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汉武大帝》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汉武大帝》剧情介绍

汉武大帝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追猎大贵族:回醒恋爱的正确姿势2九月怀胎使徒行者不能没有家爱在春天金手指圣剑学院的魔剑使欢乐颂4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封神榜之武王伐纣爱在时时刻刻这个雪男不太冷蜡笔总动员话神传商界重案组第四季追凶1992美丽的世界高岭之花299亿的女人嗨东白湖宋慈之临安夜游神明日世界小楼又东风北辙南辕僵尸侠二重身之镜魔重生

《汉武大帝》长篇影评

 1 ) 好

剧中前1/3是在讲汉景帝刘启 杰出的窦太后,也是一代明智聪明的君主,汉景帝身边的英雄:晁错、周亚夫、窦婴,也是雍正皇帝的扮演者,演技也是很不错,后2/3讲汉武帝,宝国老师的演技更是一绝,从汉武帝开始,匈奴人认识到汉朝的厉害!

流芳百世,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穷兵黩武,打击匈奴,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为数不多的具备雄才伟略的皇帝,他北破匈奴,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奠定了大汉王朝大盛世的基础,并且开辟丝绸之路,打通与西方各国的联系,汉武帝与秦始皇同称为“千古一帝”。

围绕汉武帝的,也有许多随运而生的英雄,大司马卫青(剧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卫青挣扎爬着台阶见武帝,他亲自降阶下去迎接扶他,曾经戎马一生,建功无数的大将军却也年迈多病了,配合背景音乐 画面回忆到几十年两人曾经的过往,两人不禁也潸然泪下,最高潮的地方,体现浓厚的君臣感情 ),大将军霍去病,司马迁!

主父偃、张汤、飞将军李广,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灿烂的篇章,都写就在短短七十年间、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这个人就是刘彻。

等等可歌可泣故事,感谢司马迁,写下永久的史记,感谢一切书写历史的英雄

 2 ) 经典是实,神作则非,仍有瑕疵

《汉武大帝》的优点不用我多说了,其剧情风格的气势恢宏、整体上对史实的忠实、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韩磊大叔饱含深情演唱的《最后的倾诉》和《等待》、场景的壮丽和大气、细节的严谨考究(本剧历史顾问是王子今教授,国内研究秦汉史的权威专家)都值得细细回味。

在我看来,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胡枚导演的高水平发挥。

胡枚导演作为一位女性,可以拍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历史正剧( 《雍正王朝》 也是她的作品),确实相当难得。

总体上,《汉武大帝》确实可以算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甚至可以不加这个“之一”),其忠实于历史(片头已经明确点出本剧基本上改编自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的创作态度远胜于号称“历史正剧”却在很多地方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康熙王朝》、《贞观长歌》和《大秦帝国》系列,而其剧情的紧凑、剧情高潮部分的雄浑大气、情节观赏性之强、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又远远胜过了忠实于史实、细节考究认真细致但剧情观赏性弱的《贞观之治》。

不过有些话还是应该说出来。

虽然作为一部经典历史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之无愧;但是,《汉武大帝》仍然有许许多多瑕疵,就算这些瑕疵都是瑕不掩瑜,《汉武大帝》也达不到有些人吹捧的那种高度,更称不上“神作”。

《汉武大帝》的瑕疵大致概括一下,至少我认为有如下这些:1、《汉武大帝》个别地方对史实有较大偏离,常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况。

虽然平心而论,《汉武大帝》整体上是尊重史实的,对汉代服饰、汉军和匈奴军装备(剧中匈奴骑兵没有南北朝时期才发明出来的马镫,可见考究是认真的)、汉代宫廷礼仪等考据得都比较严谨,在史实考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对汉武帝刘彻过度美化之外其他角色性格都大体上符合《史记》的记载(如窦漪房的专横跋扈和疼爱子孙,王娡的阴险狡诈,田蚡的小人得志,卫子夫的恭谨贤惠,卫青的谨慎谦退,霍去病的个性张扬、锋芒毕露,汲黯的刚正不阿,刘据的善良文弱);但是《汉武大帝》全剧违背史实甚至篡改历史的地方仍然是存在的。

其中移花接木的情况比较多,如“细柳营”的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而不是剧中所描述的汉景帝时期,电视剧把匈奴冒顿单于弑父(头曼单于)篡位的故事嫁接到百年之后的伊稚斜单于身上,剧中直接把身份背景相似的赵信和卫律[两人原本都是胡人(匈奴人),都曾经降汉,后来又都叛汉投降匈奴,并且都得到过匈奴单于的重用]合并为赵信一个角色(“苏武牧羊”故事中苏武的对立面原本是卫律,剧中改成赵信)。

此外在其他方面瑕疵也不少,如受宫刑后的太史公司马迁居然还有胡子。

全剧最违背史实的地方就是将李广将军的结局由《史记》、《汉书》明确记载的因迷路误期被逼自杀改成战死沙场。

战死沙场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如果李广真是战死沙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他儿子李敢又何须迁怒于大将军卫青甚至将其刺成重伤?

