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好…是沒有想像中的好。
兩個小時有多,節奏拿捏準繩,基本上沒有冷場。
畫面流麗,色彩豐富。
武打場面精心設計,尤其開場不久太子與婉后格劍一場,結合武術與芭蕾舞,有如一齣雙人舞,賞心悅目;全副武裝盔甲羽林尉在深林舞場中大戰手無寸鐵的白麻衣面具樂人,刀劈得狠、血流得多、場面攝人。
製作和布景皆花過心思,服裝華麗;主題曲《越人歌》哀怨淒美;譚盾配樂有古意,保持水準。
是的,我覺得《臥虎藏龍》是好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配樂出色。
細節頗可觀:太子無鸞以「越女劍」在紙捲軸上挑出《越人歌》;無鸞在婉后再被冊封為后的宴席上演出默劇,單配鼓聲,劍拔弩張…;尾場青女的「越人舞」有新意。
B級以上水平。
花錢進場的應該不會破口罵人。
可是。
與近年結合中港台西日的fusion大片犯同樣的毛病──劇本粗糙、人物塑造簡單。
更荒謬的是,措詞對話全使用現代語言,聽著好不礙耳。
葛優演弒兄篡位的皇叔,一直垂涎兄嫂婉后,即位為厲帝后即冊封婉后為自己的皇后。
章子怡演婉后,先帝崩死,再嫁殺了自己丈夫的皇叔,兩度為后,後來處心積慮弒夫(厲帝)自己為王;與先帝的太子無鸞(吳彥祖)青梅竹馬,後來多番在明在暗阻止厲帝暗殺無鸞;周迅演三代重臣之女青女,無鸞的待娶妻,單純忠貞。
Hamlet的中國古裝豪華版?
章子怡過得去,看得出很努力。
只是天生長得像鄉氣村姑(因此「一個都不能少」入型入格),演嬌貴深沉霸氣的皇后…很勉強。
據說婉后的眼睛時而嫵媚,時而讓人害怕。
章子怡差了不止一點點。
葛優其實只能演市井流氓小人物。
還是應該賴劇本?
弒兄篡位為紅顏?
杖斃挑戰自己的先皇重臣,多番心狠手辣企圖殺害無鸞,而當知道婉后要他死,他會甘心地乖乖受死…?
選角真是難。
若論演后妃,只有斯琴高娃…當然太老。
劉曉慶…也太老。
寧靜眼大無神。
厲帝嘛,《漢武大帝》的陳寶國或者《雍正皇朝》的唐國強演厲帝會不會更稱職?
章子怡有海外市場。
葛優是馮小剛愛將。
吳彥祖臉蛋是好看,身手的確靈活,武打場面是很不賴。
馮小剛說找他演太子因為他有貴族氣質。
在這部戲裡,最「貴」的的確是他。
只是眼睛沒戲,無鸞深刻的哀痛寂寞悲苦仇恨….眼睛裡看不到。
嘿,只靠滴眼藥水裝演淚是不行的,兄台。
對婉后欲得不得愛恨糾纏,吳大俊男彥祖演不來。
還有,無鸞是唯一使用配音的角色。
而配音的男聲,實在太像國家話劇演員,聲音太清太準…沒有感情。
一如《如果愛》,周迅是通部戲最稱職的。
青女的純真無暇,對無鸞義無反顧的愛情,周迅恰如其分。
演得好…可是那比眼睛還要大的眼袋是怎麼回事?
其實五官拆開無一出眾,以靈巧氣質取勝。
新進演員黃曉明演青女的哥哥,幽州節度使殷隼,受厲帝賞識,暗中與婉后聯手企圖夜宴刺殺厲帝,再圖謀自己稱王。
又要賴劇本。
號稱「文武全才」的少年英雄,結尾高潮一場,先是眼巴巴看著妹妹喝下毒酒袖手旁觀,大殿廝殺時居然只懂抱著妹妹屍體痛哭?
窩囊太過了吧?
