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号

再生號,Written By

主演:刘青云,林熙蕾,阎清,谷祖琳,曾雅琪,黄文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9

《再生号》剧照

再生号 剧照 NO.1再生号 剧照 NO.2再生号 剧照 NO.3再生号 剧照 NO.4再生号 剧照 NO.5再生号 剧照 NO.6再生号 剧照 NO.13再生号 剧照 NO.14再生号 剧照 NO.15再生号 剧照 NO.16再生号 剧照 NO.17再生号 剧照 NO.18再生号 剧照 NO.19再生号 剧照 NO.20

《再生号》剧情介绍

再生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11月11日,汤有亮(刘青云 饰)一家游玩途中遭遇严重车祸,汤当场身亡,妻子程希文(林熙蕾 饰)和一双儿女侥幸逃生,只是女儿汤乐儿双眼从此失明。转眼十年过去,时间并未治愈汤氏一家心中的创伤,他们久久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痛之中。乐儿(阎青 饰)不愿母亲继续折磨自己,她尝试着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而书中的情节和现实截然相反。在小说里,乐儿和母亲、弟弟死于车祸,父亲则活了下来,成为一个由菲佣照顾起居的盲人。父亲相信鬼魂的存在,时刻期盼与妻儿重逢。死去的乐儿在另一个世界当上了小孟婆,她利用手中的职权让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汤和妻儿心照不宣地享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 乐儿的小说让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然而一场残酷的灾难不期而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那年我的初恋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天堂在人间第一季地雷区恋恋师情猫咪情缘深入北方的小路红土地玉响完结篇第四部:朝列夫·朗道:诺拉与母亲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燕振昌明星危情回声赤脚大仙干部人情世故理发师甜蜜海风月与莱卡与吸血公主芝加哥急救第八季神探徐有功制服诱惑2:地下法庭秘密的校园戴脚镣的女孩圣诞原木2双宿单飞一部有我出镜的影片海棠经雨胭脂透女人进城

《再生号》长篇影评

 1 ) 韦家辉机械的精巧

韦家辉的《再生号》感觉好复杂,有多层世界,真有一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之感。

但影片内在的逻辑联系是有问题的,而且不能构成一个情感顺畅的整体,从剧本的角度来讲,原因出在哪,且听慢慢分析。

为了跟之前《我左眼见到鬼》这样纯粹的鬼片相区别,韦家辉很聪明的先设置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爸爸死去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盲女儿写出来的小说世界,在那里爸爸一个人幸存了下来,但他盲了。

粗看上去,这就如同两个平行世界,但不是那种角色俱在,身份变动的类型,只是让“车祸,目盲”这些元素成为两个世界共通的部分。

如果两个世界互不干扰,自然相安无事,但盲女儿偏偏还是要在书中设计鬼这一元素,并且是假借书中幸存的老爸之手。

于是再添一个父亲书写的世界,那边鬼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这样子一来,三个世界,真是好复杂。

本来只是一个用写小说来疗伤的故事,但故事中的老爸也在写故事,而且这个老爸也不觉得自己是被女儿操纵着写了故事。

开始时相安无事,进展顺利,现实生活中这个残缺家庭成员心中的伤痛在慢慢恢复。

但接下来又发生一起惨剧,老妈跟弟弟也出了意外,这是个转折,同时也是整个故事产生问题的开始。

两个世界中微妙的对应,无疑是戏剧性最强烈,最容易出彩的部分。

现实中妈妈弟弟死了,小说世界里一定也要有人死掉,但因为小说中家庭成员只剩下了爸爸,总不能让爸爸死掉,于是就轮上了那个凭空产生的菲佣出事。

在爸爸写的那个小说世界里,菲佣被吓跑了,但在爸爸幸存的世界里,她还在帮着摆花。

在这个情节点上,我不免有疑问,菲佣死了,为什么爸爸要那么悲痛欲绝?

爸爸是盲女儿笔下的人物,女儿在现实中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情绪转嫁到笔下的爸爸身上,这没问题,但不应该以现在片中这样,只是因为死了一个菲佣。

韦家辉好象忘了女儿才是主笔,女儿悲痛欲绝时再写小说,会去写父亲痛失一名菲佣吗?

