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算是我对韩服(朝鲜服)的启蒙,现在看起来完全是在魔改创新,服化道是一点也不古朴。
2013年4月8日播出,在这段时间里于正为代表的古装剧审美已经登上了内娱大舞台,不知道这部剧花花绿绿的糖果色服装是不是因为受到了内娱的影响。
这两套贼好看啊 可惜出场次数不多
仍然是拍不好权谋和宫斗的小韩,有一些剧情还看到了甄嬛传的影子,受宠的妃子喜欢芍药被冷落的皇后喜欢牡丹等等。
开头就是男女主小时候,他俩一定要出于某种原因相识并且产生羁绊,不过让这么小的演员拍吻戏是不是有点过了,虽然只是轻轻地一个误会吻,但根本不需要出现。
小朋友的长相也不算好看的,两个人都有种憨憨的感觉。
槽点在开场就一个接一个,们郭嘉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首领(男主爹)。。
完全是被反派架空了还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男主这边小时候没有能力对抗(甚至还出现了反抗臣子被臣子威胁当不成世子。。
然后男主咬牙当众道歉。。。
我请问呢)等男主终于成年了,开始暗暗操办自己的势力,男主妈这个卧龙凤雏又登场了。
选士兵盔甲的供应商,男主本来想敲定用女主,男主妈站出来说不行一定要用反派的那家,因为自己收了太多贿赂不用不行,否则就会颜面尽失。。
丢国母的脸面。。
男主爹还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
接下来男主上位,男主妈还在想尽办法为反派一党派也就是西人党说话,男主奶奶(大王大妃)作为南人一党也慢慢地站出来,但因为南人党不得势所以一个大王大妃整天被一个大妃怼得哑口无言。。。
这种两党相争波及到后宫也算正常,但你俩身为男主的亲人这么明晃晃地战队这合理吗,有没有人考虑一下男主的感受啊喂,好歹也是一个领导者就这么被两边任意摆布。
甚至是女主张玉贞也是带着南人党的属性来的,男主这王当的有点太可悲了蛤。
那不然呢。。
前期中期都是很弱只的宫斗,女主拒绝了很多次进宫的机会,试图带女主妈(奴婢身份)偷渡(不是)到清国因为救了男主被抓回去,突然就想明白了自己要进宫改变命运。
因为大王大妃这边需要一个南人党的妃子进入后宫,女主被(女主妈的老板)也就是南人党的领导层审核的时候还没明白自己进入后宫是要干什么,所以选择了进入针房做衣服,所以做出来全天下最好的衣服又能怎样呢。。??
结果女主当然还是成功进宫了。。
接下来一大堆七七八八剧情,女主被做局穿了给女二定制的王妃礼服也只是被赶去洗衣服;男主救了女主被马踹昏迷女主也只是被赶出宫,哇塞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要女主的命。
男主妈在男主昏迷期间越俎代庖代替男主向女二家求婚,男主醒来也就这么顺从地准备结婚了,这期间男主妈不允许任何南人党的人探视男主,连大王大妃也被赶了回去,于是男二硬碰硬拿刀威胁看守,才见到了男主才告知女主的消息。。
然后男主就这么水灵灵地终止进程去找女主啪(❓)是的他们融为一体了。
接下来好像又是一个槽点,都说嫡庶神教是韩国仁传过来的,但他们并没有把它拍好。
明明所有人都说女主身份低贱,为什么男主这里一副试图让女主当中殿的样子去劝说女二,再说他目前也没有反抗西人党的能力。
女主这边又被反派女二爹抓走了(这里后期还成为了女主威胁女二爹的把柄。。
),女二答应男主过后会帮忙找女主,男主才答应了成亲,而这时女主早已成功出逃,眼睁睁看着女二的轿撵走过,一脸的愤愤不平。
女主在当时的情况下,从出身来说也不能当上中殿吧,后期还是一副女二抢了她东西的样子,嗯配得感很强的女主一枚。
接下来又是男主妈各种针对和羞辱女主的身份,女主一面发疯一边又只能靠男主救场,可以说女主基本上就是靠男主的宠爱在横行霸道。
别的不说女主妈来看女主,男主妈还要把女主妈拉过去一通羞辱真是蛮过分的。
(以下略过其他低智宫斗)就当我以为这部剧就要这样弱只地结束了的时候,女二被废,女主当上了中殿。
明明是女主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似乎从女主选择以身做局陷害女二导致男主妈主动背锅去世之后,事情都在朝着反方向发展。
女主做局的事情被揭露,有过暧昧的青梅竹马登场还致力于扳倒女主叔父就要把女主拉下台,男二和女主熟识也被男主发现并吃醋,女二在宫外做局,女三上位等等。
