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被这个浮华暧昧的片名给骗了,本片跟“时尚”算是有半毛钱关系,但跟“同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个片名只是片方丢给导演尹丽川的一个作文命题,好在导演也没把它太当回事儿,该怎么拍还怎么拍,根本不受片名拘束。
在她最初的设想里,就是想讲一个“一帮人把一件事儿给办成了”的励志故事,那么只要将这个励志故事套上时尚的外壳,各方面就都能皆大欢喜了。
以诗人和文艺片导演身份为人所知的尹丽川,此次首度执导商业片发挥出色,不仅把励志片的标准套路演绎得精准到位,剪接手法多样的镜头语言对叙事节奏以及人物关系也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在音乐、场景方面也能体现出导演匠心独运的灵巧设计。
最赞是的是影片在励志之外,还相当能搞笑,不仅笑点十分密集,笑料的质量也相当高,这在拿无聊当有趣,将恶搞当习惯,故意胳肢你笑的华语喜剧片大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
时尚题材电影近几年在内地呈现风起云涌之势,《时尚先生》、《杜拉拉升职记》、《爱出色》、《我知女人心》之类描写时尚圈或者摆出时尚范儿的电影接二连三,尤其是在《杜拉拉升职记》票房大卖之后,这种风潮更显得不可阻挡,但论及影片质量,除了《杜拉拉升职记》有还算合格的故事和不错的娱乐效果之外,其他大部分作品都逼近烂片。
而且让很少具备西方人时尚底蕴的中国内地演员在影片中大展时尚风采,只能让人严重产生东施效颦的感觉,刻意炫富加装腔作势等自以为“时尚”的做法,真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虽说《与时尚同居》也是此风潮下的产物,片中角色也有动不动就喝红酒、讲英文、摆PSOE的刻意时尚之举,但明显这些元素并非导演表达的重心所在,这些时尚噱头就跟影片中一闪而过的几场时装秀一样,只不过对影片起到一些浮华喧嚣的气氛点缀作用,真正落实到剧情和角色身上,影片还是显得相当质朴、亲切、真诚的,甚至也算得上充满草根励志味道。
虽然观众也知道戏中人的成功在现实里很难上演,但在观影过程中依然能对影片励志成功的故事产生相当程度的信服感,并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影片制造的娱乐快感。
励志片的套路无非是“失意——励志——奋起——砸锅——再砸锅——成功”这么一个套路,如果想把这一励志过程再增加点难度和戏剧冲突,那就在“失意”前面再加上“成功”这一起点。
《与时尚同居》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周渝民原本是顶级时尚杂志《名尚》的副主编,为人太过招摇引来主编谭咏麟的嫉妒,于是设计陷害将他踢出杂志社,周渝民受此意外打击发誓要另起炉灶,创办一本新的时尚杂志来回击《名尚》,然后在好兄弟“煤老板富二代”的乔任梁的资金支持下,聚集起徐若瑄、“筷子兄弟”王太利等一帮“乌合之众”打造新杂志《摩登》,首期杂志水准糟糕,采访大牌创意遭窃,连番打击下,众人几欲散伙又重新振作,终于摆脱了“高端时尚”的窠臼,走出一条“草根时尚”的新路,从而让杂志一举成名。
影片的故事模式虽然属于标准的励志片套路,但在理想主义的表达方面显得十分真诚,一些细节的设计也能体现出导演丰富的知识量以及理想主义情怀,比如徐若瑄给周渝民讲的那个奥运会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还有老编辑给周渝民讲的老上海《良友》杂志的成功之路以及老报人的精神信念,都使得影片远离了大部分国产励志片敷衍潦草、生硬牵强的励志路数,从而具有了个性突出的故事与触动人心的情怀此外,导演尹丽川在运镜和剪辑方面,也体现出对蒙太奇艺术的自如运用以及精巧设计,对剧情、角色、笑料无不起到加分效果,使得影片在叙事节奏的流畅感以及幽默欢快的氛围感上,丝毫不亚于《杜拉拉升职记》,堪称近几年以时尚为题材影片的最佳作品!
