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丽,我声音比你大就证明我对吗!
”“白宫的声音比我大一百万倍就证明它对吗?
”这一段西恩潘与特工妻子的对话是全篇的高潮,通常电影高潮在结尾,这部片子就在这段对话。
一贯的,西恩潘表现了对政府、对手握巨大权力的人的不信任,这是根植在一部分美国人骨子里的精神,从独立宣言开始。
有如此坚持如此勇敢的公民,才有受约束的可能讲真话的政府。
美国并不是模范,不必一提到民主法治、权力制衡就拿出美国来证明或者反证,美国的制度是众多民主制度中的一种。
一种不太坏的制度。
一种建立在对人性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制度。
L:“公平游戏”这个译名有问题。
Q:怎讲?
L:万能地百度了一下,除了公平,fair的意思还有诚实的、白肤金发的、花言巧语的,除了游戏,game的意思还有把戏、花招。
综合考虑,诚实的游戏\花招、白肤金发(虽然女主人公确实是“白肤金发”)的游戏\花招或者公平的花招语义不通,公平游戏不符合剧情,只有“花言巧语的把戏花招”说得通。
Q:影片确实看不出哪里跟“公平游戏”有关系。
L:是啊。
美国和伊拉克,一个设局找茬,一个稀里糊涂被找茬,怎么公平;白宫和威尔逊夫妇,一边是当今最有势力的当权者,一边只是前任大使和CIA文职特工,更是没法公平;从最终结局看,也不公平,美国打错了伊拉克,有谁负责了,没有,副国务卿泄露瓦莱丽·威尔逊的特工身份,认罪伏法了吗,没有,哪里公平?!
Q:那依你看,这片名该怎么翻?
L:《核武疑云》。
(笑)Q:除了“疑云”和“总动员”,咱能想点儿别的不?
L:其实最准确的还是《花言巧语的把戏花招》,全片的叙事中心(不是重心),就是布什政府的花言巧语、把戏花招——没有布什政府关于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惊天谎言、没有布什政府把不愿同流合污的威尔逊夫妇批倒搞臭的阴险把戏,就没有这部电影表现的一切了。
Q:那本片的叙事重心是什么?
L:叙事重心就是瓦莱丽从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到愤然崛起、对抗强权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出发,本片可以翻作《死磕》。
(笑)Q:乔才是死磕吧,他一发现布什政府说谎就跟他们干上了,瓦莱丽倒是有顾虑有反复,而且还埋怨过乔。
L:就是因为瓦莱丽不像英雄,她最后愿意跟布什政府死磕,才更有价值。
这是美国主旋律常见的宣传手法,立一个神,这片子里就是乔,天生就是刚正不阿,他是旗帜,再立一个普通人,像瓦莱丽这样的俗人,先是以这个普通人视角来质疑神的行为不够“自私自利”或者“太傻”,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感悟感化醍醐灌顶,普通人认同神的价值观,支持神,最后自己也变成神。
普通老百姓对乔这样的神,更多的是膜拜,看到瓦莱丽的变化过程,才能相信,嗯,我也有神的潜质,我也可以升华自己成神。
Q:既然是常见的宣传手法,本片是否显得老套?
L:不,不仅不显得老套还引人入胜。
首先,乔神的价值观“惟良心惟正义惟真相不畏强权”,影片给观众灌输的非常成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乔说,萨达姆秉承“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的原则,网络罪名、处心积虑想要干掉萨达姆的布什何尝不是如此,这一下子就把布什正义使者的遮羞布给扯开了,把他拉到了跟萨达姆一样的层次,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投胎国度不一样,美国人民既然热衷于铲除流氓政府,那就先从铲除布什这样的战争狂人开始吧;乔神碰到的塞拉利昂司机,抱怨塞拉利昂腐败横行,官员肆意欺压群众,百姓民不聊生,这其实也就是告诉观众,如果你不站出来反抗强权,今天的塞拉利昂就是明天的美国;于是乎,乔神再来一句“上帝保佑美国”,好家伙,谁还能不认同他呢,为了今儿,为了明儿,当然要向乔神学习,跟乔神看齐!
认同了这一点,再加上瓦莱丽按部就班的示范,任谁都能从自己做起,跟强权干一把。
Q:按部就班?
贬义褒义?