女主这个中殿做得是战战兢兢疑神疑鬼,虽然男主嘴上说着自己是爱女主的,但后续男女主的亲密互动,已经感受不到男主的爱意了。
最后女二回宫且早逝,离去前和女主说开了这一段现在看起来还蛮超前的。
女主因为儿子的痘疮设法坛搞封建迷信被女三举报,女主就因为这个理由下线了。
女主说自己是因为对男主和儿子的爱去四的,单单从剧本身来说有必要这样吗。。
不过肯定也是为了贴合历史进程。
据说这部剧魔改张禧嫔人设在韩国本土是饱受差评的,就好像剧情里的那样:民众都认为女二是仁善的正面的,而女主就是邪恶的妖妃。
(蒜鸟蒜鸟收回这句话,女二本来就是善良的,在这部剧里也是) 或许应该说是女主在这部剧里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反而被剧里的舆论污名化。
事实是怎样呢,现代人是不知道的,不过这种试图夹带私货篡改历史的剧情安排,从某些角度来说还挺讽刺的,和现实形成了闭环。
再追,韩剧以前只能看个开头。
可这这开头真的是令我无力吐槽,好烂啊。
本以为会写宫中互抖,那知............一个女人,本身善良,即使遭遇大悲大喜,也从未改变。
因为一个男人走上了不归路。
总觉得可怜。
刘亚仁,每次看见他就想笑,特别是他笑的时候。
我从来不挑导演选角色上质疑,要你演,就是考验你的能力。
刘亚仁演的过头了,特别是每次上朝的时候,愤怒的过了头,一个天子,从来就知道国家的问题繁多,特别是天子与大臣之间的争斗,至少要表现的稳重点吧。
金泰熙,在内心的转变上做的非常到位,从一个积极向上,即使再怎么受到磨难也坚持自己。
在转变的过程之中的妖媚,的确挺到位。
再说,我总觉得这个女人可怜,本来可以逃亡清朝,说不定就和第一富商在一起了。
现实是很残酷,因为出身卑微,所以要不断努力,那知爱上了世间最高贵的人,中间的悬殊要靠什么拉近,只有爱,以及导演安排的小时就见过,好似命中注定,巧合之事一件加一件,难免让人生厌。
但总觉得最可怜的是东平君,爱上了却不能说,更不能与自己兄长争,还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爱的人,付出付出,所有的付出。
哎,东平君。
让我思考,一个人到底应该靠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实总是会让我们改变,见到的肮脏,见到的不公平,改变自己原本的善良之心,可就当我们改变之后,又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难道说真的要分高贵低贱么,别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努力过后又失去很多。
到底什么是最要的。
一开始看自己的感触是”不管改变什么也不要改变自己的本质,否则你会失去你原来拥有的。
(这戏单看节奏很快,可是已经过了四分一了,为啥玉贞还没跟皇上在皇宫相见)其实当个“戏说”,把女主名字改改,不见得比“拥月”差,但收视这个(估计海外版权会卖得不错,尤其张弛有度的宫斗戏 ),至少金泰熙的容貌和演技比韩佳人还是好些的,首先脸周正匀称,服装配色到位,完全就是把伊当作一朵白莲花来打扮的,葱绿桃红那套上衣绣白荷,真真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若单给一星,还是给改良韩服吧。
张玉贞和李焞都已经见上好几面了,但是无奈就是造化弄人。
到最后她奴婢出身的母亲因小事惹怒赵师锡夫人,遭到卷席棒殴,还要由私家奴婢卖去做官奴,导致张玉贞想办法要带上母亲逃到清国——要是当时移民估计就没啥好写了。
结果却在逃走途中遇到遭到伏击的李焞,因帮他治疗箭伤,导致延误逃走。
中间缝衣、赠衣之类的情节掠过不说。
感觉李焞永远对人心怀保留,即使是多次相见的情况下,他也不像一般人“缘分”“命运”,还要质疑对方何故拣选皇家狩猎地,是为了撞大运遇到皇室宗亲。
不过身处政治漩涡的他,估计也是被父亲的临终遗言警醒,“谁也不要相信,只能信自己”,政治上,无非党色,谁能为君所用就用,但绝不妥协让权,不让一DANG 独大。
“南人派”许积引入,“西人派”暂时被牵制,尤其是闵维重即刻因为送女候选世子嫔隐瞒母亲亡故为由就暂时废了,但私底下这两派没有停止斗争,彼此都要挟持皇帝,壮大自己的势力。
“南人”首领许积是狼,深藏不露,比起霸气外露的闵维重,下手还要毒,先是要求更大的官位封赏,和对弈时微笑着吃掉对方的棋子,李焞倒也爽快,说车马被你尽数吃了,留个卒子给我吧,我要昔日教我武功的那人进宫。