編劇的錯。
話說回來,比陳凱歌的垃圾《無極》,張藝謀《英雄》的只有色彩畫面可看,馮小剛的《夜宴》可看性稍高一點。
唬洋人足夠有餘。
希望祖國大導演們不斷進步。
先看的《夜宴》的小说,后是电影。
一曲《越人歌》,幽幽荡荡,宛如仙乐。
一个曼妙的传说,春秋年间,一位越族女子爱慕楚国王子子晰,她打着双桨,唱着这首动人的歌。
王子终于被歌声打动,便与越女一同泛舟去了。
伴着这支歌,走进了《夜宴》。
于我的第一感觉,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越人馆、后殿、契丹边境、殷家大宅、皇宫夜宴,《韩熙载夜宴图》的五个场景,黑、红、白、青,匠心独运。
导演冯小刚、作曲潭盾、动作导演袁和平、美术指导叶锦添、摄影师张黎、编剧盛和煜,制作水准绝对一流。
《夜宴》是盛大的,用“沉郁而忧伤,平静而超然”来形容并不为过。
没有看过《哈姆雷特》,《夜宴》的故事对我来说也是新鲜:皇叔篡位,杀兄娶嫂,太子探知隐情,伺机报仇。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的情节太平,没有深意。
我并不这样认为。
冯小刚将故事时代远远地抛离了现实,可是对人性的探索,没有改变。
细细回味整部电影,婉后这个角色颇为我爱。
婉儿,两朝皇后,太子的青梅竹马。
章子怡的诠释,让这个角色成为了《夜宴》的灵魂。
冯小刚说,章子怡造就了《夜宴》。
有一句古语用来形容那些气质太过复杂的女子:深情在睫,孤意在眉。
这八个字对于婉后是很适用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那个曾经的婉儿,或许一开始她向往的只是和太子一起读书、习剑,等着无鸾对她说一声“我爱你”,可是这些注定不属于她。
命运让她成了无鸾的母后。
先皇暴亡,她本可以和无鸾相聚时,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厉帝,无鸾的叔叔,她只能依靠这个男人。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厉帝俯首在婉儿耳边低语:“江山不待!
”,随后下令封门,厚重的大门一点点阖上,一顿,厉帝的手从门缝里伸出,一停,婉儿的手轻轻地搭了上去,“该叫皇后”。
此刻,又有什么办法,改变自己命运,惟有权力。
眼前的这个男人,即使扶着他的手到达的是地狱,婉儿也别无选择。
“花死了,魂还在,这缕魂,就是‘红’。
”她爱的茜素红,正是《夜宴》里弥漫的欲望。
“一捆织锦被绳索引向织造坊的藻井,经过一根檀香轴,垂直泻向地面。
‘茜素红’飞流直下,如一层层红云堆积在婉后足边。
”盛和煜在小说里这样描写,电影里的相似画面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样的红,这个“时而妩媚时而残忍”的女子,那件绣着飞凤的茜素红长袍,红的那样耀眼尊贵,红的像人们熊熊燃烧的欲望。
一部《夜宴》,她,应该是最绝望的一个,无助的绝望,释放了她一切的欲望。
“最高境界的表演是将自己的脸变成面具。
”婉后如是说。
这张面具,是象征,是符号,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不的躲藏和掩饰,是复杂的宫廷和复仇中不可或缺的自我保护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婉后的脸上,不动声色的沉着。
大哭抑或大笑,这张面具就会破掉。
不是说她没有抛开面具的时候,只是很少很少。
人多是有欲望的。
婉后,整部《夜宴》中我最欣赏的角色。
也是应了网上的评论,皇宫中的女人,本来就不属于爱情,越争夺,越失去。
试想这样一个画面:风吹起她的茜素红,身后的飞凤犹如在腾空飞翔,那双曾经清澈的凤眼已承载了太多太多,几乎都要变成泪溢出来。
