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看了這麽多部了,總想寫點什麽,但人多口雜不免爭議。
我不是單獨評價影片拍攝手法或者劇情之類的,而是講講動機。
葉問也好,李小龍也好,不見得真的很能打,它實際上是一個文化符號。
文化符號中所裹挾的,應該是文化精髓而不是民族情緒。
我一直認爲甄子丹的葉問系列有很嚴重的情緒,這種怨婦一般的民族情緒,與其説是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精彩一面,倒不如説是對内迎合我們想象中的外敵。
你看看葉問1-4裏面,任何問題到了最後都是武力解決。
很多人定要說我較真,功夫片不打架怎麽看,看什麽?
然而現實就是中國人嘴上説功夫只是强身健體,内心都渴望啪啪啪啪和人鬥毆一番,完了還要以一個逼不得已的藉口為幌子,這個模式甚至已經成爲一種虛僞的套路了。
以前拍霍元甲是這樣,黃飛鴻是這樣,陳真是這樣,後來葉問也是這樣,收皮啦!
你們看隔壁王家衛拍功夫片,有沒有一天到晚跟怨婦一樣裹挾民族情緒啊?
有沒有擺個擂臺打洋人啊?
葉問系列4部,前面中日戰爭期間面臨亡國滅種的風險,尚可理解。
後面又是找泰森,又是找海軍陸戰隊的,怎麽就這麽巧?
歧視都集中到你一人身上了?
文化符號不應該是一種宣泄,更不應該過分裹挾民族情緒。
通常我們講,但凡文化的,必是民族的,但不應該是情緒的。
在今天這個時機和環境下,你製作這樣的作品,就差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寫在屏幕上了,現在是什麽結果呢?
觀衆只要一看到中國功夫打洋人,就會立刻高潮!
這很危險。
民族情緒高漲的時候,你可以飛得很高,將來反轉的時候,也會被批得很慘。
就算你無法在文化底蘊上精雕細琢,隔壁黃Sir在得罪了造型師之後也能憑藉一己之力演出老港風情,雖然劇本很爛。
你爲什麽就不能多在文化上下點功夫,少在宣泄情緒上鋪墊地雷?
人家川井憲次都沒嫌棄你好嗎?
方才是講對外,那麽對内呢?
葉問也好,李阿達也罷,也許他們很厲害,但武師再能打也有老的一天,給後世留點東西才重要。
傳承這東西,傳到今天,結果傳出個徐曉東,我覺得很能説明問題了。
另一部廖凡主演的傳武片《师父》將傳統武術陰暗、狹隘、輸不起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當時的評價是: 此片足見傳統武術之陰暗、狹隘,活該後繼無人!
處處以規矩體制壓人,能人不得出頭,高手被逼圍攻報復,此武林猶如皇帝新衣,被人揭穿則惱羞成怒。
裝模做樣者狐假虎威聚衆壯膽,攀附軍閥官僚,自己不長進還見不得他人好,實乃腐爛至極。
有人必又稱我負能量。
此片恰恰道出傳統文化精髓斷絕根源的原因。
其實在甄子丹的葉問裏也有此體現。
比如開拳館收徒還要被其他拳師爲難收保護費,同門之間非要比出誰是正宗等等。
隔壁墨鏡王掰個燒餅就解決的事,到了甄子丹這邊就要大動干戈一番,實在俗套沒品。
梁朝偉由個人境遇變遷轉至時代境遇和武林群像的演變,雖然老王免不了要犯風花雪月病,但文化上夠格了。
黃Sir 雖然得罪造型師,又揀了個爛劇本,尚且能當風物志觀賞,飯後剔牙尚有餘味。
廖師傅很真實地做了個小人物,真實到有些反胃,在刀光劍影中帶著一身本事和無奈歸隱于世俗,但經得住人夸。
周星星沒啥文化但會搞笑,而且是很認真地搞笑,既坦誠又直白,這份執著讓人心甘情願補票房。
甚至殺死比爾也帶著相當的敬意爲您做了西方視角的文化展示。
而偏偏有人,他就是動機不純。
可能是葉問很忙,沒時間細想吧。
其實要收官,第一部就可以。
本來不想寫這東西,拍了四部還沒長進,你打贏打輸跟國家民族有什麽關係,滿腦子生意。
靠插眼踢襠打贏 MMA 就説明你很行是嗎?
片中唯一會打的兩個還變成龍套。
叶问刻板印象集大成者,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仇视美利坚的心态,以及将人情社会不尊重契约法律程序的大东亚文化圈特有属性强加到人家一个极度程序精神洁癖的社会,到底是谁在傲慢呢?
就看着电影院里一次次大快人心的精神高潮。
每一次李小龙把欺负他的洋人打残废,每一次叶问都能拯救华人世界的尊严,每一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能战胜低劣唯金钱是图的美利坚文化。
今天是2019.12.31日,我想着,这都多少年了呢?
这个国家不都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吗,为什么对外的态度还是那么思维简单,非白即黑,你死我活。
我们全部的认识都建立在“他们是歧视我们的敌视我们的心针对我们的”这种思维上,是单方面决定拒绝沟通,是自我封闭,是自轻自贱,不是反抗与维护自尊。
叶问4终于修复了叶问前三部叶师傅身体无法累积伤害的bug,敌人可以通过伤害叶师傅的前爪降低叶师傅的战斗表现了IP侠系列第一部综合水平很好,是用一个民族主义话题良好呈现的武打片,虽然主角光环也很严重,但技术和招式全面,场面也好看;二三部是资本市场看第一部的效果很好之后,去除无用的武打部分,民族主义拉满的怪胎,里面的苦逼boss面对的叶师傅是个血量完全无限的愤怒民族侠,简直像绿巨人一样只要怒气没耗尽就有无限生命力,即使无防御被体格几乎比自己厚一倍的拳王大摆拳抡在脸上都不会影响其技战术发挥;这第四部反而是把几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放在一起进行了一波讨论,最后打完效用至上的永久发怒boss甚至顺便团结了一波黑人和拉美兄弟(笑),但更重要的是,终于能有人把拳打明白不是靠属性全加50点血条过关了。
格斗过程很反应拳种特点和其原本适应的作战环境。
另外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是,巴顿和科林虽然是个心狠手辣的模板级反派,但本质上是唯效用论者而非种族歧视者。
最早训练中巴顿喷黑人的话核心的反映了这一点【我歧视你不是因为你是有色人,而是因为你是个懦夫菜逼有色人】。
他们用的技术也是空手道,如果一个人歧视亚裔, 那么怎么会练日本传入美国的空手道呢?