本片最值得称赞的两大优点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和质量上乘的笑料。
谭咏麟那边的《名尚》帮自然是“时尚一派”,俊男美女有型有款;周渝民这边的《摩登》则是“怪咖一族”,有运动服不离身的徐若瑄,有品味庸俗的摄影师“筷子兄弟”王太利,有“精神文明建设”不离口的老派编辑,几乎每个配角的形象和个性都塑造得极其鲜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笑点所在,甚至连乔任梁那对纯属客串出场的父母,都让人过目难忘,捧腹不已。
尤其是“筷子兄弟”依然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发挥,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扮演摄影师的王太利依然是贴近生活的平实演技,把角色俗得可爱的个性刻画得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不少肢体语言和台词腔调的细节把握都让人看起来格外有韵味。
而“筷子兄弟”的另一位肖央虽然只是客串出场,戏份远不如王太利,而且两人也没有对手戏,但肖央扮演的娘娘腔广告代理只用短短两三场戏的独角戏就抢尽风头,角色之鲜活生动,表演之妙趣横生,丝毫不在王太利之下!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周渝民和徐若瑄的爱情戏并没有成为影片的情感重心,两人的情感互动也比较平淡,反倒是周渝民和乔任梁的兄弟情成为意想不到的一大看点,“基情四射”的对手戏似乎总能让人觉察出丝丝暧昧,即便他们的一些对话台词并不具有搞笑目的,但在这种暧昧基情氛围的笼罩下,却成为影片最大笑点所在,轻而易举地引发观众持续笑场,这恐怕是导演尹丽川都没有想到的意外“笑果”吧!
(文/列文)
今天又花了半价票包场看电影,就冲这点来说,我有时候真是不得不爱温邹的电影市场。
同样一部片子,你在电脑屏幕里看过,和在电影院里看是不一样的。
硕大的占据整个眼球的画面和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的音效,会把一切放大。
你会从惯常所见之美里发现新的亮点,如果它确实经得起这样被放大数十倍的考验;同样你在电视上觉得还凑合或者顺眼的一张脸,可能到了电影屏幕上就会无所遁形地暴露出不耐看的缺陷。
电影院和电视电脑的区别是,你掏了钱,所以你会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地换算自己看到的和花出去的钱是不是等价。
你在电脑上看一部烂片,随便看随便快进随便点叉,被雷到也未必多上心,可要是在电影院里被一阵阵地雷,你就会有种自己花钱找罪受的自虐感。
我常常有看到粉丝们讨论自己的偶像在大银幕表现或潜力如何,有时候也被看得粉粉黑黑分不清楚,其实在网上摆事实讲道理说得急赤白脸都是没有用的,你坐到电影院里,当那个人出现的时候,特写抓不抓人,眼睛有没有感情,你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前途了。
花四走到今日,当初是言承旭触电大银幕最早,和郑秀文拍魔幻厨房,这部片子我没看过,那时都是这类嫁个有钱人夏日麽麽茶的爱情轻喜剧,周渝民和徐若瑄拍过爱情龙卷风,我也没看,那时弯弯也是一阵风地拍这种橘子酱男孩贫穷贵公子的抽风偶像剧,这俩剧虽然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却是殊途同归,都是拉着流星的名气最后也像流星一样的流逝掉了,没啥反响。
我现在一看,倒是觉得这两个人也是很相像的,都是有那么些腼腆内敛,许久以后也没有变得适应起这个圈子似的圆润起来。
有些人喜欢说你又不是偶像肚子里的蛔虫,你咋知道他是真纯还是装逼,话要是说到这个份上,一个人你让他连自己的眼睛和感受都不信了,难道以后非得扛个测谎仪上街对人叮一下?
言承旭我最近见过他是去年的就是赖着你,这是部典型的弯弯二逼剧,我起初也还忍受着艾拉嘟嘴巴扁嘴巴斜嘴巴地装嫩扮可爱女猪状,而且觉得项羽平这样的律师身份设定很有爱,但是到两人关系融洽后坐在客厅里互相嬉闹打手那一幕,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吐了……周渝民我最近听说到他是去年的痞子英雄,据说不以传统的偶像剧爱情套路为主线,据我难搞的表弟说还蛮好看,据我的感觉貌似有点小清新,这么一讲是不是很像文艺那挂?