一场《夜宴》,她的彷徨,她的绝望,一朵开到腐烂的大红色罂粟。
她拼尽全力为了的无鸾,只是生命中的过客,那个她处心积虑想要杀死的人,却至死含着一颗爱她的心。
并非一切都揽在怀中,转眼间已是生死两茫茫。
她开始被唤做“女皇”,她的欲望,她的本能,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膨胀,一点点释放。
辽东鹤顶红,漠北黑蝎子,最毒是人心。
起初的她也不会想是这样的吧,没有人天生野心勃勃。
搂着她爱的茜素红,缓缓的告白。
刀光一闪,利剑刺破肌肤的一瞬间,她,脸上的表情,内心的翻云覆雨,死,对她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是谁在我们耳边浅吟低唱,是谁让我们的心轻轻飞扬,是谁在我们的梦里辗转缠绵,是谁在我们的生命中来了又返,那些曾经爱过的人啊,是否已经模糊了容颜……那个最后的镜头:绿色的浮萍,荡漾着,荡漾着,带血的越女剑被投入这漂着浮萍的水中,浮萍在水面晃动着,晃动着,归于平静,叶锦添说,“里面的绿色,不是生机,而是回忆。
”耳畔,响起张靓颖的歌声,重温那一幕幕:只为一支歌 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 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 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 模糊了恩仇我用所有报答爱你却不回来岁月从此一刀两段永不见风雨
其实《夜宴》不恶心(我现在很被国产电影调理得没了脾气,不恶心的电影就是合格的电影),叙事没毛病,声画美,美的不离题,就是台词别扭,剧情离谱。
冯小刚犯了陈凯歌一样的毛病,捞个三流剧本,拍起了网络小说。
也很GJM,重要角色一路情痴,爱得唧唧歪歪;同样地尊重女权,女人不是倾城祸国就是撑下半边天。
只不过陈凯歌偏好变态,冯小刚好乱伦 不知道冯小刚是不是较劲心理,你老谋子陈凯子能拍得了形式美、大投资、古典和特技...我冯小刚也做得来,不光拍得,还要告诉你们怎么讲故事!
这个故事没讲砸,前因后果、人物关系都交代的明明白白,除了傻点。
冯小刚这么沉不住气也有点傻,你是太自负呢还是受了刺激?
剧本很弱,看电影时候脑子比较闲,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朗朗弹琴,谭盾配乐,叶锦添造艺,以及袁和平的舞术,很享受。
紧张的情节不多,犯不上提心吊胆,跑了3次洗手间,什么也没耽误 偶尔台词让人倒牙,咬一咬就过去了。
原来担心冯小刚在结尾来一堆总结性陈词,所幸没还那么矫情。
看完以后,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感动,扯几句闲淡《夜宴》就忘得差不多了。
花钱买票不值,留个D9还值。
随便提点建议,这片子彻底改成王子复仇就有意思了。
电影本来可以围绕吴彦祖和葛优的对决来展开。
葛优演的厉帝不该是个情种,货真价实地一个阴谋家比较适合这个角色,也适合葛优。
章子怡的婉后锋芒太胜,一脸野心,哪有半点明哲保身模样?
这个角色如果作为一个有感情倾向的旁观者最好,只有在分胜负的时刻站出立场,但是不应该有扭转大局的能力,除非是阴差阳错。
青女应该是卧底或者是太子的密使,总之无间或者有点脑子就好了。
真正痴情的角色......我和D说,其实有一个人来担就够了,记得开头那个独挑一群鱼鳞卫的蒙面伶人么?
忠心不二,舍身护主,后来花花绿绿的角色成堆,又有哪个能比得上这位相公?
山林隐居那一段,本来就是作戏,可以做出不少好戏,不至就培养出一呆瓜太子。
杀回王宫,取证,复仇,明争暗斗,强强对抗,很直线但是也会很讨好的剧情,就生生被糟蹋成琼瑶剧.......诶 这帮文艺腔的导演,什么时候能拿女人不当回事了,拍的电影就男人女人都爱看了我看《夜宴》,精彩只有开头,虽然也有点做作,但是出了那个庭院,就遍地苟且,乌烟瘴气了....不止故事里的人,还有故事。
