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出品,必属精品。
复古风。
几个主要演员颜值,身材给力。
偶尔会给几秒钟特别的福利。
导演会带着你,从当下的剧穿越到舞台剧,穿越到默片,穿越到各种剧中剧。
稍不留神你就会掉队哦。
把案情分析化解到这些剧中,新颖又有趣。
偶尔突然来个小幽默。
把你的心情按摩的溜溜的。
心情好的时候看,你可以跟着分析案情。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你可以由着导演带领。
带你去各处穿梭。
排空不良情绪。
剪报11. 犯罪姐妹花的胜利她们还将能走多远?
剪报22. 欢迎Madeleine Verdier到美国!
法国电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剪报33. 女性投票权律师进军政界
剪报44. Chaumette的回归!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剪报55. Rabusset终于退休了!
他的职业生涯里充满了误判
剪报66. 被指控通奸!
Palmarede:我是来修水管的...注:从报道内容看,Palmarede似乎被仙人跳了…
剪报77. Bonnard家族的继承继承人把他的父亲藏了起来。
剪报88. Mr. Brun:女性犯罪专家“女性有欺骗操纵的天赋。
”
简报99. 法院院长被指控徇私舞弊
剪报1010. 当选年度最佳记者他的对手们控诉Raton是冒牌货。
简报1111. 总统特赦:Simone Bernard 出狱注:报道里有段话:...女权主义气息很可能给正义、整个社会带来困难。
在Bernard,Verdier和其他下一代女性之后,无论她们追求什么(地位,爱情,名气),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借助交易,犯罪和一切可能的和想得到的欺骗操纵手段来实现她们的目的... 令人担心的是,这个象征着自由与和平的国家很快将是一个致命的社会。
我们专注于彼此,试图对关注、对获得男性职位的机会感到绝望...
剪报1212. 医学壮举首例膀胱移植手术成功注:报道上的照片是书记员Leon Trapu。
Trapu是接受这个手术的患者。
这个手术是首次对男性进行膀胱切除手术,随后又移植了猪的膀胱。
手术持续了13个多小时。
操作手术的外科医生是David Dacosse。
剪报1313. 著名律师被妻子猛烈抨击了。
这是检察官Maurice Vrai。
他要求对Madeleine Verdier判处死刑。
结果,他自己却被他的妻子杀了。
…他的妻子向警方自首,骄傲地穿着她30年前的婚纱,身上沾满了血。
这是一个女人被经常光顾巴黎最别致的妓院、花心又反复无常的丈夫欺骗和蔑视造成的精神错乱还是报复性的疯狂?
…
简报1414. 门房秘话。
“Verdier从来不对人打招呼”
剪报1515. 做睡觉生意的商人涉嫌拉皮条
简报1616. 言论自由了!
他去世一年后,新证词出现了Montferrand在他的领域里是一位受人尊敬和钦佩的制片人。
他通过各种戏剧节目赚了很多钱,并让许多人成了明星。
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舞台上、在剧院里欣赏到这些明星。
他成功地利用了新兴的电影业,还成立了新闻媒体、进口动画片和发行各种电影,还发展了广播业。
这一切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1934年,Madeleine Verdier杀害了Montferrand。
随后,她因自卫而被无罪释放。
自此之后,Madeleine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并且在女性公众中越来越受欢迎,受到众人的追捧。
她因暴力犯罪而获得成功的做法似乎释放了许多女性的话语权。
她们将她作为效仿的榜样。
大约20名女性(年轻的和年长的都有)去警察局揭露已故的Montferrand。
据称,他对她们犯下的几起罪行和侵犯行为。
在调查之后,发现者说,这是机会主义的一部分… 一件复杂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区分真假…
这是一部非常老式的电影,无论是剧本、摄影、美术、表演、台词……老式得有些陈旧。
如果导演借助女性主义来故作深刻,大搞煽情,平衡一下喜剧和辩论的部分,再来个大团圆或大悲剧的结局。
现今西方电影环境,自然会获得大量拥簇。
但导演没有,他的电影总有一种在某个主题下疯狂试探的感觉,比如之前的《登堂入室》。
而这部电影中他把利益摆在了性别之上,女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其模仿者也是如此。
性别此时已经可有可无,甚至还继续发问,性别特权会让少部分人暂时获利,后果最终由该性别群体分担。
比如女主这次主动认罪引起的各种谋杀案,会降低整个社会对此行为的包容和同情。
女主一开始反抗是因为大制片人要潜规则她,她不认罪是因为她是受害者,接着又认罪是因为她是受益者,女主厌恶其男友用妥协换来的二人在一起的可能,但她之后为了和男主结婚,甚至主动献身老男人。
富二代男友与门当户对的家庭取消婚约、不惜与父亲闹僵的决心,反而是女主的忠贞(男友不知情)。
导演在疯狂试探:女性需不需要靠女性主义来获得应有的权益,比如忽略性别,只讲人应该靠人权来获得权益。
女性靠女性主义获得额外权益时,她们将如何面对?