而他们用的技术是什么我觉得是最反映徒手格斗主旨和功夫现状的,最后写来收篇。
叶问4好拳一共三场半,这里展开说一下在格斗圈子里分别代表了什么。
第一场李小龙打蓝衣空手道,相当一般。
陈国坤虽然多年作为李小龙的特型演员,身材神态等等练得已经不错了,但是功力差李小龙本人相当远。
对手空手道硬功夫看来不在小bossColin之下。
但遇到作为当前多个MMA赛事老板和台柱承认的现代MMA开创者李小龙,这一场的主要看点是李小龙融合各类技术后所创的截拳道。
虽然手上的技术确实是以咏春为主,思想也是咏春擅长的中线截打,但所用技术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
追击打击从咏春标志性但实际没啥杀伤力的日字冲拳变成了片中多次出现的钩锤,对体格高过自己的对手造成了不错的打击,反之各位老师傅都在这上吃了亏;咏春的日字冲拳单拆出来强侧手前置,配合击剑步和拳击蝴蝶步用以更好的发挥咏春中门有空就中门直进的打法;虽然摔法不多但至少作为站立格斗技术用出了多次的防摔拿并且做了有效反击,这也是老师傅们经常挨揍的领域;与战场着甲格斗怕摔倒而且浪费体力中国功夫很少起高腿,但。
最终,李小龙是赢在了不拘泥传统的各种技术融合、其相当有名的同量级顶尖的身体素质、以及有效得多的发力技术。
而这些方面欠缺的老师傅们挨揍的命运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很明确了。
第二场万宗华对叶问。
这场那可太漂亮了,万宗华太极八卦两门技术精熟,双掌对双掌阶段对叶问是有非常明显优势的。
这一段不是赢在叶问伤了一只手,而是太极技术作为带甲战阵武术,摔法灵活,咏春二字钳羊马间架窄,碰上功力相当的对手就更难维持重心。
叶师傅吃亏就吃在这上。
在战场上短兵相接中,哪怕相对轻装的棉扎甲也有二三十斤重,摔上一次就难再起身,附近敌人时不时踢一脚就完全没起身机会。
而有武器的人对付一个横在地上的人,要进行处决也就是手到擒来的。
也因为太简单,甚至没有专门的处决技术。
而在这个年代,巴西柔术被格雷西家族才整理出来没多久,和1951年的木村格雷西大战一共没隔多久,闭塞的中国功夫届是断没有路子学到这些的。
第三场第四场就分别是军方两个空手道靓仔来唐人街无双,除了搞笑角色罗师傅、北螳螂七星螳螂是完全功夫不到家除了手势像是螳螂拳实际只是个肥仔之外,八卦的阿姨和太极是完全打出自己风采了的。
七星螳螂本来是个锁拿摔看家的拳种,打出来的效果非常类似现在还比较出名的合气道,步法拿法非常像合气道的八方步四方投等等,结果片中只是个一丝偏斜摔拿都用不出来的普通肥仔。
八卦片中那一支和咏春一样实际都是双短刀术,缺乏力量训练,使用者又是个女的,最后因为身体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输掉。
太极如同上一段所写,实际上如果双方都穿上个三四十斤的负重,万师傅开局的三次摔法结束战斗就已经完结了。
然而场地软垫徒手格斗完美规避了万师傅这个优势,整天练开碑裂石硬功夫的空手道自然在破坏对手身体上优势大得多。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想赢基本上只能靠擒拿技术绞掉对方关节,只不过是最终这个情节没安排给更擅长擒拿的太极而是给了主角叶问而已。
叶问这第四场能赢,不能排除主角光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打出了咏春作为短刀刺杀技术的技术特色,拿到较大优势的动作,一个是手刀挂眼、一个是踢裆,都充满了暗杀拳特色。
最后取胜的缠本来是七星螳螂和太极的常用动作,反而只能按在主角身上比较尬,标指打喉骨倒算是常规技术,但实际能打到喉骨随便怎么打都完事,标指仅仅是咏春起源的八斩刀术源流的影子而已。
实际上,叶问这一场完全赢在侥幸和主角光环,万师傅没被一直追打而是像叶问一样给了喘息机会的话,也完全可能在对方一拳拨开之后绞掉一条胳膊,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现在说一下所谓反派那边,特别是师范Colin,剧中叫做极天流,实际从技术特性来看很显然是极真空手道。
大量硬功训练、对练使用全接触、格斗中基本不以头为打击目标。
极真空手道由韩裔日本人大山倍达在二战后开创,在战后美国主体意见非常歧视和排斥空手道的情况下,在美国巡回表演并最终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武术派系。
大山倍达本人因为和公牛角力手劈牛角、手刀可以在啤酒瓶翻倒之前拦腰打断啤酒瓶、以及各种传统硬功表演得到绰号【神之手】。
虽然大山倍达本人战绩从现代角度看存疑,但至少这些打击效果是得到证实的,而他所作的全接触练习改良也是格斗术在火器时代后,格斗术向专门的规则下徒手擂台格斗的一次重要改良。
同时对基本功、身体强度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客观来说,同等练习水平的擂台徒手,在片中所展示过的格斗技中,就应当是空手道最强。
如果无甲拿上一两把匕首,动作短而快但力道小、着重控制对方双手的咏春是不二选择。
而如果穿上几十斤、防切割、分散打击技力度的全身甲,接摔一体的太极拳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规则决定得利性状,适者生存,这对于格斗技也一样。
李小龙已经死了,但李小龙的思想、基于李小龙思想发展出的MMA竞技模式,以及一批基于中国功夫但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学习进步的战士奋战在MMA赛场上。
各类武术,也许还会在未来的各种不同场合发挥其功效。
比如咏春现在和菲律宾短杖都是常见的特种部队匕首训练课程,而几大内家拳技术在全甲格斗赛场对摔法和发力的帮助都非常大。
叶师傅,也终究会走到自己的终点,但又生生不息。
圣诞回国的时候没东西看了,看了这部,看完,一是觉得吴樾的太极打的太漂亮,惊艳到不行;更重要的是,万师傅父女俩,真真切切的反应了在美华人的生存现状,没错,是现状,六十年代的华工忍气吞声,现在也还是这样,“我们在这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家,这些洋人无时不刻的想赶我们走,甚至于想把唐人街都赶走”,振聋发聩,再膜拜一下中国国家话剧院男演员吴樾老师的台词功力。
在电影院被这段台词震憾到,确实是这样,到现在都是这样,你叶师傅是打爽了,有没有考虑过会长身上有多大的担子?