一直以来,冯小刚加上葛优,都是又一场冯式幽默的爆笑上演,但没有人能想到他们在一起还能出演悲怆的古代皇庭,还演得这么成功。
电影《夜宴》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期间某国的故事,历帝杀兄轼君夺位,并抢走绝色倾城的婉后。
婉后派人通知以往的恋人太子无鸾,无鸾成功逃脱叔叔追杀,前往官庭复仇。
婉后见无鸾后嫉妒他与青女的爱情,将青女放逐,并令青女的哥哥救下无鸾。
最后的夜宴上,所有人都被欲望埋藏,婉后也在登基之后被人杀死。
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西方著名戏剧《哈姆雷特》的影子,因此在对话上都带有几分莎士比亚的意味。
影片在开头部分便是太子无鸾的歌舞,正式开头后更是由章子怡扮演的婉后在肃穆的宫庭里盛装缓缓前行,以此奠定了整部影片极致优雅的风格和基调。
商业电影一贯突出了场面的盛大恢宠,但导演却选择了黑色为此电影的基色。
黑色压抑,森冷,优雅,也反应出了故事的表述方式。
外部均为阴或多云,自然光较暗,内部又都只采用微弱的蜡烛照明,容易造成一种厚重而迟缓的视觉效果,将皇族的优雅处理得十分到位。
在音乐上,东方古乐多温和古朴,而西方的大提琴,人声伴奏又在其中增添了一份盛大的感觉。
在大宴群臣的画面中,帝后敬酒的动作伴随乐曲起伏,浑厚的男声伴奏将那种尊华的气质更加烘托得无与伦比。
在台词上,《夜宴》比起一般的电影,更加倾向于舞台句,言词间情感充沛,仿佛朗诵,词藻也十分华丽。
对话并不是描白与直叙,而是带有了许多隐晦的意义,演员的动作与表情也较为夸张,与其说是对白,还不如说是皇家的诗朗诵更为妥贴。
电影镜头少有特写,多为远景与全景,在舞蹈或打斗中更是采用了大量180度镜头进行拍摄,演员衣襟宛如蝶舞,瑰丽如梦。
为了使整部影片看上去更加优雅,导演更是使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打斗,奔跑,舞蹈,都是在后期上进行节奏上的改变,以便应声而起,应乐而舞。
在服装道具上,宫庭宏伟,衣装繁奢,每个女子的脸部都苍白如纸,加上红唇胜血,凤冠霞衣,每个人都成为了欧式舞台上几尽华丽的优雅的歌者,烁然其华。
《夜宴》作为冯小刚的转型之作,调动了好几位一线明星与巨额资金,虽说票房有余,但在故事处理存在不足,稍有零乱,主题思想也并不明晰。
但毕竟是商业化与悲伤化的过渡期,冯小刚随大流拍出一部《夜宴》也已称得上难能可贵。
或许在故事上并不足取,但是以其优雅的风格也足以享受一些赞誉,《夜宴》也从此开始了冯小刚“悲情”征程,之后的《集结号》与《唐山大地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用“优雅”铺路,他终于成为了第五代导演的姣姣者!
一直以来对冯小刚的电影怀有持久的信心。
年年有年夜大餐,似乎习惯了冯氏幽默,在生活中偶尔都出一个包袱,平添一丝乐趣。
直到这排场空前、金玉重裹的夜宴终于端上席面,我只能叹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有人说:场面恢宏,打斗过瘾。
有人云:故事曲折陆离,出奇制胜。
有人说,音乐悦耳,悲切有余。
更有人说,演员演技卓越,可圈可点。
要知道,这席大餐可是花了1500万美刀。
再看后堂,也都是华人影届响当当的大厨:袁和平、谭盾、叶锦添、张黎。
可是看到一半,我旁边的哥们就睡着了,如果不是手机震动,估计就睡过去了。
我也是强忍着,坚持到最后。
出了影院直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冯老师:您老,能不能不要“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啊”?
