的处理下,我不确定是否能让镜头前的观众都感受到了。

情人我惊艳于蕾雅·赛杜的演绎除开本身演技之外,她塑造的桑德拉本身就十分有魅力,电影开始时她穿着简单的衣服让我相信她只是一个疲惫且普通的女人,但是看到她不穿衣服的时候,我会和男主克莱蒙一样会发出感慨“没想到衣服之下藏着怎样的欲望”,她穿着衣服和不穿衣服有着完全不同的精彩。

温暖明媚的35毫米摄影机镜头下,巴黎城区闪耀着金光,留着精灵般的短发的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桑德拉和克莱蒙相处时逐渐靠近的小心翼翼,还有好几次情绪的阴晴不定,都是照顾完父亲后和克莱蒙相处时的反馈,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剧情结构上的韵律,让男主和父亲这2个角色产生联系,他们对于她而言的吸引力有一种冥冥中的关系,也注入了一种令人震颤又激动的灵动性。

父亲在病症逐渐加重的情况下,曾对桑德拉说:“对我来说,有三个人是最重要的。

蕾拉,我自己,而第三个人……我不知道了。

”在父亲逐渐失去记忆的残存表达里,只留下曾经的情人和自己。

而情人蕾拉在父亲这段养老院迁徙境遇里,呈现的角度的确非常少,但是能明显感觉出父亲对于情人的依赖和喜爱。

而讽刺的是,自己的身份也会有成为“情人”的一天。

有一幕是医院里,桑德拉刚照顾完父亲,走出医院进入电梯后,发现父亲懵懵懂懂地叫着情人的名字,从病房里走出来,而女主则是含着眼泪看着电梯门慢慢关上。

而接下来她收到了情人无法抑制的想自己的短信,脸上却浮现了笑容。

身为女儿对父亲只记得情人产生厌恶的情绪,却又因情人的身份收到爱人无法抑制的短信而感到幸福,微妙的情绪。

以桑德拉为主线的世界,她没有朋友也没有兴趣,只有去照顾父亲和接女儿的行程,然后就是工作,桑德拉在身为女儿和母亲的场景里,她的短发无任何配饰,穿着的是休闲的圆领旧t恤和无甚颜色的毛衫和工装。

而在和情人相处时,她摘下破旧的双肩运动包,脱去衣服,与其相处时是约会时红色礼服,是床上丰乳肥臀的欲望,这种对比更显现出桑德拉的激情与孤独,是困兽般的欲望与挣扎。

于灰色生活而言,克莱蒙的出现给她的生活带来一种希望的颜色。

她和父亲的情人蕾拉一样,她成为了另一个男人的情人。

女儿虽然桑德拉是一位母亲,但是她在电影最大的身份,是父亲的女儿。

这个身份是情感最充沛的,面对父亲的老去,那种从女儿角度关于父亲这个角色的失去和崩塌,应该如何去接受,导演对这部分刻画的最细腻。

女儿对于父亲书籍的那段对话处理,父亲这个角色意义,来自于他看过的书、写过的文字,那个丰富颜色充满涵义的父亲和眼前这个逐渐失去语言能力和记忆的老人,逐渐匹配起来。

父亲作为一个哲学老师,一个翻译家,一个将书籍视为挚爱的人来说,失去语言能力充满悲剧性。

对女儿身份的桑德拉来说,一个父亲曾经的学生,跟自己说父亲此前是怎样的好,是多么地优秀和让人难忘,就一下子击中自己这段时间照顾的苍老的父亲形象,所以在那一刻,桑德拉在白天的公共场合里,眼泪一下子就绷不住了。

并非是来自于累,而是唤起了自己内心中的父亲形象的流失。

这种病症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会侵占掉自己身为女儿记忆里,父亲这个角色逐渐被玷污和摧毁,它会影响到自己会如何记住这个人,而自己要如何去还原他曾经的样子?

桑德拉在医院里,她试图让父亲和她一起听舒伯特,那是父亲当初带她听的,她想还原作为女儿的记忆,但是父亲刚开始还跟着哼唱,但很快就停下了,无法继续,后来桑德拉关掉了音乐,但是在回程时的公车上,我们又接着听到它,仿佛她的一部分仍和父亲在一起……只有在父亲不在的画面里,桑福德拉她才能从音乐和书籍中突然感到和父亲和自己这个女儿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想办法挽救父亲浩如烟海的藏书(也是他毕生的记忆)时,镜头扫过在书籍的排布和颜色中,在父亲原来尚存记忆的的书信文字中,看到父亲这个角色逐渐淡化,而自己和女儿这个角色和解,就在镜头与镜头相互穿插中相互成就,父亲肉体在衰老、记忆在消退、生命在退化但是他曾经是热烈的,而自己对其而言的女儿的身份,也是永恒的,不会消散。