最早上了银幕的人没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直在电视剧里摸索的人渐渐登上了这个舞台。
我一点也没有要褒贬这两个人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两个人真的是跟他们当初的角色很像。
道明寺看起来很凶,其实你拿颗糖就能把他泡软了随便捏,花泽类看起来比较好亲近,可是每一个版本里你都搞不清他到底爱的是谁。
道明寺付出一百分,杉菜能还他一分他就眼泪鼻涕泡了,可是花泽类,他必定要百分百的严丝合缝的两个人对接的感情。
如果说电视比较像家长里短,电影就是战场厮杀。
你可以在电视剧里大开大合地找存在感,电影里讲究的是杀人于无形,你行不行?
两个小时,若干场戏,你能不能把这个角色的前世今生都融合在一言一行里?
你入不了戏,你就是让观众出戏的灰尘,他入了戏,他就是照亮全场的珍珠。
怎么入戏?
剥心剥肺。
所以略带偏执的周渝民比软包子的言承旭更适合大银幕这条路。
说到这些也不算跑题,戏里的角色有前世今生,戏外的演员何尝不是一样。
我们夸演员喜欢说演啥像啥,但是角色和演员本身必然是不可分割的。
虽然不敢厚颜无耻地说周叔叔我是看着你的片子长大的,好歹也是青春年华共同成长起来的。
当局者一样地看自己走过的路,或者旁观者似地看他们走过来的路,好像都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唏嘘。
未必是脑残粉,只是若干年后回首,发现那个人和自己的某段年华联系在了一起而已。
当你不自觉的带着这样那样的感情视角走进电影院,重新审视那个人作为角色的存在,失望还是惊喜,平淡还是有魅力?
那就完全要看他这几年是不是光在片场混盒饭吃了。
走大银幕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
演员对自己要狠,编剧对角色要狠,导演对故事要狠,很多时候烂片们就是对自己太包容了,翻篇读者就敢励志,得个癌症就敢煽情,讲个上古时代的笑话就企图强行挠观众咯吱窝,结果被狠到的人只有观众。
导演对故事不狠,故事就没有张力 (那时刚看完电影我有好多话要夸这电影夸角色出彩夸周渝民帅死即便是片尾桥段模仿性很强的舞蹈我都很满意结果隔段时间具体怎么说忘得差不多了……)
电影可看可不看,不是很烂。
1。
导演是尹丽川,我现在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文化女流氓,女人太有文化又太卖弄就成流氓了。
2.这部里最惊喜的演员是乔任梁,扮演的富二代很讨喜,由路人甲升级为关注的演员。
3.两主演周渝民和谭咏麟(号称校长的这个人已经老得要死了)没啥说的,换成别人演也一样。
3.这部戏里最受不了的演员是徐若瑄,扮演屯妞有点让我不适,还和周渝民有莫名的感情戏,以前没反感过她呀。
4.春晓挺有味儿。
5.说创业,办一个杂志成功得也SO EASY了,而且成功的形式有点抄袭《豪情》的意思。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这部电影会让人直接联想到流传甚广的《穿Prada的恶魔》,再不然是那部拙劣不堪的《杜拉拉升职记》。
《与时尚同居》跟前者当然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相比后者,它的完成度还是要好出一些——没有那么多的植入广告,也没有那么多的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由于主人公周小辉的设定问题,《与时尚同居》自然是无关少女励志,不过明眼人还是看得出它对时尚的讽刺。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标榜金钱,鼓吹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变态时代,影片几乎是推翻了一切。
在周小辉因为失败而情绪爆发的那一场戏,他把所有人都嘲笑了一番,结果呢,最被看扁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而在最后Alex推心置腹的那段戏里,他也坦言了自己的出身。
言下之意,时尚都是浮云,越是空虚腐化的人才越要往自己身上猛贴标签。
电影是说明白了,可现实中的大众未必明白。
毕竟,人类是一种太过现实的动物,仿佛站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多出了生存空间,更靠近食物链的顶端。
跟涉及到OL和办公室的《爱出色》和《我知女人心》不同,《与时尚同居》更侧重讲述职场争斗,无关爱情。
就像周小辉和英红的关系,影片把他们处理得更像事业伴侣,先是上司下属,变成知心朋友,然后又是敌手卧底,最后峰回路转。