很喜欢章子怡塑造的电影角色,尤其是宫二小姐,玉娇龙,小百合,还有这次的婉后。
表演的吸引力和张力都那样的恰到好处,产生共鸣。
一代宗师宫二病重,黑衣红唇对叶问讲,叶先生,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声音,眼神百看不厌。
她塑造的女性骄傲,倔强。
而我正是佩服这样的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再说夜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很震撼,面具白袍神秘禁忌。
想起小时候看哈姆雷特,黑暗的色调很是恐惧。
长大了看夜宴也是如此,尤其想到最后刺来的越女剑,更是寒光一闪。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回响,只是对越女剑更加好奇,鼓足勇气积蓄力量准备看金庸先生的《越女剑》。
结果 在毛概课上花了不到半小时看完,实在是酣畅淋漓,又有些小失落。
最近追神雕侠侣95版,期间一定会看原著,电影看的大概不会太多。
关于夜宴,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今天就不说了,现在扯上这个片子,就要扯到形式跟内容,中国与国际,票子和马子,这些话题有人比我更在行一百倍,我没什么话语权.最近讨论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恐怖的嫁接台词,好象这是整部片子里最受不了的一点.我个人窃以为这个片子里最受不了的不是片尾那个千里飞刀隔山打牛,也不是葛优的咸猪手,而是吴彦祖演的无鸾,或者说无鸾的心理.我实在是不愿意在这种场合提到吴彦祖.作为一个好色的女人,多年来这个绝色倾城的男人一直是我心中的男性极品和典范.我一位高姓奇丑的男性好朋友对此极端不屑,每当我在吴彦祖的海报前YY升仙的时候,此人总是诲人不倦地对我说:帅又不能当饭吃一般这个时候我都要发出三声冷笑后曰:你先帅给我看了再说此人颓丧败走ing.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祖祖不仅在女人心中是风月无边的,即使在男人心中,也是充满了对他既嫉妒又仰慕的哀叹但是看看这个片子里他演了个什么男人:伪艺术家+真强奸犯(虽然被侵犯的那位女性事后露出比男方更爽的表情,但是考虑到在整个事件中她一直奋力挣扎鬼哭狼嚎,强奸一说怕也不算虚妄).最要命的是他对父亲,叔叔,和继母+情人之间混乱不堪,缺乏逻辑的判断和处理.毫无疑问,无鸾的爹抢了他的女人.婉后提到说,当年她和无鸾都是先帝教授剑法,看他们的熟练程度,估计好歹也在一起练了个七八年.这七八年间,两个青涩小孩之间产生了懵懂的爱情,却完全没有发现男生的爹,先帝,早就看上了比自己儿子还小四岁的小女娃,用漫画界通用的说法这皇帝就是一罗莉控(不知道罗莉控意思的老人家请补习下<罗莉塔>和漫画常用术语),用老百姓的说法就一老牛吃嫩草的老不休.考虑到事业有成的成熟老年男性一般都爱吃嫩草(比如杨教授和翁小姐),所以看上小女娃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偏偏他还要利用皇帝之位和儿子抢女人.这个事情有两种可能:1,皇帝不知道太子钟情婉后,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他们父子完全没有沟通和了解;2皇帝知道太子钟情婉后,但是色字头上一把刀,顾得了小老婆就顾不了儿子了.这个时候儿子伤心地要离家出走,小老婆还反对过,他却没怎么挽留就同意了,果然是眼不见心不烦.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一个事实:这皇帝绝对不是个好父亲.鉴于以上推理,当我看到无鸾听说皇帝驾崩的时候,流下两行清泪,我信心满满地想:这孩子一定是在喜极而泣:老家伙终于死了结果下个镜头就是他怒斥婉后对不起他父亲,我那个晕啊!!!!!!!!!!!!!!原来这孩子已经忠臣孝子到这个地步,不仅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女人让给爹睡,还要让她对自己的爹从一而终!!!!!!!!!这种传统的,伟大的,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让我十分羞愧,也为我之前误解了他的泪水感到无地自容.再下个镜头又峰回路转:这孩子听说婉后又被自己叔叔收了后,愤然暴走,怒发冲冠ing.这个我就不懂了,既然他那么孝顺,肯把女人奉贤给爹,为什么就不能奉贤给叔叔呢?不都是他长辈嘛!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父亲,叔伯,兄长是三位一体的男权领袖,这三方中,任何一方亡故了,另外两方就要对小辈负无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项羽就是叔父养大的),小辈也要对这两方尽天经地义的孝道.