女主如果简单地为自己洗清罪名,她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还要和室友面对欠房东的五个月房租。
有意思的是又安排一个年老的女人出现,只为来敲诈一笔钱财,而根本不在乎所谓的权益,所以导演并没有强调历史事件,反而是从无声电影演员发展到有声电影演员这时间跨度,来强调:利益才是核心,并非性别。
本片中刻意弄出一个相当正派又优雅的角色,建筑老板。
这只是表面现象,能保持正派和优雅,是因为本片中他菜是一点力也没出、能左右女主忠贞、闷声大财白捡750万法郎的最大受益者。
他甚至能优雅而又直白地说:很高兴他死了。
整体上,这是一部坚持自己故事风格的导演作品,有点老旧,但不失风度。
(需要密集的小包袱来支撑剧本节奏,这点没做好,确实也难,也看得出来导演包括演员都很卖力了)
欧容的这部女性主义新片有点顽皮,有点反套路。
当看个开头,觉得要往女权方向一去不回头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来个反转,强行加了悬疑桥段。
在强调女性权益不容置疑的同时,讽刺和反对了过度求偿导致的社会公平受损;用舆论肆意关注给小明星当事人带来的,恰好需要的,人气流量红利,来暗示和担忧更多情况下,普通当事人会面临的,来自媒体的二次伤害。
在我看来,本片与电影节上看的,同样来自法国的《曼妙之旅》在女性合理性犯罪题材上有一体两面的呈现,但显然本片的戏谑、跳跃和娱乐性明显更挑观众,我接受起来会困难一点。
电影中的男性角色以各种负面对比形象出现:职场PUA施暴、感情左右摇摆的懦弱,生活中现实的利己,主要为了突出女性的聪慧、同情女性的困境。
当然于佩尔的出现又来中和搅局一下,示意人心波诡云谲,女人同样狡黠,不可一概而论。
所以整部电影有一种布朗运动般随机呈现的错落凌乱,看着会陷入不知所措的茫然,始终难以摆脱冷眼旁观的距离感。
反中心主义的讽刺喜剧——《我的罪行》
今天聊聊法国 / 比利时电影《我的罪行》。
片名Mon Crime / Madeleine / My Crime / The Crime Is Mine (2023),别名玛德琳/ 法兰西奀星谋杀案(港)。
本片是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一部犯罪喜剧片。
该片巧妙地将1934年乔治·贝尔(Georges Berr)和路易斯·韦尔蓝(Louis Verneuil)共同创作的同名戏剧进行了改编。
影片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看到了一个意外而荒诞的犯罪过程。
原剧本经过改编,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这部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部作品在好莱坞历史上已经被两次改编成电影,分别是1946年的《穿越我的心》(Cross My Heart )以及1937年的《真情告白》(True Confession)。
这部电影成功地将原戏剧情节转化成了滑稽的表现方式,巧妙地结合了喜剧和惊悚的元素,令观众充满了乐趣和紧张感。
电影虽然参考了古典侦探小说的氛围,还原了年代情节电影的紧凑节奏,但使用的语言却充满了现代感和时效性。
尽管这部电影出版近90年,但它所触及的当代主题却极为深刻。
电影中展现了女性遭受暴力的残酷现实,同时也揭示了制片人如何利用女演员的不幸遭遇。
这些主题在当今社会仍然极为重要,因此电影的价值也随之被大大提升。
故事背景设定在1930年代的巴黎,这个美丽却不幸的女演员玛德琳突然被指控谋杀了一位著名的电影制片人。
尽管她并没有实施这个罪行,但受到她失业的律师兼好友保琳的建议,她选择承认罪行。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审判,聪明的保琳为玛德琳提供了正当防卫的辩护,最终导致玛德琳被判无罪。
玛德琳被释放后,她突然成为了明星,接连收到众多有利可图的角色邀约。
她开始享受着成功和名声所带来的荣耀,似乎生活终于得到了改变。
正当一切看似美好时,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他声称是当晚真正的目击者。
玛德琳心生疑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揭露真相。
导演此次再度挑战了我们对真相、谎言、受害者和罪犯的传统认知,将其彻底颠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颠覆的过程并不显得优雅从容,反而给人一种略显粗糙的感觉。
电影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直接,缺乏新颖巧妙的情节设计,使得整个故事发展显得略显平庸。
影片在情节推进上显得过于匆忙,似乎急于从起点A到达终点B,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和情节转折,这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稍感疲惫。