剧末字幕中说刘彻一生抗击的匈奴人最后西迁到了欧洲,这也是沿用了目前已经基本上被证伪的历史假说,事实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Huns(匈人)和匈奴人之间有关系。

2、《汉武大帝》以汉武帝征伐匈奴为主线,对汉武帝平定瓯越国、闽越国、南越国、开辟西南夷地区(今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省全境、贵州省西部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和安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百色市一带)的疆土、灭卫氏朝鲜、入侵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直接忽略。

这一方面美化了汉武帝的形象,没有表现出他凶残暴虐、穷兵黩武的一面以及因为他穷兵黩武给汉朝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丑化了汉武帝,抹煞了他开疆拓土、初步奠定传统中原王朝版图的历史功绩。

3、《汉武大帝》对于汉武帝的形象确实有过多的美化。

历史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和汉昭帝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尽管他的财政改革堪称祸国殃民),但全剧中他露面的地方很少。

电视剧对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官营、颁布“告缗令”和“算缗令”打击民间资本导致汉朝中产以上人家大量破产、大肆任用酷吏并推行严刑峻法残暴屠杀无辜民众、穷奢极欲挥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的暴行、暴政、恶政、恶法几乎没怎么涉及,巧妙地掩盖了一代暴君的滔天大罪。

现在秦汉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西汉时期“溺婴”问题,而西汉“溺婴”与汉武帝苛捐杂税肆意盘剥劳动人民和由国家垄断盐铁生产有关。

汉武帝时期的民生状况可以说是无比凄惨,这一点在剧中只有最后一集汉武帝视察民情时有所体现。

要知道中国人是最温和、最具忍耐精神的民族,可是汉武帝时期广大关东民众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抗争,可见汉武帝及其手下酷吏统治的残暴不仁!

据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关东民众被逼无奈之下愤而起义,“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

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

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剧中最荒唐的情节莫过于汉武帝和晚年卫青的一段对话,这段对白中汉武帝居然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

一位帝国时代的专制暴君,竟然是这么伟大的人民公仆!

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一切拜物教中,最可鄙的莫过于权力拜物教,崇拜权力和崇拜有权力的人是滋生暴君和暴民的土壤,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顽固的毒瘤!

美化暴君、歌颂暴君只能带来暴政和虐杀,绝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民族复兴!

4、这部电视剧在西域部分拍得十分潦草,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

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期,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代初期)。

可剧中西域(中亚)那边的居民,一个个头戴白帽,看上去是一副穆斯林的装束。

这一点考证也太不细致了!

另外,在张骞通西域相关剧情中,演员念出的台词对西域很多国家国名的读音都是错的。

即使抛开剧里把“大月氏”读作“da yue zhi”(此处有争议,但大多数当代历史学家都倾向于应该读成“da ruo zhi”,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都是这样注音的)不说,剧中把史学界公认的“大宛”(da yuan)读成“da wan”绝对是误读。

看过许慎《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宛”字在汉代就读成“yuan”或“juan”音,“wan”音至少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才出现的。

5、这部电视剧整体上台词写得很好,但也有个别台词过于现代化和口语化。

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晚年汉武帝和宦官苏文谈到钩弋夫人为他生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时,自称是“他爸爸”。

汉代人自称是孩子的“爸爸”?

此处改成“他爹”该多好?

另外,陈宝国老师的演技的确十分精湛,他演汉武帝演得几乎可以说出神入化。

但不可否认,陈宝国先生的北京口音比较重,用带京味的普通话演汉武帝,总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当然,除了第3点以外其他缺憾都不算大问题,总的来说《汉武大帝》仍是一部恢弘大气的经典历史剧,这一点是应该承认的。

 3 ) 重新温故

除了国人所诟病的所谓妇女服装、化妆、头饰,音乐和成语问题,《汉武大帝》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挑,节奏稳定、结构严谨,最有趣的是把古代的事情按照现代的思维和语言很自然地表达出来,这点实在是讨人喜欢,增加了趣味性。

服装也很古雅,这似乎是废话,那个时候的当然要穿那时的衣服,但是看了这么多古装剧还是觉得这部的服装设计的最正,这应该是严谨考察的结果。

从民族感情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没有被现代社会政治束缚,还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演员演技没的说,都是高水准的实力派。

汉朝的主殿好大啊,好气派。

 4 ) 一点吐槽

1,第一集冬至节,窦太后提到高祖留下来的紫金醇,似乎珍贵得要命。

而最后,猪猪给去病的似乎就是紫金醇。

2,以前一直没注意,原来这剧是从孝景初即位时开始的,猪爸在位比猪猪短的多,那也还有十几年。

春公公。。。

那时就在宫里了。。。

他还真是。。。

命又长,又有本事。

两朝皇上都那么信任他。

3,平七国之乱时,就有李广露面,装扮要年轻的多,还是看他年老以后的扮相顺眼的多啊,演员年龄应该是已经比较大了。

而开篇第一个有名字的角色居然是阿胡儿,一直都只记得他有胡子的时候了。

当年没注意还有这一出。

4,这才是美人心计。

比现在某些白痴编剧写的宫斗强多了。

 5 ) 汉武帝大事年表

夏历 公历 武帝年龄 大 事景帝前元年156(公元前) 1岁 七月,生于猗兰殿。

前四年 159(公元前) 4岁 立为胶东王。

前七年 150(公元前) 7岁 立为皇太子。

后三年 141(公元前) 16岁 正月,即皇位,是为武帝。

武帝建元元年140(公元前) 17岁 1.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2.行三铢钱。

3. 免丞相卫绾,以窦婴为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

二年 139(公元前) 18岁 1.窦太皇太后厌儒干政,赵绾下狱自杀,窦婴、田蚡免官。

2.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3.初置茂陵邑。

三年 138(公元前) 19岁 1.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洛川王明来朝。

2.闽越攻东瓯,遣使发兵救之,徙东瓯人于江淮间。

3.张骞初使西域。

4.建上林苑。

五年 136(公元前) 21岁 1.罢三铢钱,行新铸半两钱。

2.置五经博士。

六年 135(公元前) 22岁 1.窦太皇太后5月逝世。

2.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3.闽越王郢击南越,遣将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

元光元年 134(公元前) 23岁 1.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2.诏举贤良、文学,亲策之。