编剧迷失在全知视角的元素对应中,却忘了片中两位盲作家的主次关系。

从这一刻起,故事其实已经乱了套,编剧没准也有同感与担心,接下来女儿说,在小说里要发生什么就可以发生什么,没有命运没有偶然。

其实这可以被认为是编剧当时的真实心境,也等于宣布编剧接下来能任意改变生死与剧情。

于是有了盲女儿去见盲父亲的情节,这样两个世界里的人接触,只是因为女儿说自己要挑战死神。

当两个世界的界限被任意的打破,不同性质的角色想见面就能见面时,故事内在的张力其实已经消耗殆尽了,编剧只是陶醉于两个盲人见面时的戏剧性场面,以及那种如同《人鬼情未了》般阴阳两隔的特效画面。

还是让我们暂且从银河编剧的误导中纠正过来,把思绪理清楚吧,主体情节很简单,一个盲女儿在面临两次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她是去求死还是求生?

而她笔下的盲爸爸世界接下来应该发生什么?

其实妈妈和儿子不应该那么早以“鬼”的身份出现在爸爸身边,特别是儿子竟然是以狗的形象出现,只是为了反复呈现镜头角度一变,人狗之间切换的效果。

现实中妈妈与儿子出了事,盲女儿悲伤,而她实际上已经处在假想中的盲爸爸相同的位置上,就是亲人全部死了,只余下她一人,这时从她的角度来讲,她要继续小说,会怎么安排书中的爸爸呢?

是让他再失去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菲佣?

还是虽然内心痛苦,但庆幸妈妈与弟弟终于去那边跟同样意外致死的爸爸团聚了,虽然那是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她笔下的功力?

如果按正常的情感逻辑来讲,自然是安排后者,而绝不可能是影片中为了造成两个世界对应,而设计的前者。

妈妈与弟弟设计与爸爸的偶遇,然后以其他的身份介入爸爸的生活。

爸爸甚至开始慢慢爱上了妈妈扮演的角色,虽然内心对死去的妈妈还有强烈的感情。

盲女儿在书中编织着爸爸迟到的幸福生活。

她越写越动情,把妈妈与弟弟之前的一些生活细节写进了小说里,情节上有了漏洞,书中的盲爸爸开始发现问题,他开始对身边新出现的这两个成员产生了怀疑,并最终了解到这是妈妈与弟弟的“鬼魂”,而他自己也是女儿书中的角色,这种独立意识的产生,才是顺理成章的,而不是让爸爸很生硬的闯进女儿的现实世界中,从而进行根本不可能有结果的终极对话。

女儿也发现了之前章节里的漏洞,她想补救重写,但心神已乱,她越是想编织另一个世界里家庭幸福的景象,越是顾影自怜,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

她慢慢设想自己也应该去另外一个世界,与家人团聚。

这种求死的意识,可能是托梦给了小说世界里的爸爸。

已经知道自己是谁,并且了解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爸爸,已经不再是女儿笔下那个机械的角色,而是有了自己的声音,现实世界里女儿的盲文小说自动在续章节,凭空出现盲文的字点,而这就是小说世界里爸爸传达出来的信息。

爸爸劝女儿,如果自杀的话,她根本不可能与家人团聚,因为其他家人都是意外致死。

故事进行到这里,盲女儿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生死难题呢?

影片中她用来选择生死的办法,就是在天台边转圈,让老天代她选择是生是死,其实这跟银河电影常用到的抛硬币是一样的道理,最夸张的就是《暗战2》里林雪没完没了的扔硬币,银河的片子似乎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有些元素必须存在,最多只是改头换面一下。

我还是顺着刚才的思路继续下去,盲女儿想死,但又不能被认为是自杀,绞尽脑汁,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同样是从银河电影里找出来的元素,就是郑保瑞的《意外》,当然在我看来,《意外》借鉴了《死神来了》中的设计概念,把不出场的死神置换成银河演员团队。