不过,电影的瑕疵在一定程度上被犀利的对话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所掩盖。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出色,特别是主角在揭示真相时的内心冲突和挣扎,令观众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是一场精妙的讽刺,以男性中心主义为目标。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通过这部作品向舞台剧和综艺剧致敬,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对男性中心主义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抨击。
这部作品并不仅仅是加入警匪片和法庭剧风格潮流的作品,而是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反对男性中心主义体系的演讲。
影片抨击了在表演界滥用自身地位的人物形象,几乎每个角色都竭尽全力攀登社会阶梯,机会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成功和权力不择手段。
同时,影片也触及了诸如#MeToo运动、薪酬平等以及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存在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是观众深思的重要议题。
《我的罪行》并没有采用过于严肃或沉重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议题。
相反地,导演通过喜剧的方式温和地呈现了这些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够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影片所传达的信息,也能够在娱乐性的同时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关注。
导演通过这部作品呼吁观众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和价值观,思考如何在这个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影片中的角色们似乎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喜欢说话,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机智和讽刺,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够感受到导演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整部影片充满了戏剧性的元素,尽管它很少让人联想到传统的电影形式,但它所创造的美丽画面和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却令人难以忘怀。
这部喜剧也可以被理解为对我们当今社会的评论。
尤其是当涉及到父权制度时,导演和他的团队毫不犹豫地呈现出了批判的态度。
他们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父权制度的荒谬和不合理之处,呼吁观众反思这种制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我的罪行》是一部适合女性观众观看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脉动和解放的故事,其中每个男人都是被操纵的工具。
通过镜像和伪装的游戏,女性角色们操纵着真相和满足自己的野心,她们不一定要遵循传统的规则和道德标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反男性的影片。
相反地,它既是女性的故事,也是男性的故事,它向观众展示了当我们陷入窒息和被迫的环境时,我们都有可能变得不择手段和失去自我。
这是一部令人不安的影片,但它也是一剂提神的药,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现代犯罪喜剧的社会洞见,笑探女性力量的觉醒真相。
精彩绝伦的童话故事,美妙至极的法国胴体🌈🌈真的存在那种只爱一个女人的男人吗?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想起了开篇小胡子先生因为她的罪行省下了七百五十万。
可是你是即使她的罪行被揭露,小胡子先生还是省了……看来也许真的存在找到真爱并愿意守候一辈子的男人吧?
好像成为这种,笑容和蔼又有些猥琐,举止优雅成熟但还是童心未泯同时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的男人。
果然只是童话故事啊……另外律师好像确实有些喜欢女性,可能是bs吧。
暗示不是很明显所以就不瞎猜了❄️❄️关于片中一些很奇怪的论点,主角方应该着手于她的罪行本身具有正当性,不会成为女人犯罪的借口而只是女人保护自己的方式。
(当然片中也中立的提到了小希当年就是拉拢女性来过得德国选票的)检察官则不应该否定正当防卫得合法性,而是讨论她的罪行是否是正当防卫那么简单?