L:当然是褒义,瓦莱丽的转变过程是十分可信的:她的所谓反抗,在一开始只是为了说真话,后来只是为了救那些伊拉克科学家,再后来她历经艰险、威胁,自认斗不过白宫,为了保护家人,为了让生活继续,消极了一段,最终在丈夫和父亲的开导下,毅然站出来揭发布什政府,捍卫美国价值观,洗刷了丈夫和自己的污名。
顾家的母亲、坚毅的特工、与丈夫时有分歧又互相支持的妻子,这些人生角色,在瓦莱丽身上都能看得到,她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符合人物设置的。
有一处比较可惜,就是“成神”之后的瓦莱丽是否改变了对水刑的看法,片头她提了一句,貌似并不反对使用水刑,后来就再没说,毕竟,酷刑在美国的主流宣传层面是不符合“惟良心”这一美国价值观的。
Q:满分十分的话,你打了8分,瓦莱丽的这个缺陷导致你扣掉两分?
L:那倒不至于,有更严重的问题。
本片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布什是没有资格审判萨达姆的,这不错,可是谁有资格,就算有资格的话,采取适当的“阳谋”,比如网络罪名、制造虚假情报、进行预防性惩罚战争、向敌方被俘人员施酷刑等,在道德上能否站住脚?
在等待有资格的人的过程中,在追求所有行动道德正确的过程中,因耽搁时日,萨达姆暗地屠杀的库尔德人越来越多,这又怎么办?
等等等等。
这部影片只有破,没有立,规避了这些难题,因此,看完了心里不免空荡荡的。
Q:这些难题你有答案吗?
L: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想世界上在位或曾经在位的,也没谁想明白了这些问题,于是,从古至今,所有的政治决定永远是利益考量第一,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它简单、实际,最重要的,不费脑子。
刘强爱电影第一百零五集之《公平游戏》:让萨达姆飞
这片真她妈励志,看完女主我觉得自己生活上的困难算个鸡巴,没啥事能大过国家安全是嘛她受到的待遇有时候和社畜真一个样啊,那边承诺好了,这边跟你耍流氓,问题永远是内部的。
但这事也就是在美丽国,在天朝一点戏没有,来个村长就有一万种方式弄你。
所以说坚持正义确实得看地方,但还是喜欢这种结局。
西恩潘和金刚女郎的配戏挺到位的。
布什任职期间,一位CIA的女特工收集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过程中,发现这一切根本就是捏造。
白宫内部为了保存颜面,转移公众视线,把女特工的身份公诸于众,使其身处险境。
女特工为了保护自己和家庭,与丈夫共同反抗政府,并把事实昭告天下。
这种政治型的电影我还是能看进去的,但是像《告密者》那种的就真不行,实在是太考验耐性了。
美国真是个自由的国度,虽然这部电影是揭露布什政府攻打伊拉克内幕的,但就这部电影的主题来说,在中国想拍这么一部揭露本国当权政府内幕的,而且还指名道姓揭短的电影完全是痴人说梦的,永远不要想。
先别说拍这种电影了,就是引进片稍有点敏感性话题的都会毫不犹豫大刀阔斧的砍掉。
唉,这样是有什么用?
该知道的还是知道,不知道的在怎么也不会让你知道。
就说现在的日本核辐射,中国已经检测到了,是告诉你没事,就算有事了又能怎么样?
有事的话也不会告诉你,他能说快跑吧,不跑就辐射死了。
跑哪去?
再说也不会告诉你,这一恐慌了还了得?
所以说,被骗的永远是老百姓。
2011/4/3
Now, if that makes you angry or feel misrepresented, do something about it. When Benjamin Franklin left Independence Hall just after the second drafting, he was approached by a woman on the street, the woman said, “Mr. Franklin, what manner of government have you bequeathed us?” And Franklin said, “a republic, madam, if you can keep it.”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country is not in the hands of privileged few. We are strong, and we are free from the tyranny as long as each one of us remembers his or her duty as a citizen. Whether it’s to report a pothole at the top of your street or lies in States of the Union address, speak out! Ask those questions. Demand that truth. Democracy is not a free ride, man. I’m here to tell you. But, this is where we live, and if we do our job, and this is where our children will live. God bless America.譯文(非我翻译):現在,如果你們認爲自己被誤導,覺得憤慨,那就行動起來。
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二次起草憲法之後,走出了獨立廳。
在街上,一個女人向他走來,說道:“富蘭克林先生,你要給我們一個什麽樣的政府?