生活是延续的,苦和甜都只是子集《晨光正好》是一部描绘女性生活的电影,它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女性在面对生活的困扰时,如何在理智与感情,责任与自我之间挣扎。

电影中的桑德拉,既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情人,还是一个女儿。

她在这三个角色之间,展现了女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她的挣扎,既是对生活的挣扎,也是对自我认知的挣扎。

没有强烈的起承转合,是因为在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它已经进行了一会了。

导演和演员让我们相信,这个故事早在它出现在银幕上之前,事情就已经开始了,而当最后一幕桑德拉和情人女儿在山顶上的场景结束时,事情本身还没有结束。

你会有一种感觉,故事会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影片被赋予了一种流动感。

所以,正因为这种故事会继续的感受,让我们能感觉到导演并不想深入探讨衰老这件事,她将所有画面都集中在桑德拉在面对这段事务的回应和处理的呈现上,回避自己建立起的戏剧冲突和棘手的生命议题。

遇到事情发生时我们选择作何反应,是一个人的自由,而如何回应,存在着一个供我们思考的空隙。

而苦难,大概是人生的最让人能记住的子集,每个人活过了苦,其实都是为了那个苦过之后的念想。

其实生命中最有味道的,不是苦,也不是甜,而是它们之间的那个渐变。

以及渐变中,你证明了你还是自己。

正如如果你只看生活的一面,你很轻易就有理由绝望,但如果你能看到更多事情,你会意识到,也许我们只需要拓宽镜头的视野。

找到心存希望的理由,记住,生活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件事。

男主是侯麦《夏天的故事》里的男主,是真的很帅。

电影其实也很侯麦。

《晨光正好》短评

站在年迈父亲的角度,你以为会讲出一个《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故事,尤其是末了女儿发现父亲在确诊之际萌生的关于自传的标题《晨光正好》,结果除了稀薄贫瘠得可怜的台词,不见对社会层面上的老年焦虑和晚年危机的半点思考。站在中年女儿的角度,你以为会讲出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故事,毕竟她身处这场四面八方皆是家庭漩涡和感情风暴的中心,尤其有诸多对赛杜或思考或忧伤的怼脸特写,结果以一场情妇的胜利敷衍了事。题目“晨光正好”无疑有至少两层含义,既指片末由丧偶单身母亲和离异单身父亲重组新家庭之后那个美好早晨,也指中年女儿在独自面对庞大的家庭危机时情人克莱蒙的回归给她带来的新生活一般的体验。但这种见地是浅薄的,影片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毫无基底可言,这对野命鸳鸯的感情令人措手不及,而对生老病死的浅尝辄止更令人咋舌。

4分钟前
  • 锡勒朱徳·岱钦
  • 较差

出轨、疾病、衰老与爱情,女性视角的侯麦会拍出来的片子,一以贯之的巴黎精神与知识分子气质的混合,以及当代语境中它的衰落。

5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2023 SIFF 看了几个动辄140分钟之后,112分钟都显得可爱了。字幕也是有好好做匹配的,体验很好。在家事和爱情两面中不断翻覆,用了侯麦的演员也不是侯麦。但又在大银幕看珀波,出场基本就是干,特别满足!

6分钟前
  • 時錐
  • 还行

1、法式清新的画面色彩鲜明,哲学与人文气息浓厚,也只有法国电影能将婚外情拍得如此浪漫又自然;2、晨光正好,良辰易逝,对应片中父亲从体面教授到失智老头的急转直下,也与女主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互为对照。

8分钟前
  • 叩歌
  • 还行

2022北影节唯一抢票成功的第一志愿。还是那个Mia,还是那个Lea. 太私人了,没法客观判断。好吧作为普通观众客观判断,节奏和方式上还是有些问题,有些信息给的太白,有些又稍显冗长,没有同样经历的人可能比较难共情(同行朋友力证)。主观来说,电影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我根本无法停止哭泣。从中段开始,我一会儿觉得我是那个带着孩子照顾着病重的父亲做着工作,无论情感波澜天翻地覆都得强行正常的生活的Sandra,一会儿觉得我是那个看着母亲和情人躺在床上的小女孩,一会儿觉得我是那个丧失智识但却有承载自己灵魂的书架的老父亲,一会儿觉得我是为情所困的已婚男子…。很难不相信这和Mia的亲身体验有关,放进去了非常多自我投射。 这电影依然给了我许多信心和心理支持。北影节一趟值了。明日势在必得。

12分钟前
  • 小巨鹿
  • 推荐

电光火石 能点燃很多东西 比如希望

17分钟前
  • 徐友惟
  • 还行

三星半。人生的喜悦之感,相较于那些悲伤心碎,显得是那么的短暂。但就是这种夹缝求生般的欢愉,才令下一刻充满了希望。米娅·汉森-洛夫用温柔的残忍,记述着耄耋与不惑。蕾雅·赛杜与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是那么出色。