盲女儿找到某个团队,模拟意外,想骗过死神与孟婆,使自己不被当成自杀者处理,这样就能与家人团聚了。

爸妈还有弟弟这时了解到女儿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意外”设置中,比如像《意外》中的玻璃下坠,太阳光反射造成的车祸等,进行破坏,让女儿一直死不成,而在最后破坏一次电车触电的过程中,逝去的家人与女儿第一次正面对话,希望女儿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不因一时的情感软弱而放弃。

上面这样处理,至少在我看来,是尊重了盲女儿第一小说主笔的地位,整个故事是有一条严谨的情感逻辑线的,就如同《蝴蝶效应》,虽然情节在不停的归零重来,但因为主体设置很清晰,所以不会让人感到生涩。

而《再生号》是为了繁杂而繁杂,爸爸笔下的那个世界有点多余,而且把大量的特效用在营造真正的“鬼”世界,生死簿之类的玩意,更是浪费了之前的细心铺陈,而让故事峰回路转后,又回到了一般鬼片的套路上,真是非常得不偿失。

在内地看过很多西片的影迷眼中,韦家辉确实是香港影坛少有的不拘于传统思维,会玩西式技巧的人物,从而对他推崇备至,但冷静分析下《神探》《再生号》,前提构思都不够明确,没有一个可以不断扩展的创意内核,而为了展现复杂,刻意的将不同元素反复碰撞,再加上幽默感欠奉的老问题,导致整体呈现的状态,也只能用“机械的精巧”来形容。

特别是对于鬼这个元素的情有独衷,看来是香港导演的通病,徐克拍《深海寻人》,有很好的水下摄影科技突破,有心理惊悚的故事概念,本可以完全不用鬼来搅局,但徐老怪在这点上同样不能免俗,从而导致臆想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转换显得无比生硬,无论是内地版还是港版。

 2 ) 《再生号[Written By]》你活在谁的记忆里

http://axinlove.com/2009/09/written-by/《再生号[Written By]》你活在谁的记忆里by @xinl.ve 090927除了画面精美,再有一个熟男、一个熟女和一个新人外,《再生号[Written By]》也没有什么更多的特点。

小孟婆开着“再生号”(类似于冥河之舟的轮回工具),让人觉得生死、思念与不舍都成了小孩子的过家家。

任一个家和至亲的命运,随便就可以被玩泥巴的手一推,然后貌似就可以重新来过。

命运之神的手拨弄凡人,可能确实如此,譬如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还是慢慢地捏一些与自己形体一样的生命,后来干脆则是拿起沾了泥土的树枝,遍施雨露般地一撒,制造着生命。

对上帝而言,个体只是几亿万分之一的微尘,但对个体而言,那是100%的情感和生命于其中。

人鬼殊途阴阳相隔的情感伤痛,《再生号》没有抓住细腻之处,浮于生离死别的表象,更像了一场游戏。

再把之前的文章的一段话复制一遍:中阴界的传说:奈何桥上孟婆汤,爱恨情仇皆虚妄。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

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

为了来生再见今生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

千年之中,你或许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见你。

千年之中,你看见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你盼她不喝孟婆汤,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