万会长也是真有担当,有气节,很多人没看到这个角色和第二部洪金宝的角色的区别,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们不在这生活,你们不懂”,最难的不在于民族气节,而在于夹缝之间求生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多方势力别说你会太极你是钢铁侠都没用,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若男在学校的经历恐怕50%以上的留学生都感同身受,只是没那么暴力,若男的委屈,万会长的里外不是人,真真切切的是华人在美国生活的现状,拍的太好也演得太好。
回到美国我又看了一次,第一次看华语片厅里坐的全是外国人,不知道他们对扁平化的洋人形象怎么想,但他们都get了若男学太极那段的笑点。
传武套路那种肯定打不过综合格斗,可是传武确实是一种文化输出,美国人对中国功夫对太极的认可远大于对中国人的认可
一开始刷豆瓣,看我哥看了这部电影。
突然想起来在上个期末,因为一部烂片与这个熟悉的IP失之交臂。
幸好B站有矿,我也有网。
我是关掉弹幕看的。
看到中间叶问打电话给儿子说自己得了癌症,觉得未免太戏剧化了,心里说到不必为了让儿子哭一场而如此安排剧情。
没想到最后知道这是真的。
也许那一群生活在他乡的中国人,生活也就是在戏剧和受难中走来的。
最后一行字幕说美军将中国武术列为必修课,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止戈为武”的中华武术精神。
在看到精彩处,我会打开弹幕。
比如叶问的每一次出手,弹幕给你带来的愉悦都无法言说。
最后叶问回家,对着木人桩最后打拳的时候,我也划开了弹幕,满屏的“一代宗师”。
之后,画面闪回了许多记忆犹新的情节。
“我要打十个”、“一炷香时间打败你”等尚有印象,但有些面孔就只剩模糊的感觉了。
但我确定我看过。
我也确定,这部“爽片”给我带来了最初的爱国、和平的价值观。
一代宗师,永不落幕。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大清光绪十九年(1893),在广东南海佛山桑园,叶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叶蔼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叶继问。
在湖南湘潭韶山,毛贻昌的儿子也出生了。
多年以后,叶蔼多的儿子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叶问。
毛贻昌的儿子也有个李德胜的化名。
叶问一辈子习练咏春拳,多年的心血形成了叶系咏春拳体系。
作为武术宗师,叶问也算是能打。
李德胜也很能打,因为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把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通打倒,而他和跟他一起奋斗的人在斗争中使用的智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现在,叶问在中国电影银幕里,已经是又一个银幕功夫传奇,是一个火热IP——毕竟连《叶问》的叶问片名就是IP Man。
除了甄子丹的《叶问》,还有《一代宗师》、《叶问前传》、《叶问终极一战》、电视剧《叶问》...... 2008年,大概是国人最难忘的一年,李德胜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59岁了。
这一年,有汶川地震,也有北京奥运会。
这场奥运会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民族自豪感再次洋溢在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也算得上世界闻名,而这要源于李小龙。
也是在这一年,陈国坤主演的《李小龙传奇》开播,讲述李小龙一生的故事,饰演叶问的是于承惠。
如果黄飞鸿是李连杰,叶问是甄子丹,那么陈国坤就是李小龙了——不仅在《李小龙传奇》里是李小龙,在《叶问3》《叶问4》里也还是李小龙。
《钢铁侠》上映,观众看到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超级英雄,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对漫威意味着什么。
年底,《叶问》上映,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爱国爱家爱老婆,儒雅随和却又很能打,加上大战日本人,这样的电影马上就火了。
从影多年的甄子丹终于遇到了一个有代表性的角色。
陈国坤是挺像李小龙的
陈国坤再演李小龙......
陈国坤三演李小龙......
托尼一开始就是漫威的希望
甄子丹的叶问,怎么看都像是照着当年李连杰的黄飞鸿来塑造的,作为武艺高强的一代宗师,始终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 十年过去了,当初《钢铁侠》开启的漫威电影宇宙,在今年的《复仇者联盟4》告一段落。
所有人以为惊奇队长多厉害,能把灭霸虐成什么样,结果最后才发现,复联全村的希望还是钢铁侠。
因钢铁侠开始,最后也是钢铁侠终结一切。
开端是他,拉下帷幕的还是他。
全村的希望不是惊奇队长,是托尼 十年,美国人带给观众的银幕回忆,是《复仇者联盟》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是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打造的英雄神话。
中国人的银幕回忆还是《叶问》系列的功夫电影,虽然也有英雄意气,但不免老套。
叶问系列和复联系列同时诞生,也同时结束,要说这不是咏春宇宙有人信吗?