不过中段也有交代法官和检察官那么急于给女性判刑是因为多名女性犯案都被判无罪,怕女性不再敬畏法律(后文也确实又发生了这种事)9/10
#CineLumiere 一部彻彻底底的黑色讽刺喜剧,好喜欢,欧容真的好强。
影片的视角非常独特,很大程度的探讨了女性如何在父权社会中挣扎的走出一条路,剧情中两位女主在庭审上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而“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并且借此获得了极高的影响力,不光是讲述了司法的不公正也极大的讽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张力拉满也不失娱乐性。
结尾明显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但台上呈现的也不失为一种信号。
电影的结构设计也非常棒,影片以剧的开场做开场,以剧的结尾收尾,中途由黑白搬演的形式呈现出的默片效果非常棒!
还有中途的黑白片场的设计就切换,影片内部感觉带有着30年代有声对无声时代的致敬,同时两位女性角色塑造也是与此对照。
角色上,几位女性角色塑造的实在太棒了,女主角把一位聪慧天真的形象塑造的极好,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也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而于佩尔饰演的真正凶手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那种不羁的气质实在是太厉害了,完全的将这个复杂的角色刻画得鲜活异常,而且结尾处的搬演拯救也似乎展现出了一种表达。
片中的女律师应该是隐晦的阐述了同性之恋的表达,一起睡,一起洗澡时的眼神都是藏不住的。
片中每一个男性角色都是十分的生动形象,比较有趣的设计设计了唯一一位比较“正常”的男性也有着一种独特气质。
视听上,依然是复古的美学呈现,色彩整体是暖色调,服装和布景都异常精致,室内的镜头运动还是蛮不错的,几场关键的正反打和对称构图的“共谋“设计的也很美。
有一幕打破第四面墙的直视镜头还是蛮有力量的。
法院那场戏的设计也蛮有意思的,室内的镜头切换,男性被放大,效果很好。
配乐有听到爵士乐,整体还是很契合视觉呈现的,调侃部分的音效设计也很不错。
法盟刚黑灯就看到一只小老鼠,然后回家的地铁又碰到一只搭便车的鸽子,真的是与小动物有缘的一天。
这电影看着很女权,有点说教意味但没那么浓,所以在我接受范围之内,我真不喜欢台词教我做事那种我喜欢导演讲故事然后让我自己悟,但鉴于故事背景,这点说教其实并不突兀。
其实这片其实讲犯罪更多一点,有黑色幽默那味道了,我还记得,本来不是女主杀的然后女主想火就和律师演了一场戏结果火了,真凶跑来勒索,同事准备利用女权逃脱罪行,反正故事情节挺有意思的,给一星。
3女主演技都不错,服化道好看,1星。
立意,我看到了点不一样的,女权是把双刃剑,它既有先进性,当然也会成为有心之人利用的武器,尤其和舆论结合在一起,其实与男女无关再给1星。
其实这影片有爽感的,出现在女律师给女主打官司那一段;还有那段3女主忽悠男主父亲掏出支票那一段也挺讽刺,那段情节写的也很好。
那个报纸的结尾也很好,我看到全英文都跳过了,但刷软件才发现这居然有结尾,不错不错。
给四星吧,我记得这片我是一口气看完,也就后面几分钟女权说教部分走了下神,其他看下来很流畅。
我还记得我有个疑问,警察说律师和女主是拉拉,睡一张床上,本来我看的时候我只觉得是俩人穷只能睡一张床就是完全闺蜜情,这些男的在讽刺女主,不知道为啥看完之后,我总感觉她俩和警察说的一样,唉,这该死的既视感。
本文节选自《我的罪行》官方Prss Kit翻译:Mark01 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编剧):
在我的认知里,我一直认为有声电影是一门卓越的说谎艺术。
从我记事起,我就想拍摄一个假罪犯的故事。
当我知道乔治·波尔和路易·韦纳伊在1934年创作的大热戏剧时,我就知道是时候实践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了。
我保留了当时的时代和政治背景,但是对剧情进行了改编以引起当代人对性别政治中的权力和控制的共鸣。
同时,我强调了演艺界与司法系统之间的隐喻性关联。
在这个集体抑郁的时代,我有必要用奇思妙想和轻松的气氛来对抗残酷的现实。
因此我采用了神经喜剧的创作手法,通过流珠炮似的对白和荒诞突转的戏剧情景来塑造主角。
这是最理想的表现方法。
也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以及讽刺的闹剧,并在荒诞中凸显戏剧张力。
《我的罪行》可以视为由《八美图》以及《花瓶》构成的三部曲的最终章。
这三部作品都以幽默与华丽的方式来探讨女性处境,与老搭档们重聚时,我们沉浸于复刻1930年代的风格,并从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
我们试着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让看似过时的元素体现出它内在的快节奏的现代性。
而这种现代性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其时代性、生动性和欢乐性。
原版戏剧那些犀利的台词让我想起萨沙·吉特里的毒舌喜剧。
在这些喜剧中,演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非常突出。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能与新生代女演员合作,而且有实力派戏骨们的精彩配戏。
02 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饰演玛德琳):
我非常喜欢饰演一个“永远在演戏”的女演员。
如何通过表演来传递真诚呢?