王图霸业,血海深仇,尽归尘土,贪嗔痴的治疗方法是戒定慧,知易却行难。

要让人真得放开一切无情无欲至无相,那他/她从你身边走过,便不再与你有任何关系。

牵挂和思念的美,原来是或多或少的贪,这样去理解感情是否太可悲。

段誉想到要为心上人而死时,想得是王姑娘和表哥婚后,还能记得曾经有个傻小子为她付出。

读《天龙八部》的少年,把自己看做是痴痴傻傻的段公子,能为对方在未来生活留点记忆就好。

当他/她之于你,不留任何记忆时,你是惶恐自己不曾爱过伤过,还是更怕未曾在世上走过一遭。

用笔触写下喜悦或者悲伤,把情绪幻化入纸上的人物,更多地应该是寻求解脱和救赎,而非加深记忆。

在人生暮年写就《Atonement[救赎]》的Briony,在虚构的世界让Robbie和Cecilia相聚,弥补的是自己因为嫉恨做出伪证,造成的悲剧。

程希(林熙蕾)因为丈夫离去,沉浸于哀伤之中不能自已,于是女儿汤乐儿(阎青)开始编造家人重新团聚的小说。

活在妻子和子女记忆里的父亲(刘青云)在写作中再生,抚慰了生者的悲伤,也应了电影的名。

向天偷取了与死去亲人的重逢的机会,“冥冥之中”要施以惩罚,逃过车祸的母亲和小弟十数年后死于花街的事故,命运的悲剧貌似更多一些。

然而,未来表示依然生活在对方的记忆里,即便是注定的悲剧,痴人也会飞蛾扑火。

现实和虚幻场景的不停切换,编剧出身的韦家辉自己肯定非常清楚关系,观众其实只要把握了生者对死者的无尽思念也能掌握大概状况。

既然这样,其实就不必反复地切换在两个世界之中,有添足之嫌。

一段在孟婆奈何桥的场景,实在太过陈旧的画面,依稀让人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鬼片中,倒不如都用搬家的空中漂浮。

作为一个并不以复杂叙事而意欲以情感取胜的电影,韦家辉的表现并不好。

以杜琪峰的奇诡编剧闻名的韦家辉舍长取短,但愿,这只是他偶尔的一次玩票,不是在银河映像外的自立门户。

Written.By.2009.DVDRip.XviD-CoWRY

 3 ) 混乱的温馨

因思念而产生幻想,幻想之中又有幻想,又是要用右脑看的片子。

开始还能明白现实与小说的关系,到最后几个世界混合的时候,我也混乱了。

看来,太强的逻辑思维会削弱对本片的感觉。

关于片子里的亲情,因为过于在意几个世界的联系,这方面没有太多的铺垫与描写,显得有些突然,这方面显然日韩片是行家。

叙事超越情感,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演员变得没用了,即使请了刘青云来,也没太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结尾的处理,个人觉得有点过了。

跳个楼跳了三四次,也许导演安排每次跳楼都有不同寓意,但我却是越看越糊涂。

没死的话,生活还是有希望,但我实在看不出Melody有什么生的理由,死了与亲人团聚岂不更好?

在充满悲观气氛的全剧最后,突然安排了一个希望的结局,有些不能接受。

让一个又盲又孤的女孩儿活在世上,日日忍受思念亲人的痛苦,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小说里选择死,现实中选择生,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4 ) 从神探再生

下载的冲动是来源于刘青云的《神探》,刘青云的演技和整个剧情融为一体,是少数让我看到意犹未尽的电影。

于是对于类似题材和演法的《再生号》,我抱了强烈的兴趣。

真正开始看的时候,倒是又被过于艺术化的镜头磨掉了一些兴趣,毕竟我是执着于港片那紧凑快速的节奏感的人,《再生号》于我,稍嫌慢了些。

值得一提的是将山顶缆车和载人去投胎的再生号联系在一起的情节,因为上次去香港的时候还特地跑去坐了山顶缆车,没想到编剧可以利用这个香港特有的红色缆车来融入到剧情里,突然觉得人生也很戏剧化。

既然提到了编剧,就先来说说。

整个是一环套一环的。。。

混乱啊。。。

跟《神探》最后的换枪有得一拼。

现实里的小说,小说里的现实,再是小说里的现实里的小说,互相影响,互相切磋,最后竟扭转了时空,不知是生是死,应生应死。

也很喜欢电影里的一段独白,生和死就像硬币的两面,通常总有一面必须藏在另一面之后,只有当硬币树立的时候,才有共容局面的出现,但是竖立着的硬币,是摇摇欲坠的,一碰就倒了。

有人评论说这片子的编剧已经成精了,我倒是觉得最后的最后,连编剧自己都已经搞不清了。

也许生生死死,本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最后的寓意又回到了珍惜生命,很老套,但是很诚恳。

 5 ) 唯心的执念————《再生号》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可以决定谁生谁死,我爸爸死了之后,我用小说给妈妈疗伤,妈妈和Oscar死了之后,我写小说给自己疗伤。