超级英雄开始使用超能力和高科技拯救地球,而武术宗师对抗不公的方式还是功夫,不过高手侠客倒也是另一种超级英雄。
既然是功夫片,看点还是在功夫上,《叶问》系列算是在努力创造高峰了。
这个系列里,咏春和北派武术动过手,和空手道动过手,和洪拳动过手,和八卦掌动过手,和拳击动过手,和泰拳动过手,最后不可避免的和太极交上手了。
作为一名练空手道和太极拳的业余爱好者,看叶师傅欺负空手道就算了,还要看太极拳被军用格斗术虐......第一集里日本人打空手道还使出了空手道的技术,到第四集美国人完全就靠力量碾压了。
为什么那么喜欢用飞踢?
你们练的不是空手道吗?
为什么要打成跆拳道......二十多年前,甄子丹在《精武门》里饰演陈真,致敬李小龙;十多年前,吴樾也在《新霍元甲》和《精武英雄陈真》里饰演陈真。
现在两个“陈真“演对手戏,变成了咏春打太极。
吴樾练八极拳,和太极的关系还是因为在《太极英雄》里演陈式太极拳师祖陈王庭,能打成这样也算用心了,虽然他在电影里打的太极都能看到八极拳的影子。
《叶问》系列作为功夫电影,表现的始终还是传统武术的搏击格斗。
不过,现在提到传统武术,都快成了笑话。
现实不是功夫片,传统武术落后于时代也越来越被更多人了解到。
就在《叶问4》上映前两个月,那个被徐晓东打败的丁浩再次被职业搏击选手打败。
现实是咏春拳撑不过两分钟......
两年前的徐雷之战,传统武术沦为笑柄 银幕外,咏春练习者被职业选手轻松击败,银幕里,叶问由一代宗师变成超级英雄。
不论是现实之中的拳王,还是博伊卡,就没有能打赢叶问的......
其实输赢还是看是谁的主场,比如叶师傅给马掌门当配角的时候....... 全系列的观感,就是一位练咏春的超级英雄在大战各路强敌。
第一集,叶问大战日本军官;第二集,叶问大战西洋拳王;第三集叶问大战拳王泰森(这个应该是现实里最强战斗力的人了);不仅正传要打外国人,连外传也要打外国人——《张天志》里张晋不是要和托尼贾过招就是要揍巴蒂斯塔......第四集,叶问要打博伊卡!
可怜斯科特在《终极斗士》里演的博伊卡那么厉害,结果遇上了中国人,后果就是被战狼欺负,又被叶问欺负...... 所以《叶问》系列真的还要再拍下去,要大战赛亚人、氪星人、灭霸又有什么奇怪的?
博伊卡战败记录1:被战狼打败......
博伊卡战败记录2:被叶问打败...... 当初日本人打进来了,国难当头,于是叶问要打十个日本人,要单挑日本军官,因为这是民族抗争;英国拳王瞧不起中国武术,洪震南要动手——为生活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因为这是民族文化的尊严;到了第三集终于不走民族主义路线了,以为导演不玩了,结果甄子丹要和泰森打,然后张晋要和巴蒂斯塔打——不管有没有民族主义,都要打外国人......去到美国了,叶问、李小龙师徒都要出手打美国人。
无论是四十岁的叶问,还是六七十岁的叶问,他们都打不赢。
叶问这种超级英雄级别的战斗力,说是超能力也没什么不可以了,而叶师傅的超能力大概不是功夫,是民族主义。
叶问能把他们全都打败,不一定是因为咏春拳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驱动叶问去战斗的是民族主义,让叶问在每一次和对手打斗的时候爆发小宇宙。
民族主义,就是叶问的超能力。
所以,《叶问》系列最突出最明显的主题色彩,无疑是民族主义。
作为完结篇的第四集,民族主义的色彩还是如此浓厚。
叶师傅第一集里和日本人的空手道对战,现在还要和美国人的空手道对战......叶师傅,空手道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好吧,在这个系列民族主义基调的叙事模式下,当然有,那就是国仇家恨。
美国人的拿来主义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练空手道跑去中国人面前说要让中国人这些黄种人领教什么叫战斗,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也是从另一群黄种人的日本人和琉球人手里学到空手道的...... 大陆有《战狼》,香港有《叶问》,无论是大陆主旋律动作片还是香港传统功夫动作片都挺会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民族主义高潮。
这就像男生被一个好看又风骚的女生勾引,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被她撩,但还是忍不住想和她偷吃禁果。
甄子丹的叶问,让我想起了李连杰的黄飞鸿,因为人设都挺像的,都是温文尔雅但武艺高强,还是传统武侠片里典型的侠客形象。
不过,不同的还是精神主旨。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可谓是武侠片、功夫片里真正思考民族传统与西方近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的作品,而这一点也是所有人能看明白的。
结果过去了二十多年,功夫片又回到了民族主义叙事上,还是在跟外国人打架。
到了第四集,民族主义这勺油浇在了美国人的种族主义这把火上。
川普上台大搞种族主义,被美国人狂黑,现在美国人又被中国人黑了一把,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美帝军队,号称蓝星最强武装,在科幻片里被各种外星人欺负,但最后都能把外星人赶回外星。
可是美国人没想到,在自己的星球上,是中国人让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失败。
电影当中叶问赴美的背景是1964年,距离美国人在朝鲜的失败过了十年,正是在大陆的北京,那个跟叶问同一年出生的李德胜在十年前指挥着红色军队在朝鲜让美国人遭遇失败。
过了十年,叶问直接就远渡重洋过去欺负美军了......