加官进爵后许积也没消停,和福寿君密谋联手,打算直接在自己的寿宴上伺机动手弑君。
(他帮着福善君跳出来夺位这段似乎太过,)虽然许积是想挑战尊卑秩序,是不是太着急,直接“项庄舞剑”抄家伙上了,最后这群女子刺客行刺被及时制止,因为张炫知道世子和张玉贞的关系赶紧反水。
东平君始终用风流好玩,言语无羁来隐藏自己真正的内心,这里是肃宗的亲信。
仁敬皇后的命运很快就要结束,父亲是握兵权的“西人派”,不过是稳固政权与闵氏抗衡,肃宗三任皇后皆出自名门世家,真实的她年纪小、体弱有病,卒于天花之症。
这里着墨不多,却令人感到可怜。
一直遭受冷落,难得皇太后引至李焞面前。
为了敷衍大家,两人投壶为乐,人前似乎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但各投一枝后,皇太后走远,李焞实言相告,人前做戏即可,不能奢求太多。
倒是李焞一直不忘当时佳人手缝布衣,但日后,“愿为衣裳被之”的昵语却恰恰有不祥之音,李焞本人对张玉贞倒是宠爱有加,但也不等于是独宠,后来还有几个嫔妃,“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其实对于君王,衣与人都是新的好。
故事翻新,总喜欢强调君王之爱,但那只是撰写者的一厢情愿,众位阿姨宠溺无边的“拥月”里,总有一位“体弱多病、霸气、温柔、痴情”的君王可以N年不合房,为心上人守身如玉——这不科学。
当然这里李焞也没合房,因为很快仁敬得天花,最后一面他不怕传染去看望,也算有义。
越看越有点点像康熙,不过康熙爷趣味更广泛,不像这里整天忙着朝斗都冷落美人没时间睡觉,第一任老婆是索尼的孙女,索尼一家子为康熙保驾护航,顺带除了鳌拜,康熙和第一任老婆少年夫妻情深,还生过几个孩子,还写诗文纪念;第二任老婆也死得快。
看起来霸道君主命太硬了,克老婆。
张玉贞为免母亲的痛苦,作为赵师锡门下送选宫女入宫,结果因身份和慈京的旧恩怨再次受到“针房”宫女们的奚落打击——基本宫斗戏都是,闺蜜和诡蜜并存,可能有个缺心眼的闺蜜作好百合,也有个狠毒争宠的闺蜜背后插刀,有时还会二合一表示深宫太复杂,好人都变坏了。
最后赞一下助演张英男女士,从国情局直接穿到“针房”,台词铿锵有力,目如冷电,直接把小宫女秒成渣渣,一个个在她这个尚宫眼里“都是屎”,倒是瞥了一眼沉鱼落雁的张美女,眉毛挑一下表示知道了。
尚宫不喜不憎,说明人家的专业性,培养好女裁缝,好好干活,长得美丑其实和手艺关系不大,如果长得美手艺佳,那以后就会谢谢栽培。
还有幕后主脑庄烈太皇太后,历四朝不衰,这里是肃宗的曾祖母,仁祖的皇后,为后时年纪很小,《花的战争》里选的少女端方娴雅,可是不敌狐媚的赵氏,史载她因中风,被仁祖迁出宫,仁祖只专宠出身不高的赵氏,但庄烈无子嗣却能让凤林大君对她恪守孝道倍加尊崇,可见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手腕。
这里和肃宗之母明圣皇后杠上,被讥讽没有儿女所以在后宫也就无立足之地,引起旧恨。
所以要赵师锡为她找两班出身美女,以图控制后宫有自己的人。
这戏一直紧贴各色宫廷戏,啥 大长今、宫心计,尤其是玉贞的活儿和刘三好太像了,就是面慈心软的女劳模,而且李公子从少年爽约到青年,完全是在骗人家玩,为啥你这么傻。
说自己本名时,玉贞你的智商降低了么,有敢和皇帝同名的么,都会避忌改名,敢这么叫——你没有反应么。
妖妃至今还没附体,也就是前面和赵师锡夫人对白还有点反抗度,大家喜欢如妃娘娘是因为她见佛杀佛遇鬼挡鬼,身怀六甲直接去鬼屋把帐子一掀,供品打翻,大叫:倒看看是怕鬼,还是怕老娘。
至于华妃娘娘虽然翻白眼现开销,但架不住凌厉到立马赏一丈红打到皮开肉绽,还冷笑几声:可叫你知道本宫的厉害。
最后撞墙也撞得漂亮。
玉贞姑娘,赶紧黑化吧,你完全是在走大长今被迫害的道路。
刘亚仁的演技还是迅速进步的,本来认为他古装扮相不及东平君好看,但即位后的霸气确实彰显无遗,和闵维重、许积的对手戏很有看头,但我还是觉得他演时装更适合啊。
就是看完总觉得朝斗说太多了,粉红太少了(不过我也不愿意天天看个爷们哭啊,回忆啊什么的),跟戏名“张玉贞为爱而生”这个琼瑶派的名字有什么关系。
三个后妃怎么还没聚拢呢。
戏剧的节奏有问题。
张玉贞为爱而生 绝代风华第九篇(17-18) 母凭子贵这两集中张玉贞的孩子出世,也就是未来的景宗。
顺便了解了一下历史,才发现编剧改真是只借了张玉贞和李淳时代的名字写了一版同人小说的感觉,剧中内容跟史实相比,几乎只有名字和结局是一样的。