”“死亡不是惩罚,有死亡才会有再生。

”如果死亡之后是往生,人生七苦岂不无休无止,若死便是终结,那今生今世的挚爱抑或者仇恨也就归于荒诞。

若世界上有鬼,而又人鬼殊途,相面难相见,便是生生折磨。

若世界上无鬼,未亡者的执念又该去哪里寻觅希望和解脱。

影片最初,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Melody的爸爸因为车祸丧生,Melody盲了。

另外一个是Melody制造出来的与现实完全相反的世界。

在小说的世界里,死去的是Melody和妈妈,Oscar。

爸爸未死但是盲了。

现实与小说中相同的是,他们都相信且希望这个世界有鬼,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聚。

在小说的世界里,爸爸同样依赖小说来舔食丧失亲人的伤口。

于是小说里的爸爸又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三个世界的故事互相影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深的感情才是死亡也无法割裂的?天上人间,碧落黄泉,阴阳相隔的两人是否就此丧失了共谱心曲,同诉衷肠的机会?三个世界,同一份执念。

这份执念,可以无视人鬼殊途,可以放弃生命,又怎会因为孟婆的一句:“死后是往生”而放下!最后的结局里,小说里的Melody死去,作为未亡人放下执念的一个暗示。

现实中的Melody抛开了自杀的想法,决定好好活下去。

但是影片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是谁创造了作为小孟婆存在的小Melody,是Melody自身,Melody已经放下执念,小孟婆应该也不复存在?最后小说里跳楼的Melody是谁创造出来的,他应该来自于Melody后来给自己疗伤的小说创作,但是那个小说里的Melody在几分钟前不是替妈妈和Oscar死了么?故事的结尾有点难圆其说,但整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6 ) 韦家辉的逻辑悖论

用厨子来做个比喻形象化一下银河的三巨头:杜琪峰是五星级酒店的金牌大厨,手起刀落庖丁解牛般硬桥硬马,做的就是这个气势。

用餐环境必须配以冠冕堂皇,服务生个个燕尾服一张嘴一口伦敦腔:“May I help you?”倍儿有面子,这就叫范儿,吃了道《枪火》够出去跟人吹半个月的;游达志是小区门口大排档的老板大哥,技巧娴熟,极具亲和力且调皮鬼马。

经常还会不见外的拉个凳子坐你旁边吹一瓶,一边念叨着他曾经多么牛B闪闪却又《非常突然》的大起大落;韦家辉则是世外高人,可能先祖是御厨出身,也可能是半路出家突然顿悟。

这边厢农村办喜宴,一人包办百十号人的流水席游刃有余,敦实的硬菜《和平饭店》,辛辣的小炒《一个字头的诞生》,家常菜《鬼马狂想曲》,《最爱女人购物狂》,《喜马拉雅星》……能满足各种口味的食客。

那边厢杜师傅办国宴请他去帮手也不显得技拙,《大块头》,《神探》登韦氏绝活颇能登得上台面。

韦厨子永远不按常理出牌,你不知道他会用什么材料做出什么味道。

但这道名叫《再生号》的回锅肉有点过于炫耀奇技淫巧了。

就像不安于寂寞的绝顶高手,出山游历,恰巧遇见血雨腥风的武林大会,蹲在一边看了半天热闹,那边头破血流昏天黑地的打了几天几夜,终于一人浴血而出几近登顶,他却一出手轻轻一掌给拍死了,然后拂袖而去:“试试掌而已,你们继续,盟主爱谁当谁当。

”你看,我在厨子的比喻中又套了个武林高手的比喻,是不是说得有点乱?

乱就对了,犯了《再生号》同样的毛病。

韦厨子这道回锅肉就是这个感觉,食客知道这是回锅肉,也知道回锅肉应该是什么味道。

可韦厨子说:“我的回锅肉不是一般的回锅肉,你吃出来我回了几次锅?

”我们TM只是想吃道回锅肉而已啊!

你是做给我们吃的?