二年 133(公元前) 24岁 汉伏兵马邑,诱击匈奴,断绝与匈奴和亲。

三年 132(公元前) 25岁 黄河于淮阳缺口,发卒10万塞之,无功 。

四年 131(公元前) 26岁 杀前丞相窦婴,田蚡病死,以薜泽为丞相。

五年 130(公元前) 27岁 1.使唐蒙通夜郎,置犍为郡,使司马相如通邛笮。

2.置一都尉,属蜀郡。

3.陈皇后以巫蛊罪被废居长门宫。

4.以张汤为太中大夫与中大夫赵禹共订律令。

六年 129(公元前) 28岁 1.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

2.开漕渠。

3.匈奴扰上谷,遣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击之,唯卫青胜,封关内侯。

元朔元年 128(公元前) 29岁 1.定二千石不举孝廉罪法。

2.匈奴入渔阳、雁门等地,遣卫青、李息分道还击,卫青胜。

再用「飞将军」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犯右北平。

3.卫夫人生皇子据,被立为皇后。

4.置苍海郡。

二年 127(公元前) 30岁 1.颁「推恩令」削藩国势力。

2.匈奴入上谷、渔阳,遣卫青、李息等击之,收复河南之地,置朔方郡。

三年 126(公元前) 31岁 1.罢苍海郡、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专营朔方城。

2.张骞自大月氏还,拜为太中大夫。

五年 124(公元前) 33岁 1.薜泽免相,以公孙弘为相,封平津侯。

2.遣卫青等击匈奴右贤王,大胜,拜卫青为大将军。

3.置博士弟子50人,免除其赋役。

六年 123(公元前) 34岁 遣卫青统六将两次出定襄击匈奴,斩俘万余人,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张骞为博望侯。

元狩元年 122(公元前) 35岁 1.淮南王安、衡山王赐反,事泄自杀,受牵连者死数万人。

2.张骞遣使寻求身毒国,重开西南夷。

3.立刘据为皇太子。

二年 121(公元前) 36岁 1.丞相公孙弘死,以李蔡为丞相。

2.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俘浑邪王太子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3.霍去病、公孙敖分道出北地,张骞、李广分道出右北平,击匈奴。

霍去病越居延,至祁连山,大捷,夺取河西之地。

4.匈奴浑邪王降,设五属国。

三年 120(公元前) 37岁 1.作昆明池教习水战。

2.始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四年 197(公元前) 38岁 1.造皮币、「白金」,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

2.管盐铁、算缗钱。

3.遣卫青、霍去病击匈奴,漠北大决战,从此「漠南无王庭」,加卫青、霍去病大司马衔。

4.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五年 118(公元前) 39岁 1.罢三铢钱,铸五铢钱,汉币制始定。

2.丞相李蔡自杀,以庄青翟为相。

六年 117(公元前) 40岁 1.使杨可主持告缗。

2.遣使巡行郡国,查盗铸金钱者,并检举兼并之徒及为吏有罪者。

3.霍去病死,葬茂陵旁,墓像祁连山。

元鼎二年 115(公元前) 42岁 1.御史大夫张汤自杀,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以赵周为相。

2.起柏梁台,以铜作承露磐。

3.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置均输通货物。

4.废「白金」,统一在上林苑三官铸钱。

5.张骞使乌孙还。

6.设酒泉、武威郡。

7.求汗血马。

三年 114(公元前) 43岁 初定年号,以2年前于汾阴出宝鼎之年(116(公元前))为元鼎元年,再追订即位次年为建元元年,从此中国历史始用皇帝年号纪年。

四年 113(公元前) 44岁 1.始巡郡国,至荥阳而还。

2.遣使谕南越王内属,比内诸侯王。

五年 112(公元前) 45岁 1.南越吕嘉反,遣路博德、杨仆等征讨。

2.酌金案,夺列侯爵160人,丞相赵周自杀,以石庆为相。

六年 111(公元前) 46岁 1.平南越,置9郡。

2.平西南夷,置5郡。

3.东越王余善反,遣将击之。

4.分酒泉、武威,置张掖、敦煌2郡。

5.穿六辅渠。

元封元年 110(公元前) 47岁 1.率18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

2.东越人杀余善降,诏悉迁其民于江淮。

3.封禅泰山,下诏改元,以十月为元封元年。

4.置平准,赐桑弘羊爵左庶长,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掌盐铁,主均输与平准。

二年 109(公元前) 48岁 1.发卒数万塞瓠子河缺堤,令群臣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终填黄河缺口。

2.遣荀彘、杨仆水陆两路征伐朝鲜。

3.滇王降,赐滇王印,以其地为益州郡。

三年 108(公元前) 49岁 1.遣将军赵破奴俘楼兰王,破车师。

2.朝鲜降,设4郡。

五年 106(公元前) 51岁 1.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死,墓像卢山。

2.初置部刺史,巡察郡国。

六年 105(公元前) 52岁 汉乌和亲,细君远嫁乌孙。

太初元年 104(公元前) 53岁 1.定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太初。

2.筑受降城于塞外。

3.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苑。

二年 103(公元前) 54岁 1.丞相石庆卒,以公孙贺为相。

2.李广利攻宛失利,遣使截退兵于玉门。

3.赵破奴没于匈奴。

三年 102(公元前) 55岁 李广利再征大宛。

四年 101(公元前) 56岁 李广利伐大宛胜还,自敦煌筑亭至盐泽,于轮台渠犁置卒屯田,供出使西域使者之用。

天汉元年 100(公元前) 57岁 遣苏武等出使匈奴。

二年 99(公元前) 58岁 1.遣李广利击匈奴于天山,胜还。

2.李陵降匈奴。

3.作「沉命法」。

四年 97(公元前) 60岁 1.遣李广利等击匈奴,战不利,引归。

2.族诛李陵家。

太始元年 96(公元前) 61岁 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

二年 95(公元前) 62岁 赵国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成白渠。

三年 94(公元前) 63岁 钩弋夫人生子弗陵。

征和元年 92(公元前) 65岁 大搜上林苑、长安城,巫蛊始起。

二年 91(公元前) 66岁 1.族诛丞相公孙贺,以刘屈牦为相。

2.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卫皇后自杀。

三年 90(公元前) 67岁 1.丞相刘屈牦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帝,下狱腰斩。