说起来也有趣,历史上肃宗李淳1661年出生,1674年即位,也就是说李淳即位才十三岁,那也就意味着全剧开篇几乎都是杜撰的,不过那段反而写的生动。
再有的改编就是肃宗九年,也就是1683年,肃宗21岁时,大妃明圣王后去世。
1688年,肃宗跟张玉贞的孩子李昀出世,1689年张玉贞才正式封正一品嫔。
这些历史事件在剧中的设定是骑马滑胎后封一品,朝廷借大妃去世为由驱赶张玉贞,而玉贞也以怀孕消除危机。
参考历史不是为了研究此剧究竟与历史相差多少,而且想了解一下为何历史上的张玉贞为何是被肃宗亲手毒死的下场,从而探求编剧如此改编的缘由。
然后我得到的结论是,历史中的张玉贞更能理解和接受,因为历史中的她不仅贪婪权势,拉帮结派维护势力,而且历史上的王并非如我们剧中那样深情与专情。
说起来有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感,在我们惋惜这段凄美的爱情时,回过头来才发现,所谓的美好皆是一场镜花水月。
既然是梦境,为何不能再任性一点。
或许是编剧希望我们在美梦一场之后回归现实,所以才想尽了办法将路拐回了历史。
回到这两集的剧情之中,概括来讲就是玉贞得子,李淳为爱子扫清政治敌人实现西人南人换局的过程。
张玉贞以怀孕为由消除了众大臣的反抗,照宫廷的规矩,在后宫这种重大的事情应该首先通知中殿,但是却没有提前告知仁显。
仁显难得发火到打人,而张玉贞这样做只能说是经过一次失去儿子的经历,已经对仁显恨之入骨更别提告知她。
在后宫里母凭子贵的表现手法倒是挺欢乐的,每天的胭脂颜色都能受到众人追捧,即便是中殿也不见得有这种待遇。
剧中痴情的王看到心爱的女人生产,心急如焚。
此时却看到有人以玉贞母亲身份为由羞辱自己的丈母娘。
李淳深知立玉贞孩子为世子艰难重重,加上自己身体状态不保证,所以决定让东平堂叔帮忙。
分析来看,这两集以封世子为由在朝廷线上斗智斗勇的情节为主要篇幅。
相比之前的剧集来说,朝廷线是最多的一次。
曾经看到过一篇分析张玉贞收视缘由的文章,提到这部剧主线副线杂乱,让人搞不清主次。
连续这几篇剧评写下来却有此感。
若是单看这两集,李淳假死合伙东平堂叔欺骗闵大人下台的剧情峰回路转十分精彩。
当李淳在大殿上痛晕,几日卧床不起,东平君坐上皇椅的时候,要不是知道李淳没这么早退位,肯定会信以为真的。
此时李淳的智谋完爆闵大人等西人党,以棋对弈,静候敌人入瓮的感觉颇有梅长苏穿越的即视感。
单从角色命运来看,梅长苏深入人心胜在以自身性命为代价通过智谋帮助自己在乎的靖王扫除障碍,而李淳令人惋惜在于即便用尽全力呵护所爱之人却依然眼睁睁看着爱人离去。
对于即将的剧情发展有着深深的无力感,那身在帝王家的人,若想同时拥有权力与爱情,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兼顾。
张玉贞返回宫中从仁显手中夺回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一次被害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恐惧感笼罩全身,怕是无法洞悉仁显保护孩子的善意。
虽然这两集迎来了换局的喜悦,但是前面仍有许多隐患潜伏。
张玉贞当下的形势,前有玄治秀对抗张炫,而张炫拽着张玉贞这棵救命稻草势必拉她下水,后有李淳对于大妃之死的质疑,虽然并非张玉贞有意害死大妃,但是其中的牵扯足以让李淳难以面对。
而对于崔淑嫔,她能够介入的前提也是李淳心中早已出现裂痕,更何况是西人复盘的希望,就像当初张玉贞对于南人的存在,崔淑嫔就是那个西人的希望。
张玉贞为爱而生 绝代风华第八篇 (15-16) 鸿沟经历丧子之痛的张玉贞,决定用自己生命为代价去陷害仁显。
不禁想起武则天,为了登上后位杀害自己的孩子。
但是显然张玉贞这庄买卖做得不值,不仅没实现目的,把大妃气死了,还引起李淳的怀疑,更可怕的是被迫跟张炫站到了同等战线。
为什么说很张炫同战线更可怕?
一是由于玄治秀的存在,二是由于大妃的死并非被气死这么简单。
具体原因在后面的剧情中会逐步清晰,就先不提前分析。
总之这两集中大妃的逝世成了张玉贞与李淳之间美好爱情线的裂痕,让李淳无法面对昔日相伴的张玉贞。
然而张玉贞为什么做了这么不划算的买卖呢?
十五集初的时候,闵大人在联合大妃弄死张玉贞孩子之后,担心自己的位置以及中殿的地位,再次恳求大妃替自己背黑锅。
大妃怎么说都是王的母亲,孝顺的王再气愤也不会惩罚自己的母亲,所以就以晋升为嫔来弥补张玉贞的逝子之痛。
而嫔位对张玉贞来说算什么呢?