记住是什么人带领一群什么人打败了你们美国人 其实也是在叶问赴美的那一年,中国大陆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红色政权终于有了保卫和平的力量。
面对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国人,美国人除了搞小动作还能怎样?
中国人有咏春拳,还有原子弹(或许应该叫红核拳)。
红色政权的蘑菇云 看电影的时候,全程在联想电影故事背后的背景时代,叶问等人和美国人动手,而当时中美两国也在互相对峙。
这种虚构的故事巧合地遇上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其实也由民族主义叙事变成了民族自尊表达。
刚好今年,李德胜缔造的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而今年中美之间在搞贸易战,银幕内外的情形莫名的贴合。
太巧合了。
电影的最后,1972年,叶问因癌症逝世,持续十年的系列也终于结束。
甄子丹45岁时出演43岁的叶问,但是到了56岁要演71岁的叶问,连头发都不怎么白。
(美军:还好这个中国老头走了,不然谁顶得住,得了癌症还能把人打趴下,难道还要提前在60年代这个时间线跑去冰川把美国队长挖出来吗......) 这趟赴美旅程,叶师傅也表达了自己的简见解:外国的月亮其实也不是那么圆,做人最重要的还是自信。
可以说,叶师傅的这些认识,深刻符合党的文化自信路线,对于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不知不觉,叶问电影系列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整整十一个年头,在功夫片式微的市场环境下,《叶问》可算是一款合格的视听消费品,无需仔细推敲的历史和细节,爽快的打斗以及恢弘的配乐,可以让大部分观众遵循着“爽就完事了”这一观影宗旨放心消费。
而叶问仿佛是一名“大家长”般的存在,孜孜不倦地在道德和功夫层面教训着不懂事的中国人、卑劣无耻的日本人、仗着一身蛮力就瞧不起中国人的白人,尽管长年穿着藏青长衫,文质彬彬,俨然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可能还是——不服就是干。
简单粗暴,如果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为止,不光打一个,还要打十个。
这样的套路很像是宅男看爽文,在现实中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不要紧,躲进被窝打开手机,然后代入角色,不知怎么的就成为天下第一,全宇宙最牛X,就算想和光同尘掩盖锋芒也不行,因为总有人会发现我闪耀的光芒而找上门,对手恨得我直咬牙,但他们对我无可奈何,所有的漂亮女孩都只要稍稍看我一眼就对我朝思暮想欲罢不能,而我,好烦!
一切都不要细究,一切都不可细究,稍一细究,完犊子,别人是花钱买享受,你是花钱买烦恼。
历史上的叶问有没有一场真实可查的比武记录?
到底有没有打过日本人?
到底有没有教训过西洋拳手?
有没有去过美国痛打美利坚海军陆战队教官?
按照这样编故事的逻辑,叶问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迈向世界,下一步是否应该进入宇宙以咏春拳打跑觊觎地球的外星人,遗憾的是,《叶问4》作为整个系列的句号,我们都看不到了。
不过还是应该要有所期待,美国人民有漫威有DC,有复仇者联盟有正义联盟,可以创造一大票超级英雄疯狂圈钱,有地球英雄还不够,还要开拓宇宙,凭什么我们不能有功夫联盟!
功夫联盟有搞头!
我们不光有叶问,还有黄飞鸿、霍元甲、陈真、李小龙……每个人都足以撑起一个11年系列,反正都是靠编剧,《叶问外传:张天志》可能已经稍稍把握到了精髓和套路。
《叶问》一共4部,每部的故事背景和出场人物都有所不同,但无论在看哪一部好像都在看一部。
首先,交代一下故事环境和主角叶问。
然后,派出一个不懂事的中国人或者一群不懂事的中国人,告诉大家我们内部存在矛盾和分歧,这些人虽然不懂事但就是拿叶问没办法。
接着,为了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外国反派必须出场,他必须趾高气昂耀武扬威瞧不起中国人看不上中国功夫,他必须无情冷血残酷无理取闹,他必须将一些不懂事的中国人打到吐血打到站不起来。
最后,主角叶问上场,尽管在打斗过程中会受伤,但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叶问,一定是我们中国人,叶问牛X,中国人牛X!!!
正是这样的套路,因此,不管主角是不是叶问,功夫是不是咏春拳,都可以构架出一部可以消费的功夫电影,观众也都能获得快感,但也可以理解为,《叶问》整个系列跟叶问这个人没关系,跟咏春拳也没关系,跟什么有关系呢,有关系的是爱国主义、爱国情绪、民族主义……当今社会有两大玄学,一个是中医,一个是功夫。
中医有没有用?
据说很厉害,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什么《黄帝内经》《房中术》啊,彭祖活到八百岁还能御女呢,但只要稍一搜索“古代人平均寿命”就会发现这事经不起推敲,但不好明面上直接否定,还是得拿出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出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功夫有没有用?
据说也很厉害,杨式太极宗师杨露禅可以练到有鸟不飞的境界,但谁都没见过,见过的还是那些自诩为武学泰斗的功夫大师在擂台上被现代搏击技术按在地上摩擦的网络小视频,可以理解,他们都是不学无术的骗子,真正厉害的也有,李小龙,但截拳道里不仅有咏春、太极,还有泰拳、柔道、空手道、跆拳道……除此之外,李小龙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着苛刻的要求。
所以,我们大可以说,打不赢别人,不是功夫不行,是你没练到家。
民国时期,我国内忧外患,尚武强国成了时代需求之一,广大普通民众对于参与武术强身健体也有着强烈的意愿。
事实上,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武术兴起还是功夫电影本质上都是对国力不足的心理补偿,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练武就能救中国人了吗?