”富蘭克林說:“一個共和政府,但要你們去保持。
”一個國家的責任,並不在少數特權人物身上。
要讓國家強大,不受獨裁統治,就需要我們每個公民不要忘記自己身爲公民的責任。
不管是看到街道上的坑坑窪窪,還是看到國情咨文中的謊言,都要說出來,提出質疑,要求得到真相。
民主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這是事實。
但這是我們生活的國度,只有我們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在這裡生活。
美國萬歲。
1、小家和大家利益沖突的時候,不得不以國家利益為重。
因此,淩晨三四點離開家庭上飛機去別國進行秘密任務是便飯,執行特殊任務也要絞盡腦汁想借口,對外身份保密,朋友聚會討論國家大事為了隱藏身份更要三緘其口。
2、不同國家的人民生活狀況差球遠了。
一次空襲就人人自危的美國人圍在桌邊,一邊吃著豐盛的食物,享受著國家福利,,一邊破口大罵ZF。
而美國制裁的國家的人民舉家避難,吃不飽穿不暖成天價擔驚受怕,過著流亡的日子每日祈禱只是親人平安。
兩廂形成鮮明的對比。
3、國家會在關鍵時刻出賣曾在前線出生入死的小卒子。
如果你沒有實權,如果你不是上層人物,你就只能罵罵娘,承受公眾的謾罵和誤會,自己認倒黴,組織還會派人安撫你“沒辦法,最理智的方法就是閉嘴,國家會感激你的,反正你也打不過ZF”4、即使是多年夫妻,也可能會有價值觀的沖突。
可能一邊是左派,一邊是右派;可能一個沖動莽撞些,一個冷靜低調些;可能一個對外尋求幫助,一個在家自我調整。
即使結婚多年,有一雙兒女,多年和平相處也可能在危機下爆發出嚴重的矛盾,只有多溝通多體恤對方,才能平安度過。
5、在USA,即使是小球,也有強烈的維權意識,陷入公關危機的時候好歹還能借助一下輿論媒體,發出一些個人的聲音,這邊演講那邊發文;聯想一下如果在本土,完蛋了,應該被送回老家管制了,輿論什麼的就更別想了,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6、在亂世中,總是會有被犧牲的弱小群體。
即使曾經答應了要被保護的科學家,也有可能因為上層的一些鬥爭,而無辜犧牲,甚至是被追殺滅口。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而這些蝼蟻一樣的生命,甚至是在完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就被曆史洪流沖走了。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影片里,这对夫妇都可谓得到了公平待遇。
布什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曾言:和平的权力更迭在许多国家是罕见的。
我想,这对夫妇(主要是那男的)多多少少与政府对着干,能获得如此公平待遇,在不少国家(比如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也是相当罕见的。
他们还有影帝西恩•潘和《金刚》女主角为他们演绎这个故事,今日可以说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挺出名了,应该没啥抱怨了吧。
两位大明星的表演在片中平淡无比,特别是女主角,形象比《金刚》里差了不止一个级别,让我觉得像是一位诗人功成名就后写的打油诗。
不客气地说,整部影片也极为平庸。
看完这个公平游戏,我依然甚至更加钦佩布什总统和他的执政团队,他们赶走了萨达姆,消灭了伊拉克的暴政,帮助伊拉克民众建立了比较公平的制度,就像1945年盟国在日本与西德那样。
“自由是上帝给予世间每一个男女的礼物”,公平也是如此,不仅美国的公民应该享有,所有国家的人都理应得到。
建立公平制度固然十分重要,但公平并不会随着制度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到来,正如影片那位怒气冲冲的男主角所表达的,一个真正的共和国需要我们每个公民时刻的不懈的努力。
这个道理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当年的日本和西德,当然还有今日刚刚摆脱了暴政没几年的伊拉克。
这也可以解释伊拉克近几年的一些乱象与灾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平何尝不是如此?