毕竟你是在表演,也就是欺骗观众。
这是所有演员都在自问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我永远要以玛德琳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能让我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真诚。
我完全相信她的存在,她率性而为,从不提前计划。
她尽可能地向前看,即使是前一秒还想要自杀,下一秒就可以欢呼雀跃着去看电影。
玛德琳年轻天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幻想,但是她被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所驱使。
做一名演员意味着即使身处表演与谎言中,生命本身才是核心。
审判时,她一开始是在背台词,但是最后却沉浸其中并吐露了真心:“在1935年,女性能否不受任何束缚的追求事业和生活呢”欧容导演在改编中强化了与当下的共鸣。
这部影片具有很强的女性主义元素。
剧本中玛德琳与宝琳的姐妹情令我动容。
因为它是坚不可摧的,她们要共同成功。
当奥黛特可能成为威胁时,她们选择扶持而非打压,为她争取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里没有嫉妒,只有集体解放的信念。
03 丽贝卡·马德(饰演宝琳) :
我二十岁加入法兰西喜剧院,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时光。
剧场就是我的生命。
直到我通过了《我的罪行》的试镜,我才遇到一部既保留原剧戏剧张力,又充满机锋对白与当代议题的剧本。
这虽是我熟悉的世界,却以全新维度展开,也就是电影。
玛德琳与宝琳的闺蜜情堪称铁三角:我想宝琳对玛德琳怀着爱慕与崇拜交织的情感,这种暧昧让角色更具深度。
表面上她们是金发蠢妞与智慧女律师的经典对立,实则缔结了超越刻板印象的革命同盟。
一个敢当演员,一个敢做法官,用各自方式赌上自己的未来。
这种关系本身就在解构性别偏见,与《彗星美人》里女演员互相撕逼的老套桥段形成辛辣对比。
影片结尾堪称神来之笔:当宝琳目睹玛德琳与奥黛特在舞台上大获全胜,她突然意识到这份胜利属于所有并肩作战的女性。
这个向《彗星美人》等经典致敬的反杀瞬间,让宝琳喜极而泣。
我们终于不用互扯头发,而是通过互助完成对性别压迫的优雅反击。
04 马努·达克斯(摄影指导):
我和导演最初反复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否使用自然光?
是拍黑白的还是彩色电影?