显然不行,所以最后也只能成为唤起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怀的工具。
《叶问》系列恰恰是这样的工具,何况还是与当今时代脱节的且令人审美疲劳的工具,而功夫片的未来应在哲学和美学层面有所探索,而不是仅仅打着某种口号。
很高兴,《叶问》在第四部终于结束了,我也非常理解,确实是编不下去了,就算有外星人,外星人恐怕也不会和叶师傅上擂台。
-END-
他这么好动,送他去国外读书可能更适合他。
别人抢我的漫画书,我错!
他抢不过我,还是我错!
你永远都是对的,我永远都是错的。
我们旧金山的唐人街向来有一个规矩,就是所有武馆不教洋人。
但你的徒弟李小龙不仅教洋人,还出了一本书,上面用英文解释中华武术。
畜牲只会忘恩负义。
食碗面,反碗底。
代表中华武术?
你们两个有这个本事吗?
听人家说,美国那边空气很清新。
“练拉拉队你不累,一到打拳你就累?
”“练喜欢的就不累。
”门不会还手,但我会。
如果你能捐赠一万美元给本校,成为我们的赞助校董,就可以不用推荐信。
印第安人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这些老外无时不刻地想撵我们走,甚至想把整个唐人街都撵走!
你在教我?
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中国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我们华人的偏见?
你对中国功夫一无所知。
你们这些小朋友现在做事都不考虑后果的……别人欺负我,我还手,我错!
我喜欢拉拉队,喜欢跳舞,又是我错!
你现在正式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扣押。
忍不下去的时候,就不用再忍了。
再让着他,就不是中国人。
你父女俩真像,尤其在求饶时。
我知道你喜欢打拳,等我回来亲自教你。
我是个习武之人,遇到不公的事一定要站出来,这正是习武的初心。
你自命的优越只是偏见和仇恨。
外国的月亮也不是特别圆。
做人最重要的是自信。
1972年12月2日,一代宗师叶问因头颈癌逝世,享年79岁。
美军自七十年代起,广邀唐人师傅当客席教官,教授中国功夫。
2001年,海军陆战队正式编定中华武术为必修课程。
1.暧昧我们一致认为,叶师傅和若男的戏份拍的很奇怪,二刷之后尤感不解。
暧昧是不是发生了?
两人最亲密的动作,是叶问在公交车上帮若男剪头发。
男性给女性剪头发,这个动作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场景(理发厅除外)都可算作最亲密的行为之一。
《少年的你》小北给陈念剃光头,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愫。
若男和叶师傅第一次见面,就可亲密如斯。
假如叶师傅年轻20岁,电影这么拍,那绝对就是爱情。
在亲密动作之前发生了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英雄救美。
这是叶问最活泼的一场打戏,不停按手掌,要hold住场面。
震慑不起作用,就打。
打法也很有趣,揪耳朵、捏鼻子、弹脑嘣、抽屁股,实力碾压且手下留情。
但叶问的手臂在这受了伤,最后决战时因为这个弱点,被阿金斯猛攻。
英雄救美,光荣负伤,这一般是写给有爱情线的男女主角的戏。
两人第二次见面,是若男去宾馆给叶问送信。
叶问打开门请若男进来后,不但没有关门,还反手把门全部推开。
中国有句话叫“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此举有越界的危险,门不关,就不算“一室”。
叶师傅不关门,是修养好、思虑多,是男性之楷模。
但从另一方面想,什么让他有了思虑?
若男是和自己儿子一样大的女孩,叫自己叔叔,两人之间差着辈分,按说无需思虑。
或许,这个瞬间,他潜意识里不把若男当小孩子,而是当做一名女性。
若男当时的衣着也很有成熟女性的感觉,曲线鲜明。
接下来的中秋晚会,叶问答应去看若男的表演。
若男向他跑来打招呼时,那是全片中叶问笑得最开心的一次,甄子丹标志性的牙床闪闪发光。
不是以往出于礼貌的微笑,而是真的开心。
因为意外,若男没有跳成啦啦舞。
但其实叶问打赢后,她冲上台围着叶问跳了一圈。
《叶问4》的一句核心台词,也在两人之间产生——“我是习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要站出来。
”很像《叶问1》中,叶师傅回答妻子张永成的话。
片尾,两人的交集止于告别。
若男买来了叶问要的药,还给叶问的儿子带了零食。
叶师傅的做法也奇怪,买药这种事不吩咐自己的徒弟小龙,和更熟悉美国的徒孙们,偏偏找若男。
在接药的时候,叶师傅的手完整覆盖了若男的手。
假如叶师傅是个年轻人,那么叶问和若男、万宗华的剧情线,很像许多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一个思想新潮的年轻人,和一个拥有势力的保守老人产生冲突,年轻人救了老人的女儿,经过一系列坎坷,保守老人终于认可了年轻人。
其实叶问爱上年轻女孩,也有一定历史依据。
在叶准全面参与的、号称最接近史实的《叶问:终极一战》中,老年叶问在张永成死后,喜欢上了一位歌女珍妮,第一次相遇也是英雄救美。
因遭到徒弟们的反对,叶问干脆搬出了徒弟租的房子,去和珍妮同住。
后来珍妮患绝症主动离开叶问,叶问还曾带叶准去探望过她。
2.丑态说《叶问4》扬我国威,宣传中华武术,也不尽然。
电影很明确地展现了许多中华武人的丑态。
全片第一场打戏,发生在叶问家里。
黑人比利来送机票,和叶问的一个徒弟打起来,这徒弟看起来是武馆最强弟子了,结果没几招就完蛋。
对战双方有两个身份,外国人vs中国人,叶问徒孙vs叶问徒弟。
打架起因,是叶问徒弟听不懂英文,推搡比利。
要说没讽刺,我是不信的。
水平不行,还傲慢,是《叶问4》大部分中华武师的通病。
罗师傅,说体面点是喜剧角色,说准确点就是丑角。
第一个上,第一个被打趴下。
从第二部被打到第四部,没什么本事,却总能有一席之地。
香港武馆联盟里,有他。
美国的中华总会里,有他。
据我所知,没真本事,还能假装大师骗人的中华武者,到现在都还有。
其他师傅,本事也有限。
空手道挑战,除了叶问,最能扛的竟然是重量级最轻的女师傅,她也是全片唯一一个女性武者。
可见在所谓的中华武术圈里,男的或许能糊弄,但女的真得靠实力才能进去。
师傅们把空手道武者的挑战称为“闹事”,用“敢到中华总会”这种措辞。
这些话似乎独属于中国人,细品,其中无非是面子,无非是假的台面上的东西,无非是想用威权架子吓住别人。