电影讲了一些上司难伺候,后面就是竞争,夹杂了不断的刨坑陷害、挖人设计,大抵是现下时尚杂志的面貌。
由于《厚黑学》在中国非常吃香,面对那一套自私黑暗的处世之道,这类职场竞争的东西还是有法则可遵循,尚不至于有你死我活的残酷程度。
这不,电影始终有一些天真的意思,人家那一堆破铜烂铁,同样还不是做起了《摩登》。
此前,尹丽川是拍文艺小片的导演,小众小人物。
到了《与时尚同居》,如果不考虑同类题材的连环撞车,从剧作和技术上,她的商业转型来得相当彻底。
影片的情节点埋设得恰到好处,冲突转折都是有据可循,煤老板揶揄中国电影的一段更是刺到痛处。
要知道,绝大多数华语院线片是逻辑不通,匪夷所思,超脱了现实。
如果在演员指导上有更好发挥,或许,电影还能再上一层。
就好比,谭咏麟很努力去表现时尚圈那种令人作呕的虚浮,然而,他还是不够愚蠢,不够有本土特色。
在开头,《与时尚同居》用到了移轴摄影。
这么一看,看似模型的北京和香港也差不多是一回事了。
不过,要说到北京是个时尚的城市,不用提香港,上海听到就笑了。
这不是环境背景的问题,而是说,在这样一个城市空间里头,影片故事始终有点水土不服。
如果你不明白何故,跑这几个城市,对比下街头路人的时髦和和衣装打扮便明白了。
观众也很容易觉得,说到底了,还不是小圈子的糟心事。
当一个城市的绝大多数还苦于租房和买房的事情,试问,他们如何去关心和追求时尚?
影片选择了周渝民、徐若瑄、谭咏麟等港台明星来镇场,说到底已经是二流三线了。
尽管可能有其他现实考虑,但我还是会理解为:一旦由内地演员上阵,那么土包子等恶评就会迎面飞来。
最后有一点不得不说,电影是满篇都在谈时尚、博眼球,然而,哪里有同居了?
谁跟谁同居了?
从这点来说,片名实在糟透了,品位下降了一个档次,更有山寨之嫌。
【新京报】
某次参加发布会,不慎偷听到了两位美女促膝谈心,美女A对美女B说:“虽然我们在一起了,但别人都不知道,他不让我说。
”美女B:“为咩?
”美女A:“他说怕传开了,以后他不好混。
”美女B:“为咩?
”美女A:“怎么说呢…就是现在他们时尚圈有好多人不是GAY都要装GAY,因为不是GAY的不好混…”作为一个时尚业外人,要不是活生生的听到这番对话,我是死也不敢相信,青年男女谈恋爱,姑娘得不到小伙子公开认可的理由竟是“潮GAY引领时尚圈儿”的行业潜规则。
于是我不禁佩服起美女A的概括能力,寥寥几句就将中国时尚圈怪现象描述的惟妙惟肖,令人不禁感叹:真是有生活啊!!!
是的,“生活”这孩子最大的天赋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表现力,世界电影艺术就是靠着记录生活,影射生活的才艺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总上不了正道儿的内地都市题材电影,也正是因为领略不到生活的幽默感,才一直呈现出空中楼阁的状态。
自从《穿PRADA的女魔头》火了,内地电影圈儿开始伙同内地时尚圈儿一起照猫画虎,拍起了中国式的时尚励志喜剧。
大家都知道,中国电影人们普遍喜欢把观众当大傻子看待,而内地时尚圈儿则喜欢把追捧者看成是一群档次特低的土鳖,傲娇二人组一经联手,立刻打造出了诸如《摇摆的婚约》、《爱出色》、《杜拉拉升职记》等系列山寨作品。
在装腔作势的时尚范儿之下,观众看到的是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愚昧,和伪上流社会幼稚的拜金主义,是电影创作者对生活观察力的缺失,和时尚圈儿以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撑起一部时尚喜剧的侥幸心理。
这一切,让他们的作品沦为一部部超长MV,除了画面和配乐,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
幸好,在观众即将对中国的时尚励志喜剧失去耐性之时,终于有位有情怀的小聪明出现了。
尹丽川,作为北京文艺圈儿中最招人喜欢的名媛,带来了她的第一部商业作品,一部生机盎然、兼具有情怀的幽默感和不伤风雅的小讽刺的都市时尚励志喜剧《与时尚同居》终结了内地都市喜剧的大傻子时代。
虽说叫了个和时尚有关的名字,但影片却时刻都在“反时尚”。
《与时尚同居》中,导演将自己看到的时尚圈儿各种的歇斯底里生动刻画,比如:对秋裤的集体抵制、对卡路里胆固醇的过度在乎、对英文发音的苛求、对猪肉大葱馅儿包子的鄙视,以及国际大牌的势利眼和有柔情也有畏惧的娘娘腔,种种笑点都被兰心蕙质的寓于一个个可爱的小细节之中。
到不是说真有多么高级和笑死人,但至少不会让人坐立不安。
还有频频爆出的职场金句也成了感情上迎合广大观众的一大亮点:“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这就是我的创业”“五环怎么了,就算在七环也是在北京”,对于长时间被强迫办理暂住证,填写外来流动人口表格的青年人们来说,这是多少次站在暮色中的过街天桥上望着交通拥堵的东三环许下的愿望;“谁没年轻过?