2.匈奴入五原酒泉,遣李广利击之,李广利率7万众降匈奴。

3.田千秋讼太子冤,族灭江充,建思子宫,为归来望思台于湖县。

四年 89(公元前) 68岁 1.纳田千秋之议,悉罢诸方士求神仙事。

2.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

3.下轮台罪己诏。

4.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

后元元年 88(公元前) 69岁 1.金日磾擒马何罗,平宫变。

2.逼死钩弋夫人。

二年 87(公元前) 70岁 1.立刘弗陵为太子,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

2.二月,崩于五柞宫,葬茂陵。

汉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

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

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改革与发展时代。

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所以那个时期有许多创设。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

”《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

”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

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

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

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

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

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

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

从此国家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

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

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

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

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

而金日石单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

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

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

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

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

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

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

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6 ) 几个历史错误,部分来源于网络

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劇中司馬遷為劉徹解釋天象,見五星連珠,說出了這句話。

實際上這是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中的彩錦護臂上的話。

其中,“中國”兩個字和當今的意義也不相同,指的是中原地區。

而尼雅遺址屬於東漢到魏晉時期。

編導們把這句話提前到漢武帝時期,當然自有用意。

二:楷書。

《漢武大帝》中的角色寫字都用楷書,楷書的起源雖然有多種說法,但楷書的成熟是在三國時期,到兩晉南北朝時纔開始勃發,產生了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家。

而秦漢時期的官方書體是隸書。

三:捉刀人。

劇中劉徹戲弄匈奴使者,讓男寵韓偃冒充自己,自己扮成衛士。

讀過《三國演義》的觀眾自然知道這是曹操的故事,該故事原始狀態如下: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容止》)不過這也只是傳說,唐朝劉知己曾辯其偽。

四:“周亞夫軍細柳”。

這個故事曾經入選過中學語文課本,觀眾當不陌生。

簡單地說,被擋在細柳軍營門外的是漢文帝,而不是他的兒子漢景帝。

五:匈奴的信仰是太陽和月亮,沒有什麼崑崙神。

伊稚斜單于是軍臣單于的弟弟,當上單于後就把軍臣單于的兒子感到了漢朝,不久死去,劇中是被劍射死的。

歷史上用鳴鏑訓練部下並殺死父親的是伊稚斜單于的祖先冒頓單于。

六:歷史上飛將軍李廣不是戰死的,他帶領的軍隊在沙漠中迷了路,沒有找到敵人,回來後被大將軍衛青追責,羞憤自殺。

 7 ) 王美人和《汉武大帝》

昨天看了半本《前汉演义》,再加上胡玫的《汉武大帝》,汉朝果然也是人才辈出。

以前对汉朝真是关注不多,就是唐诗中常常以汉代唐,如今看,汉代真是个璀璨的时代。

窦婴,韩安国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李广,卫青都是一等一的武将啊。

一首关于李广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让这首诗位列唐诗三百首的压轴之作。

原来不止明朝那些事儿,汉朝也很精彩啊。

从哪儿说呢,从王美人(汉武帝生母)说吧。

综合来说,汉朝还是很宽容的,王美人进宫之前已经结过婚生过孩子,居然还能选入宫,这在明清是不能想象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王美人不仅能入宫,还最终成为皇后皇太后。

从史书来看,王美人姿色并不是特别过人,但是情商很高,加上弟弟田玢的帮忙,终于使自己儿子从胶东王变为皇太子。

电视剧演绎得很好,王美人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啊。

看王美人,觉得她的奋斗过程,比虚构的甄嬛还精彩。

她的外挂就是弟弟和长公主。

并且联络长公主过程中,王美人简直是外交家般的能力,一句句话说得滴水不漏叫人正中下怀。

人才就是人才啊,一介女流之辈,却决定了汉朝的走势。

反观太子刘荣的衰败和毁灭,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太尉周亚夫最后的悲剧,这一幕多熟悉啊,胡宗宪好像也是这么死掉的。

大凡出色的武将,如果没有战死沙场,凯旋回朝的,都逃不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的下场。

前有韩信,后有徐达。

这么说的话,杯酒释兵权的赵匡义算是仁尽义至的皇帝了。

看景帝治国,还是那句话,皇帝不是人干的活。

难,太难。

不管家底好不好,百姓日子难,各部都喊困难;匈奴时时骚扰,各地封王又觊觎王位;回家吧,老娘又偏心弟弟。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

汉朝前期还是很宽容的时代,门客幕僚,颇有春秋战国的遗风,人才辈出。

看了汉朝故事才觉得自己很没文化,看了没多少,已有金屋藏娇、死灰复燃、细柳劳军的典故。

或许封建制度还不够完善,那些时候思想还很自由,故事也多精彩。

如果觉得自己缺心眼,想脑补的筒子们,可以观看《汉武大帝》。

胡玫的这部戏的确不错,大气精彩,还有补心眼儿的功效,我正补着呢。

真觉得以前书都白看了,只是用眼睛看了书,没用脑子看。

 8 ) 外儒内杂的一代天子!