而且叶问一人打赢,似乎就是他们所有人的胜利,似乎是中国人以及中华武术的胜利。
欢呼声十分刺耳。
彼时,几个没上场的师傅大大松了口气,这口气被叶伟信拍的明明白白。
早在第一部中,叶伟信就批判过这一点。
金山找被叶问击败时,大言不惭说了一句:“今天北方拳败给南方拳了。
”叶问纠正他:“你错了,不是南北拳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
3.宗师的杀人技和情感闭环要说《叶问4》作为终章还有什么特别,大概有两点。
一点是叶问终于突破了“武德”,使用了杀人技。
撩眼、踢裆、反关节、标指插喉,这是前三部中,叶师傅从未真正用过的招数。
他是武人中的谦谦君子,悲愤交加,一个打十个的时候,都没用过必杀技。
一方面是没必要,一方面是他学武不是为了杀人。
但他老了,拳怕少壮,对方重量级远超他,拳脚力度大,抗打击能力强。
纵观叶问宇宙,叶师傅从来没被打得这么惨,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
按寻常逻辑,这时候该是新宗师李小龙登场杀敌,但叶师傅站起来了,下狠手了。
阿金斯右眼被滑之后,又遭重拳,鲜血淋漓视线受损。
裆部连受叶师傅两脚,恐怕此后要断子绝孙。
右臂被掰得骨折变形,喉咙受到标指攻击,呼吸困难。
被拖走的时候,俨然成了闭着眼、缩着腿、垂着胳膊、瞎咳嗽的废人。
但叶师傅一点也不开心,他低着头,一动不动,脸上的表情有点哀伤。
那可能是对衰老的无奈,可能是对打破武德的无奈,可能是对习武者终不免伤人伤己的无奈。
打赢一个美国大兵,不是真正的结束。
垂头哀伤,才是一代宗师的落幕。
另外一点是和第一部形成闭环。
《叶问1》中,叶问的太太张永成被绑去香港,她在卡车上痛哭流涕,觉得自己的丈夫面临生死关头,而自己从来没有支持过他做想做的事。
《叶问4》中,阿正一直想学武,叶师傅却跑到美国给他找学校。
在医院里,叶师傅给香港的阿正打电话道歉,决定亲自教他打拳。
这不是战狼精神,也不是民族大义,而是你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是自由和个性。
这两点都是我喜欢的。
很可惜A级制作的功夫片可能不会再有,以后大概只能时常温故叶师傅的风采,另有黄师傅也值得反复细看。
11年前看第一部《叶问》时,我肯定想不到这个系列日后会出现这样一幕:叶师傅一席长衫,傲立美利坚某高校操场,赤手空拳教训校园霸凌。
这种乍听上去次元壁破碎的场景,不但真真实实出现在完结篇,而且丝毫没有画风紊乱,不但拍得很解气,还跟它要讲的东西非常吻合。
话说叶师傅漂洋过海给儿子找学区房哦不,找高校留学。
在这里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偏见横行,仇恨林立,不论在成年还是青少年世界都是如此。
军营教官歧视中华武术,可要不是下属士官三番五次捣乱,他们根本没有意愿面对面跟武术切磋一番,那歧视完全是刻板印象带来的无中生有。
更讽刺的这俩老美口口声声瞧不起黄种人,却忘了自己奉若圭臬的空手道正是起源自亚洲,还在训练时大呼sensei,自己打脸啪啪响。
中华总会的师傅们各据门派敝帚自珍,把外国人看成毒蛇猛兽,既不肯传授武学奥秘,更不愿走出唐人街去看看广阔天地。
好容易有个开门交流的李小龙,遭到他们集体弹幕吐槽加划清界限。
以年纪来看,叶问的开明实属难得,或许跟他中产阶级出身有关,懂英文,见过世面,心胸豁达,眼界高远。
但有意思的是他竟然也有被教训的时候。
少女感慨的一句“叶叔叔你应该不会这样”,让叶问醍醐灌顶。
他猛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耀的开明也有局限,对儿子大家长式的安排和训斥,跟万师傅似乎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于是他毫不犹豫做出改变。
甄子丹演的叶问在很多人看来是消极的,总是礼让三分,总是忍无可忍,总是被迫迎战,总是在说天大的坏消息时苦笑着轻描淡写。
但其实叶问是无比积极的,在于他永远不会被动等着世界来改变自己,总是亲自反思,主动完善,把人生和武学一起精进不止。
叶问一生遭遇无数强敌,他最大的挑战始终是我以我为敌。
百尺竿头的不止是武术,更是生命境界。
所以被拳脚纷争包围,他身上不沾一丝戾气。
如果只是很能打,他不会收获这么多的敬意。
电影的最后闪回了叶问的精彩战役,终于定格在相片上的音容笑貌。
一个横跨几十年的故事落下帷幕,我们跟一个真实又虚构的人物挥手告别。
但那浩然之气还在,如果你去听。
看完了,非常不舍得这个系列。其中父子打电话和影片结尾都让我流泪,甄子丹塑造的叶问角色形象非常饱满,十年的叶问电影系列在香港功夫电影必定留下辉煌的一页。
珍惜吧,以后拍功夫片的人越来越少。虽然故事和第二部有点雷同,但不错了,李小龙的打戏加分
二刷,肉眼可见的编不下去了。绝对是属于非常典型的“为屌丝撸管”的那一类电影,并且在这部电影里充斥着行尸走肉的僵尸,却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人”。
这个系列也该终结了,越往后疲态尽显,都2020年了功夫界的自信心还是在于怎么干倒老外,没有半点精进和创意,终结篇的故事也是糊弄,身患癌症的叶问借着对儿子未来的着想,去国外为其铺路却意外解决了地方势力和华人武馆的纷争,连带出种族歧视的实情,在格局和力量面前,武馆坐镇和会长都被描写成饭桶废物,一个个被“偏见”打的断手废脚,唯有咏春正宗的叶师傅为国人讨了回些许颜面和尊严,这部强行续尾的终结篇,故事严重缩水,生硬制造冲突,幼稚塑造反派,国家矛盾和偏见歧视被放在一个武力解决的小格局里,简直是,无聊做派的英雄主义,浮皮潦草的种族争议,只给人物传记添了一笔,但它既没宽度也没深度,李小龙是物件摆设,袁和平武指千篇一律,一边庆幸这个系列终于完结,一边又隐忧功夫片会不会就此没落。★★☆
2008到2019,陪伴我们十年的叶师傅,用实力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功夫的强大和不可撼动,71岁依旧说打就打👊几次泪目几次感慨,电影映射了很多社会问题,校园霸凌、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中西文化差异....从冲突到和解,留下的都是爱。最后,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看最后一个打十个的时候不知觉叶问已经这么老了
倒是可以迎合现在的美国政治正确环境,只要拿传统白人开刀就对了。加油奥利给!!!
