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ica的午后约会 准备毕业论文开题 哭过劲儿了就不哭了
在影院的每一分钟都想起身走人......
siff2020 上海影城 实际上讲述的东西多得吓人,只是结构有些松散变得没有重点。记忆最深的大概有三个:广岛的人为灾祸和福岛天灾(也有人的部分?)的并举,库尔德人类纪录片的拍法,以及展示出的没有国家也好,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生活下去的信念,以及诹对演员的调教有方(片中似乎有两次长镜头,感觉很棒)。其中拍摄库尔德人以及被小混混霸凌的片段甚至有点不像他之前片子的风格。也有突然出现的绚丽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最后一段是不是有些拖沓了?准确的说是展现了灾难的次生灾害,甚至次生次生的灾害,这一主题在现在的电影中也在逐渐涌现了,最近中国看的就有《湖边散步》。总体来说有点好睡,但是真的还不错。
就算一群大卡站台 也改变不了又臭又长的本质 有几个点挺戳的 但是还是过于平淡了一些 意味不明
像是一篇不出彩的应试答卷作文。主题关于灾难和苦痛,衍生出来可以讲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但是看下来主题之下不管是影片内容还是女主演技都平平,空洞乏味
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得久一点的话,总会遇到好人吧。内容有点单一,这样的一部电影140分钟有点长了,不过世理奈的演技出乎我的意料。十六七岁的时候迷恋她的颜,把所有头像都换成她。
#东瀛新风映画季# 重庆站,2.5。用公路片的方式对311后的记忆与创伤进行回溯,用几乎不着痕迹的笔触来勾勒平凡人接受失去、获得生之救赎(风的电话)的故事。小春仿佛是一个慢于周遭时间的存在:通过无数次与周围人物延迟一般的对话与动作,成功烘托出了疏离/甚至“空洞”的氛围;小春仿佛是一个飘忽的幽灵,在创伤的过去无意识的游荡,串起不同角色的同时,也与主题暗暗契合。同时也是很好的题材,有着日式电影独有的在日常之中寻得的沉静与动人力量:小春在花园突然回忆起家庭的景象,再抽离回现实时手里拿着瘪的红气球的瞬间痛得令人心碎。不过慢节奏+疏离感+固定机位一直让我没有入戏(困过去好多次…),几次小春情感爆发的瞬间也显得较为格格不入;结尾才姗姗来迟的“风的电话”更像是为点题而生,长达有五分钟的独白也看得好累…
☆:3.5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片:花费了很大力气的“自然”状态,然而又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粗暴。感觉到了灾难-创伤之后对于群体以及共情的努力刻画,但唯一让人感兴趣的只是寻找中东人那一段(算是一种少见的呈现)和三宅唱。
关于伤痕的公路片,自我再生的旅途。影片强调事物的可交换性,失去家园的库尔德人,山体滑坡的村庄,311大地震的满目疮痍,事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与ハル共鸣。
2020东瀛新风映画季·昆明站观看,导演的视角和切入点很好,但是整体呈现让人很失望。电影结构松散,节奏过于缓慢,废戏也很多,有点好睡。不过有几场戏还是很好哭的。
世理奈这厌世脸是挺高级的😂
故事结构过于松散,但是有几段真的太好哭了
Japan Cuts online
真的佩服诹访敦彦对演员调教,几度在猜想女主角是否真的是311大地震受害者。这段公路旅程固然是影片调研成果较为直接的影像呈现,但311在民间所引发具体情境和充沛情感在众演员的回声中汇聚在少女最后的独白里。也许过度,却又好像是一个社会久违的宣泄和成人礼之前必要的真情(矫情)。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2.5/5 虽然但是 世理奈还是蛮可爱的
灾难之后,幸存的人们还在继续生活。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了那些离世亲人挚友的唯一思念和证据。愿你听到心跳的节奏。
不太典型的公路片,日本311大地震的未成年幸存者从广岛到岩手县家乡的疗伤之旅。日本电影有时很神奇,片子看似寡淡却会有特殊的力量。本片的节奏缓慢;情节虚实结合;全程几乎没有配乐,大量的长镜头与沉默戏,是对演员功底的考验。主角一路遇到了不少PTSD患者,让我想到当年那部《海边的曼彻斯特》。当西岛俊秀握着主角的手重复地说着“大丈夫”时,这是超越了影象本身的表达。真的可以没关系吗?或许一生都做不到吧。
2.5
十年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ica的午后约会 准备毕业论文开题 哭过劲儿了就不哭了
在影院的每一分钟都想起身走人......