还是做着自己玩的?所以,对韦家辉的编剧能力顶礼膜拜的不要延续到这部《再生号》,平行结构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和多视角叙事的《神探》已然证明韦家辉不愧为华语编剧的翘楚。

可《再生号》为了编剧而“编”,却忽略了讲故事就有点自我陶醉了。

我倒宁愿相信韦家辉此次是尝试了一下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不过很可惜,这依旧是不够成功的。

如果我的理解方向正确,那么《再生号》的篇头韦家辉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什么是鬼?

有人说鬼是死了的人,因为舍不得在生的亲人,留在这个世界上没走;又有人说鬼是在生的人,舍不得死了的人想象出来的。

”前一个说法涉及平行空间理论,鬼和人为不同空间的平行体;后一个说法则沿用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平行空间和存在主义结合的优秀电影有很多,个人认为最好的是《十三阶梯》和《移魂都市》。

二者都探讨了同样的问题:何为存在,是感官上的确认还是丰富的人生经历?

并用空间错位来试验这个问题,但都未曾给出结论。

而韦家辉在《再生号》里却试图对这个问题盖棺定论。

《再生号》的开头味道做得很足,小女儿 Melody 跳楼前的回忆,特写至小说手稿,镜头语言为“It's written。

”命中注定。

之后通过回忆开始论证自己的观点,Melody思念亲人,以写小说的手段创造出虚拟的平行空间来抚慰自己,却又因现实中的变故导致虚拟的平行空间同样产生不可逆转的变故,最后由虚拟空间的经历得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的超脱,决定以后好好生活。

很可惜韦家辉陷入了自己的逻辑悖论中,Melody最后的超脱是否也是另一个作者的剧情安排呢?

所以这种题材只能拍成开放性结局,最后Melody在天台两个分身反方向跳楼,影片就应该戛然而止,可惜最后画蛇添足的主旋律结局,神作变拙作。

确定存在需要怀疑而非肯定。

我们都是薛定谔猫,既活着又死了,即是人也是鬼,即是现实存在的也是虚拟想象的。

  罗素曾提出过一个关于时间的思想实验,是问你如何证明世界不是在五分钟之前被创造出来的。

当然你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证明,证明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时间至少已经绵延了五分钟。

比如你拿出一根钢笔,说,这是三天前你在中关村家乐福买的,而且你极为细心地保留了当时的小票;假如我不信的话,你还可以带我去家乐福查找三天前的记录……但我可以说,这只笔、这张小票、中关村和家乐福这些名词和实物以及你此刻对三天前的记忆(记忆本身是神经元的电流),都和你的身体一样,是五分钟之前创造的。

这样你就没办法再做进一步的反驳。

哪怕做同位素的放射性检测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射线、衰减甚至此刻地球上全部的物理化学知识也都是五分钟之前上帝创造好的。

所以,罗素说,谁也证明不了,谁也无法肯定。

 7 ) 谁持判笔写人生

人生无常,我们的悲欢离合,究竟由谁来书写?

命途多舛,众生的生老病死,到底是谁在掌握?

影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的英文名Written by显然更为切题。

不得不说,影片的创意很棒。

韦家辉、欧健儿可以说是杜琪峰的御用编剧,老杜的片子拍得好,本子过硬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影片由一个女文青贯穿始终。

在10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双目失明的欧乐儿成了一名作家,为了怀念在那场车祸中死去的父亲,为了抚慰伤口依然在滴血的母亲、弟弟和自己,她开始写小说。

小说中她家的情况与现实相反,母亲、弟弟和自己死去,父亲活着,却失明了,由一个菲佣照顾。

虚构的世界里是有鬼的,他们母子三人回到父亲的身边,一家人通过特殊的方式重新团聚。

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再次降临到欧乐儿头上,母亲和弟弟在一场事故中丧生,撇下了欧乐儿孤零零一个人。

她坚持把小说写下去,故事开始变得峰回路转,可是也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总之,通过种种,她终于意识到无论多么不舍,故去的亲人还是要离开,无论多么艰难,她必须要咬紧牙关活下去。