只要不是中殿,就没有与大妃抗衡的能力,本就张玉贞恨的火苗就在心中缓缓燃起,大妃又来煽风点火。
当张玉贞得知即便再次怀孕也要把孩子过继给中殿这一宫廷惯例的时候,张玉贞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
其实若没有大妃这一训话,张玉贞本可以有多种选择,只是顺着张玉贞的气愤,编剧为她选择了最坏的一种。
若非如此,以李淳对张玉贞的爱,不仅希望她生下元子,更是早晚都会立张玉贞为中殿的。
而编剧笔下的张玉贞并没有考虑到李淳会怀疑这件事,以爱之名选择了一种别人伤害自己的方式,以此去伤害别人。
编剧似乎有意把情节靠近历史,把一个骄傲自信有着服装设计梦想的正能量女子硬生生的靠近了历史上的妖妇形象。
其实我不介意女主黑化,只是智商情商均下线的张玉贞已然让失望至极,她在宫中最大的砝码就是王的宠爱,而她却被废除中殿的微小可能性所吸引。
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中殿没废信任废了。
李淳想起父王去世的时候对自己所说的不要相信任何人,这才意识到,即便是曾经信任的爱人也开始欺骗自己了。
想必李淳的内心也是爱恨交织吧。
以爱之名,伤了爱情。
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冲动去做违背原则的事情,尤其是在能力不济的情况下,当被人抓到把柄的时候,不仅玩不过别人还能搞死自己。
况且人往往能伤害最深的,都是最为亲近,最为在乎自己的人。
虽然对于张玉贞经受的折磨感到同情,却无法认同她的所作所为。
随着大妃去世落幕,每个人内心的盘算都有所调整。
仁显失去了大妃这个后盾,做噩梦是玉贞害死的大妃。
仁显倒也是单纯,实话实说难免惹怒王。
虽然李淳难过怀疑但是看他在朝廷上坚持的状态,就明摆着护玉贞到底了。
闵大人见状更为坚持驱赶张玉贞,此时若不行估计就没什么机会了,大妃一死他们少了后盾,所以想尽办法拖张玉贞下水。
然而万万没想到,张玉贞竟然又怀孕了。
李淳虽然难以面对玉贞和这个孩子,但是仍然欣慰两人爱的结晶。
只是掺杂着对母亲的殇与惭愧。
张玉贞沉浸怀孕的喜悦中,也没有察觉到王的怀疑,也不知道玄治秀已经跟王相见并做了交易。
而交易内容中的那座宫殿,恐怕就是就善堂吧。
玄治秀的出现弥补了东平堂叔的弱势,为爱情线上加了一点火花与期待,只是玄治秀对张玉贞的喜欢与东平堂叔的悉心关照不同,他背负着杀父母之仇恨,洞悉王的生性与时事发展。
除了爱情线上的博弈,还有一个场景让我觉得非常触动,在大妃去世之后大王大妃也病了。
大妃生前,两个人的关系几乎是见面就发生争执,恨不得另一方早点消失。
然而当大妃真的去世的时候,活着的人却不仅的思念起对方。
在无尽宫斗利益和政治党派之间,一批又一批的人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是争执却永恒存在。
一个女人,为了她心爱的男人,不惜千辛万苦,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得到了梦想中的位置,然而,也为了心爱的男人,放弃了一切,重新回到了原点。
张玉贞终究是看完了,结局我无力吐槽了,多少凄凉。
殿下知道张玉贞回来了却还在一边等待着,漫长的等待着张玉贞的自尽,身为他最心爱的女人,是不应该无动于衷的。
我以为他会奔跑过去,砸了那杯毒酒。
但是没有。
真是有点小失落。
可是是我的幻想有点罗曼蒂克,认为爱人间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让对方先比自己而去的。
活着的人永远会比死去的痛苦,所以尽管殿下完好的活在这世上,他依旧是失败着的。
我在剧中最讨厌的就是后面出场的淑媛,怎么这大眼睛的小尖脸看着让人恶心呢,一瞪一瞪地,实在很不喜欢!
而且最后还使阴招,致使张玉贞去世了。
结局没有给淑媛的恶报,真是让观众难以忍受!
为什么作恶多端的淑媛没有得到惩罚呢,喂,导演你是漏写了什么!
这个讨厌的女人与中殿娘娘相比,简直突出了她是多么善良的配角。
仁显皇后倒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在这个剧中。
反正一开始看见她,我也是浑身的不自在。
不过她的眼神透漏着一股无辜单纯的气质。
一脸无害样。。。
哈哈,看她后面的表现,我发现她也只不过是一个可悲的女人罢了。
几次凭借父亲的势力和那些所谓老论西人的势力来获得中殿娘娘的位置,但实际上呢,自己是否开心呢?
看着自己的男人和其他女人在那里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自己何尝一天是开心过的?