几乎所有的中国的正史剧都会采用两个主题,一是如何上位,二是如何选接班人,尽管从管理学上而言这是管理者最为重要的事情。

这部《汉武大帝》,似乎也没有脱离这样的框架。

对于剧中的两个皇帝,就如同《雍正王朝》一样,更喜欢焦晃所饰演的汉景帝,亦如《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波澜不惊,却又步步在先。

汉武帝对于儒家的推崇,在整个皇帝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少时武帝在卫绾的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却在山雨欲来之际,被窦太后轻描淡写的一一化解,自此汉武帝的理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儒家的推崇,逐渐被道,法,兵等家的理念所左右,在外以游猎为由进行训练,对于朝廷之事丝毫不理,看似散漫,然却韬光养晦,只待时机,之后对于军队的管理,以及壮年之后的皇帝,无不体现出皇帝的帝王心术,尤其是在卫青被皇帝投闲置散之时,其中的表现更是非常。

就是这样一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其治理之道始终还是外儒内杂,也许正如赵普所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看来,论语中正是半部精华,半部糟粕!

 9 ) 大汉开国——吕泽到底是谁?

即使是你熟悉秦汉史,也不一定会注意到吕泽这个历史人物。

但是这个人物绝不简单——他是权后吕后的亲哥哥,汉高祖刘邦的大舅哥。

也就是这样一个身份的人物,似乎有意被历史透明化了,今天我们将从《史记》蛛丝马迹的记载中重新塑造一个鲜明的吕泽形象。

《史记》原本有52万字左右,汉武帝时亡佚《孝武帝纪》,东汉杨终也曾受诏删为了10万字。

《史记》几经亡佚,丢失删改不少内容,而这些内容,至少有1万字可能和吕泽有关。

吕泽在西汉开国史中,属于“异端”的存在。

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

多疑的刘邦居然对吕泽是绝对信任的,刘邦对吕泽部下调之即用,吕泽也任其调之。

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

《史记》记载中对吕氏颇有微词,却无一字抹黑吕泽。

西汉开国,他功绩堪比三杰: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整部《史记》只言片语和他相关的内容能避则避,能删则删。

哪怕是开国排名前五的功侯,只因是吕泽的手下,就“不得”立传。

1芒砀起事——探究吕泽与刘邦的最初政治关系 2吕泽虽然是刘邦的大舅哥,但明确记载俩人政治渊源的,还要追溯到刘邦落草芒砀山时期。

在芒砀山,吕泽部下曲城侯蛊逢曾以曲城户将率37人加入刘邦部。

芒砀山起事时候的追随者能活到开国封侯的只有十数人。

但十几人中,却近乎一半的都不归刘邦辖制,比如:(蓼侯孔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费侯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孔藂和陈贺是刘邦在芒砀山一并起义的弟兄,但是正式加入,却是之后刘邦被迁至巴蜀时,他们两人以左司马的身份加入。

汉承秦制,封汉王前,作为刘邦的嫡系队伍,丰沛集团是按秦制来组织的。

刘邦封汉王后,嫡系部队的组织构成中也没有左司马一职,那么孔藂、陈贺左司马一职的说法又从哪来的呢?

只有一个可能,他们隶属于吕泽。

吕泽军为楚制,刘邦入川后,吕泽军大规模补充入刘邦军。

期间吕泽部中还有河阳侯陈涓、柳丘侯戎赐、东茅侯刘钊等加入刘邦军队。

由此,不难推断出所谓刘邦嫡系部队——丰沛集团中有很大一部分功侯隶属于吕泽。

而刘邦对吕泽和他的部下也是极其信任,任其发展调用。

因为后来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部分必须从史书中晦去。

吕泽不能写,否则政治就不正确了。

接下来的就是刘邦占据丰县,四处招兵买马。

但是关于这一点,《史记》上又有吊诡之处:(阳夏侯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

有趣的是,刘邦和丰沛集团的早期成员,均无前往宛朐的记载。

可别小看了这件事,这可是五百人啊,早期创业中,蛊逢的三十七人都要大书特书一番,更何况多达500人的队伍。

毋庸置疑,这里也被晦去了关键信息。

就记载文字来说,陈豨率领的五百人加入了谁的部队?

而为什么加入了这个部队,就等于加入刘邦军?

仔细推断便知,唯有吕泽。

紧接着,我们通过《功臣表》会发现秦二世元年一批未来的丰沛功臣加入了吕泽部。

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厌次侯元顷、安丘侯张说等都是明确记载隶属于吕泽的。

至于起事丰县的王陵,也有这样一段吊诡的记载。

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

还能确定的是泗水之战时,在外征集兵马的吕泽和刘邦会师,击败秦泗川守卫。

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这个“左司马”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曹无伤暂时不得而知。

有人说是,也有人不是,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吕泽是个“异端”。

如果按上面的功侯及人马推算,吕泽与刘邦会师的时候,极大可能兵马是要多于刘邦的,而且战斗力极强,是一支彪悍的军队,这在以平民流寇为主体的起义军中,实属不易。

军队中旁支比树干粗,别说在古代,哪怕是现代都是一件极要命的事。

吕泽完全有实力单干,但是他却从始至终都选择跟随刘邦,马首是瞻,可以说整个秦末汉初,他这样的人就是“异端”。

但也许正是因为“异端”的缘故,刘邦对吕泽是出奇的信任。

如雍齿反复,似王陵这般高傲之人,被安排到了吕泽军,可以说此时的吕泽军就是刘邦的问题儿童军团。

2鸿门之宴——吕泽很可能是二号人物即使吕泽没有亲自参加鸿门宴,但是并不代表他的直属手下没有参加鸿门宴。

在刘邦带去参加鸿门宴的数人中,就有一名叫靳强的将领就是吕泽属下。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文字记载的参加宴会的人物名单可以看出,吕泽应该同萧何、曹参、周勃等核心人物都没去。