siff2020 上海影城 实际上讲述的东西多得吓人,只是结构有些松散变得没有重点。记忆最深的大概有三个:广岛的人为灾祸和福岛天灾(也有人的部分?)的并举,库尔德人类纪录片的拍法,以及展示出的没有国家也好,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生活下去的信念,以及诹对演员的调教有方(片中似乎有两次长镜头,感觉很棒)。其中拍摄库尔德人以及被小混混霸凌的片段甚至有点不像他之前片子的风格。也有突然出现的绚丽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最后一段是不是有些拖沓了?准确的说是展现了灾难的次生灾害,甚至次生次生的灾害,这一主题在现在的电影中也在逐渐涌现了,最近中国看的就有《湖边散步》。总体来说有点好睡,但是真的还不错。
就算一群大卡站台 也改变不了又臭又长的本质 有几个点挺戳的 但是还是过于平淡了一些 意味不明
像是一篇不出彩的应试答卷作文。主题关于灾难和苦痛,衍生出来可以讲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但是看下来主题之下不管是影片内容还是女主演技都平平,空洞乏味
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得久一点的话,总会遇到好人吧。内容有点单一,这样的一部电影140分钟有点长了,不过世理奈的演技出乎我的意料。十六七岁的时候迷恋她的颜,把所有头像都换成她。
#东瀛新风映画季# 重庆站,2.5。用公路片的方式对311后的记忆与创伤进行回溯,用几乎不着痕迹的笔触来勾勒平凡人接受失去、获得生之救赎(风的电话)的故事。小春仿佛是一个慢于周遭时间的存在:通过无数次与周围人物延迟一般的对话与动作,成功烘托出了疏离/甚至“空洞”的氛围;小春仿佛是一个飘忽的幽灵,在创伤的过去无意识的游荡,串起不同角色的同时,也与主题暗暗契合。同时也是很好的题材,有着日式电影独有的在日常之中寻得的沉静与动人力量:小春在花园突然回忆起家庭的景象,再抽离回现实时手里拿着瘪的红气球的瞬间痛得令人心碎。不过慢节奏+疏离感+固定机位一直让我没有入戏(困过去好多次…),几次小春情感爆发的瞬间也显得较为格格不入;结尾才姗姗来迟的“风的电话”更像是为点题而生,长达有五分钟的独白也看得好累…
☆:3.5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片:花费了很大力气的“自然”状态,然而又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粗暴。感觉到了灾难-创伤之后对于群体以及共情的努力刻画,但唯一让人感兴趣的只是寻找中东人那一段(算是一种少见的呈现)和三宅唱。
关于伤痕的公路片,自我再生的旅途。影片强调事物的可交换性,失去家园的库尔德人,山体滑坡的村庄,311大地震的满目疮痍,事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与ハル共鸣。
2020东瀛新风映画季·昆明站观看,导演的视角和切入点很好,但是整体呈现让人很失望。电影结构松散,节奏过于缓慢,废戏也很多,有点好睡。不过有几场戏还是很好哭的。
世理奈这厌世脸是挺高级的😂
故事结构过于松散,但是有几段真的太好哭了
Japan Cuts online
真的佩服诹访敦彦对演员调教,几度在猜想女主角是否真的是311大地震受害者。这段公路旅程固然是影片调研成果较为直接的影像呈现,但311在民间所引发具体情境和充沛情感在众演员的回声中汇聚在少女最后的独白里。也许过度,却又好像是一个社会久违的宣泄和成人礼之前必要的真情(矫情)。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2.5/5 虽然但是 世理奈还是蛮可爱的
灾难之后,幸存的人们还在继续生活。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了那些离世亲人挚友的唯一思念和证据。愿你听到心跳的节奏。
不太典型的公路片,日本311大地震的未成年幸存者从广岛到岩手县家乡的疗伤之旅。日本电影有时很神奇,片子看似寡淡却会有特殊的力量。本片的节奏缓慢;情节虚实结合;全程几乎没有配乐,大量的长镜头与沉默戏,是对演员功底的考验。主角一路遇到了不少PTSD患者,让我想到当年那部《海边的曼彻斯特》。当西岛俊秀握着主角的手重复地说着“大丈夫”时,这是超越了影象本身的表达。真的可以没关系吗?或许一生都做不到吧。
2.5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