我们年轻人没钱没关系,出来创业不容易。
”这又是多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希望用来打动别人的说辞;“那些励志故事,是失败者讲给更失败者的神话”这是在工作中碰壁多少次才学会的冷漠态度;“抱怨社会的不公,是小孩子才做的事。
”这又是多少人在百感交集之后,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唯一信条。
这些励志的句子其实和我们接受过的励志教育是相背离的,可却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更难得的是,罕有导演,能把这么矫情的句子和电影剧情结合的那么浑然天成,不起鸡皮疙瘩。
当然,小周国语说的是还有那么点生涩,不过反正“我就是个傻逼”那句话也可以当做笑点来看………哎…嗨……对每一位电影创作者来说,一部有生活的电影比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要难操控的多,因为显然,取得群体共鸣总是会比实现个人诉求要层次更高一些,而尹丽川的优点,如同她自己形容的一样,就是还会说几句人话。
据说后来,尹丽川邀请了众多时尚界的大拿去看了片儿,然后,他们各自都在影院里笑的东倒西歪,全然没有半点不悦,也不觉得有半点山寨,看来时尚圈儿还是听的懂人话的。
喜剧的境界是什么?
就是影射现实却不苦逼,嬉笑怒骂却不苛刻,题材大众内容却不流于表面。
用某位有态度时尚圈儿意见领袖的话说就是:“《与时尚同居》调侃有度,不失诚恳,对时尚揶揄却没有流于轻浮,这个度其实特别难拿捏,就像写专栏,做毒嘴容易,在毒汁儿中饱含慈悲心很难!
尹丽川做到了。
”
在时尚圈,永远不要暴露你的出身,也不要跟陌生人谈论理想,时尚塑造成功人士,不被修饰的人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的意识,你要明白跟什么身份的人交朋友,你要和最红的明星成为闺蜜,最顶级的秀,你要拿到最前排的位子,你还要懂得欣赏艺术,时尚就是。。。
要让人羡慕。
——Alex做fashion的,要时刻保持好奇心。
——周小辉创业?
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人的童话,这世界上有比尔盖茨,有扎克伯格,但有谁会记得底下埋了多少炮灰。
——周小辉在穿裙子和死之间,我选择死。
——英红是burberry,不是barberry,这个你可以没有,但做时尚的绝对不能买A货。
——周小辉周小辉:别我跟你谈理想的时候你就跟我谈钱。
——武阳:是我跟你谈钱的时候你就跟我谈理想。
绝对不要用模式来套用,你要抓到被拍摄者最生动的部位,最进入状态的姿势,最重要的是什么?
表情, 你要拍出画面以外看不到的东西。
——周小辉最强壮的肌肉是我的心。
——阿赫瓦里要有个性又不能太过,要不。。。
飘逸的纱巾配上老虎去故宫?
——英红那也不能不去试,不试就更没结果。
——英红良友何惧之有,他们怕的是梁先生的理想。
——郑美编什么是时尚?