政治斗争永远不是杀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它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

刘邦可以死,但丰沛集团的利益不可死。

而吕泽也许是能取代刘邦的唯一丰沛集团代言人。

无论是从此次陈兵霸上,还是多年之后的“定三秦”、“出武关”、“将兵入砀”还是“伐齐”、“灭楚”吕泽都是作为刘邦最好的替代者存在。

加之上文的分析,此时吕泽不但是刘邦的大舅哥,唯刘邦是从,而且拥有军事指挥权,如果他没有去危机四伏的鸿门宴,这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分析:他被刘邦以二号人物的身份留守军中了。

也就是说,一旦刘邦在鸿门宴上出现不测,扶大厦之将倾的二号人物就是吕泽,天下当然也就姓吕了。

3决胜之战——吕泽成为战略备案关键人物刘邦迁巴蜀后,项羽为防刘邦势力扩展,立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合称“三秦”,以阻刘邦出关。

在高帝元年8月时,刘邦便用韩信之计,兵出三秦: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在刘邦兵出三秦的战争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对其中两秦的战争,吕泽军是直接参与了的,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丁复)別降翟王。

(朱轸)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朱轸在攻打翟、雍之时隶属于丁复,而丁复作为汉初封户排位第五的侯爵,则直接隶属于吕泽部。

(丁复)入汉中,定三秦,属吕周侯(吕泽)。

作为丁复和朱轸的实际领导,吕泽军在定三秦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紧接着刘邦就开始东征,一路上顺风顺水,带着五路诸侯的兵进了彭城。

吕泽肯定也在这一东征部队当中,但是他应该不是和刘邦出函谷关,而是率部出武关。

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

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薛欧和王吸入汉时,官职分别是郎中和骑郎将,这样低级别且又不是丰沛嫡系的人物和刘邦兵分二路是一件很令人难理解的事。

而最有趣的还是后面的: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在沛县的时候,虽然刘邦以兄事之王陵,可王陵却不怎么喜欢刘邦。

而且刘邦定三秦之时,王陵母亲还没有“舍生取义”,王陵也未明确对刘邦归附,因此刘邦又怎么会放心王陵迎太公和吕后呢?

所以,此处应该是一个在刘邦军拥有重要地位的人,带着薛欧、王吸出武关。

然后这个人和王陵私交甚笃,能“忽悠”着王陵迎太公和吕后。

放在整个刘邦军中,又要丰沛集团,又要独立领军,还要能在此时能“忽悠”王陵,唯有吕泽一人。

紧接着就是:(周吕侯吕泽)将兵先入砀。

关于这段记载,明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吕泽带着军队去自己老家(下邑/砀)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吕泽将兵入砀,可能是刘邦的备案:让吕泽军处于一个“清醒”的位置,以防兵败后的一溃千里。

无论这个备案是否成立,史实告诉我们,吕泽军的确阻止了汉军的一溃千里。

4大汉初定——吕泽的身影挥之不去彭城兵败后,刘邦的撤退路线可以说很迫不得已。

他开始肯定是想一路西奔的,但泗水被歼十余万人,只能南退。

退至吕梁山区又被歼数万,好不容易逃到灵璧,更是被杀了个“睢水为之不流”。

但是从灵璧得以逃脱后,刘邦的立马想北上前往沛县,带着一家老小西奔: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但此时的楚军已经兵至沛县,刘邦不得不走。

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有意思的是,在楚军冲着刘邦一家老小来的情况下,刘邦居然还能在逃跑的半路上遇到自己儿子和女儿,这也真是巧的不行。

但接下来的的事就很重要了,向西溃逃的刘邦选择了离彭城不足80公里的下邑落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

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吕泽是给了刘邦什么样的胆子,让刘邦敢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收拾军马?

《史记》中无从可考,但刘邦选择西逃下邑,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点:吕泽军拥有一定的兵力且具备一定战斗力,能阻止项羽西进刘邦信赖吕泽,并与他关系甚笃吕泽军对刘邦忠诚度极高,不会背叛随后,才有了: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

吕泽军在这次整军撤退中,出色的完成了殿后任务,让刘邦军再无大的损失。

再说垓下之战。

根据《史记》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攻伐齐国的战争,汉军应该派了两到三个军团参与。

这三个军团分别是,刘邦直属军团,也就是曹参军团:(曹参)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

还定济北郡,收著、漯阴、平原、鬲、卢。

韩信军团: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

其中根据部署,曹参和韩信两路平级,因此“伐齐之战”二人职位大致相当,只是战略部署上有所不同。

但令人吊诡的是丁复和陈涓的出现,这代表着吕泽就在附近:(丁复)属悼武王(吕泽),杀龙且彭城。

(陈涓)以丞相定齐地。

所以很有可能吕泽参与了伐齐作战,但是其功劳被全部抹去。

垓下之战是最后一次楚汉战役的结果,这场战役起始还有战陈下、围寿春、屠城父。

其中吕泽军团的成员,部分是明确参与了陈下之战,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战绩:(靳歙)还击项籍陈下,破之。

(蛊逢)破项籍军陈下。

(靳强)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眜,功侯。

身为他们直属领导的吕泽又去哪了呢?

无人知晓,总之他不能出现就对了。

垓下之战其实就已经预示了大汉的雏形,大汉初定,而吕泽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却不能出现在历史上,不免叫人惋惜。

5身后之事——吕泽其实是一代功臣天下既定,刘邦开始大封功臣。

依据上文分析的吕泽立下的战功,如果吕泽不被封王,是说不过去的。

(那时离白马盟誓还早着呢)可是直到高帝六年,吕泽才被封“周吕侯”,时间上比自己的小弟靳歙还要晚一年。

封的晚不要紧,只要封的大就好,可是吕泽的封户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他的另一位小弟丁复封了七千八百户,汉初诸侯封户排名第五。

吕泽的封户有没有可能像当年项羽封梅鋗一样,直接来个“十万户”?