他向我展示了他深爱的30年代电影,我们试图捕捉其精神内核而非表面复刻。
挑战在于创造真实的影像美学,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避免对老电影的拙劣模仿。
如今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布光方式,除黑白闪回片段外,我始终坚持由内而外的布光理念。
重现当时的装饰艺术氛围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
我们免除了怀旧的诱惑,因为我们突出了电影的各种元素,比如演员的脸、布景、服装以及语言等。
我们需要让观众看到这些元素,而不是让它们被遮掩,所以我用打光来强调了它们。
当玛德琳穿着奢华的礼服走进简朴的场景时,我会让光线如聚光灯般聚焦华服;当奥黛特登场时,则要让通过打光让她像个大明星一样,重点强调她衣服的纹理,她的发型以及她十分夸张的面部表情。
这次拍摄中,最富挑战的是持续了三天的法庭场景拍摄。
导演希望我钻研克鲁佐的《真相》的蒙太奇手法,试图在摄影棚里再造观众的在场感。
这让我们好像回到了剧院里。
这部电影要比我之前和导演的合作规模更大。
一切都要提前想好,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05 简·拉巴斯(美术指导):
这是我与弗朗索瓦·欧容的首次合作。
将影片轻松明媚的基调与冷峻惊艳的装饰艺术视觉风格相融合,令人感到十分兴奋。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一起勘景,发现了许多从未被电影记录过的绝美场景。
为摆脱为重现1930年代而进行的木质家具堆砌,我们进行了大量场景改造。
法官的第二办公室,我们是在比利时沙勒罗瓦市政厅拍的,那里简直无与伦比,但是从未有人在那里进行过拍摄。
这座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比法国本土更凌厉繁复,带有美式风格,有着黄金时代好莱坞喜剧的精致质感,完美契合导演对经典喜剧的致敬之心。
邦纳德工厂办公室有一个全景监控窗,老板可以从那里看见底下的工人们努力工作。
整体的感觉既简练又真实。
它的设计结合了多位设计师的想法以及对卓别林《摩登时代》中的一个场景的致敬。
虽然电影设定在30年代,但是它给人一种十分现代、多彩、如画一般的感觉。
在《我的罪行》中,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及标志性的颜色以反映人物的感受和成长。
刚开场的公寓既黑暗又沉重,表示了女主角们的窘迫。
而在她们获得了社会地位后,她们的房子就和原先的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充满明亮的、奶油似的白色。
总体来说,我认为《我的罪行》是一部充满快乐和欢愉的电影,它的主色调是香槟色和祖母绿。
06 巴斯卡林尼·莎瓦娜(服装设计):
我和导演在《我的罪行》是第二十次合作。
这次的服装并不是要完全复刻30年代。
身体是会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的,我要让服装适配当今演员的身体。
他们在试装的环节就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了。
服饰不仅是装扮,更是灵魂的载体。
我首先整理了海量的图像档案,我和导演利用这些图片来为我们的改造建立基础,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好莱坞的感觉。
让一开始穷困潦倒的主角们有很强的真实感。
为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奥黛特·肖梅特设计服装时,由于她整体的角色特质就是夸张,所以她的服装我也设计的尽可能夸张。
我们将莎拉·伯恩哈特作为模板,所以奥黛特的服装是与故事背景脱节的。
她身着1900年代的戏剧戏服,看上去有点跟不上时代。
但这非常符合她的角色特质。
作为默片幸存者,奥黛特始终活在舞台人格中,服饰成为她未褪的戏装。
总的来说,服装一直是导演的电影里非常重要的视觉精髓。
07 劳尔·加代特(剪辑):
在我们合作的第一部喜剧《花瓶》中,导演与我曾热衷于强化幽默感。
然而在这部新作中,他更希望凸显剧本的精妙与情境的微妙。
每当我被那些令人捧腹的镜头吸引,比如:演员夸张的面部表情、古怪的语调或漫画式的表演,这些大众喜剧常用的套路,导演却选择克制。
在《一切顺利》中,他不断收敛情感表达,只为让最终的泪水更具分量;在《我的罪行》里,他刻意弱化幽默的喧闹感,以凸显事件背后真实的沉重代价。
往往在改编戏剧时,快节奏剪辑与现代化处理似乎成为必然,但导演偏爱让镜头延长。
最重要的是观众能够与角色共鸣。
我们需要时间来真正的看透他们,并感同身受。
在剪辑的时候,他总是在思考:这个画面在诉说什么?