它是工业,是艺术,是资本,是流行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我们都忘了它的根本——是对美的倡导。
——周小辉高端时尚就像一道宅门,那里面很美,很高尚,很复杂,也很昂贵,但这里很实在,很生动,人们吃买的起的菜,穿买的起的衣服,而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让我们来为他们办一本杂志,不在乎潮流,不在乎别人制定的品味,没有阶级,没有三六九等,因为,美是平等的。
——周小辉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Alex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虽然是过季的。
——AlexPS:当Alex在影片的结尾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时,似乎意味着所谓高端时尚的终结,犹如他的包包,虽然限量,但已过季,生命之中总有些东西值得相信,周小辉赢了,我愿意理解为,那些关于理想、公平、正义的东西总是会赢的。
我以为这是一部镁光华服的电影,再加上有周渝民、徐若瑄这等俊男靓女就更有看点了。
可是原来不是,就连我一直以为会被定为主线的感情戏都隐藏在背后的背后。
快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好的东西是让人看了之后慢慢变得平静却又能够无穷回味的。
整个回顾起来这算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被上司打击然后自己创业,大家都知道他最后会成功,只是等着看他是如何成功的。
在这过程中我们甚至知晓在最初他一定会遭受打击,正如第一本《摩登》那被业界取笑的水平。
然后一般的套路都是他终于抓到救命稻草,可惜眼看就要成功,却功亏一篑,最终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绝处逢生,来了个绝地反击。
这是成功的惯用模式,也是整个电影的故事主线。
就连请大摄影师秦风用的方式方法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不拘一格,却被一个淳朴简单的小姑娘“打动”。
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这部片子是值得一看的。
不得不说,周徐两人为它添色了不少,但还有的是这个片子本身。
我喜欢它那明快的故事节奏,我看影片剩余时间只是为了推测它后来会发生的事,而当我看到影片放映到八十分钟的时候,我在想,怎么那么快就完了。
我喜欢里面很多台词,喜欢它旧壶里面装的新酒。
“做时尚的人永远不要跟人讲你的出身”,所以来自县城的周小辉变成的怕吹克。
三年后,他坐在了审视人的位置,教人最标准的时尚发音,心如明镜的看着别人对自己追捧,挑剔别人的形象与品位。
也许,他也是一直被人挑剔才有了今天。
可是,当所有人都跟他讲:“你已经不再是从前了。
”他也就真的不是从前了。
尽管还是会自负,但他会吃猪肉大葱包了,会说“励志永远是说给失败者的自我安慰”,但他还是会为了一个翻身的机会,说出恳求的话,给了别人嘲笑为幼稚的机会。
原本以为会和小辉变成苦命鸳鸯的英红,是我们误解她了,再简单淳朴也会由想要自私一回的时候。
好在,编辑在后面给了我们原谅她的理由。
所有的台词、情节,应该都是为了表现小人物的卑微与渴望。
这也是街头时尚成就了《摩登》的原因。
我喜欢周小辉的自以为是,更喜欢他他的诚恳。
一个人在北京打拼,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自己的房子,“尽管是五环以外,但也是在北京”。
他当然有自以为是的资本,而且作为一个意气风发,颇有魅力的男人,有些自以为是反而更显得有趣。
我还记得他最后见到Alex 的那种平静,我能理解那样的感觉,从来也没有抱着坏心眼想要取代谁,甚至可能只是因为太相似了,才注定又一个人要离开。
所以,斗过之后就好了,那股无名的战火也不过像嘴里吐出的眼圈,吹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总的来说,周小辉是个让人觉得会心疼又很温暖的男人。
总的来说,武阳是个很简单的人,总的来说,大家都是好人。
总的来所,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也是个会给努力的人生存机会的时代。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导演尹丽川原来还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
“与时尚同居”这个片名倒是挺符合她“下半身”诗人的美名。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励志的职场故事,时尚杂志副主编周小辉,才华横溢却因太过张扬而被妒才的上司解雇。
周小辉不甘失败,随即召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屡遭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乌龙失败之后,他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影片的故事架构并不是非常完美和新颖,比如创办平民杂志的成功来得太突然,这种逆袭被戏剧化;英红的身份转变过于刻意;结尾处周小辉和英红的拥抱亲吻显得狗尾续貂了。
与《杜拉拉升职记》相比,它略显单调,情节不够饱满,尤其是周小辉和英红之间的感情升华得太快。
作为职场电影,它只是突出了职场中才能之人不善做人而遭人排挤的厄运。
当今社会,正如王尔德所说: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与人交往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也如名尚杂志主编Alex所说: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职场本身就充满了残酷激烈的竞争,在时尚圈乃至上流社会浮华的光圈下隐藏的依然是残酷法则和勾心斗角。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没有错,但好到让旁人感到受挤兑就有错了。
谦虚谨慎是美德,至少在中国,才华出众爱出风头的下属通常会让上司感到不安,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极少有“伯乐”甘愿自己让位。
不少大牛们也不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积累一定经验后便自立门户。
另外,影片中不少台词都是妙语连珠:“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意识。
”“时尚的高度远高于成年人的平均高度。
”“创业,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者的童话。
”“创业的委屈是不好跟别人哭诉的,成熟点。
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
”“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导演正是通过这些话语来告诉观众社会的真相。
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念想,从古至今,阶级恒而有之,只是衡量的标准有所改变。
时尚是什么?