更何况,对于人类而言,公平比罗马重要得多,甚至重于阳光与空气。
不过最近伊拉克看来情况很好,因为不见某些媒体报导。
据我所知,有些媒体从不报导萨达姆时期的罪行与屠杀,但这几年见到新伊拉克有什么血腥事件,特别兴奋,像被打了鸡血或触电那样来劲来电,可近来发不出声了。
由此可见,别人日子过得不错了,有些人不必装模作样鸣不平了。
故事的开始,不妨让这位大老板科普一下“和平”的相关概念。
整个故事,基本是以这位仁兄主导的一系列行动为背景。
不过,这次的特工,并不是风度翩翩的007,也不是貌美如花的霸王花。
这位“普通”的情报员,基本也就是做一些“普普通通”的事儿,情报工作这回事儿,好像也没那么多的惊险。
然而,到了故事后期,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一系列“程序性”的事件中,决定了太多人的生死。
当事件最终没有发生,那些在这些事件中“死去”的人,大概从此不会在历史中留下姓名,或者期待多年以后的解封。
或者,期待能有一部电影能过过审,从中管窥一二。
风度翩翩的西恩潘,在故事里头和007也沾不上边,而且在故事的开始,已经江河日下。
昔日的辉煌不再,老外也没功劳簿可躺。
西恩潘心里头是不是有点别扭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每次“聚会”,西恩潘总是语出惊人,破坏气氛的一把好手。
故事聚焦的事件,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老外“策反”的方法也相对单一,无非是威逼利诱什么的,从来不和人谈什么崇高理想。
简单粗暴而且有效果。
可惜的是,这次特工策划的事件,最后失败了。
至于为什么会失败,大概有好几个版本,最根本的一点,大概是调查结果不是故事开始的大老板想要的。
不会揣摩圣意,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在过程中,老外吃相丑陋的嘴脸也是暴露得一览无遗,利用完人转眼就过河拆桥。
不过,这些都不是故事的重点,所以关于过河拆桥这事儿,老美也就一笔带过罢了。
关键是在这起事件中,宅家无所事事的西恩潘觉得有话要说。
这时候,妻子和老公的价值观发生了剧烈冲突。
西恩潘觉得要勇敢的把事情真相披露出来。
而久经考验的特工,却觉得这事儿经不起考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方为上策。
这事儿,也就和某些“关键人物”说的那样,搞死这两小只,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不费吹灰之力。
先抹黑、再诋毁,一个人对抗强大的机构,很快就会被淹没。
吼得大声就是对的吗?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的。
如何做一名“美国好公民”,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你不乖乖听话,整个家庭都遭受波及,然后,各种被挑动的民众会360无死角的给你施加压力。
即便是曾经的英雄,也有办法让你一夜之间跌下神探,成为不折不扣的狗熊。
西恩潘始终是不服这口气。
幸运的是,西恩潘身处的那个环境,还有发声的机会,也有发声的可能,更有发声的权利。
事情的发展,西恩潘以一己之力挑翻了大人物,虽然,这种事情,总是会有人出来背锅,让大老板置身事外。
然而,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至少,能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翻案,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样的故事,我等也只能看着眼馋罢了。
第一,我等没有这么勇敢,因为缺少西恩潘这样的底气。
第二,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至于为何,不可说。
有这样一个国家,他的政府拍电影告诉国民,你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的领导人英勇顽强,忠贞不二,气节高尚,一心为民,无论是建党,建国还是革命,这是一群没有缺点的伟人。
不过这个国家蛮奇怪的,拍这样的电影请了一帮老外演员。
还有这样一个国家,他的电影告诉国民,你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即使政府部门有一些坏人,我们优秀的制度也会惩罚他,好人被冤枉之后会得到补偿。
比如有人调查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人被迫害了,但是最终正义得到声张,我们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这个国家叫美国,这部电影叫《Fair Game》。
还有一个国家,他的电影告诉国民,你们是一群倒霉蛋,因为我们国家以及我们盟国的政客都是不学无术,男盗女娼的猥琐小人,他们想打仗根本就不管人家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联合国也是被操纵的,根本就是一个比一个黑,完全没希望啦。。。
这个国家叫英国,这部电影叫《灵通人士》(The loop)三个国家的电影,我还是比较喜欢英国人的黑色幽默,美国人有时候也很亚克西的。
Sean Pan的确是个好演员,把一个老愤青演的惟妙惟肖。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却是一个好公民。
我不知道他的执着来自何方,但是执着的有些偏执。
他的努力,他的坚强,给家庭带来了灾难,这样的男人,绝对不能嫁,会带来灾难,特别是在天朝。
“叫的响就代表正确了吗? 白宫叫的响代表白宫正确了吗?