戏剧动机与情感动机必须并存。
他对于自己电影的走向有很强的认知。
在这部电影里,他希望突出戏剧感。
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我们在进行一场欺骗的游戏,其中的每一个反转和桥段都与时代共鸣。
更重要的是,观众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而剪辑正是揭示这场游戏精妙之处的钥匙,既要展现舞台调度的精湛技艺,又要突显那些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台词与主题。
玛德琳与宝琳所经受的就是一场MeToo运动,即便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
剪辑时我们如履薄冰,在取舍镜头时将角色真实性置于笑料之上。
08 菲利普·宏比(音乐):
在阅读《我的罪行》的剧本时,我听见了多重声部:欢愉的圆舞曲、怀旧的叹息、悬疑的颤音。
后来,导演给了我舞美与服装设计团队整理的视觉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图和灵感来源将他的意图表现得很明确。
我们都很喜欢主题音乐,而《我的罪行》里会有多个主题。
首先我要锚定主旋律,这能为整个故事定调。
它就像是对整部电影的总结,也就是电影的DNA。
然后就是管弦乐,它对我来说是整个配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部电影奠定氛围和色彩。
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把音乐做成怀旧合集,这是我最讨厌的。
这部电影的特色在于,虽然电影设定在30年代,但是主题却是当下的。
这也就意味着我可以选择的音乐并不局限于那个时期。
与那个时候相比,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不需要用完整的交响乐团来强化画面,我可以把这些留给重要的情景和场面。
我的工作随着拍摄的进行变得越来越具体。
我直接根据和角色对话的语音语调来进行配乐。
电影中不仅有我的音乐,也有演员们的。
《我的罪行》所需要的旋律显然与《花瓶》所需要的不一样。
我的音乐与演员们的节奏和沉默适配。
摄像机的运动和剪辑也能够指导我进行创作。
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在图像之外发生的事情。
它渗透并引导观众从一个角色的视角切换到另一个。
©《我的罪行》(My Crime, 2023)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
三八国际妇女节法国上映了欧容的《我的罪行》,似乎是应了男女平等的主旋律。
30年代的法国,除了主角两个花一般美好的年轻女孩,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律师。
一个金发,一个黑发。
一个是聚光灯的中心,一个是机智多谋的助攻。
在一群vieux cochons老白男之间周旋,经典法式喜剧笑点。
再加两个年轻男子台词浮夸,无脑憨憨。
有的女人是爱情故事的中心,有的女人只能是在背后默默付出。
Madeline爱情事业双丰收,Pauline只收获了事业,最爱Madeline的明明是Pauline。
于佩尔阿姨演的Odette Chaumette每次夸Pauline,孩子就笑逐颜开。
其实没有哪个女人不美丽,不值得被爱除非这是讽刺喜剧,不然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展现男性的特权,女性甚至连竞争的尝试都没有尝试。
顺理成章的异性恋,和只能隐忍的同性之爱。
果然是女孩子才是最白给的,对对方好不求任何回报,最多a kiss on the forehead总之就是一部法国国民全家欢的电影,很法国的价值观和笑点。
虽然是30年代的背景,但今天的巴黎骨子里又有什么不同呢。
甚至皮相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城市景观依旧,Passy房价还是那么贵,Avenue Frochont也依然如旧。
词依旧分阴阳性,l’avocat也没有变成l’avocate所以真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吗?
最多反性骚扰罢了,而且巧妙加工包装后因祸得福了。
然而在爱情面前,女性根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不要说和男性平等竞争了,甚至都不在同一个赛道上。
女性太受伤害了。
妇女节不仅是每一位女性的节日,为妇女争取权利,也是为每一类型的妇女都争取权利。
连着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八点档黄金时段,可以看到法国观众反应,中老年人们还是挺喜欢的。
第二遍是午夜场,人就少多了,或许大多数中老年人都睡觉了。
并不太喜欢以夸张表演为基调的喜剧,但总有例外。《我的罪行》的火候就正好:戏剧改编的电影保留了很好的节奏感,于佩尔尽皆过火的表演对这个人物而言却是刚刚好。电影用戏中戏的4:3黑白银幕来展现杜撰的罪行,于是两位女主的happy ending也是虚构的胜利;同时,那也是一个电影院里播放新闻纪录片的时代,进一步强调了电影与现实里的虚构的同构性。
密集讽刺啊
这类荒诞的喜剧给十多岁的孩子看还能博得一笑,四十岁看就是一出闹剧!
+.