周小辉创办的平民杂志《摩登》只能说是普通人的潮流,终究不是时尚。
时尚就应该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而不应是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时尚就是个弄潮儿,让人们在后面追赶的玩意儿。
成熟又是什么?
成熟就是能够承受所有压向你的责任和指责,能够在不公的社会法则中游刃有余。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良莠不齐。
正如尹丽川的诗《公平》所写:“当我看见一对壁人,手挽手走过,眼里有着器皿的哀愁。
就像这世间,那些公平的事,合情合理的主张,青梅竹马的爱情,白白地流在地上,像那些营养丰富的精液”。
即便如此,影片宣扬的仍是开拓创新,乐观坚强,坚持到底必将迎来胜利的传统价值观。
在这之前,尹丽川执导的《公园》和《牛郎织女》在国际上拿到多项大奖,被视为地下电影的典范,但几乎不可能有公映的机会。
《与时尚同居》是她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也是中国地下导演走向地面的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开始投身于大众市场。
不管这部电影本身如何,独立导演和地下导演都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动力不断地完善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星星之火之势燎原。
我无意中从央六看了一段oh我的亲爹四舅姥。
那个谭某人。
留声机配雪茄。
要死喽。
真心欺负别人没见过世面,能堆得使劲往上添。
周渝民真心不会演戏。
面瘫,以为是内心戏,搞得跟吃瘪一样。
好容易捞了个美女。
结果也糟蹋了。
总体感觉是,每当看到让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的时候,就出其不意的让我心凉一下,类似于先给你个甜枣,再赏你一个脑瓜崩儿,没有巴掌疼,但甜味却也着实体会不出来了。
大体故事讲得很明白,人物分工很明确,但不得不说像这样没有大悲大彻,大喜大悟的时尚片还是要靠细节分高下的,我觉得此片成在细节,也败在细节。
问题:细节一,三年就能当上副主编的人物会摸不清自己老板(主编)的心思,把自己送上绝路?
虽然这是故事的起因,但却没有绝对的说服力。
虽说是把老板当师傅,但是伴君如伴虎,巅峰的美景是只容许一人观赏的,最后居然还要等到对方把脸皮撕破才明白老板的真实表意。
周小辉刚刚展现了他在时尚界的过人才能,就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这样的愚蠢,不能令人信服。
细节二,旧爱新欢的功过问题。
对于周小辉,和celine的一段情可能是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像是逢场作戏,真心却很少。
在面对自己不公待遇时她的冷漠令他彻底放弃了这个女人,但是celine并没有成为他的敌人,还每每提出忠告,并且为其事业铺路。
虽说没有成为真正了解周小辉的人,但相比于英红这个本身在周小辉眼里就是个无足轻重的loser,仅仅是在他患难时伸出“假”的援手,付出模棱两可的真心,以支持周小辉的名义在暗地里成就自我,celine可谓是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做事坦荡荡了。
英红因为处于从未成功过的压抑之中因而做了“卧底”,最终也因为发现这样的成功并非自己是所追求的,重新找回了自我。
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相对完整的。
但周小辉对于两者的态度的表现却出现了矛盾,他不能接受celine自我求全的冷漠,却可以原谅自己在每次接近成功时英红的背叛,难道只因为英红付出的比较多吗?
我个人觉得这段爱情更像是强加性的爱情。
细节三,煽情煽大发了。
最主要的就是各种磨难正磨的观众津津有味时,最后的成功反倒像是突如其来的阵雨——重点是雷啊!
情节像是春晚的小品,歌舞更是把大家带入了宝莱坞华丽丽的世界!