现在他爹没了,叔叔就是他爹,亲爹能娶你girlfrined,后爹就不能娶,这有点说不过去吧?!!!婉后不管嫁给先帝还是厉帝都是无奈,无鸾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女人的难处,只是一味指责对方.最有趣的是,婉后嫁给他父亲,他没有对婉后提过一句"你对不起我",婉后跟了叔叔,他却不停地念经"你对不起我父亲",在他看来,自己的女人被抢,是可以容忍的,因为对方是父亲;父亲的女人被抢,却不能容忍.即使对方是亲叔叔.父亲就是天,即使他不算什么好父亲.在别的社会体系里,两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的较量,一般就是他们两个个体的较量.谁强(不管是魅力还是财力)谁得到这个女人,但是在靠血缘和关系维持的中国传统社会里,两个男人不需要较量,只需要伦理纲常.一但纲常被迫坏,五千年根深蒂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总能躲在正义的大旗后面大开杀戒.再后来呢有了点变化,太子发现叔叔是杀父仇人.但这段在抄袭哈母来特时抄袭的非常失败.哈母来特里面,王子是由父亲的鬼魂之口,知道叔父是凶手.这个片子里呢?没有任何证实,只有猜测.不要提那个拙劣的舞台剧,就是厉帝不是凶手,看到这种充满挑衅的,暗示他篡位的剧情,也会脸色铁青吧?所以这个情节也说明不了什么.总之关于厉帝的谋杀,整个片子里没有得到一点证实,全都是在试探和猜测.冯小刚更不是傻子,大概是怕在这个上面落下话柄,干脆就在片子一开头的的解说中明确无误地给厉帝贴上弑君篡位的大红标签,用来证明无鸾的复仇是多么准确无误总之现在剧情已经明朗如下:爹爹娶了自己的小蜜,可以,自己还要躲出去怕碍着人家眼;叔叔接了爹爹的老婆,不行,还要义正严词斥责该老婆不忠;叔叔杀了父亲,该死,就要报仇.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无鸾是一个骨灰级的二十四孝儿子加臣子.在传统社会里,这种品质高风亮节,可喜可贺,偏偏他又不能把忠孝进行到底.跟前情人穿着睡衣打情骂俏,抓住一切机会打听前情人的千丝万缕,最要命的是一边YY前情人一边对青女不轨.怎么看都觉得他对婉后从来就没死过心,那既然这样他当年躲出去干什么,住在宫里还不是可以抓住机会偶尔偷个情什么的,老爸虽说死了,但是婉后毕竟还是别人的老婆,他被追杀不仅不跑到乡下先躲几年,反而色令智昏地大着胆子跑回来情义绵绵.死前还呼唤了几句交党费的性质的"婉儿",要是他爸还活着他可是一辈子都没这机会简单说原因就是:他惹得起叔叔,惹不起爸爸.惹得起篡位的伪皇帝,惹不起根正苗红的真皇帝.在这个号称中西结合的片子里面,穿过伪莎士比亚,指环王,甚至是张艺谋的鬼影重重,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一点,纯东方的,但不见得多美的东西。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当腾格尔唱响第一句时我没有意识到什么,但那苍凉的声音漫延,我忽然惊觉…… 是越人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先秦的文字之一,不同于上邪的率直,宛转而悠长,似脉脉的眼!
今天半冲动的跑去看了《夜宴》,倒不是要赶上档的头期,只是忽然觉得,今天心境正好。
看电影这种事是要讲心境的,满脑子三纲五常天地正气的时候看周星星和金凯瑞是找死,如果你心情轻松愉悦,窗外明日清风……那么挑这个时候去看《夜宴》那是找堵。
很灰的一本电影,但符合我的口味,我很喜欢他的布景和服装,尤其是越人舞时穿的白纻布,很想裁几尺来做裙子穿。
还有无鸾洗头发的那方大石,虽然怎么想躺在上面都不会咋舒服,但是真的漂亮。
葛优还好,未了的时候小眼睛里也颇有几分阴厉的杀气。
倒是和章子怡的艳情戏看得不太舒服,没太必要嘛,而且葛老爷子让他去演个皇帝就已经有点虚了,还要再劫个色……怎么看怎么猥琐了几分。
临死时的悲痛也没有表达好,眼中都没有绝望,怎么会甘心饮下那杯酒。
章子怡的演技又长了,本来嘛这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角色就为了她量身定做,心坚似铁又妩媚如丝……她虽然火候还差一点,折转的时候生硬了点,但有骨子里的霸气撑着,不会倒。
吴GG在里面像一只花瓶,坚硬冰冷,华丽丽的易碎,不过没有关系,无鸾本身也就是这样的一只花瓶,算是相得益彰。
周迅一如既往的好戏,那样清澈到底的眼,我见尤怜。
只有黄晓明是惊喜,他也算是花瓶,出场不多,没什么情绪也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帅啊!
双目如铁,眉似刀锋……黄晓明啊黄晓明,你还是适合这种一身正气角色啊……那个丐帮帮主似的杨过……默……听说还要去演韦小宝!