她终于在临终前对张玉贞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惜呀,可惜,她人是走了,也同时带去了张玉贞的生命。
她万万也没想到,她们两人的命运纠葛这么的复杂。
张玉贞确确实实是个为爱而生的女人,殿下的英明才气也是值得她去爱的。
殿下自然是很爱很爱她的,但是李淳可以自由的爱她,而殿下却不可以。
这个身份注定要放弃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是殿下,所以不能不听从那些权势们的指挥,在他们的怂恿下,废黜了原来是中殿娘娘的张玉贞,然后在巫蛊之术中,也间接导致了张玉贞的死亡。
张玉贞是甘愿为他而死的。
就像为他而生一样。
可怜的女人,死在了宫廷阴谋中。
张玉贞原本是善良的女人,然而入了宫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们一步一步看到她的变化,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无奈吧,为了得到心爱的东西,不得不去改变。
当她被迫屈服于大妃娘娘的各种压迫时,她终于知道只有反击才能赢得胜利的战争。
于是开始自导自演了,假死以废黜了中殿娘娘。
然而不正当的胜利终究要品尝恶果的,这部剧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
那时,我就觉得中殿娘娘特别的可怜,又反而责难张玉贞的不应该了。
居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她的初恋情人都看扁她了,想要报复来引起她的注意。
张玉贞呀,张玉贞,可惜你爱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帝王家的人。
注定,是一场悲剧。。。
BEC终于告一段落,这几天辛苦的图书馆生活也可以暂时小别。。
考完试的一瞬间,突然有一种空虚的感觉袭来,第一次回到寝室,不知道接着干什么。。
于是拾起老兴趣来,还是回归看看肥皂剧。
选择这部剧来观看,是因为我很喜欢看历史剧,历史是既定的,这其中总有一种命运无法改变的无奈感。
当这种无奈感化作一抹忧伤,就会有不完美中的美感。
喜欢的一个茶道师傅说,人生是不完美的,而我们追求着完美,就像茶道,这是对美的一种温柔的试探。
所以即使知道张玉贞的历史结局,还是勇敢的面对自己脆弱的玻璃心,纵使泪点几次被戳中,也来看这个波澜壮阔的女人如何从一介贱民走向至高的后位,又在最高处被她所深爱的王赐死。
烟火VS月光故事刚开始时,是两个女人的相遇,一个是张玉贞,这个传奇的女子,此时还只是一个做衣服的下人,另一个便是出身两班贵族的仁显王后,她以后的对手。
两个人在一场盛宴后的对话,明显地反应出她们分别对生命不同的价值观,仁显说,我不喜欢烟火,它只在一瞬间绽放,比起它来,我更想当月光,虽然阴冷,但却可以永恒。
玉贞说,我想成为烟火,只为那一瞬间的美丽,对于只有一次的人生,不就够了吗?
于是仁显走进了历史,守住了作为王后的应该有的王室的法度,一辈子没能得到王的垂怜,她要的是后位,要的是作为两班贵族士大夫的脸面。
有些人可怜高贵如她,却只能像月亮一般幽冷寂寞,但其实我觉得她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应该可惜的是她不过是自己的父亲闵维重作为西人政党挑战王权的棋子,这样的命运,让她永远处在士大夫与王室之间尴尬的位置,一个永远无法明白丈夫所需要的王权的女人,能得到也就只有后位和历史上贤良淑德的称号而已。
而在这些的后面,你能看到就像那些田地里一个个伫立的贞节牌坊一样的荒凉。
可能我对仁显有些苛刻,也许是因为我太喜欢这样鲜活的为自己而活的玉贞,像烟火一样,只要曾经美丽的绽放,有人说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
但对于我来看,这其中有悖论,笑到最后的人,也许一直痛苦着,到了最后一刻才有一刹那的抿嘴,而没有到最后的人,却在中间笑的灿烂,笑的出彩。
只是依靠着两班出身就高高在上的仁显是永远比不上那样拼命努力改变命运的玉贞。
只有这样拼命的想要过自己的东西的人,才能明白自己的丈夫,一个凡事都要经过一番与大臣的争斗才可以得来同意的王对王权那炙热的渴望。
只可惜无论是月光还是烟花,王权之下,又安有焉附?王权VS爱情王与玉贞的相遇就像是一场许诺。
面对着为自己卑贱出身而痛苦的玉贞,王说,我会成为你的衣服。
那件你想要的衣服,只要洗洗干净,穿上以后,就不会卑贱的衣服。。
只可惜这件衣服的名字叫做王权。
王想改变玉贞的地位,就得利用王权来保护她。
保护这个不只是出身奴婢,并且是出身于与当朝权倾的西人政党作对的南人。
这样的王从小就立志要摆脱成为西人的压迫下的傀儡,而成为真正的让所有人恐惧的君王。
王权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可以保护他心爱的人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他人生的目标。
他需要王权守护玉贞,这其中也是悖论。
要保护,就得有王权。
当玉贞威胁了王权的稳固。
你是选择玉贞,还是王权。
选择玉贞,没有王权谈何保护,选择王权,没有了玉贞,王权的作用是什么?所以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王权,因为王权的作用不只是爱情的雨伞,更是他人生的目标。
进论坛,看很多网友都在说不敢看最后赐死的结局,想起昨晚看的话剧‘你好,打劫’里的对话,“对不起”“跟我说什么对不起啊,你又不是社会”。
联想最后的结局,想必玉贞也会对王说“和我说什么对不起,你又不是王权。
”这剧中我最动心的莫过于第八集,一片雨中,王走向玉贞,玉贞说“身份卑微的宫女,要想靠近至尊殿下,就算通过数百位宫人和内官也不能胆敢靠近的就是殿下。
是千里迢迢赶到这里的,就算把之前的路都加在一起,比我所有走过的路加起来,靠近殿下的路还是更远。
比天和地更高更远的地方就是殿下所在的地方,绝不能靠近的天就是殿下,现在明白了吗?”王说“现在我对你还不是男子汉,只是一望无际的天的话,你要看清楚了。
你看清楚了!