其他就是台词问题,周小辉一定要跑到武阳家里告诉他爹娘,他们的儿子多有义气;alex一定要像周小辉诚心忏悔,并强调自己是县城来的。。。。。。
细节四,悲惨的音乐。
少请个明星,花点钱弄点原创音乐吧。
各种名曲在这个片子里用过之后都显得廉价了。
亮点:细节一,片中几处都没有简单的使用片段回忆,而是掩藏部分过去时,并将其作为现在时的例证。
例如周小辉被踢走时动员员工一起创业,celine告诉英红周小辉为了他们放弃GF主编职位,两处情节都利用了前面对话中所隐藏的片段,这样就使观众也成为了片中的未知者,等待着揭晓答案。
细节二,对于现实的展露(或是嘲讽)。
片中很多情节,台词都有着些许对现实生活现状的批判之意。
对于煤老板,富二代,房价,奢侈品,明星,创业等都有说法,而且说得很对。
一句“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不知又戳疼了多少人。
细节三,shock。
我相信,在有了老王醉酒的这个埋伏,最后知道英红才是卧底这个情节还是令很多人都惊讶了一下的。
能超出观众的想象就是个大亮点。
细节四,我很喜欢最后英红出现的那个镜头,社里的人物(除了英红)在门口一字排开,其中也包括莎莎,镜头在徐若瑄身后,刚好将英红的后脑勺重跌在了莎莎所在的位置上,成为了五人的集体亮相,而且英红这个特殊人物是以后背面向观众的。
这个画面很有意思。
其他:春晓演技进步了好多,只看过她在奋斗里的表现,当时觉得她还是站着不动拍照片好;周渝民到底是不是想说京腔啊,没有儿化音的“哥们”听着真难受;谭咏麟那不知道那个县城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乔任梁比想象中的好。
筷子兄弟配色配的很到位。
再有就是片名没什么创意。
总体还不错的片子,但是因为有了四星的底子却最终走到了三星的结局,比那些本来就是三星的片子更会令人感到遗憾。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虽然植入了不少广告。但还算拍的有诚意。徐若瑄那块有些不靠谱。从片子中吸取的教训是你上头有跟你利益牵扯的boss的时候切记要低调做人。不要出风头不然嫉妒心会让你死的很惨。要学春晓一样瞅准时机背后捅刀子。如果实在混不下去被开了也要独辟蹊径创造出跟主流相悖的才可能出奇制胜
三颗星给电影 一颗星给我儿时的偶像仔仔
创业部分拍得挺好的,但是时尚就是时尚,风土人情是风土人情啊...
算励志故事。但是导演安排的剧情和以前各种爱情励志剧相似点太多。另外,看见徐若瑄总是不免想起GA桑。两个不会老的妖精!
简单有爱的小电影一枚~
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好想给四星......嘤.....国内难得看到这么不落俗套的爱情小品,绝对算个中翘楚,国产电影看完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作品实在太少了,虽说刚开始看仔仔台词呆头呆脑什么的不习惯,但是看久了竟然觉得颜好正演得也算过得去,可惜票房太差了,可惜可惜!
为了筷子兄弟。。。
看完这个电影,我一点都不想老公减肥了,周渝民瘦的丑死了!
不用动脑的电影,也不能打动人的电影,看着就能睡着的电影,最大的优点,比变形金刚安静多了。
剧作很完整
周渝民你有必要这么帅吗~
时尚电影的最后落脚点往往是反时尚的,这部片子做到了接地气,要说可以改进的地方时徐若瑄的戏份和仔仔的表演!导演尹丽川曾经说过一段话:“讲别人的故事,是为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才能真明白别人。答案在做电影的途中。苦海无边,电影是我们的船。”
做为一部吃饭时候的背景音乐电影,还是很合格的。。
很像《穿Prada的女魔头》,区别还是在编剧的功力和影片成本。但女诗人尹丽川已经很努力了,看幕后故事,导演找周渝民、谭校长和筷子娃娃来参演该剧的经历变成故事里抢齐西上封面的桥段。故事最弱的一环,就是周渝民和谭校长的心结,结与解,都像是没有理由的魔法,还不是技法纯熟的魔术。
很真诚很欢乐,要求不要太高,其实我还是蛮喜欢仔仔的。。
看来大家都控不了时尚都市题材的。。。
周渝民真瘦了
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所谓靠谱的国产片就是接地气、有情怀,演员们基本到位~仔仔真瘦,乔任梁太搞了,自始至终没认出来。。。
去年上映时没看现在看,当时该去支持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