你和阿良合该换个过子才对。
听了很多说人说《夜宴》是烂片,其实我真觉得还好,只是情节转得快了些,演员里除了章子怡和周迅都没有什么发挥,自然,也是没有空间。
但冯小刚好歹算是实在人,不像凯哥居高临下的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完了,个个都晕的慌。
他的故事比较实在,也比较紧凑。
这一段纷繁复杂的爱恨情仇,因为都是意料之中,反而觉得平常,只有鹰隼的那一抱让我惊动—— 哥哥心里有你,决不让任何人伤害你!
这让我忽然想到一句话:有的爱无解,他爱上了自己的姐姐!
最无望的爱,莫过于此。
心悦君兮,心知不该…… 这一场故事里有太多人,各自为政的爱着,各自专注而热烈,但都孤独而片面。
厉帝对婉后, 殷隼对青女, 青女对无鸾, 故事里唯一相互深爱着的那两个人,他们之间仍是相逢不相知的,各自伸出手去,离开千里远,急切而热烈的摸索寻找着,终究是一场空。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天地人伦纲常五义,套了一个宏大而沉重的壳子,但我一向喜欢灰暗的华丽,看起来倒也没有什么不适,故事再简单,美丽的布景与音乐都好享受,大片的意义本也就在于此。
借了哈姆雷特的名子,却不是哈姆雷特的故事,这次复仇的王子,软弱而冲动,带了艺术式的末日迷乱,似一只扑火的蝶,却让人有与之疯狂舞蹈的冲动。
于是厉帝最后黯然:是你眼中的忧郁,引起了女人们的柔情。
他以为是输给了他,在他最爱的女人心中。
百般不解,那个除了英俊与忧郁便一无所有的侄子,凭什么赢了他?
这或者是很多伟男子的悲哀,为什么他们总是会输给小白脸?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葛优太不适合演厉帝,不是他演技差,是真的不适合,他天生的冷调,那双眼睛再怎么燃烧都是理智的,于是没有人相信他为了一个女人而死。
若是换过发哥,或者会那种火热爆发的激情;还可以试一下吴镇宇,他的阴骛与偏执会更容易服众。
至于葛老大,还不如让他去演殷太常,那小眼睛里闪烁狡诈的光,抢起戏来想必是杠杠的。
音乐很好,我很喜欢,虽然同是出自中国古词,但《越人歌》做得比《南方有佳人》要好得多,两个版本我都很喜欢,片尾曲很大气,只是张靓影的声线还是弱了一点,有点压不住,不过想想新生代女星还哪个更大气的?
算了算了,不能要求个个都是惠德尼•休斯顿。
情节,是真的散了些,没办法,太多人,太多爱……还要把镜头分给华丽丽的场景和武打,以及媚人的艳情戏。
其实冯小刚还是那个冯小刚,擅长于人物,而弱于场境和情节,只是这次架得太空了,有点抓不住。
金牌葛优这次要挑战的难度太大,让他不功不过已经很不容易,镇场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唯一的主角章子怡,而她,虽是BH女子,但毕竟还是懒了点。
于是很多时候我知道他要讲什么,我知道那个人是为什么,但是看不出。
其实让刚哥去拍拍这样的片子也蛮好的,一个人在一个圈子里摸得门儿清是不错,可是偶尔给个换个口味,勉得审美疲劳了,也好知道一下自己有什么地方不足。
当然我还是更喜欢他的现实主义题材,所以出门溜弯儿还请记得回家。
只有在周迅死之前问的那句“殿下,你还寂寞吗?
”让我心狠狠地疼了一下,鼻子发酸,几欲落泪。
电影里说,有人懂了,才不会寂寞。
青女一直被认为是不懂得懂得的那一个,于是也没有人去用力懂得她。
但是对比起婉后要担的台多心事,青女就简单多了,她的世界只有人,她的生命只有一个人。
她爱的人不爱她,偌大的悲哀,被她溶化为暖暖的爱,去溶化另一个人的寂寞。
因为这句话,夜宴从较差的等级上升为还行。
其实,那些国仇家恨,那些苦大仇深,都比不上一个女子的真诚爱意。
而那些巨大的投资,都比不上这样一句台词,来得有力度。
看完电影就有一种感受心里堵的慌,喘不过气来太难受了。
首先是那扭曲的舞蹈看着一点都不赏心悦目,跟玩偶一样也许有人说我不懂艺术,但艺术要传达的不就是让人忘掉烦恼带来欢愉的吗?