”这句台词太亚克西了吧,受不了。
倒是很喜欢女主角这个人物,她想要做个好特工,好母亲,好妻子,她即柔弱又刚强,最后什么角色都完成的不好,因为她背负了太多。
不过最后她的坚强面对还是感动了我,让我为之感慨,美国精神其实还是存在的,一种对正义的不懈追求还是动人的。
本片根据真实情况改编,值得一看。
Fair Game,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西恩潘和娜奥米沃茨的演出为剧情增色不少。
与好莱坞大片里一贯的CIA阴谋论还是有所差别的,女主人公的遭遇让我常常走神,想起本国本朝的一些事儿,虽然,对真相的选择性失明和对调查资料的选择性撷取有相似之处,但当他们的权益受到粗暴侵害时,他们有说话的地方,有听他们说话的对象,他们可以在媒体上发声,可以上法庭,甚至去国会作证,向不公正对待他们的政府宣战,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如若换了本朝,要一个小小的政府雇员(虽然女主是个秘密探员)闭嘴忍气吞声,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没有一场动作戏,却交锋感十足。
没有为了自由的宣战,没有为了言论自由的抗争,这电影只有0分。
纯叙事风格,全片无高潮,我也不知道这百来分钟我怎么看下来的。公民单挑政府的故事,在天朝是不会发生的。Naomi真的老了啊
kate beckinsale的那部<真相背后>后又1部关于瓦莱丽事件的电影.naomi的角色在那部片里是vera famiga,两个都好,这就是中年女演员的魅力,青春小可爱没法比.
《21克》之后,又见 娜奥米·沃茨和西恩潘组合。扮演了一对政治夫妻。影片带有强烈的纪录风格,西恩潘痛哭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坚硬内核下唯一暴露的柔软情绪。
68年的娜奥米看上去是有多显老...
当时在参考消息还是什么报纸上看到过这两夫妇的事情。现在居然搬上大银幕了。今天休耶诞节的假,上午洗衣服,下午去看了这个电影。谁知道副总统办公室的人是不是替罪羊。会不会是更高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两年看太多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子了。有点审美疲劳。
我想比較好看的是因為這部電影裡面主角兩夫婦實在不是甚麼英雄好漢,只是稍為對專業判斷有堅持的官僚人員。女主角為CIA工作,好得到哪裡?結果還是讓那些伊朗科學家無辜犧牲了,還覺得名譽和家庭比真相重要,不滿外交官丈夫的敢言。美國政府不是第一天如此,電影不談覺醒,僅談專業堅持,很荷里活。
可能因为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所以比较难排。不如影子写手。
前面比较平淡.. 如果不喜欢政治类的还是不要看了
碟影重重1-3的导演拍的。电影本身信息量太大,节奏太快,导致重点不突出。但故事是来自一个被暴露身份的中情局特工的自传,故事本身还有背后的关于政治、媒体、伊拉克战争的内容颇为丰富,让人深思。
So I mess up the big brother which makes him to mess up with me. But WTF, I have democracy backing me up.
试图以纪实方式展开,故事本身其实很具有戏剧性和冲突,但叙述过程令人乏味,一旦切入主题刚HIGH了十分钟就泄了,言语不详。难以想象是道格.李曼的作品。
真实的故事,但是讲故事的水平稍微牵强
还不错吧//不过WMD那点破事还值得拍成电影.....喜欢这个题材的还可以看看<Green Zone>(Matt Damon)
没什么意思,不如拍个纪录片好了
勉强及格。道格·里曼时隔多年再次导、摄一肩挑,能看出来他是充分信赖/依赖两位主演,尤其夫妻俩在公园争执的一场戏,面对俩主演沉浸的演绎,手持的摄影师都显得羞涩了(这种带出当事人感受的手持摄影我很支持)。剧情分两段,前后风格也有些割裂。前边是911事发,两口子全球搜集伊拉克研发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证据,但一无所获;后半段是白宫卸磨杀驴,整治这没带来好消息的两口子。像这种真事改编、近乎群像的社会话题电影,很容易让错综的线索崩坏掉,一般应对的方式一是叙事上聚焦,二是具标记性质的风格化视效,让不同的叙事线在呈现上有辨识度;这方面本片做的一般,有些配角我记不住,但看下来也不影响主线,那这个过程的把控肯定就有问题了。前半段快速流窜非洲中东东南亚各国的镜头,对各国的细节把握的挺好,吉隆坡的戏就安排双塔在画面一角
我喜欢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尤其是涉及到政治的真实情节。唔,不过关于伊拉克战争,确实看的比较多,不能说别的,只能说对于政府犯下的错,买单的永远只能是可怜的民众,即便是在美国。额,再加一句吧,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
被主角们挟持的道格李曼
关于美国欲通过伊拉克战争寻找“大杀器”这个“伪阴谋”以及个别“觉醒”人士的竭力反抗。影片前半部分看着看着,使我乏味得想睡觉。