20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3.5;虽名曰“晨光正好”,却是女性在工作、孩子、爱情、亲情四个维度的奋力溯回,并无强行联结的情节勾连,在某些细节处自然自洽地构建了在生活洄流中努力呼吸到晨光的系列生活切片,漾着清淡克制的温柔,也有不无冷静的审视。父亲的哲学书和哲学观如潜伏在情节表层之下的暗流,也是串联起生活图景的一把隐秘钥匙,看见逐渐失智的父亲在医院走廊的情景,她别过头走进电梯这一幕处理得非常好(绝对是有真实经验之谈),在我们以热烈勃发姿态去面对或处理困苦时,同样也会留给自己一个狠心决绝的契机(正如小女孩说“我们总是在玩得最开心时离开”);我们在生死间穿行的时候,也会被情欲俘获——这才是无休无止,这才是现在和将来的事。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暂失嗅觉和味觉只能在电影里闻到巴黎的清晨味阳光味老公寓味书味意面味老人味公交车味。但和如果的事一样并不太能情感链接上。

24分钟前
  • 帕特里克耶夫那
  • 还行

最讨厌婚外情!你要的太多了!

28分钟前
  • Nathaniel
  • 很差

给蕾老师。#北影节#

29分钟前
  • 三部曲
  • 还行

两部蕾雅赛杜片子,倒觉得她不是重点,这部偏私人化些,尤其是这位奥地利裔德语系法国哲学教授的遭遇,頗有丝动人。题目也或可强调它的特殊点。而女儿的态度隐匿了好多无意识的表达,好有回味。至于那位天体化学家,难道真的是法国才有这种如此艺人化的理科教授了吗?太奇怪了,太法国爱情故事了,至少观众笑来笑去…(果然,她也有对哲学教授父母)(看的时候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我看不见了,无法看,好像时空停顿变空了一会儿。好像只能接受它。人不是只有灵魂的,那副镂空的躯体有何意义呢?回到最真实而冷漠的自然本体。然后卑微地直面它。如果珍视灵魂,那如果有一天它失去了,它成为了历史和记忆,不会消散。大大方方的活着。)

31分钟前
  • 沉寂的往事
  • 推荐

不喜欢 出轨偷情无感,戛纳也就这样了。

35分钟前
  • 1w.
  • 还行

repeat after me: I love Schubert

40分钟前
  • Alad Insane
  • 力荐

3.5

45分钟前
  • 宫唯明
  • 推荐

嗯不合伦理的爱情故事还是得看你们法国人(珀波&蕾老师好看的太过分了)

47分钟前
  • 哎呀苏瞳
  • 较差

热爱着的生活。圣诞一幕的大人哄小孩的表演很可爱了。(题外: 好奇怪…为什么法国男人没什么中年油腻感?相比之下,他们的生活有种轻盈,不像我们总有种对填塞塞满的需求)

49分钟前
  • 土豆脑袋
  • 还行

看的时候我在想,我看了很多法国电影,都是上来就在谈托马斯曼谈康德,即使是讲中年人的俗世生活。他们就没有穷人的生活吗?是法国就这样还是我看的电影不够多?在法国电影里,印象中除了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其他就不存在一样…回到这部片子正是我心情不大好的时候,看得更是心生郁闷,对退休、衰老、死亡思考了很多,反而对现在更加迷茫,再联系到自己的父母,看看法国的养老院也没好到哪里去嘛,中国的大概更没办法考虑,可是最后怎么办呢,自己老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51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很喜欢导演在QA说的几件事:第一,她没有试图在女主接受父亲的衰老和爱情故事这两条线之间建立肤浅的戏剧化的联系,但是这两件事是自然而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她说自己的电影某种意义而言都是自传性质的,当被问到创作一部基于自己经历的作品时如何保持距离,她说距离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写完这个故事拍完电影看到成品之后,才可以从一定距离来看自己的经历,才能放下,创作的过程当中是没有距离的。第三,fiction is the rhythm from the chaos of life。第四,她拍的蕾亚赛杜是和一般的男性导演凝视下的蕾亚塞杜不一样的形象,这里她不是被观看的欲望的客体,而是表现她看到的东西,她的感受,她的痛苦和欲望,和她的其他角色不一样,能感受到更平凡更down to earth的一面

53分钟前
  • 十二月
  • 推荐

很好。拍得轻巧,剪得凌厉。没有拍苦难,更没有讥讽,但女主一路拖着恐惧走到片尾,总是轻易就掉泪…有恐惧都是因为有欲望吧…

58分钟前
  • 17950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