为什么要让我看到的这么难受。
其次是葛优老师扮演的皇帝真心欣赏不来,也许葛老师只适合幽默类型,你一张口就觉得别扭真心看不下去。
“没有垃圾的电影,只有垃圾的观众”……中影这二三十年,充斥着怪才痞才丑才,直至最近鲜肉泛滥,跑到另个极端。少了谁呢?唐国强许亚军高曙光柳云龙。不是说就该这几位出人头地,重点是所代表的那一类男演员本应占据主流。就像港影。从周润发张国荣到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港产怪咖也精彩,只居绿叶。
虽说有些不伦不类,到美轮美奂的场面和演员精湛的表演也不可忽视。再说吴彦祖就值这些分了。
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实力,没有团队的女人,在那个年代想称帝,有实力的男人会愿意吗?所以婉后必死!“只不过大家的疑问都是:最后结局婉后究竟是被谁杀死的?她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那么不可置信?”盛和煜编剧曾幽默地表示:“谁都可以杀死章子怡!不交代真凶是谁,是为了说明章子怡的被杀是一种命运的必然,所有贪婪的欲望到最后都会导致毁灭!这一结局是对全片故事的一次精神升华。”所以可以是死而复生的厉帝,也可以是死而复生的太子,更可能是其他有实力的家族
好厉害的夜宴,好厉害的冯小刚。
不差。
搞笑了。。葛大爷就是奇葩。。
1.5。最近重看了夜宴。感觉那一时代的电影缺点是共通的,大篇幅沉迷于无意义的舞美效果,放弃了正常的对话,剧中人物的行动毫无说服力。没有生命只有概念,这算不得艺术。葛优最后的一段台词可加半颗星,但放在了这样一个电影里,算是浪费了。
我真觉得这片挺不错的……镜头、色彩都很喜欢。
當年被罵慘了的大製作,現在接受過了transformers什麼的洗禮之後,沒那麼爛了吧。而且我還得說馮雖然不拍喜劇跟殘疾了差不多,但殘疾的馮拍古裝戲還是勝過張藝謀,後者才是只能拍愚昧落後。馮片裡的舞伶還真有點發人思古之幽情,他迎合國際觀眾喜歡象徵符號美勝過拿捏角色性格的機心也毫不掩飾。
能把莎士比亚的故事改成如此狗血,冯小刚似乎是陷入了自我陶醉。部分动作戏不合理且夸张,一些台词尴尬至极。
画面和音乐下的烂剧。
章子怡“乳替”
烂就一个字,我要说五十一次,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烂。
这部片子是有故事性的,只是不那么明显而已。开场的假面舞蹈可以媲美恐怖片里的一切场面了。可以说,让人看了有种莫名的不舒服。
用舞台剧的方式讲了个东方哈姆雷特故事,致命的还不是意境崩坏或叙述不力,最要命还是人物行为的莫名其妙。想当年夜宴无极黄金甲,也算一段时间魔幻土味大片潮流了。怎么也该纪念一下。
非常不像冯小刚电影的风格 也许是这两年烂片太多了 回头再看这部 竟然觉得服化道乐都还不错 台词是不怎么样 但演员功力能补一点 整体说来不算太出戏 看其他评论全是差评 嗯…不知他们对这几年的烂片会怎么想
被用烂的故事没有新意,但清新美丽的画面真的让人赏心悦目。让我们看到冯小刚幽默,市民的另一面原来是细腻与质感。美感并非张艺谋之专属
冲着章子怡去看的,全程整个故事都很无聊,全片最勾人心魄的就是片尾婉后被杀时表情的变化,额头上青筋暴起,嗔怒、震惊、不甘、悲伤等情绪从她脸上闪过,让我眼睛都无法从她脸上移开。配乐、视觉效果给好评,真是想再感叹一句,章子怡当真是当今时代送给中国影坛的礼物。
多年过后重看此片,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不学无术、不通文史、不知渊源、不懂人情,只觉得这是一部华丽而矫情的电影罢了。而今回顾,品出三分“烛影斧声”、三分“小周与牵机”、三分“王子复仇记”、捎带一分“武后临朝”。却是上佳之作。
烂,烂到什么程度呢,烂到结尾处冯导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尾了,用小李他妈的飞刀刺死了章国际,美其名曰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那些黑暗复杂的宫廷诡计,如果是这样强制性地去思考,那还他妹的要你们导演和演员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