这个至尊为你而崩塌!
这个一望无际的天为你崩塌。
”看了十四集,我想虽然是悲剧,仍会选择看下去,因为这是玉贞想要的人生,像烟花一样曾经灿烂的人生,即使依然是被王权所覆灭,但是只有玉贞拥有过这天为她崩塌的瞬间。
一开始看到刘亚仁+金泰熙+古装,真的以为还不错。
可除了各种偶遇、做衣服的情节还能看之外,其他跟大臣吵架、跟叔父吵架、跟泼妇吵架等等一系列表现男主女主身不由己的部分真的是看够了。。
尤其是儿时的部分。。
难道男主女主就一定要小小年纪私定终身么?!
私定终身还要因为一些狗血的理由忘记?!
相遇时一定要有似曾相识之感?!
关键男主女主那样的颜儿时怎么会长成那样?!
(这才是重点。。
)跟捧日之月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瞧人家青梅竹马得多么清新自然,情谊深重。。
再说东平君到底是肃宗的叔还是哥?
为啥总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千年男二?
还有女主的娘。。
人家老婆不让你给她老公换衣服就别去换啊!
好好的,换着衣服还对视?
说你不是故意的谁信啊!
如果是为了推动情节,那实在是太生硬了。
泼妇既然收了成东日大叔的钱,怎么着不能出手啊?
关键这样根本显不出女主的娘无辜啊。。
男主的娘更是。。
自己收了大臣的钱根本不藏着掖着,男主和男主的爹还只能无奈的忍让?
果然朝鲜是真正的礼仪之邦吗?!
最扯的吐完血下一集马上原地复活是什么体质?
那个女巫。。
算这么准算不出谁才是真的煞吗?!
仁显王后。。
明显的外强中干,嘴硬心软,各种隐忍落寞竟然没人发现。。
最后,一个天天看论语的人没看出来鸿门宴?
人家都舞剑了好吧?!
现在只坐等肃宗怎么下令处死张禧嫔。。
感觉后期为仁显洗白了,是不是黑化贤妃遭到投诉了?
从仁显男和同伊一路看下来确实对仁显好感大涨,就算作秀也做得一生滴水不漏,不偏不倚,当然这剧里也表现出来了,贤惠是因为有家世和外援的底气。
喜欢同伊里自信到傲慢,优雅与情义并存的禧嫔,不喜欢这里有王撑腰就恃宠而骄,离开王就束手无策哭哭啼啼诅咒以后要报复的玉贞,不过根基不稳涵养不足应该是符合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从全宫禁读南征记这种色厉内荏的命令就可以看出来。
刘亚仁把肃宗的心计和霸气甚至焦躁都表现出来了,不过这剧反而因此政治不政治言情不言情,评论说的对肃宗太克老婆了,肃宗应该就是能看出每个人的接近都有目的因此利用每个亲近的人的那种聪明人吧,离得远才能看出他的好少受他的伤。
东平君一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为会有大翻转,结果自始至终都那么萌那么忠诚又深情啊……
张玉贞为爱而生 绝代风华第一篇(1-2) 情窦初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
当张玉贞和众多贵妇人陶醉在芙蓉阁精心策划的时装秀时,赵师锡的妻子将一切都摧毁了。
华美的服饰染上了尘土,精致的配饰失去了光泽。
那个时代的规则是,即便再有能力也得因为出身而卑贱。
规则,从古至今就是统治者为了让他人听从于自己而虚构的条条框框。
用道德和阶级的枷锁束缚于人。
而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人,无一不是想挣脱这种规则的人。
肃宗李淳怜惜儿时所见的民间疾苦,无奈于朝廷党政相争中是大夫的嚣张跋扈。
权利真的从帝王而来吗?