叶问收山之作,当结尾串连起四部,曲终人散。拳拳到肉功夫打斗,感人涕下父子情,冲着这十年情怀,值得电影院观看。美国人成为这次对手,颇具玩味。今年太多告别,叶师傅一路走好。丹哥,期待你创造下一个传奇人物。
功夫电影(×)主旋律电影(√)
“我们应该用中国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我们华人的偏见。”……其实最先需要改变的是功夫港影对北方武术的#偏见#:不妨历数黄飞鸿梁赞叶问们的对手,山东严振京城赵天霸东北马二以及更早的严铁森也以腿功见长。原本对这种东西并不敏感也无所谓,因为功夫片自然动作为尊,北腿vs南拳,刚好在动作美学风格上鲜明对立,成为足以掩没反咖俗套的绝对观影优先级。可你一旦不满足于朴素善恶快意恩仇的类型基础定位,非要以复杂现实社会剧的思路去拍风格写意功夫片,很快就会无法自恰画虎类犬——摒弃偏见高境界,吴樾仍说普通话;以暴制暴不足取,子丹这回还得打。
民族主义自嗨,无视个体。全片重复五六遍: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会功夫,我不能忍,我要站起来,打倒对手。打戏也是十足套路,挨两拳,反击,胜利。上几部还有咏春拳的招式解构,这回匆匆打过反正结局知晓。吴建豪的角色隐藏摄像机,除了记录没有血肉。对标好莱坞往事里的嘲讽,倒是极地反击。
第一次看还没有豆瓣评分的院线电影啊。叶总真的是从自己人打出天际。本来以为是一个英雄迟暮的故事,甄子丹的文戏其实真的不错的,可惜剧本辣鸡压根无法发挥,谁知道又是一个走流程的流水线作品。练武之人除了靠拳头解决问题之外,真的没其他办法了,这次叶问的性格也崩坏了,以前的你明明能动嘴不会动手的。这次的议题也有点小肚鸡肠,到人家美国强迫人家学中国功夫,其实我觉得空手道也不差,同求存异吧..没必要这样、天天去人家军队里单挑..🥺打戏真的好无聊..没了那种巧劲..想想拳霸,这部所有的东西都像是走过场一样。
作为完结篇,整体“完结感”营造还不如第三部,集锦突转葬礼十分突兀。展开依旧是外地矛盾转进外国矛盾,连故事带打戏都是前几部玩儿剩下的套路,虽然水准在线,但乏了新意。搬出李小龙也仅限于噱头,到了该出头的时候这角色就仿佛不存在一样,根本没有参与到剧情里去。
我就想 当年李小龙的电影 其实是不是也是一种 (恰逢天时的)战狼…
我可能是碩果僅存、能被這系列的廉價民族牌一而再再而三煽動的影評人。《葉問4》錯就錯在這張本該廉價的民族牌,如今再也滿足不了被《戰狼》《流浪地球》養大胃口的的食客了,人人都想改當老饕,有面子也要裏子,即使那仍舊只是一張戲票錢就能填飽的面子。「大人,時代變了!」
打五星就是情怀,熟悉的感动,充斥着太多的回忆。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想起当年看港式动作片的激情。(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这种打斗戏了)。和会长刚会面的那场喝茶戏,还有唐人街那场叶问挺身而出打趴对手戏都让我心潮澎湃。那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爆发和属于叶问系列电影独有的绅士感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想起小学的时候在80s上下载到学习机上无数次翻看的《叶问2》,很多记忆涌上心头。很多人在看完《叶问4》可能都会觉得剧情很俗套,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看到快速的咏春拳,站立的木人桩已经足够了。最后,用《叶问2》令我最难忘的话结束“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11年了!英雄迟暮。想起初中时候看完叶问在家里吊沙袋的日子。动作设计依旧漂亮,袁和平和甄子丹以后,可能真的没人能做得出这么纯粹的功夫电影了
在步入新十年的最后一个月,观众们又有幸在大荧幕上看到经典的集体无意识送死场面。
十年了也算是对叶问人生一个完整交代了
拍的水平不是烂片,中规中矩吧。但是中国人在美国军营耀武扬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