这个就无从而知了。

唯一知道的是,其长子吕台在吕后执政初期被封为“郦侯”,而吕泽死时,对于浓墨抹黑吕氏家族的《史记》并没有“废侯”“爵除”等记载,那么很有可能吕台继承的“周吕侯”封户。

如果吕泽对加封自己的称号或者物质奖励有所不满的话,《史记》肯定会在《吕后本纪》中说上一番。

但实际上,吕泽对此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哪怕汉朝既定,他也在戎马之中,替刘邦四处征战,直至死于疆场。

据推算,吕泽大致死于高帝七、八年间,“死事”是因公事而死。

而这段时间,汉朝的战争对象即反叛的韩王信。

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这场战争中途,刘邦曾数次还朝,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未央宫事件”。

那么刘邦数次回城期间,与韩王信作战的前线总指挥是谁呢?

如果是曹参、灌婴、周勃等人,《史记》一定会大提特提。

然而只字未有,只能说这个人,不可提。

吕泽死后的动荡最为有趣的是,吕泽死后没多久,刘邦就打起了废掉刘盈主意。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一千多年后,司马光还为此专门在《资治通鉴》里写了一个段子: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

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

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吕泽的去逝对整个朝野的动荡是巨大的,甚至达到动摇国本(废立太子)的地步。

为什么吕泽一死刘邦就对国本变更呢?

原因之一当然是没威胁了。

吕泽在世时候,在功臣集团和丰沛集团中的巨大影响力,高朋故吏满朝野,丰沛集团中有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王陵等人,功臣集团中也有张良、灌婴、郭蒙、傅宽等人,都是吕泽的故交故吏。

所以慑于吕氏势力,刘邦在太子一事上不敢做太多手脚,但是吕泽一去,吕氏集团一定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废立之事当然就容易得多了。

再说回吕泽。

因为后来吕氏家族的种种作为,让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考古发现。

但《史记》中的一句定论,足以让后世之人人对他的“神秘”津津乐道: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史记》中汉初功臣的记载中,有明确记载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的仅有萧何、张良、陈平、吕泽四人。

但吕泽的评价,是四人中完成度最高的。

“发兵”、“佐”、“天下”三个词直接决定了他对刘邦称帝的帮助有多大。

即使家族因政治斗争覆灭,这样的功绩也是无法被绕过的。

抛开《史记》记载中对吕泽的评价,也应当有理由相信吕泽之于刘邦,如同关羽之于刘备。

他们两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绝对默契,吕泽对刘邦更是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忠诚。

如果没有这种近乎“信仰”的忠诚,在项羽入关中分封诸侯时,手下精兵强将齐齐,并有灭秦之功吕泽,为什么没有被封为诸侯。

从分化刘邦势力上来讲,这绝对是一步妙招!

我想,不是项羽没有这样做,而是吕泽谢绝了项羽封侯之礼,一心只愿同刘邦入蜀。

刘备分兵,必分关羽,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同样,吕泽军对刘邦而言就是二队的存在。

每当刘邦战事紧急之时,吕泽便倾其全力,调动人马发予刘邦调度。

王陵、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亭、郭蒙、朱轸、冯无择、雍齿(啧啧)等人,大都出于吕泽军“二队”。

韩信投汉时曾任“连敖”一职(楚职),在一定程度上推断,他很有可能也在吕泽手下任职过。

因为刘邦本部的官职是秦制,旗下独立军团此时唯有吕泽军为“楚制”。

而且吕泽部的“连敖”一职,可以说是重点人才培养对象。

许多汉初功侯曾任此职:(朝阳侯华寄)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

(广陵侯召欧)为连敖入汉。

(隆虑侯周灶)以连敖入汉。

(煮枣端侯革朱)以越连敖从起薛。

.....

“二队”的人才,但凡战绩出彩都已经被刘邦征用,吕泽毫无怨言,继续为刘邦南征北战,培养新的人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初朝野上下不是出自吕泽部,就是吕泽的好友。

可有趣的是,有着颠覆朝野能力的大臣——吕泽,临死都在为皇帝征伐;而生性多疑的皇帝,至死也未对这个大臣起过疑心。

这样的默契,早已不是用“君臣二字”能解释的。

出生入死,不求封王拜相;南征北讨,事君如父如兄。

 10 ) 本剧中的好演员们

以下奖项截至本片拍摄的2002年。

1.陈宝国饰汉武帝1982年 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刘思佳 获1983年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 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咱爸,咱妈》。

1996年 电视剧《北洋水师》 主演邓世昌,该剧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影厂优秀电视剧大奖。

2001年-2001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

2002年在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汉武帝,于2005年获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该剧获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2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

2003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2.焦晃饰汉景帝 曾经荣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首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文联首届文学艺术奖;第八、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第十七、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六届佐临奖最佳男主角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3.归亚蕾饰窦太后1966年第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烟雨蒙蒙》1970年第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0年第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8年第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蒂蒂日记》1993年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喜宴》1996年第三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女儿红》1991年二十六届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她的成长》1997年三十二屇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圣母玛利亚》4.陶虹饰刘陵1997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叙利亚妇女联合会最佳青年女演员奖、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四届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九八年度最佳演员奖。