虽然是闹剧一场 却也充满好玩的细节
非常comédie的风格!每个对话场景的répliques都衔接得太好了,笑死了(虽然还有一些我get不到但是场子里的发国人都笑得很大声),尤其于佩尔出来comédie风格拉满,都显得俩女主不那么夸张了哈哈哈哈哈。剧情挺反套路的,还有剧中剧嵌套,应该是非常法式的合家欢类女主反职场性骚扰爽文。很喜欢法庭那一场戏,pauline十分帅气(救,她看madelaine的眼神,十分之明显,美T姐姐看看我,还有她被于佩尔夸美摸脸的时候羞涩的眼神哈哈哈哈,啊还有她不觉得自己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女人,也是反男性凝视的女同宣言(某种意义上x))最后吹爆欧容的剪辑还有镜头,欧容是惯会找美人拍美人的(男女都)
“在这个由强大而残酷的男人组成的不公平的世界里,没什么比姐妹间的怀抱更能带给你安慰”。女演员和律师姐姐好好嗑,于少女的表演还是那么“魔性”(褒义)~
女权思路、戏剧营造、犯罪叙事等所有点都很俗套,像是从剧本上回到了20世纪上半叶,而胶片和饱和度带来的影像质感又给予了割裂。
剧情越往后越搞笑,笑点完美融合剧情,是非常古典的幽默方式。不断想起芭比,乳肯也乳得相当深刻精彩。根本没想到是一部这样的欧容,乘女权风但完全不讨厌,突破以往类型又完成度很高真是厉害。仔细咀嚼感到此中有深意,女权先锋的开创是依靠着血与暴力的代价,(当然任何平权的斗争未尝不都是这样,而现实也不会如电影般美好)。于佩尔确实有资格宣称自己拍了一百部电影,社会名流建筑师原来是通渠王?要去补比利怀德的坏种~致敬女性killer!PS:扒胸那一刻确实还是有欧容风范😆
即使是欧容,也不得不说,我认为在女性主义还步履维艰的时候,调笑它,嘲讽它,抖机灵式的反思它,真的是愚蠢并且不合时宜的。
好无聊,给于佩尔阿姨加半颗星吧。二星半
欧容YYDS!话剧腔也能看得很开心,于佩尔出场后笑喷,全方位浓浓讽刺。
感觉这是一部真正调动起欧容的指导能力的片子,全方位的包括情节安排、节奏、幽默,尤其是演员的发挥,每个演员都发挥了极大的表演空间和表演魅力,这是最让人惊艳的。我们总是说谁谁谁商业化了,但欧容拍的不是空洞无物的,甚至比很多艺术电影挖掘得更为深刻。因此不妨碍欧容拍了一部从容自信表达他对社会性别议题看法、熔铸诙谐、和谐、浪漫的商业片。
对女性主义的微妙抖机灵:“我说了,欸我不是那意思,哎哟开不起玩笑不是。”
平等地嘲弄一切不是平等
很难评啊,虽然看着很欢乐,但男人沉默了,女性主义者也沉默了。这应该是一个说男人蠢,女人坏的故事吧。越想越不对劲,在目前女性所处的这种情况,开这种玩笑其实还是不太好。
三星半是有的。法式“神经喜剧”。于佩尔阿姨(哦不姐姐)出演的片总不会差的。Ozon还是熟悉的配方(游泳池开场让人有了谋杀的期待,参《泳池谋杀案》),加上女权意识(虽然都宣之于口,而且似乎有一些讽刺的意味),总之是令人愉悦的观影体验。
各种讽刺,没太看懂,但是还挺好玩的。
欧容这几年沦为出新片也悄无声息了,在各种题材和类型间跳来切去而非在某特定维度上深耕,果然难成大器,也导致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本片是延续他系列前作中固定风格的一种,即法式轻喜剧,笑点颇多,然而讽喻得过于直白而余味不足,且宣扬girls help girls的手法未免粗糙和敷衍,简直是过家家级别——真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大失水准。全片最亮点在于:1、一位女主看另一位女主的暧昧眼神,未捅破的同性情愫与早年生猛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2、默片形式推演现场,其他抓马戏份都是满满迎合当代语境既视感。
抱着“看看欧容悄没声息地又拍了什么鬼东西”的心态早起来看,没想到收获了本届上影节笑得最开心的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