闵大人用实际证明了这一点并非如李淳所想。
不得不说这个闵大人可真是厉害,让全部士大夫都不来参加王子的册封。
而与之相对的那个体弱多病的王就像是闵大人的傀儡一般,任凭满朝的大臣嬉笑着。
虽然生而为王,但是李淳仍然是个不懂权谋的孩子。
只有经历他人无法承受的波折才能实现那些光芒万丈,而只有忍受这些屈辱,李淳才能蜕变为真正的王。
为了维护王的权威,捍卫这个位置,需要付出太多,放弃太多。
而张玉贞恰巧成为这个年轻的王不得不放弃的,不管是儿时的约定或是成为王之后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始于那一本羞涩的春宫之图,虽不露骨,但也在小李淳心中埋下了欲望的种子。
这个时候的张玉贞经历了失去家人的痛苦。
张红珠之死不仅给玉贞家人带来这样的悲惨的逃亡更加剧了堂叔张炫的报复之心。
因地位阶级的束缚而失去的爱女,因阶级地位所被迫烧毁的步撵,更是因被当众践踏在地的自尊。
咬人的狗不叫唤,这个道理应用于人仍然适合,有一天会偿还这一切,即便粉身碎骨。
人若没有那样的经历,就不会有那样的想法,更不会理解。
此时悲伤至极的张玉贞还留在昨天破碎的约定之中,而李淳已经不是那个会因为鸟儿受伤就心急的呼喊御医的孩子了。
而正在冷血的路上越走越远,无视鸟儿的死也无视心中的伤痕。
想要成为王就要付出他人不能承受的艰辛,而若想化身为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主自然也是要经历非人承受的苦痛。
慈京因嫉妒所做的恶作剧,万万不会意料到会让玉贞丧身火海,更料不到会害死人。
那个能够在她难过使她振作的师傅也为了就她而离去了,随着他堂叔派人放的一把火焰。
一切悲伤都停留在玉贞的梦境里。
那些过往的人或事虽已不在,但总是这样猝不及防的让人惊醒。
命运总是交织在一个个巧合与误会之间。
那个成长为男人的王,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士大夫逼得慌了阵脚的孩子,而是会以非凡智慧劝说白银大人重新弹奏的王世子,在突袭中保护白银大人赶到现场的王世子。
为了这一刻,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上天和编剧眷顾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为他们安排了一次惊人的巧合,熟悉的面孔就在眼前,只要有一个人记得,这不就是满怀希望的未来吗?
上学期看的,又重温了一遍,金泰熙啊啊啊,我的女神的剧必须看。这部剧的男一号演的太赞了,虽然有些剧情略夸张,但精致的服饰道具,男女主角的颜,当然还有荡气回肠的剧情都非常赞。大爱结局,虽然哭的稀里哗啦,但觉得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越往后越是扯淡的剧情崩坏的人设,不是为刘亚仁根本不会快进看完…
喜欢这样子打破胜利者写出来的历史 金泰熙美哭我 彻底迷上刘亚仁欧巴 帅的不要不要的 总觉得棒子国的演技要比中国的演技强很多很多很多啊 看看亚仁欧巴眼睛都是戏 擦肩 相遇 缘分 命运 命中注定 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
泰熙太美啦~~~
原本以為這會是可以和「捧日之月」媲美的劇 結果真的好雞肋 張嬉嬪這個人物塑造得一點都沒有亮點 甚至有點突兀。也許是思維定式 總覺得後宮最偉大的那個人是爭風吃醋和權力鬥爭之時出淤泥而不染的那個人 但張嬉嬪從一開始回宮就是帶着陰謀的 不過那個淑媛看着真的很討厭 說明這姑娘演得真心不錯。
所有的情節設計都純是為了讓主角談戀愛吖…
有一种回到初恋懵懂的感觉,太棒了,支持
为了主角跳着看完了
看刘亚仁顺眼很多,金泰熙看多了真的会腻呢,虽然脸是好看的,可能演技不行吧
奇怪了,明明很好看啊,女主演技虽不能比甄嬛中的孙俪,但也没那么烂啊。身为刘亚仁脑残粉,这部剧当然要看
四星给刘亚仁!
刘亚仁还是古装好看 (╯3╰) 声音霸气死了!虽然如此,但还是挡不住我弃剧的节奏!
刘亚仁+金泰熙,这组合太刚了。。
虽然被刘亚仁迷得死去活来。。但这剧的后半段也只能快进迅速看完啊,至于眼泪才不代表什么╮(╯_╰)╭
韩国的宫斗手段在中国古代分分钟被整死。为了刘亚仁追完了全部 最后那场哭戏好心疼 至于金泰熙 实在长得太像我表姐 害我老出戏
。。。。。近期看过最烂韩剧,可惜了男女主角的脸蛋
刘亚仁好帅
因为这部戏认识的刘亚仁。泰熙欧尼偶尔接不住刘亚仁的眼神戏,她的很多肢体语言+眼神表达,对比未来的青龙影帝亚仁同学,回应略显空洞。服化道美,宫斗幼稚。永远记得寻找洗踏房裁衣时,两人对视的一瞬间,我当年扑通扑通的心跳,以及那曲深情的ost。韩剧就是送我们给少女时代的少女心的若君王是这个刘亚仁,哪个女孩又能说不愿为他入宫,拼上所有奋力一搏,只为一换他的笑容与温存呢?
仁显 张禧嫔 淑妃崔 肃宗 这段故事都要被拍烂了 11集弃
看到14集,弃,实在是侮辱观众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