影片最后算是对命运由谁来书写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我们自己。

结尾主题的升华有点儿牵强,母亲和弟弟的丧生过于生硬,排除掉这些部分,整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还算丝丝入扣、自然流畅,高潮部分的混乱并没有对整体产生太大的影响。

并且,所谓的“混乱”,有可能完全是我,一个比较理性、强调逻辑的人的一种偏执而已。

如果不那么理性,那一段倒是最为煽情、最为感人的一段。

还有一点,刘青云的戏真好。

印象深刻的是吃鬼妻做的饭那场戏,他一个表情我的眼眶就湿了。

好演员就是有这种气场。

 8 ) 一个臆想症患者的崩溃个例

  艳照事件过后,好像小柏芝们都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了。

  Harry Potter 的 Global Marketing 做得真是好,连孟婆都要向 Hogwarts 借校服和魔法火车。

可惜他们不厚道,给了辆缆车,也忒破了点。

  言归正传,我认为好的电影技巧是:用简单的(但不是简陋)手法去承载、表达深邃的主题。

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用复杂的手法来传达简单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这种复杂的手法是导演不得已为之,那说明他无能;如果是有意为之,则说明他装腔作势。

如果这种复杂是以累赘和繁琐为基础的、而表达的主题又是比简单更加直白浅显的,那只能说明这个导演既无能又爱装腔作势。

香港现在无能的导演多了去了,再加上一个自以为是的,不过锦上添花。

  九七年看《一个字头的诞生》,惊为天人。

自此认为家辉是香港最有前途的导演。

但是当新世纪伊始,接连几年看到像《鬼马狂想曲》、《喜马拉雅星》、《购物狂》这样的影片,我彻底无语。

一个稍微有点水准的导演,用心一点,即使是拍贺岁片、爆米花商业片,也不至于拍得这么不堪。

  对于《再生号》,我还没有看过任何影评,但我知道一定会有人称赞其结构的复杂性,就像《神探》上映的时候那样。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对我来说,“复杂”不是一部电影值得被称赞的理由。

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剧本,我只是觉得可笑,像看马戏团小丑表演。

确实,剧中演员的演技也是儿童舞台剧式的。

  关于逻辑性与合理性,我想说这部电影是逻辑与合理的,任何电影其实都是逻辑与合理的。

不管再怎么荒谬的剧情,都可以有一个解释。

就算把这部影片掐掉结尾,在最令人迷惑的段落嘎然而止,至少也还有两种办法解释剧情:1. 从心理学的角度; 2. 从平行宇宙的角度。

所以去讨论剧情本身的逻辑并没有多大意义,评价标准是影片的主题是否需要这种九连环式的结构。

如果说电影是一个心灵探索的过程,那么剧情与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应该正好契合人类需要获得最后‘顿悟’的自然历程,这是一部影片真正的内在逻辑。

  在《再生号》中,Melody 要生要死的逆转完全是自己内心的随心所欲,没有推动力,缺乏说服性。

既然如她自己在幻想世界中得到的安慰:死了还有知觉,死了有孟婆,有再生号,还可以和见到家人团聚——那死有什么不好?

何必贪生?

这个女人活着无力面对现实,要自杀又没有勇气,只是唧唧歪歪地一遍遍幻想自己自杀的场景,忽而生忽而死,重复了太多次之后,实在令人厌烦,恨不得冲她大骂:八婆!

快点死了算了!

  令人遗憾,影片的题材和创意其实都不错,但是要制作出一部好的影片,靠这些远远不够。

眼高手低是大多数的人通病,理想与现实总是有那么大的差距。

 9 ) 再生號

韋家輝和社民連都有一個共通點。

他們都夠膽去問,如果有一些東西別人已經在做,尤其是那些無創意,墨守成規,明知是苟且偷安,跟人口水尾的東西...為什麼我要跟住去做呢?