1999年:以电影《美丽新世界》中黄金芳一角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以电影《说好不分手》中鹿欣欣一角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2年:以电视《空镜子》荣获第20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5.宋晓英饰王娡(王皇后)1984年宋晓英因电影《十六号病房》获得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1年因主演影片《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6.张世饰田蚡1989年《香蕉天堂》(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93年《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受邀参加东京影展) 1994年《五魁》(又名《验身》)(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入围,获荷兰鹿特丹影展最佳东方电影,观众票选最佳男主角) 1998年《抓奸强奸通奸》(受邀荷兰鹿特丹影展) 2000年《大惊小怪》大陆中国电影集团2001年贺岁电影 2001年《挖洞》(台湾辅导金电影)7.沈保平饰梁王刘武1999年,参演的话剧《太行山人》获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铜牌奖。

8.孙飞虎饰韩安国1981年 新时期电影十佳演员奖和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西安事变》饰演蒋介石。

1989年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巍巍昆仑》饰演蒋介石。

1990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开国大典》饰演蒋介石。

1994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重庆谈判》饰演蒋介石 。

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电视剧《少帅春秋》饰演蒋介石 。

9.陆剑民饰卫青陆剑民1988年在电视剧《大学》中成功地扮演了军医唐格非而获“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91年《跑马溜溜的山上》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1992年主演的电视剧《白马》获得第十三界“飞天奖”最佳中篇电视剧三等奖;1993年在中日合拍的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中饰蒙古硬汉塔拉,该剧在日播出后获日本放送大奖;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2001年在电影《一曲柔情》中饰演的新派画家陆放获“中国电影家学会奖”最佳演员奖提名2002年主演的《导弹旅长》获得获第十五届全军“金星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4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2005年主演的《汉武大帝》获得第25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10.刘莎饰薄皇后 2003年第七届中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亚军第八届北京市专业舞蹈大赛金奖11.高发饰伊稚斜单于2002年由高发主演的法制题材长篇电视剧《盛世青天》荣获"金剑奖"200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金鹰节最具人气演员提名奖 提名作品:《汉武大帝》。

12..言萌萌饰春儿2001年浙江《稠城杯》第十二届小品邀请赛《相亲》荣获全省一等奖13.娄际成饰刘安 1982 上海首届戏剧表演奖 (《孙中山与宋庆龄》 饰孙中山) 1996.5 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7.4 首届佐临话剧艺术奖男配角奖 1997.4 宝钢高雅艺术奖表演奖 1997.4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商鞅》 饰公子虔)14.侯祥玲饰主父偃 1993—1994吉林东北亚音乐台主持人大赛冠军1994—1999年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四次获得嘉奖 电影《但愿人长久》获得 澳洲拜伦湾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我的长征》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7年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军事题材特别奖 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汉武大帝》短评

这个戏如果没有一众老戏骨,真的会评到9.2分吗?剧情不知所谓、台词尴尬穿越(且不说”推敲“这词汇的年代问题,以免被人说说咬文嚼字,但第33集,淮南王说武帝“他这是在搞危机政治,想借匈奴人的压力,在国内进行全面动员, 完成中央集权”这种话是不是也太过了。),发音错误(会稽山的会读成hui,大夫的大读成dai,梁王的车驾说是“御驾”。另外有个疑问,旁白说“消失在视野之外”是什么意思?视野之外本来就看不见,何来消失一说?)、配音口型对不上,真是一言难尽,这也就是05年播出的,现在播,估计早就被吐槽博主们血洗了。权谋部分还不如《雍正王朝》的九子夺嫡一半高深呢。

4分钟前
  • ◉◡◉
  • 很差

开篇就把太史公黑了……

6分钟前
  • 发发
  • 很差

配乐太恐怖

9分钟前
  • Bla©kie
  • 还行

跟现在的垃圾剧比算好的 但是跟90年代唐明皇 武则天 太平天国比就差很多了 结构有问题 既然拍武帝 景帝拍了快二十集 老戏骨们演技不错 可是年龄放在那 卫青任建章监才十几岁 整体演员比历史人物年龄大了二十岁!!而且头重脚轻 虎头蛇尾了 后半生既然几集就结束了 编剧很爱韩嫣了

11分钟前
  • 醉梦轩主人
  • 还行

太拖沓,砍掉一半四星

16分钟前
  • 不如归去
  • 还行

民,弱则尊官,放这个让你有点盼望,xn

21分钟前
  • 副队长供货商
  • 很差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暴君张目的坏剧本,再好又如何。

23分钟前
  • 空白
  • 很差

整个剧组就没个有文化的吗?大夫大夫,汉朝朝廷都是医院出来的

25分钟前
  • 大官人
  • 很差

一般般

28分钟前
  • m-花花-
  • 还行

汉武帝X卫青 那时你给我一个笑脸 我就心跳一辈子...

29分钟前
  • 低绿
  • 力荐

杨童舒

33分钟前
  • 阿雀水
  • 还行

华族,比汉族寓意更好。汉代,一个地痞流氓团伙建立的朝代,真让人羞耻!

36分钟前
  • Agamemnon
  • 很差

配乐很搞

38分钟前
  • ripley
  • 力荐

帝王将相的一炮污,人人却甘之若饴

42分钟前
  • 穿透悬瀑的光芒
  • 很差

yy推荐,08年春节补看的

43分钟前
  • 半半
  • 推荐

当成一个纯虚构的故事看还不错,但作为一个历史剧,完全不及格。

46分钟前
  • Day
  • 较差

非常不喜欢就是汉武帝,“恨屋及屋”,里面主题曲好听。

50分钟前
  • hellohaoyu
  • 还行

等了20多集才等到宝国叔出来。总体有点失望啊。

54分钟前
  • Monlina
  • 还行

卫青好帅!

56分钟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台词太现代,汉武太神武

57分钟前
  • Benedictus V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