難得的是,即使他們選擇的路,是不容易行的,什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但方向正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1zB1brpczk

 10 ) 一般仅仅是一般

其实要说主线很简单,女儿为了让失去爸爸的家庭振作起来,在自己的笔下复活了父亲,然后妈妈和弟弟因为事故也去世了,最后女儿在讨论自己应该死还是活。

这样看来还是比较明白的,不过导演或者编剧把各种现实和虚拟给穿插起来,比如女儿书中的父亲,女儿书中发父亲笔下的世界,然后女儿跟书中的父亲,等等关系搞得错综复杂,我想去电影院观看的观众大多不是为了研究编剧这个剧本多么的复杂和深度去的吧,大多是为了娱乐,当然不排除追星去的(包括追主演、导演、编剧等),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将这个电影真正搞明白,看过的人大多会在搞不明白剧情的情况下被亲情感染,因为是个人就能看明白这个是说生死离别的事情,于是这就可以了,足够了。

不过,这样编剧和导演精心构架的剧情和内涵是不是就浪费了?

编剧和导演在搞什么,以为观众都是聪明绝顶的人?

短短数十分钟就可以搞明白?

当然可能我们做观众也不合格,没明白编剧和导演的深意。

当然的当然可能是我智商不够,只有我自己没看明白而已。

不过还有最后一个可能,导演和编剧就没希望观众能明白,纯粹的自娱自乐而已……

《再生号》短评

近来韦家辉的剧本真的成问题,怎么就那么喜欢借鉴或者说抄袭灵感呢?这次中招的是【小岛惊魂】。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里面的女儿有点张柏芝。曾经也幻想过至亲至爱的人有一天离开自己时,我乞求能重聚的时刻。so,这个点是对了!故事层次太多需要慢慢梳理一下!

7分钟前
  • 命--假如...
  • 推荐

女儿的演技太渣了,腿太粗,减肥了再出来演戏好吗。神经病模式的故事穿来穿去,傻逼构架非要佯装高大上

9分钟前
  • 肥肥仙人掌*
  • 很差

脱去什么华彩结构,就是一家人在抱来抱去。

11分钟前
  • Anisai
  • 较差

太乱

16分钟前
  • Reminiscent
  • 还行

想法是好的,实际操作出来却是一团糟糕。另外,配音好差啊。

19分钟前
  • 睡懒觉的cc
  • 较差

结构复杂了点

23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还行

恕我才疏学浅,脑袋实在转不过弯。

26分钟前
  • 还行

说教片

27分钟前
  • 坐在海底支着下巴的鱼
  • 还行

韦家辉与刘青云再次合作创造一个奇幻的世界。本片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二是现实中女主角小说里的世界,二是女主角小说里父亲笔下阴阳重叠的世界。文字能够带给人意淫的快乐,可现实中依旧充满灾难,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想找寻活着的勇气,依靠精神鸦片是没用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29分钟前
  • 水絮
  • 推荐

矯情。

30分钟前
  • えす
  • 较差

看完后有点乱,理清思路后,还行吧。但是总有点说不出的怪怪的感觉……

32分钟前
  • 扁头男
  • 推荐

无鬼。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片子拍的傻乎乎的,虚幻过了度有点让人觉得做作

39分钟前
  • ztlpoppy
  • 较差

文字的再创造夹杂思念与悲怆 死去的挚爱真的是心中再生 还是为自己的灵魂做抉择?再生的是他们 也是自我意志的治疗 在伤痛的记忆中活着 还是在虚幻的美梦里死亡呢 现实只有一个 皆由你定夺

42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整部劇的構思可以給五星。前30分鐘可以給五星。后5分鐘可以給五星。可惜中間那部分出來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不自覺地拿[Mulholland Dr.]前大半部分的那段來比較,雖然表達的並不完全相同,但對精神層次的那種表現手法和技術真的完全不同層次。但在香港也算是部好電影了。

47分钟前
  • l.m.
  • 推荐

韦家辉已经疯了!

51分钟前
  • 简单
  • 力荐

我只记得我被感动,具体我记不清了。

52分钟前
  • Anderson
  • 还行

故弄玄虚

55分钟前
  • 阿梦
  • 还行

破玩意,为了把情节弄复杂而忽略的情感部分的表达20090913

57分钟